淮安府图说

淮安阻淮凭海,控制山东。春秋时,欲通中国,道出江淮,即从事于此。其后南北有事辄倚为重镇。东晋初以祖约、刘隗相继守此。荀羡曰:淮阴重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于观衅。沃野有开殖之资,方舟有运漕之利,是也。洎符秦、彭超之挫,遂为谢玄所有,而基淝水之捷。梁沈约曰:山阳北接清泗,临淮守险,有平阳、石鳖田稻丰饶,北魏高闾谓寿阳、盱眙、淮阴为平淮南之本原,岂不信哉。吴明彻出清口与固争,而江淮倏失。李邕曰:淮阴者江海通津,淮楚之巨防。杨吴据有淮南,以山阳、清口为门户,遂能挫朱温之锋。及山阳入于后周,而南唐之锋火近在江滨矣。宋人南迁,以江淮立国,山阳之势益重。吴表臣曰:山阳控厄之地,失之则无以屏蔽淮东。陈敏曰:楚州南北咽喉也。长淮二千余里,河道通北方者凡五:曰颍、曰蔡、曰涡、曰汴、曰泗,而通南方以入江者惟楚州运河一处。周世宗自北神堰凿老鹳河,通战舰入大江,唐之淮南遂不可保,此前车也。是故韩世忠尝保山阳,以拒金人之南。蒙古侵陵,刘整亦从事清口、桃源为进取之计。元董博霄曰:淮南南北襟喉,江浙冲要,其地一失,两淮皆不易保。明岁漕数百万,咸取道于淮安。迨四镇置军,而淮安不武,遽树降旖。扬州一倾,而明都遂覆。清循明之旧,亦置重臣总八省之漕。及黄河北徙,海运大开,河运不废而自废。然清淮安危,仍视漕帅,改省见阻,旋易提督,防制稍轻,而北达海赣,南至扬泗,其形胜固如故也。

山阳县图说

山阳本汉射阳,东晋以后其名始显,荀羡诸人皆曾镇此。梁沈约曰:山阳北接清泗,临淮守险,田稻丰饶。南宋淮东制闸尝移此,韩世忠树勋于前,赵范、赵蔡定乱于后,故曰南北必争之地。距江宁布政司北五百里,广距一百五十五里,纵距一百二十里。县境无山。其水之著者运河,在城东南,自宝应县境西北流入境,十里至泾河,十里至平桥,十里至羊肠集,十里至二铺,十里至杨家庙,十里至城西,又十五里至板闸圩,又十里入清河境。泾河在城南五十里,西过运河,东与北皆大小港汊甚多,悉会注于射阳湖,以达海,实淮水下流。

洪泽湖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白马湖在城西南四十里,跨分宝应界。东北会运河。南溪河即运河东岸黄浦溪,在运河东岸黄浦闸下,至吉小垛。垛分岔向东为正溪。至崔家堡又分两岔,其南汊至山宝堤、太平堤。其北汊下至周公堤、太平堤,两岸皆山邑田。向东又数里,下荡两岸皆宝应田。北溪河即大溪河,承东岸各涵洞之水,过高坝桥、七孔桥、东驽下荡,入射阳湖。市河正流引运水由新洞入故沙河,过头桥、利济桥东转,至河下土围西北角,向东过程公桥,又东至礼字坝、裕民闸、南开首地,达入城河。涧河,明嘉、隆间漕抚王宗沐另辟涧河,起联城门外龙王庙东,尽于寿河寺。长曰大涧河,康熙六十年起夫挑浚,上承兴文闸,引水经宝带河,接联东门外涧河,过车桥至流均沟、下马家荡,蜿蜒百里,两岸支渠无数,所溉之田数千顷,称膏腴焉。乾隆三十一年知县王廷钦、知府姜顺蛟借帑万九千七百两有奇,雇夫挑浚,勒石纪其事。同治元年漕督吴棠以皖寇故,传谕东南乡士民大挑全河,创立长围,起龙光阁至张公堤,计长六十余里。十年复开,上自兴文闸起,至盐城界止,四月收工。光绪三年,总督沈宝桢拨银二万八千两起挑山、盐两县涧河,自兴文闸至流均沟止,一律流通,两岸民田均受其利。鱼变河一名鱼滨河,在郡北运河东岸。宝带河在城南。大塘河在运河东岸,上承洞水,下注北溪河。姚家河在涧河南岸、溪河北岸、孙家沟东,同治九年浚。牛神河分溪河之水,经固城、柳城,东入马家荡。横河南起泾河岸北,迄北溪河小河口。石闸河在涧河北岸。清水河在马家荡西、绿草荡东。草泽河在治西汇河之北、浸河之南,入宝应湖。通沟在治西戴家湾,下达白马湖支河。城西二十里张渔洼,河北属盐城,西南属唐家涧。永济河一名鱼篮河,府志注:今按永济河东属伏龙洞,贯护城河,向西则曰盐河,抵武家墩转而向南,则曰二河,自盐城中间南出则曰曹家河,又南则曰鱼篮河。有闸抵福公堤西闸口,入白马湖。唐家涧河在治西南五十里温山沟河、运河西南。唐曹河,治西九十五里。叶云闸河由运河进水,南通山阳沟下,入宝应湖,两岸田亩均受灌溉。城东有路曰下关,东北曰仁和集,又东北曰茭陵。治东北有路曰马厂庄、曰钦工、曰徐家马头、曰宗集,皆接安东。东南有路曰淮阴、曰头洞、曰二洞、曰羊肠集、曰张桥,接宝应。自二洞而东,南曰蚂蚁甸、曰塘河,其南为羊肠集,东南有六草荡,稍东曰大仓,又东北曰东留城,接盐城。治西有路,渡运河曰盘粮厅,又西曰武家折、西南曰六堡,又西南曰高家堰、七堡、十二堡。又西南曰顺河集、曰老堤头、曰十五堡、曰龙王庙。西北有路曰头洞、曰淮关、曰漕河汛、曰老坝,均接清河。旧铺新邮,详邮传志。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十八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三十二分。

阜宁县图说

阜宁应为山阳盐地,清雍正始因庙湾场之繁盛,置县治,分二县地隶之。外控大海,内卫山阳、安东、海州,势同唇齿。同治初,长县者大修城池,并建围砦,捻党卒不得逞。城在府东北一百六十里,广距一百八十里,纵距二百里。

水之著者射阳河,诸氏图谓:即淮水下流汇为湖而达马家荡。在城西南六十里之马庄分流为河口,曲折北行,会诸小河,至城南折东流,而又屈曲少南。至五新镇分为二支:北行而东入于海,为北洋河口;一南行至征祥镇,折东而入于海,为射阳河口。串场河即运盐河,在城南门外,分射阳河水东南行三十里过鉤湾镇,又十里入盐城界,西岸为范公堤。

大沙河,治西四十里,起单家港运料新河,至白羊寨入新沟,经白沙河入射阳湖。

小沙河,治西南四十六里,起小李庄运料河,经殷家桥、邱家桥,入射阳湖。

城东有路渡串场河,自沙浦铺东行,曰海关,循射阳河而东北曰新灶、曰穆家铺、曰于饮港、曰征祥港,又东北曰五新港、曰五港汛、曰双龙港。折东南曰太平港。又东南至北洋河口。

