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燕国危在旦夕之际,太子丹欲有所作为,于是接纳田光推荐荆轲行刺秦王的计谋。荆轲思之良久,却回应说‌“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这恐是实话,耐人寻味。太子丹于是尊奉荆轲为上卿,并供美食、奇珍、美女以及香车,以‌“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这种侍奉的方式,乃以金钱养死士,似乎不见丝毫道义或家国之责任于其中。

太子丹用人却疑之,先导致田光自杀,当荆轲久不动身,他又有所怀疑。其多疑的性格正是他的致命伤,或许这也是荆轲行刺秦王失败的关键。荆轲不立刻动身上路是因为他在等一位‌“居远未来”的人,而他临时找到的助手秦舞阳虽号称勇士,却临阵‌“色变振恐”,失去得力助手,这也是导致行刺失败的原因。田光临死前指自己‌“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可是太子丹终没悔悟。在太子丹的怀疑之下,荆轲震怒而别。至此种种迹象,已令人不安。未曾实施的计谋,荆轲提早泄漏具体行动及细节。易水饯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慷慨悲歌,相当招摇,难道秦国就没有间谍潜伏在燕国吗?

荆轲在秦宫,手持樊於期之首级及督亢地图,献予秦王。在展开地图之际,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反为秦王所杀。在整个行刺过程中,荆轲既力不足以制伏秦王,且其剑法以至于应变能力,亦不像是一位高手,实无异于常人,他被御医夏无且以药囊击中,又无法逃过秦王的剑锋,以致左腿被砍断,复再被砍伤八处。临死前又说出其不杀秦王是为了活捉他以‌“得约契以报太子”。活捉秦王而迫其立契约,实即与虎谋皮,他又暴露太子丹之名,更是将太子丹与燕国推往火堆上烤。从荆轲以上的举止,可见他缺乏专业剑客的水平,并且是政治无知。太子丹、荆轲以至于一众宾客,只是侠客意气,空有一腔热血,而实非可成大事之人,燕国怎能不亡?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燕太子丹质于秦[1],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2]:『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3]』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今图之。』

1 燕太子丹(?至前二二六):燕王喜(生卒年不详)的太子。

2 鞠武:燕国太傅。

3 排:一作‌“批”,触动。逆鳞:传说龙的咽喉长逆鳞,假如触动它,会被龙杀死。这里指秦国。

译文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后来逃回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灭掉六国,秦军已经逼近易水,担心大祸临头,就忧心忡忡地对太傅鞠武说:‌“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替我想办法对付秦国吧。”鞠武说:‌“秦国的地盘已遍布天下,正在威胁着韩、魏、赵等国家,易水以北的土地还不知会归谁。何必为曾受凌辱的怨限,而去触怒强暴的秦国呢?”太子说:‌“虽然如此,那该怎么办才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1],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2],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3],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4]。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5],然后乃可图也。』

1 樊将军:秦将樊於期,原名桓(?至前二二七),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2 秦王:秦王政。

3 管、晏:管,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相。晏,晏婴(?至前五○○),春秋时齐庄公、景公的丞相。

4 匈奴:战国时分布在燕、赵的北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

5 单于:匈奴王的称号。

译文

不久,樊将军从秦国逃到了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鞠武劝阻太子说:‌“不行啊。秦王那样残暴,又对燕国久怀仇恨,这已经够叫人担惊受怕了,何况他又听说樊将军藏在这里!这样做就像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灾祸一定不可挽救了!即使管仲、晏婴在世,也想不出好办法。希望太子赶快把樊将军打发到匈奴去,以便堵住秦王攻燕的借口,请你联合西边的三晋和南边的齐、楚,北边与匈奴单于讲和,这样以后才有办法对付秦国。”

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光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译文

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策,很费时间,我心里忧闷不堪,怕是等不及了。况且问题还不仅如此。樊将军处境艰难,无处安身,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毕竟不能因为强秦的威逼而抛弃这可怜的朋友,而把他推到匈奴去,看来这是我生命结束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另想办法吧。”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智勇双全,深谋远虑,可以和他商量这事。”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太傅而结识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好吧。”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戒曰[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2]:『诺。』

