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纪

端宗皇帝

纲 丁丑,端宗皇帝景炎二年,春正月,文天祥移屯漳州。汀守黄去疾及吴浚降元。

纲 元命道士张宗演领江南道教。

纲 二月,元军入广州,遂陷广东诸郡。

纲 文天祥诛吴浚。

目 浚既降元,因至漳州说天祥降,天祥责以大义,斩之。

纲 元军引还,留潜说友为福州宣慰使,王积翁副之。

目 时北方有警,元主召诸将班师,凡诸将及淮兵在福安者,命李雄统之。

纲 元以西僧杨琏真加总摄江南释教。

纲 三月,文天祥复梅州。

纲 元将李雄杀潜说友。

纲 陈瓒起兵复兴化军。

纲 夏四月,广东制置使张镇孙复广州。五月,张世杰复潮州。

纲 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

目 吉、赣兵皆会之,遂复会昌县。

纲 六月,文天祥败元军于雩都。秋七月,使赵时赏等分道复吉、赣诸县,遂围赣州。

纲 张世杰会师讨蒲寿庚于泉州,传檄诸路,遂复邵武军。

目 世杰以元军既退,自将淮兵讨蒲寿庚。时汀、漳诸路剧盗陈吊眼及许夫人所统诸峒、畬军皆会,兵势稍振。寿庚闭城自守。世杰遂传檄诸路,陈瓒起家丁、民义五百人应世杰,世杰遣将复邵武军。

纲 八月,元李恒袭文天祥于兴国县。天祥兵溃,走循州,诸将巩信、赵时赏等皆死之。

目 李恒遣兵援赣,而自将攻天祥于兴国。天祥不意恒猝至,遣兵战钟步,不利。时邹聚兵数万于永丰,天祥引兵就之,会兵先溃,恒追天祥至方石岭,及之。巩信以短兵接战,恒骇其以寡敌众,疑有伏,敛兵不进。信坐巨石,余卒侍左右,箭雨集,屹不动,恒从间道就视之,创被体而死不仆。天祥至空坑,兵尽溃。时赵时赏坐肩舆后,元军问为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擒之。恒遍求俘虏人识认,有曰:“此赵督参时赏也。”天祥由是得与杜浒、邹乘骑逸去,至循州,散兵颇集。天祥妻子及幕僚、客将皆被执。时赏至隆兴,奋骂不屈。有系累至者,辄麾去,云:“小小佥厅官耳。执之何为!”得脱者甚众。临刑,刘洙颇自辨,时赏叱曰:“死耳,何必然!”于是被执者皆死。恒送天祥妻子、家属于燕,二子死于道。

纲 九月,帝迁潮州之浅湾。

纲 元将塔出等引兵入大庾岭。

目 元主诏塔出与李恒、吕师夔等以步卒入岭,忙兀台、唆都、蒲寿庚及元帅刘深等以舟师下海,合追二王。

纲 张世杰攻泉州,不克。元复陷邵武军,遂入福州。

纲 冬十月,以陆秀夫同签书枢密院事。

纲 秀夫之谪,张世杰让陈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惶恐,亟召秀夫还行朝。时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独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收泪,衣尽湿,左右无不悲恸者。

纲 元唆都破兴化军,屠其民,陈瓒死之。

目 唆都至兴化,瓒闭城拒守。唆都临城谕之,矢石雨下,乃造云梯、炮石,攻破其城,巷战终日。获瓒,车裂之。屠其民,血流有声。

纲 十一月,元塔出会兵陷广州。

纲 元将刘深袭浅湾,帝奔井澳。

目 深攻浅湾,张世杰战不利,奉帝走秀山,遂至井澳。

纲 十二月,帝有疾。

目 帝至井澳,飓风坏舟,帝溺,几不救,遂得惊疾。旬余,诸兵士稍集,死者过半。

纲 元刘深袭井澳,帝奔谢女峡,陈宜中逃之占城。

目 帝复入海,至七里洋,欲往占城。陈宜中请先往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返。

纲 戊寅,三年,春正月,元降封福王与芮为平原郡公。

纲 元军入重庆,张珏死之,西川州县皆陷。

纲 二月,元唆都陷潮州,屠其民。

纲 三月,文天祥收兵,复出丽江浦。

目 天祥以弟璧及母在惠州,乃趋之。行收兵,出海丰县,遂次于丽江浦。

纲 都统凌震复广州。

纲 帝迁硇洲。

纲 曾渊子至自雷州,以为参知政事、广西宣谕使。

目 渊子起兵据雷州,元军谕降不听,进兵攻之。渊子奔硇洲,遂有是命。

纲 夏四月,帝崩,卫王即位。

目 帝崩,年十一。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年八岁矣。方登坛,礼毕,御辇所向,有龙挐空而上。既入宫,云阴不见,改元祥兴。升硇洲为翔龙县。上帝庙号曰端宗。太妃仍同听政。

