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谠论集 | 陈次升 | 五卷。宋陈次升撰。陈次升(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熙宁进士。为太学生时即斥王安石《字说》为秦学。曾做安邱县知县、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劾蹇周辅经画盐法害民。后任殿中侍御史,论章祐、蔡卞植党为奸。迁左司谏,因事被贬为南安军酒税。徽宗时,官复侍御史,劾贬章祐、蔡卞、蔡京等人,并上仁民、节用等六事。崇宁年间,以党籍累贬,编管循州。陈次升的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史称其为人刚直,对党祸尤为明白痛切,耸动耳目,为官十余年评议政治得失之故,发他人所不敢发。《谠论集》为陈次升兄长的儿子南安丞陈安国所编,取哲宗顾问之语为名。集中作者对时事人物的评议大多公正,持论有理有据,破除成见,毫无党同伐异之私,非曲加指责者可比。该集原录有奏疏二〇七篇,后久佚不传,只有《永乐大典》中尚有散篇,编次成八十六篇;后又从《历代名臣奏议》中增补三十篇,但仍然仅是原书的十分之五六。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
垂光集 | 明周玺 |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毙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三篇,弘治朝有七篇,正德朝有六篇,言皆痛切,疏后附载家书一封,言其许国忘家之意。下卷附录敕命、祭文墓表、碑记及题咏诗歌。有《四库全书》本,《五名臣遗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
洹词记事抄 | 李鹗翀 | 明李鹗翀编。鹗翀字如一,江阴人。洹词本崔铣所著文集,鹗翀摘其论宋事及明初事迹者六十一则为书,其不涉记事者皆不录。续抄三十六则,皆前所挂漏也。鹗翀自题云,前抄成於庚子秋,备阅七载,今春裒诸说部梓行之。发箧得前抄,因同杨宪副二记附为一帙。今二抄之后惟杨仪《明良记》四卷前有鹗翀小引,称与保孤一记皆系秘本,则所谓二记者,乃合保孤记言之,而此本佚其一耳。 |
淮生日记 | 薛春黎 | 咸丰十年庚申七月 闻山东、山西亢旱。十二日,桂中堂良出京往津。 |
淮鹾纪略 | 杜文澜 | 清杜文澜撰。一卷。周庆云《盐法通志·艺文门》有著录。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跋通州翰墨林之铅印重刊本流传。 |
淮城纪事 | 佚名 | 一卷。明不着撰人名氏。该书记甲申(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军京师,预遣部下至山东、河南充任官吏,安抚地方,四处招降。时明朝淮抚路振飞、按台王燮同备兵守御,拒不归顺,并杀害大顺遣官。李自城攻占北京,路、王二人仍负隅顽抗,纠集武装,固守淮城,防遏各处散兵游勇,保护地方绅士财产。后路振飞丁艰离去,王燮巡抚山东,当地缙绅以路、王等能保其产业,故为是记。《淮城纪事》用日记体,书前作者自序称,“此系吴腾一飞馆于淮上,目击而笔记之者,余稍为润色而刻之”,凡八十三日事。又冯梦龙《甲申日记》中有《淮城纪事》一书,内容大致与此相同,恐系一书所传。《淮城纪事》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抄本。吴县潘氏旧藏《甲乙稗史》抄本上卷所收《淮城纪事》题为滕一飞撰,旧藏吴县祝氏。上海涵芬楼旧藏《江表二臣传》抄本附有《淮城纪事》。该书较为常见的是《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
弘光实录钞 | 佚名 | 四卷。题古藏室史臣撰。《弘光室录钞》以邸抄为蓝本,记南明福王一朝大政事,起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迄于左懋第出使议和,被清所杀,及袁继成被执。书中记有许多弘光朝重要事件,如马士英、阮大铖当道,史可法督师,江北四镇,从“逆”案,伪太子案等。内容大致与顾苓《金陵野钞》相出入,而不及李清《南渡录》、顾炎武《圣安本纪》详审。书前有自序及不着人名识语,书后附大臣月表。《弘光实录钞》以记注体为主,颇近似于起居注,并夹叙有关诸臣生平事略,间又有作者史评,据古藏室史臣序自称,作者撰着《弘光实录钞》是以邸报排比而纂之,又证以故所见闻,抄之以求其备。