1 戒:姚本无‌“戒”,《史记》及鲍本没有‌“戒”字,从《史记》及鲍本。

2 俛:同‌“俯”。

译文

鞠武于是去会见田光,并且传达了太子丹的意思,说:‌“太子希望与先生商量国家大事。”田光说:‌“谨遵指教。”于是田光就去拜访太子。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为他引路,还跪下来为他拂拭座位。田光坐定后,旁边没有其他人,太子就离开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出谋划策。”田光说:‌“臣听说良驹精壮之时,一天可驰骋千里,及其衰老,劣马也能越过它。如今太子听到的只是臣壮年的名声,不知道臣的精力已经衰老得不行了。尽管这样,臣也不敢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臣的朋友荆轲是个可以任用的人。”太子说:‌“希望通过先生而结识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好吧。”于是马上起身走了出去,太子送他到门口嘱咐他说:‌“我刚才告诉先生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身笑了笑说:‌“好。”

偻行见荆轲曰[1]:『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2]。

1 偻(lǚ)行:弯着腰走路。

2 刭(jǐnɡ):以刀割颈。

译文

田光弯着腰步行去见荆轲说:‌“我和你友好,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的。如今太子只听到我壮年时的名声,却不知道我的体力已力不从心了。我很荣幸得到太子的指教说:‌‘燕、秦两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给我想想办法。’我自以为和你不见外,就把你介绍给太子,希望你进宫去拜见太子。”荆轲说:‌“谨遵指教。”田光说:‌“我听说德高望重的人做事是不会让人怀疑的,现在太子特地告诫我说:‌‘我们所谈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由此看来,太子信不过我。如果做事让人家怀疑,就算不上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他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请你快些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以表明我永远不会泄露机密。”说完就挥剑自刎了。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译文

荆轲去见太子,告诉太子田光已经自杀身死,以表明不会泄露机密。太子听后便拜了两拜,跪下流着泪用两膝走到荆轲面前,停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先生不要对外人泄露,是想把这件大事办成。现在田先生以死来表明自己信守秘密,这难道是我的本意吗?”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1],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餍[2]。今秦已虏韩王[3],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4],临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5]。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6],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1 贪饕(tāo):贪利。

2 餍(yàn):满足。

3 今秦已虏韩王:公元前二三○年,秦灭韩,掳韩王安(?至前二二六)。

4 王翦:秦国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

5 李信(生卒年不详):秦将。

6 曹沫之与齐桓公:曹沫(生卒年不详),即曹刿,春秋时鲁国人,与齐作战,屡次失败,后劫持齐桓公,迫使他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地。

译文

荆轲坐下后,太子又离开自己的坐席对他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的无能,使你屈驾光临,愿有所赐教,这是老天可怜燕国而不抛弃它的后人。如今秦国有贪婪的野心,欲望永远不能满足。不吞并天下所有土地,不臣服海内所有的诸侯,他的贪欲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了韩王,占领了韩国的全部领土,又发兵攻打南边的楚国,进逼北边的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逼近漳水、邺城一带,李信率兵在太原、云中出没。赵国抵挡不住秦国就会投降,赵国一旦投降,那灾祸就轮到燕国了。燕国这么弱小,屡次遭受到战争的蹂躏,现在看来即使动员全国的力量也不足以抵挡秦国了。诸侯们害怕秦国,谁都不敢坚持合纵。我个人有个想法,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位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到秦国,用重利来引诱秦王,只要秦王贪图这份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了。假如能够乘机挟持秦王,逼他把侵占过来的土地全部退还给诸侯,就像曹沫挟持齐桓公一样,那就好了;如果他不答应,就刺杀他。秦国的大将都领兵在外,要是国内出了大乱,他们就会上下互相猜疑,我们乘机去说服诸侯,使他们联合起来,诸侯合纵起来后,就一定能够击败秦国了。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但是不知道该把这个使命托付给何人,所以只有请你多加费心了。”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1],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2],太子日日造问[3],供太牢[4],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1 驽下:言才质低下,如劣马般不中用的谦词。

2 舍上舍:安置于上等住所。

3 造问:登门问候。

4 供太牢:供应丰盛的宴席。

译文

良久,荆轲才回答说:‌“这是国家大事,臣下愚钝无能,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向他叩头,坚决请求他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奉荆轲为上卿,请他住在上等的住所,每天都去拜望、问候,供给他丰盛的筵席和珍异的物品,还不断送去车马和美女,尽量满足荆轲的要求,使他心情畅快。

久之,荆卿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2],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 虏赵王:此事发生在公元前二二八年。

