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余冬序录 | 何孟春 | 明何孟春撰。六卷。成书于嘉靖七年(1528)。孟春,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本书记述内容广泛,涉及明朝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及民族、宗教诸方面。对科举、学校问题亦有收录。诸如卷五记教学由来,书院之制,科贡入仕之途,中第授官,状元曾棨受知,朝廷设官以为民;卷六记科考中第入仕后之艰难,以及翰林官言行轶闻。有嘉靖刻本、万历刻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
乙酉笔记 | 佚名 | 浦东胡云翘氏旧藏《曾羽王日记》一册,记明清易代之际浦南一隅之纷扰变革,详于乙酉年之“奴变”及松江城守与孔师起义等事。羽王青村人,明末诸生。原书颜曰日记,而其叙述並非逐日记录,亦不按年排比,后先颠倒,凌乱无次,不类日记体裁。嗣检光绪《奉贤县志》,羽王之著作仅止《乙酉笔记》一种,《松江府续志》亦作同样著录, 则此书固为《乙酉笔记》而非日记。又府县志均称笔记共四卷,而钞本篇幅不多,且不分卷,恐尚非全帙。此书向无刻本,抗日战争前尝部分披载于《小说丛报》,条目颇有增损,字句亦有改动,与原本有别。兹将最早之旧抄本标点排印,俾存地方史料原来之面目。 |
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 佚名 | 编者佚名。一卷。记载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进士题名。分右榜(蒙古人、色目人)、左榜(汉人、南人)两部分,各五十人,均分别书其籍贯、氏族、别字、出生年月日及三代姓名。其中题名者如余阙、月鲁不花、明安达尔、丑闾、塔不歹、宇文公谅、李齐、聂炳、成遵、张桢等,皆可见于《元史》。书后附策问题二道,对策十余篇。在元登科记录传世极少的情况下,此书成为研究元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清钱大昕《元史氏族志》亦取材于此书。有元统元年刻本、《宋元科举三录》本。 |
养吉斋丛录 | 吴振棫 | 清吴振棫编纂。吴振棫,字宜甫,号仲云。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云南总督。其所书共36卷,中有丛录26卷、余录10卷,记述同治以前清代宫廷和行政机构的典章制度。是书不分纲目,以事为类,按次序对八旗源流、内阁、六曹、行省、武备、科举以至宫闱、苑囿、巡狩等事例一一列举,记录下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如清初圈占民地的地亩数据、大臣的满汉缺分、理藩院公文书处理和雍正年间任官不尽按制度的记载,有的为 《清史稿》或《清会典》 等未加详载,有的则记有异同,因此是书是深入考查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书籍。是书卷11记述仁祖(嘉庆) 六旬寿典的规模、经过,卷12记列圣庙号、列圣尊谥、列后尊谥和妃嫔、王公、贝勒的谥号,卷13、卷14记在养心殿举行的开笔之典、立春日在延庆殿举行的帝王的九叩迎春仪、二月朔日在坤宁宫举行的立竿祀神仪和四月八日浴佛、中秋祭月、重华宫茶宴、冰嬉等宫中礼俗和游戏,卷15记宫中各种宴请,卷16记帝王巡幸,卷17记各宫各殿的位置、用途,卷18记西苑宫殿等,这些都是清代宫廷和建筑的直接资料,与是书所载的清宫春联、进贡物品单、状元谢表格式等均可作为研究清宫室生活和礼仪规制的参考。是书取材谨严,不发议论,不采小说家言。间或采用一些传说,态度也很审慎。但其引用资料不标明出处。是书只有清光绪年间一种刻本,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此本校点,出版排印本。目前只有十七卷。 |
周世宗实录残本 | 王溥 | 北宋王溥等撰。四十卷。记周世宗一朝历史。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诏修是书,参预纂修的有扈蒙、张澹、王格、董淳等,宰相王溥监修。扈蒙、张澹均参与修撰《旧五代史》。所书实录共有40卷,记载五代时周世宗一朝的事迹。周世宗 (954—959在位),名荣,原为圣穆皇后的兄长柴守礼之子,后为周太祖收为养子。显德元年 (954) 登皇帝位。以后“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又“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在宫廷内外很一番励精图治的作为。他虚心听纳,用人不疑,留心政事,朝夕不倦。史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是书用40卷篇幅详细记录了世宗的经历和这些政绩,为新、旧《五代史》 的修撰提供了依据。是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晋阳王溥监修、范阳扈蒙撰,40卷。但现已很难见到全帙,《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只《烟画东堂小品》收有1卷(辑本),自显德二年十一月李榖为淮南道记起,至显德五年十月,命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并归江南止,使世人得见此实录全貌之一斑。 |