书中录有当时奏疏、圣旨,为作者所亲见,故而所记事大多信而有征,不是仅据传闻而附会。但其中也有一些失实之处,如记许定国降清,封宁南王;福王北去,唐王豫以质宗谥之;典史闫应元偕勇士溯江而去各条,尤属谬误,失于考证。又于福王及马士英、阮大铖颇多怨憞之词,序中直称弘光帝不道,且以伪太子为真,并左袒左良玉率兵东下事,凡此种种,均可见作者所存党争门户之见较深,史论不免有失于偏颇之处。尽管如此,《弘光实录钞》作为“取材邸报,无异官档”的史料,仍不失为研究南明史迹的重要参考。关于《弘光实录钞》的作者问题,有两种观点:杨凤苞《南疆逸史跋》谓:“黄宗羲《弘光实录》一名《弘光实录钞》,又名《弘光纪年》。”傅以礼、谢国祯均认为《弘光实录钞》的作者为黄宗羲。台湾商务印书馆所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作者则认为,所传有关黄宗羲生平记载,如黄梨洲年谱、黄宗羲神道碑铭,以及《梨洲遗书十种》等均未提及《弘光实录钞》,故不应遽信杨凤苞《南疆逸史跋》之言。杨凤苞生于清季,忌讳已弛,南明遗着,不禁传抄,当时书商拟名射利,伪托名人之作,学者常被欺骗。《弘光实录钞》有清吟馆抄本,题作《弘光日录》,又有浙江图书馆藏傅以礼抄校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
黑龙江省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 | 周树模 | 周树模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任黑龙江巡抚,其间奏稿共309篇择要节录为《抚江奏稿》,内容涉及当时黑龙江省政治制度、行政规划、文化事业兴办、外交及垦荒等内容。本文摘录了奏稿中的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一文,奏报了黑龙江省沿边荒务酌拟的变通办法,共拟定招民垦荒章程五章,包括招民方法、授地原则、资助和奖励规则等。 |
荷牐丛谈 | 林时对 |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细细札记。放废以后,积纂成书,名曰「荷牐丛谈」。计卷一共二十二则、卷二共二十三则,大体为明初至天启年间事;卷三共二十三则,为祟祯朝事;卷四共十二则,则为南明诸王以及郑氏海上事。其在一、二卷中,偏重记述掌故;至三、四卷,则以评叙史事为多。 |
汉晋春秋 | 习凿齿 | 三卷。清汤球辑。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襄阳 (今属湖北)人。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官至荥阳太守。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今皆不存。该书原五十四卷,记述东汉光武帝至西晋愍帝281年间的历史。记三国事,以蜀汉为正统,魏为篡逆,至司马昭平蜀,汉亡而晋始兴,以晋承汉,故以名书。今有清汤球辑三卷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中,另有《汉学堂丛书》本,《黄氏逸书考》 本。 |
海上见闻录 | 阮旻锡 | 编年体史书。作者阮旻锡,字畴生。福建厦门人。曾入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后据亲身经历和世间传闻及杨英《从征实录》、佚名《海记》等整理成该书两卷。记载了自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间郑氏四代领兵抗清、经营台湾的史事。书以年月为序,并用清、南明两种纪年,称郑成功为“赐姓”,称郑经为“世藩”,称明郑政权曰“海上”。虽撰于清初,然无一“伪”、“逆”字样,殊难可贵。生前未刊。1911年商务印书馆据金山抄本整理出版,收入《痛史》第14种。后又出标点本一种。然均脱误较多。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4种出版。1980年5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宗洽《海上见闻录定本》, 是本为张宗洽以新发现的福建同安抄本为底本,参校《痛史》本和福建省图书馆藏抄本整理而成。 |
海角续编 | 陆筠 | 陆筠著,祁龙威校注,辑入中华书局近代史料笔记丛刊本《漏网喁鱼集》(外一种《海角续编》)。主要记太平天国在常熟设立乡官、赋税、考试制度以及军事、宗教活动等。 |
