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礼三。

太庙。

○太庙四孟月及腊亲享仪。斋戒。 前享七日行事执事官誓戒散斋致斋 如 享仪。

陈设。 前享三日尙舍局设大次于庙东门外道北南向少次于 阶东稍北南向铺王座如常仪。 守宫设文武侍臣行事官及有司次于庙门之内随地之宜。 设馔 于东门外。 前享二日宫 令帅其属扫除庙之内外。 掌牲令牵牲诣享所。 太乐令陈登歌之乐于庙堂上前楹*闲稍南北向设轩架于庙庭。 前享一日奉礼郞设王位版于东阶东南西向飮福位于堂上前楹外近东西向。 亚终献飮福位在王位之后。 赞者设亚终献享官及七祀献官位于王位之后稍南西向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设监察御史位二一于西阶下东向一于东阶下西向。 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 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二一于堂上前楹外近西一于轩架西北俱东向。 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文班九品以上位于东门之内庙庭东阶下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武班九品以上位于西门之内庙庭西阶下当文官每等异位俱重行东向北上。 设门外位享官公卿位于东门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文班九品以上位于享官公卿之东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武班九品以上位于西门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 设牲 于东门外当门西向以南为上。 掌牲令位于牲西南吏陪其后。 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各陪其后俱西向。 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太庙令帅其属设 豆  之位于室户内神座前凡祭器皆藉以席 豆  又加盖 。 每室 十二在左为二行右上。 豆十二在右为二行左上。 俎二一在 南一在 豆之*闲。   各四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  各六分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玉爵六在 豆南。 又设尊 之位于室户外之左。 每室春夏  一鸟 一牺尊二象尊二山 二为四行。 第一行  鸟 ; 第二行牺尊; 第三行象尊; 第四行山 。 秋冬及腊  一黄 一着尊二壶尊二山 二为四行皆加勺 。 第一行  黄 第二行着尊第三行壶尊第四行山 以右为上。 各有 以置瓒爵。 每室设瓒盘一于尊所 上。 设炉炭于前楹*闲。 设祝 于每室户外之右稍前。 设福酒爵有 。  肉俎饭 各一于尊 前。 又馔 内每位各设毛血豆肝 豆箫 稷黍 各一饭 羹 肉盘各一。 第一位又设俎一毛血肝 之豆与萧稷黍之 直设于馔 其饭 羹 肉盘俎于各室陈设告洁后进馔者入彻出设于馔 俟迎馔时入奠。 又设七祀位于庙庭之西稍南东向北上神席皆以莞位版各设于座首。 春祀司命户夏祀 季夏祀中 秋祀门 冬祀行。 唯腊享遍祭之。 设祭器每位左二 右二豆俎一在神座前木爵一次之。  二 二在 豆之*闲 在左 在右。 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左加勺 。 设祝版于神座之右。 设王洗二于东阶东南北向 洗在东爵洗在西。  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珪瓒巾爵俱以副 覆之。 亚终献爵 亦同。 又设亚终献洗二于王洗东南如上仪。 凡洗王及王太子行事皆有盘 亚终献以下及摄事者皆无盘 。 又设七祀献官洗于七祀神位之南北向。  在洗东 在洗西南。 肆 实以巾爵执尊   者各位于尊   之后。 驾出宫。 如 享仪。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后八刻庙所禁断行人。 宫 令整拂神幄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神位如陈设仪。 未后三刻执礼官奉礼赞者先入庭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御史俱就位肄仪。 讫掌牲令牵牲就 位。 谒者引太常卿赞引引御史自 阶升堂视涤濯。 执尊者皆去 。 告洁讫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 掌牲令小前曰请省牲退复位。 太常卿省牲。 掌牲令又前举手曰: " 。" 还本位。 诸太祝各巡牲一 西向举手曰: "充。" 还本位。 诸太祝与掌牲令以次牵牲诣厨授太官。 谒者引光禄卿诣厨省鼎 申视涤漑监取明水火。 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  律郞展视乐器。 讫各还斋所。 进馔者入彻 豆   俎以出置馔所。 享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又取肝洗于郁 幷  实于豆各置馔所遂烹牲。

