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诰在废吴后,改名李昪,同年登上帝位(烈祖),以大唐为国号(为有别于唐、后唐,史称南唐),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改元升元。
李昪,一度名徐知诰,小名彭奴,字正伦,徐州(今属江苏)人。相传他父亲姓潘,名荣,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李昪六岁时父亲亡故,成了孤儿,因当地遭兵乱,伯父将他母子带往淮南一带。不久母亲又亡,他进入佛寺谋生。杨行密派军援救山东王师范,途中,部将徐温与他相遇,见他聪颖机警,招人喜爱,收下作为养子,取名徐知诰。
杨行密过世后,经过一连串事件的变化,徐温诛灭了谋杀新主的权臣张颢,掌握了朝政,先为杨渥建立了吴国,后又为杨溥筹划黄袍加身,成了杨家朝廷独断大权的主宰者。他自己驻节润州(今江苏镇江),遥控指挥;让长子徐知训呆在扬州,管理政务,控制傀儡君主。
随着养父在吴国权势的增长,徐知诰长大成人了。他相貌不错,为人温厚,内中却深藏着机谋。本身的条件,加上养父的栽培,在他的面前,展现了一条宽阔的仕途。在当了一段时间的水军军官后,他被授为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
当时的地方政府,全都被武人所把持,他们毫不顾及民众疾苦,大肆强征暴敛,作为军需。徐知诰到任后,一反常规,他广交儒士,以勤俭为修身准则,以宽仁为治政方针。
升州居民受苦已久,稍得惠政,即把徐知诰称赞起来。
驻在润州的徐温,听到养子得民赞誉,便赶来看了。一看,他看呆了:仓库充实,城墙修得整齐,市容生气盎然。看到如此令人醉心的景象,没多久他就作出了对调的决定: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自己亲自驻镇;调徐知诰去润州。
徐知诰不愿去润州,提出想去宣州,提了几次,养父都没答应,心里甚是怏怏不快。
他的心腹儒士宋齐丘却认为还是去润州的好,开导他说:“徐知训傲慢自大,难以担当重任,不久就会出事。宣州离扬州远,无法相应。润州仅一水之隔,有急情便能相机立功,切勿推辞!”
听到这番分析,徐知诰释然了,领命去了润州。
事情果然如宋齐丘的预料,没出多少时间,徐知训因上对君主任意欺凌侮辱,下对文武百官不当一回事,终于被骁悍的大将朱瑾所杀。扬州大乱,火光冲天。徐知诰隔岸观见火光,立即引军渡江,进入扬州,镇压了朱瑾及其党羽。
徐温闻徐知训出事,立马从金陵赶来,见徐知诰已平定了事变,转怒为喜地对他说:“幸亏你在润州,不然的话,我家大事将去了。你是兄弟中有大功者!”
当天,徐温命徐知诰接替徐知训的职事。
徐知诰执政后,一改徐知训的做法,和气待人,广施恩信,消除苛刑,把朝廷中原来紧张的气氛变得祥和宽松。对朝臣是这样,对民众他也施予仁政,减轻税收,鼓励生产,禁止买卖奴婢。此外,百姓家有婚丧红白之事,或发生严重经济困难,都能得到他的接济。
抚下有方,徐知诰收到了人心。
他善待文人,重用文人。凡是流落于吴国的文人,不管身世、才干怎样,均可谋得一定的职位。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足智多谋者,被他不拘一格地提拔上来,组成了动无遗策的智囊团。
得士之力,徐知诰把握了时势的火候。
一切都做得有分有寸,一切都合乎人情,徐知诰不但在朝廷中站稳了脚跟,且取得了很大的政治发展。他执掌吴国行政大权将近二十年,起先的十年,虽然徐温在世,但大多数的人心已经向着他。
徐温在金陵病逝,徐知诰当即采取行动,阻止徐温的亲生儿子徐知询继承权位,把金陵收在自己的手中。同时,他完成了徐温的未竟之事——给吴主杨溥加了天子冕。加冕大典结束后,他按着徐温的规矩,自己前往金陵,留下儿子徐景通在扬州执政。
他一连走了三个大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他彻底接管了徐温的所有权力。从表面看,吴国的政柄依然是在徐氏的控制之下,实际上却李代桃僵,完完全全转入到他父子的体系之中。
徐知诰不像养父甘甘心心地当权臣,他有了气象后,觉得朝廷上的傀儡皇帝实在是多余的摆设,于是生出了取而代之的念头。这个念头不好明说,有天,他照着镜子,手指头上的白发,拐着弯儿对亲信周宗说:“功业已成,然我却老了,奈何?”
