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甲申黎眞宗福泰二年盡壬寅黎神宗萬慶元年〉凡十九年

〈甲申〉眞宗順皇帝福泰二年〈明崇禎十七年清世祖章皇帝順治元年〉春正月,郊。

夏四月,太白經天。

冬十二月,鄭柞討高平,克之。

莫敬完竊據高平。鄭柞爲統領,楊致澤爲督視,范公著贊理戎務,進討,克之,斬一禆將,俘獲賊黨而還。

註:高平,卽北平,原屬寧朔,註見聖宗光順十年。楊致澤,天祿拔擢人,敬宗弘定二十年己未科同進士。

〈乙酉〉三年〈明福王由崧弘光元年夏六月以後唐王聿鍵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夏四月,熒惑犯輿鬼。

鄭梉封其子柞爲太尉、西國公。

柞以副都將、太保、西郡公進太尉、左相、節制各處水步諸營,掌國柄。西國公開謙定府,國家事務悉委裁決。

〈御批:逆子屢出於逆臣之門。鄭氏可謂世濟其惡矣。〉

五月,鄭櫟、鄭梣作亂,伏誅。

先是梉分遣其子鄭柞鎭山南、鄭櫟鎭山西、鄭梣鎭海陽,竝加封郡公。至是,進柞爲太尉,掌國政。櫟、梣失望,乃稱兵作亂。遣柞出兵討之,擒鄭櫟。鄭梣遁入寧江。遣太保鄭杖追至祝山,俘獲送京,俱誅之。

註:寧江、祝山,竝註見平定王九年。

賜天下今年丁稅之半。

永祚初定税例,壯項無從征者,每人錢三貫五陌,軍项一貫五陌,民頂一貫二陌三十文,生徒、胥吏、社長、老項、僧道、敎坊,一貫不具。老八陌。歲收每人七分,畱三分予民,以示寬恤。至是,特赦其半,止收五分。

〈丙戌〉四年〈明唐王聿鍵隆武二年東十一月以後桂王由榔永曆元年清順治三年〉春正月,雨雹。

鳥獸多死。

二月,京師雨雹。

是歲,大稔。

〈丁亥〉五年〈明桂王由榔永曆二年清順治四年〉夏五月,明使來。

先是,明唐王聿鍵卽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帝遣阮仁政等駕海徃福州賀卽位,并求封。仁政等至福州,唐王已爲淸人所執。明諸臣共立桂王由榔卽位,以肇慶爲行在所,改元永曆。仁政等仍順道奉表回謁桂王于肇慶,至是,遣潘琦等齎敕誥,與仁政等由鎭南關來,冊封太上皇爲安南國王。〇明龍州人趙有濤,殺其族弟龍州首領趙有涇,率家屬竄入高平。有涇之子啓求援,乃命鄭棣進兵高平,獲之,解京,諭以和睦,遣還。

註:阮仁政,靑池金縷人,神宗德隆六年甲戌科同進士。福州,今福建省莅。肇慶,屬廣東省。鎭南關,南界諒山省。龍州,註見陳聖宗寶符四年。高平,卽北平,原屬寧朔,註見聖宗光順十年。

〈御批:辰黎主徒擁虛器,書鄭人來侵,卽已得寔。〉

秋七月,遣使揀兵。

先是,命官揀兵,籍其彊壯者充之,老弱者汰之。至是,遣使分往各處,閱選丁壯,以充兵額。詔民閒無得冒稱職爵,以避兵役。

〈戊子〉六年〈明永曆三年淸順治五年〉春二月,鄭人侵廣平。我太宗孝哲皇帝奉命擊敗之。夏五月,鄭梉遣其將黎文曉分兵守河中。

鄭梉遣都督進郡公黎文曉率水步諸軍分道南侵,屯于南布政。水軍先犯日麗,遂進侵廣平營。鎭守張福奮與其子雄固守長育壘,鄭兵力攻之,不克。我太宗孝哲皇帝辰爲世子,封勇禮侯。我神宗孝昭皇帝命督諸將發兵擊之。前軍進至安代,遇鄭兵急攻,破之,軍勢大振。我太宗孝哲皇帝至廣平,會諸將,謂之曰:「鄭兵雖多,能戰者少。我若乘夜以象衝之,彼必奪氣奔潰。然後大兵攻之,一舉可擒矣。」乃遣朝芳〈缺姓〉領水軍伏于錦羅江,掌奇阮有進率雄象百餘,夜五鼓,直入鄭營。諸軍繼進襲擊,破之,鄭兵大敗潰走,遇我水軍,横截溺死不可勝計,俘獲鄭將嘉、李、美〈俱缺姓〉及餘眾三千人。我大兵乘勝逐北,黎文晓遁走,至𤅷江而還。鄭梉乃遣黎文曉將左軍、鴻臚寺卿陳玉厚器督同領兵一萬屯河中,東郡公黎有德將右軍、禮科給事中武良爲督同領兵一千屯横山,左軍屬將范必全屯北布政,分兵防守。

