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江南闻见录(未着撰人)为主,而附以四篇有关的文献:一是江都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二是嘉定屠城纪略(未着撰人),三是嘉定朱子素(九初)述东塘日札,四是江阴沈涛(次山)撰江上遗闻。这五篇文字,皆记明弘光时事;且大都出于「当事者」的手笔,身经目睹,史料价值极高。详细点说,江南闻见录,可以说是总论;附录四篇,可以说是专论——专论一地之事。

少时读书,习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但祗知其惨而不知其详;本书则记有当时的详细惨状,希望读者特别留心。东塘日札亦记嘉定屠城,且与「纪略」十九雷同,未知何故?有待考证(两文经加比校,似以「日札」为原作,「纪略」系就「日札」改仿「纲目」体裁撰成者。盖「纪略」所纪纲与目恒不甚相符,笔法牵强,窜改之迹可见。至彼此人名、地名互有出入,当为传本抄袭之误;今两存之,一并待考)。江上遗闻则记当年江阴城守事,其惨烈情形,实不亚于扬州与嘉定。

我于整理本书之余,重有所感。兹记两点,以留纪念:(一)满清入主中土二百余年,经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历尽艰辛,牺牲无数志士,终于辛亥一役,推翻清室,创造民国;而今犹有「逊清」之称,实令人百思莫解。岂中华民国果非为民族革命之结果,而出于清室之「逊位」乎?「逊位」之说,诚有之;但此纯属袁世凯玩的手段。故在清室,可以自称「逊位」;又在袁世凯之流,亦不妨称「逊清」。但在以推翻满清、创造共和自命的人士,岂可出此?即一般人民,也不应有此观念。(二)满清亡明而统一华夏,南征西伐,实得力于「汉奸」。而这些「汉奸」,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辈,谓其存心「卖国」、毫无民族观念,恐亦未必尽然;但有一点,凡读南明史者,富有同感。姑以李成栋为例,他原属明将,战败投清;但投清以后,则几乎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广东,后又反正;赣南一战,落荒而逃,就此结束其一生。这原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惜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