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对农民军的镇压与明王朝的重建

一、顺治帝即位,清军攻占北京

李自成大顺军推翻明朝占领北京之前,清国确立了小皇帝福临(清世祖)的统治,政权操纵在贵族多尔衮等人的手里。

一六四三年(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病死。满洲贵族曾为争夺皇位而发生了争议。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推戴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继帝位,得到掌管镶蓝旗的济尔哈朗的支持。原属皇太极统领的两黄旗的一些大臣,也坚持拥立皇太极之子。豪格因固山厄真谭泰、护军统领图赖、启心郎索尼等统率两黄旗的将领们依附睿亲王多尔衮而辞不受位。多尔衮拥有两白旗,实力最强。硕讬(代善子)、阿达礼(代善孙)和多尔衮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多铎等拥戴多尔衮继帝位。多尔衮只获得部分贵族的支持,亦无力统御八旗。多尔衮提出立幼辅政的建策,说:“当立帝之第九(原误作三)子(福临),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吾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沈阳状启》)这样,拥多尔衮派贵族控制了朝政实权,拥豪格派的贵族也因皇太极之子继位,得到部分权利。贵族之间取得妥协而结束了皇位之争。

一六四三年八月十四日,年仅六岁的福临(世祖)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经诸王贝勒公议,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理国政,誓告天地。

大清建国前后,就已把消灭明朝作为目标。一六三五年,汉臣张文衡曾向皇太极建策说,中原之地,唯有此时可取。因为明朝“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马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天聪朝臣工奏议》卷下)明朝的腐朽,早已不堪一击。但满洲贵族奴隶主着意于掳掠人口和财富,清国的力量也还不足以取代明朝的统治。因而皇太极时,主要还是做逐步灭明的准备。顺治帝[① 清朝顺治以后历代皇帝,都只用一个年号,不再改元。习惯上以年号称帝(如顺治帝、康熙帝)而不用庙号(世祖、圣祖)。本书沿用惯例,以便读者。]即位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随即发动了灭明的战争。当年九月,济尔哈朗率清军攻取中后所和前屯卫,斩明守将吴良弼和总兵官李辅明。驻守中前所的明总兵官黄色弃城逃走。宁远总兵吴三桂领兵拒守,清军不得前进。

清军分别招抚吴三桂和陕西李自成农民军,以便南下灭明。多尔衮命降清的洪承畴和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兄吴三凤、表弟祖可法等写信劝吴三桂投降,被吴三桂拒绝。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正月,又派迟起龙到陕西榆林向李自成农民军递送国书,说:“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明末农民起义史料》页四五五《清帝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三月三日,迟起龙到达榆林,会见农民军将领,请求转呈李自成。李自成不予答复。

大顺军经由山西、河北向北京进军,明朝急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入卫京师。吴三桂率领军兵四万、丁口七八万人,撤离宁远。清国闻讯,即修整军器,储粮秣马,准备四月初乘机大举南侵。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说:“有明流寇踞于西土,水陆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其东鄙。四面受敌,其君若臣,安能相保耶?”“盖明之劲敌,惟在我国,而流寇复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清世祖实录》卷四)范文程提出争夺中原的主要敌手是大顺农民军。并且认为要战胜农民军,“当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官仍其职,民复其业”,维护汉地原有的封建秩序。(《清世祖实录》卷四)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四月初,清军“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而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朝鲜《李朝仁祖实录》七)多尔衮亲自统率约占三分之二的满洲、蒙古八旗兵和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毛文龙部将,崇德三年降清)的汉军南下,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等同行。行至辽河,多尔衮向洪承畴徵询进军策略。洪承畴上书说:“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扫除乱逆,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建议清兵“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傥仍坐踞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清世祖实录》卷四)多尔衮采纳洪承畴策,加速了进军日程。

吴三桂率领宁远军入卫明廷,三月二十日到达丰润。得知李自成进据北京,立即退驻山海关。李自成命吴襄写信招降,得吴三桂允诺。李自成遂派唐通带白银四万两犒师,调两万起义军去山海关接防。吴三桂带领兵民由永平来京,途中得知大顺拘禁了他的父母和爱妾陈圆圆,拷掠明朝大臣,又疑虑反悔,随即返回山海关,击败接防的农民军,举兵反大顺。

吴三桂举兵的消息传到北京,大顺诸将意见不一。牛金星说:“我新得京师,人心震叠,彼必不敢轻动。亟即真而颁爵赏,示激劝,偏师往击,未晚也。”(《谀闻续笔》卷一)刘宗敏、李过等将领也互相推诿,不愿率先出征。李自成以为“三桂与北兵(清军)久相仇杀,必不相救。”(《辛巳丛编?吴三桂纪略》)他命令牛金星留守北京,四月十三日亲率大军六万,号称二十万,带着崇祯帝太子、永王、定王及吴襄等仓卒东征。宋献策劝阻说:“皇爷去,皇爷不利;三桂来,三桂不利”(《东明闻见录》),自成不从。吴三桂见大顺军来战,派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向多尔衮请兵,镇压大顺农民军。

四月十五日,清军师次翁后,遇到吴三桂的请兵使者。多尔衮喜出望外,给吴三桂回信说,他要“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清世祖实录》卷四)随即改变进军路线,日夜兼程向山海关进发。山海关二十一日,李自成农民军赶到山海关。当日即在石河西和山海关的外围城东罗、北翼,分三路围攻,与吴三桂军展开激战,吴军困苦难支。是日夜间,清军到达山海关外,吴三桂剃发降清。

二十二日,李自成从北山至海滨列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命吴三桂军去打头阵。农民军伸展两翼围吴军数重,展开激战。中午时分,忽起大风。清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率军出战,自侧翼猛攻农民军。农民军阵势大乱。李自成立马高冈观看,顿足叹息说:“此必北兵也。三桂真挟北兵来耶!”(《烈皇小识》卷八)急策马先走,大顺军败溃。

李自成退至永平,斩吴襄。二十六日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仓促举行典礼,宣布即皇帝位,接受文武官员朝贺。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经真定入山西,向陕西转移。

多尔衮与吴三桂军自山海关南下。范文程向各地官员传檄宣布:“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唯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师行以律,必不汝害。”(《清史稿?范文程传》)清军下令“不许擅取为奴,不许跣剥衣服,不许拆毁屋舍,不许妄取民间器用,..犯此令者,杀一儆众。”(《沈馆录》卷七)清军南下途中,明永平、抚宁、昌黎、滦州、玉田、蓟州、丰润等地官员相继投降。多尔衮和吴三桂五月一日顺利到达通州。五月二日,多尔衮率清军由北京东城门朝阳门进入京城。多尔衮在明皇宫武英殿升座,明朝官员跪降。多尔衮在通州派吴三桂与谭泰部清军追击李自成,至真定受阻,五月二十二日返回北京。

清军从大顺农民军手里夺取了北京,随即发布文告,宣称农民军是明朝臣民“不共戴天的仇人”,清军是为明朝报君父之仇。并且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争取明朝降官和汉族地主的支持,以稳定其统治。

一、殡葬崇祯皇帝和皇后,官民带孝三天,追諡崇祯皇帝为怀宗端皇帝,墓号思陵,以示对亡明的尊重。

二、宣布“官来归者复其官”,降清的汉族文武官员,都升级任用。明朝革职官吏及山林隐逸(没有做官的失意士人),也一概录用。

三、实行科举考试。宣布会试(进士考试)定在辰、未、戌、丑年,乡试(举人考试)定在子、卯、午、酉年。凡是被黜革的举人,仍准会试。第二年闰六月,浙江总督张存仁说:“读书者有仕进之望,从逆(抗清)之心自息。”(《清世祖实录》卷一八)行科举旨在招纳文人,消弭反抗。

四、宣布“民来归者复其业”,即恢复汉族地主的田产。第二年三月,又颂布了更为具体的命令:凡是农民在战争期间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夺回者(即“均田”),一律要退还给地主,否则以党“寇”(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治罪(《清世祖实录》卷一五)。

