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的兴起与强盛 大食(即阿拉伯)人居住在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半岛上。半岛东北临波斯湾,东南临印度洋,西临红海,北有大沙漠。全境大部分土地是无法灌溉的草原和日渐变成沙漠的高原。阿拉伯人(Arabes)自古以来就定居在这个地区。阿拉伯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半岛西南部的也门红海海岸经过半岛西北部汉志(一译希贾兹)地区的麦加(Mecca)、麦地那(Medina)一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其余宽广的草原上,大多数阿拉伯人(Bedouin Arabes)还过着游牧的生活,主要从事畜牧,牧放骆驼、山绵羊和牛,饲养世界驰名的阿拉伯马。在阿拉伯半岛上,因为农业地带少,人口繁殖缓慢。

公元6世纪,波斯萨桑王朝进兵阿拉伯,侵入也门,切断汉志的商路,使汉志贵族无法和东西方进行贸易,城市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汉志贵族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统一部族,打通商路;广大牧民迫于贫困,也渴望打破部落的界限,获得牧场和沃土。伊斯兰(Islam)教国家阿拉伯帝国,即中国史上所称的大食帝国便应运产生了。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公元570年生于阿拉伯半岛汉志境内的麦加城,出身寒苦,二十五岁时与麦加富孀结婚,因而富有。公元610年左右,他开始传播伊斯兰教。他宣称安拉(Allah)是唯一的宇宙之神,自己是安拉的使者,是“最后的先知”。他号召所有信徒团结一心,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服从先知。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Moslems),意为“顺从者”,指顺从安拉的人。在中国因为回鹘首先接受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是回教(亦称回回教)。

因为穆罕默德宣传的伊斯兰教,反对多神偶像崇拜,反对虐待奴隶,又严禁放债,所以引起麦加贵族的敌视。穆罕默德乃于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偕同他的门徒,避往麦地那,这次的出走(Hegira),可算是伊斯兰教史和穆罕默德本人事业发展史中的一个转捩点,伊斯兰教的纪元,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麦地那的居民多数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很快就信奉伊斯兰教,公认这位先知是他们政治和宗教的领袖。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利用他的宗教势力,于公元623年,即伊斯兰教历第二年,就开始组织军队,建立“圣战”者的武装,为“安拉之道而战”(《古兰经》第二章)。他依靠这支军队,统一麦地那周围地区,并击败麦加来袭的军队。公元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迫使麦加贵族和商人接受伊斯兰教。不久,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大都接受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遂成为阿拉伯人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精神支柱,在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穆罕默德在取得麦加后两年——公元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逝世。这时,整个半岛已经大体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为“哈利发”(Khalifah,又译“哈里发”)。最初四代哈利发,都从穆罕默德的近亲密友中选出,通称四大哈利发。他们是:

第一代哈利发艾卜·伯克尔(Abu Bekr),原是穆罕默德的岳父(穆罕默德后妻阿伊莎〔Ayesha〕之父)和密友,公元632—634年在位。

第二代哈利发欧麦尔(Umar),原是麦加有威望的贵族商人,穆罕默德的襟弟,公元634—644年在位。

第三代哈利发奥斯曼(Uthman),原是麦加贵族富商,穆罕默德的女婿,公元644—656年在位。

第四代哈利发阿里(Ali),伊斯兰教最早信奉者之一,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公元656—661年在位。

前三代哈利发都以麦地那为首都,阿里继任哈利发后迁都库法(Kufa)。哈利发不仅是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政治和军事领袖。在哈利发的统治下,神权和政权是合一的,有时宗教更占优势。

伊斯兰教徒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他们的北部边境和波斯、东罗马接界了。这时,东罗马、波斯因为长期进行战争,弄得筋疲力尽,积弱不堪。强盛的阿拉伯帝国在第二代哈利发欧麦尔时代,就把兵锋指向东罗马。公元635年,占领了大马士革(Damascus),公元638年,攻下了耶路撒冷(Jarusalem),公元640年,还攻陷了东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最后要塞该撒里亚(Cxsarea)。

