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宋会要】

吏部旧有三铨,尚书主其一,侍郎二人各主其一,分铨注拟。其后,但存尚书铨,余东、西铨印存而事废。今但以朝官二人判流内铨,其吏部之职别以朝官二人主判,兼领南曹格式司。但主京朝官叙绯紫、申请祠祭差官摄事及拔萃举人。格式司主幕职州县官格式、阙簿、辞谢。流内铨主考试附奏京百司人吏。每年十月,诸司牒到承阙姓名,年终申奏,至春、夏差官考试。南曹主选人投下文字及过院判成、过铨选人受官出给历子。甲库主承受制敕、黄甲、给签符优牒及选人废置改名。以朝官一员主判。今录四司杂事,余见铨选门。尚书一人,总七司之事。其属则有侍郎二人,分左、右选。尚书左选郎中一人,尚书右选郎中一人,侍郎左选郎中一人,侍郎右选郎中一人,司封郎中一人,司勋郎中一人,考功郎中一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十月十日,诏:「应诸司奉郊祀行事官等,并以前资官吏部黄衣选人充。曾犯除名及免所居官停任,未经恩宥人等,不在差补之限。」

六年五月,诏吏部黄衣选人宜为白衣选人。

至道二年正月,诏:「今后京官着绿,至加恩前及二十周年者,许于吏部投状,依朝官例磨勘,奏候敕裁。内曾犯入己赃及踰滥者不得施行。」

三年九月,诏:「京朝官于吏部投状叙绯紫者,须牒问刑部、大理寺,会问有无停殿,审官院历任中有无父母忧制,将出身已来文字磨勘,委合得章服,别无虚诳,结罪保明以闻。」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诏吏部:「京朝官叙服色者,依条磨勘,历任如依赦格,即保明以闻。如涉卤莽,官吏并重行朝典。」

三年八月,尚书吏部言:「请应京朝官准赦叙服色者,须将出身、告敕、逐任历子、家状,画一开座着绿已来有无停叙、忧制、寻医、假满、出落班簿,结罪收理,录

白呈纳。如有异同欺诈,本犯官重〔置〕朝典。若追官两任、三任,虽有出身文书、解由历子,别无告敕照证,即通除追官任数,至叙理授官月日磨勘。若曾除名,后来理雪,显有得雪文字,即通理年月。如虽曾叙官,无显得雪文字,即实理叙理后授官月日。应在任丁忧,准敕免持服不离任历子、批书、圣旨及有付身文字,旧来便通使年月。其间亦有丁忧服未(阙)[阕],或因贬降授官,所有服未满月日,不在通理之限。若服未(阙)[阕],非时特恩授官,即与通理服未满授官月日。寻医、假满、百出日落班簿损日及丁忧服未(阙)[阕]「百出」至「损日」疑有误。,亦有投状者。望自今后牒问御史台,免有欺诈。」并从之。

五年闰十月三日,户部判官刘锴言:「吏部叙服色,各将历任家状及告敕、历子照验,依例会问。如丁忧及假故、停殿并除落外,实及年月者方始以闻。其间告敕并足,只少差敕、历子一两道者,虽年限过余,未敢以闻,致本官进状,下方会问审官院诣实。欲乞今后为告敕、差 、历子、家状点检,除落停殿、丁忧、假故外,实及年限,历子、差敕不全少者,便会问审官院,依州县官去失文书格例,召清资官同罪委保以闻。如历子、差敕俱无者,即依丁忧、停殿例除落年限。」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诏南曹:「今后选人常例会问过犯,定公以私罪名,只仰会问刑部,疾速关报。」

康定元年八月四日,诏判南曹官除每季请厨料、茶米外,自今每

员增给添支钱七千。

皇佑三年八月,诏:「判吏部南曹自今以朝臣历一任知州、馆职一任通判者为之,不得干托奏荐及有陈乞。」

《神宗正史 职官志》:旧制以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分治四选,复于尚书都省置司封、司勋、考功。商曹官自为司商:疑误。,职事不相联属。元丰中,酌古御今,名实始正。尚书从二品,侍郎从三品,郎中从六品,员外郎正七名,参掌选事而分治之。凡序位有品,选官有格,分任有职,寓禄有阶,皆以事稽考,审核其状,拟定可否,质成于尚书、侍郎,而后行焉。凡文阶官之等二十有五,武选官之等五十有六,而幕职州县官之等七。总为品十有八:从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正二品曰金紫光禄大夫;从二品曰银青光禄大夫、左、右金吾卫上将军、节度使。正三品曰光禄大夫;从三品曰正议大夫。正四品曰通议大夫、诸卫大将军、节度观察留后;从四品曰太中大夫、诸卫将军。正五品曰中大夫、观察使;从五品曰中散大夫、防御、团练使、刺史。正六品曰朝议大夫;从六品曰朝请、朝散、朝奉大夫。正七品曰朝请、朝散、朝奉郎、皇城诸司使;从七品曰承议郎、皇城诸司副使。正八品曰奉议、通直郎、内殿承制、崇班、京府判官、京畿县令、两赤县丞;从八品曰宣德、宣义郎、东、西(路)[头]供奉官、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军监推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司录「司」上原衍「用」字,已删。、州司录事、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

