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的民族。早在商朝时期,现存甲骨卜辞上就已有了有关羌族的记事。羌族与汉族的祖先黄帝族,在远古时期已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交往。东汉时期,羌族以青海为中心对汉地展开掳掠,东汉王朝对羌族残酷地压迫和屠杀。羌族被迫向西南方迁徙。进入西藏地区的发羌,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羌族的另一支党项羌曾一度进入青藏高原,因遭到唐旄羌(女国)的攻击,又退回到松州附近游牧。

西晋时,鲜卑慕容部吐谷浑西迁到枹罕(枹音夫fú),征服这一带的羌族,建立吐谷浑国。唐初,吐谷浑分为两部,东部在青海,西部在鄯善。青海的吐谷浑与党项羌的拓拔部通婚姻。唐朝李靖攻灭吐谷浑,党项羌首领拓拔赤辞降唐,唐朝加号为西戎州都督。

六二九年,弃宗弄赞建立吐蕃国家。吐蕃古钵教经典把党项列为吐蕃统治下的“外四族”之一。吐蕃强盛,党项族遭到吐蕃的压迫。八世纪初,吐蕃袭杀党项拓拔首领。党项各部落被迫迁移到今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迁到夏州的部落,被称为平夏部。

唐朝末年,在黄巢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中,唐朝利用沙陀、党项兵去镇压起义的农民。党项平夏部首领拓拔思恭出兵助唐,镇压黄巢,随李克用攻占长安。唐朝以夏州为定难军,加思恭节度使,进爵夏国公,赐姓李氏。从此,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静、宥等五州地区。

这时的党项族,还处在氏族社会的父权制时期。党项族的居民组成为大小不等的氏族和部落,最大的部落可达四、五千人。各部落散处各地,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部落间的联盟。接受唐朝封号的拓拔首领在党项族中有着颇大的权威,遇有战事,他可以射箭为号,召集各部落对外作战,但战事过后,即行解散。

唐朝末年以来,一些党项部落进入汉地,入居州城。党项族在不断地发生着分化。

进入州城,与汉族杂居的党项部落,逐渐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制度。某些贵族酋长,也购买田地,剥削汉族农民,甚至经营工商业,广置财产。这些党项部落人户,被汉人称为“熟户”。

散处在广阔山野间的广大党项氏族、部落,继续从事游牧,被称为“生户”。各部落还没有共同的首领,也没有法律和赋税。信奉原始的巫教,有疾病由称作“厮”(音斯sī)的专职的巫送鬼治病。各部落之间相互争夺,互相复仇。无力复仇者,就集合妇女去焚烧仇家的庐舍。仇解后,双方饮鸡、猪、犬血盟誓。杀人者可出命价钱偿命。这些状况说明,党项族中已确立了私有财产制,并为争夺财产和奴隶而展开内部的和对外的争夺。党项的生户部落不断向汉族地区去掳掠“生口”作奴隶。

但是,在唐、五代时期,党项的奴隶制不可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唐朝和吐蕃都是强大的国家。五代时,后梁、后唐仍有足够的力量控制着西北。契丹建国后,国势强大,一直控制到党项的居住区。党项部落的对外掳掠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也就是奴隶的来源受到限制。宋朝统治时期,党项族才由氏族部落制逐步发展了奴隶占有制,并进而建立了党项奴隶主的国家西夏。

(一)党项族的对外掳掠和奴隶占有制的发展

党项族处在宋、辽和吐蕃之间,它的发展不能不伴随着频繁而错综的对外斗争,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

党项族拓拔思恭的后裔继续继承唐朝定难军节度使的称号,后周时又加号西平王。九六○年,宋朝建国,宋太祖加给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以太尉的称号,继续承认他的职位。九六二年,彝兴向宋朝进贡马三百匹,对宋臣服。但随着宋朝对党项的压迫和党项对外掳掠的发展,斗争不可免地展开了。

宋朝派张佶(音及jí)守秦州,设置四门寨,侵占党项羌地,又拘留党项人户,扣押在质院作人质,至死不放。在环州一带向党项部落强制推行汉地的剥削制度,“和买”粮草。宋朝统治者对党项进行了残酷的压榨。

党项部落日渐强大,也在不断展开对汉地的掳掠。十余年间,掳去人口、牛羊以万计。掳掠奴隶的增加,又促使党项各部落之间展开了相互的争夺。

一、党项部落的分化与斗争

九八二年,党项贵族内部相互争战。拓拔部首领李继捧率领部落、氏族长二百七十余人,民户五万余帐,投附宋朝,愿留居宋朝的京师东京。宋太宗加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并派使臣到夏州护送继捧家族全部迁居东京。夏州党项贵族李克文、绥州李克宪也相继投宋。宋太宗派出官兵,占领了夏、银、绥、宥等四州。

党项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继捧弟继迁年二十,住在银州,不愿内迁。继迁对弟继冲和亲信张浦(汉人、银州人)等说:“我祖宗在这里已经三百多年了,倘若宗族都入京师,生死被人束缚,我们这一家就完了。”继冲说:“虎不可离山,鱼不可离水。不如乘其不备,杀了宋朝的使臣,占据银、绥,可以得志。”张浦说:“不然。现在各部落都在观望。宋兵屯驻境上,朝发夕至。银州党项羌素不习战,无法抵御。不如走避漠北,安立家室,联络部落贵族,然后卷甲重来,也不算晚。”继迁采纳张浦的建策,率领部落贵族逃入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

继迁联络党项部落,九八三年进攻葭芦川,又进攻夏州三岔口,都被宋兵击败。张浦建策攻打宋兵力薄弱的宥州,继迁率领党项兵两万人攻宥州,又被宋宥州巡检使李询战败。九八四年,宋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使曹光实乘势出兵反攻,夜袭地斤泽,焚烧党项部落四百余帐。继迁母、妻被俘。继迁败逃至夏州北黄羊平,与当地野利部通婚,招集各部落复仇。继迁拿出祖先李彝兴像,对各部落长说:“李氏(拓拔)世代占有这一带,你们不忘我家,能随我复兴么?”部落长都允诺。原居银州的部落长拓拔遇,这时率领部落散居山谷间,派人对继迁说:“银州地居四塞,你如领兵来,我率部落协助,州城可得。”继迁向众问计。张浦说:“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建策向曹光实诈降,把他诱出城,乘机消灭。九八五年二月,继迁派人骗曹光实,约在葭芦州会见。曹光实带领百骑赴会。继迁设伏兵杀曹光实,袭据银州。继迁据银州,自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各部落长折八军、折罗遇、嵬悉咩(音miē)、折遇乜(音miē)等都加号州刺史。

九八五年三月,继迁进攻会州,焚会州城。宋太宗派知秦州田仁朗与李继隆等出兵讨伐继迁。党项部落长折罗遇及弟乞埋战死,折遇乜被宋朝俘虏处死。四月,继迁放弃银州退走。六月,宋兵乘胜进击,党项部落多败破。继迁见部落败溃,宋兵势盛,九八六年,降附辽朝以对抗宋朝。辽圣宗授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继冲为副,又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继迁。九九○年,封继迁为夏国王。继迁得到辽朝的支持,又足以与宋朝争胜负了。

九八七年,继迁再攻夏州。宋太宗见继迁附辽,利用继捧回夏州抵抗继迁。九八八年,宋太宗赐李继捧姓赵,改名保忠,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及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入守夏州。

九八九年四月,继捧出兵击败宥州御泥、布啰树两部。九九○年四月,与继迁战于安庆泽,继迁中流矢败退。十月,继迁派破丑重遇贵至夏州诈降继捧。继迁率领部落攻城,破丑重遇贵在城中接应,继捧大败。九九一年初,继迁再攻夏州,宋朝派兵来援。七月,继迁占领银、绥二州。宋朝被迫授给继迁银州观察使封号,赐姓名赵保吉。

九九二年,继迁与宋朝在陕西通贸易,交换货物。银、夏州以西地区产青白盐。党项各部落以青白盐与宋朝交换谷麦。九九三年,宋太宗采转运副使郑文宝议,禁止青白盐入境,以控制继迁。结果是汉族商人私贩盐不能禁,党项各部落缺粮,便在边地掳掠。宋太宗又只好把盐禁解除。继迁向宋朝索取夏、宥等州,宋太宗不许,继迁又发兵进攻庆州,攻入陕西原州。九九四年初,继迁攻掠灵州,掳掠居民。又至夏州袭击继捧。继捧败逃。四月,宋朝堕毁夏州城。继迁攻夏州不胜,退居沙漠。次年,派张浦到宋朝谈和,宋太宗扣留张浦。

九九六年,继迁在浦洛河邀击宋朝军粮,又先后在灵州、环州、绥州等地与宋军作战。两军互有胜负。九九七年,宋太宗死,真宗即位。宋朝疲于应付,真宗妥协退让,授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继迁夺回五州地数千里。党项族以此为基地,又迅速地向前发展了。

控制部落 继迁在对宋作战的同时,对党项族的某些对立的部落,展开攻击。九九五年,攻灵州睡泥部,俘掳七百余帐。又攻会州熟仓部。继迁控制的部落,自贺兰山西,至黄河以东,陇山内外不下数十万帐,声势大振。继迁进而掠夺宋朝边地的“熟户”,加给“归顺”、“归明”等称号。又在灵、夏二州设市贸易,招诱熟户。

迁居西平 继迁受任夏州刺史后,仍在边地掳掠,不断与宋朝发生局部的战争。一○○一年九月,继迁攻陷宋清远军,乘胜进围灵州。灵州是宋朝边境的要地,如失灵州,沿边各郡都不可保。宋真宗派王超为西面行营都部署领兵六万抵御。宋咸平五年(一○○二年)正月,继迁与宋环庆路部署张凝交战。党项损失二百余帐。三月,继迁聚集各部落,大举攻陷灵州,杀宋知州裴济,改灵州为西平府。一○○三年,继迁自夏州迁居西平,作为进一步进取的基地。宋真宗又遣使议和,把宋定难军地全部割让给继迁。党项的势力更加壮大了。

