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春秋初期,列国并峙,互相争胜。在这时期中,黄河流域比较活跃的国家是郑、齐、鲁、宋、卫五国。五国之中约略说来:郑、齐、鲁为一党,宋、卫为一党。两党的势力,以前一党为强盛。前一党中起初最强的是郑,后来是齐。郑、齐两国在春秋最初期,可以算是准伯主的国家。郑因发生内乱中衰,齐国代兴,灭纪败鲁,渐渐做成了真盟主。到了公元前六百七十九年(鲁庄公十五年),齐桓公正式登了伯主的宝座,应合时势的需要,做出了一番“尊王攘夷”的事业来。这“尊王攘夷”的事业,是有适合的背景的,先叙如下。

狄族探原 齐桓公时,中原的强敌在南是楚,在北有狄。据考证:狄就是商代的鬼方,周代的狁和犬戎,《易经》上说商王武丁领兵伐鬼方,一打打了三年,才把他们克服。打一处仗要用三年功夫,在古代真是一个极大的战争了。古书上又记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获了二十个翟(狄)王;西落鬼戎就是鬼方。打一次仗就俘获了二十个王,又可见鬼方部族的强大。在文王时,也曾征伐过犬戎。到西周时,成王(或康王)又曾派了一个叫做盂的人去伐鬼方,俘获了一万三千另八十一个人回来,这真是西周对北方蛮族斗争的第一次大胜利。穆王时,又曾去征过犬戎,俘获了五个王,又得到四只白狼和白鹿,把戎族迁到太原(在河东)的地方。夷王时,命虢公带兵伐太原的戎族,到了俞泉地方,俘获了一千匹马。厉王或宣王时,狁内侵甚急,他们占据了焦、(在今山西阳城县?)地方,攻打镐、方(在今山西夏县?)、西俞等处,一直到洛水(现在陕西的洛河)和泾水(现在的泾河)的北面。周王亲征,在(即彭衙,在今陕西白水县)地方打败狁,又命大臣尹吉甫等带兵直追到太原,更命一个叫做南仲的到朔方(方)去筑城,连攻连守,才把狁暂时平定了。到了宣王晚年,又兴兵征伐住在太原的戎族,却得不到胜利。到幽王时,戎狄格外强盛起来,蚕食周地,结果犬戎竟把西周灭了。东周之初,戎族在西方扰乱,梁国(在今陕西韩城县)曾抵抗过“鬼方蛮”,秦文公又赶走了占居周地的戎族;其后秦、虢等国与西戎就屡有交涉。鲁闵公时,以虢国之小也曾击败犬戎,可见犬戎已衰。到秦穆公的晚年,西戎全被秦所征服。秦国霸了西戎,西方的戎祸就告一段落了。

狄族的发展 西方的戎祸稍靖,北方的狄寇又起来了。上文说过,狄就是鬼方的一支,与狁、犬戎是同族。他们以今山西、陕西两省为根据地,势力一直到达了河北、河南和山东。晋曲沃庄伯二年(春秋前九年),翟(狄)人伐晋,一直到了晋都的郊外。晋献公时晋国强盛,兼并狄土,狄人被驱,同时,黄河下游诸国正互相争斗得筋疲力尽,狄人乘势东侵南下,一时中原诸侯大受他们的威胁,大家惧怕狄人,比惧怕楚人还要厉害些。

戎夷的侵扰 狄之外,春秋初年为中原祸患的还有诸戎。春秋时的戎族,除狁后裔的犬戎外,东方的戎国虽与鲁盟好,他们也有时为寇,与鲁、齐等国争战;又曾侵犯过曹国(在今山东定陶县附近)。北戎的势力较为强盛,曾侵犯过郑国,被郑国打败,又曾伐过齐国,也被郑国的救兵杀退。山戎曾侵扰过燕国(这是北燕?都城据说在今河北宛平县,恐未必可信)。扬拒、泉皋、伊雒之戎曾联兵伐周,攻破了王城,被秦、晋联军所打退(参见下文)。其他诸戎势力不强,不大为中原之患。总之,春秋时的诸戎虽不及狄族之强,然而中原列国也是受到他们的侵扰的。至于号称夷族和蛮族的,除了楚外(楚就是蛮夷的一种),在春秋时都不占势力,他们和中原就不发生什么关系。只有淮夷较强,曾侵扰过杞国,详见下文。

