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题解】

本篇记述越王句践与计倪的一次对话。以备战为中心,重点围绕粮食问题而展开,内容涉及粮食的生产、储备、流通以及管理人才诸方面,具有战略决策性。

越王句践返国之后,心中不忘复仇雪耻之事,可是越国新败之后,国小民穷,要与新霸大国对抗,谈何容易!社稷虽然保住了,但所处地理环境恶劣,物资匮乏,仓廪不实,军粮不继,所以越王句践担心“谋不成而息,恐为天下咎”。于是向计倪问计。计倪认为,兴师动众前一定要先积蓄粮食、钱币、布匹。不积蓄,没有粮食,战士就会挨饿受饥,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国家军队如此,一个家庭,一个人也是如此。他从备战备荒出发,根据自己的经商理财经验,向越王句践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省赋敛,劝农桑”,发展农业生产。二是“利源流”,选择能通习源流的人才,进行商贸活动。三是“平粜齐物”,使“农末俱利”。特别是计倪提出的“农末俱利”的富民强国的思想,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有其积极意义。他的建议,为越王句践所接受,实行于“生聚教训”的复国雪耻计划之中,使越国在短时间内达到“炽富”。

5.1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倪而问焉①,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②,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沉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船失不能救,未知命之所维。念楼船之苦③,涕泣不可止。非不欲为也,时返不知所在④,谋不成而息,恐为天下咎。以敌攻敌⑤,未知谁负。大邦既已备,小邑既已保,五谷既已收。野无积庾⑥,廪粮则不属⑦,无所安取?恐津梁之不通⑧,劳军纡吾粮道⑨。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

计倪对曰:“是固不可。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⑩,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什部之不能使⑪,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⑫,神气去而万里。伏弩而乳,郅头而皇皇⑬。强弩不彀⑭,发不能当⑮。旁军见弱,走之如犬逐羊⑯。靡从部分⑰,伏地而死,前顿后僵⑱。与人同时而战,独受天之殃。未必天之罪也,亦在其将。王兴师以年数,恐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注释】

①计倪:越国大夫。《史记》作“计然”。裴骃《集解》:“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

②属:连属,连接。

③楼船:高大有层的战船。

④时返:时运轮回。返,回归,指循环往复。

⑤以敌攻敌:力量相当的敌国之间相互攻伐。前“敌”字,对等,相当。

⑥积庾(yǔ):堆积在露天的谷物,也称“庾积”。庾,露天积谷处。

⑦廪粮:即仓谷。指军粮。廪,谷仓。属(zhǔ):满足。指军粮供给。

⑧津梁:桥梁。

⑨纡(yū):曲折。

⑩重迟:迟缓,不敏捷。此指因“伤”因饥饿而羸弱而步履沉重滞缓。

⑪什部之不能使:部队就无法指挥调动。什部,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这里指代部队、队伍。

⑫饥馑:灾荒。《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此重在饥,饥饿。

⑬郅头:低着头。皇皇:心不安貌。皇,通“惶”。

⑭彀(gòu):张满弓弩。

⑮当:抵挡,抵敌。

⑯走:逃脱。

⑰靡从:跟不上。

⑱顿:跌倒。

【译文】

从前,越王句践从吴国回来以后,暗地里图谋报复吴国。于是召见计倪,向他问计道:“我想讨伐吴国,但又怕难以取胜。现在越国困在幽深昏暗的山林里,也不知道是福是祸。西边靠近大江,东边面临大海,海水上与苍天相接,下不知它流向何处。江水下冲、潮水上涌,交相侵迫,波涛奔腾而去,暗流翻滚而来,如此循环往复。那浩渺的大海,潮汐来的时候,形状像万匹惊马奔驰,声音像万钧雷霆咆哮。汹涌的波涛随即翻滚而起,海里的船只失去航向无法救援,也不知道船上战士的性命如何得到保障。每每想到楼船上战士的艰苦,我就止不住暗自流泪。不是不想去讨伐吴国,只是不知道时运在哪里,如果计划不成熟而导致失败,恐怕会招致天下人的谴责。即便力量相当的敌国之间相互攻伐,也不知谁胜谁负。况且现在吴国已经有了防备,连那些小城镇也有了保护措施,田野里的粮食已经收割储藏了起来。野外没有了堆积的谷物,我们的军粮就会供应不上,从哪里去取得粮食呢?又怕路上桥梁不通,道路迂回曲折会使运粮的士兵疲惫不堪。我听说先生对于时运交替的规律十分了解,对于天道物理的奥妙研究透彻,我怕兴师动众但劳而无功,所以向先生请教克敌制胜的办法。”

