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算得上一次。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他家连着几代以贩卖私盐为生。贩卖私盐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属违禁之业,为能使贩卖私盐得以进行,贩卖者多有自己的小股武装,故在一定程度上,已与政府构成了对立。从而可以说,黄巢之所以会较早参加起义,且能成为起义领袖,其先前的立场与斗争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黄巢本身来看,确实是个地道的乱世英雄,他能文能武,文能通达翰墨,武能击剑骑射,且能言善辩,喜交结豪杰好汉。虽有这些乱世英雄的特征,但他起先并不想当乱世英雄,而是有着强烈的功名念头,希望从科举考试中博得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可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经多次重大打击,他的希望落空了,变成了失望,失望之后对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了极度的不满。这种不满,几乎每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他们大多只能发发牢骚而已,可黄巢却遇到了乱世,从而命运拉着他成了乱世英雄。

从唐懿宗咸通末年起,山东、河南一带连遭大灾,而政府却又未及时赈济,从而造成了无数的饥民。中国的农民是最好说话的,他们能忍专制,能忍苛政,能忍腐败,甚至能忍吃树皮草根,但到树皮草根也没得吃的时候,他们为了活命,便会以最大的爆发力来激起大动荡,向政府清算他们曾忍受过的一切苦难。

时民间盛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金色蛤蟆睁怒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率先揭竿而起。次年五月,他领导义军连续攻克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南)、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郓州(今山东东平东北)。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下分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等各部。他向各地发出檄文,揭露朝廷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号召民众起来抗争。

黄巢在家乡见了檄文,带着拜把兄弟八人,积极予以响应,顺利地募了数千兵,与王仙芝会师,攻陷河南十五州,将部队扩大到数万人。

唐廷为镇压义军,急调诸道兵,从南、北、西三面进行围击。王仙芝、黄巢突出包围圈,引军进攻沂州(今山东临沂)。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回军河南,拿下河南八县,逐渐形成对洛阳的包围。官军驰援洛阳,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与许州(今河南许昌)东西两地设置防线,企图实现瓮中捉鳖之势。

义军见急切之间洛阳难以得手,转向官军薄弱地带——江淮地区,兵临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蕲州刺史裴渥见不能抵御义军的进攻,提出为王仙芝向朝廷求官爵。王仙芝在遭受多次失利后,已对义军的前途产生了悲观的情绪,早存受招安之心,由是一拍即合。裴渥没食言,为王仙芝请来了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

然黄巢发怒了,他责问王仙芝:“当初大家立过誓言,要横行天下。今你独取一官,那将置广大将士于何地?”说罢,他挥拳打去,打伤了王仙芝的头。

王仙芝惧怕犯众怒,遂拒绝了朝廷的委命,和黄巢兵分二路,他自率一路留在江淮经营,由黄巢领一路北上挺进齐鲁平原。

分兵之后,王仙芝一路并无太大的作为,虽也攻下了不少城池,但得而复失的也不少。他又几度生出受招安之心,屡被官军所利用,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地步。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派去入朝求恩命的尚君长被官军斩首。他闻讯怒攻洪州(今江西南昌),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战败被杀。

王仙芝的余部,在尚君长之弟尚让的率领下,北上与黄巢会合。黄巢正攻亳州(今安徽亳县)不下,得了这支生力军,实力大增。尚让等人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设立官署,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政权。

黄巢声势大震,率军十万,连克山东沂、濮等州,再入河南,向洛阳发动攻势。官军集结大批人马,前来围攻。寡不敌众,黄巢为获得生机,佯装向官军乞降。唐僖宗闻黄巢将降,喜出望外,即刻封他为右卫将军。官军与黄巢约定,于郓州放下武器,接受官职。

黄巢在调整了战略部署后,非但没有如约前去,反趁官军松懈之机,又取了数地,欲再攻洛阳。官军看出了他的企图,各路军队迅速云集洛阳周围地区。黄巢无法北上,遂改南下,渡江攻克了虔州(今江西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

在连连大捷后,黄巢进兵宣州(今安徽宣城),然在途中遭到了官军的阻击,遂改道南下浙东发展。唐廷调名将高骈为镇海(治所润州,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负责攻灭义军。黄巢见形势对义军不利,指挥全军开辟七百里山路,打通仙霞岭大道,进入福建,随之拿下了福州。

从内地来到沿海地区,黄巢根据敌强我弱的战局,暂时改变了他的政治对策,准备以围攻广州这个最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迫使朝廷授予他天平节度使之职,以休整部队,维持半独立的政权。

他挥军抵达广州城下,致信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超等人,请他们代为转达他的要求。然而,他的要求被朝廷拒绝了。接着,他自己上表朝廷,请授他为广州节度使之职。

