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官

孔氏乡官,其来远矣,考于传记,验以谱系,并林庙碑刻,始自东汉桓帝,以十八代孙树为鲁从事,厥后逐代有之,终汉世十有一人。后魏迄唐有八人焉,或任兖州郡守,或为曲阜县令。开元二十七年,以三十五代璲之任兖州长史,诏代代勿绝。宋初迄建炎,则乡官尤多。太宗淳化四年,除四十五代延世为曲阜县令,制曰:叔敖阴德,尚继绝于楚邦,

臧孙立言,犹有后于鲁国。岂 圣人之后,可独远于陵庙乎?许州长葛县令孔延世,钟裔孙之庆,仕文理之朝,能敦素风,甚有政术,宜任桑梓之地,以奉烝尝之仪,可特授曲阜县令。仁宗即位,诏自今仙源县选孔氏子弟为之。崇宁间,𠡠吏部 文宣王之后,常听一人注兖州仙源县官,于是孔氏乡官不绝,至于父子叔侄兄弟更相为代。汉五代不见乡官历任年月,无复备录,姑以唐未至故金任乡官者,详列于后,

唯昉唐元和四年为兖州参军见  族孙门。璲之 兖州长史,见 世次。萱, 兖州泗水县令。同上。

齐卿, 兖州功曹参军。同上。唯晊, 兖州参军,同上。策 曲阜县尉。同上。

昭俭 兖州司马,累宰曲阜。同上。

光嗣, 兖州泗水县令。同上。

仁玉, 周广顺三年任曲阜县令。同上。

宜 雍,熙三年任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同上。

延世, 至道三年任曲阜县令。同上。

冕, 祥符元年为兖州参军。见 族孙。

勗字自牧, 祥符六年。知仙源县事。请创立学舍。从之。同上。

道辅, 祥符九年,知仙源县事。同上。

圣佑, 天圣三年,知仙源县。见 世次。

良辅, 天圣五年,任仙源县主簿。同上,彦辅, 天圣八年,任仙源县主簿,替亲兄。良辅,庆历八年,以卫尉寺丞知仙源县,替亲侄宗祯,未满闲,奉𠡠差修 祖庙。

宗愿, 康定元年,知仙源县,庆历三年以大理寺丞再任。见 世次。

宗祯, 庆历五年以将作监丞知仙源县。

宗翰, 嘉祐元年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仙源县。熙宁三年,以尚书屯田郎中提点京东路刑狱公事。十年,以尚书都官郎中提点京东路刑狱公事。元祐元年,以朝议大夫知兖州。

淘 嘉祐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仙源县。宗寿 治平四年任仙源县主簿。绍圣元年以右宣德郎知仙源县。

若蒙 熙宁三年以袭封衍 圣公任仙源县主簿。见 世次。

若升 元丰元年任仙源县主簿。又五年以新太县令监修 祖庙。赠朝请。

若古 元祐四年任仙源县主簿。后更名传。

若谷 大观二年以文林郎任仙源县丞。

宗哲 大观二年以从事郎任兖州观察推官。

宗一 政和三年任仙源县丞。傅 政和五年以朝奉郎任京东路转运司管句文字。

端节 宣和元年以宣教郎任京东路转运司句当公事。中大夫嘉阁。

埙 宣和五年以通奉郎任仙源县丞。

端问 宣和七年以迪功郎任仙源县丞。

松 建炎二年以宣校郎签书泰宁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金乡官

若鉴, 天会八年以迪功郎任仙源县主簿。

瑀, 皇统二年以登仕郎任曲阜县主簿。

瑰, 皇统五年以将仕郎任曲阜县主簿。渊, 天德二年以承直郎任兖州司法参军。

玖, 天德二年以忠勇校尉任曲阜县尉。

总,大定二十一年授曲阜县令。见 世次。

元措, 承安二年二月,𠡠袭封衍 圣公兼曲阜县令,仍令世袭。同上,

庙中古迹

先圣庙,在鲁城西南隅,去城二百余步,东至旧曲阜县二里,即 先圣旧居之宅,实鲁哀公所立。历代东封告成,行幸儒庙,皆驻跸于此。自汉唐以来,虽巨寇扰攘,不敢暴犯。如赤眉过鲁,亦解甲烧香,再拜而去。

手植桧三株。两株在赞德殿前,高六丈余,围一丈四尺,其文左者左纽,右者右纽。一株在杏坛东南隅,高五丈余,围一丈三尺。其枝盘屈如龙形,世谓之再生桧。晋永嘉三年枯死,至隋义宁元年复生。唐乾封二年又枯死,至宋康定元年复生。