晨 。 享日未明四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执礼官先入庙庭太庙令良 令各帅其属入实尊 。 春夏  实明水鸟 实郁 。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 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 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秋冬与腊  实明水。 黄 实郁 。 着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 壶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 山 之实如春夏。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第一行实以形盐鱼 干枣栗黄榛子菱仁。 第二行 仁鹿脯白 黑  饵粉 。 豆第一行实以    菁 鹿 芹   。 第二行  鱼 脾析 豚拍 食 食。  实以稻粱。  实以黍稷。 * 实以大羹。  实以肉羹加芼滑。  南俎载牲左胁盘。  豆*闲俎载熟肉盘。 凡享神之物当时所无者以时物代之。 太庙令设烛于神位前。 又良 令太官令帅其属入实七祀位礼馔。  实以栗黄鹿脯。 豆实以菁 鹿  实以黍稷。  实以稻粱。 壶尊二皆实祠祭法酒。 俎载牲牢盘。 监察御史按视堂之上下* {纠}察不如仪者还出。 谒者赞引引太尉以下诸享官皆就门外位。 奉礼赞者先入就位再拜。 赞引引御史太庙令太祝宫 令祝史斋郞执尊   者及七祀祝史斋郞执尊   者入自东门当阶*闲乐悬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 讫执尊   者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东阶升堂。 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 讫复位。 赞引引太庙宫 令自东阶升堂诣太祖室入开坎室太祝宫 令奉出神主置于座。 以次奉出惠宗以下如太祖仪。 后妃神主俱并座而处右。 太祝荐香酒俱复位。 驾将至谒者赞引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文武从享之官俱就门外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北武舞入陈于悬南道西讫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司空再拜谒者引司空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引复位谒者赞引各引太尉以下享官及七祀献官通事舍人分引从享群官入就位。 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办王服衮冕以出 扇华盖侍卫如常仪。 至大次入次帘降有司具祝版太庙令以祝版进王署讫近臣奉出太庙令受各奠于 。 侍中版奏外办帘卷王出次侍卫如常仪。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前导王至东门外尙衣奉御以圭授殿中监监受进王执圭华盖侍卫停于门外。 王入自正门堂下 律郞  伏举麾兴工鼓 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王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太常卿前奏称: "请再拜。" 退复位王再拜奉礼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太常卿前奏: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律郞举麾兴轩架奏黄锺宫兴安之曲文德之舞作黄锺三奏大吕大簇应锺各再奏乐九成偃麾乐止。 太常卿前奏称: "请再拜。" 王再拜奉礼曰: "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前导王诣 洗位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洗位北向立乐止。 殿中监进受圭侍中 取 兴沃水内侍 取盘兴承水。 王 手黄门侍郞 取巾于 兴以进王 手黄门侍郞受巾 奠于 。 祝史以 取瓒进 于洗西黄门侍郞 取瓒于 兴以进王受瓒。 侍中酌 水内侍 取盘兴承水。 王洗瓒黄门侍郞 取巾于 兴以进王拭瓒讫黄门侍郞受巾 奠于 。 侍中以  受瓒祝史传受诣泰阶授太祝太祝受 取瓒置 上瓒盘。 殿中监进圭王执圭。 太常卿前导王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升自 阶讫乐止侍中中书令以下及左右量人从升。 太常卿前导王诣太祖尊 所登歌作夹锺宫顺安之曲。 执尊者去 侍中取瓒于盘西向 进王搢圭执瓒侍中赞酌郁 。 太常卿前导王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以  地讫侍中受瓒以授太祝太祝以盘受瓒讫。 王执圭 伏兴太常卿前导王出户北向再拜讫太常卿前导王以次诣惠宗以下诸室  并如上仪讫登歌止。 太常卿前导王降自 阶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初众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及肝 之豆立于东门外斋郞奉萧稷黍各立于肝 之后。 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肝 与奉萧稷黍者以次入自正门诣泰阶诸太祝各迎取毛血肝 于阶上俱入奠于神座前。 其萧稷黍各置炉炭侧。 诸太祝俱取肝出燔于炉炭还尊所。

馈食。 王旣升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重行西向以南为上。 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太祖之俎。 初王旣至版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自正门。 俎初入门轩架奏 安之曲馔至泰阶乐止。 太祝俱进彻毛血之豆自 阶授祝史以出。 司徒升自泰阶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诸太祝各奠俎。 馔升诸太祝各迎取于阶上入设神座前。 设讫谒者引司徒降自 阶复位太官令退复位诸太祝各取萧稷黍 于脂燔于炉炭还尊所。 太官丞引七祀馔入祝史迎引于座首各设于神座前太官丞退复位。 太常卿前导王诣 洗位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洗位北向立乐止。 祝史奉爵  于洗西黄门侍郞取爵于 以进王洗爵拭爵。 侍中黄门侍郞内侍赞洗如晨 之仪讫。 殿中监进圭王执圭太常卿前导王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升自 阶讫乐止。 太常卿前导王诣太祖尊所太祝去 侍中取爵于 进。 王搢圭受爵侍中赞酌牺尊之醴齐。 秋冬与腊酌着尊之醴齐。 轩架奏无射宫大定之曲文德之舞作。 太常卿前导王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东 伏兴。 太常卿前导王出尊所侍中又进副爵赞酌讫。 太常卿前导王入奠爵小西 伏兴太常卿引王出户北向立乐止。 太祝持祝板进室户外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 伏兴乐作。 王小东再拜小西又再拜讫乐止。 太常卿前导王诣次室酌献并如上仪。 惠宗以下各室奏曲 如亲 讫。 乐止太常卿前导王至飮福位西向立登歌作禧安之曲。 王献将讫谒者引司徒诣 阶升立于飮福位之南北向内侍二人从升立于司徒之右俱北向。 王献讫诸太祝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侍中。 侍中受北向进王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诸太祝持 俎进减神座前 肉合置一俎又以 减稷黍饭于 合置一 以授司徒司徒受北向 以进王受以授内侍。 太祝又以 肉授司徒司徒受进王受以授内侍内侍 受讫。 谒者引司徒降复位侍中以爵酒进王受爵遂飮卒爵。 侍中受虚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于 还尊所。 王 伏兴再拜讫登歌止。 太常卿前导王降自 阶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文舞退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 武舞进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王将复位谒者引亚献官诣 洗位北向立斋郞二人赞洗。 亚献 手祝史以 取爵立于洗西。 亚献取爵于 洗爵拭爵以授祝史祝史以 受爵诣泰阶以授太祝太祝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亚献升自 阶诣太祖尊 所轩架奏无射宫武安之曲武功之舞作乡乐交奏。 太祝去 亚献酌象尊之 齐秋冬与腊则酌壶尊之 齐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 又诣尊所酌 齐进后妃神座前 奠爵 伏兴出户外北向再拜以次酌献 如上仪讫乐止。 谒者引亚献诣飮福位西向立诸太祀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 一太祝持爵进亚献之左北向立亚献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太祝进受虚爵复于 亚献兴再拜。 谒者引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谒者引终献官诣 洗 洗升酌象尊之 齐乐作秋冬与腊酌壶尊之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乐止引终献官降复位。 初终献官将升赞引引七祀献官诣 洗 洗诣酒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酒。 赞引引献官进西向 奠于神位前。 以次奠讫小退西向立祝史持祝版进神座之右北向 读祝文讫。 献官再拜赞引引献官还本位。 登歌作夹锺宫恭安之曲。 诸太祝入室彻豆还尊所七祀祝史进彻豆还尊所登歌止。 奉礼曰: "赐 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已飮福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黄锺宫永安之曲乡乐交奏。 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王再拜。 奉礼曰: "众官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乐一成止。 太常卿前奏: "礼毕。" 太常卿前导王还大次轩架奏无射宫正安之曲出门乐止。 殿中监受圭以授尙衣奉御华盖侍卫如常仪。 谒者赞引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从享群官以次出。 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庙令。 与太祝宫 令纳神主如常仪。 祝版燔于斋坊 驾还宫。 如 享仪。