城东北渡大新河,曰姚家港,又东曰穆家港,又北曰蔡桥、曰吴家新滩,又北为黄河故道南岸,又北曰长兴庄,又北为故道北岸。折西北曰王家滩头港、二港、三港、郁家港,又西北曰余家港、堆港,接海州城西南。渡大沙河,有路曰新沟、曰板河、曰苏家嘴、曰凤林村汛,接山阳。自姚家港有路而西北,曰东坎。折西南曰红套、曰四汊河、曰天赐场、曰北沙,又西南曰羊寨、曰周门,接安东。乡镇、铺、邮皆别见不重录。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三度十七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四十九分。漕标庙湾营游击守备在治城,后改隶江北提标。

盐城县图说

盐城本汉盐渎。乐氏《太平寰宇记》谓:有伍祐等盐场九。宋李全据楚州,曾陷过桥、喻口,以通往来。邑志:县以煎盐为业,一人耕种而富饶,公私商运舳舻千计,此吴濞所以抗汉室,唐淮南盐利所以雄全国也。城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广距一百九十里,纵距一百三十里。

水之著者盐河,亦曰串场河。《续修盐城志》:水流纵贯全县之中者曰南北串场河。以西水流最大者曰兴盐界河。新官河、西塘河、东塘河,皆干水流。纵贯县西诸荡者,在南曰溪河,即梅陵溪,西接宝应境。在北曰浦河,东北曰潮河,并纳西来之泾三支,有南泾河、北泾河、西泾河。润市诸流入阜宁境,注射阳湖。

按府志:南穿场河,治东南二里,其水自泰州海安坝至刘庄场入盐境,出石磁口。北穿场河,治西北三里,其水由天妃口汊河分支,经新兴场、上冈镇,复绕范公堤东北流,七十里至阜宁,入射阳湖。新官河,治西七十五里,其水由大纵河流出天妃口新河,泄水最捷。明万历后黄淮屡决,官河淤塞,马鞍湖左右河不容舟。江官巷以西满目汪洋,民以捕鱼为生,下河之困至此以极。清康熙二十六年特命侍郎孙在丰监修下河工程,挑浚海口,西由江官巷至冈门东五十余里挑挖深阔,直达新洋港,七邑淹没之田渐次涸出。东塘河,治西北五十里,其水由高邮成子河二闸下西塘河,注大纵湖。西塘河,治西北九十里,其水由沙沟北流,经姚庄西、九里沟东、严庄西北,自红桥来合,折西北流,经湖壕东、射阳河西,自建阳汛东流来汇,折东流,合东塘河入射阳湖。冈沟河,治西南五十里,其水由界河入口,至冈门东南入新河。略斜河,治西五十里,其水自西盐河新河庙分流,十八里至洪家埠,入新河,入海。谌沟河,治西南七十里,其水由大纵湖入口,东流三十里至西官河。东官河,治西南六十里,其水南接兴化,西接界河,由界首入口,合西官河至泾口入新河。芦沟河,治西北七十里,其水由西塘河东行三十里,入东塘河。

湖之著者大纵湖,治西南八十里,南北三十里。

堤有范公堤,治东一里。万丰堤(东塘河),太平堤(九曲河西北),宝胜堤(略斜河西南),五龙堤(东堤河东),护龙堤(江庄港西),龙虎堤(东官河北)。

按《送会典馆图说》:水道,据府志补,乾隆盐城知县黄垣水利志叙曰:北横塘河、略斜河、九曲河、东盐河、庙港沟、东官河、冈沟河、马沟俱入新官河。曰新盐河、芦沟河俱入东塘河。九里河、曹沟、缪家河、李家沟俱入西塘河。又有堤河、白盐河、顶冈河入南穿场河。廖家港、院道港入北穿场河。其泽薮曰大纵湖、曰马鞍湖、曰九里荡、曰马家荡。其水之归曰东海障。海堰曰范公堤。北曰草堰闸,次北曰上冈闸,中北曰天妃闸,中南曰石达闸。

自城东稍北有路曰南洋、曰封邱子、曰菑川冈、曰花川冈、曰如意冈。城东北有路曰北洋,折而西北曰沙子围、曰上冈、曰新兴场汛、曰陈家坎。接阜宁城西有路曰冈沟、张港、封子河、叙港。西北曰孔庄、曰北林渡。西曰万丰堤、曰湖垛。西北曰建场汛,西南曰听讲楼。乡镇详民政志。旧铺新邮,详邮传志。营汛有盐城营、游击、守备,分驻小刘庄。千总二:新洋、沙沟。把总二。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三度三十四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二十二分。

清河县图说

清河,元始县。而清口自东晋以来即为要地,谢玄之救彭城,王轨之取吴明彻,皆在泗口。明、清以来,漕艘自此北行,为东南入省运船总汇之地,河漕两督建牙于此。南北舟车之来往者,亦胥出焉。后之上海外舶为独盛,余可伯仲也。治移清江浦,而县无城,漕督吴棠御寇保民,淮泗之域安危寄之,始筑城垒,屹然保障。城在府西五十里,广距四十五里,纵距一百四十里。

水之著者运河,自山阳入境,西北行十五里至清江闸,折而西、少南,历三闸,回绕马头镇,环东至西,达双金闸,合盐河,而西北入桃源,今曰泗阳、曰官河、曰中河,皆即此。盐河自安东入境,今曰涟水,经朱集南,又经王营南,当西坝北,而西南至双金闸,会于运河、六塘河。府志:自宿迁分骆马湖、尾闻坝、五华桥之水,经桃源至清河新兴镇,分南北二股:北股河自沭阳钱家集东北行;南股河由清河刘安庄历安东古寨至沭阳。

洪泽湖在城西南六十里,湖长八十里。淮水汇注于此,分支北流,至马头镇会今运河。

自清口驿而西,曰三闸、曰高贩头、曰二闸汛、曰月闸,接山阳。自城西北至西坝有路,曰丁集、曰五里庄、曰涧桥圩。自西坝而西北曰浪石、曰新开河、曰渔沟。城西北三十五里接桃源,今为泗阳。自马头而西南曰陈渡、曰徐集、曰天然引河、曰小王集。自双金闸而西曰头班集、曰二铺集,皆接桃源。自丁集而东北曰吴圩、曰老张集,接安东。

清口驿在城北西坝镇,上至桃源驿,下至淮阴驿,六十里。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三十四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三十七分。

江北提标中军副将驻清江城,守营参将同驻。

安东县图说

安东为汉淮浦旧县,唐为通海沂密漕渠之道,南宋与金、元纷争,为用兵之道。盖襟控淮泗,通连海楚,明、清大河,由此出海,地势尤重。丰工北徙,易剧为间,导淮议兴,仍多措注,然视昔大殊矣。城在府东北九十里,广距八十里,纵距九十里。

水之著者盐河,北自海州入境,贯县境而西南,经老堆头西、灰堆东,又西南经浅土东,又西南经阜民镇,又西南经大柴市东南,又西南经城北,又西南经练河集东南,入清河境。一帆河,自海州南行,经王家河口东、郑家口西,又南经薛家集西,折西南流,经小杨家集西,折西北流,经周家口南,当县城东,下接潮河入海。北六塘河,由沭阳钱家集东北行,经县境周、沈二集,又东绕硕项湖北入海州境。南六塘河,由清河刘家庄历县境古寨、麻垛、红桥,经沭阳孟家渡,出五丈河,下潮河归海。

自城路之循淤黄河东出者曰四堡。又东北曰十二堡、曰徐集、曰二十堡、曰二十四堡、曰下河汛、曰头堡、曰大龙镇、曰二十一堡、曰佃湖、曰二十三堡、曰二十四堡、曰旧黄河决口处、曰小何家口。最东北曰豫顺集,接阜宁。更东北曰南潮河,接海州城。西北有路曰王家集,转西北曰张河坝,又西曰麻垛,折西南曰安古寨,接清河。大海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北自海州入境,今皆为阜宁县界。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五十六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四十九分。