註:廣平營,辰在武舍社,屬豐祿縣。𤅷江,今在平政、布澤二縣界,屬廣平省。南布政,註見神宗陽和九年。日麗海門,註見陳睿宗隆慶四年。安代,社名。長育壘,在長育社。錦羅江,在錦羅社,今竝屬廣平省豐祿縣。北布政,註見神宗德隆五年。河中,註見神宗永祚九年。横山,山名,在奇英縣,屬河靜省。張福奮,淸化宋山人。阮有進,玉山雲齋人。陳玉厚,嘉林樂道人,神宗陽和庚辰科進士。武良,唐安慕澤人。眞宗福泰癸未科同進士。

我太宗孝哲皇帝嗣統。

〈己丑〉七年〈十月以後神宗慶德元年明永曆四年淸順治六年〉秋八月,帝崩。

在位七年,壽二十歲,廟號眞宗。

冬十月,太上皇復位。

帝崩,無嗣。鄭梉遣其子柞率文武臣僚請太上皇復帝位。改元,以是年爲慶德元年。

葬花浦陵。

〈庚寅〉神宗淵皇帝慶德二年〈明永曆五年淸順治七年〉春正月,郊。

〈辛卯〉三年〈明永曆六年淸順治八年〉春正月,彗星見東方。

冬十月,明遣使來封鄭梉爲副國王。

〈御批:國無二王,明此辰僅存餘燼,丐以悦人便已,而不知助桀爲虐之甚,可鄙也。〉

辰明桂王爲淸兵所逼,奔南寧,敕諭梉資其兵餉以助恢復。至是,命官齎敕封爲安南副國王。

註:大淸一統志:南寧府,屬廣西省。

〈壬辰〉四年〈明永曆七年淸順治九年〉春三月,宦者黃仁勇謀作亂,伏誅。

仁勇以宦者得幸,官掌司禮監、少保、郡公,鄭氏賜姓名鄭攬,日益驕縱,陰與家屬陳仁璉潛養妖人,謀唱亂。事覺,仁勇、仁璉等俱伏誅。

秋八月,鄭梉加封其子柞爲元帥、掌國政、西定王。

〈御批:是辰人臣皆知有鄭而不知有黎,尚得以人臣目之乎。〉

從朝臣之請也。

〈癸巳〉盛德元年〈明永曆八年淸順治十年〉春二月,彗星見東方。

大赦。

大赦。改元,以是年爲盛德元年。

〈甲午〉二年〈明永曆九年淸順治十一年〉

〈乙未〉三年〈明永曆十年淸順治十二年〉春二月,鄭兵侵南布政。

夏四月,我太宗孝哲皇帝命順義侯阮有進、昭武侯阮有鎰等將兵攻北布政,破之;范必全以州降。遂進攻河中營,鄭將黎文曉、黎有德敗走。

鄭將黎文曉嘗遣屬將范必全縱兵過𤅷江,侵掠南布政。阮有鎰行邊,至布政營,以狀聞。我太宗孝哲皇帝乃命阮有進、阮有鎰等率諸軍渡𤅷江襲擊,大破之,必全以州降。遂引兵直抵横山,遇有德軍,擊走之,乘勝進攻河中營。文曉督兵力戰,不敵,乃與有德等走回安場。有進進至石河,鄭參督鄧明則詣軍門降。文曉、有德等再進屯大柰,分兵拒守。

註:河中,註見神宗永祚九年。横山、𤅷江,竝註見眞宗福泰六年。北布政州,註見德隆五年。南布政州,註見神宗陽和九年。安場,今乂安省莅,在眞祿縣。石河,縣名,屬河静省。大柰,社名,在石河縣。