有司摄事。斋戒及受祝版 如 享摄事仪。

陈设。 前享三日守宫设太尉以下享官次于斋坊之内设馔 于东门外。 前享二日宫 令帅其属扫除庙之内外掌牲令牵牲诣享所。 太乐令陈登歌之乐于庙堂上前楹*闲稍南北向设轩架于庙庭。 前享一日奉礼郞设太尉位版于东阶东南西向飮福位于堂上前楹外近东西向。 设享官公卿及七祀献官位于太尉之后稍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监察御史位二一于西阶下东向一于东阶下西向。 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律郞位于堂上前楹外近西东向太乐令位于轩架之北北向。 设门外位太尉以下诸享官及执事者位于东门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 设牲 于东门外当门西向以南为上设掌牲令位于牲西南吏陪其后。 设诸祝史位于牲东各当牲后斋郞各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太庙令帅其属设 豆  之位于室户内神座前每室 十二在左为二行右上豆十二在右为二行左上。 俎二一在 南一在 豆之*闲  各四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  各六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玉爵六在 豆南。 又设尊 之位于室户外之左每室春夏  一鸟 一牺尊二象尊二山 二为四行。 第一行  鸟 ; 第二行牺尊; 第三行象尊; 第四行山 。 秋冬及腊  一黄 一着尊二壶尊二山 二为四行第一行  黄 ; 第二行着尊; 第三行壶尊; 第四行山 以右为上加勺 。 尊 皆有 以置瓒爵。 每室设瓒盘一于尊 之所设炉炭于前楹*闲设祝 于每室户外之右稍前。 设福酒爵有  肉俎饭 各一于尊 前。 又馔 内每位各设毛血豆肝 豆萧 稷黍 各一饭 羹 肉盘各一。 第一位又设俎一毛血肝 之豆与萧稷黍之 直设于馔 。 其饭 羹 肉盘俎于各室陈设告洁后进馔者入彻出设于馔 俟迎馔时入奠。 又设七祀位于庙庭之西稍南东向北上神席皆以莞位版各设于座首。 春祀司命户夏祀 季夏祀中 秋祀门 冬祀行腊享遍祭。 设祭器每位左二 右二豆俎一在神座前木爵一次之 二 二在 豆之*闲 在左 在右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左加勺 。 设祝 于神座之右设 洗于东阶东南北向 洗在东爵洗在西 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珪瓒巾爵俱以副 覆之。 又设七祀献官洗于七祀神位之南北向 在洗东 在洗西南肆 实以巾爵执尊   者各位于尊   之后。 省牲器 如 享摄事仪。

晨 。 享日未明四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执礼官先入庙庭。 太庙令良 令各帅其属入实尊 春夏  实明水鸟 实郁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 秋冬与腊  实明水黄 实郁 着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壶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之实如春夏。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及俎如亲享仪。 太庙令设烛于神位前又良 令太官令帅其属入实七祀位礼馔 实以栗黄鹿脯豆实以菁 鹿  实以黍稷 实以稻粱壶尊二皆实祠祭法酒俎载牲牢盘。 监察御史按视堂之上下* {纠}察不如仪者还出。 谒者赞引引太尉以下诸享官皆就门外位奉礼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御史太庙令宫 令祝史斋郞执尊   者及七祀祝史斋郞执尊   者入自东门当阶*闲乐悬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   者各就位。 赞引引御史诸祝史诣东阶升堂御史行扫除于上令史扫除于下讫复位。 赞引引太庙宫 令自东阶升堂诣太祖室入开坎室宫 令祝史捧出神主置于座以次奉出惠宗以下如太祖仪后妃神主但并坐处右。 太祝荐香酒俱复位。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北武舞立于悬南道西讫。 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 "再拜。" 司空再拜谒者引司空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引复位。 谒者引太尉赞引引诸享官及七祀献官入就位奉礼曰: "再拜。" 太尉以下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谒者进太尉之左白: "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律郞 伏举麾兴轩架奏黄锺宫兴安之曲文德之舞作黄锺三奏大吕大簇应锺各再奏乐九成偃麾乐止。 奉礼曰: "再拜。" 太尉以下众官在位者再拜。 谒者引太尉诣洗位北向立斋郞沃水太尉 手 手讫斋郞以 取瓒进立于洗西。 太尉取瓒于 斋郞酌 水太尉洗瓒拭瓒以授斋郞斋郞以 受瓒诣泰阶以授祝史。 祝史受 取瓒以置尊所 上。 谒者引太尉升自东阶诣太祖尊 所登歌作夹锺宫顺安之曲。 祝史以瓒授太尉太尉执瓒祝史去 太尉酌郁 。 谒者引太尉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以  地讫以瓒授祝史祝史受瓒讫太尉 伏兴。 谒者引太尉出户北向再拜讫谒者引太尉以次诣惠宗以下各室   如上仪讫登歌止。 谒者引太尉降复位。 初众官拜讫斋郞各奉毛血及肝 之豆立于东门外又斋郞奉萧黍稷各立于肝 之后于登歌止奉毛血肝 与奉萧稷黍者以次入自正门诣泰阶诸祝史各迎取毛血肝 于阶上俱入奠于神座前。 其萧稷黍各置炉炭侧。 诸祝史俱取肝出燔于炉炭还尊所。

