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姓解 | 邵思 | 《姓解》三卷,邵思于景祐二年(1035年)写定的一本有关姓氏来源的谱系类著作,收录范围为“历代功臣名士布在方册者”,述录方式是“次第书之,啓迪华源,恢张世胄”(邵思自序)。该书按偏旁分类,共170部,共收2276个姓氏(与日藏北宋景祐本卷首题目下夹注所载2568个数字相异,《经籍访古志》有所载)。该书搜罗丰富,遍采经、史、子、集各书所载人名,并参照多种姓书加以编撰而成。 |
士纬 | 姚信 |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二卷,与《士纬》相似,亡。”新旧《唐书》则直作《士纬》十卷,可能所谓《新书》二卷,已编入《士纬》十卷之中,而又有单行本流布于世。该书早已佚失。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众多类书中辑录而成。关于该书的内容,多以评论为主。其对严遵、杨雄、孟轲等人的评论,颇为中肯,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
人海记 | 查慎行 | 《人海记》,笔记,二卷。查慎行撰,人海,极言人之众多。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憔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诗中人海指京都人口众多,查慎行便以人海代京都。慎行在北京读书、做官三十年,故名其书日《人海记》。《人海记自序》:“余自甲子(1684) 北游太学,又九年举京兆秋试,又十年唱第南宫。其后供奉内廷者七年,从事书局者三年,迨癸已(1713)夏移疾乞归,年已六十有四矣。通计三十年来,客居京师,岁月过半。其间年目阳见,随手缀录,不下数百条,雪窗检点,裒集成卷,命日《人海记》。”有《昭代丛书》本、1989 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本。 |
王代记 | 佚名 | 《王代记》,作者及年代不详,叙述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历代王统谱系。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有写本,写于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 |
嗒史 | 王炜 | 杂记,王炜撰,一卷。《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陆德明释文:“嗒焉,解体貌。”后引申为丧气、沮丧。作者在这部书中记载了一些明末政治黑暗、腐朽、令人丧气、沮丧的史实,故名《嗒史》。 |
浙鹾纪事 | 叶永盛 | 一卷附录奏疏一卷。明叶永盛撰。叶永盛,安徽泾县人。任浙江巡盐御史。是书记载万历二十七年 (1599),忠义右卫百户高时夏,奏浙、福余盐变价,可得银三十万,命浙江督税内官刘成、福建督理矿税内官高寀、督率原奏官商士民,各分所管地方,会同抚按等官酌议,叶永盛五疏力陈,写道:自万历十九年起至二十八年春止,合计九年零一季,实际缺盐一共九十九万一千五百五十七引,使有余盐,何不给卖于商,而停引不掣,商有盐收,又何不照引买运,而困守数年,余盐之无,不待查勘而自明……。是书叙述此事原委曲折,并附录奏疏一卷,可与《明实录》中的记载参考比照,互为补充。有丁氏刊本。 |
西夏纪事本末 | 张鉴 | 三十六卷。清张鉴 (1768—1850)撰。张鉴,字春冶,号荀鹤、贞疾居士,别名秋水。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早年讲学阮元之诂经精舍,谋划海防,倡导海运,赈济灾区。工诗擅文,精考据学。终生撰述,著作除《西夏纪事本末》外,还有《东南半壁纪事》、《隋朝行宫录》、《蕃厘观志》、《历统岁实消长表》、《十三经丛说》、《古文尚书脞说》等。《西夏纪事本末》,始自李思恭,迄李砚,载有夏一代史实。录宋、辽、金、元诸史有关西夏的资料,排比成书。党项羌族据银、绥400余年,先后与宋、辽、金抗衡。立国后,实录、国史具备。元修宋、辽、金史,附西夏于外国。西夏轶闻往 事,多湮没不传。清有西夏史书10余种,惟张鉴之书首尾完整。 每卷一事,卷首附图表二卷。集宋、辽、金、元诸史有关西夏资料编次勒成。《年表》、《西夏堡塞附图》、《历代疆域节略》及《职方表》,史料价值尤高。有光绪江苏书局初刊本,1992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据光绪刊本影印。 |
越史通鉴纲目 | 佚名 | 越史通鉴纲目,正式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越南史书。阮朝潘清简主持编修。1856年(嗣德九年)起编修,至1884年(建福元年)成书。采编年体,用汉文撰写。共五十三卷。全书卷首一卷;前编五卷,记述从传统的“雄王时期”至“十二使君”(967年)为止的历史;正编四十七卷,记述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后黎昭统三年(1789年)之史事。为系统载录阮朝之前越南历史的著作。 |
春秋别典 [标点本] | 薛虞畿 |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弟虞宾所作,称书未脱稿其兄不幸下世,虞宾特广阅博览参互考订,削繁补缺而成书,可见此书实系薛氏兄弟合著而成。全书十五卷,旧无刊本,《四库全书》所录系朱彝尊家藏抄本,各条之末未书明出于何书,盖明人之习使然。然此书网罗繁富,颇足以广见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两汉博闻 [标点本] | 杨大雅 | 十二卷。宋杨侃编辑。侃又名大雅,字子正,钱塘人(今杭州市)人,北宋端拱年间(988—989年)中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生卒年不详。所编《两汉博闻》一书,乃《汉书》和《后汉书》之摘录,所摘内容以原书字句故事为标题,下列颜师古和章怀太子注文等,不依原书篇目排列。该书最早的版本是宋乾道八年 (1172年)胡元质姑孰郡斋刻本。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有黄鲁曾刻本。现均藏于北京图书馆。 |
