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建关系的确立和国势的扩展

契丹族的历史,如象世界上各民族的历史一样,也遵循着普遍的发展规律,由原始公社制经过奴隶制而进到了封建制,不过,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又带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大抵我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族,当他们由原始公社制发展到奴隶制,展开对外掳掠时,如果周邻诸族是处在相同或更为落后的阶段,他们的奴隶制就较易得到顺利的发展。但当他们进一步深入侵掠汉族地区时,遇到了较为先进的封建文明,这就不能不接受汉地的封建统治秩序,并进而使他们自己也过渡到封建制。马克思说过,“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第二四七页]在北魏,拓拔族的发展是遵循着这个历史规律。契丹族的发展也是遵循着这个规律。契丹的奴隶制,象它必然要代替氏族部落制一样,也必然要被封建制度所代替。汉族封建文明的影响,加速了这个代替的历史进程。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依然是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如果说,后晋人民的斗争抵制了奴隶制在汉地的推行,那末,辽朝奴隶的反抗又推动了契丹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制的确立。

一、抗宋战争和汉官势力的增长

契丹奴隶起义杀掉了辽穆宗,但起义的成果却被辽朝贵族利用了去。九六九年二月,世宗第二子耶律贤(景宗)率领侍中萧思温、飞龙使女里和南院枢密使高勋等领甲兵千人,赶到穆宗柩前即皇帝位。太宗次子罨撒葛逃入沙陀。辽朝皇权由此又转到耶律倍、世宗一系。

高勋之乱 景宗即位后,将拥立他的萧思温和高勋分别任北院和南院枢密使。萧思温封魏王,高勋封秦王,又任命他早已交结的汉人韩匡嗣(中书令韩知古之子)为上京留守。亲信贵族耶律贤适封检校太保。景宗由此组成了他的统治集团。

但是,这个统治集团的内部,又很快地出现了相互倾轧的争斗。九七○年,统领汉军的南院枢密使高勋和飞龙使女里合谋,指使萧海只、海里等刺杀了北院枢密使萧思温。在辽朝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契丹贵族内部的斗争,但汉人领兵统帅参预谋杀契丹统帅,这还是第一次。这个斗争显然带有新的特点,它反映了汉官势力的增长。

景宗处死了萧海只、海里等凶手。随即任命耶律贤适为北院枢密使,并且把即位前的侍卫组成为挞马部,以加强皇权的统治。高勋、女里到九七八年才被处死。

抗宋战争 九六九年景宗即位后,宋太祖赵匡胤即领兵攻打北汉,辽出兵援汉,宋兵退走。九七四年,辽宋议和。

九七六年九月,宋太祖统一江南后,分道向北汉都城太原进军。景宗命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敌烈领兵出援,宋兵败退。十一月,宋太祖病死,宋太宗赵匡义即位。九七九年,宋太宗亲领大兵攻太原。耶律沙、敌烈与宋兵战于白马岭,敌烈战死,辽兵大败。六月,北汉帝刘继元降宋。北汉是辽朝的属国,宋灭北汉,是辽朝一个惨重的失败。宋太宗乘胜向辽南京进攻。驻在南京的北院大王奚底与南京留守韩德让(韩匡嗣子)合力防守。奚底出战,南京城被宋兵围困,韩德让登城坚守,辽景宗命惕隐耶律休哥代奚底领兵。七月,耶律沙自太原退兵来援,与宋兵战于高梁河。耶律休哥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从后邀击,宋兵大败。宋太宗乘驴车仓皇逃走。韩德让乘胜出击,宋兵损伤惨重,辽兵转败为胜。

九月,辽摄(代)枢密使韩匡嗣和耶律沙领兵反攻。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随行。十月,韩匡嗣与耶律休哥等与宋兵战于满城。韩匡嗣指挥失误,辽兵大败。耶律休哥力战退敌。辽景宗下诏责韩匡嗣,赏耶律休哥,以耶律休哥为北院大王。

九八○年十月,辽景宗到南京,领兵攻宋,围瓦桥关。耶律休哥斩宋守将张师,追击宋兵,至莫州还军。

辽景宗击败了宋朝收复燕云的企图,巩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韩氏势力的增长 蓟州玉田韩知古在阿保机平蓟时降契丹,总管汉人事务。知古子韩匡嗣在景宗时任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韩德让代父匡嗣守南京,败宋兵,以功任辽兴军节度使,进为南院枢密使,权势超过高勋。蓟州韩氏日益成为辽朝汉人官员中最有权势的一个家族。

九八二年九月,辽景宗在云州出猎时病死于焦山。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受景宗遗命,立皇子隆绪(圣宗)继皇帝位。圣宗年十二,军国大事都由承天太后(景宗后)裁治。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分任南北院枢密使。韩德让得承天后宠幸,又以汉人总知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九九九年,耶律斜轸病死,韩德让以南院枢密使兼北院枢密使,总管契丹、汉人两院事,进封大丞相。韩德让总揽辽朝军政大权,进而赐姓耶律(先后赐名德昌、隆运),封晋王,列于皇族横帐,权位仅次于帝后。韩德让是辽朝汉人地主势力的一个代表。韩氏掌权,标志着汉人地主的势力大为增长了。

二、圣宗的改革和封建关系的确立

辽圣宗、承天后以韩德让等汉人官僚为辅佐。在他们的统治下,辽朝制度发生了如下的一些变革。

宫帐奴隶置部 原来辽朝以皇帝宫帐(斡鲁朵)及皇族宫帐(横帐)大族的奴隶在辽水东捕捉飞鸟鹰鹘,编为稍瓦石烈(稍瓦,契丹语,义为鹰鹘),又在海滨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冶铁,编为曷术石烈(曷术,契丹语,义为铁)。圣宗时,置稍瓦部、曷术部,与诸部并列,捕鹰、冶铁的奴隶由此取得部民即平民的地位。奚族撒里葛等三营(氏族),阿保机时隶籍宫帐为“著帐子弟”。圣宗时,也各置为部。辽朝历年来从周邻诸族,如女真、乌古、敌烈、室韦、达鲁虢、党项(唐古)西俘掠到大批的奴隶,隶属于宫帐斡鲁朵。圣宗时分别设置为三十四部。隶属于宫帐的鼻骨德户,分设两部。这些原处在宫帐奴隶地位的俘户奴隶都由此成为部民,分统于北府和南府。圣宗时新征服的五国部(剖阿里等五部)和回鹘等的民户,也不再编为宫帐奴隶,而分别设部统治。被征服的奚族,则改编为六个独立的部落。

投下州县赋税 圣宗时,辽朝普遍实行赋税制。俘掠奴隶设置的投下州城,分赋税为二等,工商税中,市井之赋归投下,酒税缴纳给朝廷(据《辽史?食货志》当始于圣宗时)。投下俘奴由此演变为输租于官、纳课于主的“二税户”。九九五年,诏令诸道民户,自穆宗以来被“胁从”为奴隶者,“仍籍州县”。隶属州县,即不再是奴隶主完全占有的奴隶,而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部分寨堡的民户,迁置州县垦殖,如“徙吉避寨居民三百户于檀、顺、蓟三州”,从事农耕。山前后未纳税户迁于密云、燕乐两县“占地置业”,交纳赋税,被称为“私田”。又募民耕滦河一带的荒地,十年以后才开始收租,称“在官闲田”,即朝廷所有的荒田。耕私田和闲田,都要“计亩出粟,以赋公上”。西北沿边各地设置屯田垦耕,在屯民户“力耕公田,不输税赋”,即不再向朝廷输税,积粟供给当地军饷。在屯户实际上是为朝廷服力役的农奴。

