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皇帝李弘,是高宗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生。永徽四年(653),封为代王。显庆元年(656),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李弘曾从率更令郭瑜学习《春秋》、《左传》,讲到楚子和商臣的事,掩卷叹道:“这种事臣子所不忍听,本来经籍是圣人的垂训,怎么会记下这些事呢?”郭瑜答道:“孔子修《春秋》,义存褒贬,所以善恶必书。褒扬善来向后代示范,贬斥恶来向后代警戒。所以使商臣之恶,显露千年万载。”太子道:“这种事不仅是口不可道,就是耳也不忍闻,请改读其他的书。”郭瑜二拜而贺道“:里巷名为胜母,曾子不入;到名为朝歌的县邑,墨子回车。殿下实在是天生的孝心,性情出自天然,凶悖之迹,不视不听,循奉德音,实在很值得庆贺。臣闻安于上理的人,莫有什么能比礼更好的,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非礼无以辨君臣之位,所以先代的帝王都重视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请停《春秋》而读《礼记》。”太子听从。

龙朔元年(661),命令中书令、太子宾客许敬宗、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太子中舍人杨思俭等到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摘出其中的佳词美句,分类编辑,汇集成五百卷,书为《瑶山玉彩》,呈报皇上,皇上赐五色绸三万段,许敬宗以下加级,赐帛有等。总章元年(668)二月,举行入学的释乐礼,建成学馆,因此请求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高宗都同意了。

当时有命令,凡应征到辽边境的军人中逃亡者在限期不自首以及其后的逃亡者,一律处斩,家口没官。太子上表提意见道“:我听说有司对背逃之军人,长时不出自首,家口都将没官。然而他们中有的是限期内出来自首,未经断罪,被各州囚禁的,人数极多;有的是临时生病,未能归队,听到这一命令,惧怕逃亡的;有的是因砍柴,被敌人抄掠的;有的是因渡海来去,漂没于沧海中的;有的是深入敌境,被杀伤的。由于军法极严,士卒不因战亡的,同队之人,兼受牵连有罪。于是有无故死亡或失散的,多注明为逃亡。军旅之中,又无法一一核查。直据下面的报告,都做真逃,家口都要没入官。论情实可哀悯。《尚书》道‘:与其杀无辜,宁可失不经。’伏愿逃亡者之家,免其配没。”

咸亨二年(671),高宗到东都洛阳,留太子在京中监管国政。当时正遇大旱,关中饥乏,太子下令取廊下兵士粮食,见有的吃的是榆皮蓬实,于是命令主管仓谷饮食的太子家令发足廊下士卒的粮食。这时戴至德、张文馞兼右庶子,与右庶子肖德昭一同辅弼太子,太子多疾病,一般政务都由戴至德等定夺。当时,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亲获罪,幽禁于掖庭,太子看见很是同情,便上奏请放出她们。又请求以同州沙苑地分借给穷人。高宗都同意了。高宗又下旨太子到东都洛阳,娶右卫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妃。有司上奏获得罕见的白雁作为贽礼,高宗大喜道:“汉获朱雁,遂为乐府;今获白雁,得为婚贽,彼礼但成谣颂,此礼便首人伦,异代相望,我无惭愧。”裴氏很守妇礼,高宗曾对侍臣说:“东宫内政,我无忧矣。”

上元二年(675),太子从幸合璧宫,不久去世,享年二十四岁。高宗很是悲痛,因太子慈惠爱亲足以称得上孝,死而不忘君足以称得上敬,故谥号为孝敬皇帝。那一年,太子葬于缑氏县景山的恭陵,葬制以天子之礼,百官三十六日穿丧服。高宗亲自做《睿又德纪》,并自己书写,刻在石上,树立于陵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