西凉攻战 继迁对宋作战胜利,又把攻掠的目标转向西部的回鹘和吐蕃部落。回鹘和吐蕃部落依附宋朝以对抗党项。一○○一年四月,吐蕃六谷部长潘罗支接受宋朝的封授,统治西凉,出兵助宋攻继迁。一○○三年,继迁迁居灵州,宋朝又加授潘罗支为朔方节度使。潘罗支出兵攻灵州。继迁出兵攻西凉府。十一月,继迁攻下西凉府,潘罗支伪降。当继迁出行时,潘罗支聚集六谷部和者龙族在途中邀击。继迁大败,中箭逃回。一○○四年(宋景德元年)正月,死在灵州。

二、党项与吐蕃、回鹘的斗争

一○○四年,继迁死,子德明继立,向辽朝报哀。辽朝封德明为西平王。继迁死前,遗嘱德明,向宋朝进表附宋。一○○五年六月,德明派牙将王旻(音民mǐn)到宋朝奉表入朝。宋真宗厚加赏赐。宋朝提出七事要德明承允,主要是把灵州归还给宋朝和派子弟入宋宿卫作人质。宋朝开放贸易,许贩青白盐。德明始终不允宋朝的条件,宋朝只好让步。一○○六年,遣使封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宋朝又先后开榷场贸易。夏州天旱歉收,榷场不再禁止夏人买粮。德明时,只是边地部落有过小的冲突,一般说来,和宋朝始终保持着和好关系。德明的劲敌主要是西方的吐蕃部落和回鹘。

一○○四年,吐蕃六谷部潘罗支在击败继迁后,又与宋朝联络,愿率领六谷部及回鹘兵乘胜攻打党项。继迁统属的党项部落迷般嘱部及日逋吉罗丹部投附者龙族。继迁出兵攻者龙,潘罗支领兵援助者龙抵抗。迷般嘱部及日逋吉罗丹部乘机杀潘罗支。者龙十三部中,六部归附党项。六谷部落选立潘罗支弟厮铎督为首领附宋,继续与德明为敌。宋朝加号厮铎督为西凉府六谷大首领。

一○○八年十月,德明派夏州万子等四部军主率领党项兵攻打西凉府,见六谷部兵势盛,转而引兵攻打回鹘。回鹘伏兵袭击,万子等败走。一○○九年四月,德明又派张浦率领精兵二万向回鹘复仇,攻打甘州。甘州回鹘夜落纥可汗领兵拒守,乘间出兵袭击,张浦大败而回。一○一一年,德明又派西凉人苏守信袭击凉州样丹部。六谷部厮铎督会集诸部兵迎敌,苏守信败退,据守凉州。一○一六年,甘州回鹘攻占凉州,苏守信子啰麻弃城走(苏守信已死)。回鹘成为德明的一个严重威胁。

一○二○年,德明在灵州怀远镇修建都城,从西平迁到新城,号为兴州。一○二四年,又在怀远西北省嵬山下建省嵬城,作为兴州的屏障。一○二六年,甘州回鹘叛辽,辽萧惠兵攻甘州,德明出兵助战,不能战胜,随辽朝退兵。一○二八年,德明子元昊领兵攻下甘州,又乘胜攻下西凉府,取得对回鹘作战的重大胜利。德明仿宋朝制度,立元昊为皇太子。一○三○年,瓜州回鹘可汗贤顺也率部投降。德明、元昊战胜回鹘,党项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西夏的建国

一○三一年,德明病死。在对外作战中立有大功的太子元昊,继承德明的职位。宋朝封元昊定难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元昊统治时,适应着党项族历史发展的要求,建立了党项族的国家--夏国。

一、夏国的建立

继迁、德明以银、夏等州为基地,不断展开对外掳掠。散处各地的党项部落,也在联合对外作战中,不断掳获外族奴隶。德明时,依附宋朝,转而对回鹘、吐蕃部落展开大规模的攻掠,极大地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的领域。

元昊继续统率党项部落,向吐蕃、回鹘进攻。一○三三年,元昊战胜吐蕃唃厮罗(唃音谷gǔ)部,攻破犛牛城。一○三六年,又西攻回鹘,攻下瓜州、沙州和肃州,占领了河西走廊。统治的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的广大区域。

领域的扩展,被统治的外族分子的大量涌入和俘掠奴隶的急剧增加,原来以兴州为中心的松散的部落联合,显然已经不够了。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实行阶级压迫的统治机关,以保护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统治奴隶和各族人民。建立国家的条件,日益成熟了。

唐末宋初以来,拓拔部和被称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领,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职,并且入居州衙通过贡赐的方式,接受了汉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他们以这种特殊的地位,在对外作战时召集各部落形成暂时的联合。宋朝皇室也通过他们来控制党项各部落的对外掳掠。历史形成的这种特殊的状况,不仅越来越不能适应党项奴隶制发展的要求,而且日益成为发展的障碍。

在党项族这样一个历史转变的时期,党项贵族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早在德明时,以德明和元昊为代表,便对党项的发展道路展开了争论。德明主张继续维持现状,依附宋朝。他说:“我族有三十年不穿皮毛,而能穿着锦绮的衣服,这都是宋朝的好处。”元昊说:“穿皮毛,事畜牧,是我们本来的习俗。英雄应当成霸王之业,何必穿锦绮。”党项贵族接受宋朝的赏赐,部落居民穷困,矛盾也日益尖锐。元昊对德明说:“我们所得俸赐,只归自己。可是,众多的部落都很穷困。我们失掉了部落,还怎么能自守?不如拒绝朝贡,练习兵事,力量小可以去掳掠,力量大还可夺取疆土,上下都能富裕,何必只顾我们自己。”德明死,元昊继立,便按照他自己的主张,摆脱宋朝的控制,按照党项奴隶制发展的道路,建立起夏国。

建国诸措施 元昊建国时,野利部的野利仁荣成为他重要的支持者。野利仁荣通晓党项和汉族的文化。他提出“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主张按照党项本民族的状况和风俗,“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以刑赏”。以兵马为务,反对讲礼乐诗书。依据这个方针,元昊在建国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

西夏宫印

秃发--元昊继立,首先下令秃发。即推行党项的传统发式,禁止用汉人风俗结发。元昊首先自己秃发,然后下令境内人民三日内必须秃发,不服从命令者杀头。

改姓立号--废除唐朝和宋朝的赐姓李氏和赵氏,改用党项姓“嵬名”。又废去宋朝西平王的封号,用本族语称“吾祖”(兀卒。青天子)。

立年号--德明时用宋朝年号纪年。一○三二年,元昊自立年号显道。一○三四年,改年号开运、广运。一○三六年,又改为大庆。

建都立国--一○三三年,元昊把兴州升为兴庆府,扩建宫城殿宇,作立国的准备。一○三八年,元昊正式建国号大夏,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景宗)。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

立官制 夏景宗元昊建国后,在他的周围建立起一个统治机构。由于夏国境内存在着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元昊一面采择宋制建立官职,一面又设党项官,两个系统并列。同时也有了司法官,并逐渐出现了法律。

汉制官职--夏国仿宋制,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两班。最高长官是中书令和枢密使。设御史台,由御史大夫司监察。中书、枢密以下有三司、翊卫司(翊音奕yì)、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磨勘司、飞龙苑、文思院等机构。一○三七年,增至十六司,管理政务,官员由蕃、汉分别担任。野利仁荣、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张文显等分任中书、枢密、侍中等官。一○三九年,又仿宋制,设尚书令,总管十六司事。西夏王陵园出土的琉璃瓦当和滴水党项官职--专授党项人的官职,有宁令、谟宁令、丁卢、丁弩、素赍(音肌jī)、祖儒、吕则、枢铭等。野利仁荣任谟宁令(天大王),在党项官员中,处在极高的地位。

西夏文审判书

西夏简图

司法--《辽史?西夏外纪》记载,夏有专司曲直的“和断官”。元昊建国前即注意法律,案上常置法律书。后来,还陆续出现了官修的审刑、治狱的专书,夏国的法律和监狱也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建立起来了。

定兵制 党项部落住帐幕,一家称一帐,小部数百帐,大部千余帐。男子年过十五成丁。每逢发生战争,各部落出丁作战。元昊建立夏国的军队,各部落每二丁取“正军”一人,配备随军服杂役的“负担”一人,合称一“抄”。原来是以四丁为两抄,同住一帐幕,后来改为三丁同住一帐幕,即二正丁合用一“负担”。正军每人给马、驼各一,如倒毙需赔偿,称为“长生马驼”。

西夏文铜牌

擒生军--元昊又设立十万擒生军,是夏军的精锐,职责是在作战中掳掠生口作奴隶。擒生军有三万正军,七万“负担”,每一正军平均有“负担”两人以上,大概装备特别精良。又有炮手二百人,称“泼喜迭”,立旋风炮于骆驼鞍上,发拳大的石弹攻击敌人。擒生军的设立是夏国兵制中的一大变革,它使夏景宗元昊为首的皇室贵族拥有最强大的兵力,也使夏国拥有众多的国家奴隶,各部落首领无法与之抗衡了。

侍卫军--元昊选拔豪族子弟中善骑射的五千人,号“御国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每月给米二石,作为给养。这是一支侍卫军,又是一支质子军。它用来保卫夏国奴隶主的统治,又可用以控制各部落豪强。

