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之群雄
元朝酝酿着种种乱源,到顺帝时候就爆发了。其中起兵反抗的,在台州有方国珍,在颍州有刘福通,在徐州有李二,在汉阳有徐寿辉,在濠州有郭子兴,在平江有张士诚。[1]明太祖朱元璋,初从郭子兴,后渡江据今南京,别为一军。
刘福通是白莲教徒,白莲教是被认为邪教的,然而他当时拥立教主韩山童之子林儿,称为宋帝;而且首先出兵北伐。其挟有民族主义,不言可知。元朝当时,中央政府腐败不堪。连年征伐,不能有效,显然指日可倒。惜乎有一个察罕帖木儿,起兵替元朝效力。察罕帖木儿被刺,其子库库帖木儿,代统其军,刘福通北伐之兵,为其所败。后来库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据地互争。顺帝的太子,又要谋内禅,想库库助力。库库不肯,就把他官爵削掉,下令讨伐。北方闹作一团,遂授明太祖以北伐之机。
明代之统一
徐寿辉据汉阳后,为其将陈友谅所杀。和明太祖争持最烈。到底给明太祖打平了。明太祖又灭掉了张士诚,慑服了方国珍。基础既固,乘元朝扰乱之时,从河南、山东,分兵两道北伐。元顺帝不能抵敌,遂弃大都而去。这事在公元1368年。当徐寿辉死后,其将明玉珍曾据四川自立,亦为太祖所破。[2]中国就平定了。
明初之政治
明太祖的性质,是很猜忌的。功臣多被杀戮,牵累无辜的人亦很多。但他开国的规模,颇为宏远。对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废宰相。六部的事,由天子直接处理。后来殿阁学士,就起而握宰相的实权。(二)废行省,改设布政、按察两司。然其区域,则沿元行省之旧。(三)他最重视学校。在各府州县都立学。定制,非学校生徒,不得应科举。科举也注重经义。又规定一定的格式,谓之八股。(四)他定得最精详的,要算赋役之制。以黄册记载人户的丁数,和其所有的田;而以鱼鳞册记载地形和地味。(五)对于兵制,则定卫所之制。以120人为百户所,1120人为千户所,5600人为卫。卫所都属中央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管辖。卫所的兵,都耕屯以自养。有事调集出征,事毕仍各归卫所。这是以唐朝的府兵为法的。
靖难之役
明太祖所定制度,最坏的要算封建。他把儿子24人,侄孙1人,分封于各要地。虽说地方政事,仍归有司,然总是行政上的一个障碍。其中燕王棣,驻扎北平,得以节制兵马,权力尤大。太祖太子早死,立建文帝为太孙。即位之后,要想削减诸王的权力。燕王起兵造反。京城失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即位,是为成祖。迁都北平,号为北京,而以旧都为南京。
成祖之武功
明朝的武功,以成祖时为最盛。元朝的重镇在漠南的,第一处是上都,第二处是应昌。[3]元顺帝北走后,就以此为根据,给明太祖打掉。其后裔退据和林,好几代都遇弒。元朝大汗的统绪,就此中绝。此时强于北方的是瓦剌[4]。元朝的部落,则改称鞑靼。又有在兴安岭两侧的兀良哈[5]人,亦为当时一大部落。这三种人,都给成祖所打破。东北的女真,在明时分为海西、建州、野人三卫。成祖时又在黑龙江口设立奴儿干都司,海中的苦第[6],亦来进贡。太祖、成祖两朝,都屡遣使通西域。成祖时,又乘安南内乱,把他灭掉。并遣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地方很远。[7]然成祖时国威虽盛,而明朝北边,边防规模的缩小,也是从这时候起的。明初东北的重镇,本来是大宁。成祖把这地方,弃给兀良哈。于是开平卫亦因势孤内徙。[8]北边的防线,就和现在的长城一样了。
明与蒙古分立图
鞑靼与瓦剌之盛衰
鞑靼既衰,瓦剌代之而起。宣宗子英宗时,兀良哈亦为所慑服。宣宗年幼,宠信太监王振。瓦剌入寇,王振劝帝亲征。至大同,知兵势不敌,旋军。走到土木堡[9],给瓦剌追及,英宗北狩。幸得于谦,扶立英宗之弟景帝,固守北京。也先攻城不克,挟英宗为质,又无所得,乃奉英宗来归。也先废元后,自称可汗。为其部下所杀。瓦剌复衰,鞑靼诸部,亦一时不能统一,唯其中入居河套的,谓之套寇,为患最深。这事在15世纪的后半期,当明宪宗之世。
