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时期,是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时期,也是与域外诸国的文化交流更为发展的时期。宋朝的统治不及于西域,传统的东西交通要道受到阻隔。但通过海路,东与高丽、日本,南与南海以至非洲诸国,仍然往来频繁,交流着文化与科学。蒙古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国,东方与西方的交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元朝建立后,钦察汗国与伊利汗国虽然逐渐独立,仍然与元朝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欧洲与中国开始有正式的使臣往来。商人与教士的往来,更为频繁。元朝与亚、非、欧三大洲的各国普遍建立了多种联系。文化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了。
下面简要叙述宋金元时期文化交流的概状。
(一)高丽与日本
高丽 宋、辽、金时期,三朝与高丽公私交往都很频繁。汴京和临安都建有同文馆,接待高丽使臣。宋神宗时,高丽使臣所过州郡,官员要出城迎送。宋朝使臣去高丽,高丽也隆重接待,在开京建有专供宋使下榻的顺天馆。宋朝皇帝和高丽国王经常接见并宴请对方的使臣。高丽赠送宋朝的礼物中有罗、人参、药材、白硾纸、松烟墨、硫磺、青鼠皮、折扇、松子、柏子等;宋朝的回赠有龙凤茶、酒、乐器、建本书籍等。宋、金与高丽的民间贸易也十分频繁。宋朝商人常常几十人或几百人,由一名“都纲”率领,驾三、四艘船横渡黄海,赴高丽贸易。一般是第二纲到达高丽,第一纲必定回国,第三、四纲也是如此。高丽船舶每年初夏也来登、明州等地贸易。元朝建立前,蒙古军即已侵入高丽。元世祖时,设征东行省,把高丽作为侵略日本的基地。元朝的统治为高丽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两国的文化交流仍在进行。
宋、金、元的统治者曾应高丽国上的请求,将一些刻印精美的书籍,诸如《九经》、《史记》、两《汉书》、《圣惠方》、《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大藏经》、《三经新义》等赠给高丽;高丽也以中国已经失传的古籍如《(黄帝)针经》、《(京氏)周易占》,以及高丽书籍如《三国史记》等作为回赠。元仁宗赠给高丽四千三百多册宋秘阁旧藏的善本。两国商人、僧人也各将本国的大批书籍运入对方境内。宋朝江南商人李文通等人,一次运往高丽近六百卷宋版书籍。泉州商人徐戬专为高丽在杭州雕造《新注华严经》板,然后运往高丽。高丽国王之子、僧人义天和尚归国时,带回宋佛经三千多卷。元初,高丽博士柳俪在江南购回经籍一万零八百卷。一○二一至一○八七年,高丽根据辽、宋佛藏,首次雕印《大藏经》。一○八七至一一○一年,又刻印义天和尚的《续藏》,共四千七百多卷。此后,高丽的雕板印刷业逐渐兴盛。宋仁宗时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南宋末年又发明木活字。高丽劳动人民根据这一原理,推陈出新,约在十三世纪中期,铸成一批铜字,印刷《古今详定礼》五十卷。又在一四三六年,铸成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铁字和鍮(黄铜)字。
宋朝的一些文学作品如司马光、范镇的文章、王安国的诗词等,受到高丽文人的喜爱,汉诗在高丽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宋和高丽的书画家互相交流技艺。高丽不时派遣使臣和画工来宋访求、观摹书画。高丽著名僧寺兴王寺正殿两壁临摹了汴京相国寺的壁画。宋徽宗曾把自己的书画赠给高丽国王,并推崇高丽画家李宁,要宋画家向他学习。宋朝皇帝和不少士大夫都珍藏高丽画家的杰作。金朝皇帝也经常派人向高丽求取书画。元朝流行的赵孟 书体,深受高丽文士的爱慕。
高丽的纸、墨原从中国传入。高丽的白硾纸和松烟墨传到宋朝,很受士大夫的欢迎。宋朝墨工潘谷采用高丽的松烟,制成最佳的墨,驰名国内。
高丽对宋朝的医学也很重视,高丽国王多次派人来聘请医生和求取医书、药物。一○七四年,高丽国王王徽派遣使者入宋求医、药、画、塑四种工匠,以教导本国人。宋神宗下诏在此四种人内,召募愿行者二三人。一○七八年,王徽患病,遣使入宋请医,宋神宗派翰林医官邢慥等前去,并带去药物一百品。一一○三年、一一一八年,宋徽宗两次派名医牟介、杨宗立、杜舜举等人去高丽分科教授医学,为高丽培养了一批医学人材。此后,高丽正式建立医官制度和设立药局。金朝女真族早期的医药大都从高丽传入,医师也是高丽人。
高丽还派遣留学生到宋朝学习。北宋初,康戬、金行成都入国子监读书,进士科登第,在宋朝任职居官。康戬官至京西转运使、工部郎中;金行成病殁于安州通判任上。宋徽宗时,高丽进士权适、赵奭、金端等参加贡举考试,宋徽宗亲临集英殿主持他们的考试仪式,特赐上舍及第。宋朝士人侨居高丽,国王也授以官职,如萧宗明、萧鼎、萧迁、卢寅、陈渭、叶盛、慎脩等人,曾任高丽阖门祗候或阖门承旨、秘书省校书郎、参知政事等职。
程朱理学在元朝初年传入高丽。一二八九年,高丽人安珦在大都获得《朱子全书》新版,回国后,在太学讲授“朱子学”。后来,白颐正又从大都带回许多程、朱理学著作,在太学宣讲。不久,又按权溥的建议,由秘书省书籍所刊行朱熹《四书集注》。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出现了李谷、李齐贤、李穑等理学大师。
日本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代,两国的文化交流极为繁盛。宋朝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朝虽两次侵略日本遭到失败,但两国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仍很密切。
北宋时,主要是宋朝商船驶往日本;南宋时,宋、日两国都有商船频繁往来;元朝时,日本商船来中国的也很多。宋、元船大都由明州或杭州、温州、泉州启航,到达日本筑前的博多或越前(今福井县)的敦贺港。日本安置宋船人员在鸿胪馆,供给膳宿。宋朝运销日本的货物,有书画、文具、铜钱、佛经等,日本运往宋朝的货物中,刀剑和折扇,颇受宋朝文人的欢迎。宋朝著名文人欧阳修、梅尧臣都曾赋诗赞美日本的宝刀。宋、元和日本的僧人不断互相访问,著名的日僧裔然、成寻、寂照、荣西等入宋,晋谒皇帝,进献礼物,然后朝拜佛迹,备受优待,宋、元僧寂圆、道隆、普宁、一山一宁、清拙正澄等著名禅僧也渡海赴日,宣扬禅风。两国商人和僧人对沟通经济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商人和僧人携往日本的大批书籍中,有佛教的《大藏经》,道家、儒家书籍,《白居易文集》、《东坡指掌图》、《五代史记》、《唐书》、《太平御览》等;带来中国的书籍,有当时已经失传的儒、佛经典,如裔然曾向宋太宗进献《郑氏注孝经》、《越王孝经新义》各一卷。