地方驻军--夏国各地方的军队仍沿用原来的部落组织形式,但各有固定的驻地,对居民实行区域性的统治。夏国发兵,用银牌召部落长面受约束。部落首领统领各部落兵,谓之“一溜”。全国共置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委任豪右贵族分别统帅部众。每一监军司都仿宋制立有军名,规定驻地。左厢神勇军司驻弥陀洞,祥祐军司驻石州,嘉宁军司驻宥州,静塞军司驻韦州,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卓啰和南军司驻黄河北岸,右厢朝顺军司驻克夷门,甘州甘肃军司驻甘州,瓜州西平军司驻瓜州,黑水镇燕军司驻兀剌海城,白马强镇军司驻盐州,黑山威福军司驻汉居延故城。每一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员,由贵族豪右担任;下设指挥使、教练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数十人,由党项人和汉人分任。

兵力部署--西夏的兵力重点,设置在以兴庆府为中心的一个三角线上,以七万人护卫兴庆,五万人镇守东南的西平府,五万人驻守西北的贺兰山。左右两厢和河南北四条线上也配备了军队。其中左厢宥州路五万人和河南盐州路五万人防宋,河北安北路七万人防辽,右厢甘州路三万人防吐蕃和回鹘。每逢要向西用兵,则从东点集而西,要向东就从西点集而东,在中路就东西都向中集合。

夏国出兵作战,仍保持着若干原始的风俗制度。出兵前各部落首领要刺血盟誓。元昊率领各部首领在出兵前先外出射猎,猎获野兽,环坐而食,共同议论兵事,择善而从。这实际上是一种贵族议事的制度。

造文字 随着夏国阶级统治的建立,文字成为必需了。元昊通汉文。建国后与谟宁令野利仁荣,制成西夏文字十二卷。夏国文书纪事,规定一律用新制的夏国文字。一○三七年,设立国字院和汉字院。汉字只用于和宋朝往来的文书,同时以西夏国字并列。对吐蕃部落、回鹘和张掖、交河等地的各民族,一律用西夏国字,同时附列各民族文字。西夏文是依据汉字改制成的方体字。在夏国统治的近二百年中,一直行用。在夏国亡后,也还长久流传。西夏文字的创制,对夏国统治的确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礼仪 西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儒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影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昊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益处。元昊长子宁明喜学儒、道,元昊对他很是厌恶。一天,元昊问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问什么是“治国之术”。宁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伦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昊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甘肃武威发现西夏文草书残页甘肃武威发现竹笔

甘肃武威发现写本“会款单”

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ú),穿靴执笏,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

制礼乐--元昊又参用宋制,改定朝仪。每六日,官员朝见皇帝,称“常参”。九日朝见,称“起居”(问候皇帝起居)。凡吉凶、嘉宾、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礼为三拜。

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ù)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昊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

建蕃学--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用西夏文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学习。学成之后,出题试问。学习精良,书写端正者,酌量授给官职。蕃学的建立实际上是仿照宋朝的科举授官制,并借以推动夏国文化的发展。元昊反对儒学而又译读《孝经》,显然是为了适应氏族部落制的传统习俗的缘故。

夏景宗元昊采取一系列的建置,完成了建立西夏国家的巨大事业。这是党项族历史发展中的一大事件,也是中华各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夏国的出现,对我国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夏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但正如一切新事物的产生总是要伴随着同旧事物的斗争一样,元昊建国前,也遭到了党项族守旧贵族的反抗。一○三四年,元昊母卫慕氏的族人、贵族山喜企图发动叛乱,谋杀元昊。元昊发觉了山喜的阴谋,把山喜全族处死,并毅然杀死母卫慕后,胜利地击败了贵族的反抗。

二、对宋、辽的战争

新建的夏国,处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这又不能不和宋、辽发生冲突。夏景宗元昊经过了同宋、辽的激烈战斗,才使夏国的统治巩固起来。

夏、宋之战 一○三八年十月,元昊建国称帝,宋朝大为震惊。这年十二月,宋仁宗命知永兴军夏竦(音耸sǒng)兼泾原、秦凤路安抚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路安抚使,准备出兵夏州。次年(天授礼法延祚二年)正月,夏景宗向宋朝进表,说明已建国号,称帝改元。但元昊名义上仍向宋称臣,请求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宋朝君臣议论不决。六月间,终于下诏削去元昊的官爵,并在边地揭榜,募人擒捕元昊。又派庞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协同夏竦、范雍备战。十一月,夏军侵宋保安军,被宋部将狄青战败,损失帐二千余。一○四○年初,元昊侵宋延州,范雍惊惧不敢战。元昊派牙校诈降,范雍不再戒备。夏兵乘势攻保安军,袭击金明寨,生擒宋都监李士彬,乘胜取延州。范雍召部将刘平、石元孙来援。元昊伏兵三川口,生俘刘、石二将,进而攻破宋塞门寨、安远寨,获得大胜利。

宋朝兵败,贬范雍,任命韩琦范仲淹经略陕西。九月,夏兵侵三川寨,宋兵又败。天授礼法延祚四年(一○四一年)正月,元昊向渭州进军。韩琦命任福领兵出击。两军战于好水川,宋兵大败,任福战死。夏兵再次获得胜利。

一○四二年闰九月,西夏兵再次出击。宋将葛怀敏屯驻定川寨。夏兵在夜间围城放火。宋将葛怀敏等十四名将官战死。夏军俘掳宋降兵九千四百余人,获战马六百余匹,乘胜直抵渭州,俘掠大批居民而回。

夏军连续获胜,腐朽的宋朝连遭惨败后,不得不妥协求苟安。夏、宋往来交涉。一○四四年十二月定议,宋朝接受元昊建国时提出的条件,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仍保持名义上称臣。宋每年,“赐”给夏国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在各节日和元昊生日共赐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帛、衣著等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宋、夏恢复往来贸易。夏国经过连年的激战,终于获得宋朝的承认。

夏、辽之战 元昊即位前,辽兴宗以兴平公主嫁元昊。元昊与契丹兴平公主不睦。一○三八年,契丹公主死。辽兴宗曾遣使诘问。西夏与辽,以大河相隔,无城堡可守。交界处的党项部落原来处于辽朝统治之下,西夏建国后,多叛辽附夏。一○四四年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十万向西夏进攻。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东京留守萧孝友分三路渡河,战于贺兰山北。夏兵败退,拒守贺兰山。元昊向辽上表谢罪。辽将萧惠等以为大兵已集,应该乘胜进击。元昊突围反攻,大败辽兵。俘掳辽将萧胡睹等数十人。辽兴宗败回,与夏谈和。辽朝放回扣留的西夏使臣,元昊放回萧胡睹。西夏在建国前即依附辽朝以抗宋。元昊战胜辽兴宗,显示夏国有足够的力量抗辽自立。由此形成夏与辽、宋相互对峙的鼎立局面。

(三)蕃礼与汉礼、皇族与后族的斗争

西夏建国后,在它的统治区内,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党项奴隶主奴役着俘掠的各族奴隶。汉族地主阶级仍然保持着封建的剥削方法。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夏国建立起所谓“蕃官”与“汉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汉礼”两种不同的文化。夏景宗元昊建国时,必须摈弃宋朝强加的节度使制度,提倡本族的习尚,才能适应党项族的历史发展,建立起奴隶主的国家。夏国建立后,蕃礼与汉礼的矛盾,则是反映着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斗争,性质完全不同了。这个矛盾和斗争,反映到统治集团的内部,又和皇族与后族争夺权力的斗争密切地联系到一起。夏国正是在这样复杂的斗争中,逐步地完成了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历史过程。

一、景宗被害,后族没藏氏专权

景宗元昊建立夏国,后族野利氏起了重要的作用。野利仁荣成为景宗的主要的支持者。一○四二年七月,野利仁荣病死。景宗大哭说:“我失去了膀臂”。同年(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十二月,太子宁明病死。景宗另立野利后子宁令哥为太子。野利后从父野利遇乞领兵驻守天都山。后族野利旺荣为宁令(大王)。

一○四三年四月,夏、宋议和,景宗改名曩霄(曩音nǒng)。宋朝派遣间谍从中离间,诬陷野利旺荣、遇乞通宋叛夏。景宗中计,九月,杀野利旺荣及遇乞。一○四五年,野利后向景宗诉说旺荣、遇乞兄弟无罪。景宗知中计,迎遇乞妻没藏氏入宫。景宗与没藏氏私通。野利后出没藏氏居兴州戒坛寺为尼。一○四七年五月,景宗又夺太子宁令哥新妇没移氏,立为皇后,废野利后,黜居别宫。

没藏氏被黜出宫后,景宗仍常到寺院看视,并偕没藏氏出猎。一○四七年二月,没藏氏随景宗出猎,在行帐生子谅祚。养于没藏氏兄讹庞家。没藏氏是西夏的大族,讹庞是没藏的族长。一○四七年三月,景宗以讹庞为国相,总管政务。野利后被废,讹庞唆使宁令哥作乱。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一○四八年)正月,宁令哥与野利氏族人浪烈等入宫刺杀景宗。景宗受重伤,次日死。景宗建国十七年,结束了他的统治。

野利氏和没藏氏都是夏国有权势的贵族,皇后的废立和夏景宗的被刺,并不只是宫廷间的私事,而是反映着党项奴隶主贵族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景宗死后,讹庞又杀宁令哥及其母野利后。讹庞与夏国领兵的大将诺移赏都等共立谅祚为夏帝,没藏氏为太后。这时谅祚只是两岁的幼儿。夏国的政权落入没藏后和国相没藏讹庞一族的手里。

一○四九年七月,辽兴宗又领兵亲征西夏,以重元、耶律仁先、萧惠为先锋。九月,没藏讹庞领兵袭击萧惠部,辽兵大败。十月,辽、夏又战于贺兰山,夏兵战败。夏景宗后没移氏及家属被辽兵俘去。次年二月,夏兵攻辽金肃城,战败。三月,在三角川攻辽,夏兵又败。五月,辽兵围攻夏兴庆府,大掠而去。夏兵屡次失败,被迫向辽求降,依旧称臣。