刑法 穆宗时刑法严酷,承天后、圣宗放宽法令,改定十多条。一○○六年,下诏:主人非犯谋反大逆及流死罪,其奴婢(家奴)不得告首;如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官府),主人不得擅杀。依据这一改定的法令,家奴仍处在受奴役的无权的地位,但奴隶主已不能任意屠杀。旧制:夷离毕掌刑狱,圣宗时北南院枢密使开始自理讼事。一○二六年,圣宗下诏说:“我们国家因有契丹、汉人,所以用北南二院分治。..如贵贱异法,必然生怨。如今小民犯罪,必不能向朝廷申诉,而皇族、外戚(后族)可以行贿苟免。今后,贵戚因事被告,不论事情大小,都令所在官司案问,具申北南院复问,得实奏闻。”这个诏令,多少削弱了契丹贵族对“小民”和汉人的某些特权。在此以前,又将汉人与契丹人斗殴至死、治罪轻重不同的旧律,改为同等治罪。契丹人犯十恶大罪,也按照汉人法律制裁。

捺钵(捺音纳nà) 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渔猎。辽朝建国后,皇帝游猎设行帐称“捺钵”(《辽史》释“行营”,宋人释“行在”)。大抵到圣宗时,四时捺钵才开始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春捺钵在长春州的鱼儿泊捕鹅,混同江钩鱼(或在鸳鸯泊)。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避暑、张鹰。秋捺钵在庆州伏虎林射鹿。冬捺钵在永州广平淀,猎虎。辽帝去捺钵时,契丹大小内外臣僚随从出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也有少数官员扈从。夏冬并在捺钵“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夏冬捺钵因此又是辽朝决定军政大事的中心。

至圣宗时,汉族的封建文明已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圣宗喜读《贞观政要》,又善吟诗作曲。后族萧合卓以善属文,为圣宗诗友,充南面林牙(翰林)。四时捺钵制,使契丹贵族在接受汉文明的同时,仍能不废鞍马射猎,保持勇健的武风。契丹不象前世北魏的拓拔、后世金朝的女真那样由汉化而趋于文弱,四时捺钵制是有作用的。

辽圣宗时,先后出现的多方面的变革,显示契丹族的历史正在跨入一个新时期。此后的辽朝,虽然仍保留着严重的奴隶制的残余(对外作战俘掠和宫户、私奴),但封建制已经逐步确立起来。辽朝由此形成它的全盛时代。

三、对外战争和国势的扩展

奴隶的解放和契丹封建制的确立,显示辽朝国力的增强。承天后、圣宗统治时期,辽朝频繁地展开了对周邻各族的战争,进一步向外扩展了它的势力。

对宋战争 圣宗即位后,九八六年三月,宋太宗分三路进兵,再取燕云。曹彬等军出雄州道,田重进出飞狐道,潘美、杨业出雁门道。宋军连克歧沟、涿州、固安、新城。辽兵败于田重进,飞狐关辽军降宋。潘美连克寰、朔、应、云等州。承天后与圣宗至南京(幽州)督战,调集各地重兵反攻。四月,耶律休哥军复涿州、固安。五月,辽军在歧沟关大败曹彬,宋军奔高阳又被辽师截击,死者数万。六月,耶律斜轸军复朔州,擒宋将杨业。云州等地宋兵都弃城而走。辽军获得全胜。

九九九年,圣宗再次亲率大兵南下。十月,在瀛州大败宋军,擒宋将康昭裔,进据乐寿县。攻遂城,又败宋军。次年正月,还师南京。一○○二年,再度南侵。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破宋军于泰州。一○○四年闰九月,圣宗大举亲征,先在唐兴大破宋军,又在遂城、祁州、洺州获胜。十一月,攻破宋德清军。辽军进至澶渊,宋遣使请和。十二月,辽宋在澶渊议成。宋以辽承天后为叔母,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朝各守旧界。澶渊盟后,辽宋不再发生大的战事。

与西夏的关系 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在李继捧统治时,附宋自立,宋赐姓赵氏。辽圣宗统和四年(九八六年),首领李继迁附辽抗宋,复姓李(唐赐姓李氏)。圣宗以皇族耶律襄女封义成公主,嫁李继迁。继迁得辽支持,得以南下侵宋。九九○年,攻下宋麟州、鄜州等地,辽封继迁为夏国王。此后,夏连年侵宋州县,都要遣使告辽,并连年向辽纳贡。一○○三年,继迁死,子德昭继立,辽封德昭为西平王(夏以灵州为西平府),后又册封夏国王。辽圣宗时,西夏附辽以侵宋,辽朝结夏以制宋,基本上形成了辽、夏、宋鼎立的局面。

对鞑靼(阻卜)的战争 游牧于辽朝西北的鞑靼,《辽史》作“达旦”或“阻卜”。阿保机“西讨吐浑、党项、阻卜”。此后鞑靼不时向辽入贡。辽圣宗时,九八三年,西征鞑靼。次年,杀其酋长挞剌干。鞑靼酋长鹘碾继续反辽,辽以萧挞凛领兵镇压。一○○○年,鞑靼铁剌不率部降辽。辽在古可敦城设镇州,派驻重兵,镇压北方诸部。

一○一一年,圣宗采西北路招讨使萧图玉议,对鞑靼诸部,分部统治,各置节度使。次年,鞑靼部民杀辽节度使,起兵反抗,围攻萧图玉于镇州可敦城,辽兵死伤甚众。辽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领大兵来救,鞑靼酋长乌八战败降辽。辽朝诏令鞑靼,依旧制:岁贡马千七百,驼四百四十,貂鼠皮万张,青鼠皮二万五千张。一○二六年,辽征鞑靼兵以讨回鹘,鞑靼酋长直剌后至,被辽斩首。直剌子起兵反辽,诸部响应,辽军大败。此后,鞑靼日渐强盛,成为辽朝西北方的一个劲敌。

对乌古(于厥)、敌烈的战争 契丹建国前即侵掠乌古,俘掳奴隶。九一九年(神册四年),阿保机征服了乌古部。随着历史的发展,乌古部开始对外掳掠。辽穆宗时,在边地掠夺人民财产牲畜。辽详稳僧隐与乌古战,败死。乌古屡降屡叛,不时向外俘掠居民。圣宗时,一○一三年,出兵讨乌古,迫使乌古返居故地。次年,乌古又反,辽耶律世良统领重兵大肆屠杀乌古的反抗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邻近乌古的敌烈部,圣宗时杀辽详稳,奔向西北。辽萧挞凛追击,俘掳甚多。不久,敌烈部又攻陷巨母古城。耶律世良一再率兵压境,对敌烈“招抚”和攻讨,敌烈仍不时出没攻掠。大抵此时辽朝北边的乌古、敌烈等部,已经发展到父权制的末期,展开对外掠夺。由于辽朝处在强盛时期,有足够的力量压制他们的俘掠,乌古、敌烈等部的发展受到阻遏,不能象早期契丹那样南下侵掠,建立起奴隶制的国家。

与回鹘诸部的关系 甘州回鹘,在阿保机时曾被契丹所征服,但此后与辽朝并无从属或朝贡关系,而与宋朝通贡使。一○○八年,萧图玉进讨甘州回鹘,直抵肃州,俘掠大批生口。一○二六年,萧惠再统兵攻甘州,不能取胜,被迫还军。

