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挞虏纪事 | 高拱 | 国家九边皆邻虏在宣大山西则有俺荅诸部在陜西三边则有吉能诸部在蓟辽则有土蛮诸部西驰东骛扰我 |
靖夷纪事 | 高拱 | 明高拱撰。隆庆四年,贵州土司安国亨与安智相雠杀,抚臣以叛闻。拱因推太仆寺少卿阮文中为巡抚。文中意欲剿之,拱议遣给事中贾三近往勘。国亨听命,遂平其乱。拱因著是篇,以纪其事。 |
防边纪事 | 高拱 | 明高拱撰。拱於隆庆四年再入内阁,兼理吏部。时边事孔棘,拱有议添设协理戎政侍郎,及议处边镇诸疏,汇为此书。其所条画利害,多与《明史》相合。 |
病榻遗言 | 高拱 |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高拱撰。 《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著录为二卷,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为一卷。现存《高文襄公集》本四卷, 记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为一卷。此书分三篇,题为《顾命记事》、 《矛盾原因》、 《毒害深谋》。 《顾命记事》记述穆宗临终时,遗诏命高拱、张居正、冯保辅弼幼主事。 《矛盾原因》记述张居正结怨高拱,培植私党,排斥高拱的始末缘由。 《毒害深谋》写万历元年,张居正借王大臣闯宫案,诬害高拱主使行刺神宗事。高拱写此书,旨在鞭挞张居正以泄私愤,但在客观上反映了万历年间宫廷政治的动荡与腐败,揭穿了统治者为争夺权势尔虞我诈的丑恶面貌,暴露了宰辅结纳言官排斥异己,各立门户的弊政。此书虽然是记载史实的笔记,但因叙事比较详尽,描写人物比较生动,且有较强的故事性,故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顾命记事》写穆宗临终前对臣子的眷恋之情,很有人情味。《矛盾原因》写张居正嗾使曹大埜诬告高拱,激起科道官员共愤,神宗降旨将曹大埜降调外任。张居正知事不成,急忙到高拱面前说曹大埜系受赵贞吉指使,又说赵贞吉在南北二京散布流言,现在北京果然出事。张居正既借此解脱自己,又诬害了赵贞吉,又为以后发难设下伏笔,足见他心机之深。 《毒害深谋》写张居正勾结冯保,买通王大臣陷害高拱。由于言官主持公道,张居正阴谋未能得逞,“乃遂改换面目,向人曰:高老事几不免,我为他忧愁,昼夜不能寝食,吐血若干,须白了若干,今才救得下也”,活画出张居正口蜜腹剑的阴险嘴脸。 |
圣驾南巡日录 | 陆深 | 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世宗嘉靖十八年,南幸承天,相度显陵。深时官学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编乃纪其往返程顿,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子,凡六十日之事。《南巡日录》中载有《永乐后内阁诸老历官年月》一篇,乃得之於孙元者。深最留心史学,故随所见而录之云。 |
史通会要 | 陆深 | 三卷,明陆深撰。陆深(1477—1544年); 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六年 (1537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进詹事府詹事。出入馆阁四十年,熟识朝章,兼通古今,善书法,多仿颜真卿、李邕、赵孟。陆深因唐刘知几《史通》刊本多谬误,遂为校订之。其中订正《困学》、 《曲笔》、 《鉴识》等篇,又复采其中精粹者,别纂为《会要》三卷,附以后人论史之语,其间亦以己见参之。他认为,刘知几是非任情,往往采摭圣贤,是其所短;至于评论文体,则可谓当。 |
燕闲录 | 陆深 | 《燕闲录》一卷,明陆深著。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是作者笔记丛谈,载录唐、宋及本朝史事、人物遗迹、地方掌故等,事迹言行多有为后人所取者。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
玉堂漫笔 | 陆深 | 笔记。明陆深著。三卷。深有《俨山集》已著录。书成于嘉靖二十年(1541),多记其在翰林时见闻,故以“玉堂”名书。其于考核典故最为详细,足补史书之缺。亦载明人时事、天文地理,其述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可资参考。据书中自叙“予登乙丑科,今三十六年,浮沉中外六十有三岁”,是知著于嘉靖十九年(1540),官翰林院编修时,书中考证多于记闻。《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记其每日所得而于考核典故为尤详。其载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所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也。”如扬州漕河东岸有讹呼为“夏国公墓”者,当为“夏(音虔)国公”,“盖镇远侯顾公玉之赐葬”。又考明代巡抚之职,始于宣德间。书中有其文学批评见解,如谓“诗贵性情,要从胸次中流出”。批评李梦阳、何景明近体“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这一批评,在当时殊属难能可贵。其论文赞赏宋富弼“尝病今之作文字,无所发明,但模棱依违而已”之论。是书收入《俨山外集》。又《宝颜堂秘笈》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均作一卷。 |
