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史略 | 高似孙 | 《史略》是南宋高似孙编写,共六卷,现存至今的第一部史籍专目。体例上,其著述的史籍之后一定加有相关的注解、考证、注音、版本、字句校勘;评论和相关书籍中,包括作者自叙,各家批评意见原书补作和参考的文献,比较详细。而且《史略》第一次明确将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区别开来。卷一全部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最佳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最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最后讲通史并 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 |
解怪祭誊录 | 佚名 | 又名《祈禳祭誊录》,古代朝鲜关于地震,蝗虫等天灾相关记录的史料。 |
政治丛书提要 | 佚名 | 《政治丛书提要》全书共四卷,为清光绪宣统年间内府朱丝栏钞本,未题书写者。共三十种宪政类书籍提要,始于:日本宪法疏证提要。终于:日本统计类表叙论提要。应该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进呈给光绪皇帝阅读的宪政书籍提要,内容包括:宪法、国会、税法、制度、教育、货币、司法等等。 |
国朝宝鉴 | 权㧛 | 国朝宝鉴,朝鲜史书。记述李朝历代诸王政绩及史事。世宗年间(1418—1450)起拟定编撰计划,世祖年间(1455—1468)设修撰厅,专司其事,并完成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部“宝鉴”。此后历代进行续撰。1908年(纯宗隆熙二年)成书。采编年体。共九十卷。书中所记历代君王政绩,名为来自各朝实录,实则为其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故史料价值不高。 |
晋安帝纪 | 王韶之 | 史书。又作《晋安帝阳秋》或《晋纪》。南朝宋王韶之撰。十卷。编年体。记载东晋安帝时史事,止于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初学记》等书曾引用过此书中有关资料。《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已佚。有清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 |
陆氏南唐书[标点本] | 陆游 | 陆游《南唐书》18卷,其中本纪3卷,人物列传14卷,浮屠、契丹、高丽列传总1卷,分述南唐佛教盛行始末以及南唐与契丹、高丽往来诸事。该书叙述简赅有法,极为后人推崇,刊印、校注者甚多。元天历初,戚光为之撰音释1卷,程塾等校刊,现存最早本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钱穀抄本,刻本以明沈士龙、胡震亨校刊《秘册汇函》本、明天启三年(1623)鲍山刻本为早。四部丛刊续编本附有张元济校勘记一卷。 |
马氏南唐书 [标点本] | 马令 | 马令《南唐书》30卷,撰成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该书仿效《三国志·蜀书》之例,置先主(李昪)书、嗣主(李璟)书及后主(李煜)书,共5卷。人物列传17类22卷。灭国传2卷,略载南唐所灭之楚、闽二国及殷(王延政)政权事。谱1卷,其中建国谱叙地理,记南唐35州得失的情况,所记仅有军、州而无县;世裔谱考溯李昪之祖源。该书仿效欧阳修的《新五代史》笔法,卷首文末多有序、论,以“呜呼”发端,各予褒贬。国图藏明初刻本(清张载华校,清方若蘅题款,清单学傅跋)、明嘉靖二十年(1541)姚咨茶梦斋抄本和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汝达刻本为现存较早版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张海鹏辑《墨海金壶》本等丛书本、啸园沈氏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较为常见,又四部丛刊续编本附有张元济校勘记一卷。 |
古今长者录 | 黄文炤 | 八卷。明黄文炤撰。黄文炤,字季弢,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万历中诸生。全书共八卷,辑录自周、秦以迄明代忠厚长者之事,皆取其一节,共二百六十余节,末附别品六则。后附:王达撰《笔畴》、蒋永撰《读书简要》。此为清乾隆八年宁都曾洲西园校刊本,有清人彭士望评阅。于每人之事大至只取其中一节,所以关于其人品则不甚别择。书末附有《别品》六则,专辑看似浅薄而实际是厚道者之事。作者导俗之心甚善,但其书不免陷入芜杂。有明刊本。 |
胜国纪闻 | 佚名 | 清代野史,民国鵬九撰,鹏九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胜国,亡国也。灭人之国曰胜国,言为我所胜之国也。左氏曰: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民国人收录清代野史六十四则。收入清朝野史大观。 |