五、宣布按照明朝会计簿(万历初年张居正所定的租税簿)租税额,征收地亩钱粮。正额之外,蠲免“三饷”等一切加派,以减轻土地所有者的负担。

六、宣布文官衣冠,暂用明制。原来,清军占领北京的当天,曾颁布过剃发令,引起汉族人民的反抗。五月二十三日,宣布撤消剃发令,以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清朝的这些政策,对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取得一定的效果。顺天巡抚宋权对他的部下说:“我封疆臣,国亡无所属,复故主(崇祯皇帝)仇者,即吾主也。”(《碑传集》卷七)他投降清朝前后,捕杀和瓦解境内农民起义军数千人。山西巡抚李鉴、大同总兵姜瓖、背叛大顺降清的唐通,先后在各地袭击大顺农民军,投降清朝。明朝在籍官员,大学士谢陞(山东德州人)、吏部尚书田维嘉(河北饶阳人)、兵部侍郎谢启光(山东章邱人)、侍读孙之獬(山东淄川人)、给事中李鲁生(山东霑化人)等都在原籍组织地主武装,捕杀大顺地方官,镇压当地抗清义军,归降清朝。清军变掳掠为招降,汉族地主官员相继降清。农民军的抗清斗争更加困难了。

九月,清顺治帝自盛京到北京。十月初一日祭告天地,定都北京,建立起清朝的统治。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为辅政叔王,太祖十二子阿济格进封为英亲王,太祖十五子多铎为豫亲王。太宗长子豪格,因反对多尔衮,经固山厄真何洛会告发,曾被削去王爵。因在中原作战有功,又恢复肃亲王的爵位。

顺治帝建都北京后,全国各地仍然遍布着反抗清军的武装力量。李自成大顺军回到陕西,在准备反攻。明宗室福王在南京建号,准备恢复明朝的统治。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在四川建立大西国,在西南地区得到发展。

清朝随即派出大兵由多铎和阿济格率领,去攻打大顺军和江南的福王。

二、大顺军反攻的失败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自河北西出固关,到达山西平阳,整顿军马。部署大将陈永福守太原,康元勋守汾州,自领大兵进驻西安。不久,清兵入山西,陈永福被擒。李锦(即李过)败于大同,领兵入陕西,驻守绥德。李自成以陕西为基地,仍有兵数十万人,积极准备反攻。

大顺军自北京败退后,占领区内的地主豪绅纷纷组织武装,杀害大顺官员,乘机反扑。河南境内的洛阳、开封、南阳等地各有地主武装数十百起,多者数万人,少者千人。大顺将军李岩请求领兵去河南镇压。大学士牛金星密告李自成说,河南是李岩故乡,请领大兵,是要谋反。李自成听信谗言,斩李岩。大顺军制定政策,多出李岩之手。负有声威的李岩无辜被杀,军中将士多怀不平。刘宗敏、宋献策怒骂牛金星擅杀大将,应该处死。大顺军败退后处于困境,文臣武将不能同心戮力,反而互相疑忌攻讦。李自成举兵反攻更加困难了。

一六四四年七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大举反攻清军,发布北伐文告,声称要打到辽东,消灭清朝。说:“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来,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这年八月,山西的大顺军攻克井陉;陕北的大顺军,在李锦指挥下进攻府谷,直逼大同。十月,河南的大顺军渡河进攻怀庆。李自成率军在韩城居中策应。清宣大总督吴孳昌飞启告急说:“闯贼现在韩城,欲催兵渡河,复攻山西。”“流贼蔓延,已至绛州地方。”“伏望皇上轸念残疆,于平、蒲之间驻真满洲兵(八旗兵)三二千,以遏狂氛而固重地。”(《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一六四四年冬天,清军发动钳形攻势。英王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兵经大同边外草地,向榆林、延安进攻;豫王多铎和孔有德、耿仲明率兵由河南怀庆进攻潼关。两路企图会师西安,围歼大顺军于关中。十二月,多铎由孟津渡河,经过洛阳,二十二日到潼关城外立营,大顺军立即将清军的前锋营三千人包围。李自成亲自赶到潼关指挥作战,依山列阵,在城外挖濠树栅,防备清兵的冲击。次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攻击清营,五六两日连夜劫营。十一日,清军用炮轰击潼关,大顺军的骑兵横冲敌军,又包抄敌人后路,屡次获得胜利。这时,阿济格带兵从保德州结筏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败李锦军,经过绥德、延安,进逼西安。大顺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李自成率大顺军由蓝田,出武关,向湖广转移。清军十三日进潼关,十八日到西安,李自成已于五天前撤走了。

李自成领兵出武关,进驻襄阳。阿济格、吴三桂率领清军追击。农民军在邓州、承天、德安等地迎战,不胜。撤出襄阳。牛金星降清。四月间,明左良玉部自武昌东下。李自成率大军乘虚进驻武昌城。各部将领在武昌聚集,仍有兵三十万人。清兵追来,大顺军又弃武昌南下,在富池口战败,刘宗敏被俘牺牲,宋献策俘后降清。五月,李自成率轻骑二十余人,登上通山县九宫山察看地形,遭到地主武装(乡兵)的突然袭击。李自成被害牺牲,年四十岁。大顺军丧失领袖,各部分散活动。郝摇旗、田见秀、袁宗第等部在湖南。李自成侄李锦与自成妻弟高一功率部在荆州继续抗清。

李自成自一六三○年投身起义军,坚持战斗了十五年。作为农民领袖,他先后率领近百万的起义群众,向着地主阶级和明王朝的统治展开殊死的搏斗,占领了陕西、河南等地广大地区,并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取得巨大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李自成本人始终保持起义农民的本色,身先士卒,不慕荣利。进驻北京时,仍然布衣毡笠,跨马入城,而不象黄巢入长安那样乘舆衣锦,在农民领袖中也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但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长期处于自发斗争的状态,只满足于免赋和“均田”(夺取田地)而缺少必要的斗争纲领和有效的政治措施。随着农民战争的胜利,农民军的许多严重的弱点逐渐暴露,显示出勇于作战的领导者们缺乏远见和政治才能。面对着明清两国和满汉两族统治阶级的进攻,农民战争终于遭到镇压而失败。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成果,被满洲贵族所篡夺。广大农民依然处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之下。历史再一次证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即使发动了象李自成起义这样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要取得本阶级的胜利和解放,也是不可能的。

三、福王复明的失败

大顺军进北京推翻明朝后,明朝陪都南京的文武大臣议立新君,图谋复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兵部侍郎吕大器、左都御史张慎言、詹士姜曰广等主张拥立潞王常涝;凤阳总督马士英结纳靖南伯黄得功及高杰、刘泽清、刘良佐等将领主张拥立福王由崧。两王这时均在淮安。马士英发兵护送福王到仪征。一六四四年五月初二日,胁迫诸臣拥立福王在南京监国。五月十五日,福王在南京称帝,定明年为弘光元年。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马士英、王铎并为大学士。十九日,史可法到扬州督师,马士英主持内阁。福王集团有兵五十万人,控制着淮河下游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福王集团把大顺军看作是他们的主要敌人,声称要“讨贼复仇”。六月间,得知清军已占领北京,便派遣兵部侍郎左懋第、左都督陈洪范、太仆寺卿马绍愉去北京通使致谢,并“相约杀贼”。内阁议定与清朝谈判的原则是:(一)不屈膝辱命,要保持天朝体统;(二)山海关外土地割让给清朝;(三)每年赠给清朝岁币银十万两。

七月间,使臣左懋第等出发,携带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绸缎一万匹作为酬谢清朝“破贼”的礼品;还带有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的敕书和赏赐吴三桂的银币。

清朝的回答是,协同“讨贼”是可以的,重建明朝是不允许的。十月十四日,清大学士刚林接见左懋第等,指责说:“我国发兵为你们破贼报仇,江南不发一兵。突立皇帝,这是何说?”左懋第辩解说:当今皇帝乃神宗嫡孙,臣民拥戴,应承大统。现在“整练兵马,正欲北来剿贼。传闻贵国已发兵逐贼,以故不便前来,恐疑与贵国为敌。特令我等来谢,相约杀贼耳。”刚林说,“毋多言。我们已发大兵下江南。”使臣要祭告陵寝,也被阻止(《北使纪略》)。十一月,清朝扣留了持节不屈的左懋第(次年闰六月被杀)和马绍愉,放回了暗地投降的陈洪范。清朝进攻江南的意图已十分清楚。史可法向福王上奏说:清朝是那么强,我们是这样弱。清行仁政(指替明朝报仇),我们渐失人心。臣恐恢复无期,就是偏安也未必能办到(见《明季南略》卷七)。

福王政权被马士英等揽权行私、贪财好货的人所把持。福王深居宫中,天天以演杂剧、饮醇酒、淫幼女为乐。他命令大学士王铎书写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小腆纪年》卷八)。国破家亡,大敌当前,福王依然沉湎酒色。马士英等借口筹集兵饷,搜括民财,兴修宫殿,卖官鬻爵。民间流传:“都督多似狗,职方(兵部管地图官员)满街走,相公止爱钱,皇帝但吃酒”(《续幸存录》);“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豫变纪略》卷六)等谚语。民众对福王腐朽集团已经厌弃。集团中人,也还在相互攻击。

