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班超 | 孙毓修 |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班超》孙毓修著。班超 (32—102)东汉名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本读诗书,后投笔从戎,随外戚窦固击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西域31年,为西域都护,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封定远侯。暮年回京,不久病死。 |
马援 | 孙毓修 |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 马援,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后病死于征“武陵蛮”途中。精于相马术,著有《铜马相法》。 |
张良 | 孙毓修 |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张良,西汉初大臣。字子房。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 (今江苏邳县西南),得《太公兵法》。前208年,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信陵君 | 孙毓修 |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门下有食客三千。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将军晋鄙,因惧秦,救援途中观望不前。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前247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军。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 |
苏秦 | 孙毓修 |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苏秦》孙毓修著。苏秦,战国时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字季子。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为燕复仇。齐湣王末任齐相。秦昭王约齐湣王并称东西帝,他劝说齐王取消帝号,与燕、韩、赵、魏合纵攻秦,被赵封为武安君。秦被迫废帝号,并归还部分魏、赵之地。齐乘机攻灭宋。后燕将乐毅联合五国大举攻齐,其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 |
贞观政要译注 | 吴兢 | 集录唐代“贞观之治”的政治法律观点和业绩的重要文献。唐吴兢撰。它分类编辑了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所上劝谏的奏疏以及唐代的政治法律设施。全书包括《刑法》、《公平》、《赦令》、《君道》、《君臣鉴戒》、《择官》、《政体》、《纳谏》等,共10卷40篇,记述了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君臣“安人宁国,先存百姓”、“正身修德”等的治国思想;削减繁苛,法贵宽平,简约刑罚的立法思想和“设法与天下共之”的守文奉法的“慎杀”的司法思想。《贞观政要》中关于贞观年间的史实比《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书都较详尽,是研究唐初和中国封建政治和法律思想的重要文献。 |
战国策译注 | 佚名 | 简称《国策》。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由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官或策士的史料、笔录编纂而成,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后编定者乃西汉末刘向。刘向校录群书时发现诸抄本“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便依国别、按时序重新编订,去其重复,得三十三篇。“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校战国策书录》)。此名遂沿用至今。此书记载春秋以后至楚汉之起的二百四十五年间史事(前453—前209)。内容主要为当时策士、谋臣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和有关主张、言辞。广泛地反映了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较之其他史书,则显虚构成分多,文学性强。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其中所记策士、谋臣之思想、情操及所起的历史作用各不相同:有不择手段追名逐利者,如苏秦、张仪之流,朝秦暮楚,权谋谲诈;有排难解纷、消兵弭战者;有不畏强暴、沉毅勇决者,如荆轲、唐雎等。也颂扬了一些有作为的统治者,表现了一些以民为本、崇尚革新的进步思想。所记多有夸张失实处,其思想内容在封建时代颇遭非议。然艺术成就却为世所公认。其文特点长于记事,善夸张渲染; 说辞气势磅礴,旁征博引,条分缕析,或曲折迂回,巧设机彀,或危言耸听,颇具说服力; 善以对话刻画人物形象; 大量运用寓言、比喻、典故,尤显生动活泼; 语言铺张扬厉,富于文采。对汉以后的辞赋家、散文家均有深远影响。 |
给孩子讲中国历史故事 | 汤芸畦 | 本书是中国古代及部分近代史的简略本,撰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九四九年前,上海新中国书局、沪江图书社等机构曾多次出版,广受读者欢迎。叙述了从上古尧舜时代到国民革命军北伐时的故事。本书共有39篇故事,每一篇都选取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或流传广泛的重大事件,并配有近百张孩子爱不释手的精致插图,是孩童读史的入门书。 |
清史讲义 | 孟森 | 《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
民国三大校长 | 罗家伦 | 作者是云五、罗家伦。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三位校长,同是了不起的民国教育界领袖,以造育青年人才与提倡学术为终生事业,他们的成就昭垂后代。三人在办学理念方面特色明显,在人格魅力方面也颇有建树。心怀救国,以教兴国;以人为本,教师先行;学贯古今, 中西合璧,是三人共同的特点。本书汇集王云五、罗家伦、毛子水、叶公超等民国时期掀起过时代风浪的学者记录、回忆三位校长教育理念与为人治学的经典文章以飨读者。 |
左宗棠全传 | 秦翰才 | 秦翰才著。写成于1949年初,历时十几年,四易其稿,是首部系统研究左宗棠的专著。为撰写《全传》,作者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前人著作,引用书目多达360余种,在已有的左宗棠研究著作中,无能出其右者。为了查找史料,有一段时期,秦翰才先生在上海鸿英图书馆将《申报》从创刊号始至左宗棠逝世止十多年的报纸逐日翻阅一过,而书中引用的《申报》材料不过十数条。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极可称道的。总之,《左宗棠全传》足可作为学界进一步研究的基石。《左宗棠全传》以治军理政为中心,全面评述了传主的一生事迹。 |
再见大师 | 梁实秋 | 这是风云突变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是文化激荡群星闪耀之时。台湾《传记文学》珍藏文集,再见民国大师。记录者或为挚友亲人,或为弟子晚辈,亲历者眼中的大师风骨逸事弥足珍贵。大师书写大师。梁实秋写激情演讲的梁启超,罗家伦忆元气淋漓的傅斯年,萧公权录诗友朱自清,许倬云记恩师李济……大师眼中的大师,交相辉映,更得异彩。 |
秦汉史十五讲 | 翦伯赞 |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有关秦汉史研究方面文章的精选,由张传玺先生整理。内容涉及秦汉历史上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如《秦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形势》《汉族的形成与国内其他各种族的活动》《西汉的商业都市与国际贸易》《论东汉末的党锢之祸》《两汉时期儒学的发展》等等。 |
