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紀卷第廿五 天萬豐日天皇 孝德天皇
天萬豊日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同母弟也。尊佛法輕神道。〈■生國魂社樹之類是也。〉爲人柔仁好儒。不擇貴賎。頻降恩勅。
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六月庚戌。《十四》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思欲傅位於中大兄。而詔曰。云々。中大兄退語於中臣鎌子連。中臣鎌子連議曰。古人大兄。殿下之兄也。輕皇子。殿下之舅也。方今古人大兄在。而殿下陟天皇位。便違人弟恭遜之心。且立舅以答民望。不亦可乎。於是。中大兄深嘉厥議。密以奏聞。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授璽綬禪位。策曰。咨。爾輕皇子。云々。輕皇子再三固辭。轉譲於古人大兄〈更名古人大市皇子。〉曰。大兄命。是昔天皇所生。而又年長。以斯二理可居天位。』於是。古人大兄避座逡巡拱手辭曰。奉順天皇聖旨。何勞推譲於臣。臣願出家入于吉野。勤修佛道奉祐天皇。辭訖。解所佩刀投擲於地。亦命帳内皆令解刀。即自詣於法興寺佛殿與塔間。剔除髯髮。披著袈裟。』由是。輕皇子不得固辭升壇即祚。于時。大伴長德〈字馬飼。〉連帶金靭立於壇右。犬上建部君帶金靭立於壇左。百官臣連。國造。伴造百八十部羅列匝拜。▼是日。奉號於豐財天皇曰皇祖母尊。以中大兄爲皇太子。以阿倍内麻呂臣爲左大臣。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臣爲右大臣。以大錦冠授中臣鎌子連爲内臣。増封若于戸云云。中臣鎌子連。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云々。』以沙門旻法師。高向史玄理爲國博士。
辛亥。以金策賜阿倍倉梯麻呂大臣與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或本云。賜練金。〉
乙卯。天皇。皇祖母尊。皇太子。於大槻樹之下。召集羣臣盟曰。〈告天神地祇曰。天覆地載。帝道唯一。而末代澆薄。君臣失序。皇天假手於我。誅殄暴逆。今共瀝心血。而自今以後。君無二政。臣無貳朝。若貳此盟。天災地妖。鬼誅人伐。皎如日月也。〈改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爲大化元年。
大化元年秋七月丁卯朔戊辰。立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女間人皇女爲皇后。立二妃。元妃阿倍倉梯麻呂大臣女曰小足媛。生有間皇子。次妃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女曰乳娘。
丙子。高麗。百濟。新羅。並遣使進調。百濟調使兼領任調那使。進任那調。唯百濟大使佐平縁福遇病。留津館而不入於京。巨勢德大臣。詔於高麗使曰。明神御宇日本天皇詔旨。天皇所遣之使。與高麗神子奉遣之使。既往短而將來長。是故可以温和之心相繼往來而已。又詔於百濟使曰。明神御宇日本天皇詔旨。始我遠皇祖之世。以百濟國爲内官家。譬如三絞之綱。中間以任那國屬賜百濟。後遣三輪栗隈君東人觀察任那國堺。是故百濟王隨勅悉示其堺。而調有闕。由是却還其調。任那所出物者。天皇之所明覽。夫自今以後。可具題國與所出調。汝佐平等。不易面來。早須明報。今重遣三輪君東入。馬飼造。〈闕名。〉又勅。可送遣鬼部率意斯妻子等。
戊寅。天皇詔阿倍倉梯萬侶大臣。蘇我石川萬侶大臣曰。當■ 遵上古聖王之■跡而治天下。復當有信可治天下。
己卯。天皇詔阿倍倉梯麻呂大臣。蘇我石川萬侶大臣曰。可歴問大夫與百伴造等。以悦使民之路。
庚辰。蘇我石川麻呂大臣奏曰。先以祭鎭神祗。然後應議政事。▼是日。遣倭漢直比羅夫於尾張國。忌部首子麻呂於美濃國。課供神之幣。