马士英荐举原附阉党的阮大铖参加内阁,排斥东林官员高宏图、姜曰广、张慎言等人。江北四镇的将领刘泽清、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争夺地盘,相互火併。马士英命刘泽清驻淮北,管辖淮海区;高杰驻泗水,管辖徐泗区;刘良佐驻临淮,管辖凤寿区;黄得功驻庐州,管辖滁和区。每镇额兵三万人,粮饷就地自筹,所得城池,即归本镇管辖。马士英还教唆刘泽清等人联名攻击东林官员吕大器、刘宗周,词连姜曰广。朝廷内外,都卷入派别纠纷之中。

史可法受命督师扬州,四镇并不听节制。他断定清军必然要南下,只能鼓励高杰领兵北上。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年)正月,高杰被降清的叛将许定国谋杀。二月间,清廷命令追击李自成的多铎军移兵河南,大举南侵。

亡明与农民军作战的平贼将军左良玉驻守武昌,有兵数十万,与马士英对立。东林官员多依附左良玉,以求自保。三月底,左良玉自武昌领兵东下,声讨马士英。自汉口至蕲州,列舟船二百余里。武昌被李自成攻占。马士英急调江北各镇抵御左军,而不对清兵设防。四月初,清多铎攻占归德,淮南告急。史可法奏告说:左良玉并不敢与朝廷为难,清兵一来,国必灭亡。福王也对马士英说:“良玉虽不该进逼南京,我看他的奏章,原不曾反叛。如今还该守淮南。”马士英大声反对,说:“这都是左良玉死党的谬论,不可听信。我已派黄得功、刘良佐渡江了。宁可君臣死于清兵,也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谁敢说守备淮扬,斩首不赦”(《明季南略》卷八)。

这时,清军别部由固山厄真准塔率领,从山东进攻徐州,史可法部将总兵李成栋败降。又攻淮安,刘泽清兵败,降清。通州、泰州等地均为清军所占有。四月初五日,多铎军从归德进攻泗州,渡淮。十八日,到达扬州城下。

驻守扬州的史可法,这时被福王调离,去抗御左良玉军。史可法行至浦口,闻清军来攻,急速返回扬州,调令各镇来援。各镇均不听命。只有总兵刘肇基率兵二万,同扬州官民防守城池。十九日清军攻城,史可法领导军民抵抗七昼夜。刘肇基领兵巷战。二十五日城破,无一人投降。清兵在城中杀掠十日,繁华的扬州,被焚毁殆尽。史可法在巷战时被俘。多铎向他劝降,说:“前次写信诣见,先生不从。现在先生对旧朝忠义已成,当负重任替我大清收拾江南。”史可法严词拒绝,说我此来只求一死。三日后被杀。

五月初九日,清军渡江。十五日到达南京,马士英逃往浙江,福王出奔芜湖,大学士王铎、尚书钱谦益等投降,跪迎多铎进城。沿途降清的将官有二十三人,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人。多铎派兵进攻芜湖,黄得功战死。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献出福王和王妃降清。福王被押解到北京,次年被清朝处死。福王集团完全失败了。

左良玉在四月间行至九江病死。五月,子梦庚在九江率马步兵十三万降清。

马士英率兵士四百人,拥宗室潞王常淓等至杭州。阮大铖等人继至。多铎命贝勒博洛领兵追击。闰六月,清军占领杭州。潞王降清,马士英、阮大铖等逃走。

(二)各地人民与南明宗室的抗清斗争

以顺治帝和多尔衮等为首的满洲贵族篡夺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果实,并击败了明室福王的复辟企图,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但各地人民反抗清朝的斗争仍在继续发展。江南地区江阴、嘉定等地的人民掀起壮烈的斗争。福王败后,明室官员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宗王,在两广、福建地区,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史称南明。李自成死后,各地的大顺农民军分别在李锦、高一功、郝摇旗等将领率领下,抵抗清军,进而投附到南明的旗帜之下。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在四川建立大西国,进而占领了云南、贵州,也联合南明抗清。斗争形势的变化是:原来反明的农民起义军转而拥明抗清;原来企图联合清军镇压起义军的明王室转而联合农民起义军,抵抗清军。战争延续了十余年之久。斗争的结果是:清军先后消灭了起义农民和南明王室这两大敌人,在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清朝的统治。

下面,分别叙述各地抗清斗争的发展及其失败。

一、江阴、嘉定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六四五年六月,清军消灭福王集团后,降臣赵之龙、钱谦益等向多铎建策说:“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烦用兵。”(《嘉定屠城纪略》)他们的门客并奉命去苏州招降。清朝将南京改为江南省,应天府改为江宁府。阿济格在收降左梦庚等后即班师回京,多铎也在六月班师。七月,清朝命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与固山厄真叶臣去江南代多铎。

这年六月,清朝重颁剃发之令,引起了江南人民的反抗。明朝汉人男子都蓄长发梳髻。满族的传统是男子将顶发的四周剃去寸余,中间长发分三绺编成一条长辫,垂于脑后。除父母丧和国丧百日内外,四周边缘的头发必须时时剃除,不许养长,叫做“薙(剃)发”。金国和清国在辽东时期,按照氏族部落的习惯,收降汉人如同收养氏族成员。因此汉人降清的臣民,均须剃发,改为满族发式,以示降顺。剃发或不剃发,于是成为投降或不投降的一个政治标志,规定“有不薙发者,察出处死。”(《清太宗实录》卷六)满洲贵族强迫汉人遵从满族风俗作为建立统治的象征,明朝官员和汉族民众则把不剃发视为保持民族传统的大义所在。围绕剃发与不剃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清军入关后,满洲贵族曾把剃发制度推行到关内。清军和吴三桂联军在山海关战败李自成的当天,多尔衮即令山海关城内军民剃发。到北京后,又命令:“投诚官吏军民,皆著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并向近京各州县发布文告说,“檄文到日,薙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有虽称归顺而不薙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显属抗拒。”(《清世祖实录》卷五)这一命令,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一时间人情汹汹,有的伺机外逃,有的酝酿聚众起义。清廷不得不下令“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清世祖实录》卷五)降清的地方只需呈献户口、兵丁、钱粮册籍,官民不必剃发。剃发令的暂时停止,缓和了满汉民族间的矛盾。清朝消灭福王集团,占领南京后,以为天下大局已定,又恢复实行剃发。

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六月五日,清廷遣官到南京往谕多铎,命令江南降顺官员、军民全部剃发,倘有不从,军法从事。十五日,多尔衮又向全国发布命令说:“向来薙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规定自布告之日起,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各省自部文到日亦限十日,全体官民,“尽令薙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又规定“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二十八日,又传令江南、江北未定地方从速归顺,下诏说“仍立与限期,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薙发投顺遵依文册汇奏。”(《清世祖实录》卷十七)从此以后,剃发成为不可稍缓的法令,而且越来越严。有的地方限三日剃完,有的则关起城门,强令一日全剃。剃发不如式或剪而不剃者,罪至论死。在苛法滥刑的威逼下,江南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江阴、嘉定两城人民的斗争尤为壮烈。

江阴人民的斗争 一六四五年六月二十八日,降清的江阴知县方亨强制推行剃发令。次日,江阴居民要求留发,遭到拒绝。群众当场指斥他说:“你是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赵曦明江上孤忠录》)闰六月初一日,城北青年在季世美、季从孝、王试、何常、何泰等率领下,持械鸣锣进入城中。在县衙门前后,放枪呐喊,四门有一万多人响应。揪出方亨,扯破他的冠服。方亨诡称备文详请免剃,骗过民众。清军在各处宣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秀才许用等百余人在文庙集合,提出“头可断,发决不可薙”(《江上孤忠录》)的口号。四乡人民闻风响应,参加反剃发斗争的群众达数十万人之多,虽三尺童子,也誓死战斗到底。群众推举典史陈明遇为城主,部署城乡防务。

七月初五日,清朝常州知府派兵三百,偷袭江阴,在路上就被反清的农民消灭了。清朝又派马步兵千人,并调来舟师配合进攻江阴。初七日,季世美率领“冲锋营”,在虞门外迎击,清军受阻,不得前进。初八日,双桥农民歼灭了舟师,沉重地打击了清军。

清朝继续增调军兵攻城。七月初九日,陈明遇邀请前典史阎应元进城,领导抗清斗争,整顿队伍,加强城防。四乡农民听到消息后,带着武器、粮食进城,参加守卫。城内居民,争先供应各种军用物资。徽州商人陈璧先后捐银十七万五千两,并自告奋勇,到洞庭、徽州等地去请援兵。在阎应元的领导下,江阴各界人民团结抗清,增强了战斗力量。