二、毅宗执政,改蕃礼用汉礼

没藏讹庞执政,夏国贵族间争夺权利的斗争仍在继续。代表汉人地主势力的汉臣也在夺取政治权力。一○五六年十月,拥有权势的汉臣李守贵在没藏太后出猎途中,杀没藏太后。讹庞把李守贵全家处死。随后又以已女为谅祚妻,立为皇后,继续通过后族操纵皇室。一○五九年八月,没藏讹庞杀汉臣高怀正、毛惟昌。高、毛原属野利遇乞帐下,讹庞使高、毛妻哺乳谅祚。讹庞杀高、毛,意在削弱谅祚左右的汉人力量。毅宗谅祚年已十二,制止杀高、毛,讹庞不听。

一○六一年,没藏讹庞父子阴谋杀毅宗,夺取皇权。讹庞子妇梁氏(汉人)密告毅宗。毅宗在大将漫咩支持下,擒杀讹庞父子。没藏氏族人在外任官者也都处死。毅宗一举夺回政权,又处死讹庞女没藏后,迎娶梁氏为后,以梁后弟梁乙埋为家相。

毅宗执政,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改蕃礼用汉礼 一○六一年十月,毅宗下令夏国人都不再用党项的蕃礼,改用汉礼,并派遣使臣向宋朝上表陈告。次年,又遣使向宋朝献马五十匹,求换九经及《册府元龟》。宋朝退还马匹,送给使臣九经携回。一○六三年,毅宗又改用汉姓,仍用唐朝的赐姓李氏。

划地界、复榷场 西夏与宋麟州交界地带,有七十里无堡障。地在屈野河西,田土肥沃。没藏讹庞执政时,令夏民逐渐侵耕,收获归讹庞。一○五五年,已侵耕地距屈野河只有二十里。宋朝屡次遣使划界,讹庞不理。一○五七年,讹庞出兵,大败宋麟、府州守将郭恩。一○五九年,讹庞进据屈野河。次年,讹庞拟把屈野河西田二十里退还宋朝定界。宋朝不允。一○六一年讹庞被处死后,毅宗随即派吕宁(官名)拽浪撩礼与宋朝议定,恢复旧界,在边界地带设立寨堡,两方人户都不得再在边地耕作。夏宋连年因边地冲突,停止贸易。地界划定后,一○六三年,又恢复榷场,通互市。

增官职,用汉人 一○六二年,毅宗增设官职,以巩固统治。汉官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等官。蕃官增设昂摄、昂星等名号。

毅宗喜与汉人相处,习汉族文化。边地汉人犯罪,多来投附。一○六五年,毅宗在宋秦凤路俘掳汉人苏立,授以汉官。陕西文人景询犯罪逃来夏国,毅宗以景询为学士,参与国事。

夏毅宗采取多种措施,在国内废蕃礼用汉礼,明显地显示出接纳汉文化的趋向。对外则与宋朝停战言和,恢复贸易,以适应夏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夏国的奴隶制仍在党项族中占居主要的地位。毅宗的统治确立后,便又展开了对吐蕃部落和宋朝边地的侵掠。

攻掠吐蕃部落 没藏讹庞执政时,曾在一○五八年进攻吐蕃青唐城,被吐蕃首领唃厮啰战败。唃厮啰领兵进入夏境,大掠而去。毅宗即位后,唃厮啰子董毡杀契丹使者,与辽绝交。毅宗乘隙出兵,进攻青唐城,又被唃厮啰战败,退守古渭州,筑堡防御。一○六三年,西使城吐蕃首领禹藏花麻以西使城及兰州一带地降夏。夏毅宗以族女嫁花麻,封驸马。西使城距古渭州百二十里。毅宗升西使城为保泰军,命花麻领兵驻守。

夏州贵族邈奔,见吐蕃势盛,夏国屡败。一○六四年五月,以西夏陇珠等三城投降唃厮啰。唃厮啰对邈奔不加礼重。邈奔怒,又逃回西夏,请毅宗出兵收复三城。毅宗发骑兵万人出战,不能取胜,只收降丁五百帐而回。

拱化四年(一○六六年)十二月,河州吐蕃部落首领瞎毡子木征,以河州降夏。河州与西使城保泰军接近,木征不能自立,与青唐吐蕃部落投附夏国。夏国的统治势力由此伸展到河州了。

对宋朝边地的掳掠 一○六四年,宋仁宗死,英宗即位。夏毅宗遣使臣吴宗入贺,宋引伴使高宜因礼仪事与吴宗争吵。高宜说:当引一百万兵入贺兰山穴。宋朝下诏给夏毅宗指令“精择使人,不令妄举”。吴宗回报,夏毅宗以为这是宋朝有意侮辱夏国。夏毅宗以此为理由,在这年七月,发大兵七万,侵掠泾原。夏兵分攻诸州,掳掠熟户八十余族,杀蕃族弓箭手数千人,掳去人口、牲畜以万计。一○六五年初,以万人攻庆州王官城。十一月,又派兵攻掠德顺军外同家堡。同家堡原为党项族生户地,元昊时投归宋朝。夏毅宗派兵杀属户数千,掳掠牛羊数万。一○六六年九月,夏毅宗亲自领兵数万,攻打宋朝的庆州,围大顺城三日。宋朝利用降宋的蕃官发强弩射夏军。夏毅宗中流矢退走。

一○六七年十月,夏绥州监军司左厢监军嵬名山被部下的汉人李文喜等胁迫,以绥州降宋。夏毅宗派兵争夺绥州,战于大理河,失败。夏国失绥州,加强银州的驻兵以备宋。十二月,夏毅宗病死。

三、后族与惠宗皇室的争斗

一○六八年,夏毅宗子秉常(惠宗)即帝位。秉常年仅八岁。太后梁氏执政,弟梁乙埋为国相。政权为梁氏所掌握。梁氏是蕃化的汉人,他所代表的不是汉人地主,而是党项奴隶主的势力。梁氏执政,即在次年宣布废汉礼,改用蕃礼。夏国统治集团内部又一次发生斗争。

梁太后当权,以梁乙埋和大将都罗马尾、贵族罔萌讹组成统治集团,掌握夏国军政。夏景宗弟嵬名浪遇熟知兵事,毅宗时为都统军,参预国政。以浪遇为代表的毅宗一系党项贵族不附梁氏。梁太后免浪遇官,徙居下治。次年,浪遇死在贬所。梁氏对浪遇的压制,反映着后族与皇族的斗争在激烈地展开了。

梁氏执政,对外与宋朝展开激战,对内与皇族势力反复地搏斗。

武胜城之战 一○六九年三月,梁氏向宋朝上表,请以塞门、安远二寨换回绥州。宋朝不许。四月,夏兵攻宋秦州,破刘沟堡。九月,进攻宋庆州,大掠人户而回。十二月,又攻顺安、黑水等寨,围绥德城(宋得绥州,筑城后改名绥德)。次年五月,又攻庆州,大败宋兵。八月,梁乙埋大举攻环、庆,攻大顺城。吐蕃董毡乘机入夏国西境。梁乙埋退兵。

天赐礼盛国庆三年(一○七一年)正月,梁乙埋在无定河畔抚宁故县北崖上筑啰兀城,以扼横山冲要。宋种谔率河东兵来攻,乙埋邀击,宋兵败走。夏国都枢密使哆腊(哆音侈chí)守啰兀城,宋兵来袭,哆腊弃城逃走,宋兵入城。三月,粱乙埋领兵夺啰兀城。宋兵不战而退。夏兵夺回啰兀。五月,与宋朝谈和。九月,梁氏又派阿泥(官名)嵬名科荣、吕宁(官名)焦文贵由延州入宋,索取绥州。宋朝仍不许。一○七二年七月,夏、宋议定,以绥德城外二十里为界,各立封堠。

绥州定界后,梁氏又采汉人学士景询的建策,谋夺吐蕃部落占据的武胜城。武胜是夏国入洮河的要路,得武胜便可向西发展。这时,宋朝任命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也建策夺取武胜,以扼制西夏。一○七二年闰七月,梁乙埋派兵进攻武胜,吐蕃守将瞎药战败。武胜城将破。忽然,王韶率领的宋兵到来。夏兵出乎预料,仓促应战,被宋兵击败。瞎药弃城逃跑。宋王韶兵入据武胜城。宋朝在武胜建镇洮军,又升为熙州。

一○七三年,王韶部又向河州进军。河州原是吐蕃部落首领木征的居地。木征早已降附西夏,被王韶击败后,逃到夏国,请求梁氏派兵收复河州。一○七四年四月,梁乙埋派兵七千人从结河川出援,被王韶击败,夏兵退军。

皇族、后族之争 梁氏连败于宋朝,引起夏国内贵族的不满。一○七六年,惠宗秉常年十六,开始亲政,但梁太后、梁乙埋仍然握有大权。一○八○年,惠宗在皇族支持下又下令废蕃礼,行汉礼。梁太后、乙埋及后族一系的贵族群起反对,惠宗不理。惠宗企图恢复毅宗时行汉礼和与宋朝和好的政策,停止对宋的掳掠。一○八一年三月,汉人将军李清劝惠宗把黄河以南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梁太后与乙埋、罔萌讹等设计害死李清。随后又把惠宗囚禁到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使惠宗不能与外界通消息,实际上是后族向皇族再次发动了夺权的政变。