2 督亢:在今河北涿州东,横跨数县。

译文

过了许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国大将王翦已经攻破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赵国的全部土地,并且向北推进继续掠地,一直到了燕国南边的国境。太子丹十分害怕,就去请求荆轲说:‌“秦军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虽然我希望能够长久地侍奉你,可是哪里还能办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臣也要向太子请求行动了。现在动身而没有信物,那秦王是无法接近的。如今樊将军本人,秦王正以千金黄金与万户封邑的悬赏来缉拿他。假如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与燕国督亢的地图一起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乐于接见臣,那臣就有机会报效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才投奔到我这里,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事情而辜负了这位长者的一番心意,请你另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3]。

1 偏袒(tǎn)扼腕:偏袒,脱下一边衣袖,露出臂膀。扼腕,古勇者奋厉,必先以左手扼右腕。两者均是下决心之状。

2 切齿拊(fǔ)心:切齿,咬牙切齿。拊心,椎心。两者皆奋激之状。

3 函封之:装在匣子里封好。

译文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就私自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忍了,你的父母和族人全被他们杀掉。现在听说秦国正在求购将军的首级,出价是黄金千斤和万户之邑,你打算怎么办啊?”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想到这事,常常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怎么办。”荆轲说:‌“现在我有一句话对你说,这既可以解救燕国的危难,又可以替将军报仇,你看怎样?”樊於期就凑近荆轲跟前问:‌“你准备怎么办?”荆轲说:‌“我想得到将军的首级拿去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大喜而热情地接见我,我就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击刺他的胸膛,这样既报了将军的仇,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能洗雪了。将军有这个意思吗?”樊於期激动地袒露出一只肩臂,一手紧握着另一只手,向前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捶胸而气愤的事,今天才听到了你的指教。”说完就挥刀自刎了。太子知道此事后,急忙驱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悲伤极了。可是事已如此,无法挽回,只好拾掇起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封装起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1],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2]。乃为装遣荆轲[3]。燕国有勇士秦武阳[4],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1 以药淬(cuì)之:用毒药炼附在匕首上。

2 血濡缕:被刺伤,渗出一丝儿血。

3 乃为装:于是准备行装。

4 秦武阳:据《汉书·匈奴传上》记载,秦舞阳乃燕国大将秦开的孙子

译文

这时太子丹就预先在各地访求锋利的匕首,结果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一把匕首,用百斤的黄金买了下来,并叫工匠用毒药水浸泡,拿它一试,只要在人身上稍微刺破一点,只要见到一丝血,没有不立刻死亡的。于是,太子就为荆轲准备好了行装,打算送他上路。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年仅十二岁就杀人,人们都不敢和他正面相视,太子就派他给荆轲当副手。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1],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2],太子迟之[3],疑其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4],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1 欲与俱:想与等待的朋友一起去。

2 顷之未发:顷之,待了一些日子。未发,还没动身。

3 迟之:嫌他拖延。

4 日以尽矣:日子不多了。

5 不测:狡猾难料。

译文

荆轲还在等一个人,准备让那个人与自己一同前往,而那个人住在远处而尚未赶到,因此荆轲还想等他一下。过了些时候,荆轲还未出发,太子嫌他拖延了时间,疑心荆轲想反悔,于是又去催促说:‌“时间已很紧迫了,难道你不想去了吗?请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吧。”荆轲非常生气,高声地斥责太子说:‌“我这次去了如果不能完成使命,我就是个低下的小子!现在,我只带一把匕首就前往凶险难料的秦国,我所以没有动身,就是要等我的朋友一同前往。现在太子既然嫌我延误了时间,那就让我告辞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至易水上。既祖[2],取道。高渐离击筑[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4],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5],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 白衣冠:凶丧的服装。知入秦难返,所以穿丧服送他,也包含激励的意思。

2 既祖:既已饯行。古代远行必祭道路之神,将行,饮酒祭神,称为祖。

3 高渐离(生卒年不详):荆轲的友人,擅长弹奏筑。筑:乐器,似琴而大,安弦,用竹击打。

4 变徵之声:高亢的调子,适于悲歌。

5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

译文

太子及门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戴了白衣、白帽前来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声调悲壮凄凉,人们听后都伤心地掉下泪来。荆轲又向前跨了几步,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接着又奏起慷慨激昂的曲调,激励得人们个个怒目圆睁,怒发冲冠。荆轲于是跳上车离开了,始终没有回顾一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2],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1 中庶子:掌管公族事务之官。蒙嘉(生卒年不详):大将蒙恬(?至前二一○)之弟。

