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自由原名懋龙,是横滨兴中会最初的会员之一,在乙未年(1895年)随同他的父亲冯镜如与叔父冯紫珊入会。其后,冯镜如于庚子年去上海,担任康、梁的广智书局经理;冯紫珊在戊戌、己亥以后作了康、梁的保皇会横滨分会会长,兼《新民丛报》经理,“康、梁倚为长城”。冯自由先后在横滨大同学校与东京高等大同学校读书,于庚子年四五月间因代理校长麦孟华遵照康有为意旨,不许学生再提“自由”二字,愤而更改自己的原名,把“懋龙”改为“自由”。在此以前与在此以后,他一直是忠实于孙中山,不同于他的父亲和叔父。原因是,他入会之时年纪极小,只有十四岁,天真纯洁,因此而无条件地崇拜孙中山。

他在改了名字以后,便和同学郑贯一、冯斯栾创办《开智录》,专讲自由平等,与变质了的《清议报》对垒。次年,他进入早稻田大学读书,和冯斯栾、李自重及王宠惠等人组织“广东独立协会”;又和王宠惠、戢翼翚、秦力山等人发刊《国民日日报》。壬寅年(1902年),他和秦力山与章炳麟发起“支那亡国纪念会”;又和叶澜、秦毓鎏、周宏业、张继、程家柽等人组织“青年会”。参加的有汪荣宝、蒋方震(百里)、金邦平、苏子穀(曼殊)等数十人。这个青年会并不是基督教的青年会,而是“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的一种半秘密的革命组织。这时候,孙中山住在东京,冯自由经常到孙中山寓所请示一切。

在“青年会”的策动之下,留日学生在癸卯年(1903年)春天有了“拒俄义勇队”的组织,以抗议俄国之一再不肯从东北撤兵。这个“拒俄义勇队”产生于神田锦辉馆的一次留日学生大会,到会的在五百人以上,签名为队员的人也不少,公举蓝天蔚为队长,钮永建与汤槱(尔和)为回国请愿代表,向袁世凯请求编入他的部队,出关抗俄。结果,这两人见不到袁世凯而几乎被捕,而且义勇队本身也被日本政府解散。

队员之中的激烈分子,以叶澜、秦毓鎏、董鸿祎、程家柽等为首,不甘心他们的义勇队被解散,另行组织了军国民教育会,决定了三种方法,分头进行:一、鼓吹;二、起义;三、暗杀。军国民教育会对于吸收会员,绝对严格,行动也完全秘密:“开会无定期,会场无定所”。会员的人数不多,而组织始终存在,活动从未中断,一直维持到乙巳年(1905年)六月底,同盟会成立之时,全体同志参加了同盟会。

被“军国民教育会”推派回国,到各省去从事“运动”的,叫做“运动员”(亦称“实行员”)。黄兴与陈天华便是被派往湖南的两位“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