惠宗被囚,各地拥护皇族的将领拥兵自重,不听梁氏的统治。夏国内部出现了分裂。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请求宋朝出兵讨伐梁氏。宋朝得知夏国政变,出兵五路进攻西夏。一○八一年八月,宋李宪部出兵熙河,禹藏花麻以西使城降宋。九月,李宪攻入兰州。十月,宋种谔部攻米脂。夏米脂守将令介讹遇以城降。宋高遵裕部出环州,夏清远军守将嵬名讹■降宋。梁乙埋率领的大军也被宋刘昌祚部击败。十一月,宋兵围灵州。

夏兵在各路战败,梁太后向朝臣问计。一个老将献计说,不须拒战,只要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把精兵聚集在兴、灵。派轻兵抄敌军的后路,断绝粮运,宋军无食,不战自困。梁太后采纳此策,调十二监军司十万精兵驻守兴州要害之地。宋军围灵州,夏兵出截宋军粮运。宋种谔、王中正等部都因无食溃退。宋高遵裕部围灵州十八日。梁太后令夏兵决黄河水灌宋营。宋兵冻溺而死者无数,大败而退。

宋兵进军时,曾攻入银、夏、宥三州,但无力驻守。一○八二年九月,宋神宗又命给事中徐禧在三州界的永乐川下棣筑永乐城,企图困扼兴州。徐禧等急速建造,十九天建成。夏国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屯泾、原北。宋军建成永乐城后,夏兵发起急攻,宋兵大败,徐禧等将官败死。永乐城被攻陷。宋士兵、民夫损失近二十万。夏国取得重大的胜利。

夏国连年对宋战争,停止贸易,对夏国经济带来了损害,物价上涨,财政困乏。横山一带,农民因战争也不能耕作。梁氏当权,拥护皇族的将领不服,夏国的统治长期不能稳定。一○八三年闰六月,梁太后又和梁乙埋等谋划,让惠宗秉常恢复了皇位。

惠宗复位,随即向宋朝上表谈和,并表请宋朝恢复夏国的旧疆,即把战争中占去的地区退还给夏国。宋朝不许。

一○八四年初,惠宗发兵八十万围攻兰州,不能攻下,只好退兵。四月,都统军叶悖麻、副统军咩讹埋又领兵攻安远寨,兵败战死。十月,监军仁多唆丁进攻泾原,又在静边寨战死。夏国连续进攻不胜,损失甚重。

一○八五年,梁乙埋、梁太后相继病死。乙埋子乙逋(音bū)自任国相,与大将仁多氏分掌兵权。

一○八六年,惠宗秉常死,子乾顺继位。

四、对宋作战的失败和崇宗皇权的确立

一○八六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年只三岁。惠宗秉常复位时,梁乙埋女(乙逋妹)立为皇后,生乾顺。梁氏一家二后,连续操纵两朝政事。崇宗即位,夏国政权又归于梁乙逋和梁太后兄妹。皇族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分掌兵权。嵬名、仁多和梁氏形成夏国掌握军政的三大家族,展开相互倾轧的角斗。

梁氏败亡 梁氏执政,继续从西部向宋朝进攻。一○八七年五月,梁乙逋与吐蕃阿里骨部联合,侵宋定西城。阿里骨是董毡的养子。董毡死,阿里骨继为部落首领。梁乙逋与阿里骨相约,作战得胜,以熙、河、岷三州归吐蕃,兰州及定西城归夏国。阿里骨攻破洮州,梁乙逋领兵数万出河州,大肆焚掠。在定西城击败宋军,杀宋都监吴猛。梁乙逋又令仁多保忠率万人攻镇戎军。仁多保忠与梁乙逋不和,出兵一夜即回军。九月,梁乙逋又下令仁多保忠率兵十万入泾、原,围攻镇戎军西寨。宋兵困守,不敢出战。宋知庆州范纯粹派兵来援,仁多保忠解围而退。

一○八九年,宋夏议定,宋朝把米脂、葭芦、安疆、浮图等四寨地退给夏国,夏国把永乐城俘获宋朝人口退还宋朝。宋、夏暂时休战。

天祐民安三年(一○九二年)正月,夏国得辽朝援助,梁乙逋再次出兵攻绥德城,大掠五十余日而回。三月,夏兵在韦州聚集大兵攻环庆,战败,又遣使向辽求援。十月,梁太后亲自领兵攻打环州,围攻七日,不下。还军至洪德寨,被宋兵打得大败。梁太后弃帷帐,改换衣服逃走。夏兵死伤甚多。

梁乙逋在国内专权,贵族间的矛盾日益发展。梁太后亲自出战,不让梁乙逋领兵。梁乙逋对梁太后逐渐不满,阴谋篡夺。一○九四年十月,夏国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率领部众,杀梁乙逋,并杀其全家。

梁太后亲自掌握兵权,继续对宋侵掠。一○九六年,梁太后和崇宗乾顺领兵号称五十万,侵入宋鄜延路,攻陷金明寨,献俘给辽国。一○九七年,宋朝在好水川北修筑城防,号平夏城,以扼制夏国。夏兵破坏修城,不成。宋兵在沿边地带相继筑堡。夏人愤怒说:“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以后该怎么办?”一○九八年十月,梁太后领兵四十万,尽全力攻平夏城,连营百里,造高车运兵填壕而进,又用飞石激火攻城,昼夜不息。攻城十三日,不能破。夏兵粮食渐乏。一天,大风突起,冲车折损。梁太后退兵。

梁太后兵败,十一月再次向辽求援。一○九九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一说病死)。崇宗乾顺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

五、崇宗皇权的巩固与“国学”的建立

梁氏败亡,崇宗乾顺和嵬名氏皇室执政,对外采取依附辽朝和对宋和解的方针,对内则全力巩固嵬名氏的皇权统治,消灭统兵的贵族势力。形成弛兵政、重文学的新的局面。

依附辽朝 夏永安二年(一○九九年)正月,崇宗亲政。二月,即接受辽朝的号令,为辽朝出兵攻打反辽的拔思母部。三月,辽朝派使臣萧德崇、李俨去宋朝,为宋、夏和解。十一月,崇宗派遣令能(官名)嵬名济向宋朝上誓表,说夏国“两经母党之擅权,累为奸人之窃命,频生边患,颇亏事大之仪”。今后愿“饬疆吏永绝争端,诫国人恒遵圣化”。宋哲宗赐给银器五百两、衣著五百匹,答诏许和,并恢复作战年代停止了的给夏国的“岁赐”。一一○○年,夏崇宗向辽朝请婚。一一○二年,派汉官殿前太尉李至忠、秘书监梁世显去辽朝入贡,再次请婚。辽天祚帝问崇宗为人如何。李至忠回答说:“秉性英明,处事谨慎,是守成的好皇帝。”一一○三年,辽天祚帝许婚。一一○五年,辽天祚帝封宗室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嫁夏崇宗。夏国更加依附辽朝了。

巩固皇权 夏崇宗初亲政,即陆续消除领兵贵族,以巩固嵬名氏皇族的统治。梁太后当政时,大将嵬保没、陵结讹遇等曾劝梁后对外扩张。崇宗以梁后之死,归罪于二将。一○九九年四月,杀嵬保没、陵结讹遇。这时,大将嵬名阿吴已死。仁多保忠统兵在外。一○九九年闰九月,仁多保忠等领兵十万援助吐蕃部落围攻湟州(邈川),败还。一一○三年,宋朝蔡京令熙河帅王厚招诱仁多保忠。夏崇宗随即解除仁多保忠统军职务,招赴牙帐。仁多氏是与嵬名氏和梁氏相抗衡的大族。梁氏败亡,仁多氏被解除兵权,嵬名氏的统治更为巩固了。

夏崇宗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的统治,又采用汉人封王的制度,对嵬名氏宗室加封王爵。一一○三年,崇宗弟察哥封为晋王,掌握兵权。察哥勇猛善战,是皇室中有谋略的大将。一一二○年,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为濮王,次子仁礼为舒王。景思在惠宗秉常被囚时,曾防止了罔萌讹等对惠宗的暗害,是与后族梁氏对立的皇室贵族。这时,景思已死,仁忠、仁礼通蕃、汉字,善文学,成为辅佐皇室的文臣。

建“国学” 西夏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蕃学与汉学,蕃礼与汉礼之争。梁氏当权,废除汉礼,汉学也随之衰落。崇宗亲政,一一○一年,汉官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他指责夏国承平日久,“文教不明,汉学不重”,“民乐贪顽之习,士无砥砺之心”。崇宗下令,在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国学设置教授,收学生三百人。建立养贤务,供给食用。这时汉族的儒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保守的政治学说,但对西夏说来,却是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的一大措施。崇宗把汉学定为国学,表明他推行汉文化的决心,比以前的行汉礼,又前进了一步。

夏崇宗大力提倡汉文化,使夏国的风气为之一变。一一一二年六月,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反对,说:“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主张“既隆文治,尤修武备”。谋宁克任看到了夏崇宗重文轻武的流弊,但他的主张实际上是反映了保存西夏旧俗,继续对外掳掠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和西夏国内封建关系发展的趋势相违背的。夏崇宗不予采纳,仍然继续提倡汉学。

六、依附金朝和疆域的扩展

一一一五年,女真族奴隶主的总首领金太祖阿骨打在黑龙江畔建立了金国。我国的北方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动。新兴的金国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侵掠,先后消灭了辽朝和北宋。宋王朝逃到江南。在这个剧烈的变动中,地处西北的夏国依附金国,扩展了自己的领域。

一一二○年,金太祖阿骨打攻陷辽上京。金宋约定:金兵进取辽中京,宋兵攻取燕京。一一二一年,夏崇宗遣使臣去辽,请求先出兵攻取宋地。辽天祚帝不许。一一二二年春,金兵攻陷辽中京,进围西京。夏崇宗派兵五千援辽。夏兵未到,西京已被金攻破。辽天祚帝逃入阴山。五月,夏崇宗派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援助天祚帝。夏军至天德军遇金兵数万骑,李良辅击败金兵。六月,李良辅进军宜水。金完颜娄室、斡鲁军来战,夏兵大败。一一二三年,夏崇宗再发兵救辽,被金兵阻道,不能前进。辽天祚帝逃往云内。夏崇宗遣使臣迎天祚帝入夏国,金兵陷云内,天祚帝又逃入夹山。