桃源县图说

桃源本汉泗阳,据山清之上游,为淮宿之后路,明、清决溢之患往往在此。马厂坡、崔镇皆在县境西南,纯为洪湖所包。大河北徙,淮入于湖,究心都水者遂有疏导之议,终清之世,迄未实行。城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广距百里,纵距百二十里。

水之著者运河,在治西北,自宿迁仰化集流入境,曲折东南行,过古城,北经崔镇南,又经众兴集南,过三义集,至头铺、二铺,东入清河界。六塘河自仰化集西分运河水一支少北,亦折而东南行,过史集及桃源驿北古城巡检北,折东北经石集南、八律,北入沭阳。

洪泽湖在城西南,为淮水下游,汇为巨浸,跨安徽泗州界,东南为清河界,湖西岸曰碧鸭沟,曰贺家哨,以次而南曰花茵哨、曰陆鸭嘴,自碧鸭沟而西曰孙村。

自城东南有路曰李家口集、曰高湾、曰仁和集、曰永兴、曰王家码头,接清河。自城东北有路,曰众兴、曰来安集、曰遵化集,而至双金闸。自来安集东北曰八律,转西北曰石集、王集,转西北曰胡圩,接沭阳。自城西南有路,曰王家桥、曰冈陵集、曰卢集、曰安埠集、曰高家渡,接泗州。自洪泽湖西岸碧鸭沟出,曰孙圩、曰体仁集、曰金锁城,西北曰桃源驿、曰史集、曰崔镇,逾六塘河,均接宿迁。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二十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四十四分。

扬州府图说

扬州府根柢淮左,遮蔽金陵,自昔为东南都会。吴王濞称兵于此,汉室几为动摇。东晋以后建为重镇,与京口为犄角。梁末没于高齐,而烽火照于阙下。隋人命贺若弼镇广陵,陈祚不可复保也,李子通窃取江都,亦复南据京口。唐时淮南重镇莫若扬州,及高骈拥节自雄,外成巢温之毒,内离毕吕之祸。杨行密取其余烬,犹能并孙儒,却朱温,缮兵积粟,保固江淮。及南唐尚为强国,周世宗克扬州,画淮南而全有之,江南于是日蹙矣。宋室南迁,以扬州枕江臂淮,视为襟要,两淮制置开阃于斯。而理宗抗蒙者且四十年。王应麟曰:扬州俯江湄,瞰京口,南蹑巨海之浒,北压长淮之流,而后淮东可保。蒙古逐李庭芝下扬州而建行省。其后移徙而利淮盐之广通,军府特盛。迨桀黠狓猖,淮南置省,虽无补危亡,而雄规自在。明都燕之后转输特重,扬州为之咽喉,故防维常切。其季史可法犹守扬州,而三镇牵于左氏,不克来援,重镇不保,而留都空虚,如入无人之境。洪党之乱,扬州得失不常,雷以榷厘于此,以保东南,因饷源而立命脉,上下江之利害胥视于此,诚整军戢暴之本也。

江都县图说

江都根柢淮左,遮蔽金陵,自昔为东南都会。孙吴虽嘗有金陵,而不能经营开拓。陈虽暂得广陵,又以清口之衄复失,故金陵均不能保。使明黄、刘诸镇合力以救扬州,则弘光似可成偏安之局,乃马、阮君臣置扬州于度外,是可谓杀其生己者。城在江宁省治北二百二十里,县治在府东南,广距一百里,纵距九十里。大江在城南四十里,自仪征县流入,为瓜州口。又东为七濠口、八濠口。屈曲东南行,折而东北,合夹江,至三江口,亦曰新河口。又东少南行为扬子港,东入通州、泰兴县界,而合于海。

运河即古邗沟水,北自甘泉县境流入,起湾头闸西南流,绕城而南,经新河弯分为三支:一西行,经冬青铺西南入仪征界,凡行二十五里;一南流,行三十里经八里铺西炮台西,又西南经四里铺,东达瓜洲而入江;一东流少南至连城洲入江。

运盐河自壁虎桥分支,东行经仙女庙孔家涵至斗门,入泰州界。按雍正分江都之西北为甘泉,故西及西北距甘泉均半里。

城东南有路曰万庄、曰沙河、曰霍桥。循一水东南行有永茂洲,自弯头而东北行曰十闸、

曰仙女庙、曰下河、曰孔家涵、曰杨家涵、曰仪陵、曰白塔河、曰广福闸、曰张家河、曰彭

家弯市、曰斗门。自仙女庙而东南曰吕四河、曰曾家集、曰营房渡口。自吕四河而东曰万寿

司、曰张纲沟、曰万家桥、曰大桥。屈曲而西南,曰中闸、曰三江营市。有炮台,渡夹江而东,有天福洲炮台。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二十五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二十七分。

督标瓜洲营守备二员,分驻瓜洲、大桥镇等汛。千总一员,驻大沙洲。把总三员,分驻钞关外马桥镇、大沙洲等汛。

甘泉县图说

甘泉原江都地,雍正以其县西北境分立。凡雷塘、陈公塘、新塘诸地皆在,今塘废为田邑,志已不能确指其地,而蜀冈诸山、大仪诸镇形势要害固无异于旧也。县治在府西北偏,广距六十一里,纵距七十一里,县分得原江都西北境,故东及东南至江都境仅半里、一里。

山之著者:城西北三十五里甘泉山,城西北四里蜀冈。诸氏图说:蜀冈一名昆冈,绵亘四十余里,自西南逶迤而抵东北,随地异名。

水之著者运河,属于县者,东岸入境之始为露筋镇,南为崇家湾,又南为腰铺、小六堡、蔡家潭、荷花塘、废三沟坝。邵伯越河旧址,于今为新昭关坝。又南为小三闸、小二闸、碾子头、邵伯镇,镇有邵伯驿及大马头、官渡镇。又南为康熙越河,今成正河。又南为归江各闸坝。最北为金湾北闸,其南为金湾中闸、金湾新闸、金湾旧闸、东湾坝、西湾坝。又南为八塔铺汛、凰凤桥汛、瓦窑铺、新河坝、壁虎桥坝。又南为湾头镇,有弯头闸。下运盐河旧通泰州,今有坝。运河东岸至是入江都界。

西岸入境之始,由小河口而南为黄泥港。又南自北极宫至废三沟闸为迎湖石工。自头浅塘至荷花塘有临运取直纤道土工。其南为通湖闸、通湖港。自通湖港南起至梁家港止,有西堤接筑土工,其间为后河入运各口,曰鳅鱼港口、曰菜花港口、曰奶奶庙港口、曰陈家港口、曰木排港口、曰红桥港口、曰小石桥港口、曰铁牛港口、曰梁家港口、曰母家港口。又由此,而南为乾隆越河,其西岸新堤,历陈家沟、茭塘沟、陆家沟、杜家沟、刁家沟、李家沟、小廖沟、淮子河(淮子河之水即小新塘)。上下雷塘之水自新越河尾而南,为高庙迤下纤道土工,接至江防汛交界止,为弯头。西岸由此沿河西南行至黄金坝,旧有河通堡城。又南为高桥,通柴河。又南为便益门城壕,各有闸为内河关键。又东折而南为和津门,又南为通济运河西岸,至是亦入江都界。