明与蒙古
15、16世纪间,成吉思汗的后裔达延汗立。先平定漠北,次定漠南。遂平套部。再即大汗之位。于是蒙古大汗的统绪,绝而复续。达延汗晚年,留他的小儿子守漠北,是为喀尔喀部。为今外蒙古四部之祖。达延汗带着嫡孙,徒居漠南,是为插汉儿部。其第三子之后俺答,为土默特部之祖,为患最深。这事已在16世纪中叶,当明世宗之世了。直到明穆宗时,俺答受了喇嘛教的感化,受封为顺义王,而边患才息。后来插汉儿部,又为边患。神宗初年,高拱、张居正当国,任用戚继光、李成梁,以守蓟辽,而边患才平。
明之衰世
明朝的内治,亦是败坏于成祖时的。太祖定制,内侍本不许读书。成祖破南京,颇得宦官为内应,才选官入内教习。从此以后,内之则有所谓秉笔太监,而宰相的票拟,决于内官的批红。[10]外之则监军、出镇、奉使,无一件事不参预。明朝的权柄,就全落到宦官手里了。当太祖时,命一种特别的卫,唤做锦衣卫的,管理侦缉事务。成祖时,又创设东厂,命宦官领其事。后来又有所谓西厂、内厂。无论官吏和人民,无日不在侦缉之中。生事诬陷,非法用刑,诒祸尤为酷烈。成祖之后,仁宗短祚。宣宗在位亦仅10年。至英宗,遂有土木之变。当英宗北狩时,侍讲徐有贞主张迁都,而于谦主张坚守。后来于谦有功了,徐有贞觉得抱惭,反因此想陷害于谦。恰好总兵石亨,亦因为于谦所裁抑,心怀怨望。于是和太监曹吉祥等勾结,乘景帝卧病,闯入宫中,扶英宗复位。是为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亦无善政。传子宪宗,宠信太监汪直。宪宗死后,孝宗即位,政治稍见清明。孝宗死后,武宗继之。始而宠信太监刘瑾。后来又宠信大同游击江彬。江彬引导他到处去游玩。因此引起有野心的宁王在江西造反;而且畿南盗起,几成流寇。武宗无子,世宗以藩王入继大位。颇知书史,驾驭太监亦较严。然又信任严嵩,凡事任其蒙蔽。俺答既为患于北,倭寇又侵扰于南。明朝的局势,就更形败坏了。
倭寇之乱
倭寇是起于元末的。元世祖用兵日本后,日本禁止其人民,不许和元国交通,然而通商贸易之事,哪里禁止得住?正经的商人被禁了,沿海的无赖,还是要私自出海的。其结果,遂至流为海寇。明初已颇有其患,所以在沿海,设立卫所颇多。然而承平既久,都有名无实了。明朝在沿海,亦设有市舶司。其意不在于征税,而重于管理,这亦是所以防海寇的。世宗时,司又废而不设。和日本人做卖买的,都欠钱不还。日本人流落不得归,遂又流为海盗。其初起于江浙,后来中国的海盗,也附和进去了,还有内地的奸民,和他暗通声气,把粮食、物品接济他,于是其势大盛。沿海各省,无一处不受其害。历十余年才打平。
世宗死后,穆宗即位,任高拱为相,在位6年而崩。神宗继立,年幼,张居正为相。居正是很有政治手腕的,任职之日,政治颇见清明。然及其死后,神宗又复荒怠,明事就更无可为了。
明助朝鲜之役
日本所谓大和民族,是起于其本州岛的西南部的。开国以后,历代向东北开拓。于是有所谓征夷大将军,是为幕府。幕府将武士封建于各地,武士再将封土封建其下,遂成为全国分裂之局。明神宗时,有一个丰臣秀吉,起兵平定全国。秀吉是富有野心的;又想把这一班武士,断送之于国外;遂于公元1592年,起兵侵犯朝鲜。朝鲜李朝之祖李成桂,本是以打平倭寇起家的。其开国,略和明朝同时,兵力亦很强盛。然承平日久,总不免于废弛。日本兵至,不能敌。其王从汉城走平壤,又逃到义州,求救于中国。明神宗命李如柏往援。初战,败日本兵,尽复汉江以北之地。再进,因轻敌中伏致败。于是战事停顿,而和议起。明朝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不受,再发兵侵朝鲜。明兵和他相持,迄无胜算。直到秀吉死后,日本兵才退回。这事前后凡七年,中国丧师糜饷甚多,只博得一个义师的名目,对朝鲜,植下一种深厚的感情罢了。[11]
明与满洲