陈宜中入占城,行都日候其还朝,宜中竟不至。时世杰秉政,而秀夫裨助之,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述作,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纲 六月,帝迁新会之厓山。

目 时六军所泊,居雷、化犬牙处,而厓山在新会县南八十里巨海中,与奇石山相对立如两扉,潮汐之所出入也,故有镇戍,张世杰以为天险,可扼以自固,乃奉帝移驻。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宫及军屋千余间。行宫正殿曰慈元,杨太妃居之。升广州为祥兴府。时官民兵尚二十余万,多居于舟,资粮取办于广右诸郡、海外四州。复刷人匠造舟楫,制器仗,至十月始罢。

纲 元以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副之,将兵入闽、广。

纲 秋八月,有星陨于广南。

目 有星堕广州南,初陨色红,大如箕,中爆烈为五,既坠地,声如鸣鼓,一时顷止。

纲 加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张世杰越国公。

目 天祥闻帝即位,上表自劾兵败江西之罪,乞入朝;优诏不许,而加官爵。会军中大疫,士卒多死,天祥母亦病没,诏起复之。天祥长子复亡,家属皆尽。

纲 九月,葬端宗皇帝于厓山。

纲 冬十一月,凌震弃广州遁。

纲 元张弘范袭执文天祥于五坡岭。

目 天祥屯潮阳,邹、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弘正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吞脑子不死,邹自刭。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可免天祥;及天祥至,各争真伪,元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范释其缚,以客礼之。天祥固请死,弘范不许,处之舟中,求族属被俘者悉还之。

纲 十二月,元西僧杨琏真加发绍兴诸陵。

目 杨琏真加利宋攒宫金玉,发诸陵在绍兴者及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又欲裒诸陵骨,杂牛马枯骼为镇南浮屠。会稽人唐珏独痛愤,乃货家具行贷,得百金,为酒食,阴召诸恶少,泣曰:“尔辈皆宋人,吾不忍陵骨之暴露,欲以他骨易之。已造石函六,刻纪年一字为号,自思陵以下,随号收殡。”众如珏言,夜往取遗骸,葬兰亭山后,又移宋故宫冬青树植其上以识,闻者悲之。

帝昺

纲 己卯,帝昺祥兴二年,春正月,元张弘范袭厓山,张世杰力战御之。

目 弘范由潮阳港乘舟入海,至甲子门,获斥候将,知帝所在,乃至厓山。或谓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之?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遂焚行朝草芾,结大舶千余,作一字阵,碇海中,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棚如城堞,奉帝居其间为死计,人皆危之。厓山北浅,舟胶不可进。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骑兵断官军汲路。世杰舟坚不能动,弘范乃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舰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不爇,弘范无如之何。

时世杰有甥韩在元军中,弘范三使韩招世杰,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义不可移尔!”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弘范乃命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命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

弘范复遣人语厓山士民曰:“汝陈丞相已去,文丞相已执,汝复欲何为?”士民亦无叛者。弘范又以舟师据海口,世杰兵士茹干粮,十余日,下掬海水饮之,水咸,饮即呕泄,兵士大困。世杰帅苏刘义、方兴等旦夕大战。既而李恒自广州以师来会,弘范命恒守厓山北。

纲 二月,张世杰与元张弘范战于厓山。世杰兵溃,陆秀夫负帝赴海死之。世杰复收兵,至海陵山,舟覆而死。宋亡。

目 都统张达夜袭元军,败还。弘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里许,令诸将曰:“宋舟西舣厓山,潮至必东遁,急攻之。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弘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元军薄中军,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六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帝舟,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其妻子入海,谓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余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因得帝尸及诏书之宝。

世杰行收兵,遇杨太妃,欲奉以求赵氏后。杨太后始闻帝崩,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趋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谋入广,飓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柁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邪!”风涛愈甚,世杰堕水溺死。诸将函其骨,葬潮居里。苏刘义出海洋,为其下所杀。