王室的衰微 以上所说的是“攘夷”事业的背景,至于“尊王”事业的背景,那就更容易知道了。东周王室在春秋开始的几年还有些威权,自从周、郑繻葛之战,王师大败,就一蹶不振;后来又继续发生内乱:鲁桓公十八年,周公黑肩想杀了庄王(桓王子佗,嗣桓王位),拥立桓王交给他保护的王子克(庄王弟)为君;有个大夫叫做辛伯的把周公黑肩的阴谋告诉庄王,庄王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逃到燕国去。这是春秋时周王室的第一次内乱。鲁庄公十九年,惠王在位(庄王死,子僖王胡齐立;僖王死,子惠王阆立),周室又发生第二次内乱,由郑、虢两国代为平定,惠王酬谢郑、虢二君,就赐给郑国虎牢以东的地方,赐给虢国酒泉的地方。于是王畿削小,王室也更趋衰弱了。

“尊王”与“攘夷”政策的关联 因为王室衰微,所以造成列国互相争胜的形势;因为列国互相争胜,中原内部因不统一而更不安宁,所以又造成戎、狄交侵的形势。要“攘夷”必先“尊王”,“尊王”的旗帜竖起,然后中原内部才能团结;内部团结,然后才能对外,所以“尊王”与“攘夷”是一致的政策。这是春秋初年的时势的需要,并不是齐桓公和管仲一二人突然想出来的花样!

管仲 “五霸”的事业是一部春秋的骨干,而五霸之中以齐桓、晋文为首。孟夫子说:“《春秋》,其事则齐桓、晋文。”又说:“五霸,桓公为盛。”可见齐桓公的霸业是春秋史中最重要的节目。但是齐桓公的霸业是管仲帮他做成的。管仲字夷吾,据《史记》说他是颍上的人氏,大约是周的同姓管国(在今河南郑县)之后。又据《史记》说,他少年时曾与鲍叔牙交好,鲍叔牙知道他的贤能,很敬重他。管仲那时极贫穷,与鲍叔牙一同出外经商,等到分利息的时候,管仲常常欺侮鲍叔牙,自己多要好处;鲍叔牙始终不同他计较,仍是很善待他。这段故事实在是不甚可信的。我们知道管仲是齐大夫管庄仲的儿子,乃是贵族阶级,怎会有微贱而经商的事呢?(商人在古代是微贱的阶级)这恐怕只是战国人用了战国的时代观念造出的故事(这段故事始见于《吕氏春秋》)。后来鲍叔牙依属了公子小白,管仲也做了公子纠的臣子。等到齐襄公去世,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国时,管仲曾发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桓公(小白)即位,打败鲁兵,逼鲁国杀死公子纠,把管仲俘虏回来;因鲍叔牙的竭力保荐,管仲竟做了桓公的相,他替桓公规划政事,先立定了创霸业的基础。

管仲治齐的政策 管仲替桓公所规划的治齐国的方法,可分为内政、军事、财政三方面。他所用的政策,约略说来,是分划都鄙而集权中央,奖励农商以充实国富,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现在根据《国语》等书,就分内政、军事、财政三项,略叙管仲治齐的政策。

管仲的内政计划 关于内政方面,管仲所定的计划是:把国都分为六个工商的乡,十五个士(兵士的士)的乡,共为二十一乡。这十五个士的乡,由桓公自己管领五个,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领五个。把国政也分为三项,立出三官的制度:官吏之中立出三宰,工人之中立出三族,市井之中立出三乡;又立三虞的官,管理川泽的事;立三衡的官,管理山林的事。又规定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个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个卒帅;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个乡帅;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个县帅;十县为一属,每属设一个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立了五个大夫。又立出五正的官,也派他们各管一属的政事,而受大夫的统属。在每年的正月里,由五属大夫把他们治理属内的成绩报告给桓公,由桓公督责他们的功罪。于是大夫修属,属修县,县修乡,乡修卒,卒修邑,邑修家,内政就告成了。

管仲的军政计划 关于军政方面,管仲所定的计划是:作内政而把军令寄在里面。他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个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一个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个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个乡良人。就叫他们掌管军令:每家出一个人,一轨有五个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着;一里有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戎,由里有司带领着;一连有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着;一乡有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着;五乡有一万人,立一个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的元帅带领着。全国三军,就由桓公与国子、高子带领了。桓公等三人也就是元帅。这便是一种保甲制度,也是一种军国制度。他们定出这种制度来,每逢春季和秋季借了狩猎来训练军旅,于是就“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了。训练完成以后,下令全国的人不许自由迁徙,每伍的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人与人、家与家之间都互相团结,就做到了“夜里开战,只要听到声音,大家就不会乱伍;日里开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互相认识”的地步;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最好的了。