沙州回鹘在敦煌郡王曹顺统治下,也曾一度向辽入贡。西州回鹘世居高昌,可汗号“阿厮兰汉(汗)”(《宋史?高昌传》)。《辽史》所称“阿萨兰回鹘”,当即此部。宋王延德《使高昌记》说,西州回鹘有大虫太子族,与契丹接界,过此族即为达干于越王子族。《辽史》记统和八年(九九○年)阿萨兰回鹘于越达剌干(即达干)“遣使来贡”,当即此族。辽圣宗时,阿萨兰回鹘连年有贡使来辽。九九六年,阿萨兰回鹘王遣使来为子求婚,辽朝不许。《辽史?属国表》记,一○四七年“阿萨兰回鹘王以公主生子遣使来告”。大抵至辽兴宗时,许嫁公主,加强了联系。

辽圣宗时,对宋、夏和周邻诸族,巩固和扩展了它的势力,进而向外发展,向西联络大食,在东方发动了对高丽的侵掠。

西联大食 阿保机时,大食曾遣使来契丹。此后,不见再有往还。一○二○年,大食遣使来辽,进象及土产,并为王子册割请婚。次年,再遣使来,辽以皇族女可老封公主许嫁。

东侵高丽 高丽王建(太祖)在九一八年建高丽国。九三五、九三六年先后灭新罗、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成为海东强国。辽太祖、太宗时与高丽曾有聘使往来。九三四年,渤海世子大光显率众数万投高丽,赐姓王氏。此后,高丽与辽绝交,相互敌视。九八五年七月,辽朝令诸道缮甲兵,准备大举东侵,因辽泽水溢,道阻而罢。统和十年(九九二年)十二月,辽以东京留守萧恒德统兵东侵高丽。次年,辽兵攻破高丽蓬山郡,高丽请和。辽册封高丽成宗王治为高丽国王,并以萧恒德女许嫁。一○一○年,高丽穆宗(成宗子)被贵族康兆谋杀,显宗继位。辽圣宗亲率大兵四十万出征,高丽康兆率兵三十万迎击。辽兵连陷郭州、肃州,直抵高丽都城开京。高丽显宗弃城南逃。辽圣宗入开京,大肆焚烧而去。

一○一四年,辽圣宗遣耶律资忠(《高丽史》作耶律行平)使高丽,强索兴化、通州等六城。高丽拒绝,扣留资忠。一○一六年,辽耶律世良统兵再侵高丽,破郭州。高丽死者数万人。一○一七年,辽萧合卓攻兴化,失败。一○一八年,辽萧排押(《高丽史》作萧逊宁)等以兵十万入侵高丽,高丽姜邯赞大败辽兵,辽军死伤甚众。一○一九年,辽集结大军,准备再侵高丽,高丽显宗遣使议和,送还耶律资忠。辽朝强索高丽六州被挫败,此后,高丽仍依成宗时旧制,对辽“纳贡如故”(《高丽史?显宗世家》)。

(二)辽朝的黑暗统治与农民起义

辽朝在承天后(死于一○○九年)、圣宗统治下的近半个世纪内,是辽朝发展到极盛的时期,统治集团也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一○三一年六月,圣宗六十一岁,在大福河之北行帐病死。长子宗真(兴宗)即位。辽朝贵族内部又展开了相互倾轧的斗争。

辽朝自阿保机以后,契丹贵族中不断出现争夺皇权的斗争,这些斗争往往结合着奴隶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两种制度、两种文化的斗争,带有倾向改革还是倾向保守的斗争特点。在圣宗以后封建制业已确立的时期,贵族之间的斗争,更多地表现为契丹封建主相互倾轧、相互争夺封建特权的权利之争,反映着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和衰落。这种争斗的后果,使辽朝的统治日益黑暗。

一、钦哀后政变,与宋、夏和战

钦哀后政变 圣宗皇后齐天后菩萨哥生两子,早死。一○一六年,宫人耨斤生兴宗,由齐天后收养,耨斤封元妃。一○三一年六月,兴宗十六岁继皇帝位。元妃立即谋夺政权,自立为皇太后(钦哀后),又指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等谋反,并且牵连到齐天后。兴宗说:“皇后(指齐天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我成长,本当为太后。现在不做太后,反而还要加罪,怎么可以!”钦哀后说:“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钦哀后不听,把齐天后从中京迁到上京囚禁,处死萧浞卜、萧匹敌,又杀有关官员七人。钦哀后夺权听政,兴宗不理政务。

一○三二年春,兴宗出猎。钦哀后又派人去谋害齐天后。齐天后被迫自杀。一○三四年,钦哀后密谋废兴宗,另立少子重元。重元把密谋告兴宗。兴宗废钦哀后,迁她到庆州守陵,一举夺回了政权。重元加封皇太弟。一○三七年,兴宗才又把钦哀后从庆陵迎回。兴宗挫败钦哀后,巩固了他的统治。

与宋、夏和战 兴宗继承圣宗的统治,对外仍能保持辽朝的威势。

一○三八年,西夏元昊建国,连年侵宋。一○四一年,宋兵大败于好水川。八月,宋张亢在麟、府二州袭击夏兵。宋朝在宋、辽交界地带也修治关河壕堑。辽兴宗作了出兵侵宋的准备,先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质问宋朝出兵伐夏和增修边防,要挟宋朝把后周时占领的瓦桥关以南十县地退还给辽。一○四二年春,萧特末、刘六符等到宋,南院枢密使萧惠等陈兵境上。宋仁宗不敢与辽作战,派使臣富弼等赴辽,提出愿增加岁币议和。闰九月,辽、宋议定,此后宋每年增加给辽的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辽朝不出一兵,凭空取得了宋朝的银绢贡纳。

西夏建国后,日渐强盛。辽朝统治下的党项部落不断叛辽附夏。一○四四年,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领兵讨伐反辽的党项部落,西夏出兵援助,辽兵大败。招讨使萧普达、详稳张佛奴败死。兴宗决意亲征,召集诸道兵,大举向西夏进攻。九月,命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领先锋兵西征。元昊见辽兵势盛,送还反辽的党项部落。兴宗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去河曲受降,元昊向辽谢罪。辽朝一些臣僚却认为大军现已结集,就应进兵。辽兵数路掩袭西夏,遭到失败,驸马都尉萧胡睹被俘。辽兵退军,西夏放还萧胡睹。辽、夏再度言和。此后,辽、夏边界不时发生一些冲突,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既定的局面。元昊死后,谅祚继立,仍向辽称藩。

二、皇权的争夺与鞑靼战争

重元叛乱 兴宗长子洪基,一○四三年,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一○五二年,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参预朝政,一○五五年兴宗死后,继皇帝位(道宗)。道宗统治时期长达四十五年。在这期间,贵族内部继续相互倾轧,辽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了。

道宗即位,即尊奉兴宗弟重元为皇太叔,次年又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自辽太宗至道宗,在即位前都曾有过这个称号,意味着将是皇帝的继承人。重元子涅鲁古进封楚王,为武定军节度使。重元父子成为道宗朝最有权势的人物。

道宗也在他的周围组成了契丹贵族的统治集团。弟查葛为惕隐,和鲁斡为上京留守,耶律仁先、萧革和萧惟信、萧阿剌、耶律乙辛等贵族分掌北、南枢密院。但贵族内部相互谮毁,两枢密院和四京留守频繁调动。一○五六年,萧阿剌因萧革专权,向道宗辞官。道宗让他出朝,任东京留守。萧革又借故中伤阿剌,道宗把阿剌处死。一○六二年,萧革因失去道宗的宠信,也辞官致仕,与重元结成姻亲(萧革子为重元婿)。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攻讦,争夺权利,终于在一○六三年爆发了重元的叛乱。

重元在道宗朝,权位显赫,见道宗免拜,不称名,尊荣为辽朝前所未有。子涅鲁古,一○六一年又入朝知南院枢密使事。重元父子和同党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卫国王西京留守贴不、统军使萧迭里得以及萧革等阴谋叛乱,夺取皇权。

