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友谅比较起来,张士诚略高一等:他既未害友,亦未弑君。他从未存“复宋”之心,与“反元”之后而又降元,降了元之后再度反元,也并不足怪:因为,他不曾参加过弥勒教或香军,无所谓叛教或变节。并且,他对老百姓尚属宽厚,待读书人也很客气。

然而,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也不是良民。他的出身是一个兼卖私盐的官盐贩子,一生,直到称王失败而死,唯利是图。

他为了卖私盐而受到小官吏的欺侮,一怒而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杀人造反。他没想到元朝政府这纸老虎,一戳便穿,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家乡泰州与邻近的兴化、高邮。于是,他自以为得到老天保佑,便在高邮称孤道寡,国号大周,年号天祐。

次年十一月,元朝中央的右丞相脱脱,亲自率领大军来打,围住了高邮城。张士诚带了十七个好汉突围而走,当小土匪,实践了“败则为寇”四个字。

他无声无臭地度过了至正十五年一个年头。到了至正十六年正月,有一个江阴的土匪朱英,引他过江,偷占常熟。两个月以后,他又偷占了十分富庶的平江(苏州),吃用不尽。元朝的右丞相脱脱这时候已被奸臣害死。

其后,张士诚扩展领土,向南,到湖州、杭州、绍兴、诸全(诸暨);向西,到长兴、宜兴、常州;向北,到通州(南通)、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濠州、泗州,并且围了安丰(寿县),杀了刘福通。

朱元璋虽则从他的手中夺了常州、长兴、诸全、濠州,却不得不于消灭陈友谅以前,对他容忍,只是略微和他争一争前方的据点罢了。他却也并无警觉,坐视朱元璋之日益富强。朱元璋屡屡攻他的绍兴,他也屡屡攻朱元璋的诸全,如此而已。

他在至正十七年八月降元,元朝赏他一个“太尉”虚衔,他按年缴粮,由方国珍用船“海运”到大都。六个年头以后,他求封为王,元朝不肯,他就自封起来,对元朝翻半边脸。这一次,他的国号是“吴”,不是“周”;年号仍用元朝的“至正”二字。

朱元璋恰好在张士诚自称吴王以前的两个月,打垮了陈友谅;以后,朱元璋不慌不忙,从容布置,一直等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才向张士诚下手。第一步,夺了江阴,割断他的长江以北的领土。第二步,从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开始,攻湖州,取杭州,吞他的太湖以南。第三步,从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开始,围攻那成为孤城的平江(苏州),围到次年九月,张士诚被俘,解到应天。朱元璋叫他降,他不降,自缢而死。他这一辈子,总算结束得还“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