馈食。 太尉旣升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重行西向以南为上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奉太祖之俎太尉旣降复位。 太官令引馔入自正门俎初入门轩架奏无射宫 安之曲馔至泰阶乐止。 诸祝史进彻毛血之豆自东阶授斋郞以出。 司徒升自泰阶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 伏兴诸祝史各奠俎馔升诸祝史各迎取于阶上入设于神座前。 设讫谒者引司徒降自东阶复位太官令退复位诸祝史各取萧黍稷 于脂燔于炉炭还尊所。 太官丞引七祀馔入祝史迎引于座首各设于神座前太官丞退复位。 谒者引太尉诣洗位北向立 手讫斋郞以 取爵立于洗西。 太尉取爵于 洗爵拭爵以授斋郞。 斋郞以 受爵诣泰阶以授祝史祝史受 取爵置尊所 上。 谒者引太尉升自东阶诣太祖尊 所登歌作夹锺宫大定之曲文德之舞作。 祝史取爵于 授太尉太尉执爵。 祝史去 太尉酌牺尊之醴齐秋冬与腊酌着尊之醴齐。 谒者引太尉入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东 伏兴。 谒者引太尉出尊所祝史又授副爵太尉执爵酌醴齐讫。 谒者引太尉入奠爵小西 伏兴。 谒者引太尉出户北向立乐止。 祝史持祝版进室户外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 伏兴乐作。 太尉小东再拜小西又再拜讫谒者引太尉诣次室酌献 如上仪。 惠宗以下各室奏曲 如亲享。 乐止谒者引太尉诣飮福位西向立诸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 一祝史持爵进太尉之左北向立太尉再拜受爵 祭酒 酒奠爵。 诸祝史持 俎进减神位前 肉合置一俎又以  稷黍饭于 合置一 以授太尉太尉受以授斋郞取爵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太尉兴再拜谒者引太尉降复位。 文舞退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出讫乐止武舞进轩架奏无射宫崇安之曲舞者立定乐止。 初太尉将复位谒者引太常卿诣洗位 手洗爵如上仪。 谒者引太常卿升自东阶诣太祖尊 所轩架奏无射宫武安之曲武功之舞作乡乐交奏。 祝史去 太常卿酌象尊之 齐秋冬与腊酌壶尊之 齐。 诣太祖神座前北向 奠爵 伏兴又诣尊所酌 齐入奠爵。  伏兴出户北向再拜又再拜以次酌献如上仪讫乐止。 谒者引太常卿诣飮福位西向立。 诸祝史各以爵酌 福酒合置一爵。 一祝史持爵进太常卿之左北向立太常卿再拜受爵 祭酒遂飮卒爵。 祝史进受虚爵复于 。 太常卿兴再拜讫谒者引太常卿降复位。 初太常卿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洗位 洗升酌 齐终献如亚献之仪。 乐止引光禄卿降复位。 初光禄卿将升赞引引七祀献官诣洗位 手洗爵讫诣酒尊所执尊者去 献官酌酒。 赞引引献官进神位前西向 奠少退西向立。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之右北向 读祝文讫献官再拜。 赞引引献官还本位。 登歌作夹锺宫恭安之曲。 诸祝史入室彻豆还尊所七祀祝史进彻豆还尊所登歌止。 奉礼曰: "赐 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已受福酒者不拜。 送神轩架奏黄锺宫永安之曲乡乐交奏。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 谒者诣太尉之左白: "礼毕。" 谒者引太尉。 赞引引诸享官以次出。 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 "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 太乐令帅工人二舞以次出。 太庙令与祝史宫 令纳神主如常仪。 祝版燔于斋坊太尉复命如 享摄事仪。

朔望荐新祈祷及奏告仪。前享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一日宿于正寝淸斋一日于本司致斋一日于享所。 前享一日宫 令先到享所帅其属扫除庙室之内外设享官行事执事位于庙庭东阶之南西向北上。 赞者在南差退及办馔具。 朔祭则具小牢饍羞庶品祈祷报祀如之。 望祭则饍羞数同唯不用肉奏告 以淸酌。 二月望荐 若春分之日在望后则以别日荐之。 四月望荐麦樱桃七月望荐黍稷粱米八月望荐麻子九月望荐稻米十二月望荐鱼每朔皆用中气若中气在望后则用来月朔。 各设祝版加 上置于神座之右。 享日丑前五刻赞者谒者引御史太庙宫 令祝史斋郞入庙庭当中北向西上再拜各就位。 宫 令与祝史升自 阶诣太祖室入开坎室祝史奉出神主置于座东王西后以次奉出惠宗以下神主讫。 谒者引献官入就拜位西向立赞者喝: "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升自 阶诣太祖室神座前上香酒 伏兴少退北向立。 祝史持祝版进神座之右东向 读讫。 献官再拜小西又再拜以次八室上香酌献如上仪讫。 出就飮福位西向立祝史酌福酒就献官之左。 献官再拜飮卒爵置于 再拜降阶就拜位西向立赞者喝: "献官再拜!" 谒者引出。 祝史纳神主于坎室如常仪。 祝版藏于斋坊。 谒者引御史以下就庭中拜位再拜如初引出。

别庙[毅宗时太庙太祖惠宗显宗文宗顺宗宣宗肃宗睿宗仁宗; 别庙定宗光宗景宗成宗穆宗德宗靖宗]。

○别庙  享四时常享及腊享摄事仪。斋戒。 凡享官及预事官随太庙献官誓戒如式。

陈设。 前享三日守宫设献官及诸执事官次于斋坊之内设馔 于庙室东。 前享二日宫 令帅其属扫除庙之内外。 掌牲令牵牲诣享所。 奉礼设献官位版于庙庭东南西向飮福位于堂上前楹外近东西向诸享官位于献官之后稍南西向执事者位于其后设奉礼位于献官西南赞者在南差退俱西向。 太官令帅其属入设 豆  于室内神座前左十二 右上右十二豆左上俱为二行。 俎二一在 南一在 豆之*闲  各四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各六在 豆*闲* 居前 次之。 玉爵六在 豆南又设尊 位于室户外之左  一虎 一牺尊二象尊二着尊二山 二为二重以右为上。 尊 皆有 以置瓒爵俱加勺 。 时享则春夏  一鸟 一牺尊二象尊二山 二; 秋冬  一黄 一着尊二壶尊二山 二。 腊享与冬享同。 设瓒盘一于尊 之所设炉炭于前楹*闲设祝 于室户外之右稍前设福酒爵有  肉俎饭 各一于尊 前。 又馔 内设毛血豆肝 豆萧 稷黍 各一饭 羹 肉盘各一毛血肝 之豆与萧稷黍之 直设于馔 其饭 羹 肉盘俎于陈设。 告洁后进馔者入彻出设于馔 俟迎馔时入奠。 又设配享功臣位于南阶东南西向北上席皆以莞位版各设于座首。 每位设左二 右二豆俎一在神座前木爵一次之 一 一在 豆之*闲 在左 在右壶尊二设于神座之左加勺 。 设献官洗于南阶东南北向 洗在东爵洗在西 在洗东加勺 在洗西南肆 实以珪瓒巾爵有副 。 又设功臣献官洗于献官洗之东南北向 在洗东 在西南肆 实以巾爵其执尊   者各立于尊   之后。