那时齐国缺少军器,管仲又定出一种用军器赎罪的刑法来。臣民犯了重罪,可以用一副犀牛皮制的甲同一柄车戟赎罪;犯了轻罪,可以用一副皮制的盾同一柄车戟赎罪;犯了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打官司的人应该用一束箭做入朝听审的讼费。这样一来,甲兵也便充足了。

管仲的财政计划 关于财政方面,管仲所定的计划是:“相地衰征”(衰是等差的意思,征是赋税;相地衰征,就是看土地的好坏来等差赋税的轻重),通货积财,设“轻重九府”之制,观察年岁的丰凶、人民的需要来收散货物,制造钱币,由官府掌管。更提倡捕鱼煮盐的利益。于是齐国就富庶了。

管仲政策的批评 我们综看管仲治国的方法(虽然《国语》等书的记载未可尽信,但必保存些当时的真相的影子),实在是一个大政治家的手腕。他知道治国的要点先在分划内政和统一政权;富国的要点先在整理赋税和发展农商,而由国家统治经济。尤其可以佩服的,是他把军令寄在内政上,使武备不为独立的扩张。兵属于国,民属于兵,兵民合为一体,国家岂有不强盛的道理。即此可以知道一国的强盛固然需要其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大政治家的有益人国,也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事实!

齐鲁宋的争衡 在齐桓公称霸以前,还有齐、鲁、宋三国争衡的一段历史,这为自来研究春秋史的人们所不大注意的。现在我们先把它挑出来谈一谈:原来当齐桓公尚未成霸时,鲁国曾强盛过一时。当鲁庄公十年,齐国起兵伐鲁,大约是报上年鲁国伐齐纳公子纠的怨恨。那时鲁国虽刚吃了败仗,但元气尚不甚损伤,齐兵来时,恰巧鲁国有个很有智谋的人叫做曹刿,他去见鲁庄公,谈了一会,很合庄公的意思;庄公便带了他起兵与齐兵在长勺的地方开战。曹刿劝庄公先不要擂鼓(擂鼓便是准备开战的信号),等到齐兵擂了三次鼓,见鲁兵始终不动,正在发呆的时候,曹刿才请庄公擂鼓发兵,一下子就把齐兵打得大败而逃。曹刿又劝庄公不要就追,自己先下车去看看齐兵的车迹,再登车望望齐兵的旗帜,才请庄公发兵追赶,这一仗鲁兵就得了个大胜利。曹刿先叫庄公不要擂鼓的原因,是为了鼓是兴奋军气的物事,多擂了,军气便衰竭了;齐兵的军气已竭,鲁兵的军气方盛,所以齐兵便被鲁兵打败了。他叫庄公不要就追的原因,只为齐是大国,难以猜度,恐怕齐兵假败,另有埋伏;后来他看了齐兵的车迹紊乱,旗帜也倒了,知道他们是真败,所以又请庄公追赶。曹刿的举动是很合兵法的。查曹刿和管仲都是下级的贵族,他们都很有才能,一个被齐用,一个为鲁用,可见在当时较次的阶层已渐渐抬头了。

鲁国胜了这一仗以后,国势便振起了,于是起兵侵宋。齐国不服,又联合了宋兵来打鲁国,两国的兵驻在郎的地方。鲁国的大夫公子偃对鲁庄公说道:“宋国的军队很不整齐,我们可以先把他打败。宋兵败了,齐兵自然回去。”庄公不听他的话,他就自己带了军队从南城门偷偷出去,在战马的身上蒙了虎皮,先冲宋营;庄公带了大兵接应上去,把宋兵在乘丘地方(在今山东滋阳县附近)打得大败。宋兵既败,齐兵果然自己回去了。次年,宋国为了报复乘丘之败,又起兵来侵鲁国。庄公发兵抵御,乘宋兵尚未结阵的时候冲杀过去,又把宋兵在鄑的地方打败了。

