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分期

讲历史必须分期,但不能严格分期。

西方人把历史分成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但中国史如此来分则不妥当。如果把秦代以前划分为上古,虽然可以,但由于中国史时间长,所以不妥当。我今把中国历史分为五期。

中国历史在上古以前,尚有史前期。按照一般来说,历史是有文字记载,由于近代发掘地层而新添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因此又有史前史,再上去有天文学,这些都是学历史必然要有的知识。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叫作史前史,靠器物(用具)保留于地下,借着发掘而推想古代人民的生活文化,这既是古人的历史,也是田野的历史,亦是无文字的历史。一般来说,这是第一期的石器时期。这第一期又可分成两个时期:(一)旧石器时期,(二)新石器时期。古人懂得用石头,也不把它磨光削尖,就拿来用,此之谓旧石器;而把石头加以磨光削尖等处理后才加以运用的,便是新石器了。

第二期便是铜器时期。此时期已有文字。

第三期则是铁器时期。铁之发现是在铜器之后。

第四期是电器时期。

第五期是原子能时期。使用原子能是人类历史的新观点。

全人类在史前史时,都经历过使用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期,此后讲历史便得根据历史的记载。

第二章 黄帝与殷墟文化

文字由何人所创?又由何时开始?一件东西的发明,绝非一个人能成事,而是陆续由人不断改进,但讲出来时便只举出一个代表人物而已。有说文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这个说法不全对,在何时由何人发明很难讲,此乃经过许多时代许多人积累合成的发明。

在没有文字前,人们只能用记忆,即是口说相传,将该时代所发生的大事一代代地传说给下一代,亦称“口口相传”,便称为“传说的历史”。因此,就有人在传说中羼进了神话的成分。

中国的祖宗是黄帝,因黄帝以前的人不值得一提。在神话中有部分是不真实的,并非信史,只能称是“传疑的时代”。文字记载前的历史是传说,是神话。或者先从器物再讲到文字也是一种说法。但把器物与神话加以联系融会贯通,到如今仍没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功夫。

黄帝究竟是新石器抑或旧石器时代的人,至今仍难以定论。如要根据史前史、考古学来说则是可以的。神话并非都是靠不住的,嘴讲的话不一定有证据,但可能是真实的,而仍无证据可说,却不一定无证据。胡适先生认为一定要证据是不对的。传说也有可靠的。诸葛亮借东风是神话,但赤壁之战是真的。

近来我国讲史喜讲器用和田野发掘,但无人讲传说神话。其实,传说多有可信的。也因此近代的上古历史的看法可分为两条路:一条路是传说,一条路是器物。

关于地下发掘方面,主要是在造铁路时发掘所得。

我国有两大极重要的发现:一是殷墟,发现了商代文字。 [1]

照中国的传说,讲历史是从五帝 [2] 开始,五帝在三皇 [3] 以后。三代是指夏、商、周。

今日在地下发掘出商代文字,故认为商代前均非信史,是神话之说,但我 [4] 认为传说也有十分之六七以上可信。

殷商是铜器时代,正式有历史。

商以前是史前史,这是一派说法,但我认为传说的追记历史仍有可信之点。以上两种说法如何会通,现在还没有到此时候。

历史包括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一是追忆、口说,二是器物与地下发掘。亦有文字记载以后的历史。

在黄河以北,平汉路西,太行山东,有安阳县,有一小屯村,发掘出很多东西,有古董贩子携往北京。我国药材中一向有所谓龙骨者,有药材商人拿去卖给北京做官的,发现是些龟甲、兽骨,甲骨上的花纹,其实是文字,当时称为“契文”,或“龟甲文”,或“甲骨文”。经研究后,认为此种文字作贞卜 [5] 用,是贞卜文字。

再进一步加以研究,知小屯村有洹水,小屯三面环洹水,在安阳县西北五里处,小屯正处于洹水之南。《史记·项羽本纪》有云:“洹水南殷虚。”项羽渡过洹水之南,“虚”

(墟)者,有古人曾经住过,今已成空墟。

殷墟者,意即从前商朝人住过的地方。犹如今日之九龙城,原先是宋王台。 [6] 因此想到甲骨片上的可能是商朝人的文字。与《史记·殷本纪》一查对,确实不错,故亦称为“殷墟文字”,亦可称“殷墟甲骨文”,或可称为“殷墟贞卜文”。发现这文字到今天不到六十年 [7] 。以上所讲之殷墟文字是商王贞卜吉凶所用。