计倪回答说:“这样贸然地去讨伐吴国当然是不可取的。兴兵打仗必须先积蓄粮食、钱币和布匹。如果不先积蓄,碰上战争士兵就会经常挨饿,挨饿就容易伤身体,行动就会迟缓。行动迟缓的士兵不能作战,如果让他们去作战,就会耳朵不灵敏,视力模糊。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这样的队伍就会指挥不灵,该退却的时候就不能摆脱敌人的追击,该进攻的时候又不能冲锋杀敌。饥饿的士兵精神顿失,是不可以驱之作战的。否则,这些士兵会俯伏在弩机上如同正在吃奶的小孩那样没有力气,低着头而内心恐慌。强弩不能拉满,射出去的箭就不能抵挡敌人的进攻。其他的军队看到主力如此弱势,就会像被猎犬追逐的羔羊一样转身逃跑。跑得不快的士兵,跌倒了爬不起来,只好伏在地上等死。跑在前面的刚跌倒,落在后面的已被杀。两军对阵而战,唯独自己遭受上天降下的灾殃。这当然不一定是老天爷要责罚他,将帅兴兵打仗前准备不充分是很重要的原因。大王想兴师征伐吴国已有好几年,如果准备不充分,恐怕一朝国家被灭亡,君位丢失前途渺茫,尸骨抛弃荒野无人收拾。”

5.2越王曰:“善。请问其方。吾闻先生明于治岁①,万物尽长。欲闻其治术,可以为教常②。子明以告我,寡人弗敢忘。”

计倪对曰:“人之生无几,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凡人生或老或弱,或强或怯,不早备生,不能相葬,王其审之。必先省赋敛,劝农桑。饥馑在问,或水或塘,因熟积以备四方③。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应变而动,随物常羊④。卒然有师,彼日以弱,我日以强。得世之和⑤,擅世之阳⑥,王无忽忘。慎无如会稽之饥⑦,不可再更,王其审之。尝言息货⑧,王不听,臣故退而不言,处于吴、楚、越之间,以鱼三邦之利⑨,乃知天下之易反也⑩。臣闻君自耕,夫人自织,此竭于庸力⑪,而不断时与智也。时断则循⑫,智断则备⑬。知此二者,形于体万物之情,短长逆顺,可观而已。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⑭,蚩尤佐之⑮,使主金;玄冥治北方⑯,白辨佐之⑰,使主水;太皞治东方⑱,袁何佐之⑲,使主木;祝融治南方⑳,仆程佐之(21),使主火;后土治中央(22),后稷佐之(23),使主土。并有五方,以为纲纪。是以易地而辅,万物之常(24)。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于何有哉?”

【注释】

①治岁:把握一年之中四时交替、阴阳消长的规律。

②教常:可以理解为“执掌教育的人”。常,古旗帜名。古有司常之官。《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

③熟积:岁熟(丰收)时积累。四方:东、南、西、北四方。四方配时序四季,春夏秋冬,时序顺则吉,逆则凶。

④常羊:同“徜徉”,逍遥。

⑤和:和顺,指阴阳调和,世间和睦,四时和顺。

⑥阳:指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外有灾岁9,称为阳九,因指灾难之年或厄运。《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⑦会稽之饥:指前494年春,吴败越,句践困守会稽山事。会稽,山名,即今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

⑧息货:通过商品交换增加财富。息,利息,此作动词。货,谷钱布帛等用以交换的商品。

⑨鱼:同“渔”,指从事商品交易活动。

⑩反:同“贩”,指贩货贸易活动。

⑪庸力:庸工之力,一个平常人能够完成的工作。

⑫循:遵循规律。

⑬断:决断,决策。

⑭少昊:亦作“少皞”,传说中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下流(今山东曲阜一带)的部落首领,号穷桑氏。

⑮蚩尤:传说中上古时代活动于今山东、河北、河南交界地方的九黎部落酋长,与黄帝决战于涿鹿之野,败,被黄帝杀死。

⑯玄冥:古代水神或雨神,为北方之神。

⑰白辨:传说中北方水神的助手,其事不可考。

⑱太皞:亦作“太昊”。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风姓,居于陈。一说即伏羲氏。为东方之神。

⑲袁何:传说中东方木神的助手,其事不可考。

⑳祝融:为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名重黎,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后世祀为火神。