夏六月,鄭梉遣鄭杖爲統領,經略乂安。秋八月,鄭杖兵次于樂川,與阮有進戰,大敗,走回安場。

梉以河中之敗,召黎文曉、黎有德回。文曉以足中飛彈,死于道,追奪誥敕。貶有德爲都督僉事,陳玉厚爲尙寶寺卿,武良爲工科給事中,屬將黎憲、鄭丙等竝罷職。乃遣太保溪郡公鄭杖爲統領,吏部左侍郎阮文濯爲督視,吏科都給事中阮性爲副督視,領十八將,督諸軍經略乂安。八月,進至奇花,分兵屯守。隴郡公武文添領戰船五十艘屯奇羅海口,與我兵相拒。阮有進等聞之,撤回𤅷江。鄭杖至河中,疑不敢進,召諸將問計。阮文濯曰:「有進、有鎰等北渡以來,乘勝遠鬬,銳氣益壯,今無故撤回,此誘我也。不如次于樂川,水步相接,隨機應變,此兵法也。」杖如其言,退屯樂川,遣游兵五百人屯于河中。有進令諸軍分道竝進,遇鄭游兵,擊走之,直抵樂川,鄭兵敗走。有鎰率水軍攻奇羅海口,武文添退回丹涯海口。有鎰遂進入南界海口,阮有勅、黎仕厚等皆望風遁走。有進等乘勝進至彬舍,河南七縣皆來歸附,河北爲之震動。鄭杖與諸將走回安場,分兵防守。有進等撤兵回次樂川。

註:黎憲,雷陽富豪人。阮文濯,慈廉梅驛人,敬宗隆德三年辛未科同進士。阮性,文江花梂人,敬宗陽和六年庚辰科進士。奇羅海口,今屬奇英縣。樂川,社名,今屬錦川縣。丹涯海口,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南界海口,註見丁先皇太平十年。彬舍,社名,屬天祿縣。乂安藍江之南謂之河南,藍江之北謂之河北。奇花、石河、天祿、宜春、羅山、香山、淸漳,謂之七縣。

九月,鄭梉遣其子柞爲統領,進兵乂安。旣而召還,遣陶光饒、武文添等領兵鎭守。

梉以樂川之敗,貶鄭杖爲都督同知,阮有敕等竝罷職。遣柞爲統領,左都督當郡公陶光饒爲督率陪從,戶科給事中潘興造爲督視。率諸軍進至乂安,次于安場。復遣左都督隴郡公武文添爲水軍督率,吏部右侍郎楊湖爲督視,進兵奇花,與我師相拒。阮有進等聞之,撤兵回河中屯守。旣而梉以國內多事,召鄭柞還,畱陶光饒爲乂安鎮守,領諸將次于安場。分遣申文觥、閔文蓮屯接武,賴世辰屯明良恒溪屯,平朗武文添領水軍屯驅犢江,各按境防禦。

註:接武、明良、下朗,竝社名,屬乂安省天祿縣。驅犢江,屬宜春縣三登社。陶光饒,靑威

泉甘人。潘興造,天祿平朗人,神宗慶德庚寅科進士。恒溪,〈缺詳〉。

〈丙申〉四年〈明永曆十一年淸順治十三年〉春二月,武文添、陶光饒與阮有進軍戰于敏牆、平朗,大敗。鄭梉遣其子㯀爲統領,鎭守乂安。

有進等將兵襲擊接武,申文觥、閔文蓮等敗走,乘勝進至三制。阮有鎰進兵至鴻嶺,遇鄭遊兵,擊破之,遂進軍至敏牆。文添率水軍登岸,先鋒延略〈缺姓〉急攻之,文添退據藤底。有鎰督兵衝撃,射殺其將祥忠〈缺姓〉,文添敗走。有進率正道兵進至明良,宋有大率上道兵進至平朗山。光饒分兵拒戰,大敗,光饒棄營退回安場。阮有進遂收兵,次于雲葛。光饒上表謝罪,并乞援兵。鄭梉會諸將,問曰:「藩閫之寄,誰能當之?」皆曰:「少保寧郡公鄭㯀智勇兼備,可委以兵權。若他人,非親將不可用也。」梉從之。乃遣㯀統領諸將鎭守乂安,光饒、文添皆屬焉。