八月丙申朔庚子。拜東國等國司。仍詔國司等曰。隨天神之所奉寄。方今始將修萬國。凡國家所有公民。大小所領人衆。汝等之任。皆作戸籍。及校田畝。其薗池水陸之利。與百姓倶。又國司等在國不得判罪。不得取他貨賂令致民於貧苦。上京之時。不得多從百姓於己。唯得使從國造。郡領。但以公事往來之時。得騎部内之馬。得騎部内之飯。介以上奉法。必須衰賞。違法當降爵位。判官以下。取他貨賂。二倍徴之。遂以輕重科罪。其長官從者九人。次官從者七人。主典從者五人。若違限外將者。主與所從之人。並當科罪。若有求名之人。元非國造。伴造。縣稻置而輙詐訴言。自我祖時。領此官家。治是郡縣。汝等國司。不得隨詐便牒於朝。審得實状而後可申。又於閑曠之所。起造兵庫。收聚國郡刀甲弓矢。邊國近與蝦夷接境處者。可盡數集其兵而猶假授本主。其於倭國六縣被遣使者。宜造戸籍并校田畝。〈謂検覈墾田。頃畝及民戸口年紀。〉汝等國司。可明聽退。即賜帛布各有差。是日。設鍾匱於朝而詔曰。若憂訴之人。有伴造者。其伴造先勘當而奏。有尊長者。某尊長先勘當而奏。若其伴造。尊長。不審所訴。收牒納匱。以其罪々之。其收牒者。昧旦執牒奏於内裏。朕題年月便示羣卿。或懈怠不理。或阿黨有曲。訴者可以撞鍾。由是縣鍾置匱於朝。天下之民咸知朕意。又男女之法者。良男良女共所生子配其父。若良男娶婢所生子配其母。若良女嫁奴所生子配其父。若兩家奴婢所生子配其母。若寺家仕丁之子者。如良人法。若別入奴婢法。如奴婢法。今克見人爲制之始。
癸卯。遣使於大寺喚聚僧尼而詔曰。於磯城嶋宮御宇天皇十三年中。百濟明王奉傅佛法於我大倭。是時。羣臣倶不欲傳。而蘇我稻目宿禰獨信其法。天皇乃詔稻目宿禰使奉其法。於譯語田宮御宇天皇之世。蘇我馬子宿禰追遵考父之風。猶重能仁世之教。而餘臣不信。此典幾亡。天皇詔馬子宿禰而使奉其法。於小墾田宮御宇之世。馬子宿禰奉爲天皇造丈六繍像。丈六銅像。顯揚佛教恭敬僧尼。朕更復思崇正教光啓大猷。故以沙門狛大法師福亮。惠雲。常安。靈雲。惠至。寺主僧旻。道登。惠隣。而爲十師。別以惠妙法師爲百濟寺々主。此十師等宜能教導衆僧。修行釋教要使如法。凡自天皇至于伴造所造之寺。不能營者。朕皆助作。令拜寺司等興寺主。巡行諸寺。驗僧尼。奴婢。田畝之實。而盡顯奏。即以來目臣。〈闕名。〉三輪色夫君。額田部連甥爲法頭。
九月丙寅朔。遣使者於諸國治兵。〈或本云。從六月至于九月。遣使者於四方國。集種種兵器。〉
戊辰。古人皇子。與蘇我田口臣川掘。物部朴井連椎子。吉備笠臣垂。倭漢文直麻呂。朴市秦造田來津謀反。〈或本云。古人大兄。或本云。古人大兄。此皇子入吉野山。故或云吉野太子。垂。此云之娜屡。〉
丁丑。吉備笠臣垂自首於大兄曰。吉野古人皇子。與蘇我田口臣川掘等謀反。臣預其徒。〈或本云。吉備笠臣垂言於阿倍大臣與蘇我大臣曰。臣預於吉野皇子謀反之徒。故今自首也。〉中大兄即使菟田朴室古。高麗宮知。將兵若干討古人大市皇子等。〈或本云。十一月甲午卅日。中大兄使阿倍渠會倍臣。佐伯部子麻呂二人。將兵卅人攻古人大兄斬古人大兄與子。其妃妾自經死。或本云。十一月。吉野大兄王謀反。事覺伏誅也。〉
甲申。遣使者於諸國。録民元數。仍詔曰。自古以降。毎天皇時。置標代民。垂名於後。其臣連等。伴造。國造各置己民。恣情駈使。又株國縣山海林野池田。以爲己財。爭戰不已。或者■并數萬頃田。或者全無容針少地。及進調賦時。其臣連。伴造等先自收斂。然後分進。修治宮殿。築造園陵。各率己民隨事而作。易曰。損上益下。節以制度。不傷財害民。方今百姓猶乏。而有勢者分株水陸以爲私地。賣與百姓。年索其價。從今以後不得賣地。勿妄作主、兼并劣弱。百姓大悦。
冬十二月乙未朔癸卯。天皇遷都難波長柄豐碕。老人等相謂之曰。自春至夏鼠向難波。遷都之兆也。
戊午。越國言。海畔枯査向東移去。沙上有跡。如耕田状。☆是年也太歳乙巳。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賀正禮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處々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國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處處田庄。仍賜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賜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頼之。故重其祿所以爲民也。』