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海外恸哭记 | 黄宗羲 | 是书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之著作,所记乃有关南明史事者,向为清廷所禁。 |
辽史拾遗 | 厉鹗 | 补作中国辽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清厉鹗撰。乾隆八年(1743)刊行于世,有汪氏刻本、《四库全书》本。元朝脱脱等人奉敕修撰的《辽史》,主要依据耶律俨的《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仅11个月便仓卒成书,史料范围狭窄,阙漏、重复、舛误甚多。然而,耶律氏和陈氏的著作都已散佚,其他有关辽代历史的著述寥若晨星,官修的《辽史》反倒成为现存较完整、较系统地记载辽代史事的著作,后世为之辑补、校注的著作很多,厉鹗的《辽史拾遗》即为其一。 |
鸿猷录 | 高岱 | 明高岱撰,共16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高岱,字伯宗。生卒年不详。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以力救董傅策、张翀、吴时来而触怒严嵩,出为景王府长史。生性孤僻,喜读书,善属文。其主要著作有《樵论》、《楚汉余谈》、《西曹集》、《鸿猷录》等。仿纪事本末体,所录凡60事。记述朱元璋起义到嘉靖年间的军事,对明初的统一,以及正统、成化、正德年间的农民起义及其被镇压经过,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材料的来源,大多是根据当地人的记述、传志、书疏和案牍。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 佚名 |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常青奏报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始,至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清廷查明“叛产”(即清廷镇压起义,查收起义者的财产),酌定章程止。本书依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林爽文反清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对这次起义与天地会的关系,对清廷为镇压起义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军事部署及善后措施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真实、全面、具体的叙述,是研究林爽文起义和天地会历史的重要史书。该书共七十卷,卷首五卷。卷首五卷刊载了清高宗有关镇压这次起义的谕旨、批答奏章、御制诗等。该书后收入纪昀等纂修的 《四库全书》 中。 |
避寇纪略 | 程畹 | 清程畹撰。同治八年(1869)秋成书。一卷。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宁、仪征事,兼述作者经历。亦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军队侵犯镇江事。赞扬林则徐抗英,诋毁太平天国革命。有光绪刻本。 |
遇变纪略 | 佚名 | 崇祯癸未秋,予茕然草土,拙守无所事。时左帅叛兵甫戢(左良玉将移兵就食江宁),江路稍通。掌道涂公印海(名必宏,南昌人),以记室来召;不可辞,挟蒯缑北上。十月晦渡淮,闻潼关失守,督师孙传廷全军覆没,闯贼乘势入陷西安。十一月二十一日,抵京;当事诸大臣泄泄自若也。 |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 佚名 |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一卷,清末诵清堂主人撰,成书于民国三年。作者(本名及其生平不详)曾参预清末辛亥年四川铁路的筹画,是清政府修路大员赵尔巽的主要幕僚之一。本纪略意在开脱作者本人在修路一事的责任。但因其以“辑录当时奏章、文告、书函、图照”为主,“悉录原文,不敢僭越”,故保存了相当丰富珍贵的原始资料。今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整理。 |
续明纪事本末 | 倪在田 | 清倪在田撰。十八卷。倪在田,字子新,又字田甫,号苕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诸生,留心南明史事,著有《扬州御寇录》等。《续明纪事本末》,为《明史纪事本末》续编,体例悉同。对史料广泛搜求、详实考证。记载南明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认为福王政权秕政颇多,故以兵事为纲,详于浙,略于闽。永历政权所据地区,湖南北、广东西、四川、黔滇各为一卷,叙其事实。仿《江南义师始末》例,集南渡抗清者史实,题为《东南殉节》。对李定国抗清事迹也记述较详。 |
粤逆纪略 | 佚名 | 撰者佚名。南京图书馆藏抄本,1卷,《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据以收录。记咸丰三年间事,内涉太平军攻占南京事,而述太平天国馆衙制度特详。记述太平天国在南京实施的各项制度及措施颇详,诸如“拜降”、“拜天父”、“新兄弟馆”、“新姊妹馆”、“老民馆”、“考试”及各衙门名称、职务等均有涉及。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
粤匪犯湖南纪略 | 佚名 | 著者佚名。抄本。记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桂入湘攻道州起至克岳州(今岳阳)止的敌对双方情况。书中反映太平军纪律严明、清朝官吏畏葸无能、清军奸淫掳掠等情况。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
