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北巡私记 | 刘佶 | 刘佶撰。作者元末供职于朝廷,跟随元顺帝一行仓皇北逃,并将此事美化为“北巡”,故名其书为《北巡私记》。全书记载自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所记多为元顺帝仓促北逃以及最后死去的经过,其中对逃亡的路线、途中的狼狈情状、统治阶级间的倾轧及腐朽劣迹等,均有生动的记载。关于这段史实,本书是现存的唯一汉文记载,且为作者所亲自经历,故有较珍贵的史料价值。柯劭忞于光绪戊申(1908)得此书时,称之为“希世之秘笈”,“如获海外奇珍,自诧为平生第一幸事”。此言不无道理。本书有《云窗丛刻》本。 |
北征事迹 | 袁彬 | 明袁彬撰。1卷。彬。字文质,江西新昌(治今宜丰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南扰,时宦官王振擅权,挟英宗北征。彬以锦衣卫校尉扈驾从征。“土木之役”与英宗同被瓦剌军所俘,随侍左右,次年,与英宗同被送归。是书记其与英宗被俘后,随瓦剌军北徙、南返的经过及在瓦剌之遭遇。对也先为人处事也有所披露,并涉及瓦剌部众社会生活习俗等。有《纪录汇编》本等。 |
云中纪变 | 孙允中 | 明孙允中撰。一卷。孙允中,鲁府仪卫司(今属山东)人。嘉靖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是书记载了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兵变的详细经过。时作者亲临现场,并数次入城安抚。因而对官兵杀掠等罪行有所透露。旧列入史部杂史类。 |
云中事纪 | 苏祐 | 明苏祐撰。一卷。苏祐,字允吉,一字舜泽,濮州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尚书。此书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兵变史事。时作者出按云中(大同),兵变后力主镇压。明政府派兵,作者任监军,遂采取离间计,使城中自乱而终降。此书旧列入史部杂史类。 |
百可漫志 | 陈鼐 | 本书所录明代人物逸事,朝章典故,风尚民俗等,有补史缺,但也有不经之语。本书有纪录汇编本,今据此标点整理。 |
北平录 | 佚名 |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遣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击王保保以及袭破应昌府的战事。但记载颇为简略。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及君臣鉴戒之语。似后人摘钞明太祖实录之文。 |
燕对录 | 李东阳 | 燕对录,一卷,明李东阳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孝宗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后受顾命,辅翼武宗。传见明史卷一八一。此书自弘治十年二月至正德六年八月,凡召见奏对之词,悉着于编。 |
客滇述 | 顾山贞 | 一卷。明顾山贞撰。《客滇述》记明末清初之际川贵之变,记事用明代年号,起自崇祯元年(1628),农民起义发难,至吴三桂平定川贵时止。书中记叙农民起义军蔓延入蜀,蜀巴骚动,然十七年间,张献忠五出五入,川境未尝大害。迨张陷成都,建立大西,严厉镇压官僚士绅反抗,以至杀人过分,屠戮川民。又记曾英、王祥、杨展诸军负隅顽抗,与农民义军拼杀对峙,清入关后,朱容藩称帝夔州等等 |
皇明本纪 | 佚名 |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之寺舍,欲舍之。抵寺,寺僧皆出。复抱归家,见东房檐下,有僧坐板凳面壁,闻仁祖至,回身顾曰:“将来受记。”于是梦中受记。天明,病愈。自后多生疾症,仁祖益欲舍之。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室,每一岁间,家内数次夜惊,似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他无火。及出幼,太后必欲舍之,仁祖未许。 |
平夏录 | 邓士龙 | 平夏录,一卷,明邓士龙辑。载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后附刘基平夏颂并序。记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黄标平夏录、佚名平蜀记传世较广广。本卷乃邓氏辑合二书而成。前半部与黄氏之录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则与平蜀记无异。 |