随着宋代刻板书籍和佛经的大量输出,日本的印刷业日渐兴盛。宋禅院刻印佛经施舍信徒的风气传入日本,日本禅院竟相仿效,一时刻印了《法华经》、《无量义经》、《观普贤经》等大量佛经。这些佛经被称为“折供养”。一二四七年有人署名“陋巷子”,覆刻宋婺州本《论语集注》十卷,成为日本雕印儒家经典的滥觞。
这一时期,两国的绘画艺术不断交流。宋画题材丰富、画法多变,在日本得到好评。日本画家曾亲自来宋朝学习,并带回很多名画,宋朝画家也应邀赴日传艺。日本绘画也受到宋、元人的赞赏。汴京相国寺市场出售日本扇,宋人对扇上图画评价极高,认为“意思深远,笔势精妙,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元朝许多高僧的墨迹传到日本,对日本的书法给予不小的影响。日本的一些书法家,如奝然、寂照、雪村友梅等人的作品,也深受宋元文人的重视。
宋朝的一些医生东渡日本行医。如郎元房在镰仓侨居三十多年,以他高明的医道赢得日本执政北条则赖和北条时宗的信赖,担任他们的待医,对日本医学起过促进作用。宋朝的一些医书如《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法医学名著《洗冤集录》等都先后传入日本。许多中草药和成药,如麝香、金益草、银益丹、巴豆、雄黄、朱砂等,也大量输入日本。日僧荣西还从宋朝带回茶种,培植茶树,并撰成《吃茶养生记》二卷,提倡饮茶养生延寿之道,于是日本饮茶的风气再度盛行。元代,日本流行唐式茶会。
宋朝佛教禅宗日益发展,禅宗“顿悟成佛”的教义和寡欲朴素、专心修道的精神,吸引了许多士大夫。传入日本后,逐渐吸引了镰仓幕府的执政和武士们,使他们成为禅法的虔诚信奉者,从而在日本掀起了武士热心参禅究道的风习。到南宋时,日僧更是频繁入宋学禅。禅宗学说对日本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程、朱理学在十三世纪传入日本,首先在日本传播理学的是元朝僧人一山一宁,日本的理学先驱便是一山一宁培养的弟子虎关师炼。程、朱理学和禅宗学说融为一体,长舰成为日本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二)东南亚与南亚诸国
宋、元时期,与南方及西南毗邻的各国之间,除了传统的陆路交通外,海上的交通空前繁荣。与南海诸岛国的联系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南半岛诸国 交趾(安南)、占城、真腊、缅国,与宋元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元朝曾向这些地区进兵侵掠,但彼此之间的移民与商贩仍往来不息。一二二五年取代李氏而创立安南陈氏王朝的陈日■便是福州长乐人,后徙居安南的南定省天长府即墨县,以渔为业,叔陈守度,取李氏王朝而立日■。交趾的贵族多沿汉姓,如丁、黎、李、陈。交趾的李氏和陈氏王朝,先后与宋元王朝保持经常的朝贡关系,接受赐予他们的官号。彼此之间商贩往来十分频繁。宋在广西沿边邕州和钦州设立互市场,宋和交趾的富贾行商,都到这里来贸易。双方商人还经由海道运货贩卖,宋商大部以巨商为纲首,结伙从泉州、广州等地发船前往交趾、占城;交趾、占城的商人也泛海运货到泉、广州,然后贩运宋朝的货物包括书籍、纸、笔等回国。交趾、占城和宋朝到对方国家定居的人民也络绎不绝。北宋初交趾时犯占城,一批批占城人逃来宋朝,当时广州的占城流民就数以百计。宋朝一些人也侨居在占城。庆历初,广东商人邵保到占城,见到逃亡的“军贼”鄂邻百余人。人民间的往来杂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乾道中,占城与真腊战,两方皆乘大象,胜负不分。有福建人浮海往吉阳军,为风浪所逐而抵占城,教占城习骑射,因得大胜。
通过使臣和商人的不断来往,交趾、占城从宋朝获得《大藏经》和儒学书籍。十三世纪中叶,交趾出现了雕板印造的户口帖子,成为越南历史上最早的印刷品。十三世纪前,汉字是交趾唯一通用的文字。“其诵诗读书,谈性理,为文章,与中国同,惟言语差异”(《岛夷志略》)。交趾的高僧大都是著名的汉学家,能赋诗作词,与宋朝诗人唱和。占城也出现了许多能赋诗作词的文士。他们的汉文学水平可与高丽比美。十一世纪中叶,交趾国王指导宫女仿照宋朝的丝织品锦,织造锦绮,获得成功。宋朝传入交趾的中草药不断增多,宋医在交趾受到重视,甚至交趾统治者也延请宋医治病,并服用中草药。交趾的药物如使君子、霍香等,这时也传入宋朝。
真腊自称甘孛智(柬埔寨)。历史上很早就与中国交通。一○○八年,真腊商贾三人到广西高州贸易。一一一六年,真腊国王派遣“进奉使”等到宋,赠送礼物。此后,宋朝、真腊的使臣和商贾,不断往来两国。元成宗初年,周达观曾随元使访问真腊,到达都城吴哥,撰成《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描述当时真腊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元朝的货物,以“唐人金银”为第一,其次为五色轻绢帛,再次为真州的锡铁、温州的漆盘、泉州的青瓷器,还有明州的草席以及雨伞、铁锅、铜盘、木梳、针、矮床等。宋、元时期有许多人侨居真腊经商,并娶当地妇女为妻。《真腊风土记》一书的完成,增进了中国人民对真腊的了解,也为真腊保存了可贵的历史纪录。
宋代的罗斛国(以今泰国华富里府为中心)、真里富(今庄他武里一带)、西棚(今素攀一带)等,以及元朝时的暹国,都是今泰国境内的古国。罗斛国在一一○三年,派使臣到宋“进奉”货物。一一一五年,宋在泉州置来远驿,接待罗斛、占城国人使。元朝曾三次遣使往暹国,暹国使者也九次访问元朝。一一六四年,真里富的一位巨商在明州病死,当地官府为他准备棺木盛敛,嘱其随从护丧归国,并准许带回巨商的全部遗产。次年,真里富国王派人带信表示感谢。宋、元商船也到那里贸易,运去宋朝的特产。
宋、元时期,缅甸古国为蒲甘或缅国。一○○四年,蒲甘国王派遣使者从海路到宋赠送礼物,受到宋朝的欢迎,邀请他们参加上元节观灯。此后,蒲甘使者多次入宋。蒲甘又与大理国(今云南省)毗邻,蒲甘王阿奴律陀曾亲自到大理访问,与大理关系较为密切。一一三六年,蒲甘和大理使臣经广西,一起向宋朝赠送土产。蒲甘商船也经常运载金颜香等到泉州贸易。蒲甘还曾派使臣和佛僧到宋求取或赠送佛经。蒲甘王朝所建的佛教寺院,采用了宋朝形式的塔像和幅射拱门。
南海诸国 宋代,与南海诸国的交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宋王朝奖励发展海外贸易。宋太宗曾特派使者持敕书金帛,分四路招致海南诸蕃国,并在京师置榷易院。凡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及两浙,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市舶成为北宋重要的财源。南宋王朝也申令“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徐远人,阜通货贿”。在这种奖励海外贸易政策的推动下,宋朝与南海以及西洋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发展。成书于一一七八年的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著录南海地名约二、三十处,稍后,赵汝适撰《诸蕃志》地名多达八、九十处。元末汪大渊附贾舶浮海,越数十国,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以亲身的见闻,报导了从东南亚远及于东非的道里风俗,大大丰富了关于这些地区的知识。