一○六三年七月,道宗率群臣到太子山秋捺钵出猎。涅鲁古为重元画策,要他假称有病,等道宗来看望时,刺杀道宗。敦睦宫使(皇太后宫使)耶律良得知了重元的叛谋,向皇太后(仁懿后)密告。仁懿后召告道宗。道宗对耶律良说:“你要离间我们骨肉么!”耶律良说:“臣若妄言,甘愿处死。陛下不早作准备,恐怕要堕入贼计。可召见涅鲁古,他如不来,可以料事”。仁懿后说:“这是国家大事,宜早为计”。道宗派使者去召涅鲁古。涅鲁古扣留使者。使者逃回道宗行帐。道宗决计讨叛。

辽道宗召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领兵平乱。重元父子和萧孝友、胡睹、贴不等四百人,诱胁弩手军攻打道宗的行帐。耶律仁先和知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耶律良等,领宿卫士卒数千人出战。叛党见仁先等兵势强大,多倒戈投降。涅鲁古中箭堕马死。重元受伤退兵,自称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仁先召太子山附近的五院部萧塔剌领兵来援。重元又率奚兵二千人来攻。萧塔剌兵到,背营而阵。仁先乘势击溃重元兵,追杀二十余里。前北府宰相姚景行、南府宰相杨绩等汉人官员闻乱,也募兵来援,兵到,乱事已平。

重元败逃到大漠,自杀。萧胡睹单骑逃走,投水死。萧迭里得被擒处死。贴不自诉被胁从,免官,流放到镇州。萧革及孝友处死。道宗削平叛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乱事平定后,道宗对平叛有功诸臣分别加给“平乱功臣”、“定乱功臣”等称号。耶律仁先进封宋王,为北院枢密使,又加给于越的尊称。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后又加守太师。耶律良隶籍皇族横帐,为汉人行宫都部署。

耶律乙辛擅权 一○六五年,道宗宣懿后观音所生子濬八岁,立为太子,确定了皇位的继承。

耶律仁先、乙辛等平重元之乱有功,权势显赫。仁先遭耶律乙辛排挤,出为南京留守,又改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独专北枢密院。南院由汉官姚景行、杨绩相继任枢密使。平乱有功的契丹贵族先后被排挤出朝。萧韩家奴迁西南面招讨使,耶律良出知中京留守事,萧惟信出为南京留守。耶律乙辛在朝中专权,受诏,四方有军事,许便宜从事。

汉人张孝杰在道宗即位时,考试进士第一。一○六七年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一○七二年进为北府宰相,成为汉人官员中最为显贵的官员。耶律乙辛与张孝杰等在朝结成奸党,专擅朝政。凡是对他们阿顺者都加拔擢,忠直的人遭到排斥。耶律乙辛门下大批接受贿赂。张孝杰公然说:“没有百万两黄金,不算是宰相家”。这个贪污、腐朽的集团窃取了军政大权,并且还在阴谋篡夺更高的权位。

耶律乙辛阴谋篡权的第一步是谋害道宗后宣懿皇后。

宣懿后父萧惠在圣宗、兴宗朝,历任南京统军使、南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是辽朝有权势的贵族。宣懿后能自作歌词,好音乐,善弹琵琶,曾自制回心曲,命伶官赵惟一歌唱。一○七五年,太子濬十八岁,开始参预朝政,兼领北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等不得擅权,便设计谋害宣懿后。宣懿后宫婢单登及妹夫教坊朱顶鹤伪造十香词,诬告宣懿后与赵惟一私通。耶律乙辛向道宗奏告。道宗命耶律乙辛、张孝杰查劾,乙辛、张孝杰坐实此案。道宗将伶人赵惟一、高长命等全族处死,命宣懿后自尽,将尸体归还后家。

宣懿后死后,耶律乙辛又在次年(一○七六年)向道宗称誉他的同党萧霞抹之妹坦思,选入宫中,立为皇后。坦思又向道宗建言,把妹斡特懒纳入宫中。斡特懒原来是乙辛的儿妇,离婚后入宫。耶律乙辛进而通过后族操纵宫廷。张孝杰更得道宗宠信,赐国姓耶律。

耶律乙辛等阴谋篡权的第二步是谋害太子濬。

耶律乙辛等陷害宣懿后,反谋渐露,引起朝内外强烈的愤慨。护卫萧忽古知道乙辛的奸谋,一天,藏在桥下,准备在乙辛路过时把他杀死。正值暴雨,桥坏,不能实现。一○七六年六月,林牙萧岩寿密奏道宗说:“乙辛自皇太子预政,内怀疑惧,又与宰相张孝杰相附会,恐有异图,不可使居要地。”道宗也渐有怀疑,命乙辛出朝,为中京留守。萧霞抹等又向道宗建言,说乙辛自称无过,是因谗言出朝。道宗又要把乙辛召回。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谏阻,道宗不听,十月,耶律乙辛回朝,仍为北院枢密使。萧岩寿反被排挤出朝,为顺义军节度使。乙辛复职后,又把萧岩寿流放到乌隗部拘禁。一○七七年初,萧忽古再次企图刺杀乙辛,被乙辛发觉拘捕。萧忽古拒不服罪,被流放到边地。

耶律乙辛处在朝野反抗之中。宣懿后被害,太子濬更加愤恨,说:“杀我母者,是耶律乙辛。他日不杀此贼,不为人子。”乙辛的党羽殿前副点检萧十三对乙辛说:“现在太子还在,臣民归心。大王没有根底之助,又有诬害皇后之怨。倘若太子得立,你置身何地?”一○七七年五月,乙辛与萧十三召萧得里特,设计谋害太子,指使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耶律撒剌与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速撒等阴谋废皇帝立太子。道宗按问,没有证据,只命耶律撒剌和萧速撒出朝补外官。六月,乙辛等又设计,指使牌印郎君萧讹都斡去向道宗自首,捏造说谋废立确有其事,他也参预了阴谋,因怕连坐,出来自首。道宗大怒,命耶律乙辛、张孝杰等审问此案。乙辛等严酷惩治被诬人员,不让他们讲话,诡报说都没有异词。道宗命乙辛党羽左夷离毕耶律燕哥去审问太子濬。太子濬申辩。萧十三与燕哥阴谋伪造供状,说太子已认罪。道宗杀耶律撒剌、萧速撒等,把太子濬囚禁在上京。

一○七七年十一月,耶律乙辛又秘密派人杀害太子濬,谎报病死。道宗哀伤,要召见太子濬妻。乙辛又暗杀濬妻灭口。

耶律乙辛害太子后,借此兴起大狱,陷害异己,诬指他们参预废立阴谋,任意治罪。流放在外的萧岩寿、萧忽古都被召回处死。北院宣徽使耶律挞不也(字撒班)知乙辛的奸谋,曾策划杀乙辛、萧得里特、萧十三等,乙辛诬陷他参预废立,处死。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萧挞不也与耶律挞不也友善,也因此被杀。萧岩寿的好友萧铎鲁斡被诬陷,谪戍西北。夷离毕郎君耶律石柳因附太子,流放到镇州。辽朝的官员、贵族大批地遭到陷害。

