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顒字仲若,谯郡县人。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隐居而享有高名。戴顒十六岁时丧父,哀伤过度差点儿丢了命,因此便长期衰弱多病。因为父亲从不作官,于是他也走了隐居的道路。父亲善于弹琴书法,戴顒也都继承了父亲的专长,不管什么曲调,都能弹奏。会稽剡县名山很多,所以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剡县。戴顒和哥哥戴勃都跟着父亲学琴,父亲去世后,所传授的曲子他们不忍再弹奏,就各人再创作新曲,戴勃创作了五部,戴顒创作了十五部,又创作长曲一部,一并流传于世。中书令王绥曾带着客人到他家去,戴勃等人正在喝豆粥,王绥说:“听说你们善于弹琴,我们想听一听。”他们不理睬,王绥含恨而去。

桐庐县也有很多名山,兄弟二人又一同去游赏。于是就住在那里。戴勃得了病,怕没钱买药吃,戴顒对戴勃说:“我跟随兄长悠闲度日,并非甘心于默默无闻,如今兄长病重,我应当出去干个一官半职以挣钱糊口治病。”于是就去求取海虞县令的官职,事情快办成时戴勃病死,便又作罢。桐庐地方偏僻荒远,难以养病,就从那里迁到吴郡。吴郡一些社会上层人士合伙给他盖了房子,并堆石山,引水溪,植树开涧,不久就茂密一片,好像自然山水。于是戴顒就在此处讲解庄子学说,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吴地的文武官员和郡内上层人物,邀请他一起游览山川,他能去就去,不摆架子,因此得舆论好评。

宋国初建时和元嘉年间都曾征召他作官,他都没有出任。衡陽王刘义季镇守京口,长史张邵和戴顒通婚姻,就把戴顒接到黄鹄山来住。山北有竹林和学舍,林木溪流景色优美,戴顒就在此间歇息。义季屡次和他一起游玩,戴顒穿着乡下人的衣服,不改平时的气度。他为义季奏琴,并奏新曲调,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首曲子,都和世间流传的不一样。宋文帝几次想见他,曾对黄门侍郎张敷说:“我东巡的时候,要在山下宴请戴公。”因为戴顒爱好音乐,就赐给他一班音调纯正的歌伎。戴顒把“何尝”、“白鹄”两支曲子合成一支,有清新旷远之称。

佛像从汉代开始才有,形态不够完善,戴逵善于塑像,戴顒也跟着干。宋太子在瓦官寺铸了一尊丈六铜像,铸成后,觉得脸太瘦,工匠们无法改正,就把戴顒找来察看。戴顒说:“不是脸瘦,是胳膊和肩胛太肥了。”等把胳膊肩胛削减以后,脸瘦的毛病也就消除了,众人无不叹服。元嘉十八年(441)去世,没有儿子。景陽山修成后,戴顒已经亡故。文帝叹息道:“可惜不能让戴顒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