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大清印刷物专律 | 佚名 | 中国关于新闻出版最早的专门法律。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准许官绅士民办报的政策难以为继,办报活动回到政府严厉的管制之下。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迫使清政府改变现状。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还包括更改旧有法制。1906年,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仿行立宪”,着手进行近代新闻法制建设,有限度地开放报禁、言禁,给人们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由商部、巡警部、学部会同制定并经朝廷批准后颁布。 《大清印刷物专律》分为大纲、印刷人等、记载事件等、毁谤、教唆、时限等6章41款。具体特点为:①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特设“印刷总局”,负责管理出版物的注册登记。②规定严禁“毁谤”的条款。规定凡是刊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章国制,甚或以非法强词,又或使人人有自危自乱之心,甚或使人彼此相仇,不安生业”等文字的印刷物,都在严禁之列。③法律赋予地方各级行政长官更大的司法权,规定他们有权管理对印刷物的指控,逮捕被告,随意封闭印刷所。 《大清印刷物专律》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言论出版自由,而是为了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限制了中国新闻业的进步。 |
无声诗史 | 姜绍书 | 中国明末清初画史著作。姜绍书撰。姜绍书,字二酉,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崇祯三年(1630)曾参中府军事,后任南京工部郎。他工绘画,善鉴别,尤喜考究画家源委,著有《韵石斋笔谈》等。《无声诗史》全书7卷。卷一至卷四为正编,记洪武(1368~1398)至崇祯(1628~1644)270余年间的画家201人;卷五记明代女画家22人;卷六、七为附录,记明代其他已无真迹、水平不高或偶尔作画者247人。该书据黄庭坚"淡墨写出无声诗"的诗句取名,虽名为画史,实际上只是散列了明代画家 470余人的传记。因其书除征引王穉登《吴郡丹青志》外,材料多系自行采择,对同时期画家的记述尤多得自直接见闻,所以对研究明代画史有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该书在编写上较为重视妇女画家,重视画家论画见解,顾及到画家的工艺擅长,在评论不同画派的画家时,持论也尚平允。但限于作者闻见,所列画家传记或失之简略,仅记姓名、籍里、擅长,或失之繁滥,详载了不少与画无关事实。 |
答手诏条陈十事 | 范仲淹 | 《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1043年(庆历三年)九月,在宋仁宗连日催促下,认真总结其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呈上的新政纲领,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该文写成后,立即呈送给宋仁宗。宋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对等原因,范仲淹的改革十策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收录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3》和《宋史/卷314》以及《皇朝文鉴 (四部丛刊本)/卷43》。 |
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 | 姚茂良 | 传为明代姚茂良著。其内容辑录岳飞事迹史料、历代褒奖封旌、文人赋咏等。全书共六卷,分为:宋史本传、武穆事实、武穆著述、古今褒典、古今赋咏、律诗。卷首包含武穆像及精忠录图三十五幅。此为李氏朝鲜英祖四十五年芸阁铜活字刊本。 从朝鲜本的李山海序和柳成龙跋,可知《精忠录》于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即李氏朝鲜宣宗十七年)流传至朝鲜。柳成龙跋曰:“万历甲申,有译官来自燕都,以《精忠录》一帙进者,上览之,嘉叹,下书局印出而题跋之。” 一位来自 “燕都” 的译官把《精忠录》献给李朝宣宗李昖(1567-1608 在位),宣宗即下令刊行,万历十三年三月李山海受命作序,柳成龙跋。肃朝御制序、当宁御制后序、御制永柔县臥龙祠致祭祭文、目录、精忠录序(陈铨撰)、精忠录序(李山海撰) 卷首:武穆像、精忠录图(祀周同墓、战氾水关、张所问计、战太行山、战竹芦渡、战南薰门、战广德、两战常州、战承州、次洪州、战南康、次金牛、蓬岭大战、次虔州、复邓州、复郢州、渡江誓众、襄阳鏖战、战庐州、湖襄招降,复蔡州、归庐复请、屯襄汉、破杨么、破刘复雄、大举伐金、都府议事、贷谍反间、战郾城、拐子马、遣云援王贵、战卫州、战朱仙镇、伪诏班师) 卷一:宋史本传 卷二:武穆事实 卷三:武穆著述 卷四:古今褒典 卷五:古今赋咏 卷六:律诗 后序(赵宽撰)、柳成龙跋 |