官、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正九品曰承事、承奉郎、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京畿、赤县主簿;从九品曰承务郎、三班奉职、借职、州军县城寨主簿、尉率。考其功罪,辨其位秩,以序进之。尚书左选分案八,设吏三十;右选分案六,设吏十有六。侍郎左选分案十有五,设吏四十有三;右选分案八,设吏四十有七。曰主事,曰令(吏)[史],曰书令史,曰守当官,而二十四司亦如之。《哲宗职官志》同。

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诏吏部南曹并入流内铨。

元丰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翰林学士、承议郎李清臣试吏部尚书,通直郎、宝文(合)[阁]待制、权判尚书兵部、兼知审官东院何正臣试吏部侍郎,太中大夫、集贤院学士、判尚书吏部苏颂为通议大夫、守吏部侍郎,仍诏颂管左曹。

二十八日,诏:「六曹尚书依翰林学士例,朝谢日不以权、行、守、试行:原作衡,据《宋史》卷一六三《职官三》改。,并赐服佩鱼。罢职除他官日不带行。」

五月二十七日,通直郎、试尚书吏部侍郎何正臣为宝文阁待制、知浑州。正臣为吏部,职事 略,所注拟多抵梧。事闻,正臣以制法未善为辞。王安礼曰:「法未善,有司所当请,岂可归罪于法 」故罢之。田画作安礼为状此句疑有误。,载安礼论正臣曰:「朝廷建文昌,新一代官制,当简人材以寘之。今奸回如正臣,乃得周旋其间。」上(领)[颔]之,黜正臣知宿州云。

六月十九日,诏:「尚书侍郎奏事,郎中、员外郎番次随上同上殿,不得独留身。侍郎以下仍不独得

乞上殿。其侍郎左、右选奏事,非尚书通领者听侍郎上,以郎官自随。秘书、殿中省、诸寺监长官视尚书,贰(承)[丞]以下视侍郎。六曹于都省禀事亦准此。侍郎以下仍日过尚书厅议事。」

六年九月十九日,新知蔡州黄好谦言:「伏见尚书六曹如吏部左、右选事务皆为繁剧,郎官自早至晚书押不绝,无暇省览,事多致差失稽违。乞两员郎官处分(分)案治事,所行符亦许员外郎签押。」从之。

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侍郎陈安石等言:「乞以侍郎比类直学士例,封赠父母。」从之,着为令。

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诏新除吏部侍郎领左选熊本与吏部侍郎领右选陈安石两易其职。以本目疾,引见选人不能读奏也。

哲宗元佑二年十月六日,罢吏、户、刑部长贰保任郎官治状法。初,文彦博建〔言〕,朝廷为之定令,谏官论其非是,罢之。

徽宗崇宁元年六月二十三日,诏曰:「哲王图治,秉法则以驭群臣;显考造邦,修官制以立庶政。故元丰刊定吏部四选注拟法度,总核升降,循考资序,敕令格式,精密备具,万世遵承,守而勿失可也。向缘纷更,几渐废弛,遂致秉权藉势,阀阅 娅之家或趋竞憸谀、躁进贪鄙之辈巘肆机巧,宛转干求。所有后妃、戚里侥幸陈请,近五(旬)[月]四日已降指挥约束裁抑。其三省、枢密院除旧有合保差除窠名外,又复侵占吏部员阙,超躐等级,下部(员)[直]差。或已授差遣待阙,经隔岁月,忽改注别人。或

纔初到任,随即冲罢,至有五七年间尚不能成就一任。因使知廉耻、安分守介特寒士在部待阙、待注久以久以:疑误。,每以留滞为孍。若不昭示儆励,何以紏正官邪 自今后应旧属吏部窠阙,并不许侵占取阙,下部直差。其已授未赴及纔到任人,亦不得改注冲罢。余并检会元丰法制取旨施行。宜遵成式,无轻违紊。」诏:「除大理正、诸寺监丞、太学、武学、律学博士、太学正、录、大宗正丞、诸宫院并诸州教授依旧堂除外,余并依今来诏旨施行。」

十一月十日,吏部尚书何执中奏:「委勘会官员印纸历字,依条每任出给一道。已得旨,应见任文武官更不逐任出给,只将最后一任已给印纸批书。如纸尽,于所属用印续纸。本部今来(京)[除]在京候告及初出官人已依(比)[此]施行外,所有应在外注授差遣选人及乞入递官告之人,若行取索批书,窃虑往复留滞。欲乞似此选人候官告到部,即本部具新任合得请受则例,符下新任州军照会。候到任,仰本州岛取索印纸,依上项指挥批书,更不从本部取索印纸。其官告依所乞去处,先行入递给付,所贵不致往复。」从之。

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吏部状:「检会架阁官奏差到选人主员,其选人条格须用考第荐举,方得改官。今来本部无荐举格,欲乞许令本部尚书每岁各举一员,比附熟药所等监当条奏举改官体例,仍尚书、侍郎举状当为监司。」诏:「除郎官不行外,吏部尚书每岁