大驾北还录 | 陆深 | 《大驾北还录》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中为太常卿,兼侍读。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进詹事府詹事。本书记载明世宗南巡北还事,对了解嘉靖初年政治有所裨益。本书有明刻本等,今据以标点整理。 |
同异录 | 陆深 | 二卷。明陆深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1522—1566)间,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善文章,热心史学。著述繁富,有《南巡日录》、《北还记》、《淮封日记》、《古奇器录》、《史通会要》、《南迁日记》等。此书广采自汉以来,名臣奏疏和杂文中有关于典章制度和政事的重要论述,加以节录而成。分为二卷,上篇为《典常》,下篇为《论述》。每条之末,各附以论断。此书大旨为欲取古人的议论,而通融于当世的政务,以历史为借鉴。其书完成于闽中,在提学山西时重新加以诠次。本欲奏上,但不果断。其进书原序犹存于卷首。书中凡原有陛下云云之处,俱空白二字。其注称前朝臣子尊称君主之文,义当有所避阙。然而自古以来传写旧文,实无此例。此书收入《俨山外集》,另有《宝颜堂秘笈》本。 |
停骖录摘抄 | 陆深 | 明陆深撰。《停骖录摘抄》一卷,又续一卷,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章、国典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加耗一条云:“加耗二字起于后唐,明宗入仓,见受纳主吏折阅,乃令石取二升为鼠雀耗。我太祖则每斗起耗七合,石为七升,盖中制也。江南粮税每石加耗已至七八斗,盖并入杂办,通谓之耗,意不止于鼠雀为也。本书多记明代朝章典制、赋税经济、人物事迹等,间及前代事,保存有不少可信的史料。本书有《纪录汇编》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整理。 |
溪山馀话 | 陆深 |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
金台纪闻 | 陆深 |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明陆深撰。一卷二十六则。 自序云:“予忝登朝为史官,记载职也。偶有所得,辄漫书之。盖自乙丑之夏讫于戊辰九月,录为一卷,题曰《金台纪闻》”。《金台纪闻》是陆深为官翰林时杂记从正德乙酉年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的笔记小说。则此书撰于弘治十八年(1505)至正德三年(1508)间。收入《俨山外集》内,又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此书以记载正德乙酉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友朋论说为主,兼录历史传闻、天文地理、神道人事,及雕板印刷、校点古书等。 |
至正直记 | 孔克齐 | 元代笔记。4卷。孔克齐撰。又称《静斋至正直记》或《静斋类稿》。撰成于至正年间,故名。四卷,有《粤雅堂丛书》本。 《学海类编》本作五卷,题作《静斋直记》。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庄敏、顾新校点本。其内容相当庞杂,“凡所见闻,可以感发人心者;或里巷方言,可为后世之戒者;一事一物,可为传闻多识之助者,随所记而笔之,以备观省,未暇定为次第也。”(《至正直记》自序)本书记述了不少有关当时政治、经济、习俗等等。此书是作者元末避兵四明时所作。书中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还有书画、文物收藏和有关诗词本事等内容,多为作者所见所闻,其中不乏怪诞不经、因果报应之事。 |
随手杂录 | 王巩 | 宋代文言笔记小说。宋王巩撰。又题作《清虚居士随手杂录》。巩有《甲申杂记》已著录。此编以节录郑文宝所著书为卷首,一则为医药佳话,一则为南唐旧事。余皆见闻,杂以己意。记事止于英宗初。其中唐伯虎(北宋人)还魂、李遗珠等故事,多唐宋小说题材。常见有《笔记小说大观》本。全书一卷,共收三十三条材料,多系史料,也杂有迷信传说成分。除三条分别是周世宗、南唐和吴越时事外,其余皆北宋中叶以前的轶闻。内数条述及苏轼被贬之事,颇具风情。 |
蜀梼杌 | 张唐英 | 一名《外史梼杌》。史传文学。宋张唐英(1043—1122)撰。二卷。唐英字次功,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庆历进士,历官渝州决曹椽、归州狱椽、殿中侍御史等。“梼杌”本楚国史籍名,此借用,以述五代前蜀史,间引时人诗词歌赋和历代民间传说。记载前后蜀四世七、八十年史迹。仿荀悦《汉记》体例,据《前蜀开国记》和《后蜀实录》,撮其大要,编年叙事,可补《五代史》所记前后蜀史的不足。有《函海》、《学海类编》、《艺海珠尘》、《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过庭录 | 范公偁 | 宋代笔记。宋范公偁撰。有《稗海》本、 《说郛》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以后者为常见。 《四库全书总目》说: “其书多述祖德,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之其父,故命曰‘过庭’。”书中对其祖先范仲淹及其父亲的政绩、情操、诗文轶事等多所记述。 |
