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日自称皇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庚寅日病故,享寿六十五岁,被明仁宗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简称为“太宗文皇帝”。其后,到了嘉靖十七年,明世宗把他的谥法之中的“体”字改为“启”字,“广”字改为“肇”字,庙号的“太宗”二字改为“成祖”。于是一般的史书之中,均称这朱棣为“明成祖”。
成祖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之中,算是仅次于太祖(朱元璋)的一个。
他有统驭的能力,然而私心过于公心。他在当皇帝的二十二个年头之中,把中国的境内治得相当太平,这是他的功。
把宦官重用了,使得明朝从此变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这是他的罪,他的最大的罪。其次,杀方孝孺、铁铉、齐泰、黄子澄等人,株连极多,而且也杀了已经投降的李景隆、盛庸、耿炳文之流,残忍两个字他是逃不了的。忠于他的文臣,如蹇义、解缙、杨士奇、夏原吉、李时勉,都曾经被他任意抓了放在监狱,关了或多或少的时间。他之看不起读书人,尤甚于乃父朱元璋。
我们进一步批评他,他的若干武功,在事实上多半是不必要的穷兵黩武,而且并无实效。对北元与瓦剌的征讨,次数虽多,而没有一次捉得住敌人(阿鲁台与马哈木)。实际上他自己放弃了大宁三卫的领土,使得辽东与察南接不上气,自找麻烦,贻患后世。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与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至五年(1407年)回国。此后又多次出海远航。前后28年,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乘的船,最大者长为44丈4尺,阔18丈,可容一千多人。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它比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首航之前,明成祖为郑和送行。
甚至,对南海各国的武装访问,也只是劳民伤财而已。上表称臣,甚至亲自来朝的番邦之君虽不在少,充其量仅仅足以满足他个人的虚荣心。这在促进中国与南海之间的贸易上,自然是不无关系,然而又何必派了那么多的兵(三万左右)与那么多的船呢(几百艘)?结果,始终来朝贡的仅有满剌加(马六甲)一国而已。
他在无意之中,却作了几件好事:(1)开了会通河与清江浦;(2)盖了北京的宫殿,集中国建筑学的大成;(3)抄书,抄成了一部《永乐大典》。很多部当时尚存的古书,在今天已经散佚,全靠这《永乐大典》间接保存了下来。虽则是,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把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烧毁了不少,偷去了不少,遗失了不少,台北世界书局的杨家骆先生仍能搜集而借用了整整一千卷,影印行世。可惜,这一千卷只是全书的二十三分之一左右(原为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