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吕思勉读史札记 | 吕思勉 | 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全两册。吕氏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著《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四部断代史,享誉史学界。吕氏治史以勤奋读史为基础,在其50年治史生涯中,曾三次通读“二十四史”。读史时,常仔细排比资料,并综合其它史料,据以探索史事真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成众多读史札记。这些札记很受史学界推重,曾部分结集为《燕石札记》(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和《燕石续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吕思勉读史札记》搜集了他的全部读史札记,按历史时代顺序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下、通代五个部分编次,从中可见作者严谨的治史作风和认真的读书态度。 |
耶律文正公年谱 | 王国维 | 近人王国维撰。一卷。耶律楚材年谱。耶律楚材事迹仅载于《元史》本传,颇简略。1925年王氏从事蒙古史研究,始撰《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耶律楚材与丘处机曾有交往,故并草此年谱以求会通。是书以《湛然居士集》为主,采以本传、神道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州集》、《元遗山集》诸书。又有杂记数则,编为《余记》,附于年谱后。为研究蒙元史参考资料。 |
杜甫传 | 冯至 | 杜甫传记。今人冯至著。最初在杂志上连载,于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多次重印,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广泛流传。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朴实和严谨。作者力求每句话都有根据,不违背历史。不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特色之二,是作者站在审视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高度,以热情而深刻的笔触来叙述杜甫的一生以及杜诗的成就和影响。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介绍杜甫的“三吏”、“三别”,认为它是杜甫诗艺术的一个伟大成就,是一座高峰。特色之三,是它也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杜甫的思想局限,周采泉《杜集书录》指出:“用阶级观点对诗人作适当之分析批判,当以此为权威著作。”此书1980年再版,对原书只作了些文字修改,在书前附加重版说明,书后增加两个附录。附录一,是作者1962年所写三篇论杜文字。即:《人间要好诗》、《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1962年4月17日在杜甫诞生12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论杜诗和它的遭遇》,其中一、三两篇专论杜诗,弥补了《杜甫传》由于受体裁限制对杜诗难于展开讨论的不足;附录二,是作者1962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以杜甫晚年与苏涣的交往为题材的小说《白发生黑丝》。 |
清真先生遗事 | 王国维 | 一卷。清王国维撰。该书记北宋词人周邦彦事迹及著述。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有《清真居士集》,已佚。王国维早年所著《人间词话》对周邦彦评价并不高,曾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晚年著《清真先生遗事》,观点有了很大改变。此文共分4个部分:周邦彦事迹(对各野史、笔记的记载摘录并加按语,剖析真伪)、著述(详介清真词版本情况)、尚论(王氏评清真词)、年表。文中盛称周邦彦为词中老杜。本文是集古人对清真传闻、考证、评论等大成的著作,资料价值极高。该书有1916年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排印《广仓学窘丛书》本。1940年商务印书馆长沙石印《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蔡元培自述 | 蔡元培 |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 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 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蔡元培自述》是蔡元培先生的自传以及自述性文章的合集。 |
罗尔纲集 | 罗尔纲 | 罗尔纲,历史学家。广西桂县人。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史》、《湘军新志》、《太平天国史考证集》、《太平天国辨伪集》、《绿营兵志》、《忠王李秀成传》、《太平天国诗文选》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在70多年的治学生涯中,他出版了有关太平天国史、清代兵制史和《水浒传》研究等的学术专著约50种,发表文章400余篇,计800余万字,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3000万字。他对太平天国史和清代兵制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成绩卓著的历史学家、考据学专家,太平天国史学研究一代宗师,深为国内外学者所推重。他的研究工作既体现了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又反映了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不断提高理论认识,不断批判继承祖国史学传统,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
