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世表第一

〔黃帝〕〔俈屬〕黃帝生玄嚣。〇按玄嚣卽少昊金天氏。

〔帝俈〕〔俈屬〕高辛生帝俈。〇按高辛卽俈,此誤。

〔帝杼〕帝杼。〇按舊本作予,系本作佇,左、國作杼。

〔帝中丁〕俗作仲丁。

〔昭王瑕〕〔曹〕太伯。〇按名脾,振鐸子。

按舊本此後載褚先生語一段,援殷、周以稱霍將軍,又謂堯知后稷子孫之後王,故益封之百里。索隱云:褚先生,蓋腐儒也。言之不經,蕪穢正史。又按索隱各表述贊,文義亦淺,故皆不録。

讀三代世表

讀三代世表,以黄帝為主,于顓頊屬、俈屬、堯屬、舜屬,于夏屬、殷屬、周屬,皆曰黄帝生。又曰起黄帝至顓頊三世,起黄帝至帝俈四世,起黄帝至俈子帝堯五世,黄帝玄孫之玄孫虞舜,明諸帝皆黄帝後也。于夏、殷、周,曰從禹至桀十七世,曰從黄帝至桀二十世,從湯至紂二十九世,曰從黄帝至紂四十六世,周武王伐殷,曰從黄帝至武王十九世,明三代皆黄帝後也。此必古譜諜,如帝繫姓本有成文,而史公据之以作表也。世表者,但次其世,不可以紀年故也。序言孔子春秋,則紀元年,正時日月,序尚書則弗論次其年月,蓋可詳者詳之,不可詳者愼之。故但据繫諜、尚書作世表,亦愼而闕疑之意也。

索隱曰:三代皆出自五帝,故序三代要自五帝而起首也。

表起于五帝,而但曰三代世表,何也?正義云:五帝久古,傳記少見,夏、殷以來,乃有尚書略有年月,比于五帝,事跡易明故也。索隱云:三代之系長遠,宜以名篇。似正義說是也。

索隱曰:太史公作史記,宜應上自開闢,下迄當代,以為一家之首尾。三皇以還,載籍罕備,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論古史,不合全闕。近代皇甫謐作帝王代紀,徐整作三五曆,皆論三皇以來事,併採而補之。

按司馬貞補三皇本紀,以伏犧、女媧皆蛇身人首,神農人身牛首,以至煉石斷鰲之誕,皆筆之。又推之開闢之初,天、地、人三皇,以為圖緯所載,不可全棄。又推人皇以後,五龍氏以下十七君。又引韓詩以為自古封太山、禪梁甫者,萬有餘家。又稱自開闢至于獲麟,凡三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分為十紀,其可信乎?太史公託始黄帝,而其間猶不免牴牾,况欲論著開闢以降乎?故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乃知其澄汰者已多矣。

蘇轍曰:司馬遷紀五帝,遺羲、農而黜少昊,後世皆以為非。

按司馬貞補伏羲、女媧、神農,而後及黄帝。蘇轍作古史,去女媧進黄帝為三皇,以少昊、顓頊、帝俈、堯、舜為五帝,蘇勝于小司馬矣。

柯維騏曰:五帝之名,見于孔子家語及大戴禮。其說有二:其一孔子對季康子,以伏羲配木,神農配火,少昊配金,顓頊配水。此言數聖人革命改號,取法于五行之帝,非五帝之定名也。其一則孔子所答宰我五帝德,曰黄帝,曰顓頊,曰帝嚳,曰堯,曰舜,太史公所述五帝紀是也。〈見五帝本紀贊中。〉厥後皇甫謐作帝王代記,蘇子由作古史,鄭樵作通志,並祖孔安國,以伏羲、神農、黄帝為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五峯雙湖胡氏又主秦博士天皇、地皇、人皇之議,而以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為五帝,〈主易繋詞。〉道原劉氏遂以為定論,竊謂皆不如太史公之說為有徵也。

楊慎曰:譙周古史以炎帝與神農各為一人。羅泌路史以軒轅與黄帝非是一帝。史皇與蒼頡乃一君一臣。共工氏或以為帝,或以為伯,而不王。祝融氏或以為臣,或以為火德之主。古云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夢若覺。蓋洪荒之世,存而不論可也。

索隱曰:漢書顓頊五世而生鯀。此及帝系皆云顓頊生鯀,是古史闕其代系也。

歐陽修曰:遷所作本紀,出于大戴禮、世本諸書。今依其說圖而考之,堯、舜、夏、商、周皆出黄帝。堯之崩也,下傳其四世孫舜。舜之崩也,復上傳其四世祖禹,皆壽百歲。稷、契于高辛爲子,乃同父異母之兄弟。而以世次而下之,湯與王季同世,湯下傳十六世為紂王,季下傳一世為文王,二世為武王,豈不謬哉!