(21)仆程:上古传说中南方火神的助手,其事不可考。

(22)后土:土地神。《淮南子·泛论训》:“禹劳天下,死而为社。”

(23)后稷:名弃。舜时为稷官,主管农事,教民稼穑,为古代周族始祖。

(24)常:规律,法度。

【译文】

越王句践说:“说得太好了!请问具体的治理方法。我听说先生精于研究四时阴阳,擅长对事物规律的把握。想听您谈谈治理的方法,您可以做我的老师。希望您能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我,我一定不忘您的教诲。”

计倪回答说:“人的一生日子是有限的,必须首先考虑财物的积蓄,以防备灾荒。但凡人生在世,无论年老的年少的,强健的体弱的,生前没有积蓄,死后就无钱下葬,大王应该明白这个道理。首先必须减轻赋税,奖励耕织。饥馑来临,不外水旱,或者疏浚河道以防涝灾的发生,或者筑坝蓄水以防旱灾的来临,在丰年时要注意积累粮食,以防备四时逆乱带来的灾荒。不按时令出兵,违反事物规律,我不知道这是否妥当;按事物的变化规律而行动,这样就可以从容应付各种情况。如果突然发生战争,因为准备充分,敌方的战斗力就会一天天削弱,而我方的士气则会一天天增强。要适应世间万物和达顺畅的变化规律,善于随机应变处理世间各种灾变,大王千万不要忘记。小心不要像当年被困会稽、山上缺粮那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希望大王慎重。我曾经建议大王通过转货贸易以增加财富,但您不听从我的建议,我因此离开不再说起这件事,辗转于吴国、楚国、越国三国之间,从事贸易活动以获取利益,于是知道天下从事转货贸易增长财富是容易的。我听说大王您亲自耕种,夫人亲自织布,这不过是尽你一个人的气力而已,而不是依据天时、运用智慧对农事进行计划决策。从天时上决断就是遵循时令自然的规律,从智慧谋略上决断就是在灾害未发生时有所防备。懂得了“时断”与“智断”,就可以根据世间万物的形状来体察它们的情性,财物的多余或短缺,时序的逆乱或和顺,一目了然。我听说炎帝得天下,后来传给了黄帝。黄帝于是虔诚地敬事上天,认真地治理大地。所以派少昊治理西方,叫蚩尤辅佐他,掌管金(秋天);派玄冥治理北方,白辨辅佐他,掌管水(冬天);派太皞治理东方,袁何辅佐他,掌管木(春天);派祝融治理南方,仆程辅佐他,掌管火(夏天);后土治理中央,后稷辅佐他,掌管土(农事)。共设有这样五个方位,分别掌管春、夏、秋、冬和农事,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法则。因此虽然掌管、辅佐有别,但都体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万物的自然规律。大王如果认真考虑听从我的意见,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称王天下,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称霸天下,除此还有什么办法吗?”

5.3越王曰:“请问其要。”计倪对曰:“太阴三岁处金则穰①,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②,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③,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④,为之预备。故汤之时,比七年旱而民不饥;禹之时,比九年水而民不流。其主能通习源流⑤,以任贤使能,则转毂乎千里外,货可来也;不习,则百里之内,不可致也。人主所求,其价十倍;其所择者,则无价矣。夫人主利源流,非必身为之也。视民所不足,及其有余,为之命以利之⑥。而来诸侯,守法度,任贤使能,偿其成事,传其验而已。如此,则邦富兵强而不衰矣。群臣无空恭之礼、淫佚之行⑦,务有于道术⑧。不习源流,又不任贤使能,谏者则诛,则邦贫兵弱;刑繁,则群臣多空恭之礼、淫佚之行矣。夫谀者反有德⑨,忠者反有刑,去刑就德,人之情也,邦贫兵弱致乱,虽有圣臣,亦不谏也,务在谀主而已矣。今夫万民有明父母,亦如邦有明主。父母利源流,明其法术,以任贤子,徼成其事而已⑩,则家富而不衰矣。不能利源流,又不任贤子;贤子有谏者憎之,如此者,不习于道术也。愈信其意而行其言,后虽有败,不自过也。夫父子之为亲也,非得不谏。谏而不听,家贫致乱,虽有圣子,亦不治也,务在于谀之而已。父子不和,兄弟不调,虽欲富也,必贫而日衰。”

【注释】

①太阴:星名,即木星,亦称为岁星,亦作“太岁”“苍龙”。岁星为农官,因而古人以岁星运行方位、早晏来占候,预测吉凶、祸福、水旱、饥穰等等。穰:庄稼丰熟。

②康:同“糠”。凶年无谷。《逸周书·谥法解》:“凶年无谷曰糠。”《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谓之康。”《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康”与“糠”同,亦可与“饥”互解。