我国较早的是篆文,由李斯刻写于石板上。更早的是钟鼎文,刻于铜器上。最古的就是这种三千余年前的甲骨文了。甲骨文是商王用来贞卜的,与《史记·殷本纪》所说的完全相同。对于研究甲骨文最有贡献的要推王国维。王氏一举成为世界知名的学者,因外国人特别注重古物证。如埃及文化的古文字,为法国人研究所认识,因而说出埃及历史;同样有人研究巴比伦之楔形文字,亦因此而推知其巴比伦历史;英国人亦在印度研究印度文字,法国人则在安南研究中国文字,借以了知印度和中国的历史。

外国人见了殷墟文字,才开始重视中国的古文化历史,因此顾颉刚说凡殷墟文字以前的中国历史都靠不住,竟说夏禹是大爬虫,他因而发起了疑古运动。胡适重证据,亦重视疑古之说。顾颉刚等人还著书一册,名之曰“古史辨”,此运动至今已历三十余年。

叶龙附志:

有一位英国人读了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他当年是在日本研究中国历史,他想了解中国真实的历史,特地在一九五四年四月某日来访问钱先生,这真是值得吾人警惕。

罗香林先生 [8] 是王国维的学生,当年王国维先生写了一篇一万余字的《古史新证》,证明“夏禹”的名字已刻在钟鼎文中,因此推翻了顾颉刚二十多万字的《古史辨》长文。 [9]

第三章 夏、商、周三代

盘庚时期商朝建都在黄河之北,此时已是商朝的下半期。

有人主张盘庚前没有历史,实在是胡说,而且也说不通。

郭沫若在日本看中国书,研究甲骨文,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郭氏未去日本前曾写过《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说商代是游牧社会,所以郭说与顾说类似,实际上是破坏历史。

王国维先生如何认识甲骨文?当时发现十万片甲骨,自经发现甲骨文后,一直陆续在发掘,有四五千字以上。按照历史来讲,文字的创造绝不是一个短时期内便可创造完成的,故龟甲文亦是逐步发展才能完成的。

从夏朝到商朝历时四百年,文字的逐步进化亦需要四百年,故文字在夏朝时实际上已有了。

第二点,在数千文字中,有“黍”“粟”“穑”“畴”“田”“禾”“米”“麦”等字,可见当时已有农业;且有“丝”“帛”及“圃”字等,可见农业已发达;又有“车”“舟”“宫”“室”等字,可以想象当时人的社会生活,已非游牧社会,实非常明显。

至于刻字于龟壳、牛骨上,要用极硬而锐利的刀才能刻上去,当时已有这种刻刀,可见冶矿之学已甚发达。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绝制造不出如此锋利之刻刀,可见龟甲文之出现,其历史已很久。

郭沫若看见甲骨文上有很多关于捉狼、捉鹿等纪事,便贸然说当时是游牧打猎社会,他并没有注意到这是当时帝王的高等娱乐。

总之,我们就是三千年,就比英、法等国要伟大,甚至罗马、希腊亦比不上我们。胡适说:“中国的大学历史很短,北京大学只有四十年 [10] 。外国大学已有六百年。”但我国汉武帝时,亦有大学。而二百五十年前的耶鲁大学,只有五十本书。试想一想,我们中国当时有多少本书?英、美、法怎么同我们比啊!

* * *

【注释】

[1] 编按:钱先生没有讲到的“第二大发现”,当指十九世纪末与殷墟同一时期发现的敦煌文献。

[2] 钱按:一说五帝是黄帝、尧、舜、禹、汤。

[3] 钱按: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或指燧人氏、伏羲氏及神农氏。

[4] 叶按:此处之“我”是钱穆宾四先生自指。下同。

[5] 编按:即占卜。

[6] 编按:内文红色楷体部分的解释,均为原文作者所加。下同。

[7] 叶按:钱先生在新亚书院讲“中国通史”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下同。

[8] 叶按:罗香林教授当时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亦曾在新亚书院兼课数年。

[9] 编按:从五四前夕开始,疑古思潮兴起。顾颉刚属于代表人物。王国维则属于信古派。顾颉刚于1920年代前期撰文,并且编辑出版《古史辨》,1920年代先后出版八辑。1925年秋,王国维以自己的论文《古史新证》为基础,开设清华研究院“古史新证”课程。文章引述《秦公敦》《齐侯镈钟》等钟鼎铭文中的“禹”,证明了夏禹的存在。

[10] 钱按:胡适当年说北大只有四十年,因当时正好是北大建校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