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思想之渊源

清代的学术思想,是直接继承明代的。明末的学术思想,有两方面:一为经世,一为考据,《中古史》第二十三章,业经说过了。中国的学者,本来喜欢在书本上用功,加以清朝以异族入主,忌讳甚多,政治上、社会上的话,有些都不敢谈,遂专承袭其考据的一方面。

清代学术思想之派别

清代的学术,是以经学为中心的。经学当清时,分为两派:一派是汉人之说,这是旧有的,南北朝隋唐的义疏之学,都是替汉人的注做解释。一派是宋人之说,这是新兴的,元明以来的学者,大都信奉他。清儒不满意于宋人的武断,乃返而求之于汉。汉朝离清朝,年代较远;汉人的经说,又有缺佚,非经考据,不能明白。所以清儒考据的方法最精。人家遂称他为考据之学,和尊奉宋儒的义理之学,研究文艺的辞章之学相对待,成为学术界的三大派。又因其尊信汉人,对于宋学,而称之为汉学。

汉学和宋学,固然显分界限,即汉学之中,亦自有派别。当汉学初兴时,治经的人,还是就汉宋之说,择善而从,并不专主于汉。此派,后人称为“汉宋兼采”。乾嘉两代,为清朝学术极盛之时。其时的人治经,专以区别汉宋;搜辑、阐发汉人之说为主。其意不重于求是,而重于求真。这才可称为纯汉学。咸同以后,汉宋的区别,业已就绪,则又专就汉人经说,而区别其孰为今文,孰为古文。于是汉学中又分出今古文两派。汉朝的今文之学,本来是讲究经世的。清学到这时候,明末经世的精神,也就有些复活了。然而考据的精密,也就渐渐不如前人。

清学的可贵,不在于其主义,而在于其方法。[1]他们因为研究古书,先要懂得古人的语言,所以对于训诂特别注意,古代的名物制度,考据得亦很精。古书亡佚的,经他们搜辑而复见;伪误的,经他们校勘而正确;作伪的,经他们辨别而发觉的很多。推治经之学以治子,也有同样的功劳。更推其法以治史,前代的史籍,被其订正的也不少。总而言之,教我们以一种精密的方法,给我们以许多正确的材料,是清学最大的贡献。

义理和辞章之学,比之考据,是显有逊色的。义理之学,宗程朱,宗陆王的,各有其人。都不过沿袭前说,并无发明。只有颜元,他反对学者的空虚无用,不但在其不读书,而并在于其专读书;主张注重于实务,颇有一种特色。但其学未能盛行。

清代文艺上之贡献

清代的风气,是富于复古的倾向的。文艺上也是如此。号称古文正宗的桐城派,是谨守唐宋人的义法的,却有许多不满意于他的人,要取法周秦、汉魏。词:清初都沿袭元明人的作风。后来常州派出,却要取法于唐、五代、宋。书法:自唐以来,都是取法于南朝的帖的。到清朝,却要取法于北朝的碑,以上接篆隶。都是这一种趋势。虽然取径很高,究不过蹈袭前代,不能算有什么特色。[2]倒是平话、弹词等平民文学,其体制虽亦是前朝所已有,其数量却发达得很可惊人。昆曲渐衰,而皮黄代兴,亦带有这种趋向。

中叶以前之社会状况

清代中叶以前,士大夫阶级的风气,是比较沉静的。这一因异族压制,不敢开口;一亦因明朝人分党派,争意气,闹得太厉害了,有些动极思静。好的是潜心读书,不问世事。坏的就不免于嗜利而无耻。后来国事败坏,总没有真正慷慨激发的人,其病根实中于此。

至于一般社会,经过大乱之后,而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比较宽裕些,也就暂时现出安稳的气象了。然而革命的种子,还是潜伏着的,所以清朝的会党特别盛。

中叶以后之社会状况

承平既久,人口增加,而耕地的面积,不能加广,风气又渐趋奢侈,加以乾隆中叶以后,和珅用事,朝政不纲,官吏的贪污,特别厉害。遂至民穷财尽,乱事相继而起。咸同间的大乱,蔓延10余省,绵历20余年。死伤之多,劫略之惨,为历史上所罕见。乱定之后,元气遂至大伤。此时外力的侵入,又日逼日紧。士大夫阶级,智识大都锢蔽,不足以应付新局面。一种虚懦之气,却颇有复活之势。一般社会,亦因痛心外患的凭陵,时有盲目的排外之举,而教案遂成为艰于措置的问题。

清末之社会状况

甲午一战,士大夫的迷梦,才算惊醒了。于是主张变法维新的人渐多。然旧势力还是很盛。新旧冲突,遂酿成戊戌政变和庚子拳匪之乱。此时外国经济势力,侵入渐深;加以政治上的搜括,人民的生计,日渐穷困,就显出蹙然不安的样子了。但一般社会,风气却较开通。设立学校、图书馆、讲演社等,开发民智的事,渐渐有人举行。戒除鸦片,及不缠足等改良风俗的事,也渐渐有人提倡了。国家举行新政,阻挠的,亦就不像从前那么多。

清代之农工商业

清代的农、工、商业,以大体而论,和前代无甚变迁。农田最紧要的是水利,而中国自宋以后,水利不修,所以黄河流域的农业,不如长江流域的兴盛。太湖流域,稻米既饶,又有蚕桑之利,称为全国最富饶之区。此外四川、两湖等省,农利亦称优厚。但是中国历代,都没有殖民政策。人口渐繁,耕地的面积,渐次缩小,生活就要困难了。清朝200余年中,北方都平安无事,实在是一个开发的好机会。惜乎清朝人要联合满蒙,以制汉人,把东三省和蒙古,通统封锁起来。然而政治上的禁令,遏止不住社会自然的发展,汉人冒禁出关的,还是很多。嘉庆以后,清朝也就把这禁令,逐渐解除了。这实在是本部过剩的人口一条很好的出路。工业:简易的,大概是家庭副业。其较专门的,则有专司其事的匠人,如司建筑的瓦木匠,制造金属器具的铜铁匠是。此等匠人,大抵从师习业。在习业期间,工作所得报酬,亦为其师所有。期限满后,才可以独立营业。手工业者,亦有自己出资、开设店肆的。亦有受雇于人的。并有携带器具,零碎为人工作的。所得大抵仅足自给。而亦各有行会。手工制品,大多朴实坚牢,亦有很精巧华美的。著名的工业品,当推瓷器、绣货,北京的景泰蓝,福建的漆器等。商业:利益优厚的,首推盐商,这是因国家保护其专利之故。其以融通资本为业的,则有钱庄和典当;偏于汇兑的,则有山西人所设的票号,都是规模较大的。而民信局兴于江浙,渐及全国,并推广及于海外。寄信之外,还可以代带款项和物件。条理井然,信用卓著,尤足见中国人经营事业力量的伟大。五口通商以后,对外贸易,渐次蔚为大宗,但都是坐待外国人来买,中国商人,始终没有直接经营出口贸易的。

【小结】

(一)清代的学术,渊源于什么时候?对于这一个时代的学术,是能够继承其全部的,还只能继承其一部?

(二)何谓汉宋学?汉学中还有派别否?

(三)清代的文艺如何?

(四)清代士大夫阶级,风气的转变如何?

(五)清代的平民社会,情形如何?

(六)清代的农业,情形如何?农业上新开发的,是什么地方?

(七)清代的工业社会,情形如何?

(八)清代的大商业,有哪几种?

* * *

【注释】

[1] 梁启超之说,见所撰《清代学术概论》。

[2] 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