宋国的第二次内乱 宋国被鲁国打败两次,内部又发生了变乱。先是乘丘之战,宋国的勇将南宫长万被鲁庄公亲自用了“金仆姑”(箭名)射倒,给鲁兵擒了去。宋国因他是本国的勇士,向鲁国请求释放;鲁国答应了,放他回国。那时宋国的君主是宋闵公(庄公子捷,嗣庄公位),他当面取笑南宫长万道:“从前我为了你勇敢,很敬重你;现在你做了鲁国的囚虏,我要改变态度了。”南宫长万听了这话,恼羞成怒,图谋作乱,在鲁庄公十二年的秋天,他在蒙泽地方对闵公下了毒手,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拥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的群公子逃奔萧地,闵公的弟公子御说逃奔亳地;南宫长万派他的儿子南宫牛和部将猛获带兵围困亳邑。宋国萧邑的大夫萧叔大心同了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庄公的后裔发动曹国的兵反攻南宫长万,先到亳地把南宫牛杀死,又打到宋都杀了公子游。他们奉公子御说为君,是为桓公。猛获逃奔卫国,南宫长万逃奔陈国。宋国向卫国要回猛获,又用贿赂向陈国要回南宫长万,把他们都杀了。

齐国独强局面的造成 那时齐国已灭了谭国(在今山东历城县附近)。鲁庄公十三年,齐国邀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在北杏地方会盟,平定宋国的内乱,征召遂国(在今山东宁阳县)赴会;他们没有前来,齐国就把遂国灭了。鲁国那时连败齐、宋的兵,本很强盛,但因诸侯都归附齐国,寡不敌众,又因邻近的遂国被齐国所灭,感到威胁,便也只得和齐国在柯的地方结盟,开始与齐通好。就在那年,宋国大约因齐、鲁结合,而鲁国是宋的敌人的缘故,背叛了齐国。次年,齐桓公邀集陈、曹两国的兵伐宋,又向周室请派王师。周王派单伯带领军队跟三国的兵会合伐宋,于是宋国只得屈服了。自从郑庄公假借王命征伐诸侯以后,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的第一次重现。

便在这时,郑厉公从栎地攻打郑国,到大陵地方捉住郑子仪的臣子傅瑕;傅瑕情愿投降,替厉公做内应;厉公与他结盟,放他回国。傅瑕回去就杀了子仪同他的两个儿子,迎厉公复位。厉公回国,恩将仇报,杀了傅瑕;又怨大夫原繁不向自己,也把他生生逼死。这可见厉公手段的毒辣,不亚于他的父亲庄公。厉公看清了时势,复位以后就与齐国联结。齐桓公又邀单伯与宋、卫、郑三国在鄄的地方(在今山东濮县附近)会盟;第二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在鄄地又重会了一次,《左传》上说齐国就在这次盟会里开始称霸了。

我们综看齐桓公创霸的经过,他的政策是先想征服鲁国,不成,便联结宋国;用了两个大国的声威,团结陈、蔡、邾诸小国成一个集团,又灭了遂国做榜样,硬把鲁国逼服。鲁国归服以后,宋国背叛齐国,桓公又邀合诸小国,假借了王命,把宋国打服。鲁、宋两大国既服,郑本是齐党,卫本是宋党,自然都来归向了。这可见齐桓公创霸时的对象是鲁、宋两国,只要征服了鲁和宋,霸业的基础便建筑完成了。

齐桓霸业总论 齐桓公的霸业可以分作三个时期来讲。第一时期约从鲁庄公十五年起至二十八年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联结中原诸侯的时期。第二时期约从鲁庄公二十八年起至鲁僖公四年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安内攘外的时期。第三时期约从鲁僖公五年起至十七年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尊王和霸业成熟的时期。现在先说第一时期。

鲁郑的叛离与征服 当鲁庄公十五年的春天,齐桓公再合诸侯于鄄,开始称霸以后,这年夏天,鲁夫人文姜也到齐国结好,可说黄河下游的鲁、郑、宋、卫四大国已都服了齐国。但那时诸侯内部还未完全和协,郑、宋两国的世仇也还未尽解释。就在这年秋天,齐、宋、邾三国去伐荋国(就是小邾国,在今山东滕县附近),郑国偷乘了这个机会便起兵侵宋,于是次年,齐、宋、卫三国的兵伐郑。楚国这时也来伐郑,一直打到栎的地方。这是齐、楚两大国努力以郑国为冲突焦点的开始。这年冬天,因郑国降服,齐、鲁、宋、陈、卫、郑、许、滑、滕诸国又在幽的地方同盟了一次。不久,郑国又不肯去朝齐国,于是齐国拘了郑国的执政大臣郑詹。遂国的遗民也在这时起来扑灭了齐国的驻兵。郑詹从齐国逃奔鲁国。鲁国在这时与莒联结,夫人文姜两次往莒,大约也想背叛齐国,所以齐、宋、陈三国伐鲁西鄙。