元朝在平南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南宋的基础上,发展同南海西洋诸国的关系。忽必烈曾令唆都等奉玺书十通,招谕南海诸国,占城、马八儿(印度东海岸)等俱奉表入贡。忽必烈并重用南宋的降臣蒲寿庚,利用侨居福建的外商与南海诸国的联系,招致诸善国,发展海外贸易。一二七九年,又遣杨庭壁出使俱兰(印度西海岸)。杨庭壁抵达俱兰时,也里可温兀咱儿撒里马及木速蛮主马合麻也在其国,闻诏使到来,都表示愿意遣使入贡。苏木达国也遣使通过俱兰向元朝臣服。因此,南海十国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苏木都剌皆遣使入贡。一二八四年,忽必烈又遣使臣前往锡兰(今斯里兰卡)访求佛牙。使臣抵锡兰岛,入谒国王,求得佛牙二枚、佛遗发与供食之钵。非洲旅行家伊本?拔都他在他的游记中也记载元朝皇帝曾遣使至印度。当他在古里时,曾见有元朝船只十三只停舶在港内。元朝商人在南海十分活跃,不少人迁居南洋诸岛,与当地人民一道,为开发这一地区作出了贡献。
位于苏门达腊岛上的三佛齐是当时东南亚国际贸易的枢纽。三佛齐向宋朝派出使臣三十多次。一○○三年(真宗咸平六年),三佛齐王遣使李加排、副使无陁李南悲来贡,且言本国建佛寺,请赐钟及寺名。真宗诏以承天万寿为寺额,并铸钟以赐。三佛齐文字用梵书,上表章用中国汉字。阇婆(爪哇)也多次派使臣入贡。宋与三佛齐、阇婆等国商人的来往也极其频繁。宋朝商人至阇婆,备受优待。福建建溪的大海商毛旭,曾经多次运货去阇婆,归国时又为阇婆使者充作向导。
位于加里曼丹岛上的渤泥,跟宋朝人民交往甚多。九七六年,渤泥国王向打派遣使臣带着表文(国书)入宋,赠送龙脑、玳瑁、檀香、象牙等礼品,宋太宗将使臣安置在礼宾院,以贵宾相待。宋朝商舶抵达渤泥三天,国王就带领眷属、大臣前往参观,商船跳板铺上织锦迎接,设宴款待,最后分送礼物。船上货物都由国王和大臣定价,然后击鼓,召集附近百姓前来贸易。在文莱发现的一块汉文石碑,上刻“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景定甲子男应(?)甲立。”这是东南亚现存最早的一块汉文碑刻。据考订,是一二六四年为宋朝知州蒲某建造的墓碑,蒲某可能是泉州人。这说明许多泉州人,包括宋朝的官员,都来渤泥侨居。
宋朝与蒲端(疑为今非律宾班乃岛西部的武端)、麻逸(今吕宋岛)及其属国三屿(今吕宋岛西南诸岛)、蒲里噜(今吕宋岛东波利略岛)、白蒲延(今吕宋岛北的巴布延群岛)等,都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一○○三年,蒲端国王具陵派遣使臣李竾罕、副使加弥难入宋,向宋真宗赠送土产和红鹦鹉。次年上元节,宋朝派官员陪同使臣观灯、宴饮,并赠送钱币。从此,蒲端使臣不断来宋,从宋朝带回冠带、衣服、器币、铜钱、旗帜、金银、铠甲等物,又给宋朝带来玳瑁、龙脑、丁香等物。麻逸国商人在九八二年运宝货到广州。宋朝商船将瓷器、铁锅、乌铅、五色琉璃珠、铁针、绫绢等运到麻逸、三屿等国,又从那里买回黄蜡、吉贝、番布、真珠、玳瑁等。
印度次大陆诸国 宋人称为鹏茄罗(今孟加拉)、天竺(今印度)、注辇(今印度东部海岸)、故临(今印度西海岸柯钦一带)、南毗(即古里佛,今印度西部马拉巴海岸)、胡茶辣(今印度巴罗达一带)、麻罗华(今印度巴罗达以东)、细兰(今斯里兰卡)等南亚各国,都与宋朝保持频繁的经济文化联系。宋太宗时,天竺僧罗护哪航海至泉州,海商施金建造一座佛寺,请罗护哪主持。注辇使臣和商人入宋者更多,他们给宋朝带来了真珠、象牙、琉璃和各种香料。宋朝海船去大食各国途中,必经故临国换小船而去。宋商把檀香、丁香、脑子、金银、瓷器、马、象、丝帛等运往细兰国,又从那里购买白豆寇、木兰皮、粗细香等回国。
海道之外,宋与印度次大陆诸国在陆路上的交通也很频繁。北宋建国之后,九六五年(太祖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返还,表献贝叶梵经四十二夹。道圆是在晋天福中西去的,在途十二年,居印度六年。宋太祖亲自召见他询问所历山川道里,颇加礼待。明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情游西域取经,朝廷各赐钱三万遣行。此后,往取经者甚多。同时期,印度僧人也纷纷东来,其中著名的有中天竺摩伽陀国法天、北天竺迦湿弥罗国僧天息灾和乌填国僧施护等。太宗崇尚释教,九八○年(太平兴国五年),诏立译经院(后改称传法院),召天息灾等三人入院,从事佛经翻译,由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等笔受,杨悦、张洎润色。九八三年,天息灾诸选召童子,学习梵文。真宗景德三年诏令“西天僧有精通梵语,可助翻演者悉馆于传法院”。传法院进行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工作。从太平兴国七年到仁宗景祐三年的五十四年内,贡献并内出梵经无虑一千四百二十八夹,译成经论凡五百六十四卷。以后又续有译作。当时来宋朝的天竺僧人很多,挟梵夹来献者不绝。
(三)中亚、西亚及东非诸国
阿拉伯沿海诸国 早在行勤西游时,便携有宋王朝致大食国王书。行勤显然完成了传递使书的任务,因此,九六八年(开宝元年),大食国王遣使来贡。宋人所说的“大食”,是中亚诸国之泛称。从行勤的行程来看,他们道出克什米尔,折而西南行,至北印度的左兰那罗国。他所致书的大食国,很可能便是当时据有锡斯坦地区的伽色尼王朝的创建者撒布克的斤。九七一年,大食国又遣使来贡,宋以其使者李诃未为怀化将军,还特以金花五色绫纸写告身以赐。从这以后,取陆路和海路东来的大食使者史不绝书。
辽王朝已与中亚诸国有密切的联系。早在天赞初,就有“波斯国来贡”、“大食国来贡”的记载。一○二○年,大食国王遣使为其子册哥请婚,并进象及方物。明年,复遣使来,辽以王子班郎君胡思里女可老封公主许嫁。一○二六--一○二七年(圣宗太平六--七年),辽又遣使至锡斯坦与伽色尼王朝联系,建议“辟联合之路而系敦睦之环”,使之从西南方牵制哈剌汗国。一○四一--一○四二年(道宗重熙十--十一年),为辽戍边的一万六千帐契丹人叛逃,迁入哈剌汗国。所有这些关系表明,后来耶律大石的西迁不是偶然的。
成书于一一二○年的《动物与自然属性》的作者马儿瓦齐报导,当时中国分属支那、契丹与畏兀三部分。凡是经商及从事其他事务的人皆自喀什噶尔经叶儿羌、和田,至沙州,然后由这里分道前去三国。但是当时东西间的陆路交通是艰难的。十世纪末,辽圣宗向西扩展了领地;十一世纪中,西夏又控制了河西走廊,北宋与西域的陆路交通因而一度被切断。宋神宗开熙河,与西域的交通才得恢复,但必须取道青海北部,由秦州入境。这一段旅途更加僻远迂回,彼此间的陆上联系受到限制。因此,宋与大食的联系,主要还是依靠海路进行。
宋朝与大食诸国海上交通发达,远洋船舶广泛使用罗盘针导航。大食使臣和商贾从海路到东方,多到故临国换乘东归的宋商海舶。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罗盘针传入大食,又经大食传入欧洲。宋朝有近六十种药材大量运入大食各国,其中川芎对医治采胡椒工人的头痛病有显著疗效,而牛黄约在十二世纪前又由大食人传到欧洲。这说明宋朝医学对大食医学有很深的影响。大食各种药材也被宋朝药物界广泛采用,阿维森纳创造的丸衣方法传到宋朝后,迅速得到推广。