阿拉伯哈利发的军队从叙利亚分南北两路前进,北路攻占了亚美尼亚(Armenia);南路进入埃及(Egypt),公元643年,取得亚历山大拉(Alexandria),他们在那里建立起一支舰队,开始经略地中海诸岛,攻下了塞浦路斯(Cyprus)岛,获得第一次海上的胜利。阿拉伯哈利发的陆军,又从埃及逐渐向西推进,经过的黎波里(Tripoli)、突尼斯(Tunis)、阿尔及利亚(Algoria)和摩洛哥(Morocco)等处,席卷北非。他们使北非的土著巴巴尔人(Berber)和摩尔人(Moors)改信伊斯兰教,并发动他们参加军队,远征欧洲。

公元711年,阿拉伯大将塔立克(Tarick)又组织远征军,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消灭了西哥特人的王国;经过三四年的时间,把整个比利牛斯半岛(除了北部山岳地区以外),统统置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之下了。

以后,阿拉伯人又越过比利牛斯山,开始进攻法兰西的南部亚奎丹(Aquitaime)。公元732年,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在普瓦提埃打败了阿拉伯的军队,阻遏了它向欧洲的进一步扩张。随后北非的巴巴尔人不堪阿拉伯帝国的压榨,掀起了反抗阿拉伯帝国统治的斗争。跟巴巴尔人的战争,几乎消耗了阿拉伯帝国在北非的全部军事力量,使他们征服西欧的行动不得不为之停止。

阿拉伯军队曾经几次进攻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元717年,阿拉伯哈利发军队从水陆两路围攻君士坦丁堡一年之久,东罗马皇帝立奥三世(LeoⅢ,公元717—741年)百计防卫,君士坦丁堡的港湾都用粗大锁链封锁起来,并利用希腊火,终于把阿拉伯军队击退。这次战役,阿拉伯的海军损失甚重,迫使阿拉伯哈利发的军队不得不放弃消灭东罗马,攻下君士坦丁堡的计划。

在阿拉伯哈利发征服叙利亚同时,另一支阿拉伯骑兵,进攻波斯萨桑王朝,于公元637年在凯特西亚(Cadesia)决战,获得一次具有决定性的胜利,哈利发的军队乘胜进军底格里斯河(Tigris R.)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两河流域。以后他们又把军队向东推进,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征服了波斯帝国,只有波斯萨桑王朝的一些残余势力,尚据有疾陵城(今伊朗锡斯坦东北部Haman湖左近),直到公元771年以后才在历史上消逝。

倭马亚王朝 第三代哈利发奥斯曼出身于麦加部落贵族倭马亚(Umayyads)家族,在位期间,将国家的高级职位及军事权力交给他的近亲和同部落的首领,在叙利亚、埃及和其他地区,竭力扩大倭马亚家族的领地,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但执政掌教十二年后,为反对派所杀。奥斯曼死后,阿里当选第四代哈利发,倭马亚家族不承认阿里政权,以奥斯曼的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Muawiyah)为代表,与阿里展开内战。公元661年,阿里在库法遇刺身亡,叙利亚和埃及的阿拉伯贵族立穆阿维叶为哈利发,建立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定都大马士革。从此哈利发变为世袭,不再进行选举。从公元661—750年(唐高宗龙朔元年至唐玄宗天宝九载),共传十四代,历时八十九年。因为倭马亚王朝旗色尚白,中国历史上称之为白衣大食。

倭马亚王朝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全盛时期,它的疆域东起阿姆河流域,西达大西洋沿岸,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马士革的哈利发仿效东罗马皇帝和波斯皇帝,建造华美的宫殿,过着安富尊荣的生活。伊斯兰教的发祥地虽然是在麦加、麦地那,可是那时大马士革已成为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了,那里有庄严的建筑物,例如大马士革的奥玛雅清真寺和耶路撒冷的艾格撒清真寺等。阿拉伯人开始吸收被征服国家的文化,研究他们的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开始盛行于大马士革王朝的宫廷中,阿拉伯的自然科学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发展。