矶声漩声 | 程更生 | 《矶声纪》和《漩声纪》程更生撰,收入岭南遗书本《袁督师事迹》,《矶声纪》和《漩声纪》。前者是崇祯二年十二月程本直为解救袁崇焕所上的奏疏;后者为袁崇焕被害后程本直为袁崇焕辩白之文,又名曰《愚忠纪》。根据《东江客问》记载,当时《矶声纪》和《漩声纪》在袁崇焕死后不久已经梓刻行世。《袁自如公粤西家传》记载:“后布衣程更生疏白督师冤,叙为《愚忠纪》”,引文中将一疏一叙对举,可见《矶声纪》原名《矶声疏》,《愚忠纪》即《漩声纪》。又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其一有句“载读《愚忠纪》,凄然泪数行”,亦可证明《愚忠纪》即《漩声纪》,且更可见屈大均确实将袁崇焕疏稿及《矶声疏》、《漩声纪》等文携带回了岭南。 |
海滨大事记 | 佚名 | 本书为一集刊,所收文献有晚近闽侯林绳武(惺甫)撰《海滨大事记》、清邵阳魏源,(默深)撰《国初东南靖海记》、柳州杨廷理(双梧)撰《东瀛纪事》、阳和赵翼(耘松)撰《平定台湾述略》、又魏源撰《嘉庆东南靖海记》及《续修庐州府志》载《援台记略》六种。 困系集刊,即以首篇为书名。 林撰《海滨大事记》,包括五篇始末记:一为《福州倭患始末纪》、二为《闽海海寇始末记》、三为《监国鲁王入闽始末记》、四为《郑成功攻福州始末记》、五为《法人侵闽始末记》。 魏撰《国初东南靖海记》,记清廷与闽海郑氏纷争事; 《嘉庆东南靖海记》,记清廷平定蔡牵事变。 按魏氏著有《圣武记》内载有关闽海郑氏与台湾史事者计有《国初东甫靖海记》、《康熙戡定台湾记》、《康熙重定台湾记》、《乾隆三定台湾记》及《嘉庆东南靖海记》五文; 余三文; 已另见第一七种治台必告录所收。 杨撰《东瀛纪事》,记清乾隆间林爽文事变始末。 按杨氏于51年8月,任台湾海防同知。 是年冬十一月林爽文起事,知府孙景燧遇害,遂摄府篆; 翌年八月,陞知府。 《林变》事,乃为其亲身所历。 赵撰平定至台湾述略,亦记林变事。 赵氏著有《皇朝武功纪盛》,其《自序》有云,『台湾之役,臣又为督臣李侍尧延入幕府,首尾一年,始终其事』。 此文乃赵氏在闽督幕中所记,为《纪盛》诸篇之一。 至《续修庐州府志》所载《援台纪略》一文,系纪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时沈葆桢奉命援台及其后《抚番》事。 |
诸葛忠武侯年谱 | 杨希闵 | 《诸葛忠武侯集》,明有杨时伟本,近有张澍本,皆有年谱。杨本不在箧,今以张本为柢。张本年谱甚略,盖附集以行,止提大纲,体例当如此也。鄙撰则离集单行,凡言行政事、书疏条教,有关大要者多详录之,以见侯一生本末,此又鄙书之体例也。各有意指,即各有体例。惟是采辑正史及各杂书,去取极慎。凡近小说及当存疑者,置弗论。又有事实旁见他传者,亦互采取。裴注引原书有名者,仍载原名;裴自说,则曰裴注。侯之人品勋业,久有定论,不烦多赘。间有一二引申或疏辨者,各著名以别之。 |
东江始末 | 佚名 | 史料笔记。明·柏起宗,柏起宗生平履历不详。此书记崇祯初年,督师袁崇焕平定平辽总兵官毛文龙事。对毛文龙败坏军机、拥兵踞岛,及袁崇焕设计擒斩毛文龙、收编其部众的经过记述较详。 |
东史纲目 | 安鼎福 | 朝鲜语:동사강목,朝鲜1778年(正祖2年)安鼎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从箕子到王氏高丽末期的历史。广泛参照中国及本国史书,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写成。共二十卷,包括首卷一卷、正文十七卷、附录二卷。首卷中有凡例和图,凡例包括统系、岁年、名号、褒贬。将箕子朝鲜-马韩-新罗-高丽视为正统。本编第1卷是箕子朝鲜和马韩,第1卷至第4卷是三国时期,第5卷是统一新罗和后三国,第6卷至第17卷是高丽王朝。附卷包括考异、怪说辨证、补遗、杂说、地理考。在国内私人所撰史书中最享盛名。收入《朝鲜群书大系》。原书藏奎章阁,1915年有新印本刊行。 |
张爱玲私语录 | 张爱玲 | 《张爱玲私语录》不仅呈现了张爱玲下半生的生活境况,对于一九五五年张爱玲离港赴美后鲜为人知的岁月与创作心路历程给予了具体的补充,可做为张学研究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张爱玲私语录》也是张爱玲与宋淇夫妇(尤其是宋邝文美)将近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的友情之书,每一篇都记录着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仨之间真挚坚固、相知相扶的情谊,读来每每令人动容。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以其与传奇作家张爱玲的深厚渊源、手边保存大量珍贵书信手稿笔记等背景,将张爱玲一生挚友宋淇、宋邝文美为张爱玲书写、整理之《我所认识的张爱玲》、《私语张爱玲》,以及《张爱玲语录》重新整编,并首度公开张与宋淇夫妇长达四十年的三百多封书信选录!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张爱玲。 |