唐廷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改授他一个虚职——太子东宫率府率。当特使持委任状来到广州,黄巢见状大怒,发动部队攻克广州,俘获了李超。

尽管黄巢占领了被朝廷视为聚宝盆的广州,然由于战争的缘故,通商事务已陷入停顿,故而实际上没多少进项。此外,他的将士多是北人,在此地很是水土不服,军中传染了瘴疫,减员的情况非常严重。

经最高统帅部研究,决定重新北上。部队出发后,经湖南,折向湖北,队伍扩大到五十万,乘势夺取了江陵。

可在此时,黄巢犯了轻敌的错误,结果在进攻荆门时,受到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等部的袭击,损失极其惨重。

不得已,黄巢挥军前往江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升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骈,派部将张璘渡江,迎战黄巢,另奏请朝廷大量增援部队,在淮南布防。此时,黄巢军再度传染了瘟疫,部队大幅度减员。为争取时间,黄巢用金帛使张璘停止了攻击,另致信高骈表示愿意归降。身处昏暗朝廷的高骈,出于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同意了黄巢的请求,并主动为他请求节度使之职,同时遣还了前来援淮的诸道军。黄巢获得情报,即刻出击张璘,获得杀死张璘的大捷。

经此大捷,黄巢军声势复振,一鼓作气攻克了睦州(今浙江建德)、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地,压向长江。随后,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过长江,进攻天长(今属安徽)、六合(今属江苏),兵胁淮南。

主持淮南军政的高骈,仍是自保的思路,他连连要求朝廷派兵增援,自己却毫无动作。唐廷只得调集河南诸道兵,前往溵水(今河南商水)组成包围洛阳的防线。再用天平节度使曹全晸,前去迎战黄巢。黄巢与之在淮南展开大战,将曹全晸打得退缩到泗州(今江苏盱眙北)。

河南诸道兵奉命驰援淮南,可各军矛盾重重,根本无法协调,并相继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彭城(今江苏徐州)发生兵变,由此不了了之,全退回了原地。溵水防线不击自垮。

黄巢毫无阻挡地渡过淮水,进入中原。经过大扫荡,包围了洛阳城。东都留守刘允章未作任何抵抗,领百官开城门投降了黄巢。

得了洛阳这个唐王朝的东都,黄巢已形成了和唐廷分庭抗礼的架势。他安顿了洛阳的秩序后,旋即挥兵西进,逼向潼关。潼关守军迎战失利后,退回城内,然忽略了附近可以入关的一条小路——“禁坑”。义军一面从正面攻打,一面由尚让领兵从“禁坑”潜进关内,以两面合击之势,拿下了潼关,随即向长安推进。

唐廷潼关失守,长安门户洞开,唐僖宗如同当年的唐玄宗一样,放弃了长安,向巴蜀逃亡。此年的腊月,义军前锋柴存率部进入长安。随后,黄巢领主力部队开进长安,受到民众的盛情欢迎。

得到唐廷的西京,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登上了帝位,宣布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建立了政府。对唐朝旧臣,黄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三品以上官员免职,四品以下官员留用,有重大民愤的贪官和宗室处死,招降各藩镇。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春,在长安仅呆了四个月的大齐政权,因安于享受胜利的成果,犯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即没有及时派兵追击唐廷残余力量。由此,逃进巴蜀的唐僖宗,利用当地的丰富物资,组织了反攻。凤翔节度使郑畋率先纠集关中数万军队,向长安攻来。同时,沙陀、党项应唐僖宗之邀,派骑兵前来助战。

双方的形势骤然一变。陷入被动的黄巢,为了反被动为主动,撤出了长安,屯于灞上,待唐军进城后,杀了个回马枪,重新夺得长安。然而,唐诸道兵已从四方赶来,对长安形成了包围圈。大齐政权控制的地盘,已东不过华州(今陕西华县),西不过岐州(今陕西凤翔),南不过渭水,北不过北山。

在这关键时刻,被黄巢委以重任的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降了唐军,献出同州这个长安的桥头堡,长安由此暴露在唐军面前。

经过长期苦战,拖到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在长安已支撑不下去,便再次放弃了长安,经蓝田向中原退却。

到了中原的义军,已失去了从前的战斗力,成了强弩之末,兵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而不能下。沙陀李克用部会同唐军,驰救陈州,先后击败尚让等部。黄巢被迫从陈州撤围,然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渡河时,遭到李克用的冲击,部队损失大半,尚让等将领投降。

黄巢转而退向山东,然李克用紧追不舍,黄巢的部队消耗殆尽,退到狼虎谷(今山东泰山东南),走投无路,他拔剑自刎。

黄巢起义到此结束,距唐朝覆亡仅剩二十五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