阿拔斯王朝 阿拉伯人完成了世界征服之后,只是使贵族和大商人发财享乐,农民和手工业者不但没有改善其被剥削的地位,而且生活越发艰难了。在叙利亚和波斯一带,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公元750年,伊拉克的大地主,自称是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裔阿布尔·阿拔斯(Abu'l-Abbas),在背叛部落的支持推戴下,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阿布尔·阿拔斯把首都由大马士革迁往巴格达,共传三十七代,统治伊斯兰世界东部达五百零八年(公元750—1258年,即中国唐玄宗天宝九载至南宋理宗宝六年)。旗色尚黑,中国史书上称阿拔斯朝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朝的哈利发曾动员十万人修建巴格达城。巴格达城面积十里,拥有二百万人口。在8、9世纪中成为伊斯兰教世界中最繁华的城市。无论就面积言、就美化的程度和财富言,比君士坦丁堡都无逊色。同时巴格达也是伊斯兰世界商业中心,有银钱兑换市、旧货市、棉花市、香料市、马市门、麦市门、枣市门、制针埠、织毯区、丝织室、奴隶营等。中国运来的丝绸,东北欧的皮货商人,以及西欧、北非的商人,都在巴格达遇会。巴格达哈利发积聚了大量金银和贵重物品,贵族和富人们,过着《天方夜谭》中所叙述的那样不可思议的奢侈生活。可是,同时巴格达居住有贫苦大众以及半饥饿的雇工、奴婢,他们的生活和贵族、富商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阿拉伯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伊斯兰教徒反对用偶像来作装饰物,他们通常以一种美丽图案的几何交织线条来装饰房屋和日常用品。

大食帝国的分裂 公元750年(唐玄宗天宝九载),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倭马亚王室的男丁全被杀尽,只有阿卜杜·拉曼(Abd-al-Rahman)逃出大马士革,潜越北非,乘巴巴尔人、摩尔人与阿拉伯统治阶级互战的机会,于公元756年在西班牙取得政权,建都科尔多瓦(Cordoba),起初称科尔多瓦埃米尔国,脱离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历史上亦称之为西大食。到了阿卜杜·拉曼三世在位时期(公元912—960年,即中国后梁乾化二年至后周显德七年),伊斯兰西班牙已变成为欧洲最富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了。西大食改良了西班牙的农业,他们把大米、蔗糖及其他有价值的东方农作物介绍进来;他们还兴建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水利灌溉工程。他们探采金银矿和各种金属的矿产。丝织手工业和毛纺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仅科尔多瓦一处,便有织工一万三千人之多。他们带来了制造玻璃、纸张和皮革的方法。托莱多(Toledo)以善制刀剑甲胄驰名欧洲。塞维利亚(Seville)的商业也极为兴盛,成为西欧重要商业中心之一,输出品为无花果、酒、糖等物,先运至北非、埃及和君士坦丁堡,然后再从这几处运往印度和中亚细亚。塞维利亚海港内停满了从欧、非、亚各地来的满载货物的船只。

科尔多瓦在阿卜杜·拉曼三世统治下,成为西欧的文化中心,有学问的教授,精熟的誊录人,富商和书贾,都聚集在那里。在科尔多瓦和全国几个文化中心,有许多学校和研究机关,公共图书馆也有七十所之多,有一所图书馆,图书目录厚达二千余页。也有来自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基督教学生,他们留学于科尔多瓦,通过阿拉伯人,欧洲人熟识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古代哲学的伟大著述和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

阿卜杜·拉曼三世还整理贡赋和租税制度,建立和训练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海军称霸西地中海上。公元929年,阿卜杜·拉曼三世宣布自己为哈利发。他统治下的西班牙,成为强大的伊斯兰教国家。

同时有自称为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Fatimah)和第四代哈利发阿里后裔的乌柏达拉赫(Ubaydullah),在北非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一带建立法蒂玛王朝(公元909—1171年,即后梁开平三年至南宋乾道七年),建都马赫迪城,以“马赫迪”(“救世主”)和哈利发自命。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征服了埃及,公元973年迁都开罗。到公元991年,又夺取了巴格达哈利发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叙利亚、汉志(包括麦加和麦地那),史称南大食;因旗色尚绿,亦称绿衣大食。