中法天津条约 | 佚名 |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中国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政府全权大臣桂良、花沙纳同法国全权大臣葛罗在天津签订。186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后生效。全约共42款。此外,另订 《和约章程补遗》6款。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联合法国向中国发动了英法联军之役(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联军在俄、美的支持下又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清政府指派东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桂良、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与英、法议和。同年6月签订本条约。主要内容:1.今后凡有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敕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与其他西方各国无异。2.今议定,将广东之琼州、潮州,福建之台湾、淡水,山东之登州,江南之江宁六口,与通商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准令通市无异。3.法国可在各通商口岸任凭设立领事等官; 法国商民可在各通商市埠居住、贸易、工作,平安无碍,常川不辍;法人如欲至内地游历,皆准前往。4.今后凡中国与各国议定或整顿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一经施行办理,法国商人均沾,用昭平允。5.天主教士凡备有盖印执照安然入内地传教者,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凡中国人愿信崇天主教而循规蹈矩者,毫无查禁,皆免惩治。6.法国可任凭派拨兵船在通商各地停泊,弹压商民水手。7. 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法国亦与焉。《和约章程补遗》主要规定,中国向法国支付赔款200万两白银,分六次,每年一次交清。 |
赵景深日记 | 赵景深 | 本书为赵景深先生1976—1978年日记,记录了他晚年的居家生活与学术工作。每日以三五百字的篇幅,将生活习惯及读书、通信、会友事一一记下,简洁而详备,保存了大量史料。从中可以看到他如何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作注,如何与严北溟、刘大杰、谢国桢、谭正璧、陈汝衡、谭其骧、郑逸梅、任中敏、钱南扬、胡士莹、关德栋、张允和等友人交流书刊、切磋学问,如何指导研习古典文学的弟子问学,如何整理家中三万册藏书,对《忠义璇图》、《中国文学简史》、《评弹旧文钞》等名著新稿如何作评,以及“四人帮”覆灭、知识分子落实政策等国家大事对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影响。点滴细节,还原了一位杰出学者的一段人生,其和蔼温煦的性情与执信有恒的治学态度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
人物与纪念 | 萧三 | 初版于1951年,本书分四编,收录了作者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二十七篇短文。这些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人物”与“纪念”两类。“人物”类短文,多以名人小传或其点滴故事为主,包括朱德、贺龙、徐特立、续范亭,也少量收入了“八秩老人”、“警卫英雄”、“练子嘴英雄”一类的边区小人物。而“纪念”类的传主则是清一色的中外名人,国内有鲁迅、瞿秋白、邹韬奋、陶行知、冼星海,国外有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A.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有关鲁迅的九篇文章,单独辑为第二编,可视作1950年代前后鲁迅研究的文献资料。 |
金陵省难纪略 | 张汝南 | 清张汝南撰。一册。撰者咸丰三四年间居南京,咸丰七年忆见闻成书。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作者居城中一年半,以耳闻目见作是书。详记太平军攻克南京经过、太平天国诸领袖入城后活动、张继庚等谋叛事件及东、北两王内讧等。后附《纪贼据城后大略》,记录太平天国王号、官名、城守、募兵、操演、告示、冠服、器用、轿制、开市、天榜、刑罚、改字等。成书于咸丰六年。光绪十六年(1890)刊行。上海著易书局铅印本,1卷,约2.6万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据以著录。载有洪秀全、石达开、韦昌辉3人关于杀杨秀清的对话,为它书所无。 |
钦定英杰归真 | 洪仁玕 | 一卷。太平天国钦定,文衡正总裁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洪仁玕制,天试文状元开国勋臣昱天福,干殿文正总提刘闼忠等撰。书面有“旨准颁行”四字,表示太平天国准许刊行。此书是太平天国颁行书籍中最重要者之一,失传很久,到近代才由金陵书商从扬州搜得。书前有一篇序文,内容取问答体。凡是太平天国的典章制度、宗教习俗,皆阐发无遗。内记洪仁玕与一投降太平军的清将张某作问答语,共四十六页,有关礼法、政教,一一解答,所述均为太平天国立国精律之所在。洪仁玕所作天历序文,又为辛酉十一年(1861年)新历书所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为太平天国直接史料,较一般记洪、杨之书更为可信。而且太平天国遗书的原版存于世者,除了伦敦、巴黎,国内发现此本,实属庆幸。因此,作为太平天国宣传之官书,对于研究者尤为重要。该书现存仍为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刻本。 |
