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

真宗皇帝

纲 戊戌,真宗皇帝咸平元年,春正月,彗星见,诏求直言。

目 彗出营室北,吕端言:“应在齐、鲁分。”帝曰:“朕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邪!”诏求直言,避殿减膳。时田锡自知集贤院出知泰州,上疏言:“李继迁不合与夏州,又不合呼之为赵保吉,乃时政舛误之大者。”又言“枢密公事,宰相不得预闻,中书政事,枢密不得预议,以致兵谋未精,国计未善。”帝嘉纳之。

纲 夏四月,遣使按诸路逋负,悉除之。

目 除天下逋欠一千余万,释系狱者三千余人,用三司判官王钦若之言也。

纲 冬十月,吕端、李至、温仲舒、夏侯峤罢。

目 端器量宽恕,知大体,帝深重之。每见其入对,肃然拱揖,不以名呼。又以端姿仪瓌大,宫庭陛峻,特令梓人为纳陛。至是,以疾罢。

纲 以张齐贤、李沆同平章事,向敏中参知政事,杨砺、宋湜为枢密副使。

目 齐贤慷慨有大略,每以致君自负。尝为帝言皇王之道,帝曰:“皇王之道非有迹,但庶事无挠,则近之矣。”

帝尝问沆治道所宜先,沆对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帝问其人,沆曰:“如梅询、曾致尧辈是矣。”帝又语及“唐人树党,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耳。”沆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如卢杞蒙蔽德宗,李泌以为真奸邪是也。”帝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久之自败。”一夕内出手诏,欲以刘美人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之,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尝谓沆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纲 己亥,二年,春闰三月,旱,求直言。

目 转运副使朱台符上言,略曰:“陛下践祚以来,彗星一见,时雨再愆。彗星见者,兵之象也。时雨愆者,泽未流也。宜重农以积粟,简卒以省费,专将帅之任以安边,慎守令之选以惠民,舍此数事,虽有智者不能为计矣。”

纲 夏六月,枢密使兼侍中鲁公曹彬卒。

目 彬疾,帝临问,因询以契丹事宜,彬对曰:“太祖英武定天下,犹经营和好。”帝曰:“此事朕当屈节为天下苍生,然须执纲纪,存大体,即久远之利也。”又问以后事,对曰:“臣无事可言。臣子璨、玮,材器皆堪为将。”帝问其优劣,对曰:“璨不如玮。”及卒,帝哭之恸,赠中书令,追封济阳王,谥武惠。彬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俸入,给宗族,无余积。君子谓彬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为宋良将第一。

纲 秋七月,以王显为枢密使。

纲 以吕文仲等为翰林侍读学士,邢昺为侍讲学士。

目 初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设直庐于秘阁,以杨徽之、夏侯峤及文仲为侍读学士,昺为侍讲学士,更直召对询访,或至中夕。寻诏昺与杜镐、舒雅、孙奭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穀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

纲 冬十月,契丹隆绪入寇,都部署康保裔与战于瀛州,死之。十二月,帝自将御契丹,次于大名。

纲 庚子,三年,春正月,契丹引还,范廷召追败之。帝至自大名。

纲 二月,王显罢,以周莹、王继英知枢密院事,王旦同知院事。

目 初,旦为翰林学士,尝奏事退,帝自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此人也。”

纲 夏四月,太子太保吕端卒。

纲 冬十一月,张齐贤免。

目 齐贤与李沆不相得。日南至朝会,齐贤被酒失仪,遂坐免。

纲 辛丑,四年,春二月,诏群臣子弟补京官者试一经。

纲 三月,以吕蒙正、向敏中同平章事。王化基罢。以王旦参知政事,冯拯、陈尧叟同知枢密院事。

纲 夏四月,以王钦若参知政事。

纲 颁九经于州县学校。

纲 秋八月,以张齐贤为泾原诸路经略使。

目 帝以赵保吉虽入贡,而钞劫益甚,乃遣齐贤行边。齐贤言:“灵武孤城,必难固守,徒使军民六七万陷于危亡之地。”通判永兴军何亮复上安边书,言“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河,决不可舍之以资戎狄”。帝不能决,诏群臣议弃守之宜。杨亿言“弃之便”。辅臣咸以“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惑之。李沆曰:“保吉未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帝不从,以王超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将步骑六万援灵州。齐贤又请募江南丁壮以益戍兵,帝曰:“此不惟人心动摇,抑使南方之人远戍西鄙,甚不便也。”寝其奏。