七月初,守城战斗已经非常激烈。清军在降将刘良佐率领下攻城,在炮火的掩护下,架云梯爬城。守城战士用长矛大刀,砍杀登城敌人,并投掷砖石、火罐,发射毒箭,打击城下敌人。清兵惊慌失措,说:“我们从北京打到南京,未遇劲敌,想不到江阴这块弹丸大的地方,竟有这么大的力量!”清军屡次攻城不能取胜,便由刘良佐出面劝降。阎应元坚定地回答他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吏。”(《江上孤忠录》)城上火箭齐发,刘良佐狼狈逃命。当时,清军已经攻陷松江、昆山等地,就调集兵力围攻江阴。江阴人民守城三个月,八月二十日城破,居民继续展开激烈的巷战。陈明遇战死,阎应元受伤被俘,英勇牺牲,全城无一人投降。清军在城中屠杀数日,江阴城被破坏无余。

据说,清军此次攻城,兵力共用二十四万人,战死七万五千多人。当地还传说,江阴人民打死了清朝三王十八将。这虽与史实不符,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江阴抗清英雄们的赞颂。

嘉定人民的斗争 清朝的剃发令传到嘉定。闰六月十三日,嘉定各村人民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王家庄有兵七百人,石冈兵一千人,南翔兵二千人,罗店、葛隆兵各千人,外冈、娄塘兵更以善战闻名。十四日,向驻在东关的清军(李成栋驻吴淞,部下梁得胜于初八日驻此)发动进攻,击毙八十四人,焚毁船只四十多艘,清军残兵败将狼狈逃窜。这时,太仓士绅已经率先剃发,四乡农民起而反对,封锁了城乡交通,使各地清军失去联系。十五日,李成栋派骑兵四十多人,向太仓告急,路经罗店被农民包围。突围后又在时家坟遭到袭击,掉头后退,被罗店、月桥农民截击,大部分伤亡,只有少数人逃归吴淞。嘉定人民又在罗店、北关、娄塘与清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斗。娄塘战役,参加战斗的人民在砖桥会师,多达十万人。

闰六月十七日,嘉定人民推举进士黄淳耀、前通政使司左通政侯峒曾主持城防,集众公议,划地分守,城楼上悬挂起“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七月初三日,清军猛烈攻城,用重炮轰击。城墙坍塌,城内人民用木料堵塞,守城军士伤亡,就立即补充。初四日五更大雨,城上军士已露立三昼夜,两眼肿烂,遍体淋湿,饮食断绝,身疲力尽,昏晕难以支持。清军乘机登城,拥进城内,侯峒曾仍在城楼上指挥战斗,声色不变。二子在旁问道:“事急了,怎么办?”峒曾回答说:“死就是了,有什么说的!”(《嘉定屠城纪略》)随后,投河自尽。黄淳耀也自缢于僧舍。军士无一人投降。

清军攻进嘉定城,大肆屠杀,掳夺财物。李成栋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子女。但是,清军的残暴行为,吓不倒英雄的嘉定人民。二十天后,江东人朱瑛自称游击将军,带兵五十人回到城里,会同市民赶走了从太仓来的清兵。李成栋赶忙派万国昌领兵到葛隆,驻守织女庙。葛隆、外冈、马隆等地人民,重新集结,捕杀剃发的人。二十四日,葛隆、外冈人民联合出击,奋勇杀敌,赶走了屯驻在织女庙的清军。二十六日黎明,清军乘人民武装力量尚未集合时,偷袭葛隆镇、外冈镇。二十七日,清军攻进嘉定,再次屠城。八月十六日,明把总吴之蕃起兵江东,反攻嘉定,失败,嘉定又遭到第三次大屠杀。嘉定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牺牲两万人。被人们称为“嘉定三屠”的历史事件,不仅表示了清军的暴行,也表示了广大人民不甘屈服的战斗传统。

江南地区人民抗清斗争此伏彼起。一六四五年六月剃发令下,生员陆世钥毁家充饷,募集二千余人在太湖起兵抗清。清军占领吴江,县丞朱国佐投降。诸生吴鉴直入县署骂国佐,国佐执送苏州府。知府逼吴鉴招出党援,吴鉴大声说:“孔子孟子、张睢阳、颜平原皆是也。何问为?”(《南疆逸史》卷三十六)遂被杀。明职方主事吴易率众杀朱国佐,与举人孙兆奎等聚千余人在长白荡举起抗清义旗。随后,吴易与陆世钥、明松江提督吴志葵合兵进攻苏州。时在苏州的清侍郎李延龄、巡抚土国宝指挥清军反攻,吴易等败绩。明中书舍人卢象观(象昇弟)拥宗室朱盛沥起兵,率军攻打南京,战败,进入太湖坚持斗争。

闰六月,清兵破池州。明御史金声与诸生江天一集义勇起兵绩溪,郎中尹民兴与生员赵初浣坚守泾县,阻挡清军向前推进。贡生吴应箕题壁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明季南略》卷九),奉宗室朱盛浓起兵,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建德、东流。

这些抗清斗争虽然不久失败,但延缓了清军的进攻日程,使浙东、福建的明朝官员得以重建南明,组织抗清力量。

二、南明的再建与农民军抗清斗争

清朝占领南京和杭州后,浙东和福建的明朝官员又拥立明宗室鲁王和唐王,建立政权抗清。大顺诸军也相继南下,并与南明相结合。张献忠在四川率领的大西军,也树起了反清的旗帜。一六四五年十一月,清廷命洪承畴驻防江宁(南京)。代多铎领兵的勒克德浑与叶臣进军湖广,追击大顺军。又命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兵四川,去攻打张献忠部。一六四五年秋至一六四六年秋季约一年多的时间,各地人民与清军展开了又一个回合的搏斗。

浙东鲁王 一六四五年五月,福王败亡。明兵部尚书张国维在东阳起兵,吏科给事中熊汝霖在余姚起兵,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与举人张煌言等在鄞县起兵,纷纷组织义军,据地抗清。六月,共同迎立在台州的鲁王以海至绍兴,建立临时政权,号为监国,不立年号。定海总兵王之仁率领的官军成为鲁王政权的主力军,与浙东义师多次抵抗清兵,获胜。南京陷后,总兵方国安逃跑,也自浙西来会。闰六月,福州唐王聿键建号称帝,向鲁王颁诏。张国维、熊汝霖主张两王军都是抗清义兵,倘若奉诏,即不能以鲁王名义号令军兵。钱肃乐以为大敌当前,不可互相对立,应称皇太侄报命。诸臣因而不和。方、王率领的官兵取得地丁正饷,各地义兵只能由富户捐输义饷。方国安甚至并取义饷。各军因争饷也彼此不和。马士英、阮大铖等逃依方国安,求附鲁王。鲁王拒不接见。一六四六年三月,清兵入钱塘,张国维与王之仁抗清获胜。进而领兵攻打杭州,不胜,回师。五月,清将博洛遣图赖等来攻方国安营,方国安与马、阮等劫持鲁王逃跑。鲁王中途脱身入海,由石浦守将张名振扈从去舟山。张国维退守东阳,败死。清兵占领绍兴。王之仁兵败,至南京,大骂洪承畴后就义。方国安与马、阮等降清,被清朝处死(一说阮大铖自杀后被戮尸)。鲁王至舟山,守将不纳,转到中左所(厦门)。由总兵官郑芝龙的从子郑彩送入长垣,仍保持监国的空衔。鲁王政权抗清复国的企图失败了。

福州唐王 一六四五年闰六月,原镇江总兵郑鸿逵、泉州总兵官郑芝龙、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等,拥立唐王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称福州为天兴府。唐王曾经赞赏江阴人民的抗清斗争说:“我家(明宗室)子孙,遇到江阴的三尺童子,也要尊敬”。慨然以“复仇雪耻”为务。但是,控制唐王政权的郑芝龙,原是泉州海盗,接受明朝招抚,有兵二十余万,垄断海上贸易。他总揽军政大权,搜括财物,田园遍布闽广两省,又增置庄仓五百余处。郑芝龙只求保存财产禄位,并不想奋力抗清。唐王和大臣的出师抗清之议,都被他阻挠。