江变纪略 | 徐世溥 | 二卷。明末徐世溥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正事。金声桓本明将,叛明降清,复又叛清而反正。王得仁本闯王部下降将王体忠军中旗牌,号“王杂毛”,金声桓害王体忠后,以王军属得仁。《江变纪略》首卷记金声桓降清后,取江西献英王,仅得官江西提督,大失所望,复受巡抚章于天欺侮逼勒,金、王二人遂密约谋反,杀章于天等清朝诸官,复明衣冠,迎弘光阁臣姜曰广,制朝官,称隆武年号。卷二述金声桓初胜后,大将军谭泰率清兵至,筑城掘壕,围困南昌,城中米价至六百金一石,以至人民相食,父子夫妇相啖。顺治六年(1649)正月,清军破城,二人俱死,前后相持八个月。徐世溥记金声桓主江西,大治宫室。清军困南昌,金面色如土,诸将禀问,百不应一。全祖望称“金、王定非能成事之人”(《鲒埼亭集外编》)。徐又记弘光阁臣姜曰广辅金声桓,讥其不知人而予事,身虽死而名不彰。而全祖望则认为姜曰广辅金声桓,固有甚难之事势,徐世溥终非局内,“不知事势之难自由也”(《鲒埼亭集外编》)。柳亚子谓金、王虽反复无足称道,行事未轨于正,但起兵反正,适与李成栋广州反清复明同时,大局震动,“俨然有中兴光复之机”(《南明史料书目提要》),而赣、粤两师俱败,南明局势终无可救补。《江变纪略》有《荆驼逸史》本,《明季史料》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
拳变纪略 | 佚名 |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初,盛京卿宣怀由沪电致总署云,由保定电局寄信,直隶涞水有义和团匪,拒捕戕官,焚教堂,据涿州,有犯省城之语。朝旨询直督有无其事,裕帅禄始奏称有之,现派兵捕治云云。时都中有传闻该匪猖獗情形,毁电杆,拆铁路,因命提督聂士成派队弹压,保护路工。匪众竟敢伤聂军,聂军亦伤拳众。军机大臣荣禄,适在假中,七上章请剿。旨责以不得盂浪从事。盖枢臣中刚毅、启秀,赵舒翘均力主解散,剿恐激变。乃命赵往。次日复命刚往。 |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 | 戴名世 | 宏光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大兵破扬州。督师太傅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死之。史公,字道邻,顺天大兴人,始为西安府推官有声,历迁安庐兵备副使,升巡抚,丁母忧,服阕起,总督漕运,巡抚淮阳,久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当是时,贼起延绥,蔓延遍天下。江北为贼冲,公与贼大小数十百战,保障江淮。江南、江北,安危皆视乎公。公死而南京亡。 |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 戴名世 | 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属,气节自许,每与==相持。而高、顾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附之,此东林党祸所自始也。 |
平回纪略 | 佚名 | 清代甘肃回民起义史料。撰者佚名。上下两篇, 分述乾隆四十六年 (1781)和四十九年甘肃回族、撒拉族联合反清起义经过。起义军先后围攻兰州、礼县时,作者负责二城守御,记叙颇详。虽敌视回民起义, 但从侧面亦反映出一些事实真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 | 佚名 | 惟稽占选建,懿亲作屏,王室罔不在外以著成劳。故鲁公誓于淮徐,召穆师于江汉,咸书典策,足纪功宗。尔福喇塔乃辅国公偏俄之子,念系宗室,俾仍父封;嗣加特恩,超列贝子。属闽越未靖,师旅徂征,简佐戎行,克扬我武。电扫鲸鲵之众,风行驺骆之余。乃礼未举于劳远,躬遽捐于尽瘁。朕惟生勤王事,殁有宠章,矧于宗室之贤,尤切荣哀之谊。爰旌殊绩以易厥名,特赐谥曰“惠献”。于戏!惟慈爱有除残之美,唯睿哲有制胜之能。往勒贞珉,光予属籍。 |
东塘日札 | 朱子素 | 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发令,东南人民云集反抗,邑绅侯峒曾、黄淳耀聚民守嘉定,及城破后李成栋兵屠嘉定事。首记钱谦益纳降,豫王发兵吴中,乡兵聚而反抗,以侯峒曾为首,杀汉奸,戳清兵,李成栋军受创。又记清军与嘉定守城义兵激战,侯峒曾、黄淳耀死难经过,李成栋兵于城内外烧杀奸淫抢掠情形。书用日记体,朱子素身历其境,故纪之颇详。记其亲见杀人情形,刀声刮刮然,悬梁赴井者,断肢者,血面者,砍死手足尤动者,骨肉狼藉,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投河死者不下万人,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之处。《东塘日札》与《嘉定屠城纪略》为一书而两名,经后人传抄,因语涉嫌讳而改题《东塘日札》。书中称“大清”、“清帅”,已非著者口吻,且于《嘉定屠城纪略》有所删润增补,或为子素自改,或为后人所为。《东塘日札》有《荆驼逸史》本,分为二卷,卷末多总论一则。又有 《纪载汇编》本。 |
嘉定屠城纪略 | 朱子素 |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嘉定屠城纪略》有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末十家集》旧抄本,日本嘉业堂文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八家集》旧抄本,清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明季稗史汇编》本,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铅印本。 |
会匪纪略 | 孙衣言 | 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铜钱壮”,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时粤贼已陷处州,村民惧引寇,一夕纠众掩之,毁其巢。而青田令亦名捕兆荣甚急,兆荣遂走温州,流转至平阳钱仓镇,易名曰周荣。 |