外交小史 | 佚名 | 《外交小史》,清佚名撰。该书概述有清一代外交事件,由于其取材角度和视野独特,故有特别的史料价值。今民国年间的《满清野史》丛书本整理。 |
御香缥缈录 | 德龄 | 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笔记小说。清德龄撰。德龄有《瀛台泣血记》已著录。此编写慈禧太后豪华奢侈的宫廷生活和专横独裁的作风。书中叙述慈禧出游奉天(今沈阳)前,如何下令修筑京奉铁路,及严密的行车制度。当专车通过时,所有车辆不得行动,违者受极刑。是德龄郡主用英文所作。作者德龄郡主(习惯称为德龄公主),为慈禧御前八位女官中最为得宠的一位,也是晚清为数极少的受过西方教育、能说英语、法语及日语的中国女性。她与妹妹容龄郡主同为慈禧近身侍官。该书以作者在宫中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她在慈禧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政治生活内幕,对研究了解晚清史具有参考意义。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宫廷口述实录。 本书原为美国纽约陶德曼图书公司于1933年出版的英文读物,经由秦瘦鸥先生译述,语言优美流畅。秦瘦鸥的中译申报馆本于1934年在国内出版,并多次再版。 |
清宫二年记 | 德龄 | 德龄原著,顾秋心译述。本书作者原系西太后慈禧身边七个得宠的女官之一。该书是慈禧太后御前一等女官公主德龄在慈禧身边生活两年的回忆录。它侧重于记述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生活情趣、内心世界、听政内幕及光绪皇帝的政见和处境等宫廷秘史。作者与慈禧太后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将所见所闻秉笔直书,并稍作艺术加工而成此书。全书分为二十个题目记述了作者在随侍慈禧期间的亲身见闻,包括饮食、起居、服饰、娱乐游艺、光绪皇帝及皇后的生活,宫眷们的生活,皇帝太后的生日庆典、紫禁城内过新年的情景等等。 |
清朝前纪 | 孟森 | 又称《满洲开国史》。近人孟森编纂。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记载了满族兴起的历史。共13篇。其内容“既为明史所削而不存,又为清史所讳而不著。则此一编,正为明、清两史补其共同之缺也。”是研究清朝前期历史的重要资料。记述满族入关以前至明末天启七年(1627)即努尔哈赤死(死于1626)为止数十年间的史事,包括部族变动、世系形成与发展等情况。考核比较翔实。 |
奴才小史 | 佚名 | 奴才小史,民国九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一卷。记载十九名清代负面人物之简历。为奴才;清代,太监及亲近皇帝的满族大臣对皇帝自称奴才,同时,清代典章规定,汉人不如奴才,禁止汉人对皇帝自称奴才。 |
东南纪事 | 邵廷采 | 清邵廷采撰。十二卷。记南明史事。卷一记唐王聿键始末,卷二记鲁王以海始末,均按年叙事,末附以论。卷三至卷十二,则为黄道周、蒋德璟、钱肃乐、张煌言等五十余人传,所记名人事迹,详略不等。书中记绍兴抗清义师特详,颇可依据。 |
西南纪事 | 邵廷采 | 清邵廷采撰。十二卷。记明桂王由榔、永宁王周宗、郧西王常潮、宁靖王朮桂始末及何腾蛟、瞿式耜、李定国、孙可望等二十余人抗清事迹,体例与《东南纪事》同。 |
春秋战国异辞 | 陈厚耀 | 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清陈厚耀撰。陈厚耀著有《春秋长历》。此书选取群书所载与《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有异同者,分国编次,以备考证,其间作者已有所辨定。另外取《史记》十二诸侯表、六国年表合为《通表》二卷;《摭遗》则是将谐谈琐记、神仙艺术,无关体要,又难以按年代编次的辑为一卷,附于后。《通表》排比详明,颇有条理,虽间有真伪杂糅,稍失裁断之处,易于察核,故该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与《春秋长历》、《春秋世族谱》相表里,皆是陈厚耀倾平生精力所著。 |