省牲器。 前享一日午后八刻禁断行人宫 令整拂神幄执事者以祭器入设于神位。 未后三刻奉礼赞者先入庭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俱就位肄仪。 谒者引献官及诸执事官自东阶升视涤濯。 执尊者皆去 告洁引降视牲之肥 授太官令。 进馔者入彻 豆   俎以出设馔 内。 享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又取肝洗于郁 幷  实于豆置馔所遂烹牲。 享日未明四刻献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 良 令帅其属入实尊   实明水虎 实郁 。 牺尊二一实明水一实泛齐象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醴齐着尊二一实明水一实 齐山 二一实玄酒一实淸酒堂下壶尊二一实明水一实醍齐太尊二一实明水一实沈齐山 四二实玄酒一实事酒一实昔酒。 时享则    及牺尊象尊着尊壶尊之上尊皆实以明水山 之上尊实以玄酒鸟 黄 实以郁 牺尊着尊实以醴齐象尊壶尊实以 齐山 实以淸酒。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 豆  *  及俎如时享太庙仪。 宫 令设烛于神座前。 又太官令帅其属入实配享功臣礼馔如 享太庙仪。 谒者引献官及诸享官皆就门外位。 奉礼赞者先入就位再拜赞引引宫 令祝史斋郞执尊   者功臣祝史斋郞执尊   者入立于南阶之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 宫 令以下皆再拜执尊   者各就位。 宫 令自东阶升堂诣室入开坎室祝史宫 令奉出神主置于座东王西后讫祝史荐香酒复位。 谒者引献官功臣献官至版位西向立奉礼曰: "再拜。" 诸享官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谒者引献官诣 洗位斋郞以 取瓒授献官献官洗瓒拭瓒以授斋郞斋郞以 受瓒诣南阶以授祝史。 谒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尊 所执尊者去 。 祝史取瓒于盘以授献官献官执瓒酌郁 谒者引献官诣神座前北向 以  地讫。 祝史以盘受瓒献官再拜。 谒者引献官降阶至版位西向立。 初诸享官再拜讫斋郞奉毛血及肝 之豆立于南阶下之东奉萧稷黍者各立于肝 之后以次诣南阶祝史各迎取毛血肝 于阶上俱就奠于神座前。 其萧稷黍各置于炉炭侧祝史取肝燔于炉炭还尊所。

馈食。 献官旣升 太官令帅进馔者陈于门外。 谒者引太官令奉俎至南阶奉馔者次之。 祝史进彻毛血之豆授斋郞以出。 太官令升自南阶诣神座前北向 奠讫谒者引太官令降复位。 祝史取萧稷黍 于脂燔于炉炭还尊所。 馔至阶祝史迎奠于神座前斋郞奉配享功臣馔入。 祝史迎奠于神座前。 谒者引献官诣洗位 手讫斋郞以 取爵授献官献官洗爵拭爵授斋郞。 斋郞以 受爵诣南阶授祝史。 谒者引献官升自东阶诣尊 所祝史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祝史去 献官酌牺尊之泛齐四时及腊享则酌醴齐谒者引献官入诣神座前北向 奠爵小东 伏兴。 谒者引献官出尊所。 祝史又授副爵献官受爵酌泛齐讫谒者引献官入奠于后妃神座前小西 伏兴谒者引献官出户北向立祝史持祝版进室户外之右东向 读祝文讫献官小东再拜小西又再拜。 讫亚献酌醴齐四时及腊酌 齐终献酌 齐酌献如上仪讫。 谒者引献官诣飮福位西向立。 祝史酌福酒持 饭俎肉就献官之左。 献官再拜 祭酒 酒奠爵受 饭俎肉授斋郞遂飮卒爵置于 再拜降阶就位西向立。 有使副则使为初献副使为终献俱受福酒。 独使则三献讫受福酒。 终献将升谒者引功臣献官诣洗位 洗诣酒尊所执尊者去 。 献官酌酒助奠者皆酌酒。 谒者引献官进诣座首东向奠爵诸助奠者各进奠。 祝史持敎书进座首之右立读献官揖谒者引献官复位。 祝史入室彻豆还尊所。 配享功臣祝史进彻豆还尊所。 奉礼曰: "赐 再拜!" 享官皆再拜受福者不拜。 送神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谒者诣献官之左白: "礼毕。" 谒者引献官及诸享官以次出。 祝史纳神主如常仪。 祝版燔于斋坊。 若后妃别庙则无功臣配享礼器不设则以常享器皿行之。

