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旧典备征 | 朱彭寿 | 《旧典备征》5卷;清末朱彭寿撰。朱彭寿,别名小汀,号述叟、寿鑫斋主人,浙江海盐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他学识渊博,对清代的人文、科甲、职勋、典制等故事极为详熟,民国间曾参与修撰《清儒学案》。《旧典备征》是作者所著《寿鑫斋丛记》6种中的第一种。据其自序说,作用自光绪十六年入宫内阁中书后,公余多暇,举凡艺苑遗闻、中朝故事,涉猎所及,则随笔记之,历经20余年,于宣统三年(1911)编成《寿鑫斋丛记》一本,略以类别,分为40卷。《丛记》编成后,由于部帙太多,刊刻不易,“藏之箧衍”达20年之久,后来作者仿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之例,将《丛记》分为6种书,以便流布。其中第1种就是此书,其它5种是《丹铅璅录》10卷、《经籍属辞纂例》6卷、《诗学骈枝》9卷、《常谈讨原》5卷、《广四八目》5卷。1941年,从旧典备征由作者在北平付梓,其它5种则迄未问世。《旧典备征》主要记述有清一代掌故,其体例与明王世贞《弇州别集》相近。此书的内容具有综录性质,如第4卷“武鼎甲考”条,记录自顺治三年迄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科鼎甲姓名、籍贯,可以弥补进士题名碑录中记文不记武的缺陷;第3卷“浙省人得谥者”条,分州记录浙江籍人获得朝廷赠谥者的姓名、县籍、官职、谥号和获谥年代;第4卷“八旗大臣起家科甲者”条,记录清代旗人由科举进身仕途者的姓名、官职、中进士的年代等;第5卷“大臣罹法”条,记录清代二品以上高官被处死刑者的姓名和获罪原因。均可供历史研究者作为资料汇编来查阅,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与作者的另一部笔记《安乐康平室随笔》合印为一册。 |
隆平纪事 | 史册 | 二卷。明史册撰。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政权雅好文士,开宏文、宾贤两馆,又筑景贤楼,为据贤之所,并给予丰厚待遇和极高礼遇,故吴中才士和四方文学名流纷纷投附。书后附节烈妇女和灾异杂事。有传钞本。 |
吴三桂考 | 佚名 | 予吏滇,知逆藩吴三桂倡乱荡灭事颇详。然避伏深山,时日、地名、人名未确者不敢录。及东归十余年,亲友屡叩,谓桂势若可成而终败者,曷故?余曰:方乱起,余与同志刘文季、林牧士逆料必败,所以我三人始终洁身也。 |
陇蜀余闻 | 王士祯 |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近万字。内容专载耳闻目睹陇蜀间之遗闻轶事。如《献贼乱蜀》、《宁羌州嶓冢山大禹庙》、《倣山楼》、《吴山》、《西番彝人》等条,或载陇蜀历史事件,或考其地理记载疏漏处,或记其人文之盛,或志怪异琐闻,保存了陇蜀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资料。惠栋《精华录训纂》曰:“陇蜀旧游之地,具详《驿程记》中此又记其所未备者也。”故是书与《驿程记》并读,可了解陇蜀全貌。版本颇多,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王渔洋遗书》本,《昭代丛书》本,《说库》本等。 |
巴林纪程 | 文祥 | 巴林纪程记载咸丰八年赴热河之古巴林部,描述了这一地区的地区地理风貌和民俗风情。 |
我佛山人传 | 李怀霜 | 我佛山人(1866—1910)原名吴宝震,一名吴沃尧,字小允,号茧人,后易为趼人,别署趼、偈、怫、茧叟、茧翁、(雁灬)叟、趼廛、茧闇、检尘子、野史氏、老上海、岭南将叟、抽丝主人、中国老少年等,而以我佛山人这个笔名最流行。 |