巴格达的东大食(黑衣大食),西班牙的西大食(白衣大食),埃及开罗的南大食(绿衣大食),三个哈利发,互争雄长,都自认为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斥对方为异教徒,彼此攻讦。

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哈利发,虽被大多数正统派的伊斯兰教徒奉为伊斯兰教的最高权威,但哈利发的权力已日趋衰落。帝国各地区如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等,在名义上仍隶属于帝国版图之内,实际的统治权都操在许多突厥(土耳其即突厥之异译)苏丹和阿拉伯酋长的手中。哈利发丧失了大部分国家统治权力,后来的哈利发只是突厥雇佣军将领手中的傀儡而已。

阿拔斯朝的统治是建立在对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之上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到九世纪后期愈益激化,各族人民不断举行暴动和起义,给予分崩离析的阿拉伯帝国沉重的打击。最著名的是公元869年三月爆发于巴士拉(Basra)的震撼帝国心脏的黑奴大起义。阿拉伯统治阶级使用成千上万的东非黑奴,在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带开拓耕地。他们每天只有几把麦粉或椰枣充饥,处境悲惨,于是掀起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起义的领袖是阿拉伯人阿里·伊本·穆罕默德,他自称是哈利发阿里的后裔。参加起义的不仅有奴隶,还有牧民、农民和手工业者,人数发展到二十万。起义军攻略巴士拉等城,修建自己的城堡,坚持十四年的反抗斗争,到公元883年才被哈利发军队镇压下去。

由于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人民群众起义运动的高涨,阿拔斯朝日趋衰落。公元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入侵巴格达,解除了哈利发的政治权力,哈利发只保留伊斯兰教教主的地位。到公元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杀第三十七代哈利发穆斯塔辛(Mos-ta'ssim),阿拔斯朝便最后覆亡了。

唐与大食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正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三代哈利发奥斯曼时代,大食遣使来唐,这是两国正式通使之始。此后使者频频来华,中国史籍随之出现有关大食的记载。《通典·边防典》云:大食“国在波斯之西”,此后“遂灭波斯,又破拂及婆罗门城,所向无敌。兵众有四十二万”。“其国男夫,鼻大而长,瘦黑多须鬓”,“女人端丽”。“出驼、马、驴、骡、羊等。土多砂石,不堪耕种,无五谷,惟食驼、象等肉,破波斯、拂,始有米面。敬事天神(指真主安拉)”。杜环在《经行记》中,介绍了唐至德、乾元之际(公元756—760年)的大食情况,时大食倭马亚朝尚都库法(杜环称之为亚俱罗,盖叙利亚语称库法为Aqula,亚俱罗即其译音也),“其士女瑰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以杀生为功德。系银带,佩银刀,断饮酒,禁音乐,人相争者,不至殴击。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为众说法,曰:‘人生甚难,天道不易,奸非劫窃,细行谩言,安己危人,欺贫虐贱,有一于此,罪莫大焉。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升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之内,里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琉璃器皿,石瓶钵,盖不可数算。粳米白面,不异中华”。“又以橐驼驾车。其马,俗云西海滨龙与马交所产也。腹肚小,脚腕长,善者日走千里。其驼小而紧,背有孤峰,良者日驰千里”。“其气候温,土地无冰雪”。“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通典·边防典·大食》注)。

杜环在《经行记》中提到了“大食法”,即唐代对伊斯兰教的称谓,他说:“其大食法者,以弟子亲戚而作判典,纵有微过,不至相累。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真主安拉)而已。其俗每七日一假,不买卖,不出纳,唯饮酒谑浪终日”(《通典·边防典·大秦》注)。