其二曰。初修京師。置畿内國司。郡司。關塞。斥候。防人。騨馬。傳馬。及造鈴契。定山河。凡京毎坊置長一人。四坊置令一人。掌按検戸口督察奸非。其坊令取坊内明廉強直堪時務者死。里坊長並取里坊百姓清正強■者充。若當里坊無人。聽於比里坊簡用。凡畿内東自名墾横河以來。南自紀伊兄山以來。〈兄。此云制。〉西自赤石櫛淵以來。北自近江狹々波合坂山以來。爲畿内國。凡郡以四十里爲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爲中郡。三里爲小郡。其郡司並取國造性識清廉堪時務者爲大領少領。強■聰敏工書算者爲主政主帳。凡給驛馬。傅馬。皆依鈴傅苻剋數。凡諸國及關給鈴契。並長官執。無次官執。』其三曰。初造戸籍。計帳。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戸爲里。毎里置長一人。掌按検戸口。課殖農桑禁察非違。催駈賦役。若山谷阻險。地遠人稀之處。隨便量置。凡田長卅歩。廣十二歩爲段。爲段。十段爲町。段租稻二束二把。町租稻廿二束。』其四曰。罷舊賦役而行田之調。凡絹■絲緜並隨郷土所出。田一町絹一丈。四町成疋。長四丈。廣二尺半。■二丈。二町成疋。長廣同絹。布四丈。長廣同絹■。一町成端。〈絲綿■屯諸處不見。〉別收戸別之調。一戸貲布一丈二尺。凡調副物鹽贄。亦随郷土所出。凡官馬者。中馬毎一百戸輸一疋。若細馬毎二百戸輸一疋。其買馬直者。一戸布一丈二尺。凡兵者。人身輸刀甲弓矢幡鼓。凡仕丁者。改舊毎卅戸一人〈以一人充廝也。〉而毎五十戸一人〈以一人充廝。〉以死諸司。以五十戸死仕丁一人之粮。一戸庸布一丈二尺。庸米五斗。凡釆女者。貢郡少領以上姉妹及子女形容端正者〈從丁一人。從女二人。〉以一百戸充釆女一人粮。庸布。庸米皆准仕丁。
是月。天皇御子代離宮。遣使者。詔郡國修營兵庫』蝦夷親附。〈或本云。壞難波狹屋部邑子代屯倉而起行宮。〉
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幸宮東門。使蘇我右大臣詔曰。明神御宇日本倭根子天皇詔於集侍卿等。臣連。國造。伴造及諸百姓。朕聞。明哲之御民者。懸鍾於門而觀百姓之憂。作屋於衢而聽路行之謗。雖芻蕘之説親問爲師。由是。朕前下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諌者也。皆所以廣詢于下也。管子曰。黄帝立明堂之議者。上觀於賢也。尭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朝而備訊望也。湯有總術之廷。以觀民非也。武王有靈臺之囿。而賢者進也。此故聖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亡也。所以懸鍾設匱。拜收表人。使憂諌人納表于匱。詔收表人毎旦奏請。朕得奏請。仍又示羣卿。便使勘當。庶無留滯。如群卿等或懈怠不懃。或阿黨比周。朕復不肯聽諌。憂訴之人。當可撞鍾。詔已如此。既而有民明直心、懷國土之風。切諌陳疏納於設匱。故今顯示集在黎民。其表稱。縁奉國政到於京民。官官留使於雜役云々。朕猶以之傷惻。民豈復思至此。然遷都未久。還似于賓。由是不得不使而強役之。毎念於斯。未甞安寢。朕觀此表。嘉歎難休。故隨所諌之言。罷處々之雜役。昔詔曰。諌者題名。而不隨詔。今者自非求利而將助國。不言題。不。諌朕癈忘。又詔。集在國民所訴多在。今將解理。諦聽所宣。其欲决疑。入京朝集者。且莫退散聚侍於朝。』高麗。百濟。任那。新羅並遣使貢獻調賦。
乙卯。天皇還自子代離宮。
三月癸亥朔甲子。詔東國々司等曰。集侍羣卿大夫。及臣連。國造。伴造。并諸百姓等。咸可聽之。夫君於天地之間。而宰萬民者。不可獨制。要須臣翼。由是代々之我皇祖等。卿祖考倶治。朕復思欲蒙神護力共卿等治。故前以良家大夫使治東方八道。既而國司之任。六人奉法。二人違令。毀譽各聞。朕便美厥奉法。疾斯違令。凡將治者。若君如臣。先當正己而後正他。如不自正。何能正人。是以不自正者。不擇君臣。乃可受殃。豈不愼矣。汝率而正。孰敢不正。今隨前勅而處斷之。