纲 九月,赵保吉反,陷清远军。

纲 壬寅,五年,春三月,赵保吉陷灵州,知州事裴济死之。

目 济知灵州,谋辑八镇,兴屯田之科,民甚赖之。保吉大集蕃部来攻,济被围饷绝,刺指血染奏,求救兵,不至,城遂陷,济死焉。保吉以州为西平府,居之。帝得报,悔不用李沆之言,诏王超屯永兴军。

纲 夏六月,周莹罢。

纲 秋九月,召种放为左司谏,直昭文馆。

目 张齐贤言放孝行纯至,简朴退静,可厉风俗。下诏召之,放乃诣京师,对于崇政殿,赐坐,询以民政边事。放对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放固让,不许,赐予甚厚,时召对焉。明年请暂还山,许之,迁起居舍人。放既还,后数朝京师,东封、西祀无不预。禄赐既丰,颇饰舆服,置田长安,强市争讼,时议薄之。王嗣宗守京兆,因条上其不法事,极其丑诋,会赦而止。杜镐尝因宴饯赋诗,诵北山移文以讥之,放不之愧。

纲 冬十月,向敏中免。

纲 癸卯,六年,夏四月,复以张咏知益州。

目 帝以咏前在蜀,治政优异,复自永兴徙知益州。民闻咏再至,皆鼓舞相庆。咏威惠并行,政绩益著,下诏褒美,且令巡抚使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纲 六月,以寇准为三司使,陈恕罢。

目 恕久领三司。帝初即位,尝命条具中外钱谷,恕久不进,屡诏趣之,恕对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是以不敢进也。”帝嘉之。至是以疾固求馆殿之职,帝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恕荐准焉。准至三司,检寻恕前后改创之事类为册,及其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恕精于吏理,深刻少恩,人不敢干以私。掌利柄十余年,强力干事,胥吏畏服。

纲 秋九月,吕蒙正罢。

纲 冬十二月,右谏议大夫田锡卒。

目 锡居谏署,直言时政得失,每指斥将相备位,无所筹谋,封疏凡五十二奏,悉焚之。曰:“直谏,臣职也,岂可藏副示后以卖直邪。”及卒,帝谓李沆曰:“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疏已至矣。”嗟惜久之。

纲 赵保吉陷西凉,杀丁惟清,潘罗支会蕃部击败之。保吉走死,子德明嗣。

目 环、庆边臣以德明初立,乞降诏抚之。帝乃诏德明,令审图去就。知镇戎军曹玮上言:“保吉擅河南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国有西顾之忧。今其国危子弱,不即捕灭,后更强盛,不可制矣。愿假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阙下,复河南为郡县,此其时也。”帝欲以恩致德明,不报。

纲 甲辰,景德元年,春正月,京师地震。

纲 三月,皇太后李氏崩。

纲 秋七月,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李沆卒。

目 时西北用兵,帝便殿延访,或至旰食,王旦叹曰:“我辈安得坐见太平,优游无事邪!”沆曰:“强敌外患,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帝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他日之忧也。”

丁谓与寇准善,准屡荐其才于沆,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当思吾言。”

沆尝言:“居重位无补,惟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少以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行一事即所伤多矣,陆象先所谓‘庸人扰之’是已。”沆常读论语,或问之,沆曰:“沆为宰相,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未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居位慎密,不求声誉,遵法度,识大体,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则已宽矣。”