辽朝将亡,金将斡离不写信给夏崇宗,说辽国已亡,如辽天祚帝去西夏,擒送给金,金朝当割地给夏作酬赏。元德六年(一一二四年)正月,夏崇宗奉表降金,金朝把原属辽朝的西北地带,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之地割让给夏国。三月,夏国向金上誓表,愿按事辽的旧例事金。金太祖赐夏誓诏,视如藩国。次年辽亡,辽成安公主在夏国绝食死。

一一二六年三月,夏崇宗依照金朝割地的许诺,进兵攻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四月,又攻下宋边地的震威城(距府州三百里),杀宋知州朱昭。九月,夏国又出兵攻占兰州东北的宋西安州。随后又攻破宋麟州建宁寨,又破平夏城怀德军,并进攻天都、兰州诸堡,掳掠人畜而去。夏国在金兵侵宋的时机,乘虚而入,宋朝在夏国边境设下的城堡陆续被夏国攻破了。

夏国攻下天德、云内等州后不久,又被金完颜宗弼军占去。夏向金质问。一一二七年三月,金朝又把陕西北部地割给夏国,以河为界,以抵偿天德、云内。金、夏在陕西划定分界,确定了夏国的领域。

一一三六年七月,夏崇宗出兵攻占乐州和西宁州。一一三七年,金朝又接受夏国的请求,把乐州和积石州、廓州等三州地割给夏国。夏国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疆土的广阔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四)蕃部起义和封建关系的发展

夏崇宗娶汉人曹氏女,生子仁孝,又娶宋降臣任得敬女立为皇后。一一三九年六月,夏崇宗乾顺死,子仁孝年十六岁,即皇帝位(仁宗)。任后和母曹妃,并立为太后。仁宗即位,娶党项大族罔氏女为后。罔后好汉礼,是后族中趋向封建化和接受汉文化的代表。

任太后父任得敬原是宋西安州通判。夏崇宗攻破西安州,任得敬出降。任得敬献女给崇宗,擢任静州防御使。任女立为后,任得敬又升任静州都统军。辽朝扈从成安公主来夏的萧合达,在夏国任夏州都统。萧合达见辽天祚帝败亡,成安公主绝食死,一一四○年四月,乘仁宗新立,据夏州起兵,联络阴山和河东契丹人,图谋拥立辽朝皇室后裔,恢复辽朝。六月,合达围攻西平府,夏守将罔存礼战败。七月,合达分兵攻下盐州。八月,任得敬自静州出兵,十月收复夏州,进攻盐州。萧合达败死。任得敬作战有功,威震河南,被擢任为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任得敬领兵在外,夏国朝中军政仍然掌握在晋王察哥、中书令濮王仁忠等皇室贵族的手里。

一、哆讹等领导的蕃部起义的失败

夏崇宗统治时期,随着皇权统治的巩固和领域的扩展,夏国贵族掠夺到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在日趋封建化和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象汉族贵族地主那样,过起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而广大的党项部民则遭受着残酷的压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晋王察哥当权,“贿货公行,威福自用”,抢夺民间园宅,建宅第数处。年已七十余,仍是姬妾成群。察哥多方搜刮,蕃、汉人民都极厌苦。贵族世家,也都以奢侈相尚。党项居民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残酷的统治。

一一四二年,夏国发生饥荒,民间一升米要卖百钱。一一四三年三月,国都兴庆府发生强烈地震。余震一月不止。官私庐舍、城壁塌坏,人畜死亡上万。四月,夏州地裂,涌出黑沙,阜高数丈,陷没居民数千人。七月,又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党项部民没有粮食可吃。遭受残酷压榨的部民,更加无法活下去了。

一一四三年七月,威州大斌部、静州埋庆部、定州竾浪(竾音池chǐ)、富儿等部同时发动武装起义。较大的队伍上万人,较小的也有五、六千人。起义者攻打州城。州将出兵镇压,都被起义者击败。党项起义队伍胜利进军,为夏国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十月间,夏仁宗命任得敬领大兵镇压。任得敬出兵,陆续屠杀和瓦解了各州起义队伍。定州竾浪、富儿两部依险拒守,对夏官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任得敬在夜间发兵,偷袭起义者的营寨。起义领袖哆讹被杀牺牲,起义遭到镇压而失败了。

党项族的起义对夏国奴隶主和封建主贵族的统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起义显示了党项族人民和我国其他各族人民一样,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二、封建关系的发展

夏国自建立时起,在它的统治区内即存在着奴隶制和封建制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两种制度并存于同一个社会里,不能不相互斗争又相互渗透,它反映在上层建筑的领域,就又和蕃礼与汉礼之争溶合在一起。随着历史的推移,封建制在斗争中逐渐得到发展,而自夏崇宗到夏仁宗时,更进而在夏国占据了统治的地位。封建关系的急剧发展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一)夏国境内封建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影响以至取代奴隶制,越来越在社会关系中占居优势。夏崇宗依附金朝确立了自己的领域,更加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发展。(二)夏崇宗统治时期,依附辽、宋,基本上停止了对宋朝边地的大规模掳掠。金朝建立后,夏国依附金朝求自保,更无力对金作战。奴隶制的发展,是以不断开展对外掳掠以补充奴隶的来源为条件的。夏国处在强大的金朝的威胁下,基本上失掉了对外掳掠的条件。夏国断绝了自外界补充奴隶的来源,不能不由奴隶制加速地向封建制转化。(三)夏国统治集团的内部一直存在着发展奴隶制和转向汉族封建制的两种势力的斗争。自毅宗谅祚以来,经过近百年间的反复搏斗,到仁宗仁孝时,奴隶主保守势力已经遭到失败,趋向封建化的力量取得了胜利并且在贵族中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这就使夏国封建关系的急速发展,有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四)夏国党项部民的起义虽然遭到镇压而失败,但它打击了党项贵族的统治,暴露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从而推动了夏国进一步向着封建制的道路发展。

仁宗仁孝即位时,夏国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几个条件,此外,还有一个外部的重要条件,即新兴的金国正在全力南下,侵掠南宋。夏国不再有外部的威胁,从而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仁宗在位五十五年,是夏国统治时期最长的皇帝。在这期间,夏国的统治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在崇宗时发展了封建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制的统治,完成了夏国封建化的过程。

封建土地所有制 夏国建立以来,即存在着封建制的土地占有关系。夏仁宗制定法令,完全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皇室占田--早在夏惠宗秉常时,皇室即没有所谓“御庄”、“御仓”。夏惠宗在新占领的兰州龛谷川和鸣沙州都有“御庄”、“御仓”的设置。这可能是来源于西夏士卒的屯田,后来其中一部分即转为皇室所私有。大约在仁宗时制定的西夏文的《新法》中曾记载:“从来就已利用的渠道、土地、水等,永远属于国君和个人所有。”国君成为夏国最大的地主。

贵族地主占田--夏国党项贵族地主的占田,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领受国家的赐田。《新法》中规定,夏国所有的居民,诸王、官员和庶民“可以使用国君赏赐的土地。”大约夏国的土地原来在原则上都属于国家所有,国君有权赏赐给奴隶主贵族使用。但长期占用的结果,便事实上属于贵族。《新法》明确规定了永远属于个人所有,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了。贵族占田的另一个途径,是依恃权势扩占。如没藏讹庞、梁乙埋等都曾迫使夏民侵耕边地,而把收入归为己有。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夏国又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贵族地主也可以通过买田来扩大土地占有。

农民小所有田--仁宗天盛年间(一一四九--一一六九年)修订的《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即《天盛律令》)规定:生荒地归开垦者所有,他和他的族人可永远占有,并有权出卖。这个规定确立了农民的小所有制。但垦田既可以出卖,就不免被地主所兼并。

地租和赋税--《天盛律令》和《新法》记载有夏国的赐田,每亩田应交地租的数额。说明封建地租已是普遍的剥削方式。夏国也渐实行赋税制,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天盛律令》详细规定了土地买卖法。土地所有者买卖土地要呈报官府,并在官府的赋税册上勾掉卖主的姓名,改填买主。一一四三年,兴庆府和夏州发生强烈地震时,夏仁宗下令,二州人民遭地震,家中死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者,免租税二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这个命令,反映出夏国征收赋税的制度,已在各地普遍地实行了。

疆域、政治制度、法律 夏仁宗时,夏国确定了辽阔的疆域。在封建的经济关系发展的同时,政治制度和法律也进一步革新和完善起来。

一一四六年金朝再次割地后,夏国直接统治二十二州。黄河之南,领有九州:灵州、洪州、宥州、银州、夏州、石州、盐州、会州、南威州。黄河之西九州:兴州(兴庆府)、定州、怀州、永州、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熙、秦河外领有四州:西宁州、乐州、廓州、积石州。此外,夏国还先后领有静州、胜州、龙州、韦州(灵州东南)、伊州,以及崇宗时领有的陕西北部地和仁宗时金朝割给的德威城定边军。领域的扩展,使政治制度需要改革和统一。仁宗时骨勒茂才撰《番汉合时掌中珠》记载这时的地方官制,在各州设置了州主、通判、正听、都案等官职。

夏国中央的官制,原来是蕃、汉两个体系并列。但崇宗、仁宗时,自中书令、御史大夫以下的汉制官员,也多由党项贵族充任。一一六二年,仁宗又把中书省、枢密院移到宫廷内门之外,以备顾问。这些状况说明,在夏国官制中,汉制逐渐代替蕃制,成为主要的政治制度。