夷氛闻记 | 梁廷枏 | 记述鸦片战争史实的重要著作。梁廷柟撰,约成书于1849~1853年间(道光二十九年—咸丰三年),5卷,约10万字。由于本书对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多有揭露和指责,故虽屡刻刊行,但均未署作者姓名,且无“序”文,致流传不广。全书内容起于道光初年烟禁,止于1849年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获得胜利。除第4卷外,余皆为发生在广东、广州之事。其中卷1主要叙述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鸦片贸易、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爆发;卷2所述为林则徐加强广东防务、英国出兵中国和英军北上天津、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琦善南下主持广东事务、虎门沦陷、广州告急、琦善私割香港及其被革职等情况;卷3对奕山主持广东军务、英军进犯广州和《广州和约》签订、三元里抗英、英军北犯闽浙和闽浙爱国官兵的抵抗等皆有记载;卷4述及奕山收复浙东妄举及其惨败、英军北犯江苏沿海沿江一带和抛锚南京江面、清朝投降和《南京条约》签订等情况;卷5记载了战后广州反入城斗争等情况。全书所记较为翔实可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时人所撰的鸦片战争史书。但认为“师夷长技”是“失体”之举,反映了作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保守态度。 |
巡台退思录 | 刘璈 |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三卷,收文140篇。除首篇《开山抚番条陈》作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外,其他均为作者在分巡台湾兵备道任内文稿(包括禀函札批等),对于清季台湾庶政、洋务、海防等保存资料甚丰。光绪十二年左右曾刻版刊行。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出版。 |
张献忠陷庐州记 | 余瑞紫 | 熹烈之时,屡岁荒旱,死亡载道,民不堪命,以致流贼蜂起三秦。贼之首领百余人,大者万余人,亦有数千人者;小者千人,亦有数百人者。势小则合,势大则分,攻城略地无虚日。独李自成与张献忠称渠魁。闯贼陷秦、晋、楚、豫后,流燕京,逆天作难。八贼陷河南、江北、湖广、四川,所陷州邑奸淫掳掠,焚杀惨毒,经过之处即成丘墟,无复人烟。 |
张文襄公选集 | 张之洞 | 本书不分卷,张之洞撰。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字香岩;清直隶南皮人。初由进士,屡膺督学典试之命。光绪七年以降,由阁学,外任督抚垂三十年。后入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襄」。所遗著述,经潜江甘云鹏等辑为「张文襄公全集」,于民国二十六年印行。全集除卷首两卷外,都二百二十八卷。本书就其「奏议」、「公牍」、「电奏」、「电牍」及「书札」中选出关涉台湾各文,依时日顺序,混编成帙。综其内容,区分三部:一为关于对日商务交涉与台湾人事。时在同治甲戌(十三年)牡丹社事件后之六年(琉球亡后一年),张氏以词臣言事,深以保台为急。二为关于中法战争法军侵台前后兵事。时张氏任两广总督,奉命规越援台;凡是涉及台湾之奏稿、文移,均予采入。三为关于甲午、乙未(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割台之役后援事宜。初时,张氏尚任湖广总督;随后,调署两江。由于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以及与唐(景嵩)、刘(永福)有旧交关系,竭力支援台防。书末,并附录「全集」卷首所载张氏「墓志铭」(陈宝琛撰)及两传文 |
张积中传 | 胡朴安 | 《张积中传》,民初胡朴安撰。张积中为清咸丰、同治年间扬州人,于山东黄崖山讲学聚徒至数千人,后为官府所镇压。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
资治通鉴全译 | 司马光 | 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光有意编撰编年体通史,初成战国、秦时八卷,因“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乃上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广博,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成定稿。全书篇幅甚巨,虽资众手,而体例和行文,如出一人。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叙事或先提其纲,后详原委;或先溯由来,再述本事;或书一事而连类及他事;或因叙事而兼及时人言行。该书熔铸群书,加以精炼,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且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实为当时史学界空前杰作。其编撰时所据的参考书,和《考异》中所引的书,今已多亡失,故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徐襄阳西园杂记 | 徐咸 | 明徐咸撰,二卷。徐咸,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进士。本书主要记述明代朝政典章、文士遗事逸闻、襄阳民俗民情等。对科举、任官、学校事亦有收录。如卷上记永乐十六年(1418)廷试取李骐为状元,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会试鬻题案、十八年乙丑科会试试题,提学官;卷下记正德辛未会试,同年何文璧逸事,等等。有盐邑志林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