九月间,大学士黄道周亲率门生亲故百余人出师北伐,郑芝龙不派兵、不供饷,只有唐王空札数百道,用以招兵筹饷。沿途农民携带锄头、扁担参军,被称为“扁担兵”。出杉关时,已有万余人。到广信以后,获悉徽州失守,分道出兵,伤亡很大。十二月,在婺源被清总兵张天禄俘虏,解送江宁(南京)。洪承畴亲自来见,黄道周大呼道:“洪承畴早在松山战死了,先帝(崇祯)曾哭祭过,哪还能活着!这是无耻小人冒名顶替吧!”他拒绝了清朝的诱降,于次年三月在江宁被杀。

唐王政权由于得到大顺农民军的支持,而展开了抗清的斗争。

一六四五年夏季,李自成牺牲前后,大顺军各部分别向湖北的大江南北集结。李锦屯兵西山(湖北巴东一带),准备大举进攻清军。高一功率领部队由夔府来与李锦合营,攻克荆门、当阳等地。七月,农民军万人围攻荆州。大顺军田见秀、刘芳亮、吴汝义、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张鼐、党守素、蔺养成、王进才、牛万财等部,从四月间即陆续向大江以南转移。李自成牺牲后,他们“结盟同心”,准备与李锦合营。清朝官员报告说,他们在岳州湖上,“又以不薙头为名,号召叛党,聚集亡命”(《明清史料》丙编第六本)。清朝多次招降,都被农民军拒绝。

唐王政权建立后,各部农民军分别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和巡抚堵胤锡联络,共抗清军。刘体纯、郝摇旗率兵至湘阴,何腾蛟派部将万大鹏单骑前来洽谈。堵胤锡在常德也与李锦、高一功进行联络,愿与农民军“同心协力,以建立功业”。何腾蛟等向唐王报告,唐王大喜,命何腾蛟督师湖广,堵胤锡总制李锦、高一功军。李锦赐名赤心,高一功赐名必正,晋封侯爵,佩龙虎将军印。李自成妻高氏(在高一功军中)封为贞义夫人,李锦部赐名忠贞营。农民军投依南明抗清,不再用大顺国号,但李锦的书疏,犹称李自成为先帝,高氏为太后,以示尊崇。何腾蛟整编李锦、郝摇旗(永忠)、袁宗第、王进才(以上是农民起义军)、黄朝宣、张先璧、刘承胤、董英(何腾蛟旧部)、曹志建(故巡抚刘熙祚旧部)、马进忠、马士秀、王允成、卢鼎(左良玉旧部)等部为十三镇,组成十余万人的强大抗清队伍。

一六四五年冬,南明军向湖北清军发起攻势。明军各部仍驻守自己的防地,何腾蛟率领郝摇旗、王进才留在长沙;堵胤锡驻常德,分治湖南;李锦屯兵公安附近地区,加强对荆州进攻的力量;刘体纯、袁宗第向清军发动新的进攻。他们在江陵以西渡江,攻彝陵,过荆门,进军郧西。沿途人民纷纷响应,声势很大。驻防湖北的清军,惶恐不安,内部动摇。十一月十五日,刘体纯、袁宗第进攻襄阳、承天,攻破城池。次年正月,进攻邓州。二月,清将王斌在房县老寨起兵反清复明。刘体纯、袁宗第率领的农民军,影响遍及南阳、兴安、汉中等地。

清廷在一六四五年十一月,调遣贝勒勒克德浑、固山厄真叶臣,到湖北武昌进攻李锦农民军。李锦部围攻荆州清军达半年之久。一六四六年二月,兵败解围。田见秀、张鼐、李友、吴汝义等在彝陵降清。三月,平西将军何洛会在山阳、商州与农民军两次激战,不能阻止农民军的发展。何腾蛟率郝摇旗、张先璧等进攻岳州、藤溪、湘阴,准备分兵收复武昌和江西的吉安。并请唐王亲自赴赣州,力取江西。

一六四六年六月,鲁王政权败灭。七月,清军博洛部占领金华、衢州,分兵两路进攻福建。这时,郑芝龙已暗中投降清朝,写信密告洪承畴说:“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师撤水师,倾心贵朝非一日也。”(《小腆纪年》卷十二)清军经仙霞岭、分水关,郑芝龙撤去守兵,清军长驱直入。唐王自延平出发,去赣州督战。八月行至汀州,被清军追及杀死。赣州被攻破,泉州、福州也全被清博洛军占领,郑芝龙率官兵投降。清朝在福建建立军政机构,博洛迫令郑芝龙等携带家口进京,断绝他和福建的联系。

唐王聿键死后,弟聿■浮海逃往广州。十一月朔日,原大学士苏观生等拥立聿■称帝,年号绍武。十二月十五日,清兵由降将李成楝率领攻陷广州。苏观生自杀,聿■被俘,绝食死。称帝仅四十五日。

四川大西 张献忠率领大西军数十万人于一六四四年初进入四川夔州,沿江而上,占领万县。由于河水暴涨,在此停留约三个月之久。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明朝后,张献忠闻讯,即向重庆进军。在涪州击败明驻军曾英部,明四川巡抚陈士奇在重庆四十里外的铜锣峡抵抗。大西军击溃明军,占领重庆。八月,攻占成都,进驻明蜀王府。派遣大西军将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分取四川州县。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皇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以成都为西京。颁行《通天历》,铸“大顺通宝”钱行用。

大顺通宝

大西国设左、右丞相、六部,分理政务,开科取士,委派地方官员。又整顿军兵,编为一百二十营。孙可望为平东将军,领十九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领十六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领十五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领二十营。四将军所属兵营是大西军对外作战的主力。四人拜张献忠为义父,均改姓张。张献忠亲自统领老营军兵,称为御营。另设宿卫兵驻防。军兵制定《禁约》,严明军纪,禁止扰害地方。大西国缉拿明宗室和逃匿官员,拘押乡绅大户,追罚饷银。四川各州县地主豪绅或杀害大西官员,或组织武装反扑。大西国严厉镇压了反抗的地主、官员,巩固了对四川的统治。

清朝攻占北京后,即出兵追击李自成军和攻打南京的福王。一六四五年夏,福王政权灭亡。十月,清朝向大西颁诏招抚,说:“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一)张献忠置之不理。十一月,清廷派何洛会领兵进攻四川。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年)正月,又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领兵向四川进军。何洛会部中途与归附唐王的农民军作战。豪格军三月到达西安,五月攻占汉中。

大西骁骑营禁约碑拓本

大西国面临着清军的严重威胁。九月间,张献忠决策,命四将军各领兵十万人,自成都北上迎敌。十一月,大西叛将刘进忠,自汉中引清兵入四川,偷袭大西军。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突遇敌兵,中箭牺牲。

孙可望等四将军急领兵由顺庆南下,经重庆败明曾英军,斩曾英。渡江南下,至綦江。次年正月,进军遵义。三月,占领贵阳。四将军以孙可望为首,向云南发展。

三、广西、云贵和福建地区的反清斗争

一六四五年夏,李自成被害死,南明福王败亡,清朝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攻占了陕西和江浙。一六四六年冬,张献忠战死,南明唐王败亡,清朝又赢得了第二个回合的胜利,攻占了四川和福建的部分地区。一六四七年在广西重建的南明桂王政权率领投依南明的原大顺军,向清朝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

南明的反清斗争 一六四六年八月唐王死后,十月,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以及王化澄、马吉祥、吕大器等人,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监国,一个月后即位称帝,建元永历。清李成栋军在十二月攻入广州,次年正月,李成栋攻占肇庆,向桂林进军。桂王自肇庆逃出,经过桂林,逃到武冈,急调湖南的何腾蛟率兵援救桂林。何腾蛟奉桂王诏,由长沙撤退,领兵至衡州。三月,进攻桂林的李成栋军被瞿式耜打退。清平南大将军孔有德等领兵,由岳州攻克长沙、湘潭,进军衡州。六月,何腾蛟在衡州调遣诸将抵御,只有郝摇旗、王进才率兵赶到,被清兵战败。几个月中,清军攻占了衡州、宝庆、武冈、靖州等广大地区。桂王由武冈逃往柳州、象州,然后返回桂林。十一月,清军进攻全州。何腾蛟重新整顿队伍,统率郝摇旗、焦琏、赵印选、胡一青、卢鼎诸部,连营三百里,分道出击,大败清军。一六四八年二月,清兵攻破全州,三月,向桂林进兵,被何腾蛟、瞿式耜打退。这时,清朝将领李成栋因不满满洲贵族的凌辱,在广东叛清归降南明。清江西总兵官金声桓也在二月叛清附明。湖南清军兵力空虚。五月,何腾蛟督师收复全州。何腾蛟、堵胤锡随即在湖广境内,对清军发动了进攻。九月,何腾蛟亲自督率张先璧、胡一青、焦琏,收复永州、衡州。王进才收复宝庆。十月,马进忠收复常德。堵胤锡令李锦从夔州东下,在湘潭打败清将线国安,收复湘潭、益阳、湘乡、衡山等县,进围长沙。何腾蛟与堵胤锡等议定,何腾蛟等督率马进忠等攻长沙;堵胤锡带领李锦等攻袁州、吉安,进军江西,声援金声桓抗击清军。十一月,李成栋自广东南雄出兵,攻打赣州。十二月,清大同总兵官姜瓖在大同叛清,宣告归附南明,震动了北方。