纲 冬十月,文天祥至燕,不屈,元人囚之。

目 厓山之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州,痛恨不食,八日犹生,乃复食。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博罗等召见于枢密院,欲使拜,天祥长揖不屈。博罗曰:“自古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奉国与人,是卖国之臣也。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除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已而有贼臣献国,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老母在广故耳。”博罗曰:“弃德祐嗣君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博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不以正,是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度宗长子,德祐亲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祐去位之后,不可谓篡;陈丞相以太后命奉二王出宫,不可谓无所受命。”博罗等皆无辞,但以“无受命”为解。天祥曰:“天与之,人归之,虽无传受之命,推戴拥立,亦何不可!”博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曰:“既知其不可,何必为?”天祥曰:“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下药之理。尽吾心焉,不可救,则天命也。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博罗欲杀之,而元主及大臣不可。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愿释勿杀,乃囚之。

右南宋九帝,共一百五十三年。合两宋一十八帝,共三百二十年。

元纪

世祖文武皇帝

纲 庚辰,元世祖文武皇帝至元十七年,春正月,都元帅张弘范卒。

纲 三月,帝如上都。

纲 遣使穷河源。

纲 秋七月,以郝祯、耿仁为左丞。

目 阿合马贪横益肆,援引二人,骤升同列,交为蒙蔽,掊敛日急,内通货贿,外示威刑,廷中相视,无敢言者。

纲 八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许衡致仕。

目 衡以疾,乞致仕。皇太子请以其子师可为怀孟路总管,以便侍养,且遣使谕之曰:“公毋以道不行为忧也;公安,则道行有时矣。”

纲 翰林学士承旨姚枢卒。

纲 九月,帝还大都。

纲 冬十月,以阿剌罕为右丞相。复大发兵击日本。

纲 十一月,行授时历。

纲 平章政事廉希宪卒。

目 大德间赠太师、恒阳王,谥公正。伯颜曰:“廉公宰相中真宰相,男子中真男子。”世以为名言。

纲 十二月,昭文馆大学士窦默卒。

目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出一言方人物。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可比汲黯。帝尝曰:“朕求贤三十年,得一窦汉卿及李俊民。”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可谓全人矣。”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

纲 辛巳,十八年,春二月,皇后弘吉剌氏崩。

目 后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与有力焉。宋亡,幼主入朝,后不乐。帝曰:“江南平,自此不用兵甲,人皆喜之,尔何独不乐?”后曰:“自古无千岁之国,毋使吾母子及见此则幸矣。”帝以宋府库物置殿庭,召后视之,后一视而反。帝问后何欲,后曰:“宋人贮蓄以贻子孙,子孙不能守而归于我,我又何忍取之邪!”宋太后全氏至京,不习风土,后屡奏乞令回江南,帝不允。后退亦厚待之。

纲 三月,许衡卒。

目 衡病革,家人祀先,衡曰:“吾一日未死,宁不有事于祖考!”起,奠献如仪,既撤而卒,年七十二。衡尝语其子曰:“我平生虚名所累,竟不能辞官,死后慎勿请谥,勿立碑,但书‘许某之墓’四字,使子孙识其处足矣。”后赠司徒,封魏国公,谥文正。

纲 帝如上都。

纲 秋七月,阿剌罕卒于军。八月,诸将弃师于海岛而还。

纲 闰月,帝还大都。

纲 冬十月,焚毁道书。

目 帝方信桑门之惑,诏枢密副使张易参校道书。言:“惟道德经老子所著,余皆后人伪撰。”诏悉焚之。

纲 十二月,以瓮吉剌带为右丞相,阿合马为左丞相。

纲 壬午,十九年,春二月,帝如上都。

纲 三月,益都千户王著杀阿合马于阙下。

纲 夏四月,瓮吉剌带罢,以和礼霍孙为右丞相。

纲 诏戮阿合马尸,遂穷治其党。

目 阿合马死,帝犹不深知其奸,及询枢密副使孛罗,乃尽得其罪恶,始大怒曰:“王著杀之诚是也!”命发冢,剖其棺,戮尸于通玄门外,纵犬食之,四民聚观称快,并诛其子忽辛等四人。寻令中书悉罢黜其党与。又以郝祯、耿仁党恶尤甚,命剖祯棺,戮其尸,下耿仁于狱,诛之。