三湘从事录 | 蒙正发 | 明代崇阳人蒙正发圣功撰。蒙 正发于南明隆武元年 (1645) 十月在蒙阳起兵复城, 遂至湖南,依于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题为参军,身历 行间,据其见闻,撰成此书。乙酉十月大顺农民刘体 纯、王进才等联明抗清之战,克复岳阳,直抵汉水,俨 然有中兴气象,至永历三年 (1649) 正月以何腾蛟抚 御失宜,章旷不能调辑主客之兵,团结一致,使明军张 先璧等横行掳掠,失去民望,以致偾事,清军攻破湘 潭,何腾蛟以身殉国。所记隆武、永历两朝时事,与清 军抗击事迹,由湖湘而涉及全局,故曰“三湘从事录”。 此书“屑玉丛书本”前有王夫之序,章旷之子章有谟识, 后附无名氏跋。清光绪年间金永森刻之于《崇阳蒙先生 遗集》中,重为校雠,并加注释,前有全序及凡例。民 国年间收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 |
江阴城守后纪 | 许重熙 | 《江阴城守后纪》,清许重熙撰。专记清初士绅百姓抗击清兵,反对“剃发”的悲壮事迹。该书虽然在同类著作中篇幅最小,但多有他书所不载者,尤其是篇末的“江阴野史白”一段,曾为史学界广泛称引。今据民国排印整理,参校《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
老父云游始末 | 陆莘行 | 一卷。清陆莘行(生卒年不详)撰。莘行字缵任,浙江钱塘人,陆圻女。该书记其父陆圻与查继佐、范骧等,涉嫌庄廷文字狱案,得脱罪获免,遂变更姓名,四方云游,不知所终。现存《痛史庄氏史案》附刊本、古学汇刊本、传抄本。 |
曹野人先生传 | 易顺鼎 |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
书鲍忠壮公轶事 | 赵增禹 | 同治九年庚午冬,世父寅臣公,方为尚书主事,假满入都。季父冬森太守是年领乡荐,以计偕携余同行,舟泊夔门,谒鲍忠壮公于里第。时爵府初落成,余与从兄培芝孝廉,年甫六七龄,入谒爵夫人。长公子鹤年,长余昆季数岁,相与上下游观,台池清丽,亭榭参差,花鸟竹树,雅称其江山。忠壮公貌不逾中人,温温闲雅,双颧骨峙,奇拔入鬓间。余时齿尚稚,但闻忠壮公定江南,扫平发逆,推中兴名将,于战阵间形势方略,都未能耳食也。越十年,光绪己卯之冬,余及培芝兄,年均十五六,执贽铜梁主政陈世五先生门下,因随反蜀。先生故与忠壮公交契,时撰述《霆军纪略》一书,草创未就,蓬窗灯火,丹黄并下,大率依据曾湘乡、胡益阳奏牍函札中论定者为断。 |
清代之竹头木屑 | 佚名 |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威妥马,汝何得如此?”威怒曰:“汝何故无礼,敢直呼我名?”唐曰:“此何地而汝拍案?吾何得复有礼于汝?”威使出不意,闻是言遂稍戢其威。后有人问唐曰:“汝何以敢得罪大使?”唐曰:“吾在彼久,熟知彼中事。在公堂拍案,彼已有过,故彼无以罪我也。”然大臣等,终以唐在衙门,恐易启衅,遂出之。 |
蜀燹死事者略传 | 余澜阁 | 《蜀燹死事者略传》,内容略同《蜀乱述闻》,但以表彰、纪念“蓝、李之乱”中:死难诸贤”为主,资料更为丰富。此书是在余澜阁《蜀燹述略》的基础上略加增删而成的,民国年间曾被编入《满清野史编》中,现据此标点整理。 |
旧京琐记 | 夏仁虎 | 夏仁虎(1873~1963),字蔚如,号枝巢子。别号啸庵、枝巢、枝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朝举人。光绪二十四年来京作官即迁居北京。由于他久居京师,又活动于政界,有广泛的社会阅历,所以对当时京城的掌故旧闻、风土习俗、名胜古迹、城厢市肆以及清末朝流、宫闱、仪制、考试等比较了解。其中记述张幼樵、李越缦等清流和京官清苦,生活之需多仰给于外官之冰炭敬与别敬,而大宗收入为印结费等情况,都是第一手的材料。《旧京琐记》分俗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十卷。单从门类就可以看出该书的内容相当广泛,具有古代笔记之“广”和“杂”的特点。本书的资料来源多取“琐闻逸事、里巷俳谈”,“向壁虚构,则非所敢”。由于这些内容多为作者所见所闻,所以较为可信,给我们今天研究北京的历史、掌故、风俗等提供了一些难得的资料。 |
贪官污吏传 | 佚名 | 明珠,字纳兰,于康熙戊午迄戊辰,十馀年间,权势最盛。是时镇定三藩,干戈将靖,明珠为满首相,与汉首相杜定德等同尽赞襄之力,故世祖恩眷颇优。尝以御书大轴赐之曰:“朕万岁馀暇,留心经史,时取古人墨迹临摹,虽好慕不衰,然未窥其堂奥,岁月既深,偶成卷轴。卿等佐理勤劳,朝夕问对。因思古之君臣,美恶皆可相劝,故以平曰所书者赐卿,方将勉所未逮,非谓书法已工也。”又于壬戌上元节,因海内安,时当令序,特宴大小臣工于乾清宫,赋诗纪盛,明珠亦与焉。次年上元节,复赐宴,且获赏马匹。甲子冬,世祖初下江南,明珠为扈从,凡苏州之虎丘、镇江之金山、江宁之雨花台,皆为踪迹所至,故其遗闻轶事,江南人犹有能道之者。 |
