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窃愤录 | 辛弃疾 | 《窃愤录》记载了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虏北上,一路受尽屈辱。 |
乾淳岁时记 | 周密 |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
钱农部请师本末 | 钱鼎铭 | 石刻拓片,存苏州市博物馆。 |
蕲黄四十八寨纪事 | 王葆心 | 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就义后,其一部分余众即分散于湖北蕲、黄山区,结寨聚众,北联商、固,东联英霍义军,继续抗清。义军以黄冈、蕲水、罗田、麻城等四十八寨为根据地,各据一寨,分任寨长,领导反清大业。其中实力较强的有:罗田举人王火鼎拥明宗室朱蕴以为号召,据罗田二十余寨;麻城朱山的明故兵部尚书周损,东山的李有实;黄安大峰47寨的江中清;黄冈白云寨的王光淑;蕲水(今浠水)斗方寨的周从助等。各寨义军在组织上各自独立,在行动上互相配合,转战于蕲、黄、罗、麻地区,攻取州县,坚持到顺治四年。清军下九江、占荆、襄之后,派总兵徐勇坐镇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调集赣、鄂、川各省驻军前往围剿。反清义军因不相统属、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转入低潮。顺治五年江西金声桓反清起事,各寨复起响应。罗田王火鼎东联英、霍,转战蕲、黄,下英山,杀知县,占罗田。其后李有实继续坚持抗清直到康熙年间,方被清军攻破。这支义军坚持抗清斗争20余年,给清军以严重打击。 |
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 | 佚名 | 表状笺启类书仪是敦煌写本书仪中极具特色与研究价值的一种书仪类型,具有极高的文献学,历史学,文学及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书仪是中古时代士大夫写信的范本和生活礼仪规范,所藏的文献,生动而深入地分析了敦煌宝藏的艺术特点,目光独到,分析精当。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 佚名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起自道光元年(1821)﹐迄光绪十年(1884)﹐共收六百零二人奏议。196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内府抄本﹐精装成十二册出版。另一种称《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六十四卷。王延熙﹑王树敏辑﹐分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十类﹐编排形式仿《皇清经世文编》。有光绪二十八年石印本。 |
读律心得 | 刘衡 | 三卷。清刘衡撰。刘衡,字蕴声,号帘舫,南丰人。清嘉庆副贡生。道光中官至开归陈许兵备道。有《为治问答》、《庸吏庸言》等。是书为作者任官州县时自《大清律例》中录出。其一卷为理讼撮要,二卷为通用拟断罪名及通用加减罪例,三卷为祥刑随笔。刘衡时为循吏,是书是刘衡为慎重刑事体恤民情所编,所以书中于笞杖徙流死之外,又摘录旧例中拧耳,跪链、压膝等刑法,有福山王氏刊本。 |
东溟奏稿 | 姚莹 | 四卷,姚莹撰。当清道光十八年莅台湾道任,张丙事变余波未靖;二十年,中英战起,海疆戒严。莹与台湾镇达洪阿内外兼筹,颇费经营。二十一年八月,英船犯鸡笼,经予击退;翌年正月,又侵大安港,计破其船:先后获英兵一百八十余人。迨江宁约定,英使讦控台湾镇、道妄杀遭难民兵及遭主款者与福建失守文武之忌,构陷成狱,与达洪阿同被逮京问拟。「东溟奏稿」,即在台湾道时会同达洪阿所为,几以办理「夷务」为中心(按台湾道始于乾隆五十三年福康安奏请台道加按察使衔,得专折奏事)。卷一,有「筹剿三路匪徒奏」等五件;卷二,有「会商台湾夷务奏」等十一件;卷三,有「遵旨筹备覆奏」等六件;卷四,有「谢赏恩奏」等十一件。姚氏另有「中复堂选集」,见第八三种篇。 |
平蜀记 | 佚名 |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遣汤和等伐蜀以及明升出降事。 |
平胡录 | 陆深 | 呜呼元政不纲久矣其乱亡之成实自顺帝帝之至元二年丙子广东朱光卿河南捧胡首难光卿增城人与其党石昆山锺大明聚众作乱国号大金改元赤符时惠州民聂秀卿亦称兵与光卿合捧胡陈州人以烧香惑众作乱于信阳州破归德鹿邑焚陈州屯于杏冈时四川合州人韩法师亦拥众作乱称南朝赵王寻皆讨平之 |