崇祯遗录 | 王世德 | 《崇祯遗录》是由自称为草莽孤臣的王世德撰写而成。王世德,字克承,号霜皋,明朝大兴县(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大兴县)人。明朝末年,王世德子承父业,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当年王世德年少时春风得意,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要职,频繁出入宫门,穿梭于宫廷皇族内臣之间,亲身目睹经历了明末崇祯帝在位期间朝中的诸多事件,起伏变故,以及王朝的最终灭亡。做为一个生命个体,从锦衣玉食到一芥草民,荣华富贵乃过眼云烟,王朝变故亦不过昼夜事也。思之于心,颇多感慨,奋笔疾书,述诸笔端。《崇祯遗录》所记录的史实,从崇祯皇帝即位开始,一直写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受挫兵败撤离北京城而南退,皆是作者亲历目睹之事,与一般的旁门闾巷稗官野史笔记相比较,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否认的。由于《崇祯遗录》记述的内容是崇祯朝史事,盛赞崇祯德行,且多有指斥清廷之言,凡此种种,莫不触犯清廷的禁忌,所以在乾隆四十七年,四库馆臣奏请朝廷加以禁毁。 |
赵元任早年自传 | 赵元任 | 本书是我国知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根据自己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撰写的自传。对于这段横跨其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赵先生没有发表过多的感悟,只是对生活点滴如实记录,朴实无华的白话文中时不时还夹杂着那个年代的俏皮话,令人读起来不禁莞尔。赵先生从小对语言的好奇,对声音的兴趣,对音律的探究精神,无不预示着将来一位大学问家的诞生。此外,本书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末民初时期河北南部、南京、常州等地的一些社会现状和风土人情 |
溥杰自传 | 溥杰 | 叶祖孚执笔,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全书约21万字,共分11部分。作者溥杰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该书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真实地记述了作者自幼在宫中做伴读、东渡日本留学、婚姻以及伪满洲国傀儡生活的亲身经历;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1年的改造生活; 获释后,成为一名共和国公民,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至晚年,尽自己的余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努力奔走。该书突出反映了作者从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梦想复辟清朝的顽固思想,到经过教育改造、悔悟认罪,直至担任国家领导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工作,真心诚意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一矛盾、复杂心态的转变过程。 |
顾颉刚自传 | 顾颉刚 | 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顾颉刚出身于“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纵有一腔才情,却一生背时,历尽磨难,终开创学术新纪元,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的领袖。这个人那点事,其震撼力、感染力、启迪力、影响力,已到了让大众知道的时候啦! |
齐白石回忆录 | 齐白石 | 20世纪的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层出不穷,而备受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共同推崇的大画家,只有齐白石一人。齐白石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异数,从没有一位画家如同他这般,能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他将传统文人画的美感情趣转向移位,开辟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注入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齐白石回忆录》是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原是请吴江人金松岑为白石老人作传所备的素材。记录了齐白石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经历种种战乱的人生苦旅。同时这本《齐白石回忆录》收录了胡适、黎锦熙、邓广铭三位史学大家所做的《齐白石年谱》和罗家伦所写的对《白石老人自述》的感受。可说是读懂齐白石最为权威、最为可信的读本。 |
新潮 | 蒋梦麟 | 主要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开论述。本书的价值正如著名学者王德照所说:“他(蒋梦麟)所希望于读者的,要多少能从著者所记叙的身边琐事中,发现重大史实的意义,以正视展开在面前的新的时代和新的文化”。 |
西潮 | 蒋梦麟 | 《西潮》是蒋梦麟的自传性作品,几乎囊括了中国1842年至1941年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这部书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其中既有作者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透视,也反映了在中西文化碰撞下,整个社会的激烈动荡。 英文版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后,蒋梦麟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时,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被奉为“人生教科书”。 |