万历十五年 | 黄仁宇 | 黄仁宇撰,历史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
皇朝遗民录 | 佚名 | 奎章阁藏《皇明遗民录》写本共一卷,主要是记述流亡朝鲜的王以文(凤冈)、杨福吉、冯三仕、王文祥、裴三生、王美承、郑先甲、黄功、柳溪山九位明遗民的事迹。编撰者署济南后人王德九,系王以文之后,其自序称收拾诸家家乘,谨校成编。自序延续永历纪年,末题永历三戊寅春三月,应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后有朝鲜人黄基天的跋语。卷首钤有“帝室图书之章”“朝鲜总督府图书之印”“汉城大学图书”。朝鲜时代民间雕版之风不盛,官书多采用活字印本,其余书籍则以写本居多。此册虽然不一定是原本清稿,但似未见有印本,能够留存至今,实属难得。 |
丰子恺写梵高 | 丰子恺 | 原书名《谷诃生活》,作于一九二九年,本书系丰子恺书写梵高,表现一位大师眼中的大师。两位大师都有着淡泊、自信的艺术之心。丰子恺先生在日本黑田重太郎先生所著《梵高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于梵高艺术的感悟,编写了这部《丰子恺写梵高》,将梵高这个不朽的艺术天才的生平、艺术成就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书中分“准备时代”、“荷兰时代”、“巴黎时代”、“南国时代及最后”等几个章节,展现了梵高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情但孤独坎坷的一生;又从一位画家的角度,探讨了梵高各个时期艺术理念的形成过程和鲜明特色。所以本书既可以视作梵高的传记,对于希望了解印象派艺术的普通读者而言,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优秀入门之作。 |
关中奏议 [标点本] | 杨一清 | 《关中奏议》为明杨一清撰。一清字应宁,安宁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此编以其生平章疏分为五类。卷一、卷二曰《马政类》,卷三曰《茶马类》,弘治十五年以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时所上。卷四、卷五、卷六曰《巡抚类》,则寇入花马池,命巡抚陕西时所上。卷七、卷八、卷九曰《总制类》,则正德初寇犯固原隆德,一清以延绥、甘肃、宁夏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领之,即命一清总制时所上。第十卷曰《后总制类》,则其忤刘瑾致仕后,以安化王寘鐇反复起时所上也。以所陈多陕甘边事,故以“关中”为名。嘉靖初始刊行於南京。其间所载,不尽皆一清奏稿。凡当时部臣覆疏及前后所奉谕旨,悉编入之。故於时事本末颇为详尽。史称一清官陕西提学副使时,即详究边情利弊。尝当羽书旁午,一夕草十疏,悉中机宜。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卷十一至卷十八,是杨一清嘉靖四年(1525年)以故相再任提督三边军务时所上奏疏。 |
大清印刷物专律 | 佚名 | 中国关于新闻出版最早的专门法律。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准许官绅士民办报的政策难以为继,办报活动回到政府严厉的管制之下。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迫使清政府改变现状。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还包括更改旧有法制。1906年,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仿行立宪”,着手进行近代新闻法制建设,有限度地开放报禁、言禁,给人们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由商部、巡警部、学部会同制定并经朝廷批准后颁布。 《大清印刷物专律》分为大纲、印刷人等、记载事件等、毁谤、教唆、时限等6章41款。具体特点为:①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特设“印刷总局”,负责管理出版物的注册登记。②规定严禁“毁谤”的条款。规定凡是刊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章国制,甚或以非法强词,又或使人人有自危自乱之心,甚或使人彼此相仇,不安生业”等文字的印刷物,都在严禁之列。③法律赋予地方各级行政长官更大的司法权,规定他们有权管理对印刷物的指控,逮捕被告,随意封闭印刷所。 《大清印刷物专律》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言论出版自由,而是为了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限制了中国新闻业的进步。 |