治史 | 翦伯赞 | 《治史》主要收录翦伯赞有关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略论中国史研究》《怎样研究中国历史《再论中国历史研究》《评实验主义的中国历史观》《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等文章。 |
殷辂与周冕 | 王国维 | 王国维著,主要收录了王国维关于殷周政治制度的诸篇文章。比如,殷礼徵文、殷周制度论、周书顾命考、周代乐制、殷周礼制杂篇、释史、释礼、释币,等等。 |
雷锋日记 | 雷锋 | 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后,第一次系统完整地以文集的形式反映雷锋成长过程的著作。全书收集了雷锋从1959年到1962年所写的121篇日记, 约45000字,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的雷锋遗留下来的9本日记为依据,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已发表过的日记摘抄相对照,又另外增抄一部分编辑而成。日记是雷锋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记录,处处都闪烁着他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它的出版发行,为当时人们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研究探讨雷锋的成长道路和他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事实依据。 |
华夏与四裔 | 翦伯赞 | 翦伯赞著,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古代史上中原与边疆之间的往来,理论问题在先,论述具体问题的文章,按照朝代排序,兼顾文章写作时间。主要内容包括,夏族的起源与史前之鄂尔多斯;诸夏的分布与鼎鬲文化;殷族与史前渤海系诸氏族的关系;南宋初年黄河南北的义军考;两宋时代汉奸及傀儡组织;元代中原人民反对鞑靼统治者的斗争;辽沈沦陷以后的明史;论南明第二个政府的斗争;论史前羌族与塔里木盆地诸种族的关系,等等。 |
王阳明家书 | 王守仁 |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王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王阳明家规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家中子侄的谆谆教诲,充分展现了“良知教育”这一家规核心。 |
苏东坡传 | 周景濂 | 周景濂著,七章。周景濂民国作家,《苏东坡传》写于1937年,是最早、最全面的苏东坡传记。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要早十年。该书以苏东坡的诗句及其自述、他人记录等文字,叙述他的家庭生活和青年、中年、晚年等经历,以及他的气质与修养、诗文、年谱,呈现一个丰满又真实的苏东坡。 |
东坡生活 | 胡怀琛 | 胡怀琛著。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11月版。《生活丛书》之一。此书共11章,描写东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贬谪生活、文艺生活、闲适生活、豪放生活、恋爱生活、慈爱生活、诙谐生活,书后附东坡别号表、东坡著述表和苏门弟子表。在《东坡的文艺生活》、《东坡的闲适生活》、《东坡的豪放生活》及《东坡的恋爱生活》里,曾分别叙及他的豪放词、婉约词和闲适词,并联系其人品来论其词品,文笔生动、别具风致。 |
张居正传 | 佘守德 | 佘守德撰。成书于民国初年。原名《张江陵传》,曾被列入梁启超等所编著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一书,后出版单行本发行。全书共有十九章,对张居正的生平事迹有综合性的论述。该书从介绍张居正的家世开始,继而出仕,张居正便以“匡时救世”自许。当时严嵩把持朝政,大明摇摇欲坠,其一腔抱负无法施展,便暂时归隐田园,但依然没有放弃远大理想。后来,张居正和高拱、高仪三人接受穆宗的遗诏,一同辅佐朝政。张居正当了内阁首辅,执掌朝政,权力达到顶峰,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内阁首辅”。从吏治到用人,从将领到治兵,从理财到教育.......张居正缝缝补补,左支右绌,才勉勉强强延续大明七十余年的太平盛世。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儿女深受其累,各级官员对其诋毁,深恐落人之后。直到熹宗天启年间才复官复荫。最后有各家对张居正的评论,让读者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 |
李白 | 李长之 | 李长之著,1951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印行。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一生的漫游生活;以开阔的视野勾画了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李白自由不羁的精神轨迹。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有文学家的才情,深入浅出,带你走进盛唐的斑斓世相和李白的内心世界。 |
中国兵史 | 雷海宗 | 《中国兵史》堪称一部关于中国兵史的完整读本。主体部分是雷海宗的成名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并汇编作者其他关于中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篇章,以使读者获得一部雷海宗先生对中国兵史研究的完整读本。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不走传统兵制史的路子,从侧面发力,引入西方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进而为中国史学别开生面。6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梁启超先生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
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 朱启钤 |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上书袁世凯,提请对各省重名的县名进行规整,各省同名之县,只保留一个,其余改名,并附上《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1914年3月,《东方杂志》第十卷第九号转载了《内外时报》的这份清单。 |
执政府大屠杀记 | 朱自清 | 朱自清著。作于1926年,发表于同年3月29日《语丝》第72期,收于《中国现代散文选》第1卷。这是一篇声讨反动军阀段祺瑞血腥镇压学生的战斗檄文。作者以自己在场目睹耳闻为行文线索,记录了“三·一八”惨案发生的经过,揭露反动军阀惨无人道的兽性行为,指出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大屠杀,痛斥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的种种谎言和诬蔑。文章摄取几个镜头和场面,从群众到府卫队,从广场到府楼,记下反动派“聚而歼旃”的惨杀情景,铺叙府卫队追杀学生的血腥暴行,他们不但杀人,而且还抢劫、剥尸。在纪实中,作者插入议论,或严正的驳斥,或尖锐的抨击,或有力的反诘,把叙事与说理结合起来,义正词严,笔锋锐利。文末一句诘问:“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该怎么办?”铿锵有力,富有战斗性。本文是当时许多关于反映“三·一八”事件的作品中“描写最为翔实的篇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