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伊洛渊源录 | 朱熹 | 学术史著作。十四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渊源录》是叙述程派诸人言行事迹的著作,伊、洛是河南二条河名,标志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发源之地,故名。《伊洛渊源录》,记载的是二程学派师徒们的事迹、思想。卷一记载的是二程的老师周敦颐的行状。第二卷、第三卷记有关程颢的行状、哀词、遗事(二十七条)等。第四卷记有关伊川先生程颐的年谱、祭文、奏状。第五卷记康节先生邵雍:墓志铭、行状略、遗事。第六卷记张子厚、张天祺的有关事迹、司马光的论谥书。第七卷记范祖禹等三人事迹、祭文、遗事。第八卷记有关刘绚、李端阳、蓝田吕氏兄弟的墓志铭、祭文、遗事。第九卷记有关苏季明、谢显道的遗志、墓志及苏季明的奏状。第十卷记杨文靖:墓志铭、行状、遗事。卷十一记刘安节和尹彦明:墓志铭、遗事。卷十二记张思叔遗事,马时中逸士状,侯仲良:遗事、墓志铭。卷十三记胡安国:行状略。卷十四列身列程门而言行并不显著者十九人的姓名字号等以备参考。该书是宋人谈道学宗派,分道学门户的第一部著作,不仅将程学的承传关系、来龙去脉作了清晰、详细的考察,也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宋史》中的“道学”“儒林”诸传,多以此书为蓝本。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州正谊书院刻《正谊堂全书》本,民国七年(1918年)成都老古堂刻本、民国四年至六年(1935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经过校点,较佳。 |
续吴先贤赞 | 刘凤 | 十五卷。明刘凤(生卒不详)撰。刘凤,字子威,长洲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续吴先贤赞》收明代吴地先贤,各为之作论赞。六卷以前不分门类,序中称“节义”以上不为题目,七卷以下分为节义、死事、孝友,儒林、文学、隐逸、艺事、道术、寄寓十类。该论赞与刘凤其他著述一样,文字晦涩,行文诘屈难懂,且前六卷与后卷,体例不一。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
徐闇公先生年谱 | 陈乃干 | 本书(一册一○四面六二、四○○字)不分卷,陈乃干、陈洙纂辑。乃干,浙江海宁人;洙,江苏江浦人。两人阅历不详。此谱成于民国十四年,刊在徐着「钓璜堂存稿」之前。按暗公名孚远,暗公其号,晚号复斋,松江华亭人;明末几社六于之一。崇祯壬午(十五年),学贡士。两京相继陷,航海入闽,隆武除天兴州司理;寻晋兵科给事中。闽溃,栖迟浙海;后移居厦门,颇受郑成功礼遇。永历十二年(戊戌),晋左副都御史。嗣随滇使周金汤、黄臣以入觐,失道入安南,阻而不得进,完节以还;有「交行摘稿」。后辗转止于粤潮之饶平,完发以终。两陈所辑「年谱」,引据有本,旁及时事至伙,足为研究南明与郑氏史事之资。书末,并存两附录:「附录一」有林霍等撰「徐暗公先生传」及「钓璜堂存稿目录」等十一篇,「附录二」即暗公所作「交行摘稿」。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 | 吴大廷 | 清吴大廷编。二卷。光绪五年(1879)刊行。记道光四年(1824)迄光绪三年事,记述谱主读书、撰文及作宦等事。其中涉及安徽捻军、苗沛霖练军活动、福建盐政、船政及清廷操练海军等文字,颇有参考价值。 |
象台首末 | 胡知柔 | 五卷。南宋胡知柔撰。记述其父梦昱被贬黜及平反始末。胡梦昱字季昭,号竹林愚隐,吉水(今属江西)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居大理评事。以论济王事忤旨,贬死象州 (今属广西)。理宗即位后平反,追赠员外郎。咸淳三年 (1267) 又追谥“刚简”。知柔于宝琇四年(1256)编撰此书,内容包括奏书、遗文、谥议、诸家赠答题跋之作以及弹文等,并有《附录》,介绍梦昱生平事迹。其编次颇无秩序。《四库全书》以胡知柔耿直之士,而《宋史》无传,故予著录。此外,《指海》(道光本、景道光本) 第十集,《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有《象台首末》五卷,《附录》一卷本。 |
襄阳耆旧记 | 习凿齿 | 五卷(习凿齿撰),是研究襄阳古代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文献。《襄阳耆旧记》又作《襄阳记》,《唐志》作《耆旧传》,《宋志》作《记》,《郡斋读书后志》曰“记五卷。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山川城邑,后载牧守。观其记录丛杂,非传体也,名当从《隋志》。”愚案《续汉·郡国志注》,蔡阳有松子亭,下有神陂,引《襄阳耆旧传》;《文选·南都赋注》同引之,则称《耆旧记》。 |
吴郡二科志 | 阎起山 | 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下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也。 |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 佚名 | 本书(一册五○面三○、○○○字)不分卷,不着撰人。据「纪载汇编」本,题签署「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书口则为「吴耿尚孔四王合传」;著述清平西王吴三桂(并及其孙世蕃)、靖南王耿仲明(并及其子继茂、孙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及其子之信、之孝等)及定南王孔有德(并及其女四贞、婿孙延龄)四传为一书,因称「合传」 。各传初记诸人降清经过,终详诸人或其裔戚掀起或响应三藩之变始末。书末,今再就「纪载汇编」录附文献三种:一为计六奇「金坛献案」,二为章学诚「戴重事录」,三为不着撰人「董心葵事记」。计六奇撰有「明季北略」与「南略」,分见第一四八种「明季南略」及第二七五种「明季北略」篇。所撰「金坛狱案」,叙南明永历十三年郑成功攻取南京失败后金坛(镇江属邑)人士王重、段冠、袁大受等「通海」之狱;是役被斩者四十八人、绞者一人、流徙十四人:共六十三人。章学诚,字实斋;清仓稽人,乾隆进士。邃史学,以纂修方志重于时。尝修「和州府志」,为戴重作传。 |