这时王室也发生内乱,大夫国们联结了苏、卫、燕等国拥立王子颓(庄王子)为君,周惠王奔郑,由郑、虢两国保护惠王回国平乱复位。已见上文。大约郑国因得罪齐国,所以与王室联络,想借王命来抗齐。卫国这时是齐党,卫国叛王起兵伐周,拥立王子颓,齐国不去责问,也很有助逆的嫌疑,这场安定王室的大功竟让郑国占了。要不是郑厉公不久就死,以厉公的手腕,很可能联合西方诸侯(如晋、秦、虢等国)奉了王室另外结成一个团体,以与齐国对抗。如果这样一来,春秋中世史就会变换个样子,齐国的霸业或者就此终结也未可知。幸而郑、虢两国因争周王的赏发生嫌隙,周、郑的国交也因此破裂,厉公不久又去世了,所以齐国得以乘机服了鲁国,与鲁互通姻好,国交日睦;因势又服了郑国,邀合诸侯再盟于幽,于是霸业大定。周王也派了召伯廖来赐齐桓公的命,叫他伐卫,讨立王子颓的罪。齐桓公观察情形,早已丢开卫国,这时奉了王命,大张旗鼓的去伐卫,大败卫兵,以王命数责他的罪,却取了贿赂回去。卫国既服,黄河下游诸国就结成一个团体了。(以上第一时期)

楚国的北略 当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时候,楚国已灭了息、邓等国,攻入蔡国,跟着又伐郑国,势力已发展到中原。隔了两年,巴国伐楚,楚文王起兵抵御,因有内乱的缘故,打了个大败仗;回国时管城门的官吏鬻拳不肯开门,硬逼文王再去伐黄,把黄的兵打败,保全了楚国的声威。文王回到湫的地方,得疾去世;鬻拳把他葬在夕室,也自杀了。文王的儿子堵敖熊囏即位,被弟弟熊恽杀死;熊恽自立,是为成王。鲁庄公二十三年,楚成王开始派使聘问鲁国,这是楚国与东方诸侯交通之始。

鲁庄公二十八年的秋天,楚令尹子元又带了六百乘兵车伐郑,打进郑国的外城,一直攻入大街市井。郑国却连内城的闸门也不下,兵士们学了楚国的方音出门应敌。楚兵被他们的空城计吓倒,不敢前进。恰巧这时齐、鲁、宋等诸侯的兵来救郑国,楚兵就连夜逃走了。郑国人本想逃到桐丘的地方去避难,间谍报告说,楚兵的营幕上已有乌鸦停着,大家知道楚兵已去,方才停住不走。楚令尹子元从郑国回去,竟占住了王宫,被大夫申公鮭班杀死,由一个叫鮭於菟的继为令尹。斗谷于菟就是那赫赫有名的令尹子文,他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见当时楚国内乱未定,就自己毁了家来安定国难。楚国得了这样的贤臣,从此便格外强盛了。

山戎的征讨 此时山戎常常侵扰燕国,齐桓公起兵征伐山戎,直打到孤竹国,得胜回来。于是燕国也入了齐国的党。齐国的势焰大盛,鲁国甚至于替管仲修筑私邑小谷的城,借此向齐国讨好。齐、楚两国的势力既都发展到相当的程度,终不免有一次冲突。齐国势力较大,便先谋伐楚,向诸侯请会。