伊斯兰教及其建筑艺术,传入宋朝,大食商人在泉州、广州建筑寺院和高楼,既保持了大食的建筑艺术风格,又吸取了宋朝建筑的优点。侨居宋朝的大食各国商人数量很多,有些商人资金相当雄厚,广州官员竞相与之联姻。这些商人还在侨居地,如广州、泉州兴建著学。元朝时期,色目人在福建沿海定居的人数相当多。元末农民起义中,这些色目人在其首领赛甫丁的领导下,据有泉州。当时,摩尼教、伊斯兰教在这里十分流行。
十三世纪时,波斯人曾仿制宋瓷碗,绘有凤凰图案,而宋磁州窑也曾仿制波斯式的瓷壶。北宋初,有一位汉族学者在伊拉克巴格达侨居一年左右,他只用五个月时间就学会了阿拉伯文。当他准备离开巴格达时,请房主拉齐读一部阿拉伯学者的著作,拉齐读得很快,他能用汉文草书准确地速记下来。大食的天文学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在河北宣化发掘的一座辽墓中,出土一幅彩绘的星空图。此图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为主,又吸取了巴比伦黄道十二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东非诸国 《诸蕃志》中,详细地记载勿斯里(今埃及)、遏根陀(今亚历山大港)、陀盘地(今杜姆亚特港)和憩野城(今开罗)等地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是他从到达泉州的埃及商人那里听来的。他还记述遏根陀国有一座大塔,这就是古代亚历山大港的法鲁斯岛灯塔,高达一百米。憩野是勿斯里的都城,商业非常繁盛,意大利商人曾到这里来购买东方货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宋朝的货物,主要有丝织品、瓷器、金银、铜钱等。
宋朝的瓷器驰名世界,远销勿斯里,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不久,本地的陶瓷工匠便进行仿造。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时,仿制青瓷;十四至十五世纪时,又仿制青花瓷。但瓷胎使用本地的陶土,并且常有阿拉伯字的陶工名字。这些仿制品的瓷片,在福斯特(开罗古城)遗址中发现不少。十二世纪时,宋朝的皮影戏传入勿斯里,引起当地人民的很大兴趣。亚历山大港的天文学家兼地理学家多禄某的天文集,在宋、元时传入中国。据马可波罗记载,忽必烈时,朝中有巴比伦(指埃及)地方之人,被大汗派遣至福州城,授民以制糖术,用一种树灰制造。这些都说明彼此间文化交流的密切。
一○七一年,层檀(今坦桑尼亚)首次派使臣到广州,对宋朝进行访问。一○八三年,再次遣使入宋,赠送本国特产,宋神宗回赠银二千两。宋朝的丝织品、瓷器、铜钱等,直接或间接地由宋朝商船运到层檀销售。十九世纪末年以来,坦桑尼亚沿海一带不断发现宋瓷残片和宋朝铜钱,表明宋和层檀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相当频繁。
宋朝人称索马里古国为中理(今索马里沿岸)和弼琶啰(今索马里柏培拉港)。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地下发掘,曾发现宋瓷和宋钱。元朝统治时期,与东非的联系继续有所发展。马可波罗记忽必烈曾派使者至东非马达加斯加岛,使臣归后,将此岛之诸异闻陈告大汗,并把两枚巨大的野猪齿入呈。元朝未年,依本?拔都他游印度,曾受其王的派遣,出使中国。依本?拔都他经历地区的范围仍然是一个疑问,可能仅到过长江以南,但他的游记中却保存了元朝商人活跃在南海的记载。
(四)钦察、伊利诸汗国
蒙古西征后,形成了钦察、察合台、伊利与窝阔台四个汗国。诸汗国逐渐成为事实上各自的独立政权,但在名义上,仍奉元朝皇帝为大汗、“一切蒙占君主的君主”、“四海万民之君和成吉思汗家族之长”。在通常情况下,诸汗国汗位的承袭,必须取得元朝皇帝的认可。伊利汗国的旭烈兀汗死,遗命子阿八哈汗继位。阿八哈辞位说:没有叔父忽必烈的命令,他不能即位。因此在未得忽必烈的正式册命之前,他始终不敢就正位,而是另设一座,权行汗权。直到一二七○年元朝所派的使臣奉诏来到后,他才遵旨重新举行登位的典礼。一二八四年阿鲁浑汗夺取了汗位,但也等到二年以后元朝的使臣到来,才正式即位为伊朗等地诸蒙古及大食民众之长。一二九一年乞合都即汗位,忽必烈赐给他藏语名亦怜真?朵儿只。合赞汗的即位与改奉伊斯兰教,同样要取得成宗铁穆耳的认可。一些有翊戴大功的贵族,也以请求元廷赐予官爵为荣。如阿鲁浑汗时期的不花,被元朝封为丞相,不赛音汗时期的出班,被元朝授以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给银印、金符。元王朝封授汗国贵族的这些官爵,显然都是来自汉族的传统官名。在特殊情况下,元廷甚至可以另派所在汗国的贵族来接替汗位。现存的资料表明:伊利汗国的国玺,是由元廷所颁赐的汉文刻印,一方为“辅国安民之宝”,另一方为“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元朝皇帝与诸汗国通过赐予和朝贡保持经济上的交流。诸汗国的贡品多是西域的大珠、珍宝、玉器、水晶、马驼、文豹、狮虎、药物和特产的佩刀。元廷的回赐则为钞币、缎帛、绣采、金银和东北特产的海青猎鹰。贡使往往受命携来重金,广购元朝各种上产,使者本人也乘机贩运货物。因之,每一批使者实际上便是一支庞大的商队。元朝规定:所有使臣,从杭爱山至大都都可以乘驿前行,因而大大地便利了贡使的商贩活动。
在蒙古统治时期,东西方之间人民的交往也空前繁盛。早在成吉思汗西征中,一大批投附的官员、军卒、工匠和驱奴被掳东来,以后又辗转迁入内地。随后是大批中亚商贩、旅行家,沿着东西驿道,络绎东来。元人文献把他们泛称为回回人、西域人或大食人,统归色目。他们大都是伊斯兰教徒,在内地任便住坐,踪迹遍及城乡各处,但在一个地方内又往往保持小范围的聚居,嫁娶丧葬、宗教信仰仍坚持原有的习俗。在有回回人聚屠的城市中,如上都、太原等地,都建有礼拜寺。元朝设立回回哈的司,管领伊斯兰教徒刑名事务,答失蛮(回教徒)与佛、道和基督教徒一样,都享有特许的优免赋役的权利。他们在定居各地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不少人成为汉文化修养很高的写作家,同时也把中亚的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中国。
与此同时,也有大批蒙、汉等各族人迁入中亚和西亚诸地。当旭烈兀西征时,除大批蒙古军外,曾征调汉人匠师上千人随征,其中包括使用火药的枪手。由中国发明的火药辗转经过阿刺伯而传入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军西征的蒙古人和汉人留住在伊利汗国,因为蒙古人当时主要信仰喇嘛教,所以在伊利汗国境内,一度佛寺兴盛。藏族创立的“喇嘛教”也由此传到了中亚地区。著名的全真道士丘处机和政治家耶律楚材都曾亲历中亚;旅行家常德奉使于旭烈兀,且远及呼罗珊诸地。当时还有一部分原属西辽的黑契丹人,以博刺克?阿只卜为首,又在克尔曼地区割据自守而臣附于蒙古。他们的统治前后维持达八十余年。直到十四世纪初,完者都汗征召其主沙只罕入朝,另派蒙古官员统治其地,契丹人后裔的这个政权才告结束。