魏郑公谏续录 | 翟思忠 | 二卷。原书不具撰者姓名,《四库提要》考订其为元翟思忠所作。翟思忠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史称魏徵前后进谏二百余事,然王方庆《魏郑公谏录》仅得130条。本书摭拾众说,以补王录之不足。其中间有与史传异同,且有实非谏诤之事而记录者。《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芬堂丛书》(史部)本。此外,《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又有《魏郑公谏续录》一卷本。 |
宋名臣言行录 | 朱熹 | 传记。凡5集。前集10卷,录太祖朝至英宗朝55人,单称《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14卷,录神宗朝至徽宗朝42人,单称《三朝名臣言行录》,南宋朱熹编。二书也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皇朝名臣言行录》、《朱子名臣言行录》等。书成于孝宗乾道八年(1172)。宋刊本今存,《四部丛刊初编》据以影印;近年收入《朱子全书》本者则进行了标校整理。续集8卷,录北宋末26人,单称《名臣言行续录》(一名《皇朝名臣言行续录》);别集26卷,录高宗至宁宗时65人,单称《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一名《四朝名臣言行录》);外集17卷,录南宋理学人物38人,单称《宋名臣言行录外集》(一名《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南宋李幼武编。书约成于理宗时。5集宋时即有合刊本,赵希弁《读书附志》著录,唯卷数作72,与今本不同。又日本曾藏一元刊残本,作79卷。明时有多种刊本,或分刊,或合刻。清《四库全书》据明张鳌山合刊本著录;道光间洪莹又据宋本重刊,皆为5集75卷。此外尚有《西京清麓丛书》等本。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称,曾见一题为《四朝名臣言行录》之宋刊残本,与传世幼武所编者相较,次第大异,且更为详备。或疑传世本已经后人删削、重编。朱熹序称其观历朝名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者”,故“掇取其要,聚为此录”。其取材多本于文集、碑传、行状、遗事、语录、笔记、杂史等。每事均各提行,末注出处,并附有关资料。幼武补编者亦沿之。因其所据之书后世或有亡佚残阙者,故于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均有重要资料价值。由朱熹创立的“言行录”遂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列传史体裁而为人们所接受。 |
宝祐四年登科录 | 佚名 | 四卷。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首载御试策题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次载进士榜名,共计601人。略载其本贯、曾祖、祖父、父姓名、所治业、兄弟、婚姻、年龄、外氏、字号等事项。其中一甲第一名为文天祥,二甲第一名谢枋得,陆秀夫为二甲第二十七名。 五甲第一百八十九名朱㫼以下脱去24人姓名。末卷载文天祥廷对策、理宗赐进士诗、文天祥恭谢诗、门谢表等。宋代登科录多不传,此录因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三人而为世所重,遂得以流传后世,为研究宋代科举制度较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宋元科举三录》本、《丛书集成初编》 (史地类) 本等。 |
史传三编 | 朱轼 | 《史传三编》是清人朱轼和蔡世远主持编纂的《历代名儒传》、《历代名臣传》和《历代循吏传》的合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这部书辑录了自汉至元名儒8人、名臣22人、循吏119人,有传有论。这部书的问世和传世,为研究中国历史人物和中国历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成于雍正六年(1728)。时《明史》尚未成书,故所录至元而止。 《名儒传》由李清植撰,上起田何、伏生、申公诸人,中及董仲舒,韩愈渚人,于宋则胡瑗、孙复诸人,共八十九人。《名臣传》由张江等撰,所列凡一百八十人,续编又三十九人。《循吏传》由张福昶撰,所列一百二十一人。全书由朱轼裁定, 蔡世远参加商榷。 前有朱,蔡总序二篇,又三编各有专序。以阐扬理学为宗旨,颇欠赅备。 |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 佚名 | 1卷,编者佚名。进士题名录是科举时代十分盛行的一种书籍,它的出现早在北宋,但留存于世的宋代进士题名录,仅有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的王佐榜和理宗宝祐四年(1256)的文天祥榜两种。宋代进士考试3年一取,放榜唱名后,先谒拜先圣先师,然后赴闻喜宴,列叙名人名氏、乡贯等,汇刻成书,谓之“同年小录”。绍兴十八年状元为王佐,共取进士330人,此书具列名氏,又有特奏名进士457人,此书只存1人,其他都已阙佚。