註:鄭㯀,梉之季子。宋有大,淸化朱山人。雲葛,社名,屬石河縣。鴻嶺,山名,在宜春、天祿二縣界分。敏牆,地名。藤底,社名,竝屬宜春縣。

夏五月,楊智敗鄭兵于南界。鄭㯀引軍與宋福康戰于大柰。阮有進分道邀擊,大破之。㯀走回安場。

㯀至軍,督諸軍進至石河,分遣陶光饒、楊湖等領步兵屯于香瀑、大柰,椿郡公黎仕厚、裴士良等領水兵屯于南界;武文添爲督率屯于丹涯。有進會諸將于那庫,遣楊智、阮文喬領水軍,宋福康、扶陽〈缺姓〉等領步兵,分道進擊。楊智進攻于南界。有鎰督步兵接戰,擒獲椿郡公及戰船三十艘,仕厚、士良等皆敗走。智遂進藍江,副將文喬率水兵直抵丹涯,復攻鄭水兵,大破之,文添棄船走。㯀聞之大驚,退屯活渡。會福康、扶陽等引步兵奄至香瀑,圍光饒軍。㯀督諸軍赴援,楊湖揮軍前進。光饒得援,開壁迎戰,夾擊于大柰。福康等兵敗,退還河中。㯀、光饒等率諸軍追至三弄。有進聞之,乃分遣水軍列陣于浮石、潮口、越安諸步頭。遣弘信〈缺姓〉領戰船伏于明良江,有鎰率諸軍伏于南岸,以截鄭兵歸路。㯀引回,遣其將漕岩、演壽〈竝缺姓〉進至南岸,與有鎰等戰,大敗,死于陣。㯀兵過平湖,弘信追擊之,鄭兵死者甚眾。㯀走還安場。

註:香瀑、天柰,二社名,今屬石河。那庫,今那涇村,屬錦川縣。活渡,津名,失詳。藍江,今在乂安省,注于丹涯海口。三弄,社名,今屬錦川縣。潮口,社名,今屬興元縣。浮石,庯名。越安,南岸,平湖,今改安湖;三社名,竝屬羅山縣。明良江,在明良社,屬天祿縣。宋福康,淸化宋山人。

〈丁酉〉五年〈明永曆十二年淸順治十四年〉夏四月,鄭梉卒。

追封誼王,諡隆緒。子柞襲。

鄭柞下其弟㯀于獄,遣其子根爲統領,鎭撫乂安。

先是,太尉寧國公鄭㯀在乂安,厚撫將士,咸得其歡心。柞心懷猜忌,乃遣其子太保富國公鄭根領諸將往乂安,協同鄭㯀監軍,以分其權。又遣次子太保壽郡公鄭欐、少傅武郡公鄭棟爲督率,太僕寺卿潘興造、禮科給事中陳文選、戶科給事中馮曰修爲督視,率所屬按應。諸軍竝進。過河南,鄭㯀屯廣勸,鄭根屯拔擢,各令浚濠築壘,分守要害。㯀心不自安,乃引軍回安場。根亦領兵回扶隆,伺其動靜。柞令責㯀以不奔父喪之罪,召還。㯀麾下鄭槃、張得名等恐禍及己,詣有進軍降。㯀懼,遂將本部兵馬納于根。根曰:「事已如此,當詣闕待命。」㯀還,尋織以逆謀,下獄死。乃以根代領其軍,鎭撫乂安。又以黃義膠爲都督同知,潘兼全爲督視。

註:馮曰修,嘉林亭翰人,神宗慶德四年壬辰科進土。潘兼全,瑞原地靈人,眞宗福泰元年癸未科同進士。黃義膠,金洞黄雲人。廣勸,拔擢,二社名,今竝屬天祿縣。扶隆,社名,今屬興元縣。

六月,鄭根遣諸將與宋有大軍戰于南華,鄭兵敗走,次于安場。

鄭根遣黎憲将中軍,黃義膠將左軍,鄭世功將右軍,分爲三道。渡藍江進至南花,襲擊宋有大軍。會福洲人攀鱗〈缺姓〉降于有進,具以鄭軍情告之。有進遣有大列陣以待。扶陽〈缺姓〉引兵伏于南花之西土山。鄭兵登岸未數里,遇有大軍,與戰。有大佯北,黎憲等追之。至西土山,扶陽伏兵猝起。有大回兵,倂力急攻。鄭兵奔潰,我師追至江上。鄭根自率大軍赴援,鄧世功督右軍迎戰,黎仕厚亦督水軍接應。有大軍稍卻。鄭兵遂退回安場。

註:南花,社名,今南金是,屬淸漳縣。福洲,社名,今祿洲,屬宜春縣。

秋九月,大風,雨。

淸花、山南諸縣禾穀盡偃。

註:淸化、山南,竝註見聖宗光順十年。

柞加封其子根爲太傅。

〈戊戌〉永壽元年〈明永曆十三年淸順治十五年〉春二月,大赦。

改元,以是年爲永壽元年。大赦。

夏五月,詔天下入粟補官。

辰用兵日久,用度煩費。令天下入粟,各以多少除官有差。

冬十二月,鄭將陶光饒等與阮有進軍戰于循禮。

先是,有進率諸軍分屯于藍江南岸,與鄭兵相拒。遣兵渡江攻美裕,鄭守將阮有佐敗走。黎憲自安場引兵赴援,我師復次于南岸。尋復渡江,進至白塘,與光饒戰,不利而還,分兵防守。至是,鄭根遣光饒、鄧世功等分道渡江,與有進軍戰于循禮,我師失利。柞論功,以光饒爲副將少尉,開營號左匡軍;諸将各陞職有差。都督世功獨以在後不能接應,貶爲都督僉事。