春秋别典 [四库本] | 薛虞畿 |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弟虞宾所作,称书未脱稿其兄不幸下世,虞宾特广阅博览参互考订,削繁补缺而成书,可见此书实系薛氏兄弟合著而成。全书十五卷,旧无刊本,《四库全书》所录系朱彝尊家藏抄本,各条之末未书明出于何书,盖明人之习使然。然此书网罗繁富,颇足以广见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读礼通考 | 徐乾学 |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著。此书积十余年,三易其稿。始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九年续加订定。得阎若璩、万斯同、胡渭等协助,三易其稿而成。著者去世二年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刊行。于《仪记》的《丧服》、《士丧》、《既夕》、《士虞》等篇及《大戴礼》、《小戴礼》,兼取众说,剖析其义。于历代典制,则一本正史,参以《通典》及《开元礼》、《政和礼》、《新仪》诸书。全书立八大纲:(1)丧期;(2)丧服;(3)丧仪节;(4)葬考;(5)丧具;(6)变礼;(7)丧制;(8)庙制。《丧期》各代有异同的,则列表以明之;《丧服》、《丧仪节》、《丧具》则有图,缕析条分,颇为详备。其书博而有要,超迈前儒, 自古以来言丧礼最完备之书。其后秦惠田《五礼通考》,即因其义例而成之。 |
资治通鉴后编 | 徐乾学 | 一百八十四卷。徐乾学主编,万斯同、 阎若璩、 胡渭等编纂。 体例仿 《资治通鉴》, 关于史实之详略先后, 作考异以折衷; 诸家议论可取者, 附录于各条之下; 断以己意则标“乾学曰” 以别之。 全书起自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止于1367年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史料丰富, 尤精于舆地, 校勘补遗, 用力颇深。 |
竹书纪年统笺 | 徐文靖 | 清徐文靖撰。十二卷。《竹书纪年》自发现后,考证者甚多,南朝梁沈约始为附注,然好言符瑞,于事实罕有发明,文靖乃特为统笺,逐事分载,以纪其详。仿郑氏诗笺之例,于《纪年》中逐字详注谓之笺。不特于《纪年》笺之,附注笺之,凡所引书传间有讹误者亦并笺之,故云“统笺”。乾隆十二年(1747)开始笺注,至十五年成书。 |
元史续编 | 胡粹中 | 明胡粹中撰。16卷。作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官楚王府长史,鉴于明初所修《元史》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乃仿《通鉴纲目》体例,起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编年系月,随事缀载,有所论断。论者谓其议论学步宋儒,未免过于刻画。所谓续编,意在续《通鉴纲目》,非续《元史》。商辂等修《续通鉴纲目》,于有元一代史事,全取此书为兰本,并其评论亦颇采之。旧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
小腆纪传 | 徐鼒 | 清徐鼒撰。六十五卷,补遗五卷。纪传体南明史。徐鼒晚年,就《小腆纪年附考》同时期的各个人物编成本书,未完稿即病死,其子承礼整理补订成书。两书虽叙写同时期的史事,但前者用编年体,后者用纪传体,一以年经,一以人纬,两书并行,对南明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 |
小腆纪年附考 | 徐鼒 | 编年纪事体的南明史。清人徐鼒撰。本书初刻于咸丰十一年 (1861),光绪四年(1878)北京龙威阁再刊,光绪十一年 (1886)又有日本中国使馆的铅印本行世。1957年,中华书局以咸丰初刻本为底本,参校光绪年间的两次刻本,作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处理,改正了原书避清帝名讳以及满族的字。在原书以干支纪日之下,注以阴历日期,附以公元。书前有校点凡例,次为作者自叙,卷终附录参校者林鹗、谢宗善、宋光伯、汪达利的跋语。起崇祯十七年(1644),迄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咸丰十一年(1861)成书。徐氏参考南明史书六十二种,并搜集各省府县志及各家诗文集中有关资料,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凡传闻互异者,皆作附考,记于正文之下。有须发明者,则系以论断。对李自成攻克北京事记载颇详,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对永历及台湾郑氏事记载较少,仅占全书二十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