这部同年录首载高宗御笔手诏,然后载廷试策问题目,又列出考官等名氏官职,最后才是进士题名,进士分为5甲,各甲依名次排列,每人名下列出姓名、字号、年龄、生日、籍贯、家庭情况及祖先3代名氏等等,记载极为详尽,例如第3甲第37名尤袤名下记:“字延之,小名盘郎,小字季良,年二十二,二月十四日生。外氏耿。永感下。第百九。兄弟四人。二举。娶唐氏。曾祖大成,故,不仕;祖申,故,不仕;父时亨,故,不仕,本贯常州无锡县开化乡白石里。父为户。”此书提供了绍兴十八年全部进士的详细而可靠的个人情况,而这些人后来又有许多都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此书对于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宋代的进士题名录大都亡佚不传,此书之有幸留存至今,是因为朱熹也在这一榜中,列在第5甲第90名,因此后来学者们就竞相传抄,明弘治年间会稽王鉴之重刻此书,甚至将书名改为《朱子同年录》,清修《四库全书》时才恢复原名。 |
儒林宗派 | 万斯同 | 十六卷。清万斯同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出后,《宋史》遂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门户分明,水火相争。明以来谈道统者,扬己凌人,互相排轧,终酿门户之祸。万斯同目击其弊,因著此书,期以消除朋党。凡自汉至唐传经之儒,一一具列,持论甚为公允,较之《学统》、《学案》诸书,可谓翦除固习,无门户之见。有《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第三集又有清王梓材增注本。 |
庆元党禁 | 佚名 | 一卷。原题沧州樵叟撰。《四库提要》云其与《绍兴正论》出于一人之手,今人李裕民已考其不确 (《四库提要订误》卷二)。原序称“淳祐乙已”,则书成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0。本书记载宋宁宗时庆元党禁事件,从赵汝愚、韩侘胄策立宁宗时始,至韩侘胄死、党人解锢终。所载理学之党共59人,其中《宋史》有传者不及十分之三四,其余姓名爵里,史所不载者,多借此书以见大略。故本书为研究宋庆元党禁事件的重要史料。本书原本久轶,《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录出,乾隆皇帝亲题诗章。今有《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抄本《现藏上海图书馆)、《知不足斋丛书》 (第十二集) 本、《笔记小说大观》(第七集)本和《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本等。 |
清代学人列传 | 佚名 | 清代学人列传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 允祕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允秘等奉敕撰。6卷。表1卷,详列封爵世系。传5卷,第1、2卷为亲王,第3卷为郡王,第4卷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第5卷为获罪诸王及贝勒。记载有勋劳者31人,又附传21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竣。四十六年(1781)国史馆奉敕改纂,12卷,卷1、2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王、铺国王及以罪黜宗室贝勒,卷3至7为亲王10人,卷8为郡王3人,卷9为贝勒9人,卷10为贝子10人,卷11为镇国公、辅国公11人,卷12为以罪黜宗室贝勒5人。对研究满族贵族的活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京都琉璃厂刻本等。 |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 祁韵士 | 中国清代民族史专著。祁韵士编纂。乾隆五十四(1789)完成,以“钦定”形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颁行。著录于四库全书。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一字谐庭,另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5年后充国史馆纂修官,仕途坎坷。嘉庆十年(1805)被发戍伊犂,历时3年。晚年先后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在保定主讲莲池书院。除编纂了本书及《西陲总统事略》外,还著有《皇朝藩部要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西域行程记》、《万里行程记》等。本书120卷。卷1—16为表,卷17—120为传。包括清朝前期之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诸部,回疆诸部、西藏的重要人物近300人,仿《史记》的记传体例,“先以年月编次,条其归附之前后,叛服之始终,封爵之次第,以为纲领,而后分标各藩之事迹而为之传”。(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5《外藩蒙古要略序》)是作者仿《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皇朝藩部要略》相为表里的姊妹篇。本书翻译检阅了存放于国史馆的大批满文档案资料和满文标注地图。由于资料翔实、考订严谨一直为研究者所推崇,其影响也波及国外。苏联蒙古史学家В.Ф.