按索隱五帝譜系圖契十四世至湯,稷二十餘世至文王,蓋得其實矣。

又按表舜、禹之世次亦有可疑者,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帝舜,世數何多!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文命,是為禹,世數何少!宜歐陽子深非之也。惟堯之世次與禹合,蓋皆四世,而舜更中歷四世,始與堯同時,必有牴牾。然此亦何足為太史公病哉!唐應德言秦興滅學,而宗譜不立,及漢司馬遷修史記,上述黄帝,下迄麟止,據世本、世系而作帝紀,採周譜、國語而作世家,由是人乃知姓氏之所出。然則掇拾于煨燼之餘,亦未可訾其鄙陋而不學,疎略而輕信也。

自成王誦至厲王胡,帝王世也;至共和而訖。下列諸侯凡十一國。初封而後各有世數,亦至共和而訖。然不冠于十二諸侯年表之前,而綴于三代世表之末,何也?明諸侯亦皆黄帝後也。魯、衛、燕、晉、曹、蔡,周之同姓,宋,殷後,陳,舜後,齊,為四岳伯夷之裔,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楚之祖,亦出顓頊。本紀云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是以附見三代世表也。

讀三代世表補

世表惟名三代,不言五帝者,索隱謂三代之系長,正義謂五帝傳訖少見,皆非也。夏為顓頊後,商、周為帝俈後,同出黄帝,則黄帝、顓頊、帝俈即表于三代。堯授舜,舜授禹,無帝系可表,故不得兼言五帝世表也。

夏、商表至桀、紂訖,周表不訖赧王,訖于共和者,太史公云:周自厲王始亂,共和行政。此後以彊乘弱,興師不請天子,則是時天下大勢在諸侯,不在王室。宣王中興之業,雖見于詩車攻、吉日諸章,據小序,祈父、白句、黄鳥、行野諸篇,則皆為刺宣王之詩。而國語所載,不藉千畝,敗績姜戎,建少奪長,諸侯不睦,料民太原,卒及幽王乃廢滅,則時事亦可知矣。年表雖冠周于上,實以諸侯為主,故不復曰周世表,但曰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而已。

夏表書帝啓作甘誓,見世變也。征苗之誓,惟曰一乃心力,其克有勲。甘誓則曰不用命,孥戮汝。故君子謂讀甘誓知唐、虞之風微,商、周之運至矣。

羿、浞簒立不書,削也。索隱曰:帝相既逐,中間歷羿、浞二氏,凡三四十年而史表不載,本紀直云帝相崩,子少康立,疎略之甚。按史之所以不載者,初帝相尚在灌、鄩,繼則少康生于有仍,故直削之。但夏本紀亦當敍其事,不應全闕。徐孚遠云:史遷時,左傳未顯,不知羿、浞事,此或然也。

商表書伊尹卒,書得傅說,特筆也。

表于五帝三王不繋一事,獨文王書益易卦,特筆也。

存疑

周懿王表云:周道衰,詩人作刺。周本紀同。十二諸侯年表序亦云:周道闕,仁義陵遲,鹿鳴刺焉。按詩小序,王風皆東遷後刺平王及桓王、莊王之詩,小雅有刺幽王之詩,大雅有刺厲王及幽王之詩,並未云刺懿王。即鹿鳴小序亦謂燕羣臣嘉賓之詩,非刺也,未審何據。當日詩不一家,或别有本耶?

宋表:湣公,丁公弟。按宋世家,湣公,丁公子。家語本姓解亦云丁公申生湣公共。「弟」字疑誤。

衛表孝公,一本作孝伯。按衛世家,康伯卒,子考伯立。古史考亦云考伯,「孝」字疑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