纲 以张雄飞为参知政事。

纲 秋八月,帝还大都。

纲 九月,俱蓝国入贡。

纲 遣使括云南金。

纲 诏诸路岁举儒吏各一人。

目 中书省掾史有阙,选枢密院、御史台、六部令史转用之,令史则取诸路岁贡之数。仍诏:“诸路岁贡儒、吏,儒必通吏事,吏必知经史者。”

纲 冬十月,复以耶律铸为左丞相。

纲 以宋衍圣公孔洙为国子祭酒,提举浙东学校。

目 孔子后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代孙端友子玠寓衢州。帝既平宋,疑所立,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召洙赴阙,洙逊于居曲阜者。帝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遂命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

纲 十二月,杀宋少保、枢密使、信国公文天祥。

目 时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座,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众千人,欲取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朝廷疑之,遂撒蓑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于上都。疑丞相为天祥,乃召天祥入,谕之曰:“汝移所以事宋者事我,当以汝为相矣。”天祥曰:“天祥为宋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帝犹未忍,遽麾之退。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于都城之柴市。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

天祥为人丰下,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至是兵马司籍所存上之,观者无不流涕悲恸。有得其一履者,亦宝藏之。寻有义士张毅甫者,负其骨归葬吉州,适家人自广东奉其母曾夫人之柩同日至城下,人以为忠孝所感云。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纲 以孔散为平章政事。

纲 征处士刘因为右赞善大夫,寻辞归。

目 因,容城人,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过目成诵。初为经学,究训诂注释之说,叹曰:“圣人精义,殆不止此。”及得周、邵、程、朱之书,一见即曰:“我固谓当有是也。”及论其学之所长,曰:“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不忽木荐之,诏征之,至,擢右赞善大夫。寻以继母老辞归,俸给一无所受。

纲 诏御史台得自选其属。

目 初,御史唯用汉人,至是崔彧请参取蒙古人用之。又言:“台察之选,正由中书,宁无偏党之弊!今宜令本台得自选任。”既而江淮省臣有欲专恣而忌台察之言者,上议欲以行台隶行省,诏廷臣杂议。兵部尚书董文用曰:“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虎也。今虎名仅存而纲纪犹不振,更加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复可望矣。此不可行也。”从之。

纲 始海运。

纲 癸未,二十年,春正月,立弘吉剌氏为皇后。

目 时帝春秋高,后颇预朝政,相臣常不得见帝,辄因后以奏事焉。

初,弘吉剌之族,从太祖起兵有功,寻立其女为后,遂与约曰:“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故元世诸后,多其族焉。

纲 诏停燕南河北、山东租赋。

纲 三月,帝如上都。

纲 复命高丽王瑃及阿答海发兵击日本。

纲 夏四月,罢采民间女子。

纲 六月,增给官吏俸。

纲 冬十月,帝还大都。

纲 耶律铸有罪免。

纲 甲申,二十一年,春正月,群臣上尊号。

目 时议欲肆赦,张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不平之政也。圣明之世,岂宜数赦!”上纳之,遂止下轻刑之诏。

纲 二月,迁宋宗室及大臣之仕者。

纲 三月,帝如上都。

纲 秋七月,诏镇南王脱欢假道安南击占城。

纲 八月,帝还大都。

纲 九月,京师地震。

纲 冬十一月,和礼霍孙、张雄飞等罢,复以安童为右丞相,卢世荣为右丞,史枢为左丞,撤的迷失、廉希恕并参知政事。

纲 十二月,宋太皇太后谢氏卒于燕。

纲 乙酉,二十二年,春正月,以阿必失合为平章政事。

纲 二月,立规措所。

纲 帝如上都。

纲 复以瓮吉剌带为左丞相。

纲 秋八月,帝还大都。

纲 冬十一月,卢世荣伏诛。

纲 十二月,太子真金卒。

目 太子初从姚枢、窦默学,仁孝恭俭,尤优礼大臣,一时在师友之列者,非朝廷名德,则布衣节行之士。在中书日久,明于听断,闻四方科征、挽漕、造作、和市,有系民之休戚者,多奏罢之,中外归心焉。江南行省以岁课羡钞四十七万贯来献,太子怒曰:“朝廷但令汝等安百姓,百姓安,钱粮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钱粮虽多,能自奉乎!”尽却之。中庶子伯必以其子阿八赤入见,谕之以“毋读蒙古书,须习汉人文字”。行台治书侍御史王恽进承华事略二十篇,太子览之,至汉成帝不绝驰道,唐肃宗改服绛纱为朱明服,心甚喜,曰:“我若遇是礼,亦当如是。”又至邢峙止齐太子食邪蒿,顾侍臣曰:“一菜之名,遽能邪人邪?”詹事孔九思曰:“正臣防微,理固当然。”太子善其说,令诸子博观其书。时帝春秋高,南台御史上书请内禅,太子闻之惧。台臣寝其章不敢闻,而阿合马之党答即古、阿散等请收百司吏案,钩考天下钱谷,欲因以发之。都事尚文曰:“是欲上危太子,下陷大臣,其谋奸矣。”遂语御史大夫及丞相先入言之,以夺其谋。帝震怒曰:“汝等无罪邪?”丞相进曰:“臣等无所逃罪,但此辈名载刑书,而为此举,实动摇人心耳。”太子益忧惧不自安。寻卒,年四十三。