景灵殿。

○景灵殿正朝端午秋夕重九亲奠仪。 其日四更末内侍茶房及指谕先入内殿庭次承宣入庭肃拜讫内侍茶房及指谕次次拜谒。 次重房入庭肃拜讫承宣重房合班中心为头一行拜谒次入直阁门及侍臣入庭。 次中官出齐事传承宣承传令中禁出传指谕奉靑阳伞立左尙舍别监卷帐大将军扶策左右。 王靴袍出内殿前楹外立上将军奏看中禁奏山呼肃拜扶策大将军下庭复位。 次承宣重房内侍茶房指谕一时肃拜讫承宣秉烛前引王下庭出南殿坐绞床。 牵龙都知奏山呼肃拜舍人喝: "入直省员阁门肃拜!" 祗候引枢密入庭就褥位舍人喝: "再拜!" 讫王诣集禧殿。 尙衣别监奉笏承宣传奉入殿拜位。 枢密赞王三拜。 内侍员奉香合承宣传奉枢密奉笏。 王点香三拜讫至景灵殿入就东阶下西向再拜上殿诣太祖室户外再拜讫。 舍人喝: "从官再拜!" 王退从二室户入诣太祖前再拜。 承宣奉香合进王搢笏点香。 承宣奉洗盏器王洗盏传授枢密承宣奉注子进王斟酒大小盏各一酌奉献讫再拜。 次诣二室入户再拜上香献酌如上仪。 出诣第三四五室拜礼献爵上香同上。 又从二室户入诣太祖前 伏省郞自西阶上殿诣太祖室户外读祝文讫王再拜。 茶房别监奉福酒盏承宣传奉授枢密承宣奉注子斟酒。 承宣又进 酒器王 酒三滴飮福酒讫再拜。 出诣太祖室户外再拜讫。 舍人喝: "从官再拜!" 王退还东阶下西向再拜。 承宣秉烛前引次承宣受笏尙衣别监传受。 王还至内殿坐绞床阁门望龙颜承传云: "宣赐侍臣员将酒果。" 舍人喝: "员将肃拜!" 讫。 王入内次中官出劳传承宣重房内侍茶房指谕肃拜而退无时奏告如*大庙奏告仪。

诸陵。

○拜陵仪将拜陵所司承制内外宣摄随职供办王御别殿斋心两日。 凡行事执事官及从驾众官各于本司淸斋一日无本司者于公所。 前发一日奏告太庙如常仪。 所司预扫除所拜之陵及室内务极洁净不得喧杂。 尙舍局于陵近所设行宫铺王座如常仪。 行宫皆于前所量地之宜。 又于陵室之侧量设小次。 奉礼设王拜位于陵东南隅西向其有山谷隐映则随地设位望陵而拜又设拜位于陵室阶下之东南西向设行事官位于王位之南稍东又设随驾两府拜位于门外以西为上门非南向则量地之宜设文武百官位于其后两班相对为首所司备珍羞庶品务极 洁。 前一日 时王至行宫 扇华盖导从如常仪。 若拜日至行宫则未明五刻 驾动如常仪。 王至望陵拜所侍臣退合班立。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王至拜位立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 奉礼曰: "再拜。" 赞者承传宰臣枢密侍臣及随驾众官皆再拜讫王至行宫斋宿。 其日未明一刻王至小次陵令持祝版进近臣奉入小次。 王署讫近臣奉出授陵令令受进奠于案。 行事官及两府众官皆就位讫侍中版奏外办。 王改服靴袍步出小次仗卫停于小次之左右。 太常卿前导王至陵室阶下之位西向立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 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讫。 太常卿引王升阶当神座前北向再拜又当王后神座前再拜讫入进省服玩拂拭床帐讫。 斋郞进馔太祝升阶迎奠于神座前。 太常卿引王诣尊所太祝及近臣赞酌酒。 王进神座前奠酒三爵。 又于王后神座前奠酒三爵讫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祝版诣神座右 读讫退立于阶下。 若更荐奠服玩则躬自执陈。 太常卿请再拜王再拜又再拜。 太常卿引王降诣拜位西向立太常卿前奏: "请再拜。" 王再拜奉礼曰: "再拜。" 众官在位者皆再拜讫。 太常卿引王入小次。 祝版燔于斋坊。 通事舍人引陵令寝宫侍卫人谒见。 若有宣赐则临时奏听进止讫王还斋宫侍卫如常。

成宗七年十二月始定五庙八年四月始营太庙。 十一年十一月太庙成命儒臣议定昭穆位次及  仪遂行 礼。 十二年三月敎曰: "殷以十二君为六代唐以一十帝为九室。 晋书所云: '兄弟旁及礼之变也。' 则宜为主立室不可以室限神。 兄弟一行礼文斯在 我惠宗若论同世岂可异班宜奉惠定光景四主通为一庙 于太庙。" 十三年四月亲  太祖惠定光戴景宗于庙各以功臣配享。

显宗二年太庙灾每値时祭各祭于本陵。 五年四月始修斋坊权安神主亲 。 十八年二月修太庙复安神主。 显宗末年六月癸巳德宗命有司改定太庙三陵祝文式。 第一室太祖及王后皇甫氏称'孝曾孙嗣王臣某。' 第二室惠宗及王后林氏。 第三室定宗及王后朴氏。 第四室光宗及王后皇甫氏。 第五室戴宗及王太后柳氏 称'孝孙嗣王臣某。' 第六室景宗及王后金氏。 第七室成宗及王后刘氏。 第八室穆宗及王后刘氏 称'嗣王臣某。' 王考显宗及王后金氏称'孝子嗣王臣某。' 昌陵世祖及王后韩氏称'孝曾孙王臣某。' 干陵安宗元陵王太后皇甫氏称'孝孙王臣某。'

靖宗二年十二月 德宗于太庙王尝问昭穆之义辅臣徐讷黄周亮等言: "显宗之 也以兄弟同昭穆之文惠定光戴同班为昭景成为穆穆宗为昭。 而显宗 于穆庙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今 德宗数过五庙请迁惠定光三宗藏于太祖庙西壁。 戴追王之主迁祭于其陵可也。" 刘征弼言: "太祖在曾祖行亲未尽故惠定光三宗不必迁。 唯迁戴宗于陵而 德宗于次室可矣。" 周亮等言: "征弼论亲未尽之义亦以一时四庙难于迁毁其言如是。 臣闻前典云: '亲过高祖则毁其庙。' 由是观之自 祖曾高而上论亲尽未尽非以旁亲论惠定光在从祖行不可比于亲祖。 昔晋锺雅奏言: 景皇帝不以伯祖而祭于庙宜除伯祖之文。 朝廷从之则从祖不入于庙明矣。 惠定光戴俱宜迁毁。" 其后王谓一时而迁四神主意所未安欲更从征弼所奏周亮复言: "太祖为一庙惠定光戴为昭一庙景成为穆一庙穆宗为昭显宗为穆五庙之数于是乎备。 若以派系次第论之显宗于穆宗为叔若先卽位可与景成同一行。 然继穆宗位故显宗 于穆宗下第二穆位。 今 德宗则惠定光戴四神主可以迁毁征弼唯论四庙迁毁之难不论昭穆之数宗庙之礼国之大事胡可臆断若以德宗为昭则三昭二穆与太祖为六庙非古制也。 若论派系次第以显宗为第一穆次于景成而降穆宗于其下则公羊所谓僖闵逆祀也。" 徐讷曰: "周亮之奏合于古制。 然鲁以诸侯昭穆之外有文世室武世室。 惠定光三宗亦不可迁毁。" 从之。 八年三月戊申尙书礼部奏: "今四月当行  而二十一日将行王后册封礼。 其  请行摄事。" 内史门下奏: "  固有定期封册自可从宜请先行 礼。" 从之。