耶律乙辛阴谋得逞,进而向道宗建言,立和鲁斡子淳为太子。北院宣徽使萧兀纳和夷离毕萧陶隗对道宗说:“放弃自己的嫡系不立,是把国家送给别人了”。道宗犹豫不定。一○七九年初,道宗出猎,乙辛请把皇孙延禧(太子濬之子)留下。萧兀纳又上奏说:“听说皇帝出游,将要留下皇孙。如果当真要留下,臣请侍从左右”。道宗醒悟,命皇孙从行。朝中官员向道宗揭发乙辛奸恶,道宗开始怀疑乙辛。三月,命乙辛出朝,知南院大王事。耶律淳出为彰圣等军节度使。乙辛的党羽北府宰相萧余里也出为西北路招讨使。一○八○年初,道宗又出乙辛知兴中府事,然后立皇孙延禧为梁王,特设旗鼓拽剌(契丹语,义为勇士,尊称)六人护卫。又命张孝杰出为武定军节度使,萧兀纳受命辅佐延禧,一○八一年以北府宰相兼殿前都点检。

道宗逐渐发觉耶律乙辛一党的奸谋,大康七年(一○八一年)十二月,张孝杰以贩盐和擅改诏旨的罪名,被削爵,贬安肃州。几年后死在家乡。耶律乙辛也以对外出卖禁物罪,免官,幽禁于来州。次年,道宗降封萧后为惠妃,出居乾陵。后又追諡太子濬为昭怀太子。乙辛一党遭到了失败。

耶律乙辛见阴谋败露,私藏兵器,图谋叛辽投奔宋朝。一○八三年十月被发觉,处死。

一○九一年,延禧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院枢密院事,完全确定了继承皇帝的权位。

一一○一年,道宗病死。延禧顺利地继位做皇帝(天祚帝)。天祚帝即位,随即为祖母宣懿后和父濬雪诬,并进而诛杀乙辛的党羽。耶律濬諡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又下诏,被耶律乙辛诬陷的官员,都恢复官爵。被籍没者出籍,被流放者召还。张孝杰已在道宗朝在家乡病死,家属被分赐群臣作奴隶。次年,又下诏诛耶律乙辛党,子孙迁徙到边地。发掘耶律乙辛、萧得里特的坟墓,剖棺戮尸,家属分赐给被害者的家庭为奴。道宗的惠妃,降为庶人(平民)。

天祚帝即位,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称皇太叔。耶律淳封郑王,又进封越国王,为东京留守。北府宰相萧兀纳出为辽兴军节度使,加守太傅。

对鞑靼的战争 辽朝西北的鞑靼,在辽道宗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分散的部落建立起部落联盟。一○九二年,鞑靼“诸部长”即联盟长磨古斯杀辽金吾(军官)吐古斯,大举侵辽。辽西北路招讨使耶律阿鲁扫古战败,辽军多陷没。辽朝以耶律挞不也(字胡独堇)为西北路招讨使,再讨鞑靼,磨古斯在镇州西南沙碛间伪降,诱杀挞不也,辽军又溃。一○九四年,辽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斡特剌等率大兵伐鞑靼,遇天大雪,败鞑靼四部,斩首千余级。一一○○年,斡特剌擒获磨古斯,俘回辽朝处死。在辽朝后期的对外作战中,这是仅见的一场大胜仗。辽人是大为赞颂的。耶律俨撰道宗哀册说:“蠢尔鞑靼,自取凶灭”,“即戮渠魁,群党归悦”。鞑靼败后,部落联盟溃败,不能重建。但鞑靼各部落并非“群党归悦”,而仍然是辽朝的一个严重威胁。

三、各族农民的起义

辽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地主和农民(包括牧民)的阶级矛盾,逐渐成为辽朝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封建剥削的加强,契丹农牧民、汉族、渤海农民同辽贵族、地主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推动着辽朝由强盛转入衰亡。

契丹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关系的发展,不断出现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在契丹各部中,产生了新的封建主“富民”和大批的贫民。圣宗统和十五年(九九七年),“劝品部富民出钱以赡贫民”,贫富两极的对立极为明显。富民向朝廷献纳牛、驼十头、马百匹,即可授给“舍利”的官位。贫民则处在无权的地位。自圣宗时起,至兴宗、道宗时期,《辽史》屡见赈济各部“贫民”的记载。一○四二年,“振恤三父族之贫者”。一一○○年,“出绢赐五院贫民”。三父房是辽皇族系属的后裔,五院部原来是迭剌部分出的强大部落,但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大批的贫民。一○七二年,“赐延昌宫贫户钱”。一○八一年,“诏岁出官钱振诸宫分及边戍贫户”。一○八六年,“赐兴圣、积庆二宫贫民钱”。辽朝皇帝诸宫斡鲁朵户,大抵有一部分由原来的奴隶地位转化为平民,但仍然处于极为贫困的境地。汉族和渤海的农民遭受着越来越苛刻的封建剥削,往往隐匿或逃亡,以逃避辽朝的赋役。辽朝一再检括户口。兴宗重熙八年(一○三九年),采萧孝穆议,“诏括户口”。道宗时,“遣使括三京隐户,不得”,又派耶律引吉往括,也只得数千户。又诏诸道“检括脱户(逃户)”。马人望奉命检括户口,不过十得六、七。农民的大量逃亡,说明辽朝封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日益残酷。

从圣宗时起,各族农民即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辽朝的封建统治。天祚帝时,起义更加发展。史书没有留下详备的记载,据现存简略的记事,依然可见人民群众的斗争浪潮是汹涌澎湃的。

王氏起义 九九三年二月,史载霸州民妻王氏“以妖惑众”,当是利用某种宗教形式组织起义,因辽朝发觉而被镇压。

鼻舍起义 统和十二年(九九四年)正月,契丹郎君耶律鼻舍等“谋叛”(《辽史?圣宗纪》)。“郎君”是契丹下层的小吏,不同于辽朝贵族的权利争夺。大抵契丹民众推耶律鼻舍等为领袖,准备起义,起事未成而鼻舍等被杀。

大延琳起义 一○二九年,东京渤海居民举行大规模的起义。辽灭渤海后,仍维持原有的封建剥削制度,无盐酒等税。关市商税也较少。圣宗时,汉人韩绍勋为户部使,对渤海居民一切依照燕地制度征税。户部副使王嘉又令渤海居民造大船,将粟米运往燕地。水路艰险,多至覆没。辽官动辄鞭掠,渤海居民遭受的压榨极为严酷。一○二九年八月,渤海农民在东京起义,囚禁辽留守、驸马都尉萧孝先及南阳公主,杀韩绍勋、王嘉及辽军官萧颇德。起义者以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为首,建国号兴辽,年号天庆(《高丽史》作天兴)。西取沈州,不下,还守东京。邻近的女真人也起而响应。辽朝派出南京留守萧孝穆等领兵往讨,与兴辽太师大延定相攻。次年,即辽圣宗死前一年,大延琳被擒,渤海的反抗前后延续一年之久而遭到失败。

李宜儿起义 一○四四年七月,香河县李宜儿“以左道惑众”,即以宗教工具组织起义,被镇压。

杨从起义 一○六七年六月,新城县杨从起义,“署官吏”,可能已建立政权,但不久即失败。

“李弘”起义 一一一三年闰四月,有以“李弘”为号的起义者“以左道聚众”起义。“李弘”一名源于道教,每为起义农民所利用。刘勰《灭惑论》有“张角李弘,毒流汉季”之说。《老君音诵诫经》说:“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返道者众,称名李弘者岁岁有之”。晋朝和十六国的后赵、后秦都有过以李弘为号的农民起义。隋末农民战争中,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大抵李弘的称号是利用道教的符谶,以示“应谶当王”。辽朝逮捕了号称李弘的起义领袖,用酷刑“肢解”处死,并把肢解的尸体“分示五京”。想见这次起义群众的秘密组织,分布各地,规模是巨大的。

古欲起义 一一一五年二月,饶州渤海古欲等结集投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古欲自称大王。四月,大败萧谢佛留统领的辽兵。辽以南面副部署萧陶苏斡领兵镇压,古欲又战胜。六月间,古欲被擒,起义者六千余人牺牲,起义失败。