大食灭波斯后,波斯嗣主卑路斯及其子泥涅师先后向唐求援,又先后来唐访问,并先后病死在唐长安,因此倭马亚王朝非常注意唐的外交动向和军事动向。

大食的东边重镇叫木鹿(Meru)城,即今土库曼斯坦之马勒,杜环《经行记》里介绍这座城很详细。他说:朱禄国(“朱禄”为“末禄”之讹,《新唐书·大食传》及《太平寰宇记》均作“末禄”,即“木鹿”之异译)“其城方十五里,用铁为城门。城中有盐池,又有两所佛寺。其境东西百四十里,南北百八十里,村栅连接,树木交映,四面合匝,总是流沙。南有大河(穆尔加布河)流入其境,分渠数百,溉灌一州。其土沃饶,其人净洁。墙宇高厚,市平正,木既雕刻,土亦绘画。又有细软叠布、羔羊皮裘,估其上者,值银钱数百”。果有红桃、白柰,菜有蔓菁、萝、长葱、颗葱、胡、茴香,“尤多蒲萄。又有黄牛、野马,水鸭、石鸡。其俗以五月为岁,每岁以画缸相献。有打球节、秋千节。其大食东道使镇于此。从此至西海以来,大食、波斯,参杂居止。其俗礼天(真主安拉),不食自死肉及宿肉,以香油涂发”(《通典·边防典·大食》注)。

公元704年(武则天长安四年),倭马亚朝的哈利发任命屈底波(Qotaiba ben Moslim)为东道节度大使,镇守呼罗珊(Khurosan),驻节木鹿城。屈底波率领劲旅,于公元707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向安国(国都布哈拉)进攻,并有继续东进的动向。当时唐的力量,不能顾及葱岭以西;而西突厥十姓部落,又分崩离析,而且受着东突厥默啜可汗的役属,失去抵抗大食的力量,因此,阻遏大食军队继续东进的任务,就由东突厥人暂时担当了起来。东突厥大汗默啜可汗命阙特勤率兵二十万西御大食,军事上虽然一时失利,安(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康(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火寻(今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之希瓦)、拔汗那(今塔吉克斯坦的苦盏)诸国,皆被大食所役属。吐火罗(广义的吐火罗,据《大唐西域记》称:“睹货罗国故地,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扼葱岭,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缚刍大河中境西流”)故地也部分沦没。但是东突厥这次出兵,对堵击大食人势力的继续东进,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新罗僧慧超著《往五天竺国传》,他是在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到达安西都护府的。他在书里介绍当时中亚诸国受大食役属的情况很真切。

……吐火罗国(指广义的吐火罗故地)。……见今大寔(大食之异译)兵马在彼镇押,其王被逼走向东一月程,在蒲持山(狭义的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东北境法扎把德以东地区)住,见属大寔所管。

又从大寔已东,并是胡国,即是安国(布哈拉)、曹国(乌拉秋别)、史国(沙赫里亚布兹一带)、石骡国(塔什干)、米国(撒马尔罕东南)、康国(撒马尔罕),国中虽各有王,并属大寔所管。

又从康国已东,即跋贺舵国(拔汗那之异译,今苦盏),又两王,缚义大河(阿姆河)当中西流。河南一王属大寔,河北一王属突厥。

又跋贺舵国东有一国名骨咄国(库利亚布)……此国属大寔所管。

又从吐火罗国东行七日至胡蜜王住城(阿富汗东北境瓦汉)……此胡蜜王兵马少弱,不能自护,见属大寔所管,每年输税绢三千匹。

根据上引史料,说明葱岭以西有许多国家,已经被大食所役属了。

唐玄宗初年,东突厥的势力从中亚地区撤走以后,西突厥十姓部落和葛逻禄三姓部落纷纷与唐加强联系。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大食军进犯拔汗那(今塔吉克斯坦的苦盏),拔汗那国王逃至安西(今新疆库车),求援于唐。唐安西都护吕休、监察御史张孝嵩发旁侧戎落兵万余人,长驱至拔汗那,逐大食所立伪主阿了达,唐王朝一时“威振西域”(《资治通鉴》唐开元三年)。中亚的城邦国家,有的苦于大食兵马的“镇押”,有的苦于大食的赋敛无度(如胡蜜国每年向大食输税绢三千匹),便纷纷派遣使节,致书唐朝,请求救援(1)。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四月,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蕃汉三万余骑,堵阻大食东进,深入至怛逻斯河(Talas)附近之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之詹布尔),与大食军遭遇,相持五日,葛逻禄部众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唐军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资治通鉴》唐天宝十载),仙芝等退还至安西。自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有更多中亚国家,沦为大食哈利发的藩属,遭受大食帝国的压榨和奴役。