③籴有时领:张宗祥注:“‘领’疑当作‘颁’,言聚散均有时也。”颁,赐也,此指散给、散发。

④反:反复。指循环往复。

⑤通习源流:通晓熟悉货物的来龙去脉。源流,指货物的产地来源和需要去向。简言之,即懂得交易生财的道理。

⑥为之命:替他们制订相应的政策。

⑦空恭:虚情假意貌似恭敬。

⑧道术:道理和方法。

⑨德:恩惠。指利益、好处。

⑩徼(yāo):求取,求成。

【译文】

越王句践说:“请问治理的要点是什么?”计倪回答说:“太阴星处于西方金的三年庄稼就丰熟,处于北方水的三年庄稼就无收成,处于东方木的三年天下就谷物歉收,处于南方火的三年天下就发生旱灾。因此,散发财物时就要时刻考虑到积聚,囤积财物时就要注意到及时散发,那么,决策万物不过三年就可以明白无误了。用智慧来谋划,用意志来决策,再根据阴阳顺逆的规律来办事。按照货物的积储和社会上余缺的情况,多余的可以贱收,短缺的可以贵卖,一年下来好的话能翻上两倍,一般的话也可以翻一倍,最差也能保本。遇到水灾的时候就买进车子储备起来,以备旱灾的到来;遇到旱灾的时候就买进船只储备起来,以备水灾的降临,这就是处理事物的基本道理。天下六年一丰收,六年一饥馑,凡十二年一次大饥荒,所以碰到饥荒之年老百姓就会流离失所。所以圣人能预先知道天地循环往复的规律,事先做好准备。因此在商汤的时候,连续七年旱灾而人民没有饿肚子;在夏禹的时候,连续九年水灾而人民没有流离失所。如果国君能通晓交易生财的道理,而任命贤能的大臣去从事贸易活动,那么即使千里之外的财货,也可以用车子载运回来;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近在百里之内的财货也不会到来。一般来说,国君亲自去采购所需的物品,商人就会抬高十倍的价格卖给你;如果有所选择的话,那么价格更会高得惊人。所以君主只要让商品渠道畅通即可,不一定要亲自去做交易。只要了解老百姓缺少什么,多出什么,制订合理的交易政策并使交易渠道畅通,然后招徕各国商人来做生意,让他们遵守本国的法令制度,又任命贤能之臣管理交易事宜,对那些守法交易并获得成功的商人给予奖励,并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就会国富兵强、国运长盛不衰了。而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不会去搞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繁缛礼节,也不敢有骄奢放纵的行为,而会致力于探求治国安邦的道理和方法。如果国君不懂得交易生财之道,又不任用贤臣能人,还动辄对直言规劝的大臣加以诛戮,那么必然会使国家贫穷、军队积弱;如果刑罚苛繁,那么大臣们就都会去搞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繁缛礼节,做骄奢放纵的事了。如果阿谀奉承的反而得到赏赐,忠心为国的反而受到处罚,而逃避刑罚、追求利益,这是人之常情,因此导致国穷兵弱而出现混乱局面;即便有贤明的大臣,也不敢直言劝谏,而是想尽办法讨好主子罢了。如今老百姓家里有聪明的父母,也同国家有贤明的君主一样。父母懂得交易生财之道,指明交易的道理和方法,交给贤能的儿子去做,把生意做好就可以了,那么家庭就会富裕而兴旺了。父母既不懂生财之道,也不让贤能的儿子去做,儿子劝他却讨厌儿子,这样的父母,就是不懂治家的道理和方法。做子女的为了不使父母讨厌自己,于是十分相信父母的想法且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后来即使没有把事情办好,也就不是自己的过失了。父子的关系是至亲,所以做儿子的又不得不劝。劝而不听,导致家庭贫困失和,即使有贤明的儿子也不会去专心治家,而是尽力去讨好父母罢了。父子关系不和睦,兄弟关系不协调,即使大家都想发家致富,结果也必定是日益贫穷、败落。”

5.4越王曰:“善。子何年少,于物之长也?”计倪对曰:“人固不同。惠种生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先生者未必能知,后生者未必不能明。是故圣主置臣不以少长,有道者进,无道者退。愚者日以退,圣者日以长,人主无私,赏者有功。”

