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邵氏闻见后录 | 邵博 | 又作《闻见后录》。南宋邵博撰。三十卷。博字公济,河南洛阳人。绍兴进士。历任秘书监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出知果、眉、雅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降授左朝散郎,是年卒于犍为县(今四川南部)。祖邵雍(尧夫)为北宋著名哲学家。父邵伯温曾撰《闻见录》(《前录》),故以《后录》名书。成于绍兴二十七年。体例与《前录》相同,内容博涉经史子集,兼及地理、方言、民俗、医药、书画等。在摘引《尚书》、《易经》、《论语》、《孟子》等书时,对孔子、孟子等人的言行间加议论。评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亦颇有见地。所记国史旧闻,多有本源,所辑录北宋遗事,尤足资考订。《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二十卷,今本皆为三十卷,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刘德权、李剑雄校点本。 |
邵氏闻见录 | 邵伯温 | 因作者是河南人,又称《河南邵氏闻见》,又因作者之子邵博撰有《邵氏闻见后录》,故此书又称《闻见前录》。史料笔记。南宋初邵伯温撰。全书二十卷。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李剑雄、刘德权校点本。邵伯温在本书自序中说:“伯温蚤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与夫侍家庭,居乡党,游宦学,得前言往行为多。以畜其德则不敢当,而老景侵寻,偶负后死者之责,类之为书,曰《闻见录》,尚庶几焉。”伯温为北宋理学大师邵雍之子,早岁逢王安石变法,中年时经历元祐党争,晚遭靖康之祸,卒于绍兴四年(1134)。书成于绍兴二年,前十六卷记宋初以来故事,对王安石新法载之尤祥。然因作者激烈反对新法,因此亦妄加新法以许多罪名,并记载了不少莫须有的事。 |
建炎复辟记 | 佚名 |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 |
靖康传信录 | 李纲 | 宋李纲撰。三卷。作者以为宋一再败于金,是由于崇宁、大观以来军政不修、外交软弱之故。欲呼吁朝臣同心协力,同保宗社。因集被受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命笔吏编之。自宣和七年(1125)冬,至靖康二年(1127)春,金军两次南下,纲力主战守,反致罢斥。乃取所藏自钦宗即位以来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编而次之,并叙其本末大概,以成此书。前有自序。本载所著《梁溪集》中,李调元摘出刊入《函海》。 |
建炎时政记 | 李纲 | 宋李纲撰。三卷。记事起建炎元年(1127)五月,终八月。绍兴五年(1135)三月进上。即纲奏议附录中的一种,其后析出单行。前有奏书原序。 |
南北朝杂记 | 刘敞 | 该书杂记南北朝和隋唐间人物的言行趣事,重在孝行、才略、口辩等方面,可补正史及《资治通鉴》之不足,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
青溪寇轨 | 方勺 | 杂史。宋方勺撰。一卷。是书记徽宗宣和二年(1120)青溪(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方腊起义军攻陷睦州,及童贯、谭稹等率官军镇压起义的经过,多与《宋史》所记不合。原载勺著《泊宅编》中,曹溶摘入《学海类编》,改题此名。后有附论二则,一为洪迈所著《容斋逸史》,记方腊起事原因及经过甚详,一为追述明教本末,不署姓名,盖录自庄季裕《鸡肋编》。 |
燕魏杂记 | 吕颐浩 | 宋时齐州(今属山东)吕颐浩撰。一卷。系作者任职河北时所作。所记“金人乱华始末”甚详。原为三卷,最早收入《吕忠穆集》,后转录单行。有刻本行世。清末尚存二十九条。旧列史部传记类。 |
呻吟语 | 佚名 |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撰者及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此书虽然没有作者题名,但在书后有一跋语,介绍了此书成书的大概情况,对我们了解此书颇有参考价值。据跋语所称:此书是由作者和其父共同编辑而成。作者的父亲曾随宋二帝等人北行,后来根据他亲见确闻之事,以及佚名者所作《上京札记》和钝者《燕山笔记》与金人萧庆《杂录》等有关记载,按编年纪事的体例,初编成书。后又屡经删改,以求实传信,终生未能定稿。 |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 许亢宗 | 《三朝北盟会编》卷首书目称此书为《奉使金国行程录》,卷二十又作《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而《大金国志》卷四十则称之为《许奉使行程录》。靖康稗史之一。此书是许亢宗等人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代表宋朝祝贺金太宗吴乞买登位的出使记录。一卷。旧题许亢宗撰。成书年代不详。这种出使记录又称语录,是宋朝每位出使要员回朝后必作的类似向朝廷述职汇报的例行公文。其中主要内容是叙述出使见闻和应对情况。 |