文宗十年正月己巳礼官上言: "太庙祭器年久破缺不堪陈用。 曲礼曰: '祭服弊则焚之祭器弊则埋之。' 其  玄衣赤 命御史台焚埋之。" 从之。 十月辛亥王太子见于太庙三师以下导从庶子二人为左右赞者率更令请拜注簿告办。 初诣庙时引乐悬而不作谒毕乐作还宫。 戊午有司言: "今月当  于宗庙。 礼  之月则停时享。 乞依礼制停冬享。" 从之。 十二年六月尙书礼部奏: "顺安宪三陵圣祖之兄弟也称孙以祭似未合义。 按唐书宣宗飨穆宗室文称皇兄大常博士闵庆之奏曰: '夫礼有尊卑而不 亲亲祝文称谓未当请改为嗣皇帝。' 从之。 穆宗宣宗同父异母也宣宗之祀穆宗称皇兄未合于礼故改称: '嗣皇帝臣某明告于某宗。' 今顺安宪三庙祝文宜称: '嗣王臣某明告于某宗。'" 从之。

仁宗二年七月亲 于太庙太祖东向德靖文睿为昭显顺宣肃为穆议者曰: " 非秋祭也。 又惠宗有功德不宜毁而毁之皆非礼。"

毅宗时  太祖东向惠文睿 南向为昭显顺宣肃仁 北向为穆。 四时腊享朔望寒食 室内南向。

熙宗二年二月 神宗于太庙本朝庙制九室而有新 之主则奉迁主安于本陵。 崔忠献与宰枢议据古典有功者不迁亲尽者毁之以为顺宗亲尽无嗣当出以神宗 于第九室太祖在西东向惠显同为第一昭宣肃同为第二昭仁宗为第三昭文宗为第一穆睿宗为第二穆神宗为第三穆。 四年十月诏曰: "往年圣考 庙之日改定昭穆位序有所乖戾令宰枢侍臣禁官国学致仕文儒等据典籍与本朝礼制 酌各上封事。" 众论纷 竟不改焉识者曰: "汉书云: '父昭子穆孙复为昭。' 公羊传曰: '父为昭子为穆孙从王父。' 则昭穆之序一定不易者明矣。 岂可随时而变易乎今迁第一穆显宗于第一昭与惠宗同一位迁第二昭文宗于第一穆迁第二穆宣肃二室于第二昭迁第三昭睿宗于第二穆迁第三穆仁宗于第三昭而以神宗 第三穆昭穆之序大紊。  惠显二主皆有功德若周之文武故太祖东向惠为太宗显为世宗百世不迁。 其余则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庶合于礼。"

忠烈王元年五月命宰臣洪禄 摄事于景灵殿。  豆缺假内殿净事色以祭。 二年闰三月庚申命有司夏享于太庙将以四月朝京师故先时行之。

忠宣王二年九月太庙五室东西置夹室安惠显二宗于西室文明二宗于东室。 三年正月丙戌以寝园春享将誓戒祭前七日誓戒例也。 今则三日也凡享官自太尉以下皆不至* {纠}正及时到享官七人同议不誓而罢。 十月乙亥摄事于寝园不宰牛。

忠肃王五年正月癸酉王命佥议赞成事金士元以温泉所获禽荐于太庙司膳典仪不至* {纠}正后至。 士元以闻王曰: "祭先所以报本予躬获禽以献而有司乃尔耶 " 是祭也内竖朴仁平窃其禽代以其家瘠肉王不能罪。 十七年六月丁未 忠宣王于寝园迁仁王主权安康王主于东夹室。 是祭众 入庙庭争夺奠物而去法司不能禁。 凡行事皆不如仪日昏乃毕。 初典理佐郞赵廉言: "本国昭穆之序有乖古制。 宜以太祖居中室高宗为第一昭元宗为第一穆忠烈王为第二昭忠宣王为第二穆惠王明王居东夹室如周制武王居东北夹室之例。 显王康王居西夹室如周制文王居西北夹室之例。 如是则惠显二主分居东西为不迁之主。 明康父子亦分东西为假安之位。 于礼便而昭穆之序亦合古制。" 不从。