幸生录 | 佚名 | 1册。五知老人撰。1909年(宣统元年)夏月初刻,1914年冬月续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封口题“思怡斋杂著续集”,首页第一行题“思怡斋幸生录一卷”,第二行署款“五知野史稿”,书末题“五知老人记”,尾页有“受业世侄李鸿穗、苏长铭校刊”。是书作者姓名不详待考,但据是书所记活动,可以推知作者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为京官。是书记载北京失陷后,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出逃以及败兵溃勇沿途抢劫事,皆为作者亲闻目睹。删掉是书所记辛亥革命一则资料,现已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义和团史料》。 |
幸存录 | 夏允彝 | 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等六篇。文字已为后人删削错乱。此书成于弘光政权灭亡之后,意在总结朝政得失,抨击党争之非。续幸存录,明夏完淳撰。二卷。记叙明末马士英、阮大铖当权,弘光朝廷内部、朝廷与外镇、外镇与外镇之间不和,朋党势成,忙于内部斗争,加速弘光政权灭亡的经过。原著应有八卷,今常见本乃经后人删节,仅存《南都大略》、《南都杂志》二卷。 |
战国策译析 | 佚名 | 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著作。作者不明。西汉刘向认为是战国末期的游说之士做的,宋代学者认为是纵横家所著,近人罗根泽认为是西汉初期蒯通著。原来的书名很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刘向按国别、依时序重新编订,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得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
枣林杂俎 | 谈迁 | 笔记。明人谈迁撰。六卷。迁有《北游录》已著录。是书为作者避兵祸,隐居枣林期间,辑时人杂谈而成。以智、仁、圣、义、中、和六字名卷。分十六类。凡一千三百条,约二十万字。内容包括朝廷逸典、科举试规、文人轶事、诗文典范、宫闱淑媛、名臣小传、释道异闻、民间工艺、名胜古迹、宫室营建、珍贵器用、花卉树木、节日风俗、幽冥妖异等。其中《金陵对泣录》、《东宫》二篇录明代亡国实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宋濂攻苦》、《永和宫词》、《海瑞》、《魏忠贤》、《汤显祖》、《竟渡》、《火把节》等条广涉明代社会生活诸多方面,记事生动,有一定文学价值。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
月河所闻集 | 莫君陈 | 宋莫君陈撰。一卷。今有《吴兴丛书》本。本书载北宋时杂事,有关元祐诸臣者较详。作者为熙宁、元祐间人,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较为可信。 《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小说家类存目,推测为“书贾从《说郛》抄出”,而今传各本《说郛》中皆无此书,所言似不足信。又因书中引及郭璞《钱塘谶》,而推测作者为南渡后人,亦未允。作者熙宁间已入仕,至南渡初,年当已逾八旬,虽属可能,但无他据,亦不足征信。郭璞《钱塘谶》在宋初人所著《吴越备史》中亦引及。作者转录,大致亦仅为录本乡异闻而已。 |
洋务续记 | 佚名 | 清李凤翎撰。一卷。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入广东巡抚耆龄幕,办理对外交涉,遂据探报材料及询问有关人员,记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史实,比较简略。作者自言是继《洋务权舆》一书而辑录。有同治八年(1869)刊本。 |
先秦诸子系年 | 钱穆 | 又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钱穆著。作者认为过去人们考论诸子年世,不免三病:“各治一家,未能贯通,一也;详其著显,略其晦沉,二也;依据史籍,不加细勘,三也。”(《自序》)于是广采各种资料,上溯孔子生年,下及李斯卒年,对前后二百年间先秦诸子世年及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考辨。称其所用的方法,先考定《史记·六国年表》,对先秦列国世系加以核定,“别为《通表》,明其先后,前史之误,颇有纠正,而后诸子年世,亦若纲在网,条贯秩如矣。”然后对先秦间诸贤、学士,均为之缉逸、征坠、辨伪,并加以排比联络,使其生平出处、师友渊源,一一条贯。再次,考儒墨两学为先秦诸家发端,由此分源别派,使诸家之学交互融洽,旁通曲达,以明学术流变之迹。全书分为四卷:卷一考孔门儒家及相关人物,为先秦学术初盟期,首考孔子生年,终《孔门传经辨》;卷二当儒墨已分,为先秦学术酝酿期,首考墨子生年,终《老子杂辨》;卷三考晋、楚、魏列国诸子,首考商鞅生年,终屈原,为先秦学术之磅礴期;卷四首考齐湣王在位之年,终《诸子攟逸》,为先秦学术之归宿期。共一百六十三篇。后附《先秦诸子系年通表》及《考辨索引》、《书名人名索引》。该书是研究先秦诸子事迹和思想极为重要的参考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初由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出版。1956年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增定本。1985年中华书局据增定本影印。 |