东南纪闻 | 佚名 |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时事,故曰“东南”,间及北宋旧事。所述史实,颇足以补史传之缺,但抄袭现象严重。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各条或全录,或摘抄,或仅字句少有异同,全都是从岳珂 《桯史》、曾敏行《独醒杂志》等书中抄袭缀辑而成,无一条为作者自撰。今传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 本、《守山阁丛书》 本。 |
画墁录 | 张舜民 | 笔记。北宋张舜民撰。一卷。舜民字芸叟, 自号浮休居土,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屡官襄乐令、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等。工诗词。此书集笔记、杂论为一编。张舜民文集称《画墁集》,此书为其所作笔记,故亦以“画墁”为名。 一卷,有《百川学海》、 《稗海》、 《唐宋丛书》等本。中多载北宋杂事。于《新唐书》、《新五代史》均屡致不满之词。所述唐宋君臣轶事趣闻,可补史传之缺。本书以记载宋代杂事为主,亦兼及五代遗闻。所记一部分为作者自所闻见,如《陈彭年》即其在太学时所见。 |
铁围山丛谈 | 蔡絛 | 笔记。宋蔡絛撰。六卷。絛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在今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有《西清诗话》已著录。其父蔡京,于徽宗朝几度执政,封鲁国公,叔父蔡卞,兄蔡攸、蔡儵、蔡翛等皆居显官。蔡京父子专权,政治腐败,导至北宋灭亡。宋钦宗放逐蔡京于岭南,京死于潭州。其子孙皆被远窜,蔡絛流放白州(今广西博白)。白州境内有铁围山,撰笔记时以此名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五卷。今本皆六卷,有明嘉靖庚戌雁里草堂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学海类编》本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本书记载北宋初年至南宋初年一百几十年间的朝廷掌故和琐闻轶事,有关徽宗朝的记载尤为详尽。 |
涑水记闻 | 司马光 | 笔记。北宋司马光撰。十卷。今通行本作十六卷。司马光为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书名本此。此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宋太祖,迄于神宗,每条之下皆注其述之人,故名《记闻》,据传本书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记》收集的材料,故其中多记朝廷军政大事,而间涉琐事逸闻。其中多涉及宋初宫廷秘闻,可见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
徐偃王志 | 徐时栋 |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老而弥笃,覃思精诣,著书数百卷。晋世有《徐偃王志》,《博物志》曾引录,后亡佚。徐氏此书亦名为《徐偃王志》,广征博引,严谨考证,对先秦古徐国历史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
新倩籍 | 徐祯卿 | 《新倩籍》记述其友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个性、嗜好,富有文学色彩。 |
剪胜野闻 | 徐祯卿 |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徐祯卿撰。一卷四十余条。现存广百川学海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胜朝遗事初编本等。此书记朱元璋元末翦除群雄统一天下以及洪武建元初年的野闻趣事。《四库全书总目》云:“所记皆明太祖初年之事,亦多互见他书,陶珽《续说郛》、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载此书,题吴郡徐桢(祯)卿著。然《明史》桢(祯)卿本传及《艺文志》俱不载。 |
窥天外乘 | 王世懋 | 一卷。明王世懋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颇似《龙川略志》之体例。但《龙川略志》只记作者之所阅历之事,而《窥天外乘》则泛言明朝一代之事。其中关于“建文当复年号、修实录;景帝当称宗;兴献帝不当祔庙;仁宗、宣宗不宜以兴献帝之故而早祧”等条,持论皆正。同时他又对“宣德非建文之子、元顺帝非合尊子”等加以辨正,认为这些一出于建文故臣之口,一出于宋遗民之口,均未可信。另外书中所记关于佩袋官窑器之类,亦足资考证当时之掌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版本很多,有《王奉常杂著》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元明善本丛书》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