东京起义 天庆六年(一一一六年)正月元旦,东京有少年十余人执刀越墙,入留守府,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史载“萧保先严酷,渤海苦之,故有是变”。起义者当是遭到严酷压迫的渤海人民。辽户部使大公鼎(渤海人)集奚、汉兵千余人镇压,起义者全部被捕处死。

董才起义 一一一七年,易州涞水县董庞儿起义。董庞儿原名董才,“少贫贱,沉雄果敢”。起义发动后,群众多至万余人,给辽朝以极大的震动,被诬指为“剧贼”。二月,辽西京留守萧乙薛、南京统军都监查剌率大兵镇压。起义军在易水西战败。三月,再度聚集,败于奉圣州。董庞儿率众南下,越飞狐、灵丘,入云、应、武、朔等州,斩契丹监军。宋军招董庞儿,庞儿自号“扶宋破虏大将军董才”,率部投宋。

安生儿等起义 一一一八年,辽东路诸州,到处爆发农民起义。安生儿、张高儿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安生儿在龙化州战败牺牲。张高儿转战到懿州,与霍六哥起义军相合。六月,霍六哥攻陷海北州,直趋义州。在义州遭到失败。

前仆后继的农民起义,由于辽朝的镇压而失败,但起义沉重打击了辽朝的封建统治。

(三)女真的南侵和天祚帝的败亡

人民起义打击下的辽朝,在北方又出现了强大的劲敌。

黑龙江和松花江一带的女真族,自阿保机建国以来,即受到辽朝的控制,向辽朝贡纳海东青和各种土产。辽兴宗时,女真向外掳掠,但还只是各部落单独行动。道宗时,形成部落间的联盟,联盟长称都勃极烈(大部长),日渐强盛。一一○一年,在辽天祚帝即位的同年,女真完颜部长阿骨打为都勃极烈。此后连年侵掠周邻各部。一一一四年,阿骨打统领女真诸部兵攻陷混同江东的宁江州。天祚帝遣妃兄萧嗣先和萧兀纳统契丹、奚及诸路兵七千出击,大败于出河店。女真渡混同江进击,萧嗣先军望风奔溃。家属资财,都被女真掠获。女真收编辽俘虏入军中,军势更盛。一一一五年(辽天庆五年),阿骨打建立国家,称皇帝(金太祖),国号金,年号收国。

辽朝后期,契丹贵族日趋腐化。北院枢密使萧奉先(嗣先兄)甚至已不知领兵。辽军两败,天祚帝起用汉人张琳、吴庸等领兵东征。张琳等是庸碌的儒生,下令汉人富民,凡有家业三百贯者出军士一人,自备器甲,限二十日会齐。各家以平时枪刀充数,弓弩铁甲,百无一二。新募的汉军与契丹军杂编,分四路出击。这样一支由不知兵的文人统领的临时拼凑的杂牌军,自然不堪锐气正盛的金兵的一击。张琳军在涞流河大败。数月间,金兵接连攻陷州城,大肆杀掠,把儿童挑在枪尖上,作盘舞游戏。辽朝丁壮被掳去选编充军,金兵增至万人。一一一五年秋,辽天祚帝下诏亲征,率契丹、汉军号称十余万,带数月粮,命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章奴为副,以精兵二万为先锋,期以必灭女真。十二月,天祚帝与女真兵遇,接战不久,辽军败溃,横尸满野。天祚帝一日夜逃奔五百里,退保长春。金兵乘胜侵占辽阳等五十四州。

耶律章奴见辽军溃败,谋废天祚帝,另立燕王、南京留守耶律淳。章奴与同谋者二千骑奔上京迎立,遣淳妃弟萧敌里去南京报淳。耶律淳斩敌里,往见天祚帝。章奴事败,投女真,中途被捕获腰斩。章奴叛时,萧奉先因耶律淳长期统治汉地,恐军中汉人与章奴通,下令放还。军士欢呼散去,或烧营逃走。天祚帝随行兵士只剩下三、五百人。

一一一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反,称大渤海皇帝。占据辽东五十余州,只沈州未下。天柞帝命张琳往讨。张琳招募辽东失业流民,得兵二万,至沈州。发兵攻东京城,与渤海战,互有胜负。高永昌向金兵求援,金兵大举来侵,辽兵失于戒备,败逃入沈州城,金兵入城,纵兵杀掠,张琳缒城逃走。天柞帝贬张琳为平州辽兴军节度使。

张琳败后,天祚帝以耶律淳受贵族拥戴,命淳为都元帅抗金。耶律淳招募辽东饥民得二万余,编成军队称“怨军”(怨恨女真),另募燕云民兵数千,原属董庞儿等的起义军余部也被收编在内。耶律淳攻沈州不下,还军。金兵斩高永昌,据有其地。一一一七年,耶律淳统领的“怨军”有两营起义反辽。耶律淳往讨起义的“怨军”,在徽州东与金兵遇,大溃败。金兵占领新州。成、懿、壕、惠等州均降。金兵又攻耶律淳于显州蒺藜山,辽兵又大败。天祚帝在中京闻燕王兵败,金兵入新州,对左右说:“如果女真必来,我有日行三百五十里的快马,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为舅甥,都还可以去,也不失一生富贵!”辽朝君臣已在作逃跑的打算,辽国必亡,已是没有疑问了。

金国节节获胜,进据东京、黄龙,占有辽东、长春两路。辽在边地州城多年储备的粮饷,也都为金人取得。一一一七年,阿骨打建号大圣皇帝,改元天辅,遣使与辽议和。金对辽提出的条件,大体近似澶渊之盟时辽对宋的条件:辽册金帝为大金大圣大明皇帝,称兄,岁输银绢二十五万两、匹,割辽东、长春两路地。辽朝册阿骨打为东怀国皇帝,不称兄,其余一切照办。阿骨打不允。一一二○年,阿骨打亲攻辽上京,上京留守降。天祚帝去西京。辽朝郡县至此已失去半数。

辽朝灭亡在即,贵族之间仍在相互诛杀。一一二一年,文妃与统兵副都监耶律余睹(文妃妹夫)、驸马萧昱,贵族耶律挞曷里(文妃姐夫)等被诬指谋立皇子晋王。元妃兄、北院枢密使萧奉先派人告发,文妃赐死,萧昱、耶律挞曷里都被处死。晋王因没有参预此事,免罪。耶律余睹在军中叛变投金。一一二二年,金兵攻陷辽中京,进陷泽州。天祚帝出居庸关,至鸳鸯泊(辽捺钵)。余睹引金兵来攻。萧奉先向天祚帝献策说:余睹此来不过为了晋王。杀了晋王,余睹自回。晋王敖鲁斡由此无罪而被处死,满朝贵族更加解体。余睹引金兵直逼天祚帝行帐,天祚帝率卫兵五千逃往云中。三月,金兵进陷云中,天祚帝逃入夹山。萧奉先父子逃跑,被兵士截回处死。

天祚帝进山,消息不通。耶律淳奉命守燕京。汉人宰相李处温与辽皇族耶律大石、奚王回离保等在燕京拥立耶律淳,号天锡皇帝,改元建福。“怨军”改号常胜军。又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从此燕、云、平等州及辽西路、上京路、中京路地都为耶律淳所控制,世称“北辽”。天祚帝在夹山,势力范围只限于辽朝西北和西南路边地的诸游牧族。耶律淳以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使事,军事委付耶律大石。遣使报宋,免岁币、结好,宋不许。又遣使奉表于金,乞为附庸。事未决,即病死。耶律淳称帝仅三个月,遗命李处温等迎立天祚帝次子秦王定为帝,淳妻萧德妃为皇太后,主军国事。李处温等与宋朝童贯联络,策划挟持德妃投降宋朝。德妃处死李处温等,遣使奉表宋朝求援。金兵至奉圣州,德妃又向金上表,求立秦王定,金不许。金兵入居庸关,攻陷燕京,德妃出古北口,至天德军见天祚帝,天祚帝杀德妃。