永历帝“敕命之宝”

一六四七年至一六四八年间,清朝失去了长江以南湖广的广大地区。广东和江西的汉族降将相继反清附明,大同的附明更造成严重的威胁。清朝接连派出满汉将官分领大兵出击。

金声桓在江西反清后,一六四八年三月,清廷即派遣固山厄真谭泰与何洛会领兵向江西进军。五月,攻占九江、饶州。一六四九年初,清军至南昌,金声桓战败,投水自杀。李成栋领兵来援,三月,与清军在信丰相遇,孪成栋败死。江西州县,又都被清军占领。

一六四八年十二月,清廷命阿济格领兵围攻大同姜瓖,不下。一六四九年二月,多尔衮亲自领兵征大同。三月,攻下浑源州,回师。阿济格与尼堪、博洛等继续围攻大同。大同被围困至八月,姜瓖被部下杀害,清军征服山西。

南明进军湖广。一六四八年九月,清廷命济尔哈朗为征远大将军,领兵征湖广,进攻李锦部。次年正月,进攻湘潭。这时,何腾蛟前往李锦的忠贞营,途中被清军俘掳。何腾蛟严厉拒绝济尔哈朗的劝降,被清军处死。南明失何腾蛟,军中无帅了。李锦在茶陵,被清军战败,经衡州、永郴转移到广西。这年秋季,长沙、衡州、辰州、宝庆、靖州、全州等地都被清军占领。十二月,南明焦琏军反攻全州,被清军击败,清军进占道州。

李锦退回广西,屯驻宾州、横州。南明桂王朝廷依靠大顺军的来归,在反清斗争中一度取得胜利。但内部矛盾重重,文官武将互不合作。拥立桂王的明臣与反清归明的李成栋部下相互猜忌,明臣对原大顺军也存有戒心,多方牵制。高一功甚至被迫宣称,要把军兵交兵部。何腾蛟死后,被改编的诸军失去统帅,各自离散。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等领兵自宝庆北走常德、澧州,返回荆西。刘芳亮、刘希尧等自宁远北走,军兵在宁远、宜章一带溃散。李锦不久病死。高一功因遭疑忌,在一六五○年从庆远往荆西。途经黔北,遭到保靖土司彭朝柱的袭击,战死。李锦义子李来亨率领军兵到巴东的西山,与郝摇旗、刘体纯等会师。在郧西坚持抗清斗争的王光兴、王光昌等与郝摇旗、李来亨等联合抗清,号称夔东十三家军。桂王政权失何腾蛟,又失大顺诸军,难以自保了。

一六五○年五月,清朝加封辽东降将孔有德为定南王,领兵进攻广西。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进攻广东。十一月,耿仲明行至吉安,自杀。同月,尚可喜等攻入广州,孔有德攻入严关。瞿式耜邀明将赵印选防守桂林,赵印选带兵逃走。清军攻入桂林,瞿式耜与总督张同敞被俘,囚禁四十日后被杀。桂王由肇庆逃往浔州,经南宁,辗转到达广西西部的濑湍,得到贵州大西军的接应。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的重要城镇,均被清军占领。

大西在云贵的建设 大西四将军在一六四七年三月占领贵阳,随即移兵进驻云南。

当时,云南阿迷州土司沙定洲起兵反明,攻占省城昆明。明副将龙在田(原石屏土司)败走大理,听说四将军领兵至贵州,便派人请兵入滇。三月,四将军进兵破交水(霑益旧城)、曲靖,沙定洲放弃昆明逃走。四月,四将军占领昆明,分兵两路攻打云南各地。西路兵由孙可望率领,五月攻克大理,七月攻占永昌,护送自昆明逃来永昌的明黔国公沐天波返回省城,声称要“共扶明室,恢复江山”。(《西南纪事》卷十二)东路由李定国率领,攻克南宁(曲靖)、晋宁、通海、河西等地,进而占领阿迷、蒙自、临安(建水)。几个月之内,四将军已控制了云南除普洱、东川以外的十六个府,收纳彝族兵士,军队发展到二十万人。李定国捣毁了沙定洲据守的城寨,灭沙氏。

一六四八年至一六五二年春的四年时间里,清军集中兵力在湖广与南明桂王作战。大西四将军得以在云贵地区训练军兵,建立政权,进行建设。

(一)政权建设 四将军进入云贵时,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他们推孙可望为主,彼此往来通称兄弟。每公事聚会,四将军并坐,赏罚各营将官,都由孙可望出面处理。一六四七年八月,建置四王府,又建立太庙,祭祀张献忠。凡有大事必先告庙,然后行动。明致仕御史任僎归附四将军,倡议称孙可望为国主,用于支纪年,设立六部,管理军政大事,并建立州县政权机构。

(二)澄清吏治 四将军在云南经常派人秘密查访,对清官立即提升,对贪官严加惩办。姚安知府谢仪贪赃枉法,马上砍头,传示各州县。设立登闻鼓,鼓励人民对地方行政提出意见。不利的措施,立即废除。

(三)减轻赋税 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丁役摊入地亩,一并征收。后来摊派愈来愈多,人民负担沉重。四将军在云南实行“条编半征”法以减轻农民负担。又把近省田地和井盐,由原来官民对半分收改为四六分收。凡金、银、铜、铁矿藏,鼓励商民开采,差官抽税。

(四)训练军队 四将军部下有在陕西参加农民起义的战士一万人作为骨干,又在云南招募汉、彝各族人民入伍,编练新军。兵马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进行严格训练。招收各行工匠,设立什造局四所,制造兵器。兵马给养在各州县就地供应,兵丁每日给米一大升,家口酌量减少,马料每日一至三升不等。兵丁每人各给一袍,没有家口的还给鞋袜各一双,大帽一顶。军队纪律严明,规定: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得到人民的拥护。

大西军人家口住在云南,都与当地农民一起参加生产,缝制军服。当时人称赞说:“其俗,兵不扰民,将不欺士。崇尚礼义,视民如子。往来有体,安置有方。”(《永历纪事》)大西行政,“事尚苟简,文案不繁,官绝贪污馈送之弊,民无盗贼掠夺之端”(《滇南纪略》),人民称便。

早在一六四八年,李定国便对孙可望建策说:“闯(李自成)献(张献忠)二帝,辛苦二十年,蹂躏遍天下,至今身死业隳,究无寸土;而清人坐享渔人之利,甚可悲也。”“今挚滇、黔、蜀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恢复旧京,荡清海内,则半生流贼之耻辱可雪,将来竹帛之垂名可图也。”(《晋王李定国列传》)这个建议,得到刘文秀等的支持。孙可望于一六四九年四月即曾派人与桂王政权联系。一六五○年十一月,清兵攻陷桂林。一六五一年桂王逃至南宁,同年十二月,又逃至濑湍。次年正月,孙可望派兵接应,护送到贵州安隆。大西军接受南明永历年号,举起了复明抗清的旗帜。

四将军北伐 四将军在云贵经过几年的准备,于一六五二年三月,出师北伐,向清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大军分两路进兵,一路由刘文秀、王复臣率领马步兵六万,向四川出兵,直指关中。一路由李定国、冯双礼率领马步兵八万出师湖广,向全州、桂林进军。孙可望移驻贵州,指挥全军(艾能奇已病死)。

刘文秀率领的一路,入川攻破重庆,占领成都。清朝急调吴三桂领兵入川。吴三桂自一六四八年即受命与清定西将军李国翰驻守汉中。七月,吴三桂与李国翰出兵夺取重庆,攻打成都。刘文秀领兵走,与王复臣领彝汉兵,攻打叙府(叙州)。吴三桂领兵来援。王复臣命步兵左右夹攻,驱大象直冲清军。象吼马惊,清军大败,退守保宁。刘文秀乘胜追击,至保宁城东北列阵。不听王复臣劝说,不等援兵到来,即匆忙攻城,被清兵战败。王复臣战死,刘文秀败退。吴三桂不敢追击,对人说:“生平未见如此劲敌。”孙可望罢免刘文秀,命驻云南。另派耿三品领兵镇守嘉定。四川一路未能取得进展。