钦定执中成宪 [标点本] | 雍正 | 胤禛敕编、删定。共8卷。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 (1738) 刊行。雍正六年 (1728) 春,胤禛命儒臣从经史子集所载中摘录自唐尧以来历代帝王之文治武功,诏诰言论,以及名臣奏章、先儒语录等凡与治国之道有关联者,陆续呈进。胤禛遂据以删定成书,名曰《执中成宪》。取《尚书》所谓“允执厥中”之义。前4卷摘录自帝尧至明孝宗等55位帝王的嘉言善政,后4卷则为自唐尧虞舜时期起至明代止诸臣之论说。此书之编辑专为启迪后人,昭垂标准,即为后世之君臣士庶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遵循的准则。其政治用意十分明确。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体现儒家思想史论结合之专著。 |
滇黔土司婚礼记 | 陈鼎 | 清代陈鼎据自身经历写《滇黔土司婚礼记》一书,对清初西南地区龙氏土司家族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记录,涵盖婚前,婚礼,婚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明清时期土司家族婚姻习俗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清代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自康熙间刊行以来,因有鼎自言娶滇黔土司女事,故《知不知斋丛书》、《昭代丛书》、《通学斋丛书》、《小方壶斋奥地丛钞》、《香艳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诸书并(民国)《贵州通志》等方志均有收录。然陈鼎于此书中详叙婚礼而不言土司所居。 |
姓解 | 邵思 | 《姓解》三卷,邵思于景祐二年(1035年)写定的一本有关姓氏来源的谱系类著作,收录范围为“历代功臣名士布在方册者”,述录方式是“次第书之,啓迪华源,恢张世胄”(邵思自序)。该书按偏旁分类,共170部,共收2276个姓氏(与日藏北宋景祐本卷首题目下夹注所载2568个数字相异,《经籍访古志》有所载)。该书搜罗丰富,遍采经、史、子、集各书所载人名,并参照多种姓书加以编撰而成。 |
士纬 | 姚信 |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二卷,与《士纬》相似,亡。”新旧《唐书》则直作《士纬》十卷,可能所谓《新书》二卷,已编入《士纬》十卷之中,而又有单行本流布于世。该书早已佚失。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众多类书中辑录而成。关于该书的内容,多以评论为主。其对严遵、杨雄、孟轲等人的评论,颇为中肯,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
人海记 | 查慎行 | 《人海记》,笔记,二卷。查慎行撰,人海,极言人之众多。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憔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诗中人海指京都人口众多,查慎行便以人海代京都。慎行在北京读书、做官三十年,故名其书日《人海记》。《人海记自序》:“余自甲子(1684) 北游太学,又九年举京兆秋试,又十年唱第南宫。其后供奉内廷者七年,从事书局者三年,迨癸已(1713)夏移疾乞归,年已六十有四矣。通计三十年来,客居京师,岁月过半。其间年目阳见,随手缀录,不下数百条,雪窗检点,裒集成卷,命日《人海记》。”有《昭代丛书》本、1989 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本。 |
王代记 | 佚名 | 《王代记》,作者及年代不详,叙述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历代王统谱系。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有写本,写于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 |
嗒史 | 王炜 | 杂记,王炜撰,一卷。《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陆德明释文:“嗒焉,解体貌。”后引申为丧气、沮丧。作者在这部书中记载了一些明末政治黑暗、腐朽、令人丧气、沮丧的史实,故名《嗒史》。 |
浙鹾纪事 | 叶永盛 | 一卷附录奏疏一卷。明叶永盛撰。叶永盛,安徽泾县人。任浙江巡盐御史。是书记载万历二十七年 (1599),忠义右卫百户高时夏,奏浙、福余盐变价,可得银三十万,命浙江督税内官刘成、福建督理矿税内官高寀、督率原奏官商士民,各分所管地方,会同抚按等官酌议,叶永盛五疏力陈,写道:自万历十九年起至二十八年春止,合计九年零一季,实际缺盐一共九十九万一千五百五十七引,使有余盐,何不给卖于商,而停引不掣,商有盐收,又何不照引买运,而困守数年,余盐之无,不待查勘而自明……。是书叙述此事原委曲折,并附录奏疏一卷,可与《明实录》中的记载参考比照,互为补充。有丁氏刊本。 |
西夏纪事本末 | 张鉴 | 三十六卷。清张鉴 (1768—1850)撰。张鉴,字春冶,号荀鹤、贞疾居士,别名秋水。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早年讲学阮元之诂经精舍,谋划海防,倡导海运,赈济灾区。工诗擅文,精考据学。终生撰述,著作除《西夏纪事本末》外,还有《东南半壁纪事》、《隋朝行宫录》、《蕃厘观志》、《历统岁实消长表》、《十三经丛说》、《古文尚书脞说》等。《西夏纪事本末》,始自李思恭,迄李砚,载有夏一代史实。录宋、辽、金、元诸史有关西夏的资料,排比成书。党项羌族据银、绥400余年,先后与宋、辽、金抗衡。立国后,实录、国史具备。元修宋、辽、金史,附西夏于外国。西夏轶闻往 事,多湮没不传。清有西夏史书10余种,惟张鉴之书首尾完整。 每卷一事,卷首附图表二卷。集宋、辽、金、元诸史有关西夏资料编次勒成。《年表》、《西夏堡塞附图》、《历代疆域节略》及《职方表》,史料价值尤高。有光绪江苏书局初刊本,1992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据光绪刊本影印。 |