手植桧赞 炜东皇养白日御元气照道一,动化机。此桧植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𫄙。治乱如一。昔百代公荫圭璧,     太常博士米芾撰。

贞祐甲戌春正月,兵火及曲阜,焚我 祖庙,延及三桧。幸收灰烬之余,携至 阙下,分遗妻弟省知除开封李世能。乃命工刻为 先圣容暨从祀贤像,召元措瞻仰追悼之极,再拜以识其岁月云。正大甲申仲秋望日,五十一代嗣孙太常博士衍 圣公元措,谨述

天地否而复泰,日月晦而复明,圣人之道,厄而复亨。六籍厄于秦,至汉而复兴。正道厄于晋宋齐梁陈隋之闲,至唐而复兴。此自然之理也。贞祐初,兵革扰曲阜,焚 孔庭桧,圣道之废兴,固不系于一木之存亡。新宫火,三日哭,重先祖之居也,况圣师之毛植乎?衍 圣公收其煨烬之余,李侯刻而像之,知尊事矣。若夫茂其德,封而植之,是圣道常在也,岂特一木哉?三年六月晦,门弟子赵秉文谨记。

郓国夫人并官氏殿,昔为 先圣宴居之堂。按论衡及鲁人相传云: 孔子将亡。遗秘书曰。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踞我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始皇至鲁。观 孔子宅。至沙丘而崩。又按世家。 孔子卒。诸儒讲乡饮酒大射于 孔子家。其所居堂。

鲁哀公十七年因立为庙。后世即其庙藏 先圣衣冠琴瑟车书。至汉二百余年不绝。昔太史公尝适鲁,观 先圣庙堂车服礼乐,诸生习礼于其家,以至低回留

之不能去。汉景帝时,鲁共王好治宫室,坏 先圣旧宅以广其宫,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敢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书,此其地也。

杏坛,在 先圣殿前,即 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昔汉钟离意为鲁相,出私钱万三千,付户曹孔䜣修夫子车,身入庙拭几席剑履。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其堂下床首有悬瓮,意召䜣问,答云:夫子瓮也,背有丹书,人莫敢发。意曰: 夫子所以遗瓮,欲以垂示后人。因发之,得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钟离意。璧有七,张伯怀其一。意即召问,伯果服焉。汉明帝东巡幸 先圣宅,亦尝御此。

命皇太子诸王说经于堂上,后世尝以为殿。 宋天圣二年,传大父中宪监修 祖庙,增广殿庭,因移大殿于后。讲堂旧基,不欲毁折,即以瓴瓷为坛,环植以杏,鲁人因名曰杏坛。

先圣旧庙有松柏桧,历周、汉、晋,荣茂如云。至金大安三年季冬,入东蒙,移松一千株。

庙外古迹

鲁之古迹至多,今止以事系于先圣者载之。

防山在庙东三十里,周围八里,高二里。直山之北三里余,乃 齐国公墓。 先圣生二岁而 齐国公卒,葬于防山。 先圣母逝,殡于五父之衢。邹人挽父之母,告 先圣父墓。子曰:古者不祔葬焉,为不忍先死者之复见也。诗云:死则同穴。自周公以来祔葬矣。故卫人之祔也离之,有以闻焉;鲁人之祔也合之,美夫。吾从鲁。遂合葬于防,曰:吾闻之, 墓而不坟。今某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吾见封之若斧形者矣,吾从斧者焉。于是封之,崇四尺。今墓前有 齐国公庙,廊庑祭亭凡二十余闲,每岁时子孙祭飨焉。

尼丘山在庙东南五十里,周围一十里,即 齐国公与 颜氏祷于此而生 先圣者也。 先圣生而首上圬顶,如尼丘山顶之圬。宋皇祐二年,封山神为毓圣侯,制曰:元圣肇兴,诞自东鲁。虽天之生德,盖云默定,而岳之降神,实应精祷。兖州泗水县尼丘山,崇冈秀阜,云雨所出,储丕祐于商后,孕全气于孔族。挺毓睿哲,为万世师。当崇五等之封,俾均四渎之秩,列于祀典,以永神休。攸司奉书,往申昭告,宜特封毓圣

侯。仍令本州差官往彼祭告,破系省钱,增葺祠庙,及造庙牌安挂,春秋差官致祭真庙。东封王钦若言:祭 文宣王尼丘山,山上有紫云气,长八九丈。诏遣入内殿头杨怀玉祭谢。今尼丘山五峰下有 齐国公 先圣并毓 圣侯庙在焉。