各奏举改官二员,余部并六曹侍郎各一员,余依所申。」

五年正月十八日,诏:「(纰)[比]降手诏,以冗员猥多,虽略曾裁损,其数尚繁。所有提举盐香、矾茶、买木、学事学事:原作「学士」,据下文改。、水利等司并县丞、教授、市易官之类,宜子细相度,如徒费廪禄,于事无益,即可罢者之「之」上疑有脱字。、可兼者并省之,并疾速条具闻奏,务在简易,利及公私。州县免困文移,市户获宽须索。其诸路提举盐香、矾茶、学事、买(本)[木]、水利等司并罢,内盐香、矾茶、学事各令监司一员兼领。其万户以上事繁县分县丞并(太)[大]郡及可置市易处依旧外,余并罢。诸州教授双员减一员,余远小养士不多去处并罢,令出身一员兼领。」

二月二十九日,诏:「哲王求治,选贤任能。为官择人,职修政举。比来侵紊,廉耻道衰。倚藉姻娅,占据要途,遂使孤寒沉迹于下僚,诬罔同升于膴仕。欲革近弊,宜循旧章。应官制以来堂除差遣,并遵依格令施行。仍札造堂除簿,每月一次进纳,逐名下声说出身岁月、历任资序。如有功过,即述其要。仍具系与不系宰执有服亲亲属。其旧法不系堂除窠阙,因后来渐积泛取,占却吏部阙次,并送还本部,令依格差注,庶伸公平,以抑徼幸。如有合行事件,一一措置,条析以闻。」

大观元年正月十一日,诏曰:「国家承平垂百五十年,生齿繁庶,数倍于祖宗建国之日,法令增多,亦或称是。而郡邑吏员尚沿旧制,人不胜任,事因不举。比缘裁省,员多阙少,其崇宁

四年以前增置官中更并废者,可令吏部检举注拟。」

宣和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吏部尚书蒋猷奏:「臣窃以吏部四选常患员多阙少,人或滞留,而别路阙官,久不差注,事致旷缺。臣昨已申明,立式行下。逐州遇阙官,令径行分申四选。访闻人或利于权摄,计会官吏,尚有遇阙迁延不申者。欲乞许诸路监司廉访,见得所部有阙官不曾申陈去处,画时具事因申吏部使阙,当行人并令按治施行。」从之。

钦宗靖康元年八月一日,吏部尚书莫俦言:「有旨将四选条例编纂,其间事理一等而有予有夺,或轻或重,不可胜举。今欲检其事理相类而体例不侔者,委本曹郎官看详,长贰覆定,归于至当,庶几不至散漫。」从之。

九月二十二日,诏:「吏部尚书莫俦(言)、户部尚书梅执礼为任剧曹,免兼侍讲。兵部尚书、兼侍读孙傅改兼侍讲。」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十九日,诏:「应官员转官、磨勘、叙复、注授、差遣之类,应取旨及具钞者,并令吏部就东京取会圆备,具钞闻奏。」

七月二日,诏:「覃恩转官文臣职事官、武臣横行及带遥郡人,依侍从官例检举。在外令所在州军保明,见在东京并行在人许自陈到部,限五日具钞。」以尚书省言:「吏部不即施行,请立限日。」故有是诏。

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臣僚言:「近年以来,州县多阙官,有三五年不曾差人者,有一阙而两人争赴者。吏部文籍之弊,至此甚矣。往年吏部尚书卢法原尝奏请令天下州府

各具阙次三本:一申尚书省,一申吏部,一申御史台。然不立赏罚,故终亦侮玩。乞应诸州府候朝廷文字到,三日内申发。或供具不实,或数内隐落,许诸色人于本路转运司告首,支赏钱一百贯,其当职官即重行窜责。转运司受到本路州府申状,类聚申尚书省、御史台及吏部。」从之。

七月一日,吏部言:「检会靖康元年十月十一日,臣僚自政和元年以后进书颂及不进书颂「臣僚」下疑有脱字。,直赴殿试之人,有官者宜夺其赐出身之 ,无出身者并追夺出身以来官职。今检举,欲乞承务郎以上罢任,到阙朝见讫,限五日赍出身文字,供脚色一本,令本部审验,非追夺检举之人,方许召保参部。仍遍下诸路,取索见任、寄居官,依此施行。其未经审实,不许本路及别路差注奏辟权局等。」从之。

二十五日,诏:「应堂除并已授堂除差遣之人,并许权替成资,二年为任。」

十月二十五日,都省言:「近诏讨论崇、观后来冒滥功赏补官,访闻有司取会供报考验,迁延日久,应到部注拟、升改、磨勘等官合行追改者少,例遭留滞者众。乞止令人自供系与不系合讨论之人,结隐漏甘(状)[伏]除名之罪,亲书文状,如系前项色目,即审量取旨。」从之。吏部四选(俱)[具]到讨论:直赴殿试有官、无官进书颂及不进书颂、不由科举,进一书一颂而命以官,后妃、宰臣亲承、门客径赴廷试赐第,虚作随军治河,因权幸保奏改京秩,赂贿权幸而宣赐袍带,父兄秉政,无出身得贴职,蔡京父子、