註:美裕,社名,在興元縣。白塘,社名,今在梁山縣。藍江,註見盛德四年。循禮,社名,在香山縣,竝屬乂安省。

〈己亥〉二年〈明永曆十四年淸順治十六年〉秋九月,鄭柞自進爲尙師、西王。

柞假帝命,遣工部尙書阮厚持節齎金冊進封。

冬十月,初試東閣。

洪德初,定東閣試法,朝臣自四品以下均得入試,用詩一首,五言、排律、三十韻或二十五韻,記論各一,或歌頌賦箴各一,中者分爲三等,賞賜恩格與三魁同,一等除大學士,二等除學士,三等除校書,未及舉行。至是,乃召文臣入東閤,上親試之,取阮登鎬爲一等,胡士揚、阮詹爲二等,范維質、裴廷員爲三等,除東閣大學士、學士、校書等職。

註:阮登鎬,僊遊懷抱人。眞宗福泰四年丙戌科進士及第第三名。胡士揚,瓊璢完厚人,神宗慶德四年壬辰科同進士。阮詹,東岸錦章人,神宗慶德二年庚寅科同進士。范維質,天本午莊人,神宗永壽二年己亥科同進士。

〈庚子〉三年〈明永曆十五年淸順治十七年〉夏五月,造戶籍。

令各社長備類社民,自十歲以上,計戶爲率。

秋八月,鄭根遣將渡江,與阮有鎰軍戰于朗溪,敗走。

先是,鄭將雲可〈缺姓〉守同昏壘,爲有鎰軍所敗,鄭根遣其將冕〈缺姓〉領兵代守。至是,有進引大兵渡藍江,攻鄭將蘭〈缺姓〉于由芽,蘭退據同昏。有鎰進兵急攻之,蘭敗走。守将冕引兵繞山後接戰,有進率大兵繼至。冕不敢拒,走回安場。有進退向藍江南岸,分兵屯守。根恥同昏失守,欲報之,造浮橋渡江,遣都督耀〈缺姓〉領兵過驅犢橫嶺,參督恒〈缺姓〉領水軍從朗溪港襲擊有進軍。有鎰知其謀,乃命裨將張文雲將兵伏于横嶺,蘇朝、秀明〈缺姓〉屯于横港以伺之。耀引軍至橫嶺,伏兵猝起。鄭兵驚潰,死者甚眾。恒水軍出朗溪,蘇朝等縱兵射之,恒大敗,棄船走安場。

註:朗溪、由芽,二社名,竝屬宜春縣。同昏,地名,屬興元縣。

九月,阮有進引兵次于宜春。

鄭兵與我師對岸相持。有進等進兵渡河,復攻美裕,鄭槏敗走,鄭榶戰死。黃義膠等引兵接戰,我師稍卻,遂退據河南,屯于花園。鄭根會諸將問計。陳公柏曰:「吝山乃必爭之地,先得吝山,則易以取勝。」根曰:「我嘗登勇決山熟視形勢,每畱心於此。今公所言,正合我意。」柏因請爲先鋒,根許之。卽分兵爲二道,遣黃義膠、潘兼全由陰功渡河而進,黎憲渡會統海口由左澳而進,俱以夜半發。黎明,根自提大兵,登勇決山視戰。義膠等渡河直抵安樂山。陳公柏深入據吝山,遇有鎰伏兵突擊,公柏與丁德潤皆力戰死。黎文僖、劉世賡等望風退走。我師四面合圍,軍勢大震。根遣陳進朝、吳延椿等各率所管兵赴援。又遣水師進至江岸射之,有進軍稍卻。黎憲、閔文蓮等引兵至左澳,我師奮擊敗之,文蓮死于陣。黎憲復督兵急攻,馳至花園,我師失利,遂次于宜春。

註:宜春,縣名。花園,社名,今春園是。吝山,在宜春縣。勇決山,在眞祿縣勇決社。陰功,社名,在興元縣。會統海口,在會統社。左澳,社名。安樂山,在安樂社,竝屬宜春縣。鄭槏、鄭榶,皆鄭梉次子。陳公柏,懿安添祿人。