及卒,帝惊恸,谓左右曰:“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邪!”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纲 以毕士安参知政事。

纲 八月,以毕士安、寇准同平章事,王继英为枢密使,冯拯、陈尧叟签书枢密院事。

目 初,士安既拜参知政事,入谢,帝曰:“未也,行且相卿。”因问“谁可与卿同进者?”对曰:“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臣所不如。”帝曰:“闻其好刚使气。”对曰:“准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北戎跳梁,为边境患,若准者正宜用也。”帝曰:“然。当藉卿宿德镇之。”准既相,守正疾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士安每为申辨,帝始不疑。

纲 闰九月,契丹隆绪大举入寇。

纲 冬十月,契丹来议和,遣门祗候曹利用报之。

纲 置龙图阁。

目 奉太宗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与宗正所进属籍;并置待制学士官。自是,每一帝崩,则置一阁。

纲 十一月,契丹进寇澶州,帝自将御之。

目 契丹陷德清军,逼冀州,遂抵澶州。边书告急,一夕五至,寇准不发,饮笑自如。帝闻之大骇,以问准。对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耳。”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无还。”

毕士安力劝帝如准所请,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王钦若临江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也,请幸成都。帝以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者,曰:“谁为陛下画此策?罪可斩也!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邪!”帝意乃决。时欲择大臣镇大名,准荐钦若,遂诏判天雄军。盖准以钦若多智,恐妄有所疑沮,故出之。

纲 李继隆军射杀契丹将萧挞览。

目 契丹围澶州,李继隆整军御之。会有自虏中回者,言挞览谋以迟明袭寨,继隆伏兵分据要害。顷之,控弦暴至,挞览躬出阵前督战;继隆将张环守床子弩,弩撼机发,射杀之。挞览有机勇,所领皆锐兵,既死,虏大挫衄。

纲 以王旦为东京留守。

纲 十二月,帝渡河,次澶州,契丹请盟而退。

目 帝在道,又有以金陵之谋告者,帝意稍惑,召准问之。准曰:“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望銮舆至,士气百倍;若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虏乘其后,金陵亦不可得至也。”殿前都指挥使高琼曰:“寇准言是。”准又曰:“机不可失,宜趣驾。”帝乃晨发。

至澶州南城,望见契丹军势甚盛,众请驻跸。寇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吭,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高琼亦固以请,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益怖骇。帝悉以军事付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畏悦。已而契丹数千骑来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帝还行宫,留准居北城上,徐使人视准何为。准方与知制诰杨亿饮博,歌谑欢呼。帝喜曰:“准如是,吾复何忧。”

契丹遣其臣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金帛,朝廷之体,固亦无伤。”准不欲赂以货财,且欲邀其称臣及献幽、蓟之地,因画策以进曰:“如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年后戎且生心矣。”帝曰:“数十年后,当有扞御之者。吾不忍生灵重困,姑听其和可也。”准尚未许,会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乃许其成。复遣曹利用如契丹军,议岁币。帝曰:“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准闻之,召利用至幄谓曰:“虽有敕旨,汝所许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契丹军,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契丹遣其门使丁振持誓书来,以兄礼事帝,引兵北归。

纲 帝至自澶州。

纲 乙巳,二年,春正月,大赦。

目 以契丹讲和,大赦天下,放河北诸州强壮归农,罢诸路行营,省河北戍兵十之五,缘边三之二。诏缘边毋出境掠夺,得契丹马牛悉纵还之。通互市,葺城池,招流亡,广储蓄,由是河北民得安业,皆毕士安之谋也。

纲 夏四月,王钦若罢,以冯拯参知政事。

目 钦若与寇准不协,累表愿解政事,特置资政殿学士授之。

纲 秋七月,增置制举六科。

目 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吏理可使从政,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凡六科。诏中书门下试察其才,具名闻奏,临轩亲策之。