机巧的周宗立即明白了主人的意思,于是到处活动,对本集团的骨干们进行游说。除宋齐丘一人外,骨干们巴不得主人早些登上皇帝位,好一起沾恩叨光,从而组织了一场场各具形式的劝进活动。内部的人劝,带动满朝文武层层劝;外部闽、越等国也派人来劝,劝得徐知诰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十月,杨溥知趣禅位,徐知诰接过了皇冠,建国号为“齐”,改元升元。齐国建立不久,贵为天子的徐知诰认为,依然姓徐,已不太合适。他下诏宣布:他原本是李唐皇室的后裔,从今起,“复”姓为“李”,改名昪,易国号为“唐”。因地处南方,史称南唐。
于此前后,江南盛行着一句童谣,叫做“东海鲤鱼飞上天”。李昪取了杨家的天下后,善解童谣者解释说:东海是徐氏的爵封之名(东海王),鲤鱼指的就是李昪,他的登位早有征兆。
做了皇帝,有点自知之明的李昪懂得,自己这个皇帝远不能和中原的皇帝比,实力不能比,号召力也不能比。依据国况实情,他为国家制定了一个对外总方针:守境保民,尽量与各国通好。在登位之前,长期的敌国吴越发生大火,宫室、仓库、武器装备遭到严重损失。群臣一致要求,趁此天赐良机,发动进攻。他不同意,不但不采取军事行动,反而派出使者前去慰问,并送去了大量的物品。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世世代代友好起来。
皇位坐了五年,李昪告别了人世,庙号烈祖。
李昪和其他立国者不同,他的天下不是马上得来的,而是以权臣身份,通过政治手腕取得的。他绝非军事家,除了从润州进入扬州平定事变外,几乎没指挥过任何战争。他是个道道地地的政治家,深知人心、民心的作用,懂得量力而行的道理,厌恶穷兵黩武,推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对大乱已久的江淮地区恢复生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长子李璟(元宗)继位,次年改元保大。
李璟重用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五人,他们专权乱政,人称“五鬼”。
李璟好歌咏,在朝廷倡导了填词作诗的风气。他非尚武之人,但趁着邻国内乱,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出兵攻闽,然归于失败。次年,再度出兵,灭了闽。保大五年,福建旧将留从效以“礼”送走了南唐军队。保大九年(公元951年)发军灭楚,取得湖南之地,然次年即被湖南旧将刘言夺去。
在两度虚假胜利后,南唐受到后周的严厉打击,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江北十四州尽归后周所有。李璟奉表乞和,去掉帝号和年号,改称唐国主,行用后周年号。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迁都南昌。
这年,李璟病亡,次子李煜(后主)在金陵接位。
极有文人习气的李煜当了君主,不改文人的禀性习气,对政治提不起什么劲。他设盛宴,赏乐舞,亲美色,作高谈,逛寺庙,做佛事,整天整月地玩,没对国事作任何建设性的补救。
李煜这样玩,除了文人的轻薄外,大宋咄咄逼人的统一之势,更是主要的原因。他一上台,就马上向宋朝贡,以示亲善之意。然后,派出弟弟李从善朝觐宋太祖,谁知被扣住不放,他亲笔写信要求放还,还是被拒绝。为防宋朝寻找进攻的借口,他主动降低了政府各级机构的级别,进一步表示臣服。
作为一国之主,面对朝不保夕的局势,李煜是痛苦的,他不忍看,不愿想,索性变本加厉,用色、用词麻醉自己,以醉来漠视人间事。这个杰出的词人、昏庸的君主,苟且偷安,在文学中撞钟度日。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召李煜前去开封,李煜以病为由加以拒绝。
次年,宋军进围金陵,城破,李煜被俘,南唐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