鲁国的第二次内乱与齐桓的安鲁 就在这时,鲁国又发生内乱。先是鲁庄公娶了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生个儿子叫般;般长大后,有一次鲁国雩祭,先在一家梁氏的家里演习祭礼,庄公的女儿去看演礼,有个圉人(马夫)叫做荦的从墙外调戏了她,被般知道,把荦责打,荦因此记下对公子般的仇恨。鲁庄公三十二年,庄公得病将死,向他的异母的三弟叔牙问立后的事,叔牙道:“二哥庆父(叔牙的同母兄)很有才干,可以继位为君。”庄公又向他的同母的四弟季友询问,季友道:“臣愿以死力奉般为君。”庄公告诉他,叔牙曾保举庆父,季友便假托君命,派一个叫?季的用毒酒把叔牙毒死了。不久庄公去世,季友奉般即位,暂驻在党家;庆父利用圉人荦对般的仇恨,派他到党家把般刺死,季友逃奔陈国。鲁人又奉庄公的庶子启方即位,是为闵公。鲁闵公初立,内乱未定,就与齐桓公在落姑地方结盟,请齐国叫季友回国。齐桓公答应了,便派人到陈国去叫季友回来。齐国又派了大夫仲孙湫来省问鲁国,仲孙湫回去报告桓公道:“不把庆父除了,鲁国的国难是不会完结的。”桓公便问:“怎样除去庆父?”仲孙湫答道:“他作乱不息,自会自己走到死路上去的,你可以姑且等候着!”桓公又问:“我们可否乘机取了鲁国?”仲孙湫道“鲁国还保存着周礼,未可轻动,你应当竭力安定鲁难,才是正理!”不久,鲁闵公又被庆父派人害死,季友奉庄公另一庶子公子申逃奔邾国,庆父也因对付不下国人而逃奔莒国。庆父既去,季友就回国奉公子申即位,是为僖公;送贿赂到莒国,请求他们把庆父押解回国,莒国答应了,送庆父来,庆父自知罪大,在半路上自杀了。这时齐国又派上卿高子来与鲁国结盟,竭力拉拢鲁国,鲁国的国难就从此平息。

狄人的南侵与邢卫的救护 此时狄人起兵攻打邢国(在今河北邢台县附近?),管仲对齐桓公说道:“戎狄的性情和豺狼一般,没法使他们满足的;诸夏之国都是亲戚,不可丢了他们;安乐是荓毒,不可过分留恋。请你起兵救邢罢!”桓公听了他的话,就发兵去救了邢国。不久狄人又起兵伐卫,卫懿公(惠公子赤,嗣惠公位)起倾国之师抵御,在荥泽地方开战,卫兵大败,懿公被杀。狄人长驱攻入卫都,竟灭了卫国;并追败卫国的遗民,直至黄河。宋国救出卫国的遗民,男女只有七百三十个人。添上了共、滕两邑的居民,刚凑满五千人,就在曹地(在今河南滑县)立了卫惠公庶兄昭伯的儿子申为君,是为戴公。齐桓公派他的儿子公子无亏带领三百乘兵车、三千名甲士替卫国戍守曹邑,又送给卫君乘马、祭服和牲口、木材等等,并送给卫夫人乘车和做衣服用的细锦。这时郑国命大夫高克带兵驻守河上,大约也是防御狄人的。驻兵竟致溃散而归,这也可见狄人的强盛了。隔了些时,狄兵又攻邢很急,齐桓公再邀宋、曹两国的兵救邢。邢国的人逃出城来,投奔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兵赶走狄人,把邢国迁到夷仪地方(在今山东聊城县?),齐桓公更命诸侯的军队替邢国筑了城。卫国的戴公去世,弟文公?即位,齐桓公又带领诸侯的军队修筑楚丘城(亦在今河南滑县),把卫国迁到那里。《左传》上形容这两国人民的高兴,说“邢国的迁徙好像回家一样,卫国也忘记了灭亡了。”(卫文公穿了粗布的衣,戴了粗帛的冠,以俭朴治国,努力复兴事业,提倡农工商和教育,并任用能臣,不久卫国便渐渐复兴了)这安鲁、救邢、存卫,是齐桓公的三件大功业。

齐楚的争衡 北方的狄难未息,南方的楚患又起。鲁僖公元年,楚国再起兵伐郑。齐桓公邀诸侯在柽的地方盟会,图谋救郑。从鲁僖公二年到三年,齐国又结合了宋、江、黄(江在今河南息县附近,黄在今河南潢川县附近)三国在贯和阳谷地方接连盟会了两次。江、黄两国本是楚的与国,到此时也归入了齐国的掖下了。齐国的势力越发扩张,楚国恰在这时连次伐郑,齐桓公便召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兵侵蔡(蔡这时是楚国的与国),蔡民溃散,诸侯的兵就顺道伐楚。楚王派了一个使者来质问齐桓公道:“你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任何事情都是没有关涉的。这次你们会到我们这边来,不知是为了什么事?”管仲代桓公答道:“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先君太公说过:‘五种侯,九个伯,你都可以专征!东边到海,西边到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都去得!’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祭祀用的灌酒的包茅,已是失礼;况且周昭王南征,死在半路上,与你们也不无关系。我们现在前来,正是为的责问这个。”楚使答道:“不进贡确是我们寡君的罪;至于昭王南征不归的一件事,你只好到水边上去责问了!”齐桓公见楚国的态度强硬,便进兵驻在陉的地方(在今河南郾城县附近)。楚王又派一个大夫叫做屈完的到诸侯的军营里来讲和,诸侯的兵便退驻在召陵地方(亦在今河南郾城县)。齐桓公陈列了诸侯的军队,招屈完同车前去,指点给他观看,说道:“带了这许多人马去打仗,谁还能抵挡得?带了这许多人马去攻城,还有什么城不可攻破?”屈完答道:“您若用德义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如果用兵力来威胁我们,那末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虽多,也是没用的呵!”齐桓公一听屈完的话厉害,便许他与诸侯结了盟。

