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孟吾兄:
来示并《周刊》数期均获收,谢谢。以后敢请源源惠赐。承嘱为《周刊》撰稿,寒假前后曾撰成二篇,因已为《学衡》及《燕京学报》所预约,故未能寄上。本拟更为《周刊》写一篇,题为《广东之海外文献》,萦于意外之烦忧,亦竟不果。惟此文之意旨,不妨为兄言之:弟曩有一意见,以为国内各大学之历史科,宜担任纂修各该所在省之方志,并其资料之搜集与保存;既使方志得永久之付托者,复使学生得最实在、最亲切之练习。蓄怀此意,久欲有言。及读贵校研究所招生简章所列集众之工作种类,有“广东通志以新定体制及方则重修之”一条,不禁狂喜。不图私衷偶见,贵校早已实行,甚盼全国各大学能相率仿效,其无研究所者,不妨由历史科任之也。惟不知关于此事,贵校现在进行如何?
弟有一得之愚见欲贡者,则广东通志有一种极重要而颇富新资料可采,而前此无人曾注意及者,此即西方人关于广东之游记及回忆录是也。此外如澳门最早之报纸,鸦片战争时,林则徐、邓廷桢辈,曾命人每译日摘,以为觇外势之资。邓所译今尚存数巨册,中多述广东内地事;柳诒徵氏曾于《史地学报》中作《近世史料之一》一文论及之,且借以考知“十三行”之逸名。此数巨册收藏者之名籍,见于柳文中,贵研究所似宜访求录副。此外类此之译本,或原报,亦宜设法征访。广东在鸦片战争以前百余年间,为西方人在华之惟一居留地,其时在广州之西人侨民,且曾办有日报(见美人汤姆斯所著An Old Fan Kwai in Canton),想今已无存。惟游记及回忆录,则存者尚多,就以英文作者而论,弟所见闻,已不下十余种。其中颇有可珍贵之资料,此等资料,以入通史则嫌其琐,入方志恰好。然此等书籍,今西方人已不甚爱惜(以其多数在西方无文学的或历史的兴趣),刊本多为数十年前物,流传极稀,绝少有为重印者;若不及早搜求,将来湮灭可惜。例如十七世纪末法人Lonis Le Comte之《旅华观察记》,原本已亡,只存英文译本;而英译本以弟所知,只有一册为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无意购得[A. J.鲍恩(A.J.Bowen)有一文论及此书,载前年《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足下在研究所,不妨与同志从事搜求此类书籍,并择其中可用之资料译出刊行。此事决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与广东无关之人亦无此兴趣;贵所同人为之,可谓人地两适,且又切于目前之需要。不审足下谓何?弟所拟作《广东之海外文献》一文,即欲将上述所见闻十余种书略加介绍,惜近来决无暇成之;如贵所欲搜购时,弟可将其书名、作者及出版处,列出寄上也。寒假中得读贵所《周刊》前五期,曾为一文略加介绍与批评,适友人为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索稿,即以付之。兹寄上一观,不妨转录于《周刊》,并请受批评者加以答复。近状奚若,盼多多见示。南中春和,郊游可乐,追怀旧迹,恨不能抠衣从足下后也。
荫麟,二月廿九,一九二八
原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2集第19期“学术通讯”栏,192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