自城东北循运河岸有路,曰瓦窑店。渡运河而东曰八台铺。又东北曰六闸、曰邵伯镇、曰大闸、曰露筋镇,接高邮。其东有绿洋、戚墅庙。东南曰杨家庄、曰乔墅、曰李家桥。曰戴家塘。自城西南有路,曰上桥、曰翁吴庙、曰悦来、曰唐河桥,接仪征。自城西北有路,曰平山堂、曰蜀冈、曰甘泉。西北曰杨寿坝、曰黄家集、曰小家沟,自甘泉而西日顾领寺、曰铁牌店、曰陈家集、曰上官桥巡司、曰沙家集,接天长。自上官桥而西南曰汤家冲、四月塘,接仪征。自小茅山而西北曰宝城、曰尹家集、曰公通桥、曰谈家集、曰送驾桥,接高邮。

天度同高邮。乡镇、邮铺分见民政邮传各志。经纬度同江都。

仪征县图说

仪征本汉江都地,唐始分置扬子,宋为真州。自唐以后淮商荟萃于此。明永乐克此,乃营高资。后上江运艘皆经此,清罗泗诸闸定期启闭。自黄流北徙,河运亦停,地势不如以前之重。然白沙、胥浦历为江浒防戍之所,自未可忽也。城在府西七十五里,广距八十里,纵距七十八里。山之著者城西二十五里为大铜山,其东北麓为小铜山,城北三十里捺山,城西二十里甘草山,城西北五十里界墩山。

大江西自句容界流入,起小河口东行,经小河湾、泗源沟,少南过里世洲,折东北至瓜州口,入江都界。

运盐河东自江都界流入,绕城西南至泗源沟,合于大江。

城东有路,自旧港而东曰黄流港、曰石街,折东南曰瓜洲。自城东北有路,曰新城,东北曰通顺集,又北曰龙河集、曰观塘、曰张家集,接甘泉。自城西北有路,曰陈家营、曰钱家营、曰大铜山。自城西有路,曰新河、曰甘草山,又西北曰二十里铺、曰三十里铺、曰钟家集,折东北曰山头、曰界墩,自甘草山而西南曰青山汛、曰东沟镇,接六合。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四十三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十九分。

督标骑兵营游击一,守备一,驻青山汛。

把总二,分驻旧黄泥港等汛。

高邮州图说

高邮岸峻而水深狭,唐李湘说令孤绹谓可擒庞勋,晋谢玄败俱难等。唐李孝逸破徐敬业,均于白马塘。宋岳忠武败金师于三墚镇。元末张士诚据此为江淮之厉,顺帝无端解脱克脱兵柄,致垂克之城不下,而东南之祸遂不可救,则高邮之关系诚重也。城在府东北百二十里,广距二百里,纵距九十里。山之著者居山,城西南六十里。

水之著者运河,北自宝应县流入,起界首镇,直南行过六漫、马蓬、清水潭。西挟甓社湖水,环城而下,少东仍南行,过车逻镇至三十里铺,受绿洋湖水、赤岸湖水而入甘泉县境。两岸皆堤,河之东岸极南昭关坝久闭,外凡有四坝:车逻一,南关大坝二,五里中坝三,南开新坝四,均奏定河水涨至一丈四、五尺启放,秋后至一丈二、三尺启放,其通河港汊、涵洞不可悉记。小河湖荡俗名甚多,详见都水志。甓社湖即高邮湖,在城西北二十里,东西长二十里,南北阔十五里。至正十三年张士诚作乱淮南行省,李齐出守甓社湖是也。明、清运道所经,北连界首湖。清水潭在城东北。

赤岸湖在城南三十里。绿洋湖在城东南三十里。

城北有路傍运河,自南而北曰头坝、曰清水潭、曰马蓬湾、曰六漫、曰四里铺、曰界首驿、曰界首巡司。自界首有路,东北行曰临泽,又东北曰时堡,最东北曰裕丰沟,接宝应。自城而南,亦傍运河,曰中新坝、曰车逻坝、曰二十里铺、曰三十里铺,其东傍绿洋湖,接甘泉城。东有路,自孟城驿而东曰十里尖、曰中丝沟、曰二沟、曰三垛,折东北曰徐庄,最东北曰西潭口,接兴化。自三十里铺而东曰公田庙、曰东南、曰侯王庄、曰八字桥,直南曰邱墅闾,其东曰永安,其西为邱墅阁,接甘泉。公田庙东北曰张庄,逾人字河曰徐光,其东为龙王庙,逾北澄子河曰五义庄,龙王庙而东逾三阳河曰东淮,其南为大官河,接泰州。高邮湖西岸有路,曰关桥口,西北行曰塔儿集,折西南行曰金叉潮渡、曰卞塘,其金叉潮渡之西北曰金钩子,亦接宝应。最西南曰龙冈镇,接天长。高邮湖南岸有路,曰凌桥、曰夏侯集、曰送驾桥,接甘泉。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五十三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四十八分。

狼山镇标扬州营左军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分驻水南、永高等汛。明高邮卫在城内。

兴化县图说

兴化本汉海陵地,南唐始置县。两淮丁溪诸场及诸闸多在焉,地擅富饶之源,握灌溉之利。明徐达下兴化,而威棱遂震于两淮,亦用兵要地。城在府东百二十里,广距一百六十五里,纵距九十里。

水之著者串场河,即运盐河,在城东一百里,东南自东台县界流入,曲折北行,过丁溪、白驹、大刘庄等场,至大团镇西北,入盐城县境。东岸为范公堤,西受界河、海沟河、横泾河诸水,东出为大团河、八灶河、七灶河水,均东北会合,由斗龙港入海。

界河于大纵湖分支,东行一百里至刘庄场合于串场河。其汇入界河者以中官、东官、西唐、东唐诸河为大。港汊通贯,不可悉记。海沟河南自高邮州界流入,过凌亭镇北行,绕而会合湖荡支港,东北曲流,折而东行,经安丰镇至白驹场西,合于串场河。横泾河亦西自高邮州界流入,绕湖而东,穿德胜湖,又东行,挟各溪港至丁溪场北,合于串场河。其他小港不详记。

大纵湖即苔纵湖,在城北四十五里,连合盐城、宝应等境。

吴公湖在其南。乌中荡在城外。德胜湖在城东十里。

诸氏图表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三度,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五十七分。

宝应县图说

宝应为后汉安宜县地。晋苟羡、北齐苏珍芝等皆屯田于此,以足军食,盖土田肥美,津渠萦绕,南北纷争,为粮馈取给之地。明、清以来会通所经,开浚修守,领运者莫不殚力经营,避风潮之险,免阻碍之虞。而河漕大吏时干重议,自黄徙后,运河情势乃变,然里下河一带穀麦之丰、盐鹾之盛,洵视都水之得,人未可忽也。城在府北二百四十里,广距二百九十里。

水之著者运河,西北自山阳县界流入,起黄浦镇,东受大纵湖水,西挟宝应湖、界首湖水。直南少东曲折行,过氾水镇,折而少西南行,至界首镇,两岸皆陡。入高邮州境,支分港汊,交通湖荡不可胜记。按图自黄浦东南流,经宝应县城,经三里闸东。又东南左合瓦沟,经八铺东。又东南经刘堡东左合数洋港,大新河自西入之。又东南经氾水巡司,又东南经界首镇西入高邮。

大纵湖一作一踪湖,在城东北四十五里,中与盐城县分界。支汊甚多,湖心洲有地墩庄。宝应湖即氾光湖,在西南十五里,广四十里,纵三十里,支港四出,西与洪泽大湖贯通,又北连白马湖,南连界首湖,实皆淮水下流分潴之所。