齐桓的东略的开始 伐楚的事刚刚完结,不料诸侯内部就闹出了意见。原来那时诸侯的军队中有一个陈国的大夫辕涛涂,对郑国的一个大夫申侯说道:“各国的兵如果打从我们两国之间回去,我们的本国一定要受到很大的破费。如果再到东方去,向东夷示威一次,循着海边回去,岂不很好!”申侯说:“这个办法不错!”辕涛涂听了申侯赞成他的话,就把这个回兵的计划去告诉齐桓公,齐桓公答应了。回兵行到东方,军队因疲劳的缘故很受损失。申侯反去见齐桓公说道:“我们的军队疲乏了,打从东方回去,遇到敌人,恐怕要失败的。如打从陈、郑两国之间回去,叫他们供给军队的粮饷器物,岂不是好!”齐桓公一听这话不错,便把郑国的虎牢地方赐给申侯,而把辕涛涂拘押了。一方又派鲁国同江、黄两国的兵去伐陈国,讨他不忠于诸侯的罪。过了些时,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又联兵侵陈。陈国赶快向诸侯求和,齐国才把辕涛涂放了回去。(以上第二时期)

周室的安定 那时周惠王想废黜他的太子郑而立少子叔带为太子,周室内部又发生不宁的现象。鲁僖公五年,齐桓公又邀合诸侯与太子郑在首止地方结会,图谋安定周室。陈国的辕涛涂这时和郑国的申侯也在会,辕涛涂怨恨申侯前次给他当上,便在这时反劝申侯修筑齐桓公赐给他的采邑虎牢,更替他向诸侯请助,就把虎牢城修筑得很坚固。等到这座城修好以后,辕涛涂便到郑文公(厉公子捷,嗣厉公位)面前去说申侯的坏话:“申侯修筑他的赐邑很坚固,目的是想叛你呀!”郑文公听了他的谗言,申侯从此得了罪了。诸侯在首止结盟,周惠王却派大臣周公去召郑文公来,劝他道:“我保护你去服从楚国,再叫晋国辅助你,可以不受齐国的气而得到安宁了。”郑文公正怕齐桓公与他的臣子申侯联络,于他不利,得了王命,很是喜欢,却又畏惧齐国,就不与诸侯结盟,私自逃回国去;于是诸侯的兵伐郑,围住郑国新密地方。楚国这时灭了弦国(在今河南潢川县附近),因救助郑国,又把许国围住;诸侯的兵救了许国就放下了郑国了。隔了一年,齐国又起兵伐郑。郑文公杀了申侯向齐国解说。诸侯在甯母地方结盟,管仲劝齐桓公修礼于诸侯,命诸侯向周王修职贡之礼。就在这时,郑伯派太子华听命于会,太子华却对齐桓公说道:“我们国内的癢、孔、子人三家实在是违背你命令的主谋者,你若除去这三家,我就可以拿郑国做你的内臣了。”这是郑太子华要想借了齐国的势力自立为君的计划。齐桓公将要答应他,管仲忙谏止道:“你以礼和信联结诸侯,现在帮助儿子反叛父亲,这是不合理的事情,诸侯定要不服的。你如不答应郑太子华的请求,郑国是一样会降服的。”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就辞谢了郑太子华;太子华从此得罪于郑君(后被郑君所杀),郑国果然来向齐国乞盟了。

就在这时候,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很怕他弟弟叔带要作乱,便不发丧,先向齐国乞援。鲁僖公八年,齐国邀合诸侯与周人在洮的地方结盟,郑国也来请盟,诸侯奉太子郑即位,是为襄王。襄王定了位,然后才敢发丧。