大食在这次胜利的两年前(公元749年),倭马亚王朝就被推翻了,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建立起来了。在阿拔斯王朝统治较为巩固以后,大食继续扩张其势力,企图越葱岭而东。这时,唐王朝国内经安史之乱以后,政治动荡,河西走廊已被吐蕃攻占,安西、北庭也和中原联系断绝。这样一来,保卫葱岭以东广大地区,阻止大食东进的任务,就由首当其冲的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吐蕃担负起来。

唐朝为了阻止大食势力的东进,与大食有过规模不大的军事接触。但当时世界上,中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个经济非常繁荣文化空前发达的国家,彼此间经济文化交流,外交使节的友好往来,还是当时两国关系的主流。

大食帝国的哈利发从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起,直到公元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止,派遣使节来唐达三十七次之多。今列表如下:

大食的使节来唐访问,赠送金线织袍、宝装玉洒池瓶、龙脑香、骏马等,唐亦报以缯彩等厚礼。

唐和大食也有重要的文化技术交流。在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怛逻斯之役中,大食俘虏不少唐朝士兵,其中有些原是熟练的造纸工匠,于是大食就把他们留在撒马尔罕,并在当地设立造纸作坊,开始造纸。这些技术卓越的造纸工匠就把自己祖先的伟大创造无私地传授给中亚人民以及西南亚人民。造纸术从撒马尔罕向外传播,传到大马士革、库法、巴格达、开罗、摩洛哥、科尔多瓦等地,又从科尔多瓦传到全欧洲。在这以前,西欧一直使用价值昂贵的羊皮来书写,埃及、大马士革等地一直使用着质地脆弱的埃及纸草(Papyrus)来书写,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对这些地区乃至此后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公元8世纪到9世纪,中国发明的火药也随着炼丹术一起传进大食。大食人把硝称为“中国雪”。当时火药只用于炼丹和玻璃、琉璃烧造方面。13世纪以后,火药又从土耳其和阿拉伯传到了欧洲。

公元7至8世纪,中国的医药,在很大程度上,曾影响了大食的医药学;大食的外科和眼科医术,对当时我国的医学也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大食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成就,也对我国的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唐人杜环(杜佑族子),天宝十载随高仙芝西征,为大食俘虏,居大食十余年,后从海道东归,撰《经行记》一书。书中提到大食的亚俱罗(库法),有“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织络者河东人乐、吕礼”(《通典·边防典·大食》注)。当时中国的丝织技术在大食广为传播,由此可见一斑。

拂帝国 拂,《大唐西域记》作拂懔,《往五天竺国传》作拂临,皆拂之异译。因为玄奘没有亲临其地,所以记载得很简略,只是说:“拂懔国,境壤风俗,同波剌斯;形貌言语,稍有乖异,多珍宝,亦富饶也。”这个拂国,就是指东罗马帝国,都于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杜环在《经行记》中也有记载,说:“拂国在苫国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多淫巧,善织络。或有俘在诸国,守死不改乡风。琉璃妙者,天下莫比。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十里。胜兵约有百万,常与大食相御。西枕西海(黑海),南枕南海(地中海),北接可萨突厥。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于前,买者酬之于后,皆以其直置诸物傍,领直然后收物。名曰鬼市。”“其大秦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血。”(《通典·边防典·大秦》注)杜环只到库法,没有到达君士坦丁堡,因此记载的也只是传闻。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有大拂临国和小拂临国,小拂临国即指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一带,大拂临国指东罗马帝国。慧超云:“又从波斯国北行十日,入山,至大寔(大食)国。彼王不住本国,见向小拂临国住也。为打得彼国,彼国复居山岛,处所极罕,为此就彼。”“又小拂临国傍海西北,即是大拂临国。此王兵马强多,不属余国。大寔数回讨击不得,突厥侵亦不得。土地足宝物,甚足驼、骡、羊、马、叠布等物。衣着与波斯、大寔相似,言音各别不同。”慧超也没有到过东罗马,所以记载也很简略。