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空前密切,人口交互迁移,文化上的交流也因此更为发达。中亚城邦中所习行的理算、扑买与商业斡脱组织等制度,都在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影响。一些色目权臣,也多惯于把中亚的统治制度强行推行于汉地。成宗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变化。
回回的优秀科学成果,如医学、天文学等的传入,受到元朝人民的欢迎。著名的回回天文学家札马鲁丁在至元四年进《万年历》,忽必烈曾一度下令颁行。札马鲁丁又造咱秃哈剌只(多环仪)、咱突朔八台(方位仪)、鲁哈麻亦渺凹只(斜纬仪)、鲁哈麻亦木思塔余(平纬仪)、苦来亦撤麻(天球仪)、苦来亦阿儿子(地球仪)、兀速都儿刺不(观象仪)等回回天文仪器。元朝还专设有回回司天台。在当时元廷的秘书监里,保存有大量天文历算书籍和仪器。回回医学也很负盛名。元朝在太医院下设广惠司,拿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的创建者是叙利亚人、景教徒爱薛。回回药物与验方在社会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在秘书监中还保存有《忒毕医经十三部》(忒毕,阿剌伯语义为医学)。《常德西使记》载中亚的几种特效药物:阿只儿,状如苦参,治马鼠疮;妇人损胎及打扑内损,用豆许咽之自消。阿息儿,状如地骨皮,治妇人产后衣不下,又治金疮脓不出,嚼碎敷疮上即出脓痊愈。奴哥撤儿,形似桔梗,治金疮;肠与筋断者,嚼碎敷之自续。明初刻本《回回药方》,据考证系阿拉伯著名医学家依本?贝塔儿的《简救法》一书的译本,大概是元代译出的。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一本研究食物医药学的专著,其中也保存了一些回回药物及方剂。
大食人也黑迭儿是出色的建筑工程师,忽必烈时任茶迭儿局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兼领监宫殿。在大都宫城的设计中,“受任劳勚,夙夜不遑,心讲目算,指授肱麾,咸有成画”。后与张柔、段天祐同行工部事,管领修筑宫城,为大都城的修建作出了贡献。尼泊尔著名的绘画装塑家阿尼哥,中统元年受帝师八恩巴之招,率领匠师八十人造黄金塔于吐蕃。后从帝师入京,以塑绘和工巧著名一时,两都寺观的塑像,多出其手。阿老瓦了和亦思马因是伊利汗阿八哈应忽必烈之命而派遣来元的制炮家。他们所造的巨炮(一种投石机)曾用于进攻襄阳与常州,具有颇大的摧毁力。
中国文化也在波斯等地广泛传播。随同旭烈兀西征的有中国天文学家数人,其中包蛮子(?译音)最为著名。伊朗的著名天文学家纳速剌丁便是通过他而得以了解中国的天文推步术数。伊利汗国丞相拉施德在编纂他的世界历史名著《集史》时,曾有汉人学者李达时、倪克孙(均为译音)参与编著。《集史》中有关蒙古及元朝的某些史实,主要是得自一二八三年出使伊利汗国并留驻那里的元朝丞相李罗的口授。拉施德还主编过一部关于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名为《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被译成了波斯文。合赞汗曾得眼疾,延请元朝医师治疗。这位医师采用放血疗法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合赞汗本人,略知汉语,通晓中国史事,了解中国特产的草药。西亚流行的圆穹形建筑和绘画的手法与题材,也明显地反映了中国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影响。元朝的纸钞制度也传入伊利汗国,曾一度实行。
(五)欧洲诸国
据《宋史》记载,北宋时期,拂菻(东罗马)曾三度遣使来贡。当时陆路上的通道既远且阻,直接往来是很困难的。但间接的文化交流却一直未曾停止。经由西亚东传的景教(聂思托里派基督教),在汉地虽已不再流行,但在畏兀儿等族地区却仍然盛行。太平兴国六年,王延德使高昌,他在那里见到所谓“波斯僧”,指的便是景教徒。据西方的记载,在十一世纪初,我国西北部的突厥人已有很大一批人转奉了景教。以后景教一直在西域和西部蒙古地区盛行。克烈、乃蛮与汪古等部从辽、金以未便都是世奉景教的部族。
蒙古的几次大规模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揭开了中国与欧洲交通的新篇章。大批欧俄的部族,如钦察人、阿兰人,俄罗斯人被裹胁东来;一些欧洲的工匠,如日尔曼奴隶、巴黎和贝尔格莱德的俘虏也出现在和林。西征也在客观上打通了交通的道路,一大批欧洲人,包括教土、使臣、商贾和旅行家,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涌向东方。
普兰诺?迦宾与卢卜鲁克的来使 欧洲人对蒙古,原来很不了解。拔都的西征引起了欧洲统治者们严重的不安和忧虑,因而亟力谋求了解蒙古草原的状况,阻止杀掠。一二四三年,新当选的教皇英诺森四世组织两个使团出访蒙古:普兰诺?迦宾出往俄罗斯;剌温思出往波斯。普兰诺?迦宾等在一二四五年四月从里昂出发,带着教皇写给蒙古大汗劝谕勿攻基督教民的书信,经过波希米亚、基辅,穿过南俄草原,在伏尔加河上觐见拔都。拔都认为这种关系必须取决于大汗,便派他前往蒙古。于是他与同伴别年的克特穿过康里草原,经过准噶尔盆地北部,抵达蒙古。当时正在举行选举贵由为大汗的忽里勒台。普兰诺?迦宾在蒙古逗留了四个来月。贵由写了勒令西欧的统治者们投降入贡的回信,交他带给教皇。普兰诺?迦宾于一二四六年十一月启行,大体上循原路西返,一二四七年的下半年返抵里昂。他所记的《蒙古历史》一书,是对蒙古人从生活习俗到军事装备、战略战术的一个全面纪录,其中还包括了旅途行纪,记述沿路的见闻。
一二四八年,率领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尼可西亚接待了一个自称是蒙古驻小亚细亚的将军按只吉歹所派遣的使团,使者名大维德。明年二月,圣路易遣安德烈为使,进行回访。安德烈大概是在木干平原见到按只吉歹,然后绕行里海南岸,循锡尔河而东,抵达额敏河上贵由的行官。这时贵由已病死,海迷失皇后执政,她接见了安德烈。一二五一年四月,安德烈返抵帕托列玛恩,觐见圣路易,递交了给海迷失皇后的回书。书中敦促称臣入贡。紧接着,圣路易又在凯撤里亚接见了据说是海迷失所派遣的菲力浦使团。使团受到圣路易的款待,逗留一年之久。一二五二年春,圣路易又派教士卢卜鲁克以传教士的名义前往蒙古。卢卜鲁克可能是从阿克儿乘船,伴同菲力浦使团抵孔士坦丁堡。然后越里海,从克里米亚半岛登陆东行,先后觐见了西欧盛传是基督教徒的蒙古诸王撒里塔,和住牧在伏尔加河上的拔都。拔都派他往见蒙哥汗。他在一二五三年十二月抵达蒙哥在汪吉河附近的冬营帐地,然后伴随蒙哥的大帐日渐北移。次年四月进入和林城。逗留五个多月之后,卢卜鲁克带着蒙哥的严厉的促降书返回。他从拔都处折而南行,穿过高加索与小亚细亚,一二五五年六月抵达塞浦路斯。他此行的使命,原是希望结好蒙古,共同抗击伊斯兰教徒,收复圣地与宣扬基督教义。这无疑是彻底失败了。但他成功地深入了解了蒙古的状况和东西交通的道路。他所著的《行纪》一书,是关于蒙古和中亚历史的有价值的资料。