越王曰:“善。论事若是,其审也。物有妖祥乎?”计倪对曰:“有。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刑德①,变为吉凶;金木水火土更胜②,月朔更建③,莫主其常。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④,从其德而避其衡⑤。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举事有殃。人生不如卧之顷也,欲变天地之常,数发无道,故贫而命不长。是圣人并苞而阴行之,以感愚夫。众人容容,尽欲富贵,莫知其乡⑥。”

越王曰:“善,请问其方。”计倪对曰:“从寅至未,阳也⑦。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⑧。圣人动而应之,制其收发。常以太阴在阴而发,阴且尽之岁,亟卖六畜货财,以益收五谷,以应阳之至也;阳且尽之岁,亟发籴,以收田宅、牛马、积敛货财,聚棺木,以应阴之至也。此皆十倍者也,其次五倍。天有时而散⑨,是故圣人反其刑⑩,顺其衡⑪,收聚而不散。”

【注释】

①刑德:列于西方七神,即“刑、德、小岁、斗毄、太一、大阴、大阳”(《马王堆帛书》),与前“去刑就德”所指人事不同,此指时日阴阳运行、向背。古人将周天分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中九宫,以刑、德的移宫,借以干支,配以阴阳五行,来推演时日,占卜吉凶。是古代重要的数术(占星术)之一。

②金木水火土更胜:我国古代思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并非指五种物质本身)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配以阴阳,以其相生相克,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而成为一种学说,即“阴阳五行说”。它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也有神学迷信成分。更,交替。胜,克。

③月朔更建:旧月结束,新月开始,交替轮回,周而复始。朔,夏历每月初一。建,北斗的斗柄所指曰建。斗柄旋转所指之十二辰方位,即把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夏历以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以此类推。

④乡:通“向”,方位,位置。

⑤从:同“纵”,指顺。衡:横,指不顺。

⑥乡:通“向”,方位,位置。此指方法。

⑦从寅至未,阳也:按夏历正月为建寅之月,未为六月。古人以为,正月阳气发生,万物承阳起,二月阳气推万物而起,至六月阳气达到极盛;七月之后阴气发生,阳气由盛而衰,至十二月阴气达到极盛,往复轮回。这里用以天象纪年即星岁纪年(岁星十二次纪年和太岁十二辰纪年)。

⑧“太阴”数句:古人将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配以十二地支,因有太阴(太岁,岁阴)十二辰和岁星十二次的概念,十二年而一周天。太岁十二辰的运行由东向西和岁星十二次的运行由西向东,方向正好相反。古人叫做“左行”“右转”。故《史记·天官书》有“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此句,太阴在阳,即太阴在寅、卯、辰、巳、午、未;岁德在阴,即岁星在丑、子、亥、戌、酉、申,此时“岁美”,反之为“岁恶”。

⑨散:指岁星之精散。岁星有盈缩,有聚散,聚为吉,散为凶。

⑩反:逆,相反,即“反其道而行之”义。刑:刑神,指凶年。

⑪衡:疑为“德”之讹。德神,指丰年。

【译文】

越王句践说:“说得好啊!你年纪这么轻,为什么对于事物的研究却如此透彻呢?”计倪回答说:“人与人本来就不一样。聪明的父母生出圣明的儿子,痴呆的父母生出愚狂的儿子;桂树的种子长成桂树,桐树的种子长成桐树。年纪大的人对于世事未必能够全知,年纪轻的人对于世事未必都不清楚。因此圣明的君主选择臣子安排职位,不会凭年龄的大小,有德有能的重用,无德无能的黜退。这样一来,身边愚蠢的人就会一天天减少,圣明的人就会一天天多起来,只要君主没有偏心,受到赏赐的就一定是有功的人。”

越王句践说:“说得好!像你这样论述事情,听来就明白了。请问世间万物有凶兆和吉兆吗?”计倪回答说:“有啊!天地万物,都有它的法则。日月、星辰、刑德因运动变化而产生吉或者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旧月结束,新月开始,交替轮回,周而复始,没有人能主宰它们的运行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就会得到上天的恩赐,违反自然规律的就会招致灾难的发生。所以圣人能够明察刑神移徙并正确辨别它的方位,顺从德神移徙而避免因它运行不顺而带来的灾殃。凡是做任何事情,必须顺应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又用阴阳变化作为比较考察的依据。如果不顺应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又对阴阳变化不作详细考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人的一生并不像睡觉那样在片刻之间安然无恙,想要改变天地的常规,并且经常发生违背天意的举动,所以一生贫穷而且不长命。只有圣人能顺应天道的顺逆并默默地按照天意行事,推行教化来感化愚昧的人。而一般的人总是随众附和,都想获得荣华富贵,但没有谁知道获得荣华富贵的方法。”

