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与张位、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是为少见。他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诗词做成后,吩咐别人书写好,并详细地从实告诉了皇帝。皇帝很高兴,曾经大书“责难陈善”四个字赏赐给他,这在词林诗界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独于慎行前往探视。等到张居正服丧未满夺情出仕时,他与同官便上奏劝谏。吕调阳从中阻拦,没能递入宫中。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于慎行从容自如地回答“:正是因为您厚爱我的缘故。”张居正很不高兴。于慎行不久就称病回乡。张居正去世后,他出任原职。晋升左谕德,主持日讲如故。当时张居正已被追究论罪,侍郎丘木舜前往江陵抄家。于慎行致函给他,称张居正的母亲年老,诸位儿子在覆巢之下,颠沛流离值得同情,应该推及明主覆盖之恩,成全大臣曾经侍候皇上的情谊。话语极为诚恳真挚,当时的舆论也认为他是对的。他由侍讲学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职,负责詹事府。不久,升任礼部尚书。
于慎行明了典章制度,诸多大礼都是由他裁定。在此之前,嘉靖中期孝烈后升格祭祀于仁宗的宗庙。改换万历年号,穆宗升格祭祀于宣宗的宗庙。于慎行称不合礼节,撰写《太庙祧迁考》,称:“古代七庙制度,三座昭庙三座穆庙,与太祖庙合为七庙。刘歆、王肃一道将高祖、曾祖、祖父、自己以及五世、六世分为三昭三穆。兄弟相传皇位,就在同一祭堂不同的祭室,不能作为一世。我朝,成祖既然是世室,与太祖都是百世不变的,则从仁宗以下算,必然经历六世,此后三昭三穆才完备。孝宗与睿宗是兄弟,武宗与世宗是兄弟,昭穆相同,不应该各为一世。世宗升格祭祀,距离仁宗已有六世,不应该承祧仁宗。穆宗升格祭祀,应该承嗣仁宗,不应该在宣宗的宗庙。”他引用晋代、唐代、宋代的先例做依据,既言论分明,事情核实。事情虽然未能施行,有识之人佩服他知达礼仪。他又谏称“:南昌、寿春等十六个王,世系的次序相距久远,应该在别的陵园祭祀,不应该在太庙中祭祀。”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上奏请求早日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请求。皇帝恼怒,一再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劝谏“:册立的事,由我部负责,我们不提,是罪过。希望皇帝迅速决定大计,将我放归乡里。”皇帝更加不高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山东的乡试,预先传说负责考试人的名字,事后果然如此。言官便弹劾礼部官员,于是礼部官员都停发俸禄。于慎行称罪请求退休。奏章接连呈上,皇帝终于答应了。在家居住十多年,朝廷内外屡次举荐,均不答复。
万历三十三年(1605),才起用负责詹事府。他上奏推辞,皇帝又没有挽留他。在家住了二年,朝廷推举七人任内阁大臣,第一个就是于慎行。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他再三推辞没有被同意,才取道赴京。当时于慎行已经患病。到朝廷答谢,拜叩起身都不合礼仪,他上奏请罪。归乡卧病在家,于是草拟遗疏,请求皇帝亲近大臣,录用闲置的人才,补充言官。几天后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于慎行的学问有师承源流,贯通百家之学。神宗时,词馆中认为于慎行和临朐冯琦的文章学识是当时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