无声诗史 | 姜绍书 | 中国明末清初画史著作。姜绍书撰。姜绍书,字二酉,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崇祯三年(1630)曾参中府军事,后任南京工部郎。他工绘画,善鉴别,尤喜考究画家源委,著有《韵石斋笔谈》等。《无声诗史》全书7卷。卷一至卷四为正编,记洪武(1368~1398)至崇祯(1628~1644)270余年间的画家201人;卷五记明代女画家22人;卷六、七为附录,记明代其他已无真迹、水平不高或偶尔作画者247人。该书据黄庭坚"淡墨写出无声诗"的诗句取名,虽名为画史,实际上只是散列了明代画家 470余人的传记。因其书除征引王穉登《吴郡丹青志》外,材料多系自行采择,对同时期画家的记述尤多得自直接见闻,所以对研究明代画史有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该书在编写上较为重视妇女画家,重视画家论画见解,顾及到画家的工艺擅长,在评论不同画派的画家时,持论也尚平允。但限于作者闻见,所列画家传记或失之简略,仅记姓名、籍里、擅长,或失之繁滥,详载了不少与画无关事实。 |
答手诏条陈十事 | 范仲淹 | 《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1043年(庆历三年)九月,在宋仁宗连日催促下,认真总结其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呈上的新政纲领,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该文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对等原因,范仲淹的改革十策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收录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3》和《宋史/卷314》以及《皇朝文鉴 (四部丛刊本)/卷43》。 |
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 | 姚茂良 | 传为明代姚茂良著。其内容辑录岳飞事迹史料、历代褒奖封旌、文人赋咏等。全书共六卷,分为:宋史本传、武穆事实、武穆著述、古今褒典、古今赋咏、律诗。卷首包含武穆像及精忠录图三十五幅。此为李氏朝鲜英祖四十五年芸阁铜活字刊本。 从朝鲜本的李山海序和柳成龙跋,可知《精忠录》于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即李氏朝鲜宣宗十七年)流传至朝鲜。柳成龙跋曰:“万历甲申,有译官来自燕都,以《精忠录》一帙进者,上览之,嘉叹,下书局印出而题跋之。” 一位来自 “燕都” 的译官把《精忠录》献给李朝宣宗李昖(1567-1608 在位),宣宗即下令刊行,万历十三年三月李山海受命作序,柳成龙跋。肃朝御制序、当宁御制后序、御制永柔县臥龙祠致祭祭文、目录、精忠录序(陈铨撰)、精忠录序(李山海撰) 卷首:武穆像、精忠录图(祀周同墓、战氾水关、张所问计、战太行山、战竹芦渡、战南薰门、战广德、两战常州、战承州、次洪州、战南康、次金牛、蓬岭大战、次虔州、复邓州、复郢州、渡江誓众、襄阳鏖战、战庐州、湖襄招降,复蔡州、归庐复请、屯襄汉、破杨么、破刘复雄、大举伐金、都府议事、贷谍反间、战郾城、拐子马、遣云援王贵、战卫州、战朱仙镇、伪诏班师) 卷一:宋史本传 卷二:武穆事实 卷三:武穆著述 卷四:古今褒典 卷五:古今赋咏 卷六:律诗 后序(赵宽撰)、柳成龙跋 |
矶声漩声 | 程更生 | 《矶声纪》和《漩声纪》程更生撰,收入岭南遗书本《袁督师事迹》,《矶声纪》和《漩声纪》。前者是崇祯二年十二月程本直为解救袁崇焕所上的奏疏;后者为袁崇焕被害后程本直为袁崇焕辩白之文,又名曰《愚忠纪》。根据《东江客问》记载,当时《矶声纪》和《漩声纪》在袁崇焕死后不久已经梓刻行世。《袁自如公粤西家传》记载:“后布衣程更生疏白督师冤,叙为《愚忠纪》”,引文中将一疏一叙对举,可见《矶声纪》原名《矶声疏》,《愚忠纪》即《漩声纪》。又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其一有句“载读《愚忠纪》,凄然泪数行”,亦可证明《愚忠纪》即《漩声纪》,且更可见屈大均确实将袁崇焕疏稿及《矶声疏》、《漩声纪》等文携带回了岭南。 |
海滨大事记 | 佚名 | 本书为一集刊,所收文献有晚近闽侯林绳武(惺甫)撰《海滨大事记》、清邵阳魏源,(默深)撰《国初东南靖海记》、柳州杨廷理(双梧)撰《东瀛纪事》、阳和赵翼(耘松)撰《平定台湾述略》、又魏源撰《嘉庆东南靖海记》及《续修庐州府志》载《援台记略》六种。 困系集刊,即以首篇为书名。 林撰《海滨大事记》,包括五篇始末记:一为《福州倭患始末纪》、二为《闽海海寇始末记》、三为《监国鲁王入闽始末记》、四为《郑成功攻福州始末记》、五为《法人侵闽始末记》。 魏撰《国初东南靖海记》,记清廷与闽海郑氏纷争事; 《嘉庆东南靖海记》,记清廷平定蔡牵事变。 按魏氏著有《圣武记》内载有关闽海郑氏与台湾史事者计有《国初东甫靖海记》、《康熙戡定台湾记》、《康熙重定台湾记》、《乾隆三定台湾记》及《嘉庆东南靖海记》五文; 余三文; 已另见第一七种治台必告录所收。 杨撰《东瀛纪事》,记清乾隆间林爽文事变始末。 按杨氏于51年8月,任台湾海防同知。 是年冬十一月林爽文起事,知府孙景燧遇害,遂摄府篆; 翌年八月,陞知府。 《林变》事,乃为其亲身所历。 赵撰平定至台湾述略,亦记林变事。 赵氏著有《皇朝武功纪盛》,其《自序》有云,『台湾之役,臣又为督臣李侍尧延入幕府,首尾一年,始终其事』。 此文乃赵氏在闽督幕中所记,为《纪盛》诸篇之一。 至《续修庐州府志》所载《援台纪略》一文,系纪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时沈葆桢奉命援台及其后《抚番》事。 |