冬十一月,阮有進引軍還日麗。

先是,我師乘勝攻破鄭兵,奉我太宗孝哲皇帝親率大兵接應,駐蹕于扶路。阮有鎰自軍次來謁。問以兵事,有鎰悉以狀對。大喜,賜以黃金寶劍,復令就軍。有進心忌之。至是,有進大軍次于宜春,有鎰分兵屯于驅犢,因諸軍久駐思歸,而乂安新降卒亦多亡去。有進會諸將問計,皆曰:「今降卒懐二,鄭勢方堅,莫若回兵,㪅圖後擧。」有鎰獨銳志進兵,諸將多不合。會鄭根遣黎憲、黎仕徹,由海岸經崗㵎而進。黃義膠、阮能紹由陸道,經巄鄒、幔長而進。我師數與戰于安恬、芙蒥閒,失利。於是有進遂決計班師,陽令諸將各率水步分道竝進。報有鎰,道兵從後接應,訂二十八日夜於安場取齊,直搗鄭營,先收河北諸縣,然後再議進取。而私囑諸將,各率所屬回南布政,獨不令有鎰知之。諸將乘夜暗退。有鎰整飭坐待,不聞動靜。及探知之,則鄭兵已過河,進逼驅犢營。有鎰乘敵未知,亦密令諸將撤退;獨畱親隨輕銳數十,登場演戲,鼓聲如雷。鄭兵疑,不敢進。有鎰然後徐引還,直抵横山,方與有進軍合。鄭根督諸軍追及之,兩軍交戰,死傷甚眾。鄭根退師二十里,駐營于奇花。有進還,次于日麗。有鎰駐東高,分守諸要害以禦鄭兵。自是乂安、河南七縣復隸于北。鄭根率諸軍進至北布政,會諸將,議敍戰功等級以聞。鄭柞假帝命,遣禮部尙書范公著持節齎金冊,卽軍中拜根爲欽差節制水步諸營兼總政柄、太尉、宜國公、開理國府,頒銀印;鄭楝爲太傅;鄭榩爲少傅;黎憲爲副將少尉;黃義膠爲副將左都督;陳文選爲都御史;阮能紹爲副都御史;潘兼全爲吏部右侍郎,竝加爵郡公;黎仕徹爲戸部右侍郎,加侯爵;黎文隆等二十六人陞職有差。

註:扶路,社名,今扶安社是,屬廣平省平政縣。日麗海門,註見陳睿宗隆慶四年。崗㵎,社名,屬宜春縣。巄鄒、幔長、安恬、芙蒥,四社名,竝屬天祿縣。河南七縣,註見盛德三年。南布政,註見神宗陽和九年。北布政,註見神宗德隆五年。奇花,註見裕宗保泰七年。阮能紹,壽昌河口人,眞宗福泰元年癸未科進士。黎仕徹,農貢土堆人,敬宗陽和六年庚辰科同進士。

〈辛丑〉四年〈明永曆十六年淸順治十八年〉春二月,鄭根引兵還,畱陶光饒爲乂安鎭守。

辰阮有進等分兵屯諸要害,安撫軍民,邊備益固。根不敢動,乃引兵還,畱光饒爲乂安鎭守,兼領北布政州。黎仕徹、胡士揚、鄭濟爲督視,領諸将屯河中。

註:北布政,註見神宗德隆五年。河中,註見神宗永祚九年。鄭濟,雷陽日早人,神宗慶德二年庚寅科同進士。

夏六月,申定朝服儀制。

景統初,定朝服,皇親諸公及三品以上,冠用幞頭,衣用紫。四五品,武用銀笠,文用幞頭,衣用綠。六品以下,武用朱笠,文用幞頭,衣用靑。中興以後,鄭松專政,文武百官侍王府,均用涼紗巾、深黑衣,其等級未有定制。至是申定入朝皇親、王子、文武百官冠服,及侍王府皇親王子文武百官,用烏秒帽、靑吉衣,以至常服行儀,各有等差。