纲 集僧四万,作资戒会。

纲 丙戌,二十三年,春三月,遣侍御史程文海访求江南人才。

目 先是文海为集贤直学士,言省院诸司皆用南人,惟御史台、按察司无之。江南风俗,南人所谙,亦宜参用之。至是,遂诏文海仍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往江南博采知名之士。帝素闻赵孟藡、叶李名,密谕文海,必致此二人。文海复荐宋宗室赵孟及张伯淳等二十余人,帝皆擢用之。

纲 帝如上都。

纲 秋七月,免左丞相瓮吉剌带、平章政事阿必失合。

纲 冬十月,帝还大都。

纲 丁亥,二十四年,春二月,以麦朮督丁为平章政事。

纲 闰月,复置尚书省,以桑哥、铁木儿并为平章政事,阿鲁浑萨里为右丞,叶李为左丞,马绍参知政事。初置国子监,以耶律有尚为祭酒。

纲 设江南各路儒学提举司。

目 时江南诸县,各置教谕二人,又用廷臣议,诸道各置提举司,设提举儒学二人,统诸路、府、州,县学祭祀、钱粮之事。未几,复从桑哥等言,钩考江西学田所入羡余,贮之集贤院,以给有才艺之士。

纲 帝如上都。

纲 三月,行至元钞。

纲 戊子,二十五年,夏四月,征宋江西招谕使、知信州谢枋得,辞不至。

目 初,枋得遁入建阳。时程文海至江南访求人才,荐宋遗士三十人,枋得亦在列。枋得方居母丧,遗书文海曰:“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终,某自今无意人间事矣。‘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李左车犹能言之,况稍知诗书,颇识义理者乎!某之至愚极暗,决不可以辱召命亦明矣。”既而留梦炎亦力荐之于上,枋得复遗书梦炎,言:“江南无人才,未有如今日之可耻。春秋以下之人物,本不足道,今欲求一人如瑕吕饴甥、程婴、杵臼、厮养卒,亦不可得。”辩论凡数千百言,卒不行。

纲 秋九月,帝还大都。

纲 置征理司。冬十月,遣使钩考诸路钱谷。

目 初,桑哥摘委六部钩考百司仓库财谷,复以为不专其任,遂置征理司以主之。行台侍御史程文海入朝言:“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宰相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货殖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今权奸用事,立尚书省钩考钱谷,以割剥生民为务,所委任者率皆贪饕邀利之人,江南盗贼窃发,良以此也。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桑哥大怒,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者六,帝皆不允。

纲 遣灜国公赵显学佛于吐蕃。

纲 己丑,二十六年,春正月,地震。

纲 三月,帝如上都。

纲 以中书右丞相伯颜知枢密院事,将兵镇和林。

纲 以伯答儿为中书平章政事。

纲 夏四月,福建参知政事魏天祐执宋谢枋得至燕,不屈,死之。

纲 初,天祐见时方求才,欲荐枋得为功。遣使诱枋得入城,与之言,坐而不对,或嫚言无礼。天祐不能堪,乃让曰:“封疆之臣,当死封疆,安仁之败何不死?”枋得曰:“程婴、公孙杵臼二人皆忠于赵,一存孤,一死节。王莽篡汉,龚胜饿死。司马子长云‘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参政岂足如此!”天祐怒,逼之北行。枋得以死自誓,自离嘉兴,即不食,二十余日不死,乃复食。既渡采石,惟茹少蔬果,积数月,困殆。四月朔至燕,问太后攒所及瀛国所在,再拜恸哭。疾甚,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掷之于地,不食五日死。子定之护骸骨归葬信州。枋得天资严厉,雅负奇气,风岸孤陗,不能与世轩轾。而以天时人事,推宋必亡于二十年后。每论乐毅、申包胥、张良、诸葛亮事,常若有千古之愤者,而以植世教、立民彝为任,贵富贱贫一不动其中。