东林本末 | 吴应箕 |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书实存上中下三卷,这可能是书刚编成时有六卷,后来删繁就简,合并为三卷。吴应箕在序中说:“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著,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 |
东林始末 | 蒋大鸿 | 明蒋平阶撰。1卷。记明东林门户始末。 按年叙述, 起万历二十一年(1593), 终于崇祯十六年 (1643)。 只叙朋党攻击之事, 意在说明齐、 楚、 浙三党胜负。 梃击、 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客、魏之祸,辽东经抚之争皆不记。 |
三藩纪事本末 | 杨陆荣 | 纪事本末体史书。四卷。清杨陆荣撰。成书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杨陆荣,字采南,号潭西。生卒年不详。青浦(今江苏青浦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本书叙述了明清之际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此书为纪事本末史书之一种,记载了明清之际的史事。记事起于崇祯甲申(1644),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止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38)郑克塽以台湾归还清朝。其中包括南明福王、唐王、永明王三政权的建立和灭亡的经过,并记有张献忠入川、郑成功入据台湾以及顺治年间江南地区发生的反清事件等资料,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南明史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路史 | 罗泌 | 南宋罗泌撰。论述远古传说和史事。罗泌,字长源,庐陵 (今江西吉安县) 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完成此书。凡47卷,计前纪9卷,后纪14卷,国名纪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该书内容侧重于记述我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言行和有关重大事件,所涉及的帝王包括: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叙四大,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叙十纪,钜灵氏,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 鉋阵氏, 黄神氏, 狃神氏, 犂灵氏, 大騩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蓋盈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浑沌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蘧氏,狶韦氏,有巢氏,遂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轩辕氏,赫苏氏,葛天氏,尊卢氏,祝诵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无怀氏,大昊,女皇,共工,炎帝,蚩尤,黄帝,帝鸿,帝魁,小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氏,夏后氏,帝启,帝太康,帝仲康,帝相,夷羿,寒浞,帝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胤甲,帝皋,帝敬发,帝履癸。堪称首部远古帝王大全,旁征博引,文采瑰丽。因 《尔雅》训 ‘路’ 为 ‘大’。故‘路史’,即 ‘大史’ 意也。”远古帝王事,本属渺茫虚事,而罗泌取材多采纳 《纬书》,并择录道家言论,故某些史事纯属传说,不足为据。明、清两代均有刻本。而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中华书局缩印的 《四部备要》本,更便于查阅。 |
法军侵台档案 | 佚名 | 收录了大量的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
名山藏 | 何乔远 | 纪传体史书。明何乔远撰。一百卷。乔远,字雅孝,号匪我,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礼部仪制郎中,以事归居20余年,再宦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是书分为典谟记、坤则记、开圣记、继体记、分藩记、勋封记、天国记、天启记、舆地记(未全)、典礼记(未刊)、乐舞记、刑法记、河漕记、漕运记、钱法记、兵制记、茶马记、盐法记、臣林记、臣林外记、关柝记、儒林记、文苑记、俘贤记、宦者记、列女记、臣林杂记、宦者杂记、高道记、本土记、本行记、艺妙记、货殖记、方技记、方外记、王享记共37记。实则仍用纪、志、传之体,基本属于纪传体史书。载起自明太祖迄至穆宗(1368—1572)十三朝200余年史事,多取材于当时流传的野史旧文,保存了不少稀有明史资料。如货殖记所载江南几个大地主发家情况和明季手工业与商业情况。王享记叙述蒙古族鞑靼、兀良哈二部,女真族海西、建州二部以及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是研究经济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明代丝绸之路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避讳此书所载,列入《禁书总目》。仅有明崇祯十三年(1640)刊本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