从文自传 | 沈从文 | 沈从文著。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年7月初版,收入《我所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庭》、《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等回忆性散文18篇。作者曾自叙,他一生中“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本书正是在勾画湘西地方特有的风土人情景观的背景之上,回顾了青少年时代在沅水流域所经历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以及早年加入旧式军阀部队的一段行伍生涯。作者以天真好奇的目光,观察记述了其间所耳闻目睹的种种奇异、惨酷、平庸、浪漫的人事,并以颇带理性解剖的笔法,阐述自身所受的感染影响,借以描述自我人格的自然形成过程。既生动地展示了少年人的天真、聪颖、机警且不乏浪荡的性情,抒写了青春期的悲欢得失与不断增进的生活阅历;又如实地展现了湘西地方的历史事变、社会风习、民间生活,作者意在说明他如何从丰富无比的社会与自然中学习那不尽的人生,从而生动地映现出一个平凡又奇特的人的个性的多样色彩。本书以其奇异的风俗历史感与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在当时的自传作品中独树一帜,曾被读者与知名作家推举为当年“我爱读的书籍”之一。 |
金史纪事本末 | 李有棠 | 清末李有棠撰。五十二卷。李氏究心辽、金历史,于著《辽史纪事本末》同时,撰成是书。全书分正文、考异二部分,正文俱本正史,列有帝基肇造、克辽诸路、张邦昌之僭、熙宗刑政得失、河决之患等五十二专题。考异占全书大半,参以《大金国志》、《金节要》、《金志》、《金盟本末》等五百余种史籍,对人名异同、地理沿革、史实纷歧爬梳考订,提供线索,以纠正《金史》之舛误,颇见功力。卷首有纪年表、帝系考,末附引用书目,便于索检。然全书译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正文年代亦有误,是为欠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江西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辽史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与《辽史纪事本末》合为《辽金史纪事本末》。 |
辽史纪事本末 | 李有棠 | 纪事本末体辽代史书。清李有棠撰。李氏因《辽史》过于简略,记事重复,疏漏舛误之处多见,又因自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嗣后沿作者多,历史俱备,惟辽、金尚觉阙如”,乃作此书。编纂工作始于光绪十年(1884),在任山峡江训导时撰成全书。本书依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资治通鉴》、《读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并参考诸说部、传记、文集等著述,撷取编排为40事,每事1卷。书前有关于辽、金纪事本末的两个奏折及《帝子考》、《纪年表》两篇。本书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双行分裁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裁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是书“末议不参,以归简洁”,其考异部分对记事异同。词之详略、年月舛误、史实错讹、山川形势都参酌前人研究成果,详细做了考订;并对它书的有关记载进行了辨证。这些考证,对研究辽史颇有裨益。不过考异征引有时过繁,有时把与史文关系不大,甚或全无关系的资料也全文收录,致有臃肿之感。另外截取史文间或失之粗疏,还缺乏有关典章制度的专题,也是此书一大缺欠。本书版本有光绪十九年的初刻本,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辽史纪事本末》点校本,即以重刻本为工作本,参校《辽史》、《契丹国志》等书而成。 |
燕市货声 | 蔡省吾 | 一作《一岁货声》。 清·闲园鞠农(蔡省吾)编,凡一卷,载张江裁编《京津风土丛书》,双肇楼1938年出版。本书辑录清末北京市井的各种招徕市声。卷首有光绪丙午(1906年)的“自序”;全书依元旦、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日、腊月、除夕、通年、不时等岁时,及商贩、工艺、铺肆等共为18辑,将各种招徕市声分别辑录,既录招徕器乐,亦录吆喝说唱叫卖之辞,并间及招幌。本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市井招徕市声,是考察研究本地当时市井风情的珍贵写实文献。周作人《夜读抄·一岁货声》评论道:“我读这本小书,深深的感到北京生活的风趣,因为这是平民生活所以当然没有什么富丽,但是却也不寒伧,自有其一种丰厚温润的空气,只可怕现在的北平民穷财尽,即使不变成边塞也已经不能保存这书中的盛况了。”“此书因系传抄本,故颇多错误,下半注解亦似稍略,且时代变迁虑其间更不少异同,倘得有熟悉北京社会今昔情形如于君闲人者为之订补,刊印行世,不特存录一方风物可以作志乘之一部分,抑亦间接有益于艺文,当不在刘同人之《景物略》下也。” |
燕都日记 | 冯梦龙 | 《燕都日记》系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以后冯梦龙的日记。日记环绕李自成进攻燕都,明王朝灭亡之故实,带及许多方面有关实况,其中若干细节,为一般正史所未详。 |
燕北录 | 王易 | 《燕北录》,宋王易撰。该书记载了契丹皇帝继位,贵族礼仪风俗,军事制度及刑法制度,具有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