辛巳。詔東國朝集使等曰。集侍群卿大夫。及國造。伴造。并諸百姓等。咸可聽之。以去年八月朕親誨曰。莫因官勢取公私物。可喫部内之食。可騎部内之馬。若違所誨。次官以上降其爵位。主典以下。决其笞杖。入己物者。倍而徴之。詔既若斯。今問朝集使及諸國造等。國司至任奉所誨不。於是。朝集使等具陳其状。穗積臣咋所犯者。於百姓中毎戸求索仍悔還物。而不盡與。其介富制臣。〈闕名。〉巨勢臣紫檀二人之過者。不正其上云々。凡以下官人咸有過也。其臣勢德彌臣所犯者。於百姓中毎戸求索。乃悔還物。而不盡與。復取田部之馬。其介朴井連。押坂連。〈並闕名。〉二人者。不正其上所失。而飜共求己利。復取國造之馬。臺直須彌。初雖諌上。而遂倶濁。凡以下官人咸有過也。其紀麻利耆■臣所犯者。使人於朝倉君。井上君。二人之所。而爲牽來其馬視之。復使朝倉君作刀。復得朝倉君之弓布。復以國造所送兵代之物不明還主。妄傳國造。復於所任之國被他偸刀。復於倭國被他偸刀。是其紀臣。其介三輪君大口。河邊臣百依等過也。其以下官人河邊臣磯泊。丹比深目。百舌鳥長兄。葛城福草。難波癬龜。〈癬龜。此云倶毘柯梅。〉犬養五十君。伊岐史麻呂。丹比大眼。凡是八人等。咸有過也。其阿曇連〈闕名。〉所犯者。和德史有所患。時言於國造使送官物。復取湯部之馬。其介膳部臣百依所犯者。草代之物收置於家。復取國造之馬而換他馬來。河邊臣磐管。湯麻呂。兄弟二人。亦有過也。大市連〈闕名。〉所犯者。違於前詔。前詔曰。國司等莫於任所自斷民之所訴。輙違斯詔自判菟砺人之所訴及中臣德奴事。中臣德亦是同罪也。涯田臣〈闕名。〉之過者。在於倭國被偸官刀。是不謹也。小緑臣。丹波臣。〈並闕名。〉是拙而無犯。忌部木菓。中臣連正月。二人亦有過也。羽田臣。田口臣。二人。〈闕名。〉並無過也。平羣臣〈闕名。〉所犯者。三國人所訴有而未問。以此觀之。紀麻利耆■臣。巨勢德禰臣。穗積咋臣。汝等三人所怠拙也。念斯違詔。豈不勞情。夫爲君臣以牧民者。自率而正。孰敢不直。若君或臣。不正心者。當受其罪。追悔何及。是以。凡諸國司。隨過輕重。考而罰之。又諸國造違詔送財於己國司。遂倶求利。恒懷穢惡。不可不治。念雖若是。始處新宮。將幣諸神。屬乎今歳。又於農月不合使民。縁造新宮。固不獲已。深感二途大赦天下自今以後。國司。郡司。勉之勗之。勿爲放逸。宜遣使者諸國流人及獄中囚一皆放捨。別鹽屋■魚。〈此云擧能之盧。〉神社福草。朝倉君。椀子連。三河大伴直。蘆尾直。〈四人並闕名。〉此六人奉順天皇。朕深讃美厥心。』宜罷官司處々屯田及吉備嶋皇祖母處々貸稻。以其屯田班賜群臣及伴造等。又於脱籍寺入田與山。
壬午。皇太子使使奏請曰。昔在天皇等世。混齊天下而治。及逮于今。分離失業。〈謂國業也。〉屬天皇我皇可牧萬民之運。天人合應。厥政惟新。是故慶之尊之。頂戴伏奏。現爲明神御八嶋國天皇問於臣曰。其群臣連及伴造。國造所有昔在天皇曰所置子代入部。皇子等私有御名入部。皇祖大兄御名部入部。〈謂彦人大兄也。〉及其屯倉。猶如古代而置以不。臣即恭承所詔。奉答而曰。天無雙日。國無二王。是故兼并天下。可使萬民。唯天皇耳。別以入部及所封民簡死仕丁。從前處分。自餘以外。恐私駈役。故獻入部五百廿四口。屯倉一百八十一所。
甲申。詔曰。朕聞。西土之君戒其民曰。古之葬者。因高爲墓。不封不樹。棺槨足以朽骨。衣衿足以朽完而已。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所。無藏金銀銅。一以以瓦器合古塗車蒭靈之義。棺漆際會。奠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諸愚俗所爲也。又曰。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迺者我民貧絶。專由營墓。爰陳其制尊卑使別。夫王以上之墓者。其内長九尺。濶五尺。其外域方九尋。高五尋役一千人。七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有轜車。上臣之墓者。其内長濶及高皆准於上。其外域方七等尋。高三尋。役五百人。五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擔而行之。〈盖此以肩擔與而送之乎。〉下臣之墓者。其内長濶及高皆准於上。其外域方五尋。高二尋半。役二百五十人。三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亦准於上。大仁。小仁之墓者。其内長九九尺。高濶各四尺。不封使平。役一百人。一日使訖。大禮以下小智以上之墓者。皆准大仁。役五十人。