一一二三年四月,金兵围攻青冢寨。天祚帝子秦王定、许王宁等都被金兵俘掳。梁王雅里由硬寨太保特母哥护卫逃跑,往见天祚帝。五月,军将耶律敌烈与特母哥等又拥梁王雅里北逃,至沙岭,雅里称帝,改年号神历。十月间,雅里病死。

金兵在居庸关擒获耶律大石,一一二三年九月,大石领兵逃出,归见天祚帝。天祚帝责问说:“有我在,你怎么敢立淳?”大石回答说:“陛下以全国之力,不能拒敌,弃国逃跑,使黎民涂炭。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子孙,岂不胜于向别人求命么?”天祚帝无话可答,只好赦免。天祚帝得大石兵,自称得天助,一一二四年秋,谋再出兵收复燕元。大石说:“国势至此,当先养兵,等待时机而动,不可轻举。”天祚帝不听。大石见辽将亡,杀北院枢密使萧乙薛等,率骑兵西去,自立为王。

大石去后,一一二四年冬,天祚帝自夹山出兵,南下武州,遇金兵,败溃。辽将领多率部降金。保大五年(一一二五年)正月,天祚帝经天德军过沙漠西逃。二月在应州被金兵俘掳。在金朝被囚一年多后病死。

契丹自九一六年太祖阿保机建国至天祚帝被俘,凡二百○九年。太宗九四七年灭晋,建国号大辽。圣宗时一度改国号大契丹,道宗时复号为辽。自阿保机至天祚帝,习惯上都称为辽朝。

(四)西迁后的辽朝——西辽

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去,重建辽朝,史称西辽。西辽存在于我国西北约九十余年。正象南迁后的南宋是北宋的继续一样,西迁后的西辽也是辽朝的继续。《辽史》编者不在天祚帝被俘,而在西辽亡后,才作为“辽绝”,是符合实际的。

一一二四年,大石率二百铁骑向西北方行进。西北边地是诸游牧族的地区,在金朝南侵过程中,仍然是辽朝的统治范围,局势是稳定的。大石北过黑水,白达达详稳床古儿来献马四百匹,驼二十,羊若干。再西行,至辽朝西北的重镇可敦城。大石在可敦城召集边地七个州城和鞑靼、乌古、敌烈、王纪剌(弘吉剌)、密儿纪(蔑儿乞)、乃蛮等十八部的部众,宣告说:“金国逼我国家,残害黎民,侵占州邑,使天祚皇帝逃奔在外。我现在仗义而西,要借助你们诸部的力量,消灭敌人,恢复疆土。你们也有人替国家着想,拯救苦难中的人民么!”各部多出兵马,归大石指挥,得精兵万余人。设置官吏,备武器,又组成了一支新的军事力量。

西辽简图

大石通辽、汉文字,在辽朝为林牙(翰林)。在燕京拥立耶律淳时,左右的官员和统率的士兵多是汉人。大石西行,可能也有汉人随从。大石仍依辽朝制度分设北面和南面官。金朝得到的报告说:大石在北方称王,置南、北面官僚,有战马万匹,畜产甚多(《金史?粘割韩奴传》)。

一一二五年初,天祚帝被俘后,大石仍在可敦城一带,依据他一贯的主张,积蓄力量,而没有轻易出击。但大石的存在,仍引起金朝的不安。金都统完颜希尹建言,严防大石与西夏联合。一一二九年,金泰州路都统又奏报,大石在发展势力。此时的金朝在全力侵宋,不暇北征契丹,大石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南伐金朝。一一三○年初,大石决计向西方求发展。二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整顿军旅,经回鹘西行。大石先写信给回鹘王毕勒哥说:“自我太祖以来,与你们非一日之好。今天我要西去大食,经过你们这里,请不要生疑。”毕勒哥得信,迎接大石,大宴三日,又献马六百、驼百、羊三千,愿作大石的附庸,送大石至境外,西去。

金朝得知大石去回鹘,遣降将耶律余睹与石家奴等领兵追讨,沿途向西北诸部征兵,诸部拒绝。石家奴至兀纳水还军。余睹得知大石已在和州(西州)回鹘境内,恐与西夏联结,遣使去西夏询问。西夏回答说,夏国与和州不相接壤,也不知大石的去向。

大石的去向,是自和州再往西行,至叶密立,征服这里的突厥人的众多部落,约四万余口。大石曾在此建城,据说此城的遗址曾长久地留存。

一一三一年,文武百官立耶律大石为帝,称天祐皇帝,又采突厥称号为葛儿汗(或译古儿汗,众汗之汗),建元延庆。重建的辽朝又号哈喇契丹(黑契丹,崇尚黑色)。

一一三四年,耶律大石迁都到八剌沙衮,改元康国。八剌沙衮地在塔剌思东,楚河南岸,热海西,原是回鹘的旧城。西辽时,回鹘邹括部占据此城,部民种田为业,以收获的十分之一缴税。邹括部大概还不能自己制造兵器,武力是薄弱的(《金史?粘割韩奴传》)。它时常遭到突厥康里部和哈剌鲁人的骚扰,袭击它的部民,劫掠牲畜和财物。耶律大石称帝后,八剌沙衮的部长,也象西州回鹘那样,愿附属西辽,并请求大石进驻此城。大石迁都后,号八剌沙衮城为虎思斡尔朵(契丹语:强有力的宫帐),并向周围的城邑派遣了管民官。从此,西辽即一直建都在虎思斡尔朵。

西辽的统治巩固后,连年对外作战,扩展了它的领域。关于西辽的史事,《辽史》与波斯、阿拉伯史家的记载,时间先后,互有异同。下面是参据中外史籍而作的一个大概的叙述。

《辽史》记载说,耶律大石建都于虎思斡尔朵后,以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萧查剌阿不为副,率骑兵七万东征。出征前,大石誓师说:“我率领你们远至朔漠,是期望恢复大业”。东征的目标显然是试图兴复辽朝。西辽兵东至喀什喀尔,这里原有辽朝的汉人和契丹兵驻扎,西辽军至,即相率归服。西辽军征服喀什喀尔后,进而征服了和阗。但在继续进军时,可能由于沙漠的阻隔,牛马多死,难以前进,不得已而还师。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发现契丹文铜印印文新疆伊犁地区发现契丹文铜印印文西辽军至喀什喀尔时,曾分出一支军队,进至阿姆河彼岸,与撒马尔干的算端展开激战,获得胜利。(据阿拉伯史家阿提耳记述,时在一一三七年)算端求助于塞尔柱王朝的桑伽尔(一说花剌子模王唆使西辽攻桑伽尔)。桑伽尔大军与西辽军在迪尔干姆河(科克恰河)附近相遇。一一四一年两军大战,桑伽尔惨败,伤亡近十万。西辽的这支军队,大概就是由萧查剌阿不率领(波义耳英译本术外尼《世界征服者史》的Erbüz,疑即萧查剌阿不),乘胜向西北进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沙(王)阿提西兹投降,作西辽的属国,每年向西辽交纳贡金三千金第纳尔,并贡献大批货物和牲畜。萧查剌阿不得胜回师。

