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投降、自杀、被俘

在中国史上,我们看到无数的末代帝王,他们的下场虽各有不同,但除了由于内部发动的政变而被迫禅位(即逼宫)以外,大抵不外逃跑、自杀、投降、被俘。

古代交通不便,事到临头,逃跑是不容易的。自杀固然简单,但需要勇气,更需要知道廉耻。所以在中国史上,末代帝王之逃跑与自杀者,非常之少,最多的是投降与被俘。因为投降与被俘不一定要性命,如果新王朝宽大,还可以赏一个封爵像安乐公、归命侯之类。

在中国史上,自杀的末代帝王可得而数。最有名的,是楚霸王乌江自刎,宋帝昺崖山跳海,明崇祯煤山上吊。此外,尚有后唐废帝(李从珂)之闭阙自焚,金哀宗(守绪)之被围自缢。这些自杀的帝王,不论他们为人如何,但当国破家亡之时,尚能一死以谢天下,总算尚知廉耻。如果不知廉耻,则楚霸王大可不必自刎,因为渡过乌江,还有他的天下;但是他总觉得带了八千子弟渡过长江,结果他一个人回来,没有脸面再见江东父老。如果不知廉耻,宋帝昺也大可不必跳海,因为只要逃到安南,他就可以活出一条小命;但是他总觉得一代人王,流亡外国,有失国格。如果不知廉耻,明崇祯也大可不必上吊,因为他只要早点放弃北京,逃到南京,仍然可以偏安江南;但是总觉得把整个京师地区丢弃,而自己却偷生江南,对不起祖宗。如果不知廉耻,唐废帝、金哀宗都大可以不必自焚或自缢,只要把脸皮一厚,举起双手,问题不就解决了吧?

因为逃跑不容易,所以在中国史上,逃跑的末代帝王也不多,而且大半都是跑到半路,就被捉了回来。例如前燕的末主慕容暐,当王猛破邺时,弃城逃跑,但为追兵所执。北齐末主高恒,当北周师破邺时,弃城逃跑,也为周师追捕。跑得最远的要算明桂王。当清兵入滇时,他已到了缅甸,但结果被吴三桂引渡回来,处死昆明。其逃而能脱险者,仅北燕末主冯弘、元顺帝妥懂帖睦尔二人而已。然而冯弘则走死高丽,妥懽帖睦尔则穷蹙沙漠。

没有勇气自杀,又无法逃跑,那就只有投降。投降倒是比较容易做的事,最多也不过肉袒牵牛,面缚舆榇,装一次假死而已,实则走到敌人大营,敌人的主将就会焚榇解缚的。惟其如此,所以在中国史上,末代帝王投降的最多。这种投降的帝王,我们可以举出一大堆。最早的,是秦王子婴之降刘邦;以后是前蜀末主李势之降晋,前凉末主张天锡之降前秦,西秦末主乞伏暮末之降魏,后凉末主吕隆之降后秦;更后是后蜀后主孟昶、南汉后主刘鋹、荆南末主高从诲、北汉末主刘继元、吴越王钱俶等之降宋。在势穷力竭之时,能低首投降的帝王尚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物,因为他们知道,大势已去,不投降也是灭亡。

既不能逃跑,又不能自杀,而又不愿投降,则惟一的命运便是被俘。像这一类的末代帝王,在中国史上也很多。如蜀后主刘禅之被俘于魏,吴后主孙皓之被俘于晋,晋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之被俘于匈奴刘曜,南唐后主李煜之被俘于北宋,北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之被俘于金,南宋恭帝赵㬎之被俘于元,南明福王(弘光帝)朱由嵩、唐王(隆武帝)朱聿键之被俘于清。这些人被俘以后,有些是很幸的,如刘禅、孙皓等备受优待;有些则备受侮辱,终于不免一死,如怀愍之青衣行酒。

总之,路有四条,任凭末代帝王自己选择。最好是自杀,其次是投降,至于逃跑与被俘,都是下策。

自然,上面所说的是过去的事,现在客观条件不同,交通工具如此发达,不但有轮船、火车,而且有飞机,甚至有直升飞机,只要控制着一个机场,随时可以逃跑。不过,是英雄,还是应该自杀;识时务,最好是投降;否则,逃跑也要早一点。不然,万一被俘,岂不大不好看乎?

最后,我还要重复一句,摆在末代帝王面前的路只有四条:自杀,逃跑,投降,被俘。

(香港《文汇报》1948年11月12日《史地周刊》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