马可波罗来华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欧洲的贡使、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络绎东来。马可波罗以他的游记著称于世。
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古刺和叔父玛窦从孔士坦丁堡渡黑海,前往钦察汗国的都城撒莱经商。由此继续前行,抵布哈拉。大约在一二六六年(至元三年)到达上都,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忽必烈决定派遣使臣随同他们西返,往使罗马教延,命教皇遣送熟知基督教律,通晓七种艺术者百人来华。中途使者因病阻留,尼古刺兄弟持国书继续西行。他们在一二六九年抵阿克儿,向教廷呈递了蒙古的国书。二年之后,兄弟二人携带十五岁的马可波罗陪同教皇所派遣的二宣教士尼古勒与吉岳木东来。两名宣教士在半途因惧怕危险而折回。马可三人又经过长途跋涉,于一二七五年(至元十二年)夏到达上都复命。马可波罗在元朝留居十七年,颇得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欲见万里如在目睫”,曾派遣贺胜遍历吐蕃、云南、广海之地,往返观察。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他也曾奉使云南、江南及占城、印度诸地。马可波罗还自称在扬州作官三年。一二九一年(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应伊利汗国的请求,把阔阔真公主嫁给阿鲁浑汗。马可波罗随同阿鲁浑的使臣护送公主,由海道西行。在一二九二年左右抵达伊利汗国,完成了护送任务。马可波罗继续西行,一二九五年返抵威尼斯。根据他口述整理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他在旅途和在元朝居留期间的见闻,对元朝的繁华和富庶备加赞扬。马可波罗的东来和游记的传播,极大地加强了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
列边骚马出使欧洲 列边骚马原籍大都,是一个景教徒。列边是景教长老之称。据说当时在大都的景教徒多达三万多人。骚马与东胜(?)人马儿可思在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奉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他们途经河中府、唐兀城、和田,经塔拉斯、呼罗珊而抵巴格达,因战争稽留在伊利汗境。一二八○年,马儿可思被任命为契丹与汪古的大主教,改名为马儿亚伯刺罕。次年,在巴格达的景教总主教死,诸大主教集会,因马儿亚伯刺罕是蒙古人,而被选推为总主教,得到阿八哈汗的核准。其后阿鲁浑汗在位,企图征服巴勒斯坦与叙利亚,由马儿亚伯刺罕派遣骚马为使,前往欧洲,联络基督教国家。一二八六年骚马以阿鲁浑国王及马儿亚伯刺罕总主教的名义赴罗马,航经孔士坦丁堡,至那不勒斯登陆。这时正值旧教皇死,新教皇未立。骚马在罗马盘桓之后,去往法兰西,受到国王菲力浦四世的接见。国王表示:虽然蒙古人不是基督教徒,但如果为夺取耶路撒冷而进击阿拉伯人,他将全力应援。骚马又前往会见英王爱德华。爱德华也表示他的想法与阿鲁浑汗一致。一二八八年春,骚马返抵罗马。新教皇尼古拉四世热烈地接待了骚马,对阿鲁浑汗优礼基督教徒和打算夺回圣地表示了支持和感谢。骚马在胜利完成使命后,循原道返回,受到阿鲁浑汗的嘉奖。此后骚马与马儿亚伯刺罕一直留在伊利汗国。骚马死于一二九四年。马儿亚伯刺罕死于一三一七年。
罗马无主教士的东来 骚马的西行促使教皇尼古拉派遣传教士孟德科维诺前来东方进行联系与宣扬宗教。一二八九年,孟德科维诺携带教皇致阿鲁浑汗、海都汗和忽必烈皇帝的信件,前往大不里士。他从这里航海至印度,停居年余,在一二九三年左右泛海来到大都。孟德科维诺受到了成宗的接待,允许他在大都自由传教。他在大都皇宫附近兴建了一所教堂。到一三○五年,先后洗礼了六千人。次年又完成了另一所教堂的兴建。他成功地促使汪古部的大贵族高唐王阔里吉思放弃景教的信仰,改宗天主教。但由于阔里吉思在对海都作战中被俘死去,嗣子朮安(这是从约翰?孟德科维诺取名的“约翰”一名的音译)年幼,阔里吉思的兄弟尤忽难又率部民奉行景教。当时,大都的天主教与景教两个教派互相排挤。孟德科维诺就曾长期受到一些景教徒的诬控。孟德科维诺在报导中还提到在大都的阿兰人有三万人,“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属来投约翰兄弟。他为他们宣道,并鼓舞他们”。阿兰即《元史》里以骁勇著称的阿速军人,他们是蒙古西征时从高加索迁来的。马可波罗曾说:“诸阿兰皆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在大都的传播,是同他们分不开的。
孟德科维诺曾两次致书罗马教皇,请求派遣教士前来协助传教。教皇于是在一三○七年派遣了七名副主教前来,但只有格拉德、比列格林与安德烈三人约在一三一三年抵达中国。大概也就是在这一年后,泉州也创设了主教区,由格拉德任首任主教,以后则由比列格林和安德烈先后继任。大都总主教孟德科维诺约在一三二八年(文宗天历元年)病死,罗马教廷又委派了尼古拉继任总主教。尼古拉一行抵达阿力麻里,受到察合台汗的欢迎。但从这以后,下落无闻。一三三六年(后至元二年),一个由元顺帝派遣的十六人使团,包括法兰克人安德烈(可能即上述泉州主教)在内前往罗马。使团还携带阿兰贵族福定、香山、者燕不花等署名致罗马教皇的信,请求为他们派来总主教,同时也给元朝皇帝派来使者。这个使团在一三三八年抵达亚维农,受到教皇别内的克特十二世的接待。教皇立即筹组了一个包括马利诺里在内的使团东来。使团历经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并在阿力麻里建成一所教堂,洗礼数人。一三四二年(至正二年)七月,使团抵上都,向顺帝献骏马。《元史?顺帝纪》记载:“是月,拂郎国贡异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群臣于是争献《天马赋》、《天马图》,他们描写这些使者“黄须碧眼,服二色窄衣,言语不可通”。使团在大都留居三年,然后循海道西归。据马利诺里记载:当使团离去时,皇帝曾嘱咐“我或其他人很快能和一个赋予全权的红衣主教返回来,担任那里的主教”。但是,不久之后,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元朝覆亡。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随之停顿了。
鄂多立克的来华旅行 意大利教士鄂多立克从十四世纪初便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从大不里士、巴格达而至印度。一三二一年由印度继续东行,历南海诸国而抵广州。再由广州抵扬州,循运河北上,至于大都。鄂多立克在大都停留达三年,然后经今内蒙古游历了青藏地区,再经呼罗珊至大不里士,返回威尼斯。在他讲述的游记中,关于行在(即杭州)、大都的绿山(即万寿山)和湖(即北海)以及分省置驿的情况,虽然很简略,但大体上都是准确的。