平濠记 | 钱德洪 | 一卷。明钱德洪撰。德洪本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初,王守仁之平宸濠也,其大纲具於《叙功疏》,其细目具於《年谱》。德洪受业守仁,据师友所见闻,其阴谋秘计及一切委曲弥缝之处,有《疏》及《年谱》所不详者,因作此记以补之。凡黄绾所说四条,龙光所说二条,雷济所说一条,附载德洪随事附论者五条,又《自跋》一条。大旨谓宁藩之败,由於迟留半月始发。其迟留半月则由於守仁多设反间以疑之。守仁在日,秘不言。守仁殁后,始得其间书、间牌之稿於龙光。而驾驭峒酋叶芳及阴令知县陈冕诡渔舟以诱擒宸濠,皆当时所不尽知者云。 |
平汉录 | 童承叙 |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
蓬山密记 | 高士奇 | 高士奇是康熙帝十分喜欢的词臣。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本文写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高士奇随驾入京的见闻,有助于人们了解到更加生活化的康熙皇帝。此次归乡后不久,高士奇于6月病故,这也是君臣二人的永别,读来不由使人叹惋命运无常。 |
偏安排日事迹 | 佚名 | 十四卷,不着撰人;接月排日记南明弘光朝事。考此书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并无著录,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抄本,为一罕见之书。书用「纲目」体裁,自弘光帝即位至北狩一年期间,约有二百七十余日日有记事;且所记颇多引用章奏原文,甚具史料价值。其中对于款北一事,较他书为详,亦无所讳;南都陷后,并续着有见闻。惜因此书辗转传抄,颇多讹误;虽经若干订正,仍多存疑之处。 |
樊山政书 | 樊增祥 | 清樊增祥著,樊的门生夏午诒辑刊,共20卷。作者樊增祥号樊山,清末光绪宣统两朝历任陕西渭南知县,陕西按察使,江宁布政使著职。此书收辑了作者自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二年间,有关公牍、批判著文稿,其中包括较多的地方司法案例的记录。如陕西凤翔严桂芳控词等。此书清末另有单独将批判词稿汇辑成书,即《樊山判牍》。此书在清末民初流传较广,对州县地方司法审判产生过一定影响。 |
南诏图传文字卷 | 佚名 | 唐代南诏长卷画。亦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南诏画卷》、《南诏图卷》、《南诏图传》等。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899)画毕。南诏忍爽(官名)臣王奉宗、张顺等绘画监制。从画面画工人物及画技看,还应有蜀地汉人及当地民族画工参加。卷长5.75米,幅宽0.30米。由画卷及文字卷组成,文字卷长达2500余字,是对画面的注释和补充。题字称其题材据《巍山起因》、《铁柱》、《西洱河记》及《张氏国史》等图书所载佛教初入南诏地区的故事。内容描述观音菩萨化临巍山,南诏始祖细奴罗躬耕田间时受佛命,其妻、媳于送饭路上皈依佛门,各部落首领祭铁柱,白王张乐进求禅位等故事。最后一图为“文武皇帝圣真”,据考证,此为大长和国国主郑买嗣,是后来加绘的,可作为南诏与大长和国更替的史证。图中除了各种天兵、仙女、僧、俗人物之外,还逼真地绘出了耕牛、二牛抬扛的犁具、房屋和各族首领、国王、官员、妇女、画工的服饰等。画技高超,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造型丰美,施色绚丽。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官制、生产、民俗、服饰、艺术的宝贵资料。图卷原藏清宫,并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成亲王观后的题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劫,后流入日本,收藏于日本山中公司。现转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因该画由图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组成,故称。文字卷长达2500余字,是对画卷的注释和补充。 |