一日使訖。凡王以下小智以上之墓者。宜用小石。其帷帳等宜用白布。庶民亡時收埋於地。其帷帳等可用麁布。一日莫停。凡王以下及至庶民不得營殯。凡自畿内及諸國等。宜定一所。而使收埋不得汚穢散埋處處。凡人死亡之時。若經自殉。或絞人殉。及強殉亡人之馬。或爲亡人藏寶於墓或爲亡人斷髮刺股而誄。如此舊俗一皆悉斷。〈或本云。無藏金銀錦綾五綵。又曰。凡自諸臣及至于民不得用金銀。〉縱有違詔犯所禁者。必罪其族。復有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都無正語正見巧詐者多。』復有奴婢欺主貧困。自託勢家求活。勢家仍強留買不送本主者多。復有妻妾爲夫被放之曰。經年之後。適他恒理。而此前夫。三四年後。貪求後夫財物。爲己利者甚衆。復有恃勢之男浪要他女。而未納際。女自適入。其浪要者嗔求兩家財物。爲己利者甚衆。復有亡夫之婦。若經十年及廿年。適人爲婦。并未嫁之女。始適人時。於是妬斯夫婦使祓除多。復有爲妻被嫌離者。特由慙愧所惱。強爲事瑕之婢。〈事瑕。此云居騰作柯。〉復有屡嫌己婦奸他。好向官司請决。假使得明三證而倶顯陳。然後可諮。■生浪訴。復有被役邊畔之民。事了還郷之日。忽然得疾臥死路頭。於是路頭之家。乃謂之曰。何故使人死余路。因留死者友伴。強使祓除。由是。兄雖臥死於路其弟不收者多。復有百姓溺死於河逢者。乃謂之曰。何故於我使遇溺人。因留溺者友伴強使祓除。由是。兄雖溺死於河。其弟不救者衆。復有被役之民。路頭炊飯。於是路頭之家。乃謂之曰。何故任情炊飯余路。強使祓除。復有百姓就他借甑炊飯。其甑觸物而覆。於是。甑主乃使祓除。如是等類。愚俗所染。今悉除斷。勿使復爲。復有百姓。臨向京日。恐所乘馬疲痩不行。以布二尋。麻二束送參河。尾張兩國之人。雇令養飼。乃入于京。於還郷日送鍬一口。而參河人等不能養飼。翻令痩死。若是細馬即生貪愛。工作謾語。言被。偸失。若是牝馬孕於己家。便使秡除。遂奪其馬。飛聞若是。故今立制。凡養馬於路傍國者。將被雇人。審告村首。〈首長也。〉方授■物。其還不須臾報。如致疲損不合得物。縦違斯詔。將科重罪。罷市司。要路。津濟渡子之調賦給與田地。凡始畿内及四方國。當農作月早務營田不合使喫美物與酒。宜差清廉使者告於畿内。其四方諸國國造等。宜擇善使依詔催勤。
秋八月庚申朔癸酉。詔曰。原夫。天地陰陽不使四時相亂。惟此天地生乎萬物。萬物之内。人是最靈。最靈之間。聖爲人主。是以聖主天皇。則天御寓。思人獲所。暫不廢胸。而始王之名名。臣連。伴造。國造。分其品部別彼名名。復以其民品部交雜使居國縣。遂使父子易姓。兄弟異宗。夫婦更互殊名。一家五分六割。由是爭競之訟盈國充朝。終不見治。相亂彌盛。粤以始於今之御寓天皇及臣連等。所有品部宜悉皆罷爲國家民。其假借王名爲伴造。其襲據祖名爲臣連。斯等深不悟情。忽聞若是所宣。當思。祖名所借名滅。由是。預宣。使聽知朕所懷。王者之兒相續御寓。信知時帝與祖皇名。不可見忘於世。而以王名輕掛川野呼名百姓。誠可畏焉。凡王者之號。將随日月遠流。祖子之名可共天地長往。如是思故宣之。始於祖子奉仕卿大夫。臣連。伴造。氏氏人等。〈或本云。名名王民。〉咸可聽聞。今以汝等使仕状者。改去舊職新設百官及著位階。以官位叙。今發遣國司并彼國造可以奉聞。去年付於朝集之政者。随前處分。以收數田。均給於民。勿生彼我。凡給田者。其百姓家近接於田。必先於近。如此奉宣。凡調賦者。可收男身之調。凡仕丁者。毎五十戸一人。宜觀國々■堺。或圖。持來奉示。國懸之名來時將定。國々可築堤地。可穿溝所。可墾田間。均給使造。當聞解此所宣。
九月。遣小德高向博士黒麻呂於新羅而使貢質。遂罷任那之調。〈黒麻呂更名玄理。〉
是月。天皇御蝦蟇行宮。〈或本云、離宮。〉
是歳。越國之鼠。晝夜夜相連。向東移去。
三年春正月戊子朔壬寅。射於朝庭。▼是日。高麗。新羅並遣使貢獻調賦。
夏四月丁巳朔壬午。詔曰。惟神〈惟神者。謂随神道亦自有神道也。〉我子應治故寄。是以。與天地之初、君臨之國也。自始治國皇祖之時天下大同都無彼此者也。既而頃者。始於神名。天皇名々。或別爲臣連之氏。或別爲造等之色。由是率土民心。固執彼此。深生我汝各守名々。又拙弱臣連。伴造。國造。以彼爲姓神名王名。逐自心之所歸。妄付前前處處。〈前々猶謂人々也。〉爰以神名。王名爲人賂物之故。入他奴婢。穢汚清名。遂即民心不整。國政難治。是故。今者隨在天神。屬可治平之運。使悟斯等而治國治民。是先是後。今日明日。次而續詔。然素頼天皇聖化。而習舊俗之民。未詔之間。必當難待。故始於皇子。群臣。及諸百姓。將賜庸調。