註:黎朝善政典例:皇子王子封國公,朝冠用楊棠,衣紫,春夏用北紗,秋冬用北緞,補子用麒麟,束帶用奇石包金。侍王府用烏紗帽、靑吉衣,夾絛,穿玉三顆,金飾,入朝隨候五人,行儀,紫蓋團扇各一,方轎一座,馬鞍朱漆包金,常服錦繡、麟鳳、紗緞。皇子王子封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加封郡公,朝冠用幞頭,衣紫,束帶包金,補子三太用麒麟,三少用白澤,侍王府衣帽,入朝隨候,常服與國公同,行儀,團扇一,靑蓋一,他竝同皇子。王子封左右都督,加封郡公,朝冠用幞頭,衣紅,補子用獅子,帶用犀角包銀,侍王府衣服夾絛穿玉銀飾,入朝隨候四人,行儀,扇,蓋,方轎,馬鞍,常服與皇子、王子、三太、三少加封郡公同。皇子王子封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加封郡公,朝冠衣帶,侍王府衣帽夾絛,與皇子王子封左右都督加封郡公同,入朝隨候三人,行儀,城內團扇一,無靑蓋輞,七扛,馬鞍紫漆,城外加靑蓋一,常服,錦繡紗緞。皇子王子封都校點、提督、參督、提領加封郡公,朝冠用銀漆笠,綴紅毛,衣紅,補子,用獅子夾絛穿,玉帶劍,侍王府,烏紗帽,靑吉衣,捧劍,入朝隨候二人,行儀,城內團扇一,淺紅色,無靑蓋輞七扛,馬鞍紫漆,城外加雨帕蓋一,朝侍隨候二人,常服,與皇子王子封都督僉事加郡公同。皇子王子加封郡公,朝用烏紗帽,衣紅,補子用虎夾絛穿玉,侍王府,烏紗帽,靑吉衣,入朝隨候二人,行儀,輞三扛,餘雨柚蓋。馬鞍及常服,與皇子王子封都校點加封郡公同。皇子王子未封,入侍用黑涼巾,黑紗衣。行儀,輞三扛。馬鞍,紫漆。城外加雨帕蓋一,淺紅色。常服,錦繡紗緞。武班正品加封郡公,朝冠用幞頭,衣紫,用北緞,補子用白澤,帶甪犀角包銀。侍王府,鳥紗帽,靑吉衣,夾絛,穿玉銀飾。入朝隨候四人。行儀,雨帕、蓋、團扇各一,竝用靑。方轎一座。馬鞍,紫漆。常服,錦繡紗緞。從一品,朝冠用幞頭,衣和補子用獅子。入朝隨候三人。行儀,城外雨帕蓋一,輞七扛。馬鞍,紫漆。城外加團扇一,用靑。侍王府,衣帽及常服與正一品同。正二品、從二品加封郡公,朝服用幞頭,衣紅,補子甪獅子,帶用玳瑁。入朝隨候二人。行儀,城內團扇一,用靑,輞三扛。城外加雨帕蓋一。侍王府,衣帽常服與從一品同正二品。從二品加封侯爵,朝用銀笠,綴紅毛衣,紅補子,用象,穿單絛,帶劍,侍王府,用烏紗帽,靑吉衣,捧劍,入朝隨候一人。行儀,馬鞍,紫漆,城外加雨帕蓋一,用淺紅,輞三扛,常服與二品加封郡公同。三品四品加封侯爵,朝用朱漆笠,綴紅毛衣,紅補子,用象,穿單絛,帶劍,入朝隨候一人,行儀,馬鞍,黑漆。侍王府,衣帽竝常服與二品加封侯爵同。五六七品,朝用朱漆笠,綴紅毛衣,紅單絛,捧劍,侍王府,鳥紗帽,靑吉衣,行儀,城外馬鞍,黑漆,常服紵羅。以下各色文班。一品,朝冠用幞頭,衣紫北緞,補子用僊鶴,帶用犀角包銀,侍王府,烏紗帽,靑吉衣,夾絛,穿玉銀飾,入朝隨候四人,行儀,雨帕蓋、團扇各一,用靑方轎一座,馬載紫漆,常服用錦繡各色。二品與正三品之都御史,朝冠竝用幞頭,衣紅,補子用僊鶴,都御史補子竝用獬豸,入朝隨候二人,行儀,雨帕蓋一,輞七扛,馬鞍紫漆,城外加團扇一。侍王府,衣帽、常服與一品同。三品,朝冠用幞頭,衣紅,補子用錦鷄,帶用玳瑁夾絛,有穿玉,無銀飾。侍王府,衣帽、朝侍、隨候、行儀、常服與二品同。四品與五品之侍讀、僉都御史,朝用幞頭,衣紅,補子用孔雀,僉都御史補子用獬豸。侍王府,朝侍、隨候、常服與三品同。五品與六品之侍書、侍制,七品之提刑御史,朝冠、衣服、補子、束帶與四品同。侍王府,烏紗帽,靑吉衣,夾絛,無穿玉。提刑御史,冠與補子用獬豸,行儀輞三扛,雨帕蓋,馬鞍與四品同。六品與正七品之六科都給事中,朝冠、衣服與五品同。朝冠用幞頭,衣靑,補子用雲鴈,帶用奇藍香,隨候一人,他竝同。七品,朝冠、衣服與六品同。補子用白鶴,帶用速香,行儀、馬鞍黑漆,雨帕蓋一,他竝同。八品與七品之同知府,從七品之知縣、知州,九品之序班、訓導,朝冠用幞頭,衣靑黑色,補子用鷦鷯,帶用牛角包鍮。侍王府,烏纱帽,靑吉衣,單絛,行儀城外,馬鞍黑漆。其同知府行部,雨帕蓋一,用靑,常服用紵綾常色。九品與八品同。侍王府,靑吉衣,無單絛。儒生、監生、奉侍、應務,烏紗帽,靑吉衣,行儀城外,騎馬,他與九品同。按吏、令史、提吏、通吏、奉侍應務,用靑吉帽、靑吉灰常服,綾羅布帛各色。潘輝注歷朝憲章禮儀志:楊棠冠,體樣與幞頭同,惟其後稍高,兩翅湘金。靑吉衣,舊俗用布染藍靛,次染禹餘糧,少加膠杵搗晒乾,謂之靑吉衣。靑吉帽,今失考。