童贯、王黼、朱 之家使臣补官减年,并令改正。

十二月二十二日,赦:「应命官酬赏,因犯公罪,须候一任

回方推恩者,若经今赦,合依无过人例,便许收使。」

三年三月六日,朝散大夫王琮言:「二浙州县阙正官去处,类皆请托权摄,至有踰年不得代者。」诏吏部行下诸州,委通判开具见阙官处,限三日申尚书省。

四月十三日,户部尚书孙觌等奏:「参(祥)[详]并省,内六曹吏部郎官三选一员,司勋、司封、考功各一员,吏人减三分之一。」以尚书省右仆射吕颐浩乞将元佑中司马光等建请并省,召侍从赴都堂参详故也。

四年二月二十八日,臣僚言:「近来州军多有官员于他处毁失告身、料历,召到保官,难以检察。欲乞令保官同赍印纸赴长吏厅批书,仍于保状内结除名罪。」从之。

五月二十七日,中书省言:「吏部四选将来差注,窃虑内有已授下差遣,却缘事托故,不肯赴任,不惟本处阙官,又碍本部差注。乞将今后拟过官并自合满赴任月日除程外,若违限半年,候官司报到,并作违年,听本部使阙。」从之。

二十九日,权吏部郎官王缙言:「官员参部日众,下诸路取阙,未见供到。今权宜措置,应阙官去处众所共知者,许官员具诣实事状供申,从本部审实,牓阙差注。如有已授下官,在限内许赴任。其后差人愿承替先差人满阙或成资者听,庶几无留滞之叹。」从之。

六月二十八日,诏:「今后除行在州军保奏去失付身、告札、印纸,令吏部取索照验外,其余州军并令经监司陈乞,委逐官取索保官付身、告札、印纸,躬亲审实,批凿保奏。如非监司所在,

州军陈乞,知通依此施行。仍吏部更切审覆。其差注、磨勘类恐去失文字之人多,止召保官二员施行。」

七月七日,诏:「河北、河东、陕西、京西、京东、淮南失守州军去失付身之人,如有当时去失州军给到干照,或但得别有照据文字一件,可以照使,即许于寄居所在州军保奏。其保官二员,若无曾同任差遣,或同时出身,或同乡里,但委识今来所保之人,即于状内添入所保人曾任何官,便许收使。」

八月十六日,诏:「命官陈乞祖父母、父母老疾恩例,除依条召保外,见任人于所任州、非见任人于所居州陈乞人于:原作「于于」,据上下文意改。,勘会诣实,给据照验。如诈冒者徒三年,未差注减二等,并许人告。」

九月十四日,臣僚言:「乞诏吏部阙自今后依籍认定外,如堂中或取者并须执守,不得供报,只作系是选阙,不该堂除回申,庶几铨部得法守之公。」诏吏部常切遵守。

二十二日,尚书省言:「官员出身、历任并载印纸,不可伪冒,系与告札相为表里。今去失付身人有印纸可考而告札中止是去失一、二件者,有告札书在而独去失印纸者,有印纸独存而尽去失告札者,皆可次第参照,即与全然去失及与去失印纸而告札不全者不同。欲依近降指挥保奏降下外,与免吏部再奏,止令本部官勘验,写奏状全文,长贰郎官列衔,出给公据(乞)[讫],申尚书省。其行在州军保奏到官员,如降下吏部,遇保官事故,不在本州岛,令吏部别召保官,

批鉴审验讫,本部径行保奏。」从之。

绍兴元年正月一日,德音:「应官员犯罪,依赦已合依无过人例。如结断未了,未合朝见者,并许先次朝见,放行差遣。」

二十六日,吏部侍郎李正民言:「之官遣限一年,系是旧法。近缘建炎四年五月吏部申明,半年不到任,即行使阙,遂致陈乞纷然。今来半年之限既以蹙迫,况有降名次等罚赏,恐难久。欲乞止依旧法施行。」从之。

二月七日,吏部侍郎李正民言:「本部案籍散失,每遇朝廷取索品官职位、姓名,并无证据。乞自今应堂除官得替赴阙及非泛特旨召赴行在,审察上殿人,并令先具出身、历任、家状一本申部,出给(阙)[关]子,送合门照会朝见。其审察人即(阙)[关]行首司报到,方许参堂。其因事到行在陈乞差遣,与见责降人遇赦,经刑部投状乞叙复者,亦具家状申部,照应施行。」从之,仍令将缴到家状依旧置籍抄录。

二十三日,诏:「诸郡供申窠阙,如违限不到及隐匿漏落者,依建炎四年六月二日指挥,知通当职官特降一官,人吏科徒二年罪,委提刑勾决。」从吏部请也。

四月二十七日,诏:「官员去失付身,免经监司陈乞保明,止经逐处州军保奏施行。」时陈乞之人有不经由去处,往往再行下勘验,注授、磨勘滞留者多,吏部以言,故有是诏。

五月六日,诏:「官员去失其身以来文字此句疑有脱误。,给到公据内有见任告 并宣札,自合依旧作保外,所有全去失付身并使臣非参部历任人,并不许委保官员去失文字。」同

日,诏:「有官人若全去失付身,止给到公据者,并不许召保陈乞。其去失见任告 、宣札、印纸,许依旧召保施行。」以臣僚言难于稽察,故有是诏「故」字上愿衍「故察」二字,已删。。