《掌中珠》关于刑法的记述,说明夏国的司法也在逐渐完善。如记载诉讼程序,官府接诉状后,把犯人枷在狱里追查证据。如不招供,即严刑拷打,逼使“伏罪入状”。伤人致死,赔偿死者的“命价”。

仁宗时编纂的西夏文《天盛年改新定律令》,依据前代律令增补修改,全书共二十册。卷首列编纂者和汉文译者的姓氏,是参考宋代政书体例而编修的一部政治制度和法令的汇编。以后,又编纂《新法》,续有增补。

科举学校 夏仁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是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科举。一一四七年八月,仁宗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通过科举策试任用官员,是对拥有政治特权的贵族的一个限制,但广泛任用文人执政,又不能不使夏国统治集团走向文弱了。

实行科举,就必须广设学校培养生员。夏崇宗时设立国学,招收贵族子弟三百人。一一四四年六月,仁宗下令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增子弟员至三千人。又在皇宫中立小学,设教授,宗室子孙七岁至十五岁都可入学学习。一一四五年七月,建立太学。一一四六年三月,尊孔丘为文宣帝。一一四八年三月,又建内学,仁宗亲选名儒主持讲授。

学校讲授汉学,主要是儒学。科举也以儒学取士。夏仁宗从多方面接受汉文化,模仿宋朝,是封建关系确立后的反映,从这方面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任得敬“分国”的失败

仁宗仁孝初立,任得敬先后领兵镇压契丹萧合达和哆讹等领导的党项起义,逐渐扩大了他的军事力量。任得敬以外戚而握重兵,封西平公,成为权势显赫的军阀。一一四七年,任得敬上表请求自西平入朝,企图参预国政。濮王仁忠和御史大夫热辣公济等向仁宗谏告,说:“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任得敬未必没有异心”。仁宗纳谏,不准任得敬入朝。一一四八年十一月,中书令、濮王仁忠病死。一一四九年,任得敬用金珠向晋王察哥行贿,察哥请仁宗召任得敬为尚书令。一一五○年,又为中书令。一一五六年,晋王察哥死,任得敬进为国相。仁忠、察哥等皇室重臣相继病死,任得敬在朝更加无所顾忌。一一五七年,任得敬以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尹。此后,又任族弟任得仁为南院宣徽使,侄任纯忠为枢密副都承旨。夏国党项贵族习尚汉文化,日趋文弱。夏国的军政权逐渐地被汉人军阀任氏所窃夺。

一一六○年,任得敬对仁宗尊崇儒学极为不满,上疏请废学校,说“经国在乎节俭,化俗贵有权衡”,夏国地瘠民贫,士多而滥,廪禄浩繁,供养不起。养士之法,难以行于夏国。这实际上是企图废弃科举取士,以便任氏独揽政权。仁宗不予采纳。这年,任得敬又进爵楚王,出入仪从,几乎同于皇帝。一一六五年,任得敬驻营西平府,征发民夫十万修筑灵州城,以他直接统辖的翔庆军监军司所,建造宫殿。任得敬篡国的阴谋,日益显露了。

天盛三年(一一五一年)造西夏官印任得敬在朝专横日甚,朝中蕃、汉大臣和宗室贵族多被排斥或诬陷。只有御史大夫热辣公济等鲠直(鲠音梗gěng)之士,敢于同任得敬抗争。一一六九年二月,热辣公济上疏,直接指斥任得敬身为国亲“擅权宠,作威福”,请予罢斥。任得敬大怒,要借故杀热辣公济。仁宗令热辣公济罢官回乡,得免被害。

任得敬擅权专政,又领兵二十年,握有军权,仁宗受他威胁,不能制驭。一一六九年四月,任太后病死。一一七○年闰五月,任得敬公然胁迫夏仁宗“分国”,分夏国之半归他统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归任得敬,建号楚国。任得敬又胁迫仁宗派遣左枢密使浪讹进忠等去金朝奏报,求给任得敬封号。金世宗同尚书令李石等商议说:“有国之主,岂肯无故分国与人。此必权臣逼夺,非夏王本意。况夏国称藩岁久,一旦迫于贼臣,朕为四海主,怎能容忍此举?倘若他无力自治,当发兵诛灭。”金世宗下诏给夏仁宗说:“自我国家戡定中原,怀柔西土。始则画疆于乃父,继而赐命于尔躬”,“今兹请命,事颇靡常,未知措意之由来,续当遣使以询”。金世宗退回了夏国的贡物,拒不承认楚国。

任得敬遭到金朝的反对,阴谋附宋自立。夏仁宗得到金朝的支持,策划诛任自保。一一七○年八月,任得敬密通宋朝,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派使者以蜡丸书回报任得敬,约夹攻金朝。宋密使被夏国捕获。夏仁宗拿到这项铁证,先命弟仁友等诱捕任得聪、任得仁等,在八月三十日设计杀任得敬,并杀任党。夏仁宗取得胜利,派遣殿前大尉芭里昌祖等到金朝奏报,并把宋使和蜡丸书一起献给金朝。

夏国蕃、汉学教授斡道冲,遭到任得敬的排挤。夏仁宗杀任党,任斡道冲为中书令,又进为国相。朝中文臣多奉斡道冲为师。斡道冲执政,夏国又转危为安了。

任得敬分国阴谋的失败,是西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夏仁宗在金朝支持下诛灭任党,避免了割据分裂,巩固了夏国的封建制统治。但夏仁宗受制于汉人军阀的事实,也暴露了夏国皇室军事权力的削弱。夏崇宗削除贵族的兵权,轻武重文。仁宗时,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党项贵族日益沉湎于腐朽的地主生活,侈靡挥霍,逐渐失掉崇尚骑射的武风。崇尚儒术和科举取士的结果,也使统治集团日趋于文弱。任得敬等军阀的专横,正是反映着夏国统治力量的衰弱和空虚。夏仁宗统治的半个多世纪,是夏国确立了封建制的统治,走向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时期,也是日趋汉化,轻武崇文,走向安逸保守,由盛而衰的时期。夏仁宗用文臣领袖斡道冲执政,稳定了夏国的统治,但并没有扭转兵政废弛的局面。

(五)西夏的灭亡

夏国的统治由盛而衰的年代,正是蒙古在漠北兴起的年代。夏国自仁宗仁孝以后,面临着来自蒙古的严重威胁,而皇室内部又一再出现了皇位的篡夺。夏国依附金朝八十年,巩固了它的封建制统治。随着皇位的一再更迭,夏国时而附金抗蒙,时而降蒙侵金,终于和金朝一起,先后被蒙古所灭亡。

一、蒙古南侵和襄宗篡位

夏仁宗皇后罔氏在一一六五年病死。一一六七年,仁宗立汉人罗氏女为后。罗后生子纯祐。一一九三年,仁宗年七十岁病死。子纯祐十七岁,继位作皇帝(桓宗)。仁宗弟仁友,杀除任得敬有功,进封越王。一一九六年十二月,仁友病死,子安全请求承袭王爵,桓宗不许,降封安全为镇夷郡王。安全由此失望而生怨。

这时的蒙古草原,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蒙古孛儿只斤?乞颜部长帖木真战胜了泰亦赤兀场、塔塔尔和克烈等部落,克烈部长脱斡邻子亦剌哈桑昆逃入西夏。一二○五年,帖木真在消灭乃蛮部后,统率骑兵向西夏进军,追击亦剌哈桑昆。三月,蒙古军攻破西夏力吉里寨。四月,蒙古军在夏落思城大掠人口、牲畜而回。蒙古军退,夏国度过了一次危机,桓宗纯祐把都城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

一二○六年,帖木真在蒙古斡难河畔建国,称成吉思汗。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奴隶主开始了大规模地对外侵掠的时期。而在这一年,西夏国内也发生了篡夺皇权的政变。

夏天庆十三年(一二○六年)正月,镇夷郡王安全在罗太后支持下,废桓宗纯祐,自立为帝(襄宗)。桓宗被废后,在三月间突然死去,年三十岁。六月,罗太后遣御史大夫罔执中去金朝,上表说:“纯祐不能嗣守,已与大臣议立安全。”请求金朝赐予册封。金朝派使者来夏,询问废立的原因。罗太后再次上表请求册封。七月,金朝派使臣册封安全为夏国王。夏国继续依附金朝,以抗御蒙古。

一二○七年秋,蒙古再次发兵侵掠西夏,攻下兀剌海城,四出掳掠。夏襄宗调集右厢诸路兵抵抗。蒙古兵在西夏攻掠五个月,于一二○八年二月退军。

一二○九年三月,成吉思汗自黑水城(哈剌和托)北兀剌海关口,攻入夏境。夏襄宗派皇子承祯为主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领兵五万抵抗。夏兵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被杀。

四月,蒙古兵再攻兀剌海城,西夏守将出降。七月,蒙古进攻克夷门。夏襄宗派嵬名令公领兵五万抗敌。嵬名令公自山坂驰下,击退蒙兵。两军相持两月。九月间,蒙古设伏诱战,夏兵败,嵬名令公被俘。蒙古攻破克夷门,进围夏都中兴府。

中兴府被围,襄宗亲督将士登城守御,蒙古兵不能攻破。九月中,值天大雨,河水暴涨。蒙军引河水灌城,城中居民淹死无数。襄宗向金朝求援兵。金帝卫王允济对群臣说:“敌人相攻,是我国之福”。拒不出兵。十二月,河堤决,城墙将塌陷,河水四溃。蒙古遣讹答入城招降。襄宗献女给成吉思汗求和。蒙古退兵。