2 给贡职如郡县:交纳赋税、派服劳役,如直属郡县一样。

译文

荆轲到了秦国,先用千金的厚礼贿赂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于是预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实在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对抗大军,愿意让全国上下都做大王的臣民,与其他降服的诸侯一样,并像秦国的郡县一样给大王纳贡,只求能够保全祖先的宗庙。他心中害怕,不敢亲自前来向大王面陈,特地斩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封装在匣子里,在他的宫廷前举行了拜送仪式,派使者前来禀报大王。现在正听候大王发落。”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1],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2]。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3],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4],使得毕使于前[5]。』

1 设九宾:派出九位礼宾人员,依次传呼使者上殿,是极其隆重的外交礼节。宾,傧相。

2 以次进至陛下:以次进,荆轲为正使在前,秦舞阳为副使在后,按照此次序前进。陛下,宫殿的台阶下。

3 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荒野没见过世面的粗人,指秦舞阳。

4 假借:犹言宽恕。

5 使得毕使于前:让他能够在大王前完成他的使命。

译文

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换上朝服,用最隆重的外交礼节,在咸阳宫里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盛有樊於期首级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一前一后地走到了宫殿的台阶前。此时,秦武阳由于心里害怕而脸色大变,举止失常,秦国的大臣都感到奇怪。荆轲镇定地回头向秦武阳笑了笑,到前面替秦武阳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僻之地的粗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吓得发抖,希望大王对他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2],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3]。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4],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5],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剑击荆轲,断其左股。

1 图穷:地图展开到尽头。

2 自引而起:抽身跳起。

3 掺(shǎn)其室:剑长未全拔出,剑仍在鞘内。掺,持,握。室,剑鞘在燕、赵之地称之为‌“室”。

4 郎中:秦王身边的侍卫。

5 卒:同‌“猝”,突然。

译文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手上的地图拿过来。”荆轲就拿过地图来献上。秦王打开地图,当地图展开到尽头时,藏在地图里面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衣袖,右手握住匕首向他刺去。没有刺着秦王,秦王大吃一惊,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连衣袖都挣断了。秦王要拔身上的佩剑,剑太长而拔不出,剑仍在剑鞘中。当时他惊慌急迫,偏偏剑又在鞘里卡得很紧,所以一下子拔不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奔跑。大臣们都惊呆了,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所以都吓得失去了常态。按秦国的法规,大臣侍立在殿上时,一律不得携带任何武器。那些侍卫,虽然手执兵器,但都站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秦王的命令,是不得擅自上殿的。在这紧急的时刻,秦王来不及传唤殿阶下的卫士,所以只能看着荆轲追赶秦王,惶急之中没有武器还击荆轲,大臣只好徒手去与他拼斗。这时,有个名叫夏无且的侍医,就用手中的药囊掷荆轲。秦王正在绕着柱子快跑,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旁边的人乘机对秦王喊道:‌“大王快把剑推到背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上!”秦王于是把佩剑鞘推到身后,抽出了剑去砍荆轲,结果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1]。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4],各有差[5]。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轲也。』

1 八创:被砍伤八处。

2 箕踞: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像个簸箕,坐姿傲慢。

3 必得约契:一定要等到你归还侵夺诸侯土地的契约。

4 坐:依法判罪。

5 各有差:论罪行罚与论功行赏,各有差等。

译文

荆轲受了重伤倒下,就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刺不中秦王,却刺到柱子上。秦王继续用剑砍杀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知道事情不会成功了,就倚着柱子笑了起来,他叉开两腿坐在地上,大骂着说:‌“这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要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契约向太子回报。”旁边的人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而秦王就头晕目眩了好久。事后,秦王评定臣子在这次事件中的功过,分别按等级奖赏或处罚他们。他赏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真心爱护我,才会用药囊去投击荆轲。”

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1]。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2]。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3],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4]。秦兼天下。

1 蓟城:燕都,在今北京市。

2 辽东:在今辽宁东南部,在辽水之东。

3 代王嘉:公元前二二八年,秦灭赵,掳赵王迁,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4 灭燕国:秦灭燕,在公元前二二二年。

译文

于是,秦王十分憎恨燕国,就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命令王翦率领军队去攻打燕国。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十月,攻占了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人一起率领燕国精兵退守到辽东郡一带。秦将李信不停地追击燕王。燕王着急了,就采用了代王嘉的计策,杀了太子丹,打算把他献给秦国。秦国又来攻打燕国,先后经过了五年时间,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于是兼并了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译文

后来,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由于善击筑而被秦始皇召见,他乘为秦始皇击筑的机会,拿起筑来向秦始皇砸去,借此替燕国报仇,没有击中而被杀死了。

赏析与点评

人贵自知,否则害人害己,于世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