纲 归币于契丹。

目 自是岁以为常。

纲 八月,以向敏中知延州。

目 先是赵德明以父有遗命,遣使乞归顺,诏以敏中为缘边安抚使,受其降。至是,以德明誓约未定,徙敏中为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经略。

纲 冬十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毕士安卒。

目 帝谓辅臣曰:“士安饬躬畏谨,有古人之风,遽此沦没,深可悼惜。”王旦等对曰:“士安官至辅相,而四方无田园居第。没未终丧,家用已屈,真不负陛下之所知矣。”帝感叹,赐其家白金五千两,谥文简。

纲 十一月,契丹遣使来聘。

纲 丙午,三年,春二月,罢寇准知陕州。

目 准为相,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他日除官,同列目吏持例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若用例,一吏职耳。”自澶渊还,颇矜其功。

帝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何耻如之!”帝愀然不悦。钦若曰:“陛下知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由是帝顾准浸衰,竟罢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耳。”及准知陕,咏适自成都还,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也。”

未几,移准知天雄军,契丹使过大名谓准曰:“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书?”准曰:“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耳。”

纲 以王旦同平章事,赵安仁参知政事。以王钦若、陈尧叟知枢密院事,韩崇训、马知节签书院事。

纲 置诸州常平仓。

纲 冬十月,赵德明请降,诏以为定难节度使。

纲 丁未,四年,春正月,契丹城辽西为中京。

纲 夏四月,皇后郭氏崩。

纲 五月,增孔子守茔户。

纲 秋八月,权三司使丁谓上景德会计录。

纲 戊申,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有天书见于承天门,大赦,改元。

目 帝自闻王钦若言,深以澶州之盟为辱,常怏怏不乐。钦若度帝厌兵,因谬进曰:“陛下以兵取幽、蓟,乃可涤此耻。”帝曰:“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忍为此!可思其次。”钦若曰:“惟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乃可尔。”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奉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邪?圣人以神道设教耳。”帝沉思久之,曰:“王旦得无不可乎?”钦若曰:“臣论以圣意,宜无不可。”钦若乃乘间为旦言,旦黾勉从之。帝尚犹豫,会幸秘阁,骤问直学士杜镐曰:“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何事邪?”镐老儒,不测上旨,漫应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帝意乃决,遂召旦饮,欢甚,赐以樽酒曰:“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封,则皆美珠也。旦悟帝旨,自是不敢有异议。

正月乙丑,帝谓群臣曰:“去冬十一月庚寅,夜将半,朕方就寝,忽室中光曜,见神人星冠绛衣,告曰:‘来月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竦然起对,已复无见。自十二月朔,即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以伫神贶。适皇城司奏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令中使视之,帛长二丈许,缄物如书卷,缠以青缕,封处隐隐有字,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旦等皆再拜称贺。

帝即步至承天门,瞻望再拜,遣二内侍升屋奉之下。旦跪进,帝再拜受之,亲置與中,导至道场,授陈尧叟启封,复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词类洪范、道德经,始言帝能以至孝至道绍世,次谕以清浄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盛以金匮,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遣官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赦,改元。

钦若之计既行,陈尧叟、陈彭年、丁谓、杜镐益以经义附和,而天下争言祥符矣。独龙图阁待制孙奭言于帝曰:“以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默然。

纲 三月,诏议封禅。夏四月,以王旦兼封禅大礼使。

纲 六月,得天书于泰山。群臣上帝尊号。

纲 作玉清昭应宫。

纲 冬十月,帝封泰山,禅社首。大赦。

纲 十一月,帝过曲阜,谒孔子,加谥玄圣文宣王。

纲 还宫。

目 帝还,群臣争颂功德,惟进士孙籍献书,言:“封禅,帝王之盛事,愿陛下谨于盈成,不可遂自满假。”知制诰周起亦上言:“天下之势,常患恬于逸安,而忽于兢畏。愿毋以告成为恃。”帝皆纳之。