当朝鲜之役,还未平定以前,满洲已逐渐兴起。满洲部落,便是南北朝、隋唐时的白山靺鞨,明时的建州女真。他们自己说国号满洲;始祖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是天女所生。这些话,是全靠不住的。据近来史家所考究:满洲二字,明人译作满住,乃是大酋之称,并非部族之号。至于清朝的始祖,实在是明初的建州卫指挥使,名猛哥帖木儿。后为七姓野人所杀。初由其弟凡察袭职,后来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出而与之争袭。明朝乃将建州分为左右卫,以董山为左卫,凡察为右卫指挥使。董山因桀骜,为明所杀,自此左卫衰而右卫强。明末,右卫酋长王杲,一时称盛。后为李成梁所破。其时野人女真南迁,据海西之地,是为扈伦四部。其中哈达、叶赫两部,尤为强盛。明人称为南北关[12]。王杲既败,逃向哈达。哈达的酋长把他执献李成梁。因此王杲的儿子阿台,和哈达结下冤仇,互相攻伐。而苏克苏济河部[13]尼堪外兰,又领导李成梁的兵,去攻阿台。这阿台是清景祖的孙婿。阿台之败,景祖和其子显祖,都死在乱兵里。景祖、显祖,便是清太祖努儿哈赤的祖父。努儿哈赤,当时形势甚弱,仍听命于明。后来部众渐盛,乃攻破尼堪外兰。尼堪外兰逃奔明边。明朝反把他执付清太祖。并开宽甸等关,许他互市。于是清人渐渐养成势力。女真各部,都为其所征服。到公元1616年,就起兵叛明了。
清兵既起,明朝发大兵20万,分四路东征。因调度无方,三路都给清兵打败。辽阳、沈阳,相继失陷。清太祖从现在的长白县,迁都辽阳。后又迁都沈阳,俨然有建国的规模了。辽沈陷后,辽西的形势,亦很危急。幸得民族英雄袁崇焕,死守宁远。清太祖进攻,竟因受伤而死。太宗继立。攻宁远、锦州,又都失败。直到明思宗信了清朝的反间,把袁崇焕杀掉,而锦州才失陷。从此以后,明朝就只靠着山海关做重镇了。
明与葡萄牙
明朝和满洲战争时,颇靠西洋的大炮以御敌。后来清朝人就也会制造了。这已是西洋文明,影响到东方的开始。这时候,西班牙、荷兰、英吉利等,都已相继东来。但在广东得有根据地的,还只有葡萄牙。所以澳门在当时,就是欧洲人在中国唯一的根据地。南洋一带,则欧洲人的势力,已经很弥漫了。但是中国人对于南洋的拓殖,却是怎样的呢?我们且试一回顾。
【小结】
(一)元末起兵反抗的,是哪几个人?其中首先北伐的是什么人?和明太祖争持最烈的是什么人?
(二)明太祖起兵后,以何处为根据地?怎样逐走胡元?怎样统一中国?
(三)试述明初的(1)官制、(2)科举之制、(3)赋役之制、(4)兵制。
(四)何谓靖难之役?
(五)明朝建都在哪里?
(六)试述鞑靼、瓦剌迭为盛衰之事。元朝大汗的统绪,如何绝而复续?达延汗后裔的分部如何?
(七)明初北方的防线如何?后来为何缩进?
(八)何谓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和宋朝澶渊之盟,及徽钦北狩的比较?
(九)明代宦官之祸如何?和汉唐比较,孰为更甚?
(十)试述明朝海寇之祸。海寇为什么难于剿平?他如何能得陆上的接济?
(十一)明初朝鲜之役,始末大略如何?
(十二)满洲二字之解释如何?
(十三)试述清朝的先世。
(十四)试述清太祖起兵,和清朝攻陷辽东西的事实。
* * *
【注释】
[1] 濠州,今安徽凤阳县。平江,今江苏吴县。
[2] 时明玉珍已死,传子升。
[3] 上都,今多伦县,元世祖即汗位于此。应昌,城名,在达里泊旁。
[4] 今译作卫拉特。
[5] 今译作乌梁海。
[6] 今译作库页。
[7] 详见下章。
[8] 大宁治所,在今热河省赤峰、承德之间。开平卫,即设于元朝的上都,后徙治独石口。
[9] 在今察哈尔怀来县西。
[10] 票拟,谓由宰相对于奏本,拟具办法,写出进呈皇帝。批红,谓由皇帝用朱笔批示,决定办法。明时皇帝深居宫中,坐朝之时甚少,批红往往委之内监。
[11] (11)神宗在中国,是个昏庸之主,然而对于朝鲜之役,确可称为义师,所以朝鲜人很感激他。当明朝末年,朝鲜人备受清兵的压迫,虽然无可如何而屈服,然而以上终是偏袒着明朝。清朝入关后,朝鲜的孝宗,还加意练兵,想乘机以攻其后。当三藩起兵时,朝鲜士人,还有上书请出兵攻清的。惜乎孝宗已死,后人不能继其志了。后来朝鲜人特筑大报坛,以祭祀明神宗。终李朝之世,朝鲜在国内,未尝用清朝的年号,奉其正朔。其国人著书,仍有称清人为虏的。
[12] (12)哈达,在今辽宁开原县北,明人称为南关。叶赫,在今吉林西南,明人称为北关。
[13] (13)为满洲的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