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一节的北元世系表,我们可以见到北元历史的一个轮廓。

直至第五个君主额勒伯克去世之时,北元虽则颇已丧败,但王室(博尔济锦氏)的声威犹足以笼罩蒙古。那时候,热河东南的大宁三卫(朵颜、泰宁、福余)仍在明朝中央的控制之下,固不足以为患于明,也不够资格与北元相颉颃。松花江之西的科尔沁,尚未发展壮大,也决无对北元挑衅之意。西边,所谓瓦剌,仍自居为博尔济锦氏的臣仆。瓦剌在当时分成三部,三部的部长俱已受明之封,彼此地位平等,不相统属。

铸成大错的,是第五个君主额勒伯克自己。他误信来自瓦剌的浩海的谗言,杀弟夺妇,其后又误信此妇之言,以为浩海企图对她强暴,一怒而杀浩海。杀了浩海以后,又因得知真相而抱愧,授浩海的儿子马哈木以统率瓦剌三个部之权,并且给他以丞相(Ching-sang)的官衔。

于是,灾祸接踵而来,马哈木虽受恩宠而不忘父仇,叫额勒伯克自己死于非命。

马哈木与他的儿子脱欢,孙子也先,祖孙三代,作了北元的实际主宰,写出北元历史上的瓦剌时代。孤忠耿耿的北元知院(兼知枢密院事)阿鲁台,在明成祖的大军压境之时,制止不了本雅失里的西奔。结果是本雅失里与其弟弟答里巴,先后作了瓦剌的傀儡。

阿鲁台甚至于在本雅失里西奔以后,似乎找不出一个像样的皇室嫡系分子,而不得不扶立科尔沁的一个台吉,阿岱。阿岱作汗的资格,在表面上是,源出于成吉思汗同母弟合萨尔;在事实上是:阿鲁台需要借重科尔沁的实力。因为,在元顺帝北来以后,北元只有六万户左右而已,现在又经过了若干次的战争,怎能不向科尔沁求援呢?蒙古虽大,沿着长城的地区当时均在明朝统治之下。始则顺帝局促于应昌一隅,其后各汗则远徙漠北,就食于克鲁伦河斡难河之间,成吉思汗的发祥地。

这样,北元(《明史》上的所谓“鞑靼”)勉强与瓦剌东西对峙,对峙到明宣宗宣德九年,阿鲁台败死于瓦剌的“脱欢丞相”之手。阿鲁台死后,阿岱可汗独力更加难支,被瓦剌压迫得无法回科尔沁,只能窜奔到亦集乃路(宁夏居延一带),死于明英宗正统三年。此后的“北元内情”,容我在说完明成祖与仁宗宣宗,说到英宗之时,再行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