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安丰城郊击溃吕珍,进入城内,把韩林儿接了出来。这一天,是龙凤九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初一。朱元璋把韩林儿护送到滁州,自己回应天府(南京)。

他本该把韩林儿一直护送到应天府,对韩林儿北面称臣的。为什么他不如此?可能是受了刘基的影响。刘基,号叫伯温,是浙江青田人,书念得很多,在元朝考中进士,当过县丞(副县长)与江浙儒学提举(堪比于现在教育厅的督学),以“元帅府都事”的官衔,帮过元将石抹宜孙,守住处州(丽水),只落得一个“总管府判”,不肯就职,弃官而去。朱元璋在龙凤五年打下了处州与金华,派人用重金礼聘的方式,把他请来应天府,和宋濂等人招待在一座特地为他们这样的人建筑的“礼贤馆”之中。到了正月初一,朱元璋率领百官,向韩林儿的“万岁牌位”下拜之时,刘基一人偏不肯拜。他秘密向朱元璋说:“韩林儿只是一个牧牛的小子,天命所归,不在他而在你。”朱元璋说:“依你,怎么办?”刘基说:“先打陈友谅,次打张士诚,然后北伐中原,统一天下。”

朱元璋在龙凤四年年底,打下婺州(婺源)之时,设了一个“中书分省”(宋朝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分署),还在衙门前插了两面杏黄色大旗,旗上写的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在衙门的两旁,另有对联一副:“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可恨,所有此类的其他史料,差不多被后来官方人物毁灭干净。明朝的做官的,不敢提起朱元璋有过一段“北面事人”的历史,甚至对于朱元璋之被韩林儿于到达滁州以后,在龙凤九年三月十四日册封为“吴国公”一事,他们也大造其谣,说是:早在元朝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七月,朱元璋便已被自己的“诸将”“群推”为吴国公了。

至于,在韩林儿被迎到滁州以后的第二年(龙凤十年)正月初一,朱元璋晋位“吴王”,究竟是“自称”,抑是“受封”,倒没有什么关系。韩林儿已经是被他所“挟”的天子了。《明史·太祖本纪》说,群臣向他“劝进”,请他当皇帝,他不肯;群臣再三劝进,他才勉强“称王”。

王称满了两年,到了龙凤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大宋皇帝韩林儿来应天府。船走到瓜步山(六合县东南),翻了船,韩林儿死在水中。(这廖永忠,原是巢湖的一个水寇。)刘福通所恢复的宋朝,韩林儿一死,也就结束。朱元璋把次一年称为“吴元年”,不再用“龙凤”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