城东有路,近大纵湖者曰黄石港、曰钓师寨、曰钟墩、曰胡来庄、曰马墩、曰风阵墩、曰王庄、曰姬庄、曰徐庄、曰田寺、曰白鼠、曰汤庄,接盐城。

城东南村镇之著者,曰老坝头庄、曰白垛庄、曰漕河庄、南曰邱子沟。

宝应湖西有仁和集,其西南曰新集,折东南曰高集。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衡阳镇巡司,驻黎城镇,在城西北八十里。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五十二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十五分。

安平驿在城北外。

狼山镇扬州营千总驻防衡阳汛,有城守把总。

泰州图说

泰州汉为海宁,南唐始置州。面江枕淮,川原沃衍,鱼盐丰<img border="0" src="./1149.JPG" width="13" height="14">,称为奥区。枚乘上吴王濞书曰:转粟西向,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谓吴之仓储富厚。宋元嘉之末陈大建之初,皆尝用兵于此。明、清运漕运盐实为津要。顾氏谓海州之利,风帆之便,跨越吴会,联络青齐,孰谓不足有为。今则铁路轮舶霆发飙驰,又非昔日形势矣。州城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广距二百十八里,纵距一百二十里。

水之著者运盐河,俗曰里下河。西自江都县境流入,起斗门镇东行,至城南,贯城为市河。经泰坝,又东行一百二十里至海安镇,入如皋为正流。自坝分一支南行三十里,入泰兴境,达于大江,商舶由此出入。又自北至市河接城北,分为三支:一东北流二十里,过淤溪,又东北二十里至溱潼镇,西岸有堤,入东台境,一北行经港口镇,又北过宁乡庄,又北入兴化境;一西北行八十里至樊汊镇,受高邮州来水,折东北亦入兴化,此外港汊不可悉列。

自城东有路,曰宝带桥。渡运盐河东曰塘湾,折东北曰大冯店、小冯店,皆循河北岸。又渡河曰陆家店,又东北渡河而北曰姜堰、曰马沟、曰大白米、曰崔母、曰曲塘、曰普量、曰胡家集、曰分关、曰海安,皆循接东台。自陆家店东曰张家营,南曰汪三口,又南曰沈家埭。自泰坝而东北曰斜桥、曰鱼行、曰丁家铺、曰泰堤、曰保防口、曰淤溪,接东台。自泰坝而东曰苏陈庄,渡一水曰黄庄,又东渡一水曰姜堰。

城西北曰九道沟,循一水而北曰冈门坝、曰四分港,又西北曰华陀港,曰宁乡巡检、曰西港、曰樊汉,接高邮、甘泉。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三度三十二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三十分。

东台县图说

东台,清乾隆始分立县。凡时堰、溱潼诸镇,草堰、梁垛、安丰、富安诸场皆在其境。明两一淮分司、运判驻泰州西溪东北之东台场,即今县治,距泰州海安镇极近。《方舆纪要》谓:东可以控御狼山、通州、海门之入侵,西可以捍卫扬州,此亦同之,且可为泰州之屏障。而厉代淮南盐产萃于泰州,此县既分则亦擅牢盆之利,握丰阜之源也。城在府东北二百四十里,广距二百十里,纵距一百十里。

水之著者串场河,南自泰州海安镇流入,北行至富安场,过安丰梁垛等场,环治而至草堰场,入兴化境。自富安起范公堤在东岸以下,半在南岸,半在北岸,为夏儿河。其东南老鹳嘴起为嵇公堤,东出五总至三百洞,入如皋界,东出支港甚多。串场河即下河,西南自泰州流入,起溱潼镇,历时堰东北行,至治西合于串场河。西岸为泰堤,至治西止。西南会合港汊烦多,不可悉记。

其东出诸河港之有名者,自北而南曰磨担港、曰老哈利港、曰双棚子、曰东洋河、曰富港、曰软河、曰西柴河、曰草堰、曰北沙河、曰古湾河,入串场河。当县治之东曰六灶河、曰七灶河、曰夏儿河,再南范公堤,再东南即老鹳嘴,入如皋。草堰场在治北二十里,梁垛场在治东南十二里,安丰场在治东南二十四里,富安场在治东南四十五里,拼茶场在治东南一百二十里,石港场在治东北八十里。海自女儿港而北,为木桥港、钱家汊子港、苦水港、行船港。又西北为潮水坝、为高沙洋,最西北至龙门港口,乃盐城。

自富安场西渡一水曰仇湖,又西沿一水曰陈庄、孙庄,西为鲍庄,西北曰时堰。自接如皋之五总起而西北,曰十五总、二十五总、三十五总、四十总。而李家码头西北为十总、十五总、二十总。东北为六总洋,直东为城门头、为老尖,其东为木桥港。自高沙洋而南曰袁家弯、曰汊河口,其西南为仁寿桥。自治西南渡盐河曰郭家堡,渡十里港曰俞胄庄、曰李陈堡、曰溱潼镇,接泰州。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三度四十八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四十八分。

徐州府图说

徐州府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春秋时楚以宋鲁石五大夫距彭城,遂劳诸侯之师。项羽据此,封十八诸侯,其后佹得佹失,卒为汉有。而项氏亡后,汉建安末,孙权欲取徐州。吕蒙曰:徐州形势陆通,骁骑所骋,今日取之,操后旬必来争,盖其地为许洛襟要,蒙以车骑非步兵能敌,江南之力是时未可以争中原。晋人南渡,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隆安二年后魏取后燕之滑台,慕容德与诸臣韩范等谋,先据一方以立根本。张华曰:彭城楚之旧都。潘聪曰:彭城土旷人稀,平坦无垠,且晋之旧镇未易可取。又密迩江淮,夏秋多水,乘舟而战者吴之所长,我之所短,不如取广固而据之。宋王玄谟曰:彭城要兼水陆,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隍峻整,禁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东,经涂三千达于济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及彭城没于后魏,而淮泗日以多事。魏薛虎子曰:国家欲取江东,须积穀彭城,徐州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清汴通流,足以灌溉,兴置屯田,资粮易积,非直戍卒温饱,亦有吞敌之势。唐贞元后,置重镇于徐,使运路常通,虽有庞勋之乱,而卒平之。宋苏轼曰:徐州为南北襟要,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土宜菽麦,一熟可资数岁。胡三省曰:彭城密迩兖豫,南北朝时魏人南寇,水行则自清入泗,陆行则历城、瑕邱,皆出彭城。金末以山东东路寄治彭城,迄正大之末尚在。清又以邳州隶徐。汉代纷更,徐淮最为兵冲,刘裕之平南燕,帅舟师自淮入泗,至下邳,留船舰步进,及卢循逼建康,裕还至下邳,以船载辎重,自帅精锐步归建康,则下邳实水陆之冲要。梁陈之季,下邳尝为战场,后周取邳徐以临淮南。朱温争邳徐,以阻行密,亦其证也。津浦路开,而徐州西通汴洛,东通海口,北通芦汉。铜山、睢宁皆有邮电。张勋尝驻此以卫南北,则徐州岂可轻视哉。