是歳。壞小郡而營宮。天皇處小郡宮而定禮法。其制曰。凡有位者。要於寅時。南門之外左右羅列。候日初出。就庭再拜。乃侍于廳。若晩參者。不得入侍。臨到午時聽鍾而罷。其撃鍾吏者垂赤巾於前。其鍾臺者起於中庭。』工人大山位倭漢直荒田井比羅夫。誤穿溝涜控引難波。而改穿疲勞百姓。爰有上疏切諌者。天皇詔曰。妄聽比羅夫所詐。而空穿涜。朕之過也。即日罷役。
冬十月甲寅朔甲子。天皇幸有間温湯。左右大臣。羣卿大夫從焉。
十二月晦。天皇還自温湯。而停武庫行宮〈武庫。地名也。〉▼是日。災皇太子宮。時人大驚恠。
是歳。制七色一十三階之冠一曰。織冠。有大小二階。以織爲之。以繍裁冠之縁。服色並用深紫。二曰。繍冠。有大小二階。以繍爲之。其冠之縁。服色並同織冠。三曰。紫冠。有大小二階。以紫爲之。以織裁冠之縁。服色用淺紫。四曰。錦冠。有大小二階其大錦冠以大伯仙錦爲之。以織裁冠之縁。其小錦冠以小伯仙錦爲之。以大伯仙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眞緋。五曰。青冠。以青絹爲之。有大小二階。其大青冠以大伯仙錦裁冠之縁。其小青冠以小伯仙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紺。六曰。黒冠。有大小二階。其大黒冠以車形錦裁之縁。其小黒冠以菱形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縁。七曰。建武。〈初位。又名立身。〉以黒絹爲之。以紺裁冠之縁。別有鐙冠。以黒絹爲之。其冠之背張漆羅以縁與鈿異高下。形似蝉。小錦冠以上之鈿雜金銀爲之。大小青冠之鈿以銀爲之。大小黒冠之鈿以銅爲之。建武之冠無鈿也。此冠者大會饗客。四月七月齋時所着焉。』新羅遣上臣大阿■金春秋等。送博士小德高向黒麻呂。小山中中臣連押熊。來獻孔雀一隻。鸚鵡一隻。仍以春秋爲質。春秋美姿顏善談咲。』造渟足柵戸。老人等相謂之曰。數年鼠向東行此造柵之兆乎。
四年春正月壬午朔。賀正焉。是夕。天皇幸于難波碕宮。
二月壬子朔。於三韓〈三韓、謂高麗・百濟・新羅〉遣學問僧。
己未。阿倍大臣請四衆於四天王寺。迎佛像四躯。使坐于塔内。造靈鷲山。累積鼓爲之。
夏四月辛亥朔。罷古冠。左右大臣猶著古冠。
是歳。新羅遣使貢調。』治磐舟柵以備蝦夷。遂選越與信濃之民。始置柵戸。
五年春正月丙午朔。賀正焉。
二月。制冠十九階。一曰。大織。二曰。小織。三曰。大繍。四曰。小繍。五曰。大紫。六曰。小紫。七曰。大華上。八曰。大華下。九曰。小華上。十曰。小華下。十一曰。大山上。十二曰。大山下。十三曰。小山上。十四曰。小山下。十五曰。大乙上。十六曰。大乙下。十七曰。小乙上。十八曰。小乙下。十九曰。立身。
是月。詔博士高向玄理與釋僧旻。八省百官。
三月乙巳朔辛酉。阿倍大臣薨。天皇幸朱雀門擧哀而慟。皇祖母尊。皇太子等。及諸公卿。悉隨哀哭。
戊辰。蘇我臣日向。〈日向。字身刺。〉譖倉山田大臣於皇太子曰。僕之異母兄麻呂。伺皇太子遊於海濱而將害之。將反其不久。皇太子信之。天皇使大伴狛連。三國麻呂公。穗積噛臣於蘇我倉山田麻呂大臣所。而問反之虚實。大臣答曰。被問之報。僕面當陳天皇之所。天皇更遣三國麻呂公。穗積噛臣。審其反状。麻呂大臣亦如前答。天皇乃將興軍圍大臣宅。大臣乃將二子法師與赤狛。〈更名秦。〉自茅渟道逃向於倭國境。大臣長子興志先是在倭。〈謂在山田之家。〉營造其寺。今忽聞父逃來之事。迎於今來大槻近就前行入寺。願謂大臣曰。興志請自直進。逆拒來軍。大臣不許焉。是夜。興志意欲燒宮。猶聚士卒。〈宮謂小墾田宮。〉
己巳。大臣謂長子興志曰。汝愛身乎。興志對曰。不愛也。大臣仍陳説於山田寺衆僧及長子興志與數十人曰。夫爲人臣者。安構逆於君。何失孝於父。凡此伽藍者元非自身故造。奉爲天皇誓作。今我見譖身刺。而恐横誅。聊望黄泉尚懷忠退。所以來寺。使易終時。言畢開佛殿之戸仰而發誓曰。願我生々世々不怨君王。誓訖自經而死。妻子殉死者八。是日。以大伴狛連與蘇我日向臣。爲將領衆使追大臣。將軍大伴連等及到黒山。土師連身。釆女臣使主麻呂。從山田寺馳來告曰。蘇我大臣既與三男。一女倶自經死。由是將軍等從丹比坂歸。