谈助 | 王崇简 | 笔记。清王崇简(1602—1675)撰。一卷。崇简字敬哉,河北宛平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授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累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谙练典故,为时议所归,卒谥文贞。有《青箱堂文集》、《冬夜笺记》。是书约成于顺治间,十万字。内容颇丰,或述古语,或言近事,或叙历朝掌故政策,或载历代名人轶事,或借事议论,皆能脱迂腐之气,有清新之感。其言历朝掌故、政策轶闻部分,以明代居多。有《说库》本,《说铃续集》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 |
我生有涯愿无尽 | 梁漱溟 |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
金岳霖回忆录 | 金岳霖 | 本书是哲学家金岳霖晚年亲自撰写的一部回忆录,是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之作。金先生一眼望去便是哲学家,他“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然而他的内在却流淌着名士风流,一生笼罩在传奇中。它回忆了自己在人生、情趣、交友三方面的经历,彻底颠覆了这位哲学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原了他真实的人生-----一位游离于学问之外忘情于山水之间却成就了一番大业的人。它叙述了自己学术及学术之外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活中的大师级学者的人格与情趣。本书情趣盎然,可读性极强,吸引力很大。读者如沐春风,如同和一位极具生活情趣的老人聊天,可以得到与读其学术著作天壤之别的感受。这部回忆录,让人得到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喟叹,回归人类本性的呼唤。通过这部书的传奇回忆,能给我们启迪:我们今天怎么做人? |
东北史纲 | 傅斯年 | 史学专著。傅斯年等编。1册。1932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出版发行。第一卷,古代东北部分,由远古到隋代以前时期。内容含渤海岸及其联属内地上文化之黎明、燕秦汉与东北、两汉魏晋之东北郡县、汉魏晋之东北属部、汉晋间之东北大事。“九一八”后,感时之作,论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驳斥帝国主义御用文人对东北史的歪曲。《东北史纲》一书共分五卷,于五卷前有《卷首·引语》和《论本书用“东北”一名词不用“满洲”一名词之义》。第一卷《古代之东北》(傅斯年),第二卷《隋至元末之东北》(方壮猷),第三卷《明清之东北》(徐中舒),第四卷《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萧一山),第五卷《东北之外交》(蒋廷黻)。萧一山撰《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但因印刷延误,违背当局的对外妥协政策而未获出版。目前,方壮猷,徐中舒所撰二,三卷可能已经失传,蒋廷黻所撰第五卷部分留存。 |
大南寔录前编 | 张登桂 | 《大南实录》(越南语:Đại Nam thực lục/大南实录 · 大南寔录),是越南阮朝历代皇帝的编年体实录、官修编年体史书,由阮朝国史馆编修,584卷,采用汉文文言文写成。大南实录前编(十二卷),载自阮潢至阮福淳约二百多年间历代阮主在越南中、南部经营管治的历史。由于《大南实录》是紧接着阮朝的历史发展而进行编修,因此整个编修过程可说是与阮朝相始终,时间相当漫长。 《大南实录》编纂的开始,是嘉隆十年(1811年),阮世祖下令由侍中大学士范适负责撰修“国朝实录”。其后,在明命年间,编修实录的事业得到充份的支持,这是由于阮圣祖即位之初,即已考虑到编写书籍之事,他设置了国史馆,专司编修国史。 由阮文仁、郑怀德等多位官员负责编撰工作。其后经过历代史官的续编,至20世纪时,已编成至启定帝(1916年-1925年)时期历代阮朝帝王的实录。因避圣祖明命皇帝皇后之讳,书名“实录”写作“寔录”。 |
御制资世通训 | 朱元璋 | 《资世通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戒谕百官、教化民众而亲自撰写的一部训示之作,也是他为推进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而制定的系列纲领性文件之一,较集中地反映了其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与治政理念。书成于洪武八年(1375)二月,《明太祖实录》载: 御制《资世通训》成,上谓侍臣曰:“人君者为臣民之主,任治教之责。上古帝王,道与天同,今朕统一寰宇,昼夜弗遑,思以化民成俗,复古治道,乃著是书,以示训诫耳。”侍臣皆曰:“此臣民万世之宝也。”书凡十四章,其一《君道章》,曰勤、俭、仁、敬之类十有八事,其次《臣道章》,曰忠、曰孝、曰勿欺勿蔽之类十有七事,又其次曰《民用》、《士用》、《工用》、《商用》等十二章,皆申戒士庶之意。诏刊行之。 |
秦汉史 | 林剑鸣 | 《秦汉史》是林剑鸣的代表作。是记述和研究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断代史。这个时期的断限,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为止,包括秦(前221年至前206年)、西汉(前206年至公元8年)、东汉(25年至220年)三个朝代,和一个短命的王莽政权(公元8年至24年),共440年的历史。同时也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阶段秦与汉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中外大交流的情况,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