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之死,在他奉诏回洛阳不久,他回洛阳,在公元102年,即汉和帝永元十四年。
和帝是章帝的大儿子,在位共十七年,死时仅二十七岁。
继承他的,是他的儿子殇帝,是个生下仅有三个多月的婴孩,活到第二年的八月就死了。
和帝的太太邓皇后,便把侄儿安帝迎来即位,这安帝,是章帝第三个儿子所生,年纪也不过才十三岁,安帝做了十九年皇帝,在死的时候,也仅有三十二岁而已。
他死的时候,只留下一个儿子济阴王刘保;因为这刘保不是皇后阎氏所生,所以阎氏和他的哥哥阎显,反而接来一个二房的侄儿北乡侯刘懿,立为皇帝,在历史上称为少帝,这少帝年龄有多大,不去管他,在位只有十个月不足。
少帝不知是怎么死的,在他死后济阴王刘保(合法的太子)就由太监孙程等人捧起来,立为皇帝,是为顺帝,顺帝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刚刚三十岁。
顺帝的儿子冲帝在位一年,死的时候年纪三岁。
冲帝的继承人,四房的堂兄弟质帝,在位一年,死的时候九岁。
冲帝以后的桓帝,属于五房,总算活得很久,死的时候三十六岁(在位二十一年)。
桓帝的继承人灵帝,也是章帝第五个儿子的后裔,算来是桓帝的同祖之侄,他在位二十二年,死的时候也只有三十二岁。汉献帝是他的儿子。
总括起来,东汉从和帝开始,一直到灵帝,没有一个皇帝活过三十六岁,九个皇帝平均,每人的寿元不及二十岁。
这是汉朝国运不好呢?还是刘家的家运不好?总之,是老百姓倒霉,因为皇帝常常短命,反映政治的不安定,不管皇帝之死是由于妻妾太多,或由于外戚谋害,太监放毒,遭殃的当然还是老百姓。
这些短命的皇帝,差不多个个是低能的,除了那两岁便死的殇帝,三岁便死的冲帝,与九岁便死的质帝以外(这三位是否低能,自然看不出来)。他们生长于帝王之家,所接触的无非太监宫娥,哪里会懂得民间疾苦。朝廷的公事,自有娘舅,妈妈,或大舅子去操心,他们有时候想自己操心,也无此机会;即使倚仗了几个忠心太监,把娘舅或大舅子打倒,政权拿回自己手上,也是由于缺乏知识而一筹莫展。所以东汉在和帝以后,才弄得那么糟。
最可笑的是灵帝。他在宫内无聊,叫宫女们开铺子,和他做生意。他自己以皇帝之尊,何愁钱用,也居然设法牟利,存私房钱。他又谄媚弄权的太监张让赵忠二人。他说“张让是我爸爸,赵忠是我妈妈”。这成什么体统?东汉安得不亡?
在他以前的桓帝,为了酬庸五个宦官扑灭外戚梁氏的功劳,把五人统统封侯,宦官封侯,实在是一件怪事。
桓帝以前的顺帝,也是为了宦官孙程保驾有功,打倒了外戚阎氏,而感激孙程,把孙程捧得很高。
顺帝以前的安帝,先为邓太后及后兄邓骘的傀儡,后为阎皇后及后兄阎显的傀儡,俯仰依人,更无足责。
和帝虽则较好,不过也是先受制于娘舅窦宪,其后又对于助诛窦宪的宦官郑众言听计从,终于封郑众为剿乡侯,所以创宦官封侯之例的,并非桓帝,而是和帝,我们不能因为班超是和帝时候的人,便猜想和帝或许是个英主。其实和帝对于班超,前后只补充了二千名兵士不足,也可见其糊涂了。
从和帝起,东汉后半叶一百多年的景况如此而已,九个短命皇帝(和,安,顺,桓,灵,及不值一提的殇,少,冲,质)也是如此而已。真正在台上的,不是他们九位,而是窦家,邓家,阎家,梁家,几个可怕的娘舅,以及站在娘舅对面的若干好太监与坏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