纲 己酉,二年,春二月,以方士王中正为左武卫将军。

目 先是汀州人王捷言:“于南康遇道人,姓赵氏,授以丹术及小镮神剑。盖司命真君,是为圣祖。”宦者刘承珪以闻,赐捷名中正,得对龙图阁。既东封,加圣祖为司命天尊,授中正以官,恩遇甚厚。

纲 夏四月,升州大火,陕西旱、蝗。

纲 三司使丁谓上封禅祥瑞图。

目 丁谓上封禅祥瑞图,示百官于朝堂。自封禅之后,士大夫争奏符瑞,献赞颂。崔立独言:“水发徐、兖,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大火,是天所以戒骄矜也。而中外多上云雾草木之瑞,此何足为治道言哉!”不省。

纲 庚戌,三年,春二月,赎吕端第赐其家。

目 端诸子多不同处,旧第已质于人。帝闻之,出内库钱赎还之,令其聚居。端长子蕃言负人息钱甚多,帝别赐内库金帛,俾偿之。蕃弟荀与西京差遣,仍令内侍省置簿为掌僦课,给其家。王旦曰:“陛下推思旧臣,始终委曲至矣。”

纲 秋,旱、蝗。

纲 九月,内侍江守恩有罪,诛。

目 守恩擅取民麦穗,杖杀军士,狱成抵法。太常博士俞献卿抗章论救,坐贬。帝尝谓辅臣曰:“前代内臣恃恩恣横,蠹政害物,朕深以为戒,故于班秩赐予不使过分,有罪未尝矜贷。”王旦等曰:“前代事迹昭然,足为龟鉴。陛下言及此,社稷之福也。”

纲 冬十二月,夏州饥。

目 西夏管内饥,赵德明表求粟百万,朝议不知所出。或言德明方纳款,而敢渝誓,请降诏责之。王旦曰:“第诏德明云:‘已敕有司具粟百万于京师,其遣众来取。’”德明得诏惭曰:“朝廷有人。”

纲 辛亥,四年,帝祭后土于汾阴,大赦。

目 先是群臣上表请祀汾阴,帝从之,以王旦兼大礼使,王钦若为礼仪使,陈尧叟为经度使。正月,奉天书发京师,是月至宝鼎县,祀后土地祇,大赦天下。建宝鼎县为庆成军,大宴群臣于穆清宫而还。

初,将祀汾阴,会岁旱,龙图阁待制孙奭上疏,陈不可者十,且曰:“陛下才毕东封,又议西幸,非先王五年卜征重谨之意。今国家土木之功,累年不息,水旱作沴,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飨之乎!”时群臣争奏祥瑞,奭复上言:“方今野雕、山鹿,并形奏简;秋旱、冬雷,率皆称贺。将以欺上天,则上天不可欺;将以愚下民,则下民不可愚;将以惑后世,则后世不可惑。夫‘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陛下何为而不思也!”帝嘉其忠而不能从。

纲 三月,召陕州隐士魏野,不至。

目 野不求闻达,居陕之东郊,为诗精苦。帝自汾阴还,次陕州,遣陕令王希召之,不起,命工图其所居观之。

纲 帝过西京,遂谒诸陵。夏四月,还宫。

纲 太子太师吕蒙正卒。

纲 壬子,五年,夏四月,复以向敏中同平章事。

目 时旧相出镇,不以吏事为意,惟敏中尽心民事,帝由是有复用之意。及东封、西祀,皆以敏中留守,厚重镇静,人情帖然,遂复拜相。

纲 五月,赐杭州隐士林逋粟帛。

目 逋力学,善诗,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结庐杭州西湖之孤山。帝闻其名,赐以粟帛。

纲 秋八月,作会灵观。

纲 九月,罢参知政事赵安仁。

目 初,议立后,安仁谓“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帝不悦。他日,与王钦若从容论方今大臣谁为长者,钦若欲排安仁,乃誉之曰:“无若赵安仁。安仁昔为沈伦所知,常欲报之。”帝默然,未几罢。安仁虽贵,简俭若贫素,喜诲诱后进,时以重德推焉。