颜母山在庙东南五十五里,周围一十里,高三里,乃齐国公与 颜氏祷于尼丘山,尝游此而休息焉。山去尼丘山五里。魏地形志亦言,鲁县有颜母祠堂,迄今在焉。

鲁城之西南隅,即 先圣之旧宅也。昔鲁人泛海而失津,至于袒州,遇 先圣七十子游于海上,特以归途使告鲁公,筑城以备寇。鲁人归,且以告鲁侯,侯以为诞。俄而群鹊数万,衔七培城。侯始信。乃城曲阜,讫而齐寇果至。事载十六国春秋。其说神异,虽 先圣之所不语,然鲁人尚能言之,所谓疑传疑者,于是亦缀而不遗。

庙东南二里鲁城,有门曰高门。昔齐人选女子,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于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受其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先圣遂适卫。史记云高门,诗云皋门,鲁国图云稷门。

鲁宫城雉门之外曰两观。春秋定公二年,杜预注:雉门,公宫之南门。两观,阙也。昔 先圣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于两观之下者是也。

五父衢在庙东南五里。昔 先圣 母殡于五父之衢者,此其地也。

先圣学堂在庙北五里。泗水缠其北,洙水由其南。皇览云:诸弟子房舍井瓮犹在。周敬王三十六年,先圣自卫返鲁,于此删诗、序书,定礼乐,系周易。至三十九年,因鲁人西狩获麟,而春秋绝笔,因曾参孝行而作孝经。二经既成, 先圣斋戒于此堂下,面北斗而拜,告备于天。紫微于是降此堂。又有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有刻文, 先圣跪而读之,其辞曰:孔提命作应法。鲁记所载 孔子讲堂者,即此堂也。昔汉光武东巡过鲁,坐 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谓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今学已废,遗址存焉。

矍相圃在庙西南一百二十步,周围二里,高一丈。昔先圣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焉。晋太康志曰:矍相圃在鲁城内县西南,近 孔子宅是也。今圃中犹存旧井,皆石为之。

庙西南二百步鲁城有门曰归德世传四方诸侯慕先圣之德而至者,多入此门,故鲁人因以名之。

庙东南鲁城有门日端门。 先圣将殁,谓子贡曰:端门当有血书。子贡件候之,果有血书云:趋作法,孔圣殁,周姫亡,慧东出,秦人灭胡亥,术书既散,孔不灭。子贡以告 先圣,趋往而观之,化为赤乌飞去。

庙南十里鲁县有二石阙,曰阙里,盖里门也。后汉董宪裨将屯兵于鲁,侵害百娃。光武及拜鲍永为鲁郡太守。永到,大破之。惟别帅彭丰不肯下。顷之,孔子阙里无故荆棘自除。从讲堂至里门。永异之,谓鲁令及府丞曰。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也。乃命人众

修乡射之礼,请丰等共观视,欲因此擒之。丰等亦欲图永,乃持牛酒劳飨,而潜挟兵器。永觉,手格杀丰。图经载,阙里在 孔子庙东南二里,有门阙废址,双立旧城,因名曰阙里。庙东三里有废井,围五丈三尺,深八十尺,石为之。按史记云:季桓子穿井得缶,中若羊,问 先圣,云得狗。 先圣曰:以某所闻,羊也。木石之怪,夔罔魉,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𫅗羊也。陋巷在庙东北三百余步,巷之北有井世,传为颜井。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颜子不改其乐,先圣屡贤之,此盖颜子所居之地也。熙宁闲尝构亭井之北,命曰颜乐亭。士大夫闻之,如司马温公、二苏辈二十余人,或以诗,或以文,或以歌颂,皆揭以牌。

林中古迹

先圣没,公西赤为之识,及掌其殡葬焉。含以疏米三贝,袭衣一十有一称,加朝服一章甫之冠佩,象环径五寸,而綦组绶。桐棺四寸,柏棺五寸,及以告备于天,所受黄玉,葬于鲁城北一里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泗水为之却流。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贡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吾见封有若夏屋者,见若斧矣。若从斧者也。马鬣封之谓也。今徒一日三斩板而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巳,何观乎哉?皇览曰: 孔子蒙去城一里,冢茔百亩,南北广十步,东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如鸟卵马。 今增。周围五十余步,高一丈五尺。茔中不生荆棘,刺人草树以百数,皆远方。徒