近代笔记过眼录 | 徐一士 | 《近代笔记过眼录》内容大致有:中国现代警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内幕,晚清教育制度和教官生涯的写实,学部留学生的考试,书吏的贪污腐败情况;慈禧太后深宫祷雨和一次内廷召对的细节,官府断案的谬误,史念祖、英果敏、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咸同年间江南战乱后的残破景象,厘税制度建立后的腐败现象,以及科考中的大挑以貌取人、八股与策论并考的趣谈,官场失态的笑料,张之洞被欺购赝鼎,李鸿章未掌文衡为憾事,状元及第的殊荣,赛金花身陷囹圄纪事,谈八字、星象与算命,“刺字”残忍谈,颐和园掌故,等等。这些内容多是笔记作者的亲闻亲历,是不易觅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而且文笔生动流畅,读来赏心悦目。 |
国初群雄事略 | 钱谦益 | 为明钱谦益编撰。系杂史类史书,记述了元末明初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轩、陈友谅、张士诚等事略。是据元末所存《元史》等各种史书、事录、文集、杂记、碑刻等裁辑而成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人物分类,卷一记韩山童、韩林儿、刘福等事,卷二记郭子兴、朱元璋等事,卷三记徐寿辉等事,卷四记陈友谅事,卷五记明玉珍事,卷六记何真事,卷七记张士诚事,卷八记方国珍事,卷九至十二记扩廓贴木儿、李思齐、纳哈出、陈友定等事。其中所记史料,可供参考。该书作于明末,刊于清,有《适园丛书》本流传。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
勾吴癸甲录 | 佚名 | 著者佚名。抄本。按月日详记清咸丰三年(1853)至四年,无锡、金匮二县农民反抗斗争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等事。收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 |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 佚名 | 不著撰人。抄本。是书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天津、北京之情形,于清军的抵御、清廷和战不定、张皇失措等叙述较详。惟似得诸传闻,故间有不实处。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 | 陆云标 | 详记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时史实。 |
治台必告录 | 丁曰健 |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录》及自著《平台药言》等篇及在台所上摺奏合为一集曰《治台必告录》,凡八卷。卷一为蓝鼎元《鹿洲文集》三十二篇及魏源《圣武纪略》三篇;卷二有谢金銮《蛤仔难纪略》一篇,邓传安《蠡测汇钞》四篇,周凯《内自讼斋文集》一篇,姚莹《东溟文集》十二篇,《东槎纪略》三篇;卷三有达洪阿等《防夷奏疏》一篇,刘韵珂《奏开番地疏》等二篇,熊一本《条复筹办番社议》等二篇,仝卜年《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一篇,史密《筹办番社议》等二篇;卷四有徐宗干《斯未信斋存稿》三十四篇;卷五有徐宗干《斯未信斋文集》三十五篇;后三卷均属作者自撰,有《平台药言》及书札、奏疏五十一篇,均为有关戴潮春案之史料。全书计收文184篇,均为与台湾有关之文章。1867年(同治六年)刻印出版,藏于台湾大学图书馆。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出版。 |
靖海志 | 彭孙贻 | 本书凡四卷,前三卷为彭孙贻撰、后一卷由李延昰补编。孙贻字羿仁,又字仲谋,浙江海监人;明太常节愍公观民仲子。生于明季,卒于清康熙间;著有「甲申忘臣表」、「流寇志」、「湖西纪事」、「虔台逸史」、「彭氏旧闻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及本书等。延昰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名,字辰山,又字寒村);南直上海人。生于明崇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年二十,间道走桂林,尝仕永历行朝。后病殁平湖,遗命以浮屠法瘗之。