铜山县图说

铜山自秦以来为彭城县。楚汉之际,项羽所都,兵争特剧。晋后,历南北朝、唐、宋、金皆为重镇。所谓徐州刺史、武宁等军节度使皆治此。明、清为漕渠之冲,河运废而形势又易。然津浦、陇海皆于此交汇,北达京津,南达粤汉,实诸方之中,拟古邺、洛不是过也。县为徐州府治,在江宁省城西北一千里,广距一百五十里,纵距一百三十里。微山湖在城北三十里,汪洋巨浸,北接山东峄县,有引河自新渡口,上承微山湖,西南流,经查城东小胡山西折。东南流,经杨家铺东北吉山西南分二派,东南流者经前川山、毛山、南梅庄店、荆山铺西。西与南流一派汇为湖,经荆山桥北,当城东北,又东经小黄山南,折东北,经土山北,又东北经古城集、北湶集。南有山东郯城插花地。又折东北,复折东南,经新集西南、关山南。又东经六里桥南,折东北经其桥西。又东流经汴塘南,入邳州境。有资河,由城南经奎山、龙山铺、虎山头、二垛集、严山、西杨山,东闸河自西来合。又南经铜山西、马兰集西,至杨庄入萧县境。

城东有路,自炮台而东北曰青山渡,引河支津曰洞山,又渡引河而东曰梅山。又东北曰十三堡,曰鸡鸣山,曰平安山。北循东曰马山。西北曰郎山,再北曰五龙山、骆驼山。其东曰广六山、北头山。又北曰利国驿,有巡司,接山东峄县。自城东南行,路有二:曰子房山、响山、长山,转东北曰凤凰山,曰何集、范集,曰冈上集汛,曰郑家楼,接邳州;由长山而东南曰赵集,曰天生坝、二十二堡,曰魏集,曰黄龙山、青云山。东南曰蒋山,曰叶集,曰五里铺,有花山湖,曰二十七堡,东南接睢宁。西南为双沟镇,接灵壁境。城东北曰东岸驿,曰琵琶山,曰杨家铺,曰新庄,曰查城,曰容沟,曰五段寨,曰段庄,曰房村圩。自城西九里山而西北曰苏山,曰徐集,曰王冈集,曰黄家圩,曰程家塘,皆沛县。自王冈集而西北曰焦集,曰万家楼,曰梁集,曰太和集,接入丰县。由城东南团龙山而梁山口,而金东湖,而潘塘集,而二城集,而尼姑山,而胡山、小山、房山,而乡集,而陆弯,接灵壁。由天生埠而东,曰东林山,东南曰三却目山、曰莺落,东南曰兴隆山,曰吕梁集,曰下洪铺,亦接灵壁。自城西南曰云童山,西南行有时家湖、二十五里桥、大官山、西山汛,接萧县。又自王冈集循旧黄河西北堤行,曰焦集,曰高家楼,曰梁寨、曰李新集,曰石城集,南为太和集,接丰县。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四十八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三分。

萧县图说

萧县本古国。春秋之世,宋、楚已争。犄角彭城,为西楚、梁、齐重地。县在府西五十里,广距六十五里,纵距九十里。

其山之著者有青龙山,在治东南三十八里。丁虎山亦曰丁公山,在城南十五里,又南接浮绥山。龙山在城东南五里,直北为十八路山,袤延颇广。岱山在城西一里。冒山在城西南十里,支脉西南,联贯诸山。象山在城西南七十里,北五峰南入宿州。张山在城东南十里,北亘十余里,至官桥集为张山。卞域志:铜山山脉西南支入萧县境者是也。

其水之著者曰资河,在城东南五十里,自铜山县南流入境,经马兰集西,又南经杨庄西,折西南,当桃山驿东南,又折东南,经张庄东南入安徽宿州境。其一支自十乡寨北东出,经凤山南,又东南经龙山、灶山,北入安徽灵壁。曰龙山河,在治东,导源龙山,南流经老雅山、横山、老龙潭、小虎山东,又南经高头村、朔里店,山水发则流盛。岱山湖在治西,经林山、五洞山、狼山,西至瓦子,折西南,经东蒋山、象山,东入宿县。

县东南有路,自闸河而东南,傍孤山而东南,曰孤山圩、曰官桥集、曰桃山。东逾资河,曰杨庄、曰褚兰镇。自官桥集而西南,曰张山口、曰无泉山、曰王集、曰老山、曰亮子山,接宿州。自岱山湖而西北,曰宋家井集、曰屈泉铺、曰王家集、曰刘家店、又西曰黄家。折西北曰唐寨,接砀山。自屈里铺而西,曰东镇店、曰小店湾、曰赵家圈,亦接砀山。屈里铺而西南,曰大殷家集、曰张新集、曰张集、曰宝山,接河南永城县。治东北有路,曰杨山、曰十八峪山、曰王营。北过旧黄河,曰胡集、曰郝寨,接铜山。自胡集循旧黄河漕而西北,曰礼集、曰朱集、曰李集、曰常新庄、曰郑家套,接丰县。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四十三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三分。

砀山县图说

砀自楚汉之交即为重地。汉高为砀郡长,即治今县。西走宋、兖,东控丰县,由徐郡而窥中原,此其襟喉。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广八十里,纵六十里。砀山山脉自河南永城境西行,故县境无。其水有旧黄河,西自河南虞城县起,贯本境而东,约八十余里,今淤。利民沟在城东南,经舒家桥北折,东南流,经曹集南,又东南当天然坝西,折西南,经陈家集西黄桥东,又东南曲折经回龙集北折,西南入河南永城,其旧沙河闸皆淤。

城东有路,自七里庙而东南曰曹集、曰黄屯,绝旧闸河曰陈家马路口市、曰王集、曰侯家口市,入萧县。城南有路,南出曰童阁、曰萨家集,亦入夏邑。西北有路,曰黄家楼、曰梅家屯、曰吴集汛、曰李工口,入虞城。城西有路曰戚家集、曰边集、曰鼎新集,入河南夏邑。自梅家屯而东北曰张家坝、曰成家套、曰怀安寨,亦入虞城。自苏集而东北曰焦集、曰周家湾、曰周寨,其东曰贾圩、曰山阳寨,皆入丰县。自天然寨过旧闸河而东曰毛城铺、曰周家集、曰西镇铺,亦入萧县。明徐州卫在故城内东南隅,徐州右卫在西南隅。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一十一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二度二十九分。

丰县图说

丰为魏县,汉高故里,以雍齿不亲高祖,反为魏守,海内既一,丰仍世世复之。元、明以还为大河决溢之地。清衰,洪军北出,侵轶燕齐,其败衄南返者,胜保为帅殄之于此,而洪军遂无战燕齐者。治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广距五十五里,纵距八十里。山水,县境今无著者,黄流淤垫,皆为平陆。按图仅存华山,在城南四十五里。有新开河,自山东鱼台南流入境,在黄集之西,又南流,经巩固寨之东,永安寨之西,又西南经李集常店东折。东南经史寨东又折西南,经汰黄堤至城北而止,图谓多淤无水。

城东有数路,一自张楼而东,曰人和寨,又东南经华山里圩北,又东南至曲水圩,南接沛县。一自城东北日兰里口、曰郑里集,直北曰史寨、曰永安寨。一自史寨而东北曰亭台,又北曰施寨、常安寨、曰古塔、曰洪济寨、曰李店集。一自人和寨分路,东北曰时家寨,北曰张寨,张庄稍东北曰社庄,稍西北曰义和寨、中和寨,皆接鱼台。自城东南有路,曰三里园、曰王冈集,折西南曰保合寨,接铜山。一自城西南出,曰徐家塘、曰中阳集、曰徐庄,南为旧河淤沙,实丰工旧缺口,当蟠龙集之西,其南接砀山。自徐庄而西北有路,曰普安寨,又西曰永贞寨、康安寨、祥安寨,接山东单县。自城西过汰黄堤而北,曰力田寨,直北曰义成寨、中田寨、曰王庄,亦接鱼台。自义成寨西北而史集,又西曰王集,北曰张寨,接山东金乡。自王集而西曰娄寨,又西南曰治安寨,折东南曰强义寨,其南汰黄堤。镇砦皆见民政志乡镇表。各铺见邮传志。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十一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四十七分。