八月,诏:「有官人委保去失告 ,陈乞恩泽之人,所保年终共不得过五次。其余作保名色,并依自来条法施行。」先是,吏部侍郎李正民言:「昨立定官员作保,年终不得过五次。缘召保名色不一,兼数事者用保至多,若限员数,通衮为五次,深恐留滞。」故有是诏。

七月五日,诏:「去失印纸、告札,诸州或监司保奏,如其它事件并已圆备,虽无躬亲审验之文,但声说保明是实,并与行使。」以吏部侍郎高卫等言:「诸处申到,往往无知通躬亲审验之文,符下取会,遂致稽滞。」故有是诏。

九月六日,中书门下省言:「文臣转官,旧法缘犯赃之吏混淆官品,无以区别。后来曾分有出身带『左』字,无出身带『右』字,赃罪更不带『左』、『右』字,乞依旧法施行。」从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诏:「应到省文字内将初拟官并磨勘改官人等,若见得有无出身及赃罪,带『左』、『右』字,其元文内不曾声说出身人,且据文字行遣外,仍令尚书省及吏部出榜晓示。自来年正月一日,应官员陈乞状词、札子及吏部上省文字,并遵依今降指挥。」先是,二十四日,诏文臣金紫光禄大夫至承务郎有出身人带「左」字,无出身人带「右」字。官员往往未知有新降指挥,于衔内未曾声说。若逐一取索行遣,又恐留滞。尚书省有言,故有是诏。

二年闰四月二十五日,吕颐浩等言:「祖宗旧制,内外差遣付审官院、流内铨。堂除窠阙不多,士大夫自有调官之路,故请谒奔竞之风息。近世以来,堂除阙多,侵占注拟,士人失职,廉耻道丧。欲乞除监司、郡守及旧格

堂除通判外,如诸路属官、盐场、坑冶、钱监等阙,并拨还吏部。自监察御史、省郎以上及秘书省书局编修堂除外,如寺监丞、法寺官、外路学官,亦乞令吏部按格注拟。」从之。后十月十二日,上谓辅臣吕颐浩曰:「比来差注如何 铨曹理会事若不为吏舞文,便为留滞,长贰、郎官肯阅文案,自然难欺。」颐浩曰:「臣昨任吏部尚书,备见情弊。若四选人吏作过,大者可流配,次者可断勒。」上曰:「闻官员到部,多以细事阻难,动涉旬月,此不可不革。」

八月十一日,诏:「应已授差遣人而又就辟差理资任者,更不得占据所授阙。如阙到,合令以次人赴上。如无以次人,即令使阙。」从左司谏吴表臣请也。

九月二十一日,御笔:「应建炎以来臣庶上书,有一言条陈利害,皆朕亲览,而又付之朝廷审定,然后推恩。岂可复与前日交结权幸之人为一律邪 其靖康上书人依此施行。」吏部照会,以臣僚请,应建炎以来上书直言而命以官及改转之人特与免审量故也。

十月十六日,诏:「臣僚陈请不得任乡部指挥。如有任乡部人,限指挥到日令自陈。隐而不闻者,当科违制之罪。」

十一月三日,诏:「诸路州军将官员到罢窠阙状随选分作四本,供申吏部。仍令问具里居不仕及流寓人,(隋)[随]吏部窠阙状申尚书省。」以中书舍人陈与义请修台谏寺监之阙及悉召天下之才。然士大夫流落堙晦,不能自达,虽欲召用,而其迁徙不定,存亡莫知,故有是诏。

四日,臣僚言:「湖外、二广诸县旧系八路注授,后来归部。自经兵火,人不肯注授。纵或注授,亦不肯往赴,是致阙官,多差权摄,无事则保守而苟禄,少警则求罢而脱去,更有未经出

仕或犯罪戾,或系右列而权摄者。望委本路提刑司限半月 刷诸县见阙官处,日下吏部注拟。仍令阙阙日立限上「阙」字疑误。,起发赴任。」从之。

十二日,诏应吏部破格差注有赏窠阙任满更不推赏。

二十日,吏部尚书沈与求言:「乞将八路阙除四川外,余令本部再行借使差注一次。若未拟差间,却有本路定差到官,即先差定差人。」从之。

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尚书沈与求言:「乞从本部下诸路,不以见任、寄居、待阙、丁忧等官,并具脚色,委无隐漏增减,结除名广南编置之罪,委逐路提刑司取索类聚,逐旋申部,以凭久远照使。」从之。