越王句践说:“说得太好了!请问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计倪回答说:“按照十二辰方位,太岁运行从寅位起到未位的六年属于阳。太岁运行在阳,那么按照十二次方位岁星运行在阴,这几年年景一定好。圣人于是采取行动来应对阴阳的变化,制定粮食的买卖计划。通常以太岁在阴的年份安排收、发事宜,阴将尽的时候,赶紧卖出各种牲畜和其他货物,来大量收购粮食,以应对阳的到来;阳将尽的时候,赶紧卖出粮食来收购田地、房屋、牲畜,积蓄货物钱财,购进棺木,以应对阴的到来。这样做的话可以获得十倍的盈利,少说也有五倍的盈利。天会有规律地进行阴阳转换,所以圣人会根据阴阳转换来做规划,凶年一反常规出粜粮食而收购货物,丰年顺势收购粮食而出卖货物,这样总能因收聚粮食或货物而获得利益。

5.5越王曰:“善。今岁比熟①,尚有贫乞者,何也?”计倪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②,作务日给③,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

越王曰:“善。大夫佚同、若成④,尝与孤议于会稽石室,孤非其言也。今大夫言独与孤比,请遂受教焉。”计倪曰:“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⑤。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故古之治邦者本之,货物官市开而至。”越王曰:“善。”计倪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

乃著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⑥。甲货之户曰粢⑦,为上物,贾七十⑧。乙货之户曰黍,为中物,石六十。丙货之户曰赤豆,为下物,石五十。丁货之户曰稻粟,令为上种,石四十。戊货之户曰麦,为中物,石三十。己货之户曰大豆,为下物,石二十。庚货之户曰穬⑨,比疏食⑩,故无贾。辛货之户曰菓⑪,比疏食,无贾。壬癸无货。

【注释】

①比熟:连年丰收。比,连续。

②侵下:消沉。侵,侵蚀。

③作务:工作,做事情。给:供给。

④佚同、若成:越国大夫。《吴越春秋》作“扶同”“苦成”。

⑤末:商业。古代中国谓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⑥禽:同“擒”。此指消灭。

⑦户:名称。粢(zī):稷,粟米。

⑧贾:同“价”。

⑨穬(kuàng):有芒的谷物。张宗祥注:“穬,《说文》云:芒粟。”

⑩疏食:粗食。疏,通“蔬”。

⑪菓:同“果”。

【译文】

越王句践说:“说得好。但今年又获丰收,还有贫穷乞讨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计倪回答说:“这原本就有差别,好像同母异父所生的儿子,他们谋生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贫富也就不一样。贫穷的人由于积累比别人少,顾得了眼前顾不了日后,因此意志日渐消沉,做事只是为了获得每天的口粮,既没有谋生的手段,又得不到官府的赏赐,所以只好长期贫穷而乞讨过日子。”

越王句践说:“说得有道理。大夫佚同和若成曾经就此问题和我在会稽山石室谈论过,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只有今天你的话跟我的看法一致,请你进一步给予指教。”计倪说:“收购粮食每石二十钱就会伤害农民的利益,九十钱就会损害商人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就会失去垦荒种粮的积极性;商人无利可图,货物就会囤积而不流通。所以收购粮食的最高价不得超过每石八十钱,最低价不得低于每石三十钱,这样农民和商人都能获利。所以古代治国的人把它作为原则,各种货物只要市场一开业,就会蜂拥而来。”越王句践说:“如此真是太好了!”计倪于是传授他的方法并列为图表,对越王说:“只要能明白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辨别阴阳的此消彼长,再根据我的方法和图表去做,就不必担心没有功效。”越王句践说:“好!从今以后,要把它作为教材传之于后世。”

于是越王句践推行计倪的方法,治理越国,经过七年的努力终于灭掉了吴国。甲类货品名叫粢,属于上上等货,每石价七十钱。乙类货品名叫黍,属于上中等货,每石价六十钱。丙类货品名叫赤豆,是上下等货,每石价五十钱。丁类货品名叫稻谷,命令作为中上等货,每石价四十钱。戊类货品名叫麦,属于中中等货,每石价三十钱。己类货品名叫大豆,属于中下等货,每石价二十钱。庚类货品名叫穬,同蔬菜,不定价。辛类货品名叫果,同蔬菜,不定价。壬类、癸类货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