沛县图说

秦为泗水郡治,汉移沛郡于相,以沛属之,此为小沛。自元以上,东方有事,恒为兵冲。在府西北二十里,广纵皆距八十里。城自明嘉靖后屡圮屡迁,咸丰末造,还于旧城南关筑垣,有苦旧城,实因民砦。山之著者有七山,亦曰戚山,在城西南三十里。

水之著者运河,自山东鱼台东南流,经王家口珠梅闸入,当昭阳湖东,又东南经积水闸、菜园雅城集西、郭河南北各合一水入之。又东南经郭城东、夏镇西,折西南,经夏阳巡司,西汇于微山湖。所经者皆湖东岸,曰微山湖,在城东,自山东滕县南入境,当小河口东而聂庄铺,而新庄,而高滴头,皆其西岸。

城东有路曰泗亭,东南曰前店子、曰鲁村、曰大闸寨、曰胡集、曰二十埠、曰张洼集。铜山南有路曰赵圈寨、曰傅家集、曰杨集。偏南少西曰高家场、曰吕滴口、曰封黄庄、曰大孟集寨,接铜山。西南有路,曰六里井、曰板寨、曰谭寨、曰林寨、曰马村,西为栖山圩、七山、吕庄城。西北有路曰宗集、曰刘那店、曰紫尼店、曰张鲁寨,南过旧汰黄堤,曰保和寨,西南曰时家寨,折东南曰马集、曰胡广集,皆接丰县。自泗亭有路,西行曰刘寨、曰郝家寨、曰魏营寨、曰苗道口寨,接滕县。徐州府志言:咸丰初有大沙河、昭阳湖,皆图其水道,而此图无之。乡寨皆见民政志乡镇表。驿铺皆见邮传志。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十三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五十一分。

邳州图说

邳在夏殷已为诸侯,楚汉之交,是称剧要,建安纷纭,沛、邳属曹,而魏遂得中原全势。城在府东北六十里,广距一百二十里,纵距一百四十里。山之著者曰艾山,在城北十里左右,皆有高峰。曰黄石公山,城西北二十二里。曰胜阳山,城西二十五里。曰王母山,城西三十里。曰石埠山,城北五十里。曰唐鹿山,城东北四十里。曰唐宋山,在城南六十五里。岠山在城南八十里,本名万峄也。

水之著者运河,自山东峄县东南流,经黄林庄入境。又东南流,经古梁王城西,又东南为岔河口,当州城之西,又东南经泇口东,汾河自西入之,曰山河口。又东南经河定闸,又东南经旧下邳驿南、泇口圩东北,又东南经泇口镇西,又东南经滩上集圩东沙家口西,又东南经徐塘集西,左合山河。又经河成圩东,曰河成闸,右合徐州河。又经庄家楼圩东,房亭河自西入之。又东南经猫儿窝圩东,右合顺河。又经赵东竹绍坝东,沂河自东北入之。又南流经姚湾西、陆家塘东,入宿迁境。曰岔河,自山东兰山县南流,右合汾河,曰岔河汛,经至山河口入运河。曰武河,自山东郯城南流入境,经杨庄圩西、小南庄圩东,又南经王家堂圩西北,冯杨圩东,西流合沂,经州城南至沙洲口,又西入运。曰沂河,自山东郯城西南流入境,经大沂庄西,又西南曲经龙池集东、纪集西南,入宿迁境。曰顺堤河,初曰白马河,自睢宁东北入境,至虎邱渡,合房亭河于虎邱桥,又分渠东出,为顺堤河,经土山、唐宋山北。

城东南有路曰官河、曰新盛营集,东渡沂河曰大沂庄、曰合沟,东接郯城。又自新盛营集而东南,曰龙池集,东渡沂河曰纪集,南曰藏圩、曰姚湾,东入宿迁。自城南有路曰戴家圩,徐家口西南经唐宋山,曰陈家集围,入睢宁。自徐塘集而西南,曰高圩、曰严圩、曰王集、曰大郭庄、曰曹八集。自猫儿湾西曰旧直河驿,其南曰镇集,集西曰薛圩。又自猫儿窝而西南曰镇卫集,西曰薛圩。又自猫儿窝而西南曰镇卫集、曰岔路、曰陈集、曰民便河、曰旧邳州。

陇海路自合沟西行入境,桥沂河曰大沂庄、曰龙池集、曰徐塘集、桥运河、曰猫圩、曰虞庄、曰凡义集、曰大徐,入铜山。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一度五十二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三十分。

宿迁县图说

宿迁本钟吾国,春秋吴楚即已交争。南北分峙,宿豫角城一带恒为战地,北以此障彭城,南以此卫濠泗,实未若寿春诸镇之重。在府东一百里,广距一百九十里,纵距一百十里。

山之著者有司吾山,一作峒峿,亦名司镇山,在城北十里,高百丈许,周十五里。南为五华峰,又南为斗山。马陵山在城北八十里。唐山在城北九十里。

水之著者运河,自邳州姚湾东南流入境,经竹络坝东,沂河自邳州经臧西,自东北来汇。折东南,经小店安坝西月河东,折东南经西安汛西何家老堰东、骆马湖西。又东南,经宿迁县东。又东南经顺河集西、钟吾驿、十堡、小板铺、十四堡东,至泖化集,合六塘河,至古城,入桃源。沭河由城北一百里沭阳唐山南流入境,折东而南,经唐店、马陵山西,又东南经峒峿西折,东南流,经邵店北,又东南,经燕集南,复入沭阳。直河自骆马湖东北出,止于沈渡睢河。

城东北渡运河有路,曰龙亭埠、曰马涧、曰小店集、曰利埠、曰小河、曰桥北、曰峒峿巡检司、曰小河。而西北曰沈渡、曰港头汛。由城而南有路,曰考村、曰陈集、曰埠子集、曰新安河、曰归仁堤、曰安河渡、曰归集汛。由城而西北有路,曰康堡,西南曰耿车集,康堡之西曰吕庄。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二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一分。

睢宁县图说

睢宁前襟洪湖,后凭轨道,运河贯其左,彭门挹其右,实苏皖北段之中榷。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广距九十八里,纵距八十里。

山之著者曰池山,在城东南四十里。官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支山甚多。九顶山在城西五十五里。支脉十一峰山在城西北六十五里,众山毗连,几三十余里。英公山在城西北八十里。

水之著者白塘河,源出县西北小李集,南经城西岗头社,又东南经汤集砦东大石桥,合灵壁睢水枯渎,又东南经池山社之戎沟集砦北,左合沙河,又东入宿迁,合林子河。沈家河,府志:今名沙河,经县城八里桥,又南经芹沟社,又东南经凌城南,又东右合白塘河东流为凌子河。其自城东出者曰八里桥、八里店、单店;又东北曰杨家楼,遇沙河自单店而东北曰高作集、曰刘圩、曰龚家墩、曰王集、曰封家楼、曰武村。