纲 以王钦若、陈尧叟为枢密使,丁谓参知政事,马知节为枢密副使。

目 时天下乂安,王钦若、丁谓导帝以封祀,眷遇日隆。钦若自以深达道教,多所建明,而谓附会之,与陈彭年、刘承珪等搜讲坠典,大修宫观。以林特有心计,使为三司使以干财利。五人交通,纵迹诡秘,时号“五鬼”。王旦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追思李沆之先识,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钦若状貌短小,颈有附疣,时目为“瘿相”。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以众方竞言祥瑞,深不然之,每言于帝曰:“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也。”

纲 冬十月,帝言圣祖降于延恩殿。

目 帝语辅臣曰:“朕梦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玄朗授汝天书,今令再见汝。’翌日,复梦神人传圣祖言。吾座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圣祖至,朕再拜殿下,俄有六人至,揖圣祖,皆就坐。圣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即离座乘云而去。”王旦等皆再拜称贺。诏告天下,肆赦加恩。闰月,上圣祖及圣母尊号。

纲 十一月,以王旦兼玉清昭应宫使。

纲 作景灵宫。

纲 改孔子谥。

目 以“玄”字犯圣祖讳,改“玄圣”为“至圣”。

纲 十二月,立德妃刘氏为皇后。

目 后父通为虎捷都指挥使,从征太原,道卒,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至京师,年十五入襄邸。帝即位,自美人进位德妃,专宠后宫。郭氏崩,帝欲立之,翰林学士李迪言“妃起于寒微,不可以母天下”。帝不从。欲得杨亿草制,使丁谓谕旨。亿难之,谓曰:“勉为此,不忧不富贵。”亿曰:“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乃命他学士焉。后既立,以无宗族,更以美为兄,改其姓为刘。闻李迪之谏,大恨之。后性警敏,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帝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援引故实以对。帝深重之,由是渐干外政。

纲 癸丑,六年,春正月,禁内臣出使干预公事。

纲 秋七月,除农器税。

目 知滨州吕夷简请免税河北农器。帝曰:“务穑劝农,古之道也,岂独河北哉!”诏诸路并除之。

纲 冬十二月,献天书于朝元殿。

目 先是,帝享玉皇于朝元殿,判亳州丁谓献芝草三万七千本,遂诏扶侍使赵安仁等奉献天书于朝元殿。

纲 甲寅,七年,春正月,帝如亳州,谒老子于太清宫。

目 先是,诏亲谒太清宫,命王旦兼大礼使,丁谓兼奉祀经度制置使,陈彭年副之,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孙奭上言:“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岂以明皇为令德之主邪?”帝曰:“东封、祀汾、谒陵寝、享老子,非始于明皇。且开元礼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宝之乱而非之。”作解疑论以示群臣。是月,奉天书发京师,遂朝谒太清宫。

纲 以应天府为南京。

目 国初因五代之旧,以大梁为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后以太祖旧藩归德军在宋州,改宋州为应天府,至是建为南京。作鸿庆宫,以奉太祖、太宗圣像。

纲 二月,还宫,大赦。

纲 夏六月,王钦若、陈尧叟、马知节免。

目 知节素恶钦若之为人,议论未尝少屈。钦若每奏事,必怀数奏,但出一二,匿其余,退则以己意称上旨行之。知节尝于帝前顾钦若曰:“怀中奏,何不尽出之?”钦若不悦。会泸州都巡检王怀信等上平蛮功,钦若久不决,既而擅超擢之;知节因面诋其短,争于帝前。帝召王旦质之。旦至,钦若犹哗不已,知节流涕曰:“愿与钦若同下御史府。”旦叱钦若使退。帝大怒,命付狱。旦从容曰:“钦若等当黜,未知坐以何罪?”帝曰:“忿争无礼。”旦曰:“陛下奄有天下,使大臣坐忿争无礼之罪,或闻外国,无以威远。愿至中书召钦若等,宣示陛下含容之意,且戒约之,俟少间罢未晩也。”帝曰:“非卿言,朕固难忍。”月余,始罢钦若、知节并及尧叟。