青宫译语 | 王成棣 |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金人王成棣撰。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书中对于一路上所见北方刚经战乱的凄惨荒景,以及押送途中宋室王、妃、姬等人的事迹都详为记述。由此也可见他们北迁途中的坎坷经历。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女真族纳妾的仪式,是研究女真民俗与北迁妇女屈辱命运的罕见史料,也反映了靖康国耻的一个侧面。 |
闲燕常谈 | 董弅 | 南宋董弅撰。书名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说,系“取士相与谈仁义于闲燕之义”。三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未见。《历代小史》本仅一卷,存二十一则,所记皆宋代朝野杂事,部分内容系据他书转引,但多数则出作者自撰。所录有王安石、杜衍、薛昂、吕大防等人轶事。是书记两宋士大夫遗闻轶事,凡21条,可资补史。收入《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据以影印。 |
五代春秋 | 尹洙 | 北宋尹洙撰。二卷。编年体。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记载五代历朝政权兴亡大事,起后梁开平元年(907),终后周显德七年(960)。刻意模拟春秋笔法,于史实记叙较为简略。但编次尚属得体,可备一家之言。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曾约洙分撰,此书或即作于是时,然体用编年,与欧书例异。所载自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迄周显德七年(960)。笔削多为不苟,得谨严之意。收入《河南集》。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
醴泉笔录 | 江休复 | 两卷,北宋江休复(一○○五~一○六○)撰。该书皆记北宋之杂说杂事,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据清刻本首次整理。 |
瓮中人语 | 韦承 |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宋人韦承编。成书年代及作者事迹无考。所谓“瓮中人”即是困于金兵所围的汴京城中之人。此书为编年体,记事起自宋政和元年(1111年)冬,赵良嗣献宋约金灭辽取燕之策;止于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宋徽、钦二帝北迁。在此书所记内容中,靖康之前的史事极简,只略存缘由梗概;靖康以后则按日系事,记载详细。《瓮中人语》书中所载内容与《靖康要录》、《靖康纪闻》等同类著作相比较,此书则显然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 |
开封府状 | 佚名 | 靖康后宋金间公文档案集。一卷。最初编者不详,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确庵把此书收编入《同愤录》下帙。此书内容包括开封府《白札事目》、金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和三月十四日《大金副元帅府下开封府书》二文,以及《别幅契勘庶人手允事目》。在开封府向金国呈进的《白札事目》中,开列的皇子及近支亲郡王、帝姬、皇孙、皇孙女、道宗妃嫔、少帝妃嫔、皇子妃、亲王妃、王女、驸马等十一类人的详细名单,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
南征录汇 | 李天民 | 《南征录汇》为编年体裁,记事起自金天会四年(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即金军攻陷汴京城之日;止于次年四月一日,即宋徽、钦二帝由刘家寺北迁之时。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金军兵临城下,逼迫宋帝投降卖国的整个过程。《南征汇录》中的所录内容,都是从刘同《寿圣院札记》、克锡《青城秘录》、高有恭《行营随笔》、赵士先《毳幕闲谈》、阿嬾《大金武功记》、李东贤《辛斋随笔》,以及无名氏《雏凤清声》、《宋遗民愤谈》和《屯翁目录》等九种私人著述中辑录出来。金李天民把这些内容按年、月、日分条编排成书,故总名之为《南征录汇》。 |