自城东南出有路者曰五里荡、曰七井集、曰邱集、曰王集,皆接宿迁。自城直南出有路者曰杨集桥,转西南曰汤集。自路西出有路者曰三里汉、曰刘家楼、曰白塘营、曰王家营、曰龙河,稍西北曰小王集,郭家楼后曰邢圩,过赵家河曰田庄,又西北曰王圩,过邳州插花地曰柴胡庄;自龙河而东曰王家营,直南经新河之西魏家楼、官山集曰徐庄,自新河而西南曰朱家集、陶家圈、曰卓家集,转东南曰二里庄,曰大李集,皆接灵壁。自城北出有路曰周家河、曰刘家场、曰魏集、曰六堡;自刘家场而西北曰龙集、曰杨刘庄、曰杨集、曰头堡,魏山;马山之北曰东堰、西堰;又东北曰刘集庄,又西北曰古城集、白马桥、顺和集,接邳州。乡镇表详民政志。旧铺、新邮表详邮传志。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一度四十二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三度五十分。

海州直隶州图说

海州本秦朐县,始皇立石以为秦东门阙,刘宋失淮北四州,立青、冀二州于此。纷争者百余年。明后以近河淮入海之道,故水工亦重。其后陇海铁路为东首,横亘东西,皆可通联津浦、芦汉,形势雄盛。州城在江宁治北八百二十里,本治广距一百七十五里,纵距一百九十里。

山之著者,城南四里朐阳山,城南五十里大伊山。城西南六十里房山、牛山,小孤山在其北。城西一百里羽山,东六十里陬山。城东南八十里伊卢山,城东一百三十里海口外开山。东北海中去岸二十里鹰游山,有海汛。城西一百三十里与山东郯城交界曰分界山。

水之著者盐河,亦曰官河,南自安东县境经新安流入。西北流,经惠泽巡司西,左合武漳河,右合六塘河。又西北流,经张店集西、旧惠泽东,左合义泽河,右合北六塘河。又北,左合六里河,经大伊汛东,左合东门河、北蚬河。又北经大伊山东北,左合牛头河。又北经小柴市东、大柴市西。又北经龙门荡而又西北,左合东陬山河。又北经临兴、板浦西,又西北为黑风口渡,又西北经州城东,又西北经新浦,又西北至新浦,右合五龙河。大沙河,西北自赣榆流入,东行为五龙河,至临洪口入海。蔷薇河,西南自沭阳流入,经上房西,又东北经一铺,又东北经州城西,又北入海河。六塘河及北六塘河,皆由西南流入,合于官河,以达海。硕项湖,亦作硕濩湖,在城西南六十里,广约十余里,袤二十里。青伊湖,即桑墟湖,在硕项湖之西,去城西九十里。

自城南有路曰朐阳山、曰新坝、曰龙苴、曰南冈,接沭阳城。西有路曰大埠、曰高桥、曰石榴树、曰彭集庄、曰岫峿圩、曰桃林,接郯城。自大埠而西南曰安营、曰小孤山、曰房山、曰大坊集。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五十六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三十四分。

赣榆县图说

赣榆汉旧县,其后屡废屡复,今治乃元所复县。汉治在其东南,古祝、其利城皆在近地。左控大海,右襟青沂,由江淮而通齐鲁,史称要道。南北朝为纷争之地。鱼盐丰富,易守难犯,洵苏北之保障。城在州治北百二十里,北至山东日照县百六十里,广距九十里,纵距一百四十里。

山之著者,城西北三十里吴山,南为夹谷山,左胁壁立千仞,东支为九泉山。城北四十里怀仁山。城东北七十里橇头山。城南四十里武强山。城东四十里大海中有秦山。

水之著者,大沙河在城南五十里,源自山东郯城县流入,经贩猪庄、欢墩埠西折,东南经草铺店、大沙河汛西、临洪口东入海州境。青口河亦名小沙河,在城南六里,自山东莒州流入界,东南流经上林西,又东南经西莒州东,又东南经大莒州西,又屈曲经古莒土城西,稍折西经旧城西城头东,当今县城西南大曲埠东,又东南经马厂西十里舖东,折东北流,经青口巡检北,至夹口入海。兴庄河在城西北,源出吴山,东南流,经勒集南。又东南经城东北,至兴庄北,又东入海。朱汪河,自莒州东南流入境,经怀仁山西,又东南当九泉山东,又东南经小金山东朱汪东折,东北经盐仓城南,又折东南,经龙王庙汛西,又东南经朱蓬圩西,又南入海。

自城西南有路曰马厂、曰十里舖、曰孙家舖、曰官圩庄、曰官庄村、曰大沙河、曰清河,接海州。自城东南有路曰青口、曰范店、曰小河口、曰东官,接海州。自城东北有路,曰中国站,渡朱蓬河曰龙王庙汛、曰歇马台舖、曰九里舖、曰秦圩、曰柘汪舖、曰林子圩舖、曰响石圩舖,至获水口有炮台。自盐仓城而东北曰石桥、曰唐庄,接山东莒州。

海自山东安东卫斜石界入境,直南经城东十五里,至临洪入界。共有港口一十,自北而南曰唐家、曰柘汪、曰朱蓬、曰兴庄、曰朱家、曰青口、曰唐生、曰范家、曰小河口,惟青口最大。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三度一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五十三分。

沭阳县图说

沭阳汉为厚邱、建陵诸县地。梁潼阳郡侯景之乱,入东魏,改为沭阳郡,以在沭水之阳《太平寰宇记》言:虽近海州,春冬则水路干涸,秋夏则霖潦,陆路弥漫,百姓患之,然亦以此,兵事逐少。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广距一百五十里,纵距九十里。

山之著者,城东南四十里韩山;城西北七十里塔山。

水之著者沭河,亦即涟水,自山东郯城合诸涧水,经宿迁界东北流,经吴家集南流,入县境。又东北流,经龙见庄北、朱湾南,至城西歧分二支,一为新挑河,东北经贤官圩北、侯镇东,右合立山河,汇于青伊湖;一为后河,绕城西北而行,过华冲镇北行,亦合于湖。正流沿城而南,至十字桥,会砂礓河,折东行,过东沟镇入州界。砂疆河自桃源县东北流,经读书舖东。又北折,东至十字桥,合沭河。六塘河,分南北,一自清和县界流入,东北行,至汤沟镇,合沭河;一自安东县,亦东北行,至州界,合于官河。

其道路自城东出,曰富圩、曰马屯圩、曰韩山。自城东南出,曰张集、曰马厂。又东北曰汤沟,自马厂而西南有一镇集,亦曰汤沟。其东南曰陈圩。自城南渡沭河,曰十字桥,东南曰胡集、曰钱家集,接清河。自贤官亭圩渡沐河支河而东北,曰文官庄、曰桑墟舖、曰大河湾,接海州。自贤官亭圩而西,曰汤寨、曰阴平、曰叶圩、曰高流县丞。又西北为高唐沟圩,又西曰梁家,又西转南曰桃花润,高流县丞之西南曰褚集圩,其西南曰陈圩,其东南曰施卢市。自城渡泳河西北出,曰札下、曰庙头、曰岔里、曰查家埠,而至阴平。顾氏方舆以王子侯表楚孝王子阴平侯回国,在县西北四十里当之。又曰卫绾及鲁孝王子遂之建陵侯国在县西北。广陵厉王子平曲侯曾国在县东北。厚邱县在县北四十六里,是今沭阳一县,有汉四县。乐氏寰宇记:有厚邱、建陵、阴平,而无平曲,盖北戒县多,南戒县少,此其可征者,与顾氏少异。

经度距北平中线偏东二度二十五分,纬度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