庚午。山田大臣之妻子及隨身者。自經死者衆。穗積臣噛捉聚大臣伴黨田口臣筑紫等。著枷反縛。是夕。木臣麻呂。蘇我臣日向。穗積臣噛。以軍圍寺。喚物部二田造鹽。使斬大臣之頭。於是二田鹽仍拔大刀刺擧其完。叱咤啼叫而始斬之。
甲戌。坐蘇我山田大臣而被戮者。田口臣筑紫。耳梨道德。高田醜〈此云之渠。〉雄。額田部湯坐連。〈闕名。〉秦吾寺等凡十四人。被絞者九人。被流者十五人。
是月。遣使者收山田大臣資財。資財之中。於好書上題皇太子書。於重寶上題皇太子物。使者還申所收之状皇太子始知大臣心猶貞淨。追生悔耻。哀歎難休。即拜日向臣於筑紫大宰帥。世人相謂之曰。是隱流乎。皇太子妃蘇我造媛聞父大臣爲鹽所斬。傷心痛■。惡聞鹽名。所以近侍於造媛者。諱稱鹽名改曰堅鹽。造媛遂因傷心而致死焉。皇太子聞造媛徂逝。愴然傷怛。哀泣極甚。於是野中川原史滿進而奉歌。歌曰。耶麻鵝播爾。烏志賦■都威底。陀虞毘預倶。陀虞陛屡伊慕乎。多例柯威爾鷄武。模騰渠等爾。婆那播左該騰摸。那爾騰柯母。于都倶之伊母我。磨陀左枳涅渠農。皇太子慨然頽歎褒美曰。善矣。悲矣。乃授御琴而使唱。賜絹四疋。布廿端。綿二■。
夏四月乙卯朔甲午。於小紫巨勢德陀古臣授大紫爲左大臣。於小紫大伴長德連。〈字馬飼。〉授大紫爲右大臣。
五月癸卯朔。遣小華下三輪君色夫。大山上掃部連角麻呂等於新羅。
是歳。新羅王遣沙喙部沙■金多遂爲質。從者卅七人。〈僧一人。侍郎二人。丞一人。達官郎一人。中客五人。才伎十人。譯語一人。雜■人十六人。并卅七人也。〉
白雉元年春正月辛丑朔。車駕幸味經宮觀賀正禮。〈味經。此云阿膩賦。〉▼是日車駕還宮。
二月庚午朔戊寅。穴戸國司草壁連醜經獻白雉曰。國造首之同族贄。正月九日於麻山獲焉。於是問諸百濟君。百濟君曰。後漢明帝永平十一年。白雉在所見焉云云。又問沙門等對曰。耳所未聞。目所未覩。宜赦天下使悦民心。道登法師曰。昔高麗欲營伽藍。無地不覧。便於一所白鹿徐行。遂於此地營造伽藍。名白鹿薗寺。住持佛法。又白雀見于一寺田庄。國人僉曰。休祥。又遣大唐使者。持死三足烏來。國人亦曰。休祥。斯等雖微。尚謂祥物。况復白雉。僧旻法師曰。此謂休祥。足爲希物。伏聞。王者旁流四表。則白雉見。又王者祭祀不相踰。宴食衣服有節則至。又王者清素則山出白雉。又王者仁聖則見。又周成王時。越裳氏來獻白雉曰。吾聞國之黄■曰。久矣無烈風淫雨。江海不波溢三年於茲矣。意中國有聖人乎。盍往朝之。故重三譯而至。又晉武帝咸寧元年。見松滋。是即休祥。可赦天下。是以白雉使放于園。
甲申。朝庭隊仗如元會儀。左右大臣。百官人等。爲四列於紫門外。以粟田臣飯中等四人使執雉輿。而在前去。左右大臣乃率百官及百濟君豐璋。其弟塞城忠勝。高麗侍醫毛治。新羅侍學士等而至中庭。使三國公麻呂。猪名公高見。三輪君甕穗。紀臣乎麻呂岐太四人代執雉輿而進殿前。時左右大臣就執輿前頭。伊勢王。三國公麻呂。倉臣小屎。執輿後頭置於御座之前。天皇即召皇太子共執而觀。皇太子退而再拜。使巨勢大臣奉賀曰。公卿百官人等奉賀。陛下以清平之德治天下之故。爰有白雉。自西方出。乃是陛下及至千秋萬歳。淨治四方大八嶋。公卿百官及諸百姓等。冀磬忠誠勤將事。奉賀訖再拜。詔曰。聖王出世治天下時。天則應之。示其祥瑞。曩者西土之君。周成王世與漢明帝時。白雉爰見。我日本國譽田天皇之世。白烏樔宮。大鷦鷯帝之時。龍馬西見。是以自古迄今。祥瑞時見。以應有德。其類多矣。所謂鳳凰。騏■。白雉。白烏。若斯鳥獸及于草木有苻應者。皆是天地所生休祥。嘉瑞也。夫明聖之君獲斯祥瑞。適其宜也。朕惟虚薄。何以享斯。蓋此專由扶翼公卿。臣連。伴造。國造等。各盡丹誠奉遵制度之所致也。是故始於公卿及百官等。以清白意敬奉神祇。並受休祥。令榮天下。又詔曰。四方諸國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今我親神祖之所知。穴戸國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改元白雉。仍禁放鷹於穴戸境。賜公卿大夫以下至于令史各有差。於是褒美國司草壁連醜經授大山。并大給祿。復穴戸三年調役。
夏四月。新羅遣使貢調。〈或本云是天皇世。高麗。百濟。新羅三國。毎年遣使貢獻也。〉
冬十月。爲入宮地所壌丘墓及被遷人者。賜物各有差。即遣將作大匠荒田井直比羅夫立宮堺標。
是月。始造丈六繍像侠侍八部等四十六像。
是歳。漢山口直大口奉詔刻千佛像。』遣倭漢直縣。白髮部連鐙。難波吉士胡床於安藝國使造百濟舶二隻。
二年春三月甲午朔丁未。丈六繍像等成。