欧洲传教士陆续来华和元朝使臣远使西欧,这在元朝以前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元朝统治时期的对外关系,由亚洲扩展到非洲和欧洲。元朝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日益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元代纪年表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元朝纪年
一二○六-丙寅-太祖
一二二八-戊子-拖雷监国
一二二九-己丑-太宗
一二四二-壬寅-乃马真后监国
一二四六-丙午-定宗
一二四九-己酉-海迷失后监国
一二五一-辛亥-宪宗
一二六○-庚申-世祖中统元年至元元年一二六四-甲子-成宗元贞元年大德元年一二九五-乙未-武宗至大元年
一二九七-丁西-仁宗皇庆元年延祐元年一三○八-戊申-英宗至治元年
一三一二-壬子-泰定帝泰定元年致和元一三一四-甲寅-年幼主阿刺吉八天顺元年一三二一-辛酉-文宗天历元年
一三二四-甲子-明宗未改元
一三二八-戊辰-文宗至顺元年
一三二九-己巳-宁宗到顺三年十月即位,未一三三○-庚午-改元
一三三二-壬申-顺帝至顺四年六月即位,十一三三三-癸酉-月改元元统
一三三五-乙亥-至元元年
一三四一-辛巳-至正元年
元代农民起义年表
一二六四年(元世祖至元元年)
云南僧人舍利威等和三十七部爨人杀守将起义。
一二七六年(至元十三年)
二月,原宋镇巢雄江左军统制洪福杀元戍军。元廷派兵镇压,洪福误中宋叛臣夏贵计被杀。元军屠城。
一二七七年(至元十四年)
四月,舒州张德兴、六安野人原刘源、蕲州傅高起义抗元,据黄州、寿昌,传檄淮东四郡;进逼阳罗堡,鄂州大震。七月,元军收复寿昌、黄州。九月,司空山寨被元军攻破,张德兴牺牲。傅高出走,被捕遇害。
汀州长汀人黄广德起义,称天下都大元帅,刻都帅印,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设铜将军、铁将军等号。
五月,浙江沙县人谢五十领导当地人民起义,自称挈天将军。
罗飞围永州,宝庆路新化县民张虎、周隆,常宁的黄必达,潭属的喻文才领导当地农民起义响应。
处州青田季文龙、章焱率张世杰旧部淮军起义,自署两浙安抚使,附近七县起义响应。起义军与元军战于恶溪南岸,季文龙战败溺死。
宋潭州散兵万亲人在苏仲领导下起义,以广西镇龙山为根据地,活动遍及横、象、宾、贵四州。在元军的打击下,起义军溃败,苏仲叛降。
一二七八年(至元十五年)
六月,处州农民二万人在张三八领导下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起义。
衢州农民二万人推陈千二为领袖,发动起义。
七月,湖南制置张烈良与提刑刘应龙起义,被元军击败,张烈良率余部奔思州乌思洞,与刘应龙俱战死。
十一月,建宁路政和县人黄华集结盐夫,并联络建宁、括苍及畲族首领许夫人起义,起义军发展到四万人。在元军的压力下,黄华投降,屯驻建宁。
一二八○年(至元十七年)
四月,江西南康都昌县民杜可用(杜万一)利用白莲教会组织起义,号称杜圣人,建元万乘,自称天王,众至数万。江西和江淮元军联兵镇压,杜可用被俘至南昌磔死。
十二月,陈桂龙率畲族人民在漳州起义。桂龙侄陈大举(陈吊眼)也据漳浦峄山寨,与据水篆畲的陈三官、据梅泷长窖的罗半天、客寮畲的陈大妇等联兵反元。起义军共有山寨八十余处。
云南和泥大首领必思领导各部起义。
一二八一年(至元十八年)
云南乌蒙彝族杀万户阿忽起义。
一二八二年(至元十九年)
四月,元军用黄华为前导,攻破陈大举山寨,陈大举于千壁洞被俘,在漳州处死。陈桂龙降元。陈大举余部吴满、张飞坚持斗争,英勇牺牲。
一二八三年(至元二十年)
三月,广东新会县人林桂芳、赵良铃聚众万余起义,建罗平国,称延康年号。同知广东宣慰司事王守信率官镇压,擒杀林桂芳。
九月,广东人欧南喜在清远称王,建元称号,设官置署,众号十万,据平康下里东团村等处。增城县蔡大老、钟大老、唐大老起兵响应。官军大举进剿,起义军战败,欧王及其所署都督、丞相、兵马钤辖等二十四人均被俘磔死。
十月,建宁路黄华再次起义,聚众十余万,军士剪发文身,号“头陀军”,用“祥兴”五年年号。次年正月,黄华兵败,赴火自焚而死。
丽江路施州罗罗族人民起义。
本年内,因搆水手,造海船扰民,江南人民相继起而反抗,此伏彼起。
一二八八年(至元二十五年)
七月,广东董贤举等起义,活跃于吉、赣、韶、雄、汀诸州,官军连岁进讨,不能取胜。
诸王爱牙赤位下千户伸思伯八率众起义,断绝驿道。
一二八九年(至元二十六年)
正月,广东循州民钟明亮率众起义,攻下赣州、宁都,据秀岭。五月,钟明亮降元。闰十月,钟明亮又反,以众万余人攻梅州,分遣江罗等八千人攻漳州。韶州、雄州等地的起义军二十余处起兵响应。
二月,浙江台州宁海人杨镇龙聚众玉山县二十五都龙兴山起义,称大兴国皇帝,建元“安定”元年,起义军号称十二万,以七万攻东阳义乌,余攻嵊县、新昌、天台、永康等处,浙东大震。三月,杨镇龙起义军失利,退守龙兴山,官军纵火焚杀,起义军溃败。
本年内,江南人民起义四百余处。
蒙古别乞怜部发动起义。
杭爱山的蒙古族人阔阔台、撒儿塔台等领导当地人民起义。
一二九○年(至元二十七年)
二月,钟明亮再降。五月,钟明亮又反,率众攻赣州,不久失败。
一二九六年(成宗元贞二年)
七月,赣州兴国县笼坑民刘六十,名季,与张大老等利用宗教组织群众起义。刘季自称刘王,张挂刘季天旗,刻皇汉高祖广新之帝并行王二印。十月,在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的屠杀和分化下起义军瓦解。刘季被俘,自杀未死,惨遭杀害。
一三○一年(成宗大德五年)
元军征讨八百媳妇国,沿途强征钱粮,扰害人民,云南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反抗。
一三一○年(武宗至大三年)
临安、大理两宣慰司和丽江宣抚司以及普安路土官所隶部曲同时起义。各路起义蜂起,连年不息。
一三一二年(仁宗皇庆元年)
沧州人阿失歹儿、睹海、塔海等聚众起义。十一月,阿失歹儿等被俘,惨遭杀害。
一三一五年(延祐二年)
四月,赣州宁都蔡五九发动起义。八月,攻陷汀州宁化县,五九自称蔡王,骑马列仪卫,张汉高旗帜。九月,江浙、江西两省联兵镇压,起义失败,蔡五九在福建木麻坑被俘。
一三一八年(延祐五年)
十月,赣州宁都县人刘景周聚众起义。
岭北戍军起义。
一三一九年(延祐六年)
晋王也孙铁木儿的部民起义。
一三二一年(英宗至治元年)
六月,陕西奉元周至县终南景谷小高山僧圆明和尚(白唐兀台)纠合苏子荣等五十余人,祀星斗,即位称帝,定于七月五日攻奉元路起义。因被人告发,七月一日,圆明等人突围沿秦岭西走途中被捕遇害。七月,郃阳道士刘志先利用宗教组织起义。
一三二三年(至治三年)
大理护子罗率众起义。
一三二五年(泰定帝泰定二年)
六月,河南息州民赵丑厮、郭菩萨倡言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群众起义。
十一月,起义失败,郭菩萨等人被杀害。
一三三七年(顺帝至元三年)
正月,广东增城县民朱光卿起义,石昆山、钟大明等率众响应,建大金国,建元赤符。四月,惠州归善民聂秀卿、谭景山等造军器,拜戴甲为定光佛,与朱光卿联兵反元。七月,起义失败,朱光卿、石昆山、钟大明等人被捕。
