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宾四教授来书

编辑先生[1]大鉴:昨日王君惟诚颁下大稿《高中本国史教科书草目》,嘱参意见,甚惭浅陋,无益高朋。

足下提出“纲领简单,叙述丰腴”八字,弟极端赞成。弟意即就高中而论,要政治、学术、社会各方面一一顾到,仍属难能。最后全书叙述,仍以政治方面为主脑,而以学术、社会种种情形就其相互影响者为串插,使读者于历史盛衰治乱之大纲,先得一明晰之基本知识,将来自能引伸。否则头绪一多,茫无畔岸,此后研求历史,仍须从头讲起。今大学新生对本国史基础知识之缺乏,及大学校通史之难讲,而一切稍涉专门之历史学程,又难有切实之成绩者,皆生此弊。昔人谓“卑之无甚高论”,其意良可味。窃愿足下此书能一矫时下高论不实之弊也。

鄙意尊拟草目,亦有几处似于普通政治史上之脉络条贯,尚欠完整,而颇有陷于顾此失彼之弊者。如第二十二章“五胡十六国”以下,第二十六章“南北的混合”以前,只叙南北朝社会文物,第三十九章“宋室南渡”以下,只叙南宋社会文物等是也。弟意社会文物固须讲,而普通政治事实更应先及。如东晋、南宋何以不能恢复中原,此在听西晋北宋覆亡之历史者,人人连带有此问题。陶侃、桓温、刘裕、岳飞秦桧、韩侂胄,亦应使中学生人人知之。若以“社会和文物”为题目,即于此等处势难详述。若以“东晋之恢复运动及其内乱”等为题目,则当时社会文物之有关于此方面者,未尝不可牵连涉及。且叙述东晋社会文物,本似应有“何以当时终于偏安而不能恢复中原”为其内在之问题而着眼抒写也。

此对于尊拟草目条贯系统方面之见解也。至详略之间弟亦略有刍献。

如第三章、第四章,似只须并为一章论之。“孔墨及其时代”,似一章容不下。而“王阳明和明代学术”,则不须专章述之。第五十九章内包亦嫌太巨,因“明遗老学术思想及其影响”一节,实为近代学术开新境界,较之阳明只是理学末梢一节者不同。(若论学术思想上之地位,阳明固甚高。若编通史,似应多写亭林、梨洲、船山诸人,而不必多写阳明。)又如“康熙帝”一题,鄙意尽可分“建州入关后之设施”为上下两章,叙述清初压制中华之种种措施,而康熙之雄才大略亦见,不必如清儒及西人之极推康熙大帝而特为标题作目。讲晚近元、明、清三代史事者,鄙意下笔尤当有斟酌,不知尊见许弟此意否?

以上均就尊拟草目,略贡所见。如每一题下应如何写法,此尽有出入。因草目未详子目,无从悬揣。如“唐太宗与武后”一题,未晓尊意当如何写,即颇难述其鄙见。至二十七章“南北的混一(下)”,尊注谓“兼述隋唐制度,尤注意唐律及考试制度”。弟意“唐律”固重要,然于“纲领简单”的原则下,似可不必详及。因此等稍带专门性之材料,恐非高中学生所能了解,而于通史之关系,亦并不甚大。弟意隋唐制度,“府兵”与“进士”,同一重要。特殊的“当兵”阶级,与特殊的“做官”阶级,皆自隋唐而渐渐形成此下千余年之状态,似更有关系。其他如中央之有六部等,皆较“律”更为有普遍之重要性。苟求纲领简单,此等处亦须斟酌的损益。

又如第四十七章尊意“注意八股考试制度”。弟意明代建国规制,如废宰相、立内阁,亦重要,不仅有明一代,全受此制影响,即清代政治,亦与此制有绝大关系。至考试制度,固重要,然究是沿袭唐宋而来,与内阁制之为新创者有间。且明代考试,更应注意其考试科程之内容,即四书五经大全,而考试文字之形式,即八股,尚属其次。

弟意中国史绵历固长,而所包活动疆域尤广。各地开发之历程极须注意,而唐中叶后长江流域在中国政治上之经济地位,及北方之日就芜落,南方人文之日盛,以及漕运及江南赋税特高等等,皆可注目。此等如何插入,亦殊要紧也。

一知半解,而率直陈之,未必可采,聊答雅意,幸勿嗤责,便中并盼藉此详聆大教也。

匆匆顺颂

撰祺

弟穆手上 二月二十七日

(二)复书

宾四先生:前布草目,自始即不敢期其完满,盖以一二人之力,裁剪全史,实非所任。端赖绩学深思如先生者,为质直之纠绳。承蒙不弃而垂教焉,幸何如也。通观全目,其非以文化史相标榜,而遗略政治者,盖可了然。曾闻人议其过重政治者,弟亦不暇辨。尊意“以政治为主脑”,就全局而论,实洽鄙怀。惟以初中与高中较,则弟意前者宜较详政治,后者宜较详文物。此意当为高明所颔许。

草目中各章之标题,仅示本章之着眼点,题外之导引、衬托或附笔自所不免,非如塾师课文,以离题为大戒也。例如于宋室南渡章后,而叙南宋及辽金之社会文物,自不能于南宋与金国之关系,岳飞、秦桧、韩侂胄诸人活动,一字不提,而从南渡一跳即至蒙古之兴起与元朝之建立也。征稿启事中未说明此意,殊为憾事。先生之箴规,深所拜嘉。至若本目中(例如)于南宋时代应否以宋金之政治关系为主题等,此则兼须斟酌于高中、初中材料之分配而定。先生指出“东晋、南宋何以不能恢复中原”之问题,诚为重要之问题,吾人属笔时自当因先生之提醒而特加注意,然了解此两时代对敌双方之社会状况,亦解答此问题之钥也。

讲明代学术之特提阳明,取其人格之宏伟,以大哲学家而兼大政治家,可为青年兴感之资,可为新时代领袖之榜样。就此点而论,则梨洲、船山远非其俦,而亭林亦有逊色也。明遗民学术思想或另立一章,孔墨及其时代或分两章,弟此时均无成见。惟周代封建社会一章互数百年,材料亦不少(兹列其子目如下:一、王朝与诸侯之关系;二、王畿及列国之组织;三、贵族生活;四、乡野与都邑;五、祭与戎),似不能与周朝之建立(自兼述齐、鲁、卫、晋……之开国)合为一章。康熙帝一章今思之殊无理,决采尊意修改。其他先生指出诸点,均大启愚昧,属笔时当尽量采纳。以后每章初稿杀青,当即持往就正于高明也。此谢厚谊并颂

著祺

编者

二月廿九日

(原载《大公报·史地周刊》第26期,1935年3月15日)

注释

[1] 编者于广州中心图书馆藏容庚档案中发现钱穆之原信,抬头称呼为“素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