嵬名令公在克夷门被俘,成吉思汗数次派人说降。嵬名令公被囚在土室,坚持不屈。襄宗降蒙,蒙古放还嵬名令公。

二、神宗附蒙侵金

一二一一年,西夏再次发生了皇位更迭的事变。

这年七月,皇室齐王遵顼(音须xū)废襄宗安全,继立为帝(神宗)。八月,安全死。现存史料没有留下关于这次皇位更迭过程的纪录,但安全有子承祯不能继立,显然是皇族内部又一次的权位争夺。

齐王遵顼是皇室齐王彦宗子。彦宗在任得敬当权时被排斥在外,贬守凉州。任得敬被杀后,彦宗被召入朝,为马步军太尉,病死,谥齐忠武王。遵顼年少时力学,博通群书。桓宗天庆十年(一二○三年)廷试进士第一(状元),袭封齐王,又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遵顼即帝位,年已四十九,显然已是西夏皇族中一个具有威望的人物。

蒙古围中兴府,金朝拒不出兵,金、夏关系开始破裂。遵顼即位,不再向金朝求册封。面对着蒙、金两大势力,夏国由前朝的附金抗蒙转变为附蒙攻金了。

神宗遵顼即位,即派兵万骑攻金,围金东胜城。金派大兵来援,解围。这年冬季,蒙古进兵围金中都,金朝危急。夏神宗乘机侵入金泾州、邠州,又进围平凉府。一二一二年三月,金朝主动派使臣册封遵顼为夏国王。直到年底,遵顼才遣使谢封,但仍然继续进攻金朝。一二一三年六月,夏兵攻破金保安州,围庆阳府。八月,破金邠州。十二月,破巩州。一二一四年八月,攻庆、原、延安诸州。一二一五年十月,攻破金临洮府。

一二一六年秋,成吉思汗出兵侵金。西夏出兵配合作战,攻延安、代州,进而破潼关。十一月,夏神宗又乘胜派兵四万余,围攻金定西城,战败而回。十二月,金兵反攻西夏,分兵攻打盐、宥、夏、威、灵等州。夏神宗分道派兵抵御,金兵不能前进。

光定七年(一二一七年)正月,西夏又应蒙古的征调,派兵三万随蒙古兵攻金,大败于宁州。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西夏不堪蒙古的频繁征调,拒绝出兵。蒙古发兵渡河攻打西夏,十二月,围中兴府。蒙古突然来攻,神宗惊惶逃走,出奔西凉,留太子德任守中兴府。蒙古兵退,神宗才又返回。

夏神宗遵顼按照金朝兴起时西夏附金扩土的经验,企图附蒙侵金。蒙古不断向西夏征兵和侵掠,使西夏蒙受严重的摧残。一二一八年二月,神宗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秘书监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三月,神宗写信给金保安、绥德、葭州,商请恢复边地互市,与金朝谈和。金宣宗不许。神宗联金不成,又在一二一九年二月,派遣枢密都招讨使寗子宁去四川与宋朝守将联络,企图联宋侵金。这时,金宣宗正在发兵渡淮,分道南侵宋朝。宋朝军民展开了守土抗金的斗争。宋利州路安抚使丁寗(音育yù)写信答复西夏,联兵抗金,但宋兵并未如约出师。一二二○年初,寗子宁再写信向四川质问。五月间,宋四川安抚使安丙正式写信给西夏,定议宋、夏同时出兵,夹攻金军。

夏国得到宋朝的支持,一二二○年八月,发兵万人围攻金会州,攻破会州城,金守将乌古论世显投降。关右大震。金宣宗向夏国请和,夏神宗不许。九月,寗子宁与嵬名公辅领兵二十万攻打金巩州。宋安丙派张威、王仕信等分道进兵,攻下定边城,与夏兵会于巩州城下。夏宋联合作战,约定夏兵野战,宋兵攻城。金行元帅府事赤盏合喜派兵拒守。夏兵攻城不下,只好退军,又遇金朝伏兵邀击,伤亡甚众。十月,宋安丙再约夏兵攻秦州。夏兵不再出战。

夏国联宋侵金不成,仍处在蒙古威胁之中。一二二一年,蒙古木华黎部,由东胜州渡黄河经西夏攻金,再向夏国征兵。神宗派塔哥甘普领兵五万归木华黎指挥,向金葭州、绥德州进军。十月,蒙古兵攻绥德,再向夏征兵。神宗又派大将迷仆领兵会师。一二二二年,蒙古又命夏兵由葭州攻金陕西,夏兵在质孤堡被金兵战败。一二二三年春,蒙古木华黎进兵凤翔,神宗发步骑十万随蒙古军攻城,不下。夏兵见势不利,不告蒙古,先行逃回。

夏国自投附蒙古以来,遭受着沉重的压榨和威胁。夏国每次应征出兵为蒙古作战,都要遭到重大的伤亡,损失惨重。神宗附蒙侵金的政策,越来越引起了人民的不满。统治集团中联蒙与联金两种主张也在展开激烈的争论。一二二三年,神宗派太子德任领兵侵金。德任说,金兵势尚强,不如和他讲和。神宗说,这不是你懂得的事。德任坚持联金,拒不领兵。四月,神宗废掉德任的太子位,把他囚禁在灵州。十月,蒙古兵在夏积石州侵掠而去。神宗仍要聚集兵力侵金。御史中丞梁德懿上疏说:“国家用兵十余年,田野荒芜,民生涂炭。虽妇人女子都知道国势已很危险,可是朝廷大臣还在清歌夜宴。太子毅然陈大计,献忠言,是出于不得已。请召太子还宫复位,就会使臣民悦服,危者得安”。神宗当面予以责斥,罢去梁德懿的官职。

这年,蒙古木华黎已在山西闻喜病死。子孛鲁继续领兵。成吉思汗已指令孛鲁准备领兵灭夏。夏国面临着亡国之祸。夏神宗附蒙侵金的国策彻底失败,眼看无法统治下去了。光定十三年(一二二三年)十二月,神宗在上下反对声中,不得不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献宗),自称“上皇”。

三、献宗联金抗蒙和夏国的灭亡

献宗即位,改变国策,抗拒蒙古。派遣使者与漠北诸部落联络,企图结为外援,牵制蒙古,以便于西夏拒守。这时蒙古木华黎子孛鲁继为国王,总管华北的探马赤军和乣、汉诸军,得悉西夏“阴结外援,蓄异图”的消息,即于一二二四年,组织大军从东面进攻夏境,直抵银州。九月,蒙古兵攻破银州,夏兵数万人战死,俘获生口、牛羊数十万,夏将塔海兵败被俘。

夏国经孛鲁这次打击,决计变侵金为联金。同年十月,采纳右丞相高良惠策,遣使去金朝议和。次年八月,献宗派吏部尚书李仲谔、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尚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等去金朝定和议:金、夏为兄弟之国,各用本国年号,双方相互支援。这时的金朝已处在亡国前夕,兵虚财尽,早已无力援夏抗蒙了。罗世昌出使金朝回来,对献宗说:“金朝的援助不足恃”,劝献宗自强。献宗不听,罗世昌被罢官,流寓龙州。

一二二五年,成吉思汗自西域回到漠北,见夏国不屈,秋天再出兵征夏。一二二六年春,成吉思汗亲领大兵自北路侵入夏境。二月,攻破黑水、兀剌海等城。蒙古大将阿答赤率军与畏兀儿亦都护配合,进军沙州,先派遣忽都铁穆尔与昔里钤部前往招抚。夏守将籍辣思义伪降,设伏袭击,阿答赤几乎被擒。蒙军受挫,全力攻城。籍辣思义坚持拒守。蒙古军在夜间挖地穴攻城,籍辣思义在地穴中放火,蒙兵多死。蒙古军经过月余的强攻,才攻下了沙州。

这年五月,蒙古军进侵肃州。夏军坚守不降。城破,夏国军民都被蒙军屠杀。蒙古军进围甘州,派使者招降夏甘州守将曲也怯律。夏国副将阿绰等三十六人杀蒙古使者及曲也怯律一家,率城中军民并力抵抗。甘州城破,阿绰等战败牺牲。七月,蒙古军攻西凉府,夏守臣战败投降。

蒙古兵长驱深入,夏国连失城邑。一二二六年五月,六十四岁的上皇神宗病死。七月,献宗也惊忧而死,年四十六岁。献宗侄 (音现xiàn)被拥立继位。帝 执政,夏国已处在灭亡的前夜,夏国军民展开了抗蒙救亡的激烈战斗。

成吉思汗自西凉府继续进兵,穿越沙漠,至黄河九渡,取应理等县。十一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灵州,夏帝 派遣老将嵬名令公来援。成吉思汗渡黄河,指挥蒙军进攻。嵬名令公率夏兵迎战。波斯拉施德《集史》记载说:战斗的激烈,是蒙古人在作战中所少见的。西夏将士英勇抵抗,最后因牺牲惨重败退,灵州被蒙古攻占。

一二二七年春,成吉思汗留兵攻中兴府,自己率师渡河,攻积石州,进入金境。二月,破临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宁三州。

帝 被蒙古军围困在中兴府,外援断绝。右丞相高良惠激励将士,日夜拒守,积劳成疾。僚佐劝他自爱。高良惠慨叹说:“我世受国恩,不能消除祸乱,敌人深入到如此地步,我活着有什么用?”高良惠带病指挥抗敌。四月间,高良惠病死。夏国失丞相,更加困难了。闰五月,成吉思汗自隆德州至六盘山避暑,派遣使者察罕去中兴府劝谕帝 投降,被帝 拒绝。

中兴府被围半年。城中粮尽,军民患病者众。六月间,又发生地震,宫室都被破坏。夏国粮尽援绝,走投无路了。帝 向蒙古请降,要求宽限一月献城。七月,成吉思汗在军中病死。帝 出降,被蒙古军杀死。蒙古军入中兴府屠城,西夏抗蒙军民遭到残酷的杀掠。西夏立国一百九十年,最后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