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
北京郊坰游胜之处比较远,却又十分出名的,要算潭柘寺了。北京人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是北京名胜中最古老的寺院。潭柘寺正名岫云寺,在晋名嘉福寺,唐名龙泉寺,金皇统间为大万寿寺,明正统间又恢复旧名嘉福寺,清康熙时重修,赐命岫云寺。潭柘寺在京西门头沟过去罗 岭平原村,离京九十里路。过去交通不便,如果骑小驴去,要起个大早,到天黑才能到。去游玩,必须在那里过夜,去一趟是很不容易的。
但游山慢慢走,也有好处,可以细细看风景。昔人记这一路秋景云:
行时深秋,由翠微山麓,乘筍将而南,过石景山,逾浑河,及马鞍山麓,夕阳在树,柿叶殷红,山容横紫,如置身画中。遥望极乐峰,如一老人负天特立,愈近则愈碧,不可仰视……松隙望浑河如练,浮光下界,峰雄殿壮,回合阴森。
现在坐汽车,一二个小时即到,沿途风景不能观赏如此之细矣。
潭柘寺的名胜是很多的,如龙潭,在那大山里有一股甘冽的泉水;如金镶玉竹,在那北国山中古寺内,却有茂密修整的名贵竹林,郁郁葱葱,大出一些认为北京无竹的名人想象之外。还有数丈高的古海棠,所谓“曾闻潭柘海棠树,檐外高枝锦样夸”,都是极为有名的。其他寺中旧有辽金的壁绘,佛殿屋脊上的兽头,是金元旧物,极为精美,这些都说不胜说。而最使我思念的则是那棵千年古银杏,生长仍然极为葱茂,不但老干乔枝,密叶极为浓郁。在十几围的老根旁,仍然会发出手指粗的嫩条来,一样长满碧绿的叶子,真是龙孙百代,生意无穷,说来有些近于奇迹了。
北京旧时古树不少,如天坛皇穹宇外面的辽柏,也是上千年的古树。中山公园事务所前的四株古槐,树围超过二丈,按年轮推算,也是近千年的古树。不过,这些古树虽然也生长得好,虽有参天之势,却无滋生嫩树的能力。而潭柘寺这株千年古银杏,根部却能发出嫩条来,难道还不算作奇迹吗?
按,银杏,只是别名,正名是公孙树,北京俗名则叫白果树,因其果实核名白果。因其在树上时呈黄色,所以宋人杨万里诗道:“不妨银杏作金桃。”因嫌其名易与普通杏子混淆也。
银杏是史前期的植物,在冰河期以前就有了,经过冰河期,地球上不少生物都绝种了,而它仍能流传下来,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也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倔强和旺盛。
潭柘寺这株古银杏,已数见于前人记载。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嘉福寺,改名岫云寺时,三圣殿前这株银杏树就已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霜雨雪,高枝参天,密叶入云。但是这还不足奇,奇的是当时树的左右两侧,从根部各生长出一株小树,像是老年人左右手各拖着一个孙儿一样,极为有趣。这棵树是辽金时代的遗物。另外在此树之西又种了一株,二者对称地挺立在三圣殿前。潭柘寺也处山凹间,周围环列九座峰头,金章宗诗所谓“碧莲花里梵王宫”,形容是很形象的。这个山凹中土质、水脉似乎特别好,地下有一股温泉,树木丛生,长势极旺,所以四望全是翠色,较之远处的黄土秃山迥乎不同,所以叫“碧莲花”,这株千年古银杏长在这里,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了。
昔人吟此树诗云:“瑞扆九峰朝帝树,鸣阶一水肖龙泓。”为什么说“帝树”呢?因为乾隆认为这老树旁长出葱茂的小树,是爱新觉罗族的祥瑞,故封此树为“帝王树”。可是清代早已亡了,乾隆坟裕陵也被孙殿英毁过盗过,而此树仍生意万千,异常葱茂,所谓“帝王祥瑞”,又安在哉!这点意思,我曾写过一首五言古诗,抄在后面,作为这篇小文的结束语吧。诗云:
春明多乔木,别来更余几。爱此银杏好,森森潭柘寺。
主干过十围,孙枝参天势。郁郁复悠悠,千年多生意。
密叶绿入云,覆荫凉如水。游人围树看,相与叹观止。
殿宇数改移,金身几毁弃。独尔幸长久,青山共旖旎。
帝王真浪言,裕陵风雨里。何处问菩提,达摩西来意。
不如赤脚汉,荷锸勤农事。锄罢饱黄粱,坦腹瓜架底。
抚树感慨生,放眼九峰翠。安得重阳后,再来看红紫。
九峰不老,银杏常青,千秋万载,与燕山风月永远郁郁葱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