南诏德化碑 | 佚名 | 叙述南诏国叛唐投靠吐蕃政权缘由之碑。碑高390厘米,宽240厘米,楷书,碑阴阳两面现存830字。唐朝初年,中央政府曾对南诏六部进行积极经营。建置州郡,任命当地首领为刺史、县令等职。但由于吐蕃的侵扰,只有蒙舍诏始终归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 (738),唐玄宗册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并派御使严正晦,中使王承训帮助其完成了统一南诏六部大业。南诏国建立后,向东扩张,欲吞并西爨诸部。而西爨诸部隶属唐朝,两国产生矛盾。天宝四年 (745),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安宁筑城,扼制南诏东进之路,战争遂起。南诏借地利之便夺得西爨。皮逻阁死后,其子阁逻凤承袭王位,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与剑南留后李宓等先后率兵征讨,南诏被迫依附吐蕃。阁逻凤为此立碑国门,述其苦衷,并告诫子孙: “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世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 《南诏德化碑》碑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诏德化碑。此碑现立于云南大理原太和城故址上。 |
南游记旧 | 曾纡 | 庆历中,贾昌朝镇北都,因奏韩魏公治恩、[异]〔冀〕河流,断赵征[侍]〔村〕冈势,不利国姓,致皇嗣未立。仁宗即日中批付侍御史知杂吴中复亟往按治,一日受内降至七封。中复固请对乃〔行〕。既对,以所授内降面乞尽付中书、门下行出,乃敢奉诏。上初甚咈,吴固争不已,乃从之。时人谓之「铁面御史」。 |
八旬万寿盛典 | 阿桂 |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以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庆典过后即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全书编纂完毕。体例与内容基本上与清圣祖玄烨的《万寿盛典初集》相同。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缅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十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
南史札记 | 李慈铭 | 清李慈铭撰札记。一卷。是书为《越缦堂读史札记》之一种。以明毛晋汲古阁所刻唐李延寿撰《南史》为底本,与《宋书》、《齐书》,《梁书》、 《陈书》相校。凡《南史》与诸书所栽有异,则参用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订正, 较为详备。 为研究《南史》之重要参考书。 |
南渡录 | 辛弃疾 | 题为辛弃疾撰。疑伪托,故所载并非事实。记载了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虏北上,一路受尽屈辱,穿上敌人的异族服饰,于千山万水间到处放逐,驱赶,历经寒暑艰难,生不如死。 |
瞑庵杂识 | 朱克敬 | 《瞑庵杂识》《瞑庵二识》为朱克敬的笔记体二集,如记录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时,部分奏疏、对湖南厘金的缘起和抽收办法有详细说明。又如衡州民教的纠纷、长沙官绅的倾轧等等。杨坚点校。近代湘人笔记丛刊之一。 |
白话明史 | 张廷玉 | 《明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清朝顺治二年(1645)曾敕修《明史》,未成而罢。康熙十八年(1679)再开史馆,徐元文、徐乾学、王鸿绪先后任总纂,聘万斯同审定。成书三百十卷,即今署名王鸿绪之《明史稿》。此书为《明史》白话文。 |
白话元史 | 宋濂 | 《元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宋濂等撰。修于洪武二年(1369),次年又做修改。二百一十卷。分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据元代各朝实录、诸家行状、墓表及《元经世大典》等编成,保存了较多史料。此书为《元史》白话文。 |
白话金史 | 脱脱 | 《金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元脱脱等撰。至正四年(1344)成书。一百三十五卷,分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附《金国语解》一卷。此书为《金史》白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