葵丘之会 隔了一年(鲁僖公九年),齐桓公又邀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地方(在今河南考城县附近)相会修好,周襄王派了大臣周公(宰孔)来赐给齐桓公祭肉。齐桓公将要下堂行拜礼,周公又传周王的后命道:“伯舅(天子叫异姓的诸侯为伯舅)的年纪大了,加赐一级,不必下拜!”齐桓公敬谨答道:“天威不远就在面前,小白怎敢贪受天子的恩命,废掉下拜的礼节。”他就下阶行了拜礼,再登堂接受王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点消息,就是周天子的威严在春秋以前表面上反没有这样煊赫,到了此时,周天子的真正实力已消灭无遗,而他的威严在表面上反而比前格外煊赫起来,这就是霸主的手段和作用。因了一班霸主“尊王”的权术,君臣间的礼制才谨严了。后来的儒家特别注重君臣的礼节,他们号为祖述三王,实在乃是祖述的五霸啊!这年秋天,齐桓公与诸侯又在葵丘结盟,发出宣言道:“凡我同盟的人,既盟之后,大家都要相好!”又申明周天子的禁令道:“不可壅塞泉水!不可多藏谷米!不可改换嫡子!不可以妾为妻!不可使妇人参预国事!”这次盟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会”,是齐桓公创霸的一场压轴好戏。

齐霸的渐衰 不久,晋国的献公去世,国内发生变乱(详见下章),齐桓公带了诸侯的兵伐晋,到了高梁地方(在今山西临汾县附近)就回去了。后来又派大夫隰朋带兵会合周、秦两国送晋惠公回国即位。这是东方的国家与西方黄河上游的国家正式发生关系之始。

隔了一年(鲁僖公十一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招了扬拒、泉皋、伊雒之戎来打周国,攻进了王城,焚毁了东门。秦、晋两国发兵伐戎救周。楚国在这时也灭了黄国。狄兵也再来灭了温国(就是苏国,周王畿内的诸侯,在今河南温县附近),并侵扰卫、郑等国。齐桓公只能联合许国去伐了北戎,以牵制入寇的戎狄;并发诸侯的兵替卫国修筑城郭;又派了管仲、隰朋两人替周室、晋国跟戎人讲和。他既不能讨平戎族,又不能征伐楚国,更不能征服狄人。齐国的霸业到此时实在已经中衰了。

鲁僖公十三年,齐桓公为了淮夷侵扰杞国和戎族侵扰周室,又邀诸侯在的地方盟会,发诸侯的兵替周室守御。次年,又与诸侯修筑缘陵的城,迁了杞国过去。不久,楚国又起兵攻打徐国,诸侯盟于牡丘,起兵伐厉(楚的与国)以救徐,不得胜利,结果仍被楚国将徐国的兵在娄林地方打败了。又隔了一年(鲁僖公十六年)周王再向齐国警报戎难,齐桓公再征集诸侯的兵驻守周地。就在这年,齐国又邀诸侯在淮水上盟会,替?国(在今山东峄县附近)修筑城池,防御淮夷,并想起兵向东夷示威,不料筑城的人多害了病,城没有筑成就班师了。次年,齐国又与徐人伐了楚的与国英氏。此时鲁兵灭了项国,鲁僖公还在诸侯的会(淮之会)上,齐桓公责问鲁国灭小国的罪,就把僖公拘下了。鲁夫人声姜为了僖公的事,与齐桓公在卞地相会,齐国才把僖公放回。这年的冬天,齐桓公就去世了。(以上第三期)

齐桓霸业结论 统看齐桓公的霸业,他的势力实在只限于东方一带。黄河上游的秦、晋,和南方的楚,北方的狄,他并不把他们征服。他的实力实在还很单薄,只靠了诸侯的团结,才勉强做出一点场面来。至于他的功绩,约略说来,在安内方面,是有相当的成就的;对于攘外,却多半只做出一些空把戏。然而中原的所以不致沦亡,周天子的所以还能保持他的虚位至数百年之久,这确是他的功劳,至少可以说这个局面是他所提倡造成的。倘使没有齐桓公的创霸,那时晋国未强,中原没有大国支撑,周室固然不能免于灭亡,就是中原全区,也一定被蛮族践踏了。所以后来的孔夫子便说:“管仲辅相齐桓公,做了诸侯的霸主,一匡(正)天下。要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成为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这段话确是极公正的批评。即此可见齐桓公与管仲两人对于保存中原种族和文化的伟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