戊申。皇祖母尊請十師等設齋。
夏六月。百濟。新羅遣使貢調獻物。
冬十二月晦。於味經宮請二千一百餘僧尼。使讀一切經。是夕。燃二千七百餘燈於朝庭内。使讀安宅土側等經。於是。天皇從於大郡遷居新宮。號曰難波長柄豐碕宮。
是歳。新羅貢調使知万沙■等。著唐國服泊于筑紫。朝庭惡恣移俗。訶嘖追還。于時巨勢大臣奏請之曰。方今不伐新羅。於後必當有悔。其伐之状不須擧力。自難波津至于筑紫海裏。相接浮盈艫舳。召新羅問其罪者。可易得焉。
三年春正月己未朔。元日禮訖。車駕幸大郡宮。』自正月至是月班田既訖。凡田長卅歩爲段爲町。〈段租稻一束半。町租稻十五束。〉
三月戊午朔丙寅。車駕還宮。
夏四月戊子朔壬寅。請沙門惠隱於内裏使講無量壽經。以沙門惠資爲論議者。以沙門一千爲作聽衆。▲丁未。《廿》罷講。』自於此日初連雨水。至于九日。損壞宅屋傷害田苗。人及牛馬溺死者衆。
是月。造戸籍。凡五十戸爲里。毎里長一人。凡戸主皆以家長爲之。凡戸皆五家相保。一人爲長。以相検察。』新羅。百濟。遣使貢調獻物。
秋九月。造宮已訖。其宮殿之状不可殫論。
冬十二月晦。請天下僧尼於内裏設齋大捨燃燈。
四年夏五月辛亥朔壬戌。發遣大唐大使小山上吉士長丹。副使小乙上吉士駒。〈駒。更名糸。〉學問僧道嚴。道通。道光。惠施。覺勝。弁正。惠照。僧忍。知聡。道昭。定惠。〈定惠。内大臣之長子也。〉安達。〈安達。中臣渠毎連之子。〉道觀〈道觀。春日粟田臣百濟之子。〉學生巨勢臣藥。〈藥豐足臣之子。〉氷連老人〈老人。眞玉之子。或本。以學問僧知辨。義德。學生坂合部連磐積而増焉。〉并一百廿一人。倶乘一船。以室原首御田爲送使。又大使大山下高田首根麻呂。〈更名。八掬脛。〉副使小乙上掃守連小麻呂。學問僧道福。義向。并一百廿人。倶乘一船。以土師連八手爲送使。
是月。天皇幸旻法師房。而問其疾。遂口勅恩命。〈或本。於五年七月云。僧旻法師臥病於阿曇寺。於是。天皇幸而問之。仍執其手曰。若法師今日亡者。朕從明日亡。〉
六月。百濟。新羅。遣使貢調獻物。脩治處處大道。』天皇聞旻法師命終。而遣使弔。并多送贈。皇祖母尊及皇太子等皆遺使弔旻法師喪。遂爲法師命畫工狛堅部子麻呂。■魚戸直等。多造佛菩薩像安置於川原寺。〈或本云。在山田寺。〉
秋七月。被遣大唐使人高田根麻呂等。於薩麻之曲。竹嶋之間合船没死。唯有五人。繋胸一板流遇竹嶋。不知所計。五人之中。門部金採竹爲筏。泊于神嶋。凡此五人經六日六夜。而全不食飯。於是。褒美金進位給祿。
是歳。太子奏請曰。欲冀遷于倭京。天皇不許焉。皇太子乃奉皇祖母尊。間人皇后并率皇弟等。往居于倭飛鳥河邊行宮。于時公卿大夫。百官人等皆隨而遷。由是天皇恨欲捨於國位。令造宮於山碕。乃送歌於間人皇后曰。舸娜紀都該。阿我柯賦古麻播。比枳涅世儒。阿我柯賦古麻乎。比騰瀰都羅武箇。
五年春正月戊申朔。夜。鼠向倭都而遷。
壬子。以紫冠授中臣鎌足連。増封若干戸。
二月。遣大唐押使大錦上高向史玄理。〈或本云。夏五月。遣大唐押使大華下高玄理。〉大使小錦下河邊臣麻呂。副使大山下藥師惠日。判官大乙上書直麻呂。宮首阿彌陀。〈或本云。判官小山下書直麻呂。〉小乙上崗君宜。置始連大伯。小乙下中臣間人連老。〈老。此云於唹。〉田邊史鳥等。分乘二船。留連數月。取新羅道泊于莱州。遂到于京奉覲天子。於是東宮監門郭丈擧悉問日本國之地里及國初之神名。皆随問而答。押使高向玄理卒於大唐。〈伊吉博得言。學問僧惠妙於唐死。知聰於海死。智國於海死。智宗以庚寅年付新羅船歸。覺勝於唐死。義通於海死。定惠以乙丑年付劉德高等船歸。妙位。法謄。學生氷連老人。高黄金。并十二人。別倭種韓智興。趙元寶。今年共使人歸。〉
夏四月。吐火羅國男二人。女二人。舍衛女一人。被風流來于日向。
秋七月甲戌朔丁酉。西海使吉士長丹等。共百濟。新羅送使泊于筑紫。
是月。褒美西海使等奉對唐國天子。多得文書寶物。授小山上大使吉士長丹以小華下。賜封二百戸。賜姓爲呉氏。授小乙上副使吉士駒以小山上。
冬十月癸卯朔。皇太子聞天皇病疾。乃奉皇祖母尊。間人皇后并率皇弟公卿等。赴難波宮。
壬子。天皇崩于正寢。仍起殯於南庭。以小山上百舌鳥土師連土德主殯宮之事。
十二月壬寅朔己酉。葬于大坂磯長陵。』▼是日。皇太子母奉皇祖母尊。遷居倭河邊行宮。老者。語之曰。鼠向倭都遷都之兆也。
是歳。高麗。百濟。新羅遣使奉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