越史通鉴纲目 | 佚名 | 越史通鉴纲目,正式称《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越南史书。阮朝潘清简主持编修。1856年(嗣德九年)起编修,至1884年(建福元年)成书。采编年体,用汉文撰写。共五十三卷。全书卷首一卷;前编五卷,记述从传统的“雄王时期”至“十二使君”(967年)为止的历史;正编四十七卷,记述丁先皇元年(968年)至后黎昭统三年(1789年)之史事。为系统载录阮朝之前越南历史的著作。 |
春秋别典 [标点本] | 薛虞畿 |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弟虞宾所作,称书未脱稿其兄不幸下世,虞宾特广阅博览参互考订,削繁补缺而成书,可见此书实系薛氏兄弟合著而成。全书十五卷,旧无刊本,《四库全书》所录系朱彝尊家藏抄本,各条之末未书明出于何书,盖明人之习使然。然此书网罗繁富,颇足以广见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两汉博闻 [标点本] | 杨大雅 | 十二卷。宋杨侃编辑。侃又名大雅,字子正,钱塘人(今杭州市)人,北宋端拱年间(988—989年)中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生卒年不详。所编《两汉博闻》一书,乃《汉书》和《后汉书》之摘录,所摘内容以原书字句故事为标题,下列颜师古和章怀太子注文等,不依原书篇目排列。该书最早的版本是宋乾道八年 (1172年)胡元质姑孰郡斋刻本。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有黄鲁曾刻本。现均藏于北京图书馆。 |
海外寄霓君 | 朱湘 | 现代诗人朱湘写给夫人刘霓君的书信集。北新书局1934年出版。朱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书信展示了他对妻子的真挚的思念,对自己的解剖与忏悔,以及对末来生活的天真憧憬。 |
北大历史讲座 | 佚名 | 北京大学为中国之百年名校,师资雄厚,为高等学府。《北大历史讲座》一书收录著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缪凤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观点阐述历史,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宋、明清、中国近代史,抓住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入木三分、浅显易懂的文笔让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北大历史讲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讲述史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用全新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深入探索中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既吸取了从前的经验,又为将来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和细品。 |
断酒肉文 | 萧衍 | 梁武帝萧衍所撰禁止僧尼食酒肉之文,共4篇。早期佛教并无僧尼酒肉之限,传入中国后,僧尼仍可食“三净肉”,即可食不自杀、不为己杀和自死动物之肉。南朝梁武帝萧衍依《涅般经》、《四相品》等经文,认为“白衣食肉,不免地狱”,主张不著革履,断制酒肉,于天监十六年(517)撰成《断酒肉文》。文中言: “若出家人犹嗜饮酒,啖食鱼肉,是则为行同于外道,而复不及。”梁武帝于文中详述了食酒肉不及外道的9个方面,并进一步论证了出家人食酒肉不及居家人的道理。在第2篇《断酒肉文》中,梁武帝令各寺僧官: “宜自警戒,严净徒众,若其懈怠,不遵佛教,犹是梁国编户一民,弟子今日力能治制。” 梁武帝还将断禁酒肉扩大为: “凡诸辟祀,若有祈报者,皆不得荐生类。各尽诚心,止修蔬供。”据《广弘明集》卷26记载,各《断酒肉文》撰出之后,“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并以五月二十二日五更一唱,到凤庄门。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云于华林殿前登东向高座为法师,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座为都讲……,舆驾亲御地铺席位于高座之北,僧尼二众,各以次列坐”,静听耆阇寺道澄“唱此断肉之文”。梁武帝除亲自与诸律师唱断肉律外,并日只一食,食止菜蔬。自梁以后,汉地僧尼多以素食为规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