纲 司空张齐贤卒。

纲 以寇准为枢密使。

纲 秋七月,以王嗣宗、曹利用为枢密副使。八月,以向敏中兼景灵宫使。

纲 冬十二月朔,司天监奏日食,不应。

目 群臣表贺。

纲 乙卯,八年,春二月,加楚王元佐天策上将军,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纲 夏四月,寇准罢。

目 准以三司使林特附会邪险,恶之,每事沮抑。帝方宠特,闻之不悦,谓王旦曰:“准刚忿如昔。”旦曰:“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己任,此其所短也。非至仁之主,孰能容之?”准竟以是罢。

初,准数短旦于帝,而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由是益贤旦。

中书有事送枢密院,违诏格,准以上闻。旦被责,拜谢,堂吏皆坐罚。不逾月,枢密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尝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枢密而已。准大惭谢。

及罢,准托人语旦,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吾不受私请也。”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纲 以王钦若、陈尧叟为枢密使。

纲 朝元殿火。

纲 秋九月,王嗣宗罢。

纲 枢密直学士知陈州张咏卒。

目 咏临卒上疏言:“不当造宫观,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此皆贼臣丁谓诳惑陛下;乞斩谓头置国门以谢天下,然后斩咏头置丁氏之门以谢谓。”帝叹其忠,谥忠定。

纲 赐信州道士张正随号真静先生。

目 初,汉张鲁子自汉川徙居信州龙虎山,世以鬼道惑众,正随其后也。至是,召赴阙,赐号。王钦若为奏立授箓院及上清观,蠲其田租。自是凡嗣世者皆赐号。

纲 丙辰,九年,春正月,以张旻为枢密副使。

目 先是旻为马军副都指挥使,被旨选兵,下令太峻,兵惧,谋欲为变。上召二府议之,王旦曰:“若罪旻,则自今帅臣何以御众,捕谋者则震惊都邑。今但擢旻,使解兵柄,反侧者当自安矣。”帝从其言,兵果无他。帝语左右曰:“王旦善处大事,真宰相也。”

纲 夏六月,畿内蝗。

目 帝遣人出郊,得死蝗以献,因以示大臣。明日执政遂袖死蝗进曰:“蝗尽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王旦曰:“蝗出为灾。灾弭,幸也,又何贺。”固称不可。后数日二府方奏事,飞蝗忽蔽天,帝顾旦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

纲 秋八月,知秦州曹玮败吐蕃于伏羌砦。

目 玮在秦州,屡请益兵。帝不悦,问李迪“边将谁可代玮者”?迪曰:“玮知唃厮啰欲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乃诏发关内羡兵赴玮。未几,唃厮啰与宗哥族连结入寇;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俟其至,大破之,夷其族帐,斩首千余级。自是唃厮啰势蹙,退保碛中不出。

纲 九月,丁谓、陈尧叟免,以陈彭年、王曾、张知白参知政事,任中正为枢密副使。

目 彭年初入翰林为学士,尝谒王旦,旦辞不见。翌日,向敏中以彭年所上文字示旦,旦暝目不览曰:“是不过兴建符瑞,图进取耳。”已而彭年附王钦若、丁谓,朝廷典礼,无不参预,帝甚宠遇。及升内,而李宗谔卒,杨亿罢,彭年独任,事务丛委,形神皆耗,举止失措,至家人有不记其名者。

纲 罢诸营建。

目 李迪言:“陛下土木之役过甚,蝗旱之灾,殆天意以警陛下也。”帝深然之,遂罢诸营造,禁天下贡瑞物。诏民能赈贫者,官之。未几得雨,青州飞蝗多赴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