诸葛忠武侯年谱 | 杨希闵 | 《诸葛忠武侯集》,明有杨时伟本,近有张澍本,皆有年谱。杨本不在箧,今以张本为柢。张本年谱甚略,盖附集以行,止提大纲,体例当如此也。鄙撰则离集单行,凡言行政事、书疏条教,有关大要者多详录之,以见侯一生本末,此又鄙书之体例也。各有意指,即各有体例。惟是采辑正史及各杂书,去取极慎。凡近小说及当存疑者,置弗论。又有事实旁见他传者,亦互采取。裴注引原书有名者,仍载原名;裴自说,则曰裴注。侯之人品勋业,久有定论,不烦多赘。间有一二引申或疏辨者,各著名以别之。 |
东江始末 | 佚名 | 史料笔记。明·柏起宗,柏起宗生平履历不详。此书记崇祯初年,督师袁崇焕平定平辽总兵官毛文龙事。对毛文龙败坏军机、拥兵踞岛,及袁崇焕设计擒斩毛文龙、收编其部众的经过记述较详。 |
东史纲目 | 安鼎福 | 朝鲜语:동사강목,朝鲜1778年(正祖2年)安鼎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从箕子到王氏高丽末期的历史。广泛参照中国及本国史书,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写成。共二十卷,包括首卷一卷、正文十七卷、附录二卷。首卷中有凡例和图,凡例包括统系、岁年、名号、褒贬。将箕子朝鲜-马韩-新罗-高丽视为正统。本编第1卷是箕子朝鲜和马韩,第1卷至第4卷是三国时期,第5卷是统一新罗和后三国,第6卷至第17卷是高丽王朝。附卷包括考异、怪说辨证、补遗、杂说、地理考。在国内私人所撰史书中最享盛名。收入《朝鲜群书大系》。原书藏奎章阁,1915年有新印本刊行。 |
张爱玲私语录 | 张爱玲 | 《张爱玲私语录》不仅呈现了张爱玲下半生的生活境况,对于一九五五年张爱玲离港赴美后鲜为人知的岁月与创作心路历程给予了具体的补充,可做为张学研究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张爱玲私语录》也是张爱玲与宋淇夫妇(尤其是宋邝文美)将近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的友情之书,每一篇都记录着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仨之间真挚坚固、相知相扶的情谊,读来每每令人动容。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以其与传奇作家张爱玲的深厚渊源、手边保存大量珍贵书信手稿笔记等背景,将张爱玲一生挚友宋淇、宋邝文美为张爱玲书写、整理之《我所认识的张爱玲》、《私语张爱玲》,以及《张爱玲语录》重新整编,并首度公开张与宋淇夫妇长达四十年的三百多封书信选录!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张爱玲。 |
钦定执中成宪 [标点本] | 雍正 | 胤禛敕编、删定。共8卷。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 (1738) 刊行。雍正六年 (1728) 春,胤禛命儒臣从经史子集所载中摘录自唐尧以来历代帝王之文治武功,诏诰言论,以及名臣奏章、先儒语录等凡与治国之道有关联者,陆续呈进。胤禛遂据以删定成书,名曰《执中成宪》。取《尚书》所谓“允执厥中”之义。前4卷摘录自帝尧至明孝宗等55位帝王的嘉言善政,后4卷则为自唐尧虞舜时期起至明代止诸臣之论说。此书之编辑专为启迪后人,昭垂标准,即为后世之君臣士庶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遵循的准则。其政治用意十分明确。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体现儒家思想史论结合之专著。 |
滇黔土司婚礼记 | 陈鼎 | 清代陈鼎据自身经历写《滇黔土司婚礼记》一书,对清初西南地区龙氏土司家族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记录,涵盖婚前,婚礼,婚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明清时期土司家族婚姻习俗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清代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自康熙间刊行以来,因有鼎自言娶滇黔土司女事,故《知不知斋丛书》、《昭代丛书》、《通学斋丛书》、《小方壶斋奥地丛钞》、《香艳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诸书并(民国)《贵州通志》等方志均有收录。然陈鼎于此书中详叙婚礼而不言土司所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