符拉基米尔佐夫(ВЛАДИЦМИРЦОВ)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认为此书“对16—17世纪蒙古情况的研究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 | 佚名 |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而慷慨就义者,则予以通谥,其中谥忠烈者124人,谥忠节者122人,谥烈愍者377人,谥节愍者882人;至于微官末秩、贫贱书生百姓以及山樵市隐、姓名无征者,不能一一议谥,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2 249人。而生前名声不佳,即使一时殉节者,如杨维垣等曾失身于阉党等,则不予收录。收录人物事迹以《明史》为主,参以《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诸书,谥号者多有小传,祀于忠义祠者多列名而已。有《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年(1797)谢启昆刻本,清傅以礼批校(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等。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 鄂尔泰 |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 (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满汉文各写一部,汉本已编入《四库全书》。今录者为满文本,由武英殿大学士福敏任纂修。馆臣奉纂此书时,调取京外各衙门案卷,皆系满文档册,馆中据认译为汉文。由于人名地名皆为音译,故常有与他书不一致处。欲求正确形声,非此满文本不能得其本来面目。现有乾隆殿版满洲本。辽沈分社影印本。分满、汉两种文本。内容包括八旗满洲各姓氏族的源流世系、初居地及归附年月。以姓氏分类,同姓者以本据地分类,各详其受氏之源及始居之地;同姓异居者以其地识之;赐姓者详其受赐之由。每一姓中,取著姓冠首,各系小传。蒙古、高丽等久隶八旗者,亦追溯其所从来,附著于末。为研究满族来源及明末清初东北民族分布的重要参考资料。 |
钱塘先贤传赞 | 袁韶 |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书即其所作传赞文。其所记虽仅及一乡之耆旧,且郎简、谢绛等十余人均见于正史,然因系宋人所撰,又在元人修史之前,故书中许多事实可正《东都事略》诸书之误,亦可与《宋史》互证。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第十六集)本;《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 又有《钱塘先贤传赞》一卷、《附录》一卷本。 |
浦阳人物记 | 宋濂 | 二卷。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朝至正(1341—1367)中举官翰林院编修,不赴,明初官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修《元史》,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学博览群书,尤攻经学,为文有古风,明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有《宋学士全集》等。《浦阳人物记》记浦阳(今浙江省浦江)人物,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五目,共记二十九人,后附“进士题名”一篇。欧阳元序称,宋濂所记人物事迹公允,不以私意而有偏好,行文也合章法、史法。该书现存明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知不足斋丛书》本; 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清长塘鲍氏乾隆道光间刻本。 |
蕅益大师年谱 | 李叔同 | 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也。年谱诸文。虽有撮略。或加润饰。但悉有所据。若述私意。则写双行小字。上冠案字。以区别也。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 佚名 |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书即记述富喇塔进兵台州之史事与功绩。因系亲见亲闻,故记载颇为详实,为研究康熙朝平叛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有清康熙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 (嘉庆本、景嘉庆本》)第七集、《指海》(道光本、景道光本) 第十一集等。 |
明儒言行录 | 沈佳 | 十二卷,清沈佳著。正录十卷,续录二卷。此书仿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的体例,收入明代儒学家共计二百一十七人,各自征引诸书,述其行事,并间摘语录附之。此书带有明显的崇朱抑王的倾向。“其书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之宗,于陈献章则颇致不满。虽收王守仁于正集,而守仁弟子则删汰甚严,王畿、王艮咸不预焉。其持论颇为淳谨。初,黄宗羲作《明儒学案》,采摭最详。顾其学出于姚江,虽于河津一派不敢昌言排击,而于王门末流诸人,流于猖狂恣肆者,亦颇为回护。门户之见,未免尚存。佳撰此录,盖阴以补救其偏。鄞县万斯大,宗羲之弟子也。平生笃信师说,而为佳作是录序,亦但微以过严为说,而不能攻击其失。盖亦心许之也。学者以两家之书互相参证,庶乎有明一代之学派可以得其平允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