初,枋得之北行也,贫苦已甚,衣结履穿,人有尝德之者,赒以金帛,辞不受。又为诗别其门人故友,时以为“读其辞,见其心,慷慨激烈,真可以使顽夫廉,懦夫立”云。

纲 五月,以忻都为尚书左丞,何荣祖参知政事,张天祐为中书参知政事。

纲 冬闰十月,帝还大都。

纲 十二月,帝幸大圣寿万安寺。

纲 庚寅,二十七年,夏四月,帝如上都。

纲 河北十七郡蝗。

纲 秋八月朔,日食。

纲 地大震。九月,赦天下。

纲 帝还大都。

纲 冬十一月,安童罢。

纲 大水。

纲 辛卯,二十八年,春正月,桑哥及阿鲁浑萨里、叶李以罪免。

纲 二月。罢征理司。

纲 以完泽为尚书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

纲 帝如上都。

纲 夏五月,逮西僧杨琏真加下狱,寻释之。

目 杨琏真加发宋诸陵及其大臣冢墓,攘取金宝珠玉无算,私庇平民之不输赋者二万三千户,田土称是,及受美女宝物之献,藏匿未露者尤多。至是坐侵盗官物,遣使逮问,追治之,籍其妻孥、田亩。台者诸臣皆言:“宜诛之以谢天下。”帝不听,命释之,给还其所籍。

纲 复征刘因为集贤学士,辞不至。

目 因以疾固辞。帝闻之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遂不强致之。

纲 下桑哥狱,逮其党要束木诛之。

纲 罢尚书省,命右丞相完泽等并入中书。

纲 秋七月,桑哥伏诛。

纲 九月,以咱喜鲁丁为平章政事。冬十月,以雪雪的斤为平章政事。

纲 壬辰,二十九年,春正月朔,日食。

纲 二月,以亦黑迷失、史弼、高兴并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将兵击瓜哇。

纲 三月,麦朮督丁罢,以铁哥、剌真并为平章政事。

纲 帝如上都。秋八月,帝还大都。

纲 冬十二月,改封梁王甘麻剌为晋王,镇北边。

纲 癸巳,三十年,春正月,右丞相安童卒。

纲 二月,以杨琏真加子暗普为江浙行省左丞。

纲 帝如上都。

纲 夏四月,刘因卒。

纲 秋七月,以月赤察儿知枢密院事。

纲 九月,帝还大都。

纲 冬十月,彗出紫微垣。

目 帝忧之,夜召不忽木入禁中,问所以销天变之道。不忽木曰:“风雨自天而至,人则栋宇以待之;江河为地之限,人则舟楫以通之;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则为之,此人所以与天地参也。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怒,起敬起孝,故易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诗曰:‘敬天之怒。’三代圣王,克谨天戒,鲜有不终。汉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地震,频岁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祸,海内乂安。此前代之龟鉴也,愿陛下法之。”因诵文帝日食求言诏,帝悚然曰:“此言深合朕意,可复诵之。”遂论说至四鼓乃罢。

纲 以伯颜为平章政事。

纲 甲午,三十一年,春正月,帝崩。

纲 葬起辇谷。

纲 夏四月,皇孙铁木耳即位于上都,大赦。追尊皇考曰裕宗皇帝,尊母弘吉剌氏曰皇太后。

纲 五月,以玉昔帖木耳为太师,伯颜为太傅,月赤察儿为太保。六月,复以帖木儿为平章政事。

纲 赐宋使臣家铉翁号处士,遣还乡。

目 初,世祖欲官铉翁,不受,遂安置河间,以春秋教授弟子,数为诸生谈及宋兴亡之故,辄流涕太息。至是,年逾八十,诏赐号处士,放还乡里,锡予金币,皆不受。寻卒。

纲 秋七月,诏中外崇奉孔子。

纲 冬十月,帝至自上都。

目 帝巡狩三不剌之地,董文用言:“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游不以时,无以慰安元元。且人君犹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在勤远略也。宜趣还京师。”帝悟,遂还。

纲 十一月,以何玮为参知政事,伯颜察儿参议省事。

纲 十二月,太傅知枢密院事伯颜卒。

目 伯颜深沉有谋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如将一人,诸将仰之若神明。还朝,未尝言功。卒赠太师,追封淮安王,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