二月,陈州人棒胡(闰儿)利用宗教组织群众起义。胡山花及陈州人棒张、开州人辘轴李等人也起兵响应,被河南行省左丞庆童镇压。
四月,四川合州大足县民韩法师起义,自称南朝赵王。
一三三八年(至元四年)
六月,袁州僧彭莹玉、周子旺聚众五千人起义,周子旺称周王,立年号,起义失败,周子旺牺牲,彭莹玉逃亡淮西。
一三四一年(至正元年)
四月,道州人蒋丙等起义。
十一月,道州何仁甫等人起义。
十二月,云南车里寒赛等人起义。山东燕南,起义者达三百余处。
一三四二年(至正二年)
七月,庆远路莫八聚众起义。
九月,大都人民反抗活动四起。
一三四三年(至正三年)
二月,辽阳吾者野人起义。
六月,回回刺里五百余人渡河,攻解、吉、隰等州。
八月,四川上蓬反元起义。
山东起义军焚掠兖州。
九月,道州、贺州徭族蒋丙自号顺天王,攻破连、桂二州。
一三四四年(至正四年)
七月,濒海盐徒郭火你赤起义。
一三四五年(至正五年)
“岁饥民贫”,各地反抗蜂起。
一三四六年(至正六年)
三月,京畿和山东地区反抗蜂起。
四月,辽阳吾者野人和水达达赵义。
六月,汀州连城县民罗天麟、陈积万起义。
思可法在云南反,直到次年三月,才被镇压。
十月思、靖州徭民军攻武冈。
闰十月,靖州摇民吴天宝反,众至六万陆续攻下沅州,陷武冈等地。
十二月,山东、河南农民起义。
一三四七年(至正七年)
二月,河南、山东农民起义发展到济宁、滕、邳、徐州等处。
四月,临清、广平、滦河等地农民起义。
通州农民起义。
九月,八邻部落的哈刺那海、秃鲁和伯起义,切断岭北驿道。
十月,西番人民起义二百余处,攻陷哈刺火州。
十一月,长江沿岸农民起义。
湖广、云南农民起义蜂起云涌。
十二月,河南农民起义军横行无阻。
集庆花山人毕四等三十六人起义,前后坚持达三个月。
一三四八年(至正八年)
三月,辽东锁火奴起义,自称大金子孙。
吐蕃人民起义。
福建人民起义。
辽阳兀颜拨鲁欢自称大金子孙,假托授玉帝符,发动起义。
四月,辽阳董哈刺起义。
海宁州沭阳县等地农民发动起义。
广西峒族人民乘湖广平章伯颜带兵镇压莫万五、蛮雷等义军时,起兵反抗。
十月,广西起义军攻道州。
方国珍聚众海上起义。
一三四九年(至正九年)
正月,徭族起义军攻陷道州。
三月,吴天宝率部复攻沅州。十二月进逼辰州。
十二月,冀宁平遥等县农民起义,推曹七七为领袖。
一三五○年(至正十年)
十月,南阳、安丰一带农民起义成群。
一三五一年(至正十一年)
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利用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八月,邳县人李二(芝麻李)联络了赵君用、彭大等八人起义,攻占徐州城。
彭莹玉、徐寿辉、邹普胜为领袖的西系红巾军起义,置莲台省,建国号天完,建元治平,推徐寿辉为皇帝。
北琐红军攻克唐、邓、南阳、嵩、汝、河南府等地。
南琐红军攻克均、房、荆门、归州等地。
一三五二年(至正十二年)
正月,南琐红军攻克襄阳。
二月,定远土豪郭子兴和孙德崖等率众起义,攻占濠州。
一三五三年(至正十三年)
正月,泰州白驹场人张士诚率盐徒起义。
八月,金山人民起义。
一三五四年(至正十四年)
正月,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
一三五五年(至正十五年)
二月,刘福通迎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建都毫州,建元龙凤。
一三五六年(至正十六年)
正月,张士诚遣弟士德渡江破常熟。二月,攻占平江。二月,张士诚自高邮进驻平江,改名隆平府,立省院六部百司。
三月,朱元璋攻陷集庆。
一三五七年(至正十七年)
二月,龙凤将领毛贵浮海破胶州;三月,陷莱州,据益都。
龙凤将领李武、崔德绕过潼关,夺七盘,进据蓝田,直趋奉元。
六月,刘福通自帅一军攻汴梁,余军分三路北伐:关先生、破头潘等攻怀庆,深入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西取关中;毛贵自山东北上。
八月,天完将领倪文俊谋杀徐寿辉不成,由汉阳奔黄州,被部将陈友谅袭杀。陈友谅自称平章。
十月,白不信、大刀敖等攻克兴元,北趋凤翔。
十二月,天完将领明玉珍攻占重庆。
一三五八年(至正十八年)
二月,毛贵攻占济南。三月,毛贵北攻蓟州、漷州,进逼枣林,距大都一百二十里,战失利,退回济南。
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自安丰迎韩林儿,定为国都。龙凤政权中央分设六部、御史等诸官属;在山东、江南等地分设行省。
九月,汪古领地的灭里部发动反抗赵王暴政的起义,起义军攻入王府。
十二月,关先生、破头潘等攻破上都,烧元官阙。
一三五九年(至正十九年)
正月,关先生、破头潘东攻全宁,焚鲁王府宫阙,进破辽阳,入高丽境。
八月,汴梁被察罕帖木儿攻破,刘福通与韩林儿退据安丰。
十二月,徐寿辉至江州,陈友谅尽杀其部属,以江州为都,奉徐寿辉为傀儡,自称汉王。
一三六○年(至正二十年)
闰五月,陈友谅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国号大汉,改元大义。
一三六二年(至正二十二年)
三月,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
一三六三年(至正二十三年)
二月,张士诚将吕珍围攻安丰,城破,刘福通牺牲。
三月,朱元璋迎韩林儿至滁州。
四月,陈友谅大举攻洪都。七月,朱元璋率舟师二十万驰援洪都,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中流矢死。
九月,张士诚自称吴王。
一三六四年(至正二十四年)
正月,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一三六六年(至正二十六年)
二月,明玉珍死,子升年十岁嗣立。
八月,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率师二十万讨伐张士诚。
十二月,朱元璋遣廖永忠往滁州,伪迎韩林儿至建康,行至瓜州,凿舟沉船,韩林儿溺死。
一三六七年(至正二十七年)
九月,朱元璋兵攻入平江城,张士诚白经不死,俘至建康,仗死。吴亡。
十月,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将军,进讨方国珍。十一月,下余姚,进逼庆元,方国珍逃入海。十二月,方国珍降。
十月,朱元璋命胡廷瑞等自江西取福建,杨璟等由湖南取广西。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北伐中原。十二月,徐达下济南。
一三六八年(至正二十八年)
正月,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汤和攻克延平,陈友定自尽不死,械送建康处死,福建平定。
二月,汤和、吴祯率舟师进取广州。四月,广州守将何真降。七月,廖永忠下象州,广西平。
闰七月,徐达率马步舟师北上,进据通州。二十八日,妥欢贴睦尔北走上都。八月,明军攻入大都,元朝亡。
一三七一年(洪武四年)
正月,汤和为征西将军攻夏。六月,汤和军至重庆,明升纳降,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