海外寄霓君 | 朱湘 | 现代诗人朱湘写给夫人刘霓君的书信集。北新书局1934年出版。朱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书信展示了他对妻子的真挚的思念,对自己的解剖与忏悔,以及对末来生活的天真憧憬。 |
北大历史讲座 | 佚名 | 北京大学为中国之百年名校,师资雄厚,为高等学府。《北大历史讲座》一书收录著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缪凤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观点阐述历史,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宋、明清、中国近代史,抓住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入木三分、浅显易懂的文笔让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北大历史讲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讲述史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用全新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深入探索中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既吸取了从前的经验,又为将来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和细品。 |
断酒肉文 | 萧衍 | 梁武帝萧衍所撰禁止僧尼食酒肉之文,共4篇。早期佛教并无僧尼酒肉之限,传入中国后,僧尼仍可食“三净肉”,即可食不自杀、不为己杀和自死动物之肉。南朝梁武帝萧衍依《涅般经》、《四相品》等经文,认为“白衣食肉,不免地狱”,主张不著革履,断制酒肉,于天监十六年(517)撰成《断酒肉文》。文中言: “若出家人犹嗜饮酒,啖食鱼肉,是则为行同于外道,而复不及。”梁武帝于文中详述了食酒肉不及外道的9个方面,并进一步论证了出家人食酒肉不及居家人的道理。在第2篇《断酒肉文》中,梁武帝令各寺僧官: “宜自警戒,严净徒众,若其懈怠,不遵佛教,犹是梁国编户一民,弟子今日力能治制。” 梁武帝还将断禁酒肉扩大为: “凡诸辟祀,若有祈报者,皆不得荐生类。各尽诚心,止修蔬供。”据《广弘明集》卷26记载,各《断酒肉文》撰出之后,“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并以五月二十二日五更一唱,到凤庄门。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云于华林殿前登东向高座为法师,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座为都讲……,舆驾亲御地铺席位于高座之北,僧尼二众,各以次列坐”,静听耆阇寺道澄“唱此断肉之文”。梁武帝除亲自与诸律师唱断肉律外,并日只一食,食止菜蔬。自梁以后,汉地僧尼多以素食为规戒。 |
吕思勉读史札记 | 吕思勉 | 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全两册。吕氏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著《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四部断代史,享誉史学界。吕氏治史以勤奋读史为基础,在其50年治史生涯中,曾三次通读“二十四史”。读史时,常仔细排比资料,并综合其它史料,据以探索史事真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成众多读史札记。这些札记很受史学界推重,曾部分结集为《燕石札记》(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和《燕石续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吕思勉读史札记》搜集了他的全部读史札记,按历史时代顺序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下、通代五个部分编次,从中可见作者严谨的治史作风和认真的读书态度。 |
耶律文正公年谱 | 王国维 | 近人王国维撰。一卷。耶律楚材年谱。耶律楚材事迹仅载于《元史》本传,颇简略。1925年王氏从事蒙古史研究,始撰《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耶律楚材与丘处机曾有交往,故并草此年谱以求会通。是书以《湛然居士集》为主,采以本传、神道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州集》、《元遗山集》诸书。又有杂记数则,编为《余记》,附于年谱后。为研究蒙元史参考资料。 |