忠穆王三年四月辛卯命 理安子由摄事于太庙子由不宰牺牛以与愿刹僧。 * {纠}正白元石不据礼以争时人非之。

忠定王三年十二月辛丑恭愍王卽位壬寅王亲传诸陵祝版昌陵享官皆不至命侍臣一人授祝版遣之。 二年正月甲申王将春享寝园百官侍卫至寝园次于园东乙酉王乘辇入自南侠门文官 立于东阶下武官西阶下。 王立于站台东亚献丹阳大君 立王之后终献右政丞李齐贤立于丹阳大君之后斋郞立于最后行。 牲牢牛一羊五豕九鹿十。 祭毕退御幄次受贺礼而还。 成均及十二徒诸生各献歌谣敎坊伎乐陈于路傍迎之。 五年正月壬午朔寝园春享享官誓于三司太尉乐安君李迁善司徒典仪令金义烈不至改命金海府院君李齐贤为太尉。 六年八月命李齐贤定昭穆之次齐贤上议曰: "谨按宗庙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太祖百世不迁太祖而下父为昭居左子为穆居右昭穆左右则百世亦不变。 故春秋左氏传有'太王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之文。 而尙书谓文王曰穆考谓武王曰昭考。 是其昭穆不变之明证也。 其兄弟相代者春秋公羊传以为昭穆同班。 大宋 享位次图太祖与太宗哲宗与徽宗钦宗与高宗各位一世。 是则兄弟同班之法也。 二十二陵盖自江都去水而陆仓卒所置其制一堂五室而二十二陵神主一行而列。 所宜拓而广之厘而正之然而不可造次而就。 未就之*闲四时之事无所于享。 且于五室略依东汉以来同堂异室之制其二十二神主一一各为一房以别之。 太祖惠宗显宗在太庙不迁则太祖之昭定光戴安于此。 无先之者居中室而以西为上。 光宗之穆景宗戴宗之穆成宗为从兄弟居西第一室之第一房第二房。 成宗之昭穆宗显宗之昭德靖文居东第一室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房亦从兄弟也。 文宗之穆顺宣肃居西第一室之第三第四第五房。 宣宗之昭献宗肃宗之昭睿宗为从兄弟居东第五第六房。 睿宗之穆仁宗居西第六房。 仁宗之昭毅明神居东第七第八第九房。 神宗之穆熙宗明宗之穆康宗亦为从兄弟居西第七第八房。 康宗之昭高宗居东第十房。 合于左昭右穆兄弟同班之义。 若夫五室拓而广之昭穆厘而正之则乞下中书令礼官博士博议详定施行。" 八年六月辛未御史台上言曰: "殿下躬享宗庙祭礼祭器一皆新之奉先之意至矣。 自国都迁徙之后国家多事典祀之官不共其职用脱粟饭沽酒市脯不 之甚至于此极。 而就野为坛享官或年老神昏岂其诚敬尽礼者乎宜令有司就坛傍立舍以庇风雨令诸陵直于太常寺更日直宿以充祝史。 又令都祭库典廐署倂隶太常寺祭物鱼果各道按廉使以时输纳祭器亦令新之以副殿下诚敬之实。" 从之。 十一年正月王在福州命奉安九庙假主于新乡校置诸陵署于旧乡校各行春享。 红贼之后假安九庙神主于崇仁门弥 房太祖忠宣忠肃忠穆神主失于兵难十月新作所失四神主。 十二年五月庚午敎曰: "国之大事惟祀为重经乱以后宗庙祭器礼服多有亏缺可刻日营造以备情文牺牲 盛务要 洁。" 丁亥还安九室神主于太庙以象辂载太祖主平辂载八庙主百官公服侍卫时经乱离具冠带者仅四十余。 其还安祭王不亲行祝版亦不亲押命一内侍奉香九室合荐一牛太祖室羊豕各一八室豕一而已。 祭将灌雨作献官执事 升堂东立避之雨止乃复位。 初献讫于各室户外飮福北向拜。 执礼讥之曰: "初献官就位乐九成再拜升行灌礼今何无此礼耶诸献官献毕出就前楹取各室酒合酌一爵飮福西向再拜何其各室飮福北向拜乎 " 七祀位在庭向东功臣位庭东向西都监官皆设于庭西向东或讥之曰: "何其两位皆向东乎 " 都监官惊骇遽改之误设七祀位于庭东向西。 应鼓不县工人举而击之如俳优戱。 乐章登歌礼也。 当亚献都监官令登歌者皆下工人争之曰: "前此乐章皆登歌。" 强下之* {纠}正执礼无敢非之者。 十六年三月辛未王诣显陵毅陵善陵行别祭奏乐三献每献三拜百官皆拜至正陵亦如之。 膳羞 洁倍于三陵。 七月辛巳宰枢奏乐于仁熙殿上食。 二十年十二月庚辰朔始复行朔望祭于显陵。 二十一年正月乙卯王幸仁熙殿奏乐行祭命大臣祭正陵用乐。 仁熙殿正陵每祭皆三行内行国行都评议司行也。

辛禑七年四月壬戌摄事于诸陵献官皆不至。

辛昌元年三月壬午重房祭太祖眞殿旧制三月三日祭之岁以为常。

恭让王二年正月礼曹上议曰: "按朱文公论天子宗庙假诸侯之制明之天子诸侯势殊而理同。 今西原君以下四代封崇立园置祠官事宜谨依前代典故议之。 汉末王莽僭位光武中兴匡复汉室孝元皇帝世在第八光武皇帝世在第九故以元帝为考庙别立四亲庙于洛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 陵节侯。 宋英宗以仁宗从兄 王之子入继大统诏议崇奉 王。 典礼司马光等议: '为人后者为之子宜尊以高官大爵称皇伯而不名。' 吕氏引程子之论曰: '为人后者谓其所后者为父母谓所生者为伯叔父母。' 此天地之大经生人之大伦不可得而变易也。 然所生之义至尊至大虽当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絶于私恩。 要当揆量事 别立殊称。 惟我太祖统合三韩四百余年传至恭愍王不幸无子而薨。 辛禑父子得奸王位其祸不 王莽。 殿下受命中兴同符光武。 而入承大统以奉祖宗之祀西原以下当依汉宋尊以高官大爵立园置祠官别子奉祀而子孙袭爵在礼当然。 请尊定原府院君为三韩国大公淳化侯为马韩国公妃为马韩国妃益阳侯为辰韩国公妃为辰韩国妃西原侯为卞韩国公妃为卞韩国妃立园曰积庆置祠官曰积庆署祭享以朔望四孟月为制。" 从之遂置园于成均馆西分遣宗亲七人诣四亲墓祭告封崇迎神入安于积庆园。 三韩国大公奉使道卒无兆域设帐殿于迎宾馆迎神以入命定阳府院君瑀及各司一员公服侍卫仍行祭牛一羊一豕七其仪仗祭品乐器 景灵殿同又于园外立碑使瑀主祀。 闰四月都评议使司奏: "积庆园七位 庙安神祭及四时祭享器物礼仪一依诸陵署。" 从之。 二年九月癸卯王命弟瑀率百官奉三韩国大公眞入安于阳陵寺仍名孝愼殿祭仪与四时大享同。

志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