耶律大石于一一四三年病死,依汉制立庙号,德宗。子夷列年幼,由皇后塔不烟执政。西辽的领域,在大石时已基本上确立:北至巴尔喀什湖,东自今新疆西部,领有别失八里,东南抵和阗,西南界阿姆河,西达咸海,统治花剌子模。重建的辽朝屹立在我国西北,又是一个强大王朝。

直到十三世纪蒙古建国以前,我国境内形成为西辽、西夏、南宋和金四朝并立的局面。南宋和西辽没有直接的往来,但仍看作是辽朝的迁徙。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宋朝号召金朝统治下的契丹人起而抗金。高宗诏书中说:“契丹和我是三百年兄弟之国。..由于遭到女真的祸害,我既移驻江南,辽家也远徙漠北,相去万里,音信不通。..现在我提兵百万,收复中原,你们大辽豪杰忠义之士,也应协力,乘势歼灭女真的头子,报耶律氏的深仇。将来事定,通好如初。”(《宋会要稿》蕃夷三,参《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四)一一八五年(孝宗淳熙十二年),南宋还曾得到过西辽假道西夏伐金的谍报。金朝主要是从回鹘人那里知道西辽的情况。一一四四年,金朝曾派遣粘割韩奴随同回鹘使者出使西辽。韩奴去后,久无消息。后从回鹘商人得知,韩奴至西辽,即被处死。金朝统治下的契丹人为反抗金朝贵族的压迫,也往往结成小股,陆续投奔西辽。西辽自耶律大石以后虽然没有再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作战,但它的存在,对西夏、金、宋的影响都是深刻的。

塔不烟执政七年,仍依汉制,称感天皇后,改元咸清。七年后,即一一五一年,夷列即位,改元绍兴,在位十三年,庙号仁宗。一一六四年,仁宗死,妹普速完权代执政,称承天太后,改元崇福。普速完与夫弟朴古只沙里通,谋杀夫驸马萧朵鲁不。萧朵鲁不父都元帅斡里剌领兵围皇宫,射杀普速完及朴古只沙里。一一七八年,仁宗次子直鲁古即皇位,改元天禧。在直鲁古统治期间,西辽不断发生了重大的事变。

西辽统治下的花剌子模,一二○○年,阿提西兹的后裔穆罕默德继王位。起初仍照旧例,向西辽纳贡。统治阿富汗地区的古尔人木亦速丁入侵花剌子模,直鲁古派兵万人帮助花剌子模打退了来犯的古尔人。穆罕默德在胜利后强大起来。他开始抵制西辽的统治,拒绝交纳贡品。两三年后,直鲁古派遣西辽的官员马哈穆德泰去花剌子模索取贡品。穆罕默德乘机离开,而由他的母亲特尔肯可敦(皇后)去接待。可敦向西辽交付了全部贡品,并确认,花剌子模依然遵守投降时确立的那些条件。可敦派遣使臣随同辽使向西辽致歉。但是,马哈穆德泰已看出穆罕默德的不忠,并报告给直鲁古。花剌子模的使臣因此不再受到礼遇。西辽与花剌子模的关系逐渐紧张了。

花剌子模的穆罕默德,继续策划推翻西辽,征服阿姆河北岸地区。他派出一支军队到布哈拉,并和撒马尔干的算端奥斯曼相联络,煽动反抗西辽。阿拉伯史家术外尼记载说:这时“所有人都已疲倦于(西辽)古儿汗的长期的统治,厌恶他的收税官和当地行政机构的官员,这些人违反常规,他们的行径是非法的、残暴的。”(《世界征服者史》)花剌子模的反抗计划,迅速得到了响应。

正当花剌子模策划反抗的年代,乃蛮部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来到了西辽。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迅速地强大起来。一二○四年,蒙古乞颜部长帖木真(成吉思汗)灭了强大的乃蛮部。乃蛮部长太阳汗败死。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畔建立了蒙古奴隶主的国家。屈出律穿过别失八里,进入苦叉地区,一二○八年初,逃到西辽。直鲁古收降了屈出律,并把皇后古儿别速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他。乃蛮部原是信奉景教的部落,屈出律降西辽,改奉佛教。

花剌子模和撒马尔干等策划反辽。屈出律见西辽的统治动摇,又得知乃蛮残部仍散处在山中,便请求东归收集残部,企图伺机篡辽。波斯史家拉施德在《集史》中记载,屈出律对直鲁古说:“我离开自己的部落和人民已经很久了。”“我听说我的很多部众和军队流散在叶密立、海押立和别失八里地带。当他们得知我的消息后,他们就会在各地聚集起来抵抗敌人。如果古儿汗(指直鲁古)放我走,我就前去收集他们。”又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依照忠诚和道义行事,听从你的命令。”屈出律骗取了直鲁古的信任。屈出律离开西辽东行,收集乃蛮残部,又组成了一支作战的队伍。

屈出律去后,直鲁古才有所悔悟,下令召奥斯曼等加强戒备。撒马尔干的奥斯曼拒绝西辽的命令,与花剌子模联合反辽。这时,屈出律也早已和花剌子模相勾结,双方派使者往来联络,约定穆罕默德算端从西面进军,屈出律从东面进军夹攻西辽。直鲁古派兵三万攻打奥斯曼,获得胜利,进驻撒马尔干。屈出律便集结兵力在东部发动叛乱。直鲁古不得不自撒马尔干撤军,分兵攻打屈出律。花剌子模的穆罕默德乘机发兵进驻撒马尔干,并与撒马尔干合兵进攻西辽西部的重镇塔剌斯。西辽在塔剌斯大败,守将塔延古被俘。八剌沙衮也投降穆罕默德。当直鲁古的大军返回八剌沙衮时,居民闭城拒守,苦战十六日。西辽结集各地兵力攻城,用大象抵毁城门。攻下后,辽兵大肆杀掠,四万七千人被杀,抢掠财物无数。马哈穆德泰下令西辽军把掳获品一律交出,各军不服,纷纷叛乱。辽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屈出律得知西辽军乱,便乘机迅速进兵,出其不意,获得大胜。直鲁古被围投降。一二一一年,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王位,奉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两年后,直鲁古病死。屈出律沿袭辽朝制度,仍号西辽(黑契丹)。但花剌子模和撒马尔干一带都已不再为西辽所有。

屈出律篡夺西辽后,对西辽的各族居民进行了残暴的统治。他首先派兵进攻阿力麻里,并派遣军队驻扎在喀什喀尔、和阗、叶尔羌等地,镇压当地的人民。拉施德记载说:“他每年都派遣军队到这方面的一些回教徒住地去放毒和焚烧谷物。由于他们的收获连年被毁,人们缺少粮食,陷入了绝境”。“在每一个合惕忽答(家长)的住宅中,都安置了一名士兵住宿。”屈出律凭借军事暴力强迫这些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改奉佛教,并改穿辽朝契丹人的服装。屈出律的暴政遭到各地人民的反抗。一些反抗的教士被残酷地处死。

西辽在屈出律统治下,前后经过了七年。一二一八年,蒙古军队由者别统率,向西辽进攻。屈出律这时正在喀什喀尔城中,听说蒙古军来攻,即慌忙逃跑。蒙古军下令,各地居民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从而赢得了伊斯兰教居民的支持。各地居民奋起杀死住在各家的西辽兵士。西辽可散城八思哈管民官曷思麦里投降蒙古,为者别作先锋,引蒙古军追击屈出律。屈出律逃到巴达哈伤的撒里黑昆山谷,被蒙古军捕杀。喀什喀尔、和阗、叶尔羌等地相继投降,归于蒙古(元朝)的统治之下。

辽朝自九一六年阿保机正式建国,前后经过了三百零二年的历史过程,在一二一八年最后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