杜甫传 | 冯至 | 杜甫传记。今人冯至著。最初在杂志上连载,于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多次重印,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广泛流传。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朴实和严谨。作者力求每句话都有根据,不违背历史。不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特色之二,是作者站在审视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高度,以热情而深刻的笔触来叙述杜甫的一生以及杜诗的成就和影响。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介绍杜甫的“三吏”、“三别”,认为它是杜甫诗艺术的一个伟大成就,是一座高峰。特色之三,是它也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杜甫的思想局限,周采泉《杜集书录》指出:“用阶级观点对诗人作适当之分析批判,当以此为权威著作。”此书1980年再版,对原书只作了些文字修改,在书前附加重版说明,书后增加两个附录。附录一,是作者1962年所写三篇论杜文字。即:《人间要好诗》、《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1962年4月17日在杜甫诞生12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论杜诗和它的遭遇》,其中一、三两篇专论杜诗,弥补了《杜甫传》由于受体裁限制对杜诗难于展开讨论的不足;附录二,是作者1962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以杜甫晚年与苏涣的交往为题材的小说《白发生黑丝》。 |
清真先生遗事 | 王国维 | 一卷。清王国维撰。该书记北宋词人周邦彦事迹及著述。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有《清真居士集》,已佚。王国维早年所著《人间词话》对周邦彦评价并不高,曾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晚年著《清真先生遗事》,观点有了很大改变。此文共分4个部分:周邦彦事迹(对各野史、笔记的记载摘录并加按语,剖析真伪)、著述(详介清真词版本情况)、尚论(王氏评清真词)、年表。文中盛称周邦彦为词中老杜。本文是集古人对清真传闻、考证、评论等大成的著作,资料价值极高。该书有1916年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排印《广仓学窘丛书》本。1940年商务印书馆长沙石印《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蔡元培自述 | 蔡元培 |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 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蔡元培自述》是蔡元培先生的自传以及自述性文章的合集。 |
罗尔纲集 | 罗尔纲 | 罗尔纲,历史学家。广西桂县人。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史》、《湘军新志》、《太平天国史考证集》、《太平天国辨伪集》、《绿营兵志》、《忠王李秀成传》、《太平天国诗文选》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在70多年的治学生涯中,他出版了有关太平天国史、清代兵制史和《水浒传》研究等的学术专著约50种,发表文章400余篇,计800余万字,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3000万字。他对太平天国史和清代兵制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成绩卓著的历史学家、考据学专家,太平天国史学研究一代宗师,深为国内外学者所推重。他的研究工作既体现了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又反映了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不断提高理论认识,不断批判继承祖国史学传统,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
中法天津条约 | 佚名 |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中国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政府全权大臣桂良、花沙纳同法国全权大臣葛罗在天津签订。186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后生效。全约共42款。此外,另订 《和约章程补遗》6款。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联合法国向中国发动了英法联军之役(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联军在俄、美的支持下又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清政府指派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桂良、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与英、法议和。同年6月签订本条约。主要内容:1.今后凡有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敕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与其他西方各国无异。2.今议定,将广东之琼州、潮州,福建之台湾、淡水,山东之登州,江南之江宁六口,与通商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准令通市无异。3.法国可在各通商口岸任凭设立领事等官; 法国商民可在各通商市埠居住、贸易、工作,平安无碍,常川不辍;法人如欲至内地游历,皆准前往。4.今后凡中国与各国议定或整顿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一经施行办理,法国商人均沾,用昭平允。5.天主教士凡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者,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崇天主教而循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6.法国可任凭派拨兵船在通商各地停泊,弹压商民水手。7. 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法国亦与焉。《和约章程补遗》主要规定,中国向法国支付赔款200万两白银,分六次,每年一次交清。 |