李定国、冯双礼率领的北伐军,五月占领武冈。清宝庆守将逃走,李定国军进而攻克全州,大败清兵。驻守广西的清军孔有德部三次出兵迎战,都不能阻止李定国前进。六月二十九日,孔有德亲自领兵到严关,与李定国决战。李定国指挥部队进攻,驱大象突击,清兵溃败,孔有德逃回桂林。李定国领兵急速追击,七月初二日一举攻破桂林,孔有德兵败自杀。李定国分兵攻占平乐、梧州等地。南明将官赵印选、胡一青、马宝等和左右两江人民纷纷响应,十几天里,就收复了广西全省。八月,李定国北代湖南,取衡州,派马宝东攻阳山、连州,曹志建旧部收复临武。冯双礼、马进忠北攻长沙,别部出宁乡,收复常德。十月,马进忠趋岳州,分兵攻克江西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包围吉安。李定国出师七个月,攻克十六府、三十二州县,收复土地近三千里,取得重大的胜利。

清朝任命尼堪为定远大将军,领兵十万,进军湖广。李定国命令冯双礼退出长沙,伏兵白杲市,诱清军渡湘江、过衡山后,再绕出敌后,跟踪前进。预定李定国在蒸水拒敌,与冯双礼、马进忠前后夹击,歼灭清军。清军进攻衡州,李定国退走。尼堪亲自率兵追击,十一月二十四日李定国埋伏的部队,突然出击,尼堪败死。

桂林与衡州之战,李定国连获全胜。清朝连丧孔有德、尼堪两员大将,为入关以来所未有。这时,孙可望忌李定国功高难制,密令冯双礼退宝庆,马进忠不知底细,也跟着西去。李定国被迫退守武冈。

清军连遭挫败,一六五三年初,任命贝勒吞齐为定远大将军,统率尼堪遗留的军兵,据守湖南。又调安西将军阿尔津为定南将军,由汉中到湖南协同作战。任命固山厄真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镇守荆州。任命驻防江宁的喀喀木为靖南将军,到广东协同尚可喜部驻防。吴三桂、李国翰还守汉中。五月,又任命大学士洪承畴(一六四八年自江南还京师,本年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经略湖广、两广、云贵地方,驻守长沙,居中调度。他在十一月报告说:“满洲援剿官兵,岂能久留?将来有恢复州县,何以分守?兵至则贼退,兵去则贼复合。彼逸我劳,甚犯兵家之忌。”(《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九)因此,他主张进兵要安全慎重,不急求事功,而用力于“招抚”。

清兵不敢轻易南下,孙可望、李定国等据有云贵、广西和湖广、四川的部分地区,与清朝对峙。

李定国的抗清斗争 孙可望、李定国等所取得的胜利局面,随即由于自相残杀而逐渐瓦解。

大西军在取得胜利的时刻,重又走上了大顺军的老路,将领之间,日渐不和。孙可望被推为主,嫉李定国功高势大。孙、李之间,矛盾日深。南明桂王属下的明臣,乘机从中离间。桂王扈从总兵邓凯称赞他们是“离间逆党,奋发忠义于临时。”(《求野录》)南明官员对农民军的敌视和破坏,加深了内部的冲突。一六五三年二月,孙可望领兵至沅州,邀李定国前来议事。刘文秀派人密告李定国,孙可望有意加害,李定国拒不来会,写信给孙可望说:“今虽大局稍有转机,而敌势方张,成败尚未逆睹,正吾侪同心协力,共策复兴之秋,不宜妄听谗言,自相残害,以败坏国家。”(《晋王李定国列传》)领兵自湖南退入广西,向广东进取。清军乘机占领了湖南的一些州县。李定国攻打肇庆,进围桂林,不下。八月,驻军柳州。一六五四年,自柳州出兵,攻破广东高州、廉州、雷州,围攻新会。清广东守将尚可喜向清廷告急。清朝派遣靖南将军朱玛唎从江西来援,李定国大败。一六五五年春,退守南宁。

南明桂王空无实力,只是大西军复明抗清的一面旗帜。明臣马吉翔向孙可望建策,迫令桂王禅让,由孙可望称帝。桂王大学士吴贞毓得知后,请桂王自安隆急诏李定国领兵入卫。孙可望立斩吴贞毓等明臣十八人,一六五六年初,命刘文秀去安隆,迎桂王来贵州。三月,李定国领兵至安隆,刘文秀转而依附李定国,同送桂王去云南,驻在昆明的沐天波迎桂王入昆明。桂王加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李定国派部将白文选去贵州,往见孙可望讲和,被孙可望扣留。孙、李的矛盾不可调和了。

一六五七年七月,孙可望起兵反桂王。领兵十四万进攻云南,李定国在曲靖迎击。白文选单骑来见,说已与孙部诸将密约,临阵倒戈。九月,李定国派骑兵五千攻打孙部马惟兴营。马惟兴部与李定国合兵攻孙可望,临阵大呼:“迎晋王!迎晋王!”孙可望军溃败。十月,孙可望去长沙见洪承畴,叛变降清,并向清朝献策进攻云贵。

一六五八年三月,清朝派贝子洛讬为宁远绥寇大将军,会同洪承畴从湖南进兵。吴三桂、李国翰进兵四川。卓布泰、线国安从广西进兵。

四月间,孙可望旧部王自奇、关有才、张明志等在永昌起兵反南明。李定国亲自率兵平定,因而不及增援贵州,给清军造成了进攻的机会。七月,三路清军都进入贵州。九月,清朝派信郡王铎尼到贵州统率清兵,议定:铎尼自贵阳取道关岭为中路;吴三桂自遵义取水西为北路;卓布泰自永顺取黄草坝为南路;洪承畴、洛讬驻守贵阳。十月,李定国派冯双礼守鸡公背,阻击中路清军;派张先璧守黄草坝,阻击南路清军;派白文选守七星关,牵制北路清军。十一月,李定国率兵三万到南路增援,与清军在罗炎、凉水井(今册亨西)大战,先胜后败。前线传闻孙可望扈卫康国臣充当清军前导,军内孙可望旧部猜疑不安,全线动摇,被清军打败,损失很大。冯双礼、白文选、张先璧诸军也先后战败。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国退回昆明。

李定国全线溃败,急商对策。这时,刘文秀已病死,遗书建策入蜀与夔东十三家联合。李定国主张走广南,沐天波等则主张逃奔滇西。十二月十五日,李定国拥桂王撤离昆明,向滇西逃走。

清军跟踪追击。吴三桂军攻陷永昌,编筏渡过潞江。李定国设伏于磨盘山,吴三桂渡江上山,将入伏中。明大理寺少卿卢桂生,从李定国军中逃出,向清军投降告密,清军前部已入二伏。吴三桂立即下令,骑兵下马,发炮攻击伏兵。李定国率伏兵力战,自卯至午,短刀相杀,清固山厄真沙里布阵亡,清军败退。李定国的大将窦明望、王国玺也英勇牺牲。李定国在打击了清军后,便到腾越整顿部队,转成滇缅边境,桂王逃往缅甸。

一六六○年四月,吴三桂上“三患二难”疏,请清朝出兵消灭桂王,以杜后患。一六六一年,清军进入缅甸,缅甸献出桂王。李定国出兵截击,失败,六月二十七日死于勐腊,时年四十二岁。次年,吴三桂在昆明杀桂王。

郑成功、张煌言的抗清斗争 桂王、李定国败后,据守福建地区的郑成功、张煌言等又在一六五九年,发动了进军长江的战斗,形成又一次的抗清斗争,也是最后一次高潮。

一六四六年清军进攻浙东,鲁王政权的方国安逃跑后,鲁王由张名振等扈从,被郑彩接到中左所(厦门),转至长垣。次年,郑彩、郑联兄弟出兵反清,先后攻占福建的建宁、邵武、兴化三府,福宁一州,漳浦、海澄等二十七县,温、台一带沿海人民响应,声势很大。郑彩奉鲁王,仍用监国纪年。一六四八年,清朝调两广、江浙兵,三路进攻,福建州县多被占领。鲁王大学士钱肃乐死。九月,张名振等占领舟山,接鲁王来住。一六五一年七月,清将张天禄出崇安分水关,马进宝出台州海门,闽浙总督陈锦全军出定海,分路进攻舟山。张名振拥鲁王带领战船攻吴淞,留守大学士张肯堂领兵六千守舟山。八月,清军趁着雾天进螺头门(即蛟门,亦名定关),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率领精兵五百,义勇数千,在舟山背城奋战,互有伤亡。城中火药用完,中军金允彦、主事邱元吉跳城,投降清军。清军全力攻破城防,张肯堂全家二十余人,壮烈牺牲。事后,攻城的清兵说:“我军南下,江阴、泾县、舟山三城,最不易攻。”张名振闻讯,回师救援,舟山已经陷落,便与兵部侍郎张煌言扈从鲁王前往厦门。

