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读武人诗词,总觉得最接近岳飞那阕《满江红》的,是天宝末年张巡的一首《守睢阳作》。其诗如下: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张巡自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智勇双全,死守睢阳城十个月,为平定安史之乱赢得时间。(图选自《历代名臣像解》)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心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笔者在拙著《盛世魂——大唐玄宗时代》中,曾如此评说这首诗:“这诗作得惨烈,作得冷静,道出了奇男子的志,道出了伟男子的意,捧出了一颗灼热滚烫但又无奈的报国心。”

张巡,其实是个文人,他在进士考中名列前茅,并和其兄都有文名。入仕后,也是做的文官,当了一名县令。然他却无文人的酸态、迂态、忸怩态,为人极其豪爽,重气节,讲义气,能倾财接济窘困者。

若无安史之乱,张巡肯定只能永远站在文官班列中,可大乱改变了他的命运。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初,在做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的张巡,是第一批站出来抗叛的唐臣。吴王李祗奉诏到河南组织抗叛军事力量,正在大修城池的他,立即予以响应,凭着平日的关系,招募了大批豪杰投身其中。

时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准备举其城降叛军,可城中官民不答应,趁他出城,关闭了城门,引进张巡。张巡杀了令狐潮全家,以示与令狐潮势不两立。令狐潮领着叛军精兵来攻,张巡展现了出色的将才,将城守得固若金汤。

令狐潮和张巡并不陌生,过去曾有过交往,一日,两人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像故交一般拉起了家常。

说着说着,令狐潮忽问:“天下大势已去,足下坚守危城,是为了谁?”

张巡接口反问:“足下平日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

问得令狐潮羞惭而走。

羞惭归羞惭,但令狐潮没有撤军,彼此又相持了四十多天。在唐玄宗西去巴蜀后,令狐潮送来了一封劝降信,雍丘有大将六人得信,请张巡识时务。张巡杀了这六人,以鼓励士气。为打破僵局,他反守为攻,以疑兵、奇兵偷袭敌营,成功地逼退了令狐潮。

令狐潮去而复来,来而复去,拉锯了好几次。

令狐潮是奉了死命令来夺雍丘的,其间又夹着他个人的报仇因素,故是志在必得。最后一次,他带来了数万大军,在雍丘之北建造了杞州城,以彻底断绝雍丘的外援。而张巡手下仅有千余人,且粮食已告罄。此外,叛军杨朝宗部直奔宁陵(今属河南)而来,以切断张巡与外联系的最后一条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张巡果断地放弃了雍丘,会合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之军,运动到宁陵,大破杨朝宗部,以功被拜为河南节度副使。

时河洛地区,仅剩睢阳一座孤城,叛将尹子奇挥十三万众来攻。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率部进入睢阳,与许远并肩展开了保卫战。

睢阳打得比雍丘更可歌可泣。张巡主武,许远掌文,两人精诚团结,领导军民在十六天里,擒得叛将六十多人,杀叛军二万余人。

尹子奇惨遭大败,下令撤军。然不久又卷土重来,可却付出了被射瞎左眼的代价。

尹子奇第三次围城,城内在长期坚持后,粮食全部吃完,只能用茶纸、树皮充饥,形势已相当严峻。在茶纸、树皮吃完后,开始吃战马,吃麻雀,吃老鼠。在所有还可以吃的东西吃完后,张巡献出了他的爱妾,当众杀了,令将士就食。可离睢阳较近的谯郡(今安徽亳州)许叔冀部、彭城(今江苏徐州)尚衡部、临淮(今江苏盱眙)贺兰进明部等唐军却坐视不救,甚至面对大义凛然、痛哭断指的睢阳求救使者南霁云,依然无动于衷。睢阳军民大哭了一场,决心殉城。

城终于破了,张巡和许远被俘。许远被押往洛阳处死。

尹子奇问张巡:“听说你每战眼角暴裂,牙齿咬碎,何至于此!”

张巡怒斥道:“我欲气吞逆贼,只恨力不够!”

尹子奇用大刀撬开了他的嘴,见所存牙齿仅三颗。张巡不屈,和他的一些爱将一起被惨杀了。

后来,朝廷在讨论给张巡记什么功的时候,有人以他将人作食的事,提出不能给他记功,可最后还是以他坚守的道义,给记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