三年二月一日,权吏部尚书席益言:「伏见魏、晋而下,甄综人物,专任选曹。至唐而铨法密矣,犹不尽拘以微文,激浊扬清,时出度外。故杜淹表荐四十余人,后多知名。韦思谦坐公事负殿,高季辅递擢为监察御史。国朝之初,犹存旧制。太祖皇帝干德四年诏曰:『自今常调赴集注选人,吏部南曹取历任中多课绩而无阙失者,观其人材,询以吏术,可副升擢者,具名送中书门下省引验以闻,当与量加甄奖。』则是铨序之寄,尚或任人而不专任法也。其后官制厘改,典选者一切不得以意从事,振拔幽滞,无复闻焉。虽廊〔庙〕抡材,擢其髦颖,而寒远之士沉迹下僚、廉退之贤甘心平进者未有以识拔之也。望稽用干德诏书,凡常调之中材行可取或课绩优著者,许长贰具名以闻。」从

之。

三月七日,臣僚言:「吏部四选案籍散失,品官到部无考验。窃见朝廷遣使宣谕诸道,乞令宣谕官立式,下所属州县取管下见任待阙、宫观、丁忧、停替、责降、安置、编管等官员,除曾任侍从、观察使以上官外,每员各具夹细脚色家状一本,五人为一保,结除名之罪,州委官收纳,编类成册,知通考验,诣实保明。左选京朝官以上为一籍,选人为一籍;右选大使臣以上为一籍,小使臣为一籍。籍为三本:一留本州岛照用,一留逐路转运,以备取索,一候使人回日送吏部。其在军下,令本将依此供具,依此注籍,一留军中,一纳枢密院,一送吏部。三省官司有官及入品吏人,令御史台取责编类,一留所属,一留本台,一纳吏部。见参部(侍)[待]差遣人,令临安府取索,缴送浙西宣谕司。仍令吏部印牓,下诸道晓谕。品官须管于所在州县结保投纳家状,将来到部状内,分明声说于某年月日某处注籍讫,本部据籍点磨无差误,即与判成。或堂除举辟,亦从本部参照,方许放行差遣。如有续次补官之人不及三人之数,难以自成一保,则召本色保官二员,本州岛依式注籍。」诏送吏部勘当。吏部〔言〕:「乞如臣僚所请外,缘诸路宣谕官道里远近不等,若待使人回阙,切恐稽滞。乞令本司依阙状,实时赴部投下注籍之人。若须候脚色到部了日方许参部,显见官员留滞日久。乞(今)[令]缴纳脚色处先次给公据,赴部考验放行。」并

从之。

四月十九日,诏:「官员因事被责,送吏部注广南监当或远小处监当人,便行与阙,申尚书省点差施行。如后来却有碍乡贯、三代等,即令本官自陈,从本部具钞,改注本路一(盘)[般]差遣。如有隐匿辄上,乞依避亲辄之官法断罪。」从尚书洪拟言也。

八月二十日,吏部侍郎陈与义言:「本部昨承指挥,令诸州军〔不〕以远近,每月、每季随官资四选各具阙状一本申部,其诸属官未有取索阙,乞令逐路依绍兴二年已得指挥施行。」从之。

十月二十六日,诏曰:「六官之长,是谓佐邦。理邦国者,其惟铨衡乎。今自艰难以来,士夫流离契阔,有徒跣而赴行在所者,深可愍恤。访闻迩来注授牓阙之际,奸弊百出,货赂公行,寒士困苦,未有甚于此时者。安得如毛玠清公,使天下之士莫不以廉洁自励,如陆慧晓,不容胥吏谘执。三省可行措置,除其弊,严立赏禁。仍选能吏以主之, 台常加紏察,当议重行惩诫。」三省措置下项:一、注拟之弊,谓以非次阙榜藏匿,或托故关会,以俟行赂之类。二、申请之弊,谓词状两词不决,受赂请嘱,故作申请,希求特行之类。三、去失之弊,谓见存(于)[干]照,犹问难不已,直待贿赂,方肯保奏。或有伪冒,更不子细办认,取足货赂,立便放行之类。四、刷阙之弊,谓阙簿灭裂,只凭进奏官供具,致有差互,有误注授之类。五、关会之弊,谓七司之动辄相关,每一勘会,各不即报,故作沮抑之类。六、审量

之弊,谓滥赏名色,条例具存,辄于疑似之间问难取会之类。七、给付之弊,谓官员干照不即给付,邀求常例。或差遣、循转,承发亲事官过有乞觅,经久不付,却致去失之类。八、保明之弊,谓功赏恩数合经所属保明者,文字小有不圆,或小有不如式,辄行退难之类。诏令吏部七司同共措置,如有该载不尽积弊,亦仰一就措置,于见行条法之外,更作关防,条具申尚书省。先是,诏意以谓安得如皇甫铸、陆惠晓之流,钤制奸吏,上始用铸事。既而以铸后作奸利,遂改用毛玠,且谓宰臣朱胜非等曰:「他(畤)[时]诏语有未当,可奏陈,复改定」云。