旧唐书·拂传》:“拂国、一名大秦,在西海之上,东南与波斯接。地方万余里,列城四百,邑居连属。其宫宇柱栊,多以水晶、琉璃为之。有贵臣十二人,共治国政。常使一人,将囊随王车,百姓有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还宫省发,理其枉直。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其王冠……及璎珞,皆缀以珠宝。着锦绣衣,前不开襟,坐金花床。”“其都城叠石为之,尤绝高峻。凡有十万余户,南临大海(地中海)。”“城东面有大门,其高二十余丈。自上及下,饰以黄金,光辉灿烂,连曜数里。自外至王室,凡有大门三重,列异宝雕饰。”“其殿以瑟瑟为柱,黄金为地,象牙为门扇,香木为栋梁。其俗无瓦,捣白石为末,罗之涂屋上,其坚密光润,还如玉石。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唯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风俗,男子剪发,披帔而右袒。妇人不开襟,锦为头巾。家资满亿,封以上位。”“俗皆髡而衣绣,乘辎白盖小车,出入击鼓,建旌旗幡帜。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大贝、车渠、玛瑙、孔雀、珊瑚、琥珀,凡西域诸珍异,多出其国。”《新唐书·拂传》云:“拂地方万里,城四百。”“十里一亭,三亭一置。”“织水羊毛为布,曰海西布。”其余多同《旧唐书》。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拂王遣使至唐,赠送赤玻璃、石绿、金精等物(《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唐亦报以厚礼。唐高宗显庆(公元656—660年)中,唐王朝命左屯卫大将丘阿罗喊出使拂,前往报聘。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8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拂王又五次遣使来华,赠送方物(见《旧唐书·拂传》及《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九百七十一),唐均报以厚礼。在开元七年和天宝元年两次通使中,拂均以大德僧充任使节,大德僧当然是指天主教神父了。

* * *

(1) 康国王乌勒伽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二月遣使致书唐王朝称:“从三十五年来,每共大食……斗战,每年大发兵马,不蒙天恩送兵救助。经今六年,被大食元率将异密屈底波领众军兵来此,共臣等斗战。臣等大破‘贼’徒。臣等兵士亦大死损,为大食兵马极多,臣等力不敌也。臣入城自固,乃被大食围城,以三百抛车傍城,三穿大坑,欲破臣等城国。伏乞天恩,送多少汉兵来此,救助臣苦难。其大食只合一百年强盛,今年合满,如有汉兵来此,臣等必是破得大食。”(《册府元龟》卷九九九)

安国王笃萨波提也在开元七年二月遣使致书唐王朝称:“自有安国以来,臣种族相继,作王不绝。”“从此年来,被大食……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请天恩……救臣苦难。仍请敕下突厥(骑)施,令救臣等。臣即统领本国兵马,计会翻破大食。”(《册府元龟》卷九九九)

俱密国(在今土库曼斯坦穆尔加布流域)王那罗延亦于开元七年二月遣使致书唐王朝称:“今大食来侵,吐火罗及安国、石国、拔汗那国,并属大食。臣国内库藏珍宝及部落百姓物,并被大食征税将去。伏望……处分大食,令免臣国征税。”(《册府元龟》卷九九九)

吐火罗(此狭义之吐火罗,在今阿富汗法扎把德以东地区)叶护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遣使致书唐王朝称:“身罪逆不孝,慈父身被大食统押。……身今被大食重税,欺苦实深。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奴身自活不得,国土必遭破散,求防守天可汗西门不得。伏望天可汗慈悯,与奴身多少气力,使得活路。又承天可汗处分突厥(骑)施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其事若实?望天可汗却垂处分奴身。”(《册府元龟》卷九九五)

石国王伊捺吐屯屈勒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遣使致书唐王朝称:“今突厥属天可汗;在于西头为患,唯有大食。”“打破大食,诸国自然安贴。”(《全唐文》卷九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