汉奸叛国丑史 | 佚名 | 世界上的“正义”和“丑恶”,永久是站在两个极端的。 |
圆明园总管世家 | 佚名 | 《圆明园总管世家》,作于民国年代,讲述了圆明园的守护与毁灭。 |
花随人圣庵摭忆 | 黄濬 | 《花随人圣庵摭忆》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著作,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黄溶对清代至民国的人物轶事和史事掌故或详加叙述,或加以考订,或给予评议,因此纵览全书可以看到晚清到民国近百年的社会缩影。本书内容庞杂丰富,涉及军国大政、宫廷秘史、财政金融、人际交往、旅游山水、生产环保乃至社会万象。其史料来源,除杂采时人文集、笔记、日记、书札、公牍、密电以及外国人著述外,也有其目睹耳闻和亲身经历。《花随人圣庵摭忆》的史料价值极高,可以补《清史稿》之阙,也记录保存了部分珍秘、罕见的史料,还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史史料。 |
民国奇闻 | 吴虞公 | 湘人李子荣宾凤阳;陈嘉言宾玉瓒;王香余宾燕敖等,为百岁老人宾纬斋先生发出征诗启云: |
四巧工传 | 黄宾虹 | 《四巧工传》,民国黄质撰,记新安四位工匠技巧事。史家立传,上者往往着眼于名臣硕彦,下者往往留意于青楼画舫,此篇则专门为工匠立传,可以补他史之不足。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
费太公传 | 钱基博 | 《费太公传》,民国学者钱基博撰。费太公名允嘉,清末著名的义侠之一。清末民初,学者爱颂红妆,喜写侠客,从而存留了许多社会下层的珍贵史料。《费太公传》即其中的一篇。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
汪记舞台内幕 | 陶希圣 | 《汪记舞台内幕》,民国陶希圣撰写的笔记。米内和有田在日本议会宣布他们的对华政策,仍然是以全力支持所谓“汪政权”。我现在要告诉米内有田和日本国民,“汪政权”是什么?我也希望我们中国国民,看清楚所谓“新政权”的内容。中日两国国民,要想取得真正的和平,必须一脚踢开所谓“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以及这种条件之下树立起来的所谓“新中央政府”。 |
张文襄幕府纪闻 | 辜鸿铭 | 汉滨读易者(辜鸿铭)撰。二卷,七十二篇。笔记体。作者任张之洞幕僚二十余年,并深受器重,是书即摭拾其在幕府中见闻而成。所叙张之轶事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掌故,可补史乘之不足。对重大问题,亦发表己见,诙谐笑骂,无所忌惮。 |
蒋党内幕 | 恽逸群 | 翊勋(恽逸群)著。韬奋书店1949年6月初版。除《前言》外,分31节,有《曾国藩的治兵术》、《阴谋起家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最后代理人》、《流氓本色》、《CC团》、《蓝衣社》、《十三太保》、《政学系》、《孔宋财阀》等。 |
满宫残照记 | 秦翰才 | 1946年4月26日,秦翰才回到上海,结束了他长达八年半的征途,并接任中国纺织机械公司职务。在与家人欢度团聚短短的一周后,他又立即投入写作。他利用公余的分秒时间,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有关溥仪的著作。秦翰才在前言中写道:“我五游满宫,都在下午三时左右。其地在市尘之外,积雪笼罩了一切,车马之声几绝,鸡犬之声无闻,固已寂寥如墟墓。其时又值冬天晷短,西边黯淡的斜日,格外映出一片凄凉景色。这些都正是象征了满洲国的末日,所以这书也就叫做《满宫残照记》了。”该书于1947年出版,在时隔四十年后由长沙岳麓书社重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