十一月四日,臣僚言:「近降诏书,以铨衡奸弊,寒士困苦,令三省措置弊源。继常有所陈请,诏令吏部勘当,寻开具申尚书省,但迁延不行。乞取吏部元勘当申省状,委官看详:一、(作)[昨]缘川陕奏荐、磨勘、封赠等文字,吏部拘于常法,有状内不依式或小节未圆,即便符下,故为沮抑。臣僚献言,乞先次施行。若系大节妨碍,方许符下。寻奉旨依。其后吏部复讲究,开析大节、小节事目,颁之川陕。推行既久,人以为便。欲乞其余路分州军文字亦依此施行。一、吏部七司人吏,比之旧额裁省过半,而事务不减。昔时,虽穷日之功,行移亦未尽绝。属者多缘都省、御史台追唤,初无引贴,真伪难办,又部吏便私,计会前去。欲乞今后三省、御史台追唤部「唤」下疑脱一字。,令检正都司及台官押贴子追呼。如擅追及辄发遣,并从违制之罪。」诏吏部一就措置施行。

八日,吏部言:「本部侍郎左

选员阙,依格合分远近去处。乞比附尚书右选,令以去行在驻驿处千里外为远地,不及千里为近地。又依条,州二万户、县五千户以(上)[下]为小处。亦乞权将州以军事、县以下县为小处。」从之。

十二日,殿中侍御史常同言:「今后全失出身以来文字人,乞许召监察御史以上二员,结罪保识,仍立岁保员数,以防冒滥。」从之。

绍兴四年正月十二日,诏:「吏部七司复置催驱司,每司于事简案令选那手分、贴司各一名,罢本案职事,专一催驱点检。」从员外郎郑士彦请也。

二月二十五日,吏部言:「文臣全去失付身之人,除已有前项许召行在监察御史以上职事官委保指挥外,所有武臣全去失付身之人,合措置召保。今欲武臣去失付身,如无干照文字,许召行在见任武臣职事官二员。谓殿前马步军司官,枢密副承旨,带御器械官并知合。结罪委保。其所召保官,每岁不得保过五次。今来全去失付身之人止凭保官,难以一例岁保不得过五次。今欲每岁不得过三次。」从之。

五月九日,知临安府梁汝嘉言:「本府承官员陈理去失及保奏恩泽等,并取保官印纸、告札批凿,窃虑其间将死亡、事故印纸、告札前来承代。欲乞止召在部官员及本府见任官委保。」从之。

二十日,吏部尚书胡松年言:「近臣僚乞广南窠阙满一季无人愿就者,并送本路转运司差注。左、右司看详,乞令吏部随阙措置,破格注授。缘本部见榜窠阙须满

半年以上,欲乞(令)[今]后更不申明,便行破格差注。」从之。

六月二十日,吏部侍郎胡交修言:「近降细务指挥内一项:六曹长贰以其事治有条者以条决之,无条者以例决之,无条例酌情裁决。盖欲省减朝廷庶务,责之六曹也。(令)[今]欲乞令本部七司各置例册,法司专掌,诸案具今日以来应干敕札、批状、指挥可以为例者,限十日尽数关报法司,编上例册。今后可以为例事,限一日关法司钞上,庶几少防人吏隐匿之弊。」从之。

八月三日,吏部言:「契勘已授差遣待阙官员往往于诸路州县乡村等处寄居,多有已丁忧、身亡等事,本处不即申报所属,遂致虚占窠阙,留滞士人。乞行下诸路监司郡守,有前项寄居官,如有诸般事故等,仰县镇邻保地分实时关申所属州军,于每月每季合申发关状内别项声说。如有违滞,其本处知通当行官吏,并依绍兴元年已降刷阙踰限不到断罪指挥施行。」从之。

五年闰二月二十八日,诏:「今后官员参部,许自录白合用告 、印纸等真本,于书铺对读,别无伪冒,书铺系书,实时付逐官权掌。候参部审量日,各将真本审验毕,便行给还。如书铺敢留连者杖一百。」从左朝奉郎蔡道臣之请也。

五月四日,吏部尚书晏敦复言:「建炎四年六月十四日以前去失告 等人,合召保官二员。欲乞自今后有合审实之人,若全无干照,欲于保官两员内召见任监察御史以上官

一员委保陈乞,审实放行。」从之。

十五日,臣僚言:「契勘该载未尽滥赏名色、遇官员到部磨勘之类,吏部施行,申乞审量。访闻部吏舞文,不能一 尽公,阴为纵舍,致有事体一同,行遣特异,士大夫不平。乞令吏部开具今日已前行过该载未尽滥赏名色,申尚书省看详。其已后别有该载未尽,更不审实,庶免猾吏临时乞取之弊。」从之。

二十三日,吏部尚书晏敦复等言:「检会绍兴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指挥,官员扯毁印纸内白纸,(今)[令]召升朝官二员委保,于所在州军保明,申部照验,续纸用〔印〕外,缘其间有已批书处并无损动,留得白纸一全张以上,分明见得无隐匿事节,难以一 召保。欲乞如有似此之人,令具扯毁因依结罪文状。见任人〔令于〕所隶,非见任人令于所在州军申陈,将真文印纸赴部,并依续纸,免召保。」从之。

七月十二日,吏部尚书晏敦复言:「检准《绍兴重修令》,诸堂除人愿归部而就本等合入员阙者,许升压同等名次人。(令)[今]乞应堂除愿归部乞升压之人并理前一任差遣。」从之。