弟各持乡土,异种所植。鲁人世世无能名者,惟楷木为多。其余则皇览所载柞、枌、雒离、女贞、五味、毚檀之木也。群弟子三年丧毕,或去或留,唯子贡庐于墓六年。自后群弟子及鲁人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名其居曰孔里。世世相传,岁时奉祠不绝。真宗东封,王钦若言,祭 文宣王诣坟致奠,得芝五本。诏遣入内殿头杨怀玉祭谢,复得芝五本。先圣坟北有虚墓五闲,皆石为之。 先圣没,戒门弟子为虚墓。后果遭秦始皇发冢,有白兔出于中,始皇逐之,至曲阜西北十八里沟而没。鲁人因名其沟曰白兔沟。

祠坛,昔 先圣没,弟子于冢前以瓴甓为坛,方六尺。至后汉永嘉元年,鲁相韩叔节始易之以石。至唐以封禅石坛易之。

今四面皆历代题名,岁久漫灭,字不可读。

先圣坟东十步曰二代伯鱼墓,又南少东十步曰三代子思墓,商人尚右故也。真宗幸 孔林,顾问二冢子孙,对以伯鱼、子思墓。帝太息踌蹰而退。驻跸亭在 先圣二代两坟之闲。真宗东封回,驾幸阙里,顾问 先圣坟何在,子孙引导銮舆。躬至孔圣林。奠谒毕。坐于亭上。宣两府及两制赐茶。亭有古碑。字多残缺。帝命词臣拂藓辨认。盘桓久之。

辇路真宗幸 圣林。以林木拥道。降舆乘马至先圣坟释奠再拜。今自林前石桥直趋驻跸亭有辇路。皆甃以石

楷木。广志云。 夫子没。弟子各持其乡土所宜木,人植一本于墓而去。冢上特多楷木。楷木出南海,今林中楷木最茂,闲有因风摧折者,人或得之,以为手板。

旧庙宅

至圣文宣王庙外三门榜,即 宋仁宗御篆也。三门之后曰书楼,藏赐书之楼也。楼后御路,东西有二亭,其东宋朝修庙碑,其西唐碑。次仪门,门内曰御赞殿,乾兴年,傅大父监修庙,奏立此殿。次后曰杏坛。杏坛之后即正殿,殿榜乃仁宗御飞白也。其后 郓国夫人殿,殿东庑泗水侯殿,西庑沂水侯殿。祖殿廊西门外齐国公殿,其后 鲁国太夫人殿,殿后五贤堂。祖殿廊东门外曰斋厅,即真宗东封回,幸儒庙驻跸之殿,奠谒待次之所也。回銮次兖州,诏去其鹘,许本家为厅,族人遇仲祭,致斋于此,遂名曰斋厅。厅廊之东门外,

其南客馆,其北客位。斋厅之后斋堂,堂后宅厅孔氏接见宾客之所。由客位东一门,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恩庆堂,堂乃中丞典乡郡日,侍致政尚书公会孔氏内外亲族之所。徂徕先生石介有碑以纪其事。恩庆堂之西曰家庙,堂之东北隅曰双桂堂。先公仲父旧读书于此堂,皇祐元年同赐弟,故以名之。诸位皆列居于 祖殿之后,并恩庆堂之东西。自 祖庙并诸位所居,旧皆𠡠修,后以诸位屋宇日广,皆自营葺矣。除诸位外, 祖庙殿庭廊庑等共三百一十六闲

仙人脚。明昌元年,有异人履玄白舄,瞻拜 先圣于庙门外伫立石上,甚有喜色,既去其石,足迹存焉。有文曰仙人脚。次

年奉  𠡠修庙,此亦金朝崇奉 先圣修庙之应也。

泰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以 先圣降诞之辰,前期一日,率阖族敬诣 尼山庙祭奠。日方午刻,俄聆殿上当空有乐振作,比金石丝竹之声,凡在一舍闲,皆闻之而骇然,盖朝廷崇奉德感所致也。金修庙制度,正殿廊庑,大中门,大成门, 郓国夫人殿,自皇统大定以来建之,其制犹质素。至明昌初,增后位城殿殿庑皆以碧瓦为缘,外柱以石刻龙为文,其藻栱之饰,涂以青碧,每位皆有合,至于栏槛帘栊,并朱漆之。 齐国公位仅与正位同,又创二代、三代祖殿、毓圣侯殿、五贤堂、奎文阁之属,焕然一新。与夫厅堂黉舍门庑凡四百余楹,方之前古,于此为备。

贞祐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兵灾及本庙殿堂廊庑,灰烬什五,祖桧三株,亦遭厄数。适有四十九世孙庙学正瑭洎族人避于其闲。俄有五色云覆其上,中有群鹤翔鸣,良久而去。田夫野老,无不见之。

孔氏祖庭广记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