赵景深日记 | 赵景深 | 本书为赵景深先生1976—1978年日记,记录了他晚年的居家生活与学术工作。每日以三五百字的篇幅,将生活习惯及读书、通信、会友事一一记下,简洁而详备,保存了大量史料。从中可以看到他如何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作注,如何与严北溟、刘大杰、谢国桢、谭正璧、陈汝衡、谭其骧、郑逸梅、任中敏、钱南扬、胡士莹、关德栋、张允和等友人交流书刊、切磋学问,如何指导研习古典文学的弟子问学,如何整理家中三万册藏书,对《忠义璇图》、《中国文学简史》、《评弹旧文钞》等名著新稿如何作评,以及“四人帮”覆灭、知识分子落实政策等国家大事对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影响。点滴细节,还原了一位杰出学者的一段人生,其和蔼温煦的性情与执信有恒的治学态度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
人物与纪念 | 萧三 | 初版于1951年,本书分四编,收录了作者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二十七篇短文。这些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人物”与“纪念”两类。“人物”类短文,多以名人小传或其点滴故事为主,包括朱德、贺龙、徐特立、续范亭,也少量收入了“八秩老人”、“警卫英雄”、“练子嘴英雄”一类的边区小人物。而“纪念”类的传主则是清一色的中外名人,国内有鲁迅、瞿秋白、邹韬奋、陶行知、冼星海,国外有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A.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有关鲁迅的九篇文章,单独辑为第二编,可视作1950年代前后鲁迅研究的文献资料。 |
金陵省难纪略 | 张汝南 | 清张汝南撰。一册。撰者咸丰三四年间居南京,咸丰七年忆见闻成书。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作者居城中一年半,以耳闻目见作是书。详记太平军攻克南京经过、太平天国诸领袖入城后活动、张继庚等谋叛事件及东、北两王内讧等。后附《纪贼据城后大略》,记录太平天国王号、官名、城守、募兵、操演、告示、冠服、器用、轿制、开市、天榜、刑罚、改字等。成书于咸丰六年。光绪十六年(1890)刊行。上海著易书局铅印本,1卷,约2.6万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据以著录。载有洪秀全、石达开、韦昌辉3人关于杀杨秀清的对话,为它书所无。 |
钦定英杰归真 | 洪仁玕 | 一卷。太平天国钦定,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仁玕制,天试文状元开国勋臣昱天福,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忠等撰。书面有“旨准颁行”四字,表示太平天国准许刊行。此书是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中最重要者之一,失传很久,到近代才由金陵书商从扬州搜得。书前有一篇序文,内容取问答体。凡是太平天国的典章制度、宗教习俗,皆阐发无遗。内记洪仁玕与一投降太平军的清将张某作问答语,共四十六页,有关礼法、政教,一一解答,所述均为太平天国立国精律之所在。洪仁玕所作天历序文,又为辛酉十一年(1861年)新历书所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为太平天国直接史料,较一般记洪、杨之书更为可信。而且太平天国遗书的原版存于世者,除了伦敦、巴黎,国内发现此本,实属庆幸。因此,作为太平天国宣传之官书,对于研究者尤为重要。该书现存仍为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刻本。 |
崇祯遗录 | 王世德 | 《崇祯遗录》是由自称为草莽孤臣的王世德撰写而成。王世德,字克承,号霜皋,明朝大兴县(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大兴县)人。明朝末年,王世德子承父业,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当年王世德年少时春风得意,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要职,频繁出入宫门,穿梭于宫廷皇族内臣之间,亲身目睹经历了明末崇祯帝在位期间朝中的诸多事件,起伏变故,以及王朝的最终灭亡。做为一个生命个体,从锦衣玉食到一芥草民,荣华富贵乃过眼云烟,王朝变故亦不过昼夜事也。思之于心,颇多感慨,奋笔疾书,述诸笔端。《崇祯遗录》所记录的史实,从崇祯皇帝即位开始,一直写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受挫兵败撤离北京城而南退,皆是作者亲历目睹之事,与一般的旁门闾巷稗官野史笔记相比较,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否认的。由于《崇祯遗录》记述的内容是崇祯朝史事,盛赞崇祯德行,且多有指斥清廷之言,凡此种种,莫不触犯清廷的禁忌,所以在乾隆四十七年,四库馆臣奏请朝廷加以禁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