所著有……「南吴旧话录」、「放鷴亭集」等,并续本书未完之部。本书用编年体记台湾郑氏四世之事,起明天启七年、讫清康熙二十二年,凡五十七载。其自天启七年六月迄崇祯十七年正月之文,多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相同而较详;自祟祯十七年三月迄康熙二十二年之文,又多与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已刊列于第二四种)相同而益详。要言之,当以「明史纪事本末」及「海上见闻录」为蓝本增订而成。今本据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并取「郑芝龙受抚」(「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六、「记荷兰人据台湾事」(俞正燮「癸已类稿」一则)、「日本乞师记」(黄宗羲「行朝录」一则)三篇分作「附录」。同时又由夏卓如先生撰附「靖海志及海上见闻录合校记」,以供阅读「见闻录」之参考。 |
张煌言传略 | 佚名 |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远祖当元时逃入高丽,以家世仕宋故。至明初,始归籍甬东,称高丽张氏。高祖伯祥,起家孝廉为令,列“郡志”“孝友”传。 |
戊戌六君子传 | 梁启超 |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牺牲,满怀悲愤地写成此书。 此书共分六篇,包括《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以及《谭嗣同传》。 |
寂寞烟花梦一朵 | 陆小曼 | 《陆小曼传:寂寞烟花梦一朵》共分为六章,三十个小节,约十五万字。以时间为序,以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关节点,叙写了一代名媛陆小曼从出生到去世的人生传奇故事。一身愁病,一江清泪,昼夜长流。 |
钏影楼回忆录 | 包天笑 | 近代文学回忆录。包天笑著。书分正续编。正编写于1949年。初载香港《大华》半月刊和《晶报》。1971年6月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平装1册。卷首有1971年3月30日柯荣欣《序》、1971年2月作者《自序》及本书《缘起》。续编写于1971年至1973年。1973年9月香港大华出版社出版,平装1册。卷首有1973年8月作者《自序》。卷末附作者《后记》。包氏为近代著名文化人,据其亲身经历所述清末民初文化、教育事业及知识分子状况,对研究近代社会史、文化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所披露作者与严复、张謇、章太炎、苏曼殊、李叔同、汪精卫、史量才等名流交往情况,为各书所未载。所记当时物价、工资等资料与工商业状况,均为近代经济史之珍贵资料。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出版,1973年又出版续篇。 |
庚申北略 | 佚名 | 《庚申北略》是一篇记述咸丰十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史事的著作,自英法侵略军攻陷大沽、占据天津起,至侵入北京逼签丧权辱国条约一一“北京条约”止,按日记事。从文章语气知作者当时身在北京,皆据作者耳闻目见,叙述翔实。书中所记或与他书不同,如言北塘曾埋伏地雷火炮,因被奸人告密而失效,与他书言北塘全未设防有异;又如大沽北炮台之失,谓“夷人至北炮台下,杀看守者一人。余俱惊走,北炮台遂失”。亦与他书言北炮台经激战始陷者不伴。叙事又或较他书所记为详,如叙述拘囚巴夏礼等人经过及乐姓商人献礼求和情形,均较详细。又或所记为他书所未载,如通州议和详细过程。全文对英、法侵略者的狡诈凶狠和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投降卖国的罪行都有所揭露,因此是一篇有价值的资料。 |
革除逸史 | 朱睦㮮 | 又名《逊国记》。明朱睦㮮撰。二卷。成于万历二年(1574)。记建文帝一朝事迹,编年体。革除,指燕王朱棣举兵入南京,即皇帝位,革除建文四年年号事。当初限于文禁,故记载罕传。自仁宗、宣宗以后,因革除事件而遁迹山林之士,逐渐出逸文,谈往事,有撰写《靖难录》或《革除录》者。睦㮮以为此种记录,其辞或抑或扬,颇多失实。遂取诸家论述,参以所闻,写成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