南迁录 | 张师颜 | 南宋张师颜撰。一卷。师颜原籍金朝文士,后奔南宋,官至骑都尉。当完颜亮迁都燕京时,张氏曾“握笔东观”,随迁汴京,凡金朝宫廷见闻,京都大事,无不载记,并多追述金初史事与轶闻,对金蒙争战中原描写尤为详尽。其书成于金太和末,二万余字。叙事颇详,简练得体,对话多变,可窥见人物性格,故事性较强,文胜于史。于金末文学著述中不失为佳作。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重抄本。 |
宋俘记 | 可恭 | 靖康稗史之一。原书有四卷,今存一卷半。金国人可恭编。可恭,事迹不详。《宋俘记》书前有简短《自序》一篇。其中盛誉金国武力强盛、兵力实冠三古。认为宋朝太祖欺孤寡得国和太宗俘辱降国妻孥等非正道之举而至祸及后嗣徽、钦二帝。金伐灭北宋并迁其宗室为吊民伐罪,是承天鉴相报。并且,此书按金历纪年,所依据的材料又是开封府向金列册津逮的记载和金国关于这些被俘之人的记载。所以,此书作者可恭当为金国人。 |
辽志 | 叶隆礼 | 旧题南宋叶隆礼撰。不分卷。摘取《契丹国志》卷首《初兴本末》,第二十二卷《族姓原始》、《国土风俗》、《并合部落》、《兵马制度》、《建官制度》、《宫室制度》、《衣服制度》、《渔猎时候》、《试士科制》和第二十七卷《岁时杂记》等篇,余皆不取。有《说郛》、《古今说海》版 |
战国纵横家书 | 佚名 | 先秦帛书。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约17000字,共27章。其中11章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其余16章不见他书。所记史实大多发生在战国后期。全书编定时间约在秦统一前后,主要是纵横家言论,故整理者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体裁包括书信、游说词、谈话记录等。以记言为主,少数兼记事实。绝大部分无作者或游说者姓名,编排次序也不依事实先后。1至14章为一组,皆系苏秦史料,可能是苏秦所写的密信。其中材料有助于订正其他古籍关于苏秦事迹的讹误。第15至19章为一组,第20至27章为一组。其中第25章提供了李园杀春申君后曾为楚相、吕不韦曾被迫接受燕国贿赂等新史料。全书思想倾向与《战国策》基本一致。但文风有所不同。有些地方真实而坦率地表现出搞阴谋诡计的心理和纵横捭阖的作风。很少有夸张渲染排比骈偶的文字,句子参差不齐,以达意为宗,不以能文为尚。由此可以推知,今本《战国策》的文字并非说客原貌,可能经过后人修饰加工。 |
中华古今注 | 马缟 | 五代博物考据类笔记集。3卷。后唐时人马缟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入杂家类。今传本前有马缟自序,称本书乃据崔豹《古今注》增益添注而成。体例仿《古今注》,其上卷73条,中卷43条,下卷80条,虽未如《古今注》分门,但次序大体一致。上卷为帝王宫阙等六十六门,中卷为皇后冠带等四十四门,下卷为古今音乐等八十门。主要考证各种事物的起源、演变,近似类书。该书前有自序,称“昔崔豹《古今注》博识虽广,迨有阙文,洎乎广初,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 |
安禄山事迹 | 姚汝能 | 唐姚汝能(一作龙)撰。三卷。汝能曾官华阴县尉。是编记武则天长安三年迄代宗宝应元年(703—762)安禄山事迹和安史之乱的经过。全书以史家笔法,记重大历史事件情节,分纲列目,兼有议论,详于正史。上卷记安禄山始生至得宠;中卷记起兵叛乱经过;下卷记安禄山称帝至被杀及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诸事。四万余字。内容较两《唐书》丰富,确有较高文献价值,为杂史笔记中之上乘。如对安禄山受宠,战役描写,颇生动别致,间有文学笔法,夸张诙谐。史家颇以为流于琐杂小说。有《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藕香零拾》等丛书本。后有民国缪荃孙校勘本,收入《唐开元小说六种》和《郋园先生全书》。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曾贻芬校点本,附录两《唐书》与《资治通鉴》中有关资料二十一条,具有相当参考价值。 |
历代崇道记 | 杜光庭 | 唐五代杜光庭撰。介绍道教历史的散文。载于《全唐文》卷933。记载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经书。全书一卷,书末题: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书从周穆王记起,直到唐僖宗中和(881—885)时,叙述历代帝王修建宫观、度道士等尊崇道教事迹。详列修建道观地点、数量,及所度道士的人数,兼采有关事件。各代文字,前略后详,尤以唐代最为具体完备,占绝大部分篇幅。 |
五代新说 | 徐炫 | 《五代新说》二卷,唐代徐炫撰。该书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及隋五代史实,分门别类为三十篇,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