厦门这时由郑芝龙子郑成功(原名森)驻守。

一六四六年郑芝龙降清时,二十四岁的郑成功与郑芝龙断绝父子关系,宣言“背父救国”。与陈辉、张进等九十余人,乘船往南澳(广东南澳县)地方,得到沿海人民群众的支持,组成九千人的队伍,奉唐王隆武年号抗清。一六四七年到鼓浪屿,与郑鸿逵(芝龙弟)部联合进攻泉州、同安、漳浦等地,连续袭击闽粤沿海州县。一六五○年围攻潮州,不下,返回厦门,合并了从兄郑彩、郑联的队伍,自称招讨大将军。

张名振、张煌言拥鲁王到厦门。张煌言对郑成功说:“招讨(郑成功)始终为唐,真纯臣也!”郑成功回答说,“侍郎(张煌言)始终为鲁,岂与吾异趋哉?”(《鲒埼亭集》卷九)郑成功与二张消除唐、鲁二王之间的旧隙,相互推重,真诚合作,集中力量反攻长江两岸。

一六五二年二月,郑成功攻海澄,清浙闽总督陈锦率兵来援,被郑成功打败,逃回泉州。三月,郑成功攻诏安、南靖、平和,遂围困漳州。清金衢总兵马进宝带兵救授,郑成功纵之入城,增加围城兵力近二十万人,围困漳州达八个月之久。陈锦领兵增援,受到郑成功部队的阻击,顿兵漳州灌口不能前进。家丁库成栋刺杀陈锦,把他的首级送给郑成功,福建的清朝文武官员惊慌失措。十月,清朝驻防浙江的固山厄真金砺,率领援军来漳州解围,郑成功退守海澄。一六五二年冬,张煌言秘密回到吴淞、天台,联络各地抗清斗争力量。一六五三年春,张名振带兵进入长江,郑成功派陈辉等领兵二万,进屯崇明,攻破镇江,登金山,遥望石头城(南京),拜祭明孝陵。原来长江上游约定响应的抗清义师,没有动静,遂退兵到崇明的平阳沙。十二月,崇明清兵万人,乘冻涉江来攻,张名振、张煌言亲自领兵左右冲击,全歼来犯的清军。

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年)正月,长江上游有人送来愿为内应的腊书,张名振、张煌言与陈辉等会合,率海船数百艘,再进长江,攻瓜州、仪真,一直到燕子矶(南京江边),等待上游消息。四月,还没有动静,便率水师东下,进攻崇明。郑成功派陈六御、程应蕃增援,复进镇江,焚毁小闸,到仪真烧粮船六百只,获得船只达五百艘。张名振带砂船六十只,泛海到登莱,远及朝鲜沿海。这三次进军长江,在江浙地区影响很大,有不少人参加抗清斗争。原福王政权中的诚意伯刘孔昭,也跟随张名振、张煌言进长江作战。当时有人反对这件事,张煌言解释说:“孔昭之罪与马、阮等,然马、阮再卖浙东,而孔昭以操江亲兵,栖迟海上者盖累年矣。则其心尚有可原。”(《鲒埼亭集》卷九)一六五五年,郑成功推张名振为元帅,陈辉、洪旭、陈六御为副,率领二十四镇兵,再进长江。清朝宁波守将张洪德、舟山镇将巴臣功、台州副将马信等先后投降。不幸张名振中途病逝,第四次进军长江的计划,又未能实现。

郑成功曾被唐王赐国姓朱,因而又被人称为“国姓爷”。他始终以忠于明室,复兴明室为职志。改厦门为思明州,依明制设立六部分管政务。一六五五年,鲁王去监国称号,次年移居南澳。桂王被李定国迎入云南,鲁王向桂王上表称臣。郑成功自一六五○年即与李定国互通声息,接受桂王的号令,配合作战。一六五八年,桂王加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张煌言为兵部左侍郎。清军进攻云贵,郑成功与张煌言大举出兵,展开了向长江地区的第五次进攻。一六五八年秋季,郑成功、张煌言率领大兵十七万,其中五万人习水战,五万人习骑射,五万人习步击,以万人往来策应,万人为“铁人”。“铁人”披铁甲,耸立阵前,专砍马足,最为精锐。大军到浙江,攻克乐清、宁海等地,在羊山遇到台风,损失巨舰百余艘,漂没战士八千余人,郑成功、张煌言被迫撤回厦门。

桂王、李定国败后,一六五九年五月,郑成功、张煌言进军长江,再次发动对清军的进攻。当月,攻克瓜州、镇江。六月二十二日到达江宁,从仪凤门登陆,在岳庙山屯营。张煌言建议说:“师久易生他变,宜分兵袭取句容、丹阳等城。”郑成功未能采纳这个正确意见。七月初五日,芜湖降书至,郑成功命张煌言带兵控制上游,防备江楚援兵。张煌言审度形势,分兵出击。一军出溧阳,攻广德;一军镇守池州,截断上游援军;一军攻和州,保卫采石;一军入宁国,攻徽州。他传檄大江南北,各地人民响应,清官归降,一举收服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张煌言考察官吏,安抚地方,一时各地人士都到军门接受指示,参加抗清斗争,江南震动。

郑成功在江宁城下看到的情况是:巡抚以下官员都要逃走,松江水师提督马逢知已经送到降书,总督郎廷佐也来信接洽投降,其实是缓兵之计。郑成功临阵轻敌,误认为大局已定,江宁旦夕可下,不攻城,不打援,八十三营大军牵连立屯,警戒不严。清廷此刻则如临大敌,顺治帝甚至准备领兵亲征。清廷命令自贵州回京路过江宁的军队进入江宁城内,增强作战力量。一六六○年六月二十三日,清军骑兵出击,攻破郑成功的前屯余新营。次日黎明,清军倾城出击,郑成功已命令部队离营,屯扎山上,摆设挨牌、火炮,列阵迎敌。清军来攻,郑成功退却,大将甘辉被俘牺牲。郑成功撤走镇江等地驻军,从长江出海。

张煌言得知郑成功出海,清总督郎廷佐已派水师截断长江,便决定进军鄱阳湖,号召江楚人民进行抗清斗争。八月初七日,船到铜陵,被清援军打败。抗清义士魏耕请赴英霍山寨,张煌言焚舟登陆,率军数百人前进。不久,被清军冲散,张煌言与一卒一童,从建德、祁门乱山间,经休宁、严陵、东阳、义乌,出天台,到达浙东海滨,招集散亡,在台州沿海的小岛上暂驻。次年春初,回到临门。

郑成功在十六年中六次进军失败,东南沿海州县,屡得屡失。江宁败归,更加自感难于发展。台湾通事何斌建议东取台湾,说:台湾沃野千里,可以立国。张煌言在临门写信劝阻,说“军有寸进而无尺退。今入台则两岛(金门、厦门)将来恐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人之望也。”(《鲒埼亭集》卷九)郑成功不听。一六六一年三月,留子郑经守厦门,亲率大军三万乘海船百艘,进取台湾。

明朝在台湾设有巡检所统辖,驻兵澎湖。万历、天启以来,福建即有大批居民移住台湾。一六二四年,荷兰海盗殖民者窃据台湾西南的海港鹿耳门。次年,又侵入台南修建赤嵌城(今台南)。一六二九年(崇祯二年),福建大旱。郑芝龙招集流民数万人去台湾垦荒,收取租赋(《鹿樵纪闻》、黄宗羲《行朝录》)。这时,台北的鸡笼(基隆)等地,被来自吕宋的西班牙海盗所占据。一六四二年(崇祯十五年),荷兰殖民者又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夺取了鸡笼和淡水,对居民进行残暴的掠夺。一六六一年四月,郑成功军经澎湖,到达鹿耳门,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顺利击败荷兰殖民者,进而攻占赤嵌。荷兰殖民者以揆一为首,据守王城(台湾城,今安平),郑成功军围攻九个月。十二月十一日,揆一投降。郑成功放揆一回国,逐走荷兰殖民者,收回台湾全部领土,改称台湾城为东都,设一府二县。次年五月,郑成功在台湾病死,年三十九岁。子郑经自厦门去台湾,继承郑氏的统治。张煌言继续在临门坚持抗清。鲁王寄居金门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