冬閏十月,鄭柞挾帝如扶路。

柞以我師旣還,議大舉來侵,乃挾帝幸北布政州,次于扶路。鄭根爲統領,陶光饒爲統率,黎憲、黃義膠爲督率,黎仕徹、鄭濟、申濬爲督視,率諸軍渡𤅷江,屯于福寺。布政鎭守阮有鎰屯于福祿築壘,自安裊至朱市,遣屬將張文雲與雲澤〈缺姓〉分兵拒守。鄭將權忠〈缺姓〉引兵備,將龍亭傘盖向雲澤大呼曰:「有天子敕命,急開門迎接。」雲澤應之曰:「去年我兵退回横山,汝等追擊,此辰寧有天子敕命耶?欲戰則戰,汝等安得欺人?」因射權忠殺之,鄭兵驚走。鄭將陶光饒、黎憲等縱兵急擊,弗克,復退回福寺。

註:扶路,註見永壽三年。北布政,註見神宗德隆五年。福寺,村名。福祿、安裊,二社名。今竝屬廣平省布澤縣。朱市,坊名,今屬廣治明靈縣。申濬,安勇芳杜人,神宗慶德四年壬辰科同進士。

〈壬寅〉萬慶元年〈明永曆十七年淸康熙元年〉春正月,盛烈潭水竭。

註:盛烈,註見敬宗弘定十六年。

三月,帝還京。

辰鄭兵于鎭寧、正始列作連營,日數挑戰。鎭守阮有鎰督南布政民入壘,固守不動。月餘,鄭兵糧匱,張文雲乘夜潛出洞㵎溪,射殺百餘人,鄭根棄營走。我師追至𤅷江,鄭柞乃挾帝還京。

註:𤅷江,註見眞宗福泰六年。鎭寜、正始、洞㵎,三社名,今竝屬廣平省豐祿縣。

遣鄭榩、馮曰修領兵討高平。

莫孽敬完等復聚兵于七泉。乃命少尉鄭榩爲統頜,僉都御史馮曰修爲督視,領兵進討。賊黨聞之,遁走。

註:高平,卽北平,原屬寧朔,註見聖宗光順十年。七泉。卽七源,今七溪縣,註見李太祖順天十八年。

夏五月,修太學。

辰太學牆舍多有損壞,命禮部尙書范公著監守國子監祀事,增加修理,規模宏廠。又每月朔望大會諸生課習。自是儒風有所挔作。

秋九月,帝有疾。大赦。

帝感疽疾,詔改元爲萬慶元年,大赦。

立子維䄔爲太子。

辰帝疽疾未愈,諭鄭柞曰:「前者朕以繼嗣未廣,乃取别姓人維槽立爲皇太子。茲念祖宗在天之靈,不敢以大位輕付他人。嫡子維䄔,年九歲,漸已長成,宜承大統。」鄭柞乃命文武百官竝入丹墀待命。因委范公著、黎曰登、黎登進等,入御寢受顧命。帝再三曉諭如前。柞乃率羣臣尊維䄔爲皇太子,廢維槽爲庶人。

註:别姓人維槽,事狀今失考。

帝崩。

在位二十五年,復位十三年,壽五十六,廟號神宗。

十一月,太子維䄔卽位〈是爲玄宗〉。

以明年爲景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