六年五月六日,臣僚言:「吏部保奏去失付身之人,止据本官所陈及保官略述出身,补授历任因依,窃虑不实。乞应去失付身,令具家状及(遂)[逐]任通令佐或同官姓名脚色一本,缴连保奏,令本部参验。」从之。

七年闰十月二十一日,三省言:「昨来措置铨量之法,虽已立定资格,缘其间多有待阙日久或已致

仕之人,难以一例罢免。」诏:「今后差除,并依已立格法,其铨量指挥更不施行。」

八年三月十九日,诏吏部非次阙并依旧法施行。先是,吏部申请:「将每日合出非次阙权罢,置籍抄录,候次月一日并令在部人以恩例名次高下喝名集注。」臣僚言:「其不便者三:利于近而不利于远,利于富而不利于贫,利于恩例而不利平进。」行之累月,士人喧哄不平,故有是诏。

同日,臣僚言:「吏部磨勘、(阙)[关]升、封赠、奏荐之类,皆有定法。比来吏缘为奸,用情上下,贿赂公行,有自远方而来,一字不圆而退难复回有经岁者;有磨勘、(阙)[关]升偶有前累,不碍刑名,而坚执不行,至损所举者;有条例甚明,(记)[继]以检寻公案不见留滞,不为(子)[予]夺者;甲乙事同,甲已施行而乙乃退难者。选人改官,无可问难,非(厚)[原]有常例,不敢投下,士夫留滞,无所告诉。乞立赏,许人告捕,仍令尚书省出榜晓谕。」从之。

同日,御史中丞常同言吏部人吏乞觅之弊。上曰:「官员到部,所费如此,则到官之后宁免贪取 何以责廉 令尚书省出榜部门,严行约束。」后十年四月二十一日,诏:「新复州军官员到阙整会差遣之类,如所属胥吏乞觅,并计赃重行科罪,不以赦原。许人告,赏钱五百贯。」

九年二月九日,御史中丞勾龙如渊言:「官府留滞,莫甚于吏部,虽朝廷明立罪禁,以约束于前,而吏习为常,曾不得少戢。欲乞明戒诸曹郎官,使各察一曹之吏,而奸弊不容;各辨一曹之事,而淹滞必达。凡吏人文书字画之谬误、出入去来之早晚,许从薄罚,(余)[余]并白长吏,送大理寺根究,重作施行。」诏札与吏部,仍令台谏觉察弹奏。

十一月七日,臣僚言:「国家

取人之路固非一端,而大要不过有二:曰堂除,所以为不次之举;曰铨选,所以待平进之士。行之既久,得人为多。然近日有一缀仕籍,乃急于堂除而耻于赴部者,驰鹜相先。望降睿旨,凡命官未曾历任,并不许乞堂除。其间亦有安恬之士,虽已经堂除而情愿参部者,旧法止许压同等名次人,理宜更加优异,以示劝奖。欲乞曾两任堂除以上,与先次注授,一任以上,与占射差遣各一次,余依旧法。如此,庶几可以销驰骛之风,而机务亦清省矣。」从之。

十四日,详定一司 令所言:「本所今看详删修到诸命官移任,已受告 、宣札者解罢,若不因罪犯体量,而新任非过满及见阙,愿候替人或于百日内候考满者听,并申尚书吏部。新任未满、未阙者不在却乞罢之限。」从之。

十年二月二十八日,臣僚言:「建炎四年六月指挥,开具滥赏名色十八项,绍兴七年开坐二十四项,绍兴八年六月又比类九项。凡到部参选、注拟、磨勘、奏荐等事,虽无侥滥,例以审量(厄)[扼]之,非惟暴(杨)[扬]前日过举,亦使士大夫留滞愁叹,动经年岁。欲乞罢吏部审量指挥。」从之。

十一月二十六日,臣僚言:「昨来指挥,应权官有擅去者,乞将时暂权摄职任到罢批书,因立法禁,而僻远去处不曾被受,以故多不批书。及到部,有司执文,并不放行参选。」诏吏部检元降指挥,牓门首晓示,仍遍牒诸路。

十二年九月十三日,诏应命官违年不赴任人,如未曾别差人,即许赴任。

十三年六月十日,臣僚言:「切见川广

窠阙定差来上者往往抵(捂)[牾],乞以吏部四选逐色置号簿各二扇,一纳御史台,一留本部,行下川广,依准起置。遇川广用字号定差差遣,以细状申部,以逐号单状申台,各注于簿。」从之。

八月二十日,臣僚言:「勘会官员去失初补付身,系召监察御史以上职事官一员、常(法)升朝官一员委保,而去失印纸之人止召升朝官二员委保。切详印纸照验历任有无罪犯,最为紧切,欲乞依去〔失〕初补付身例召保施行。」从之。

九月十四日,吏部勘会:「除二广有非次经使阙、季阙、残零阙外,四川运司见今止有季阙,若以四等置簿,(季)[即]难检察。欲乞以守、倅、签判、知县、县丞、监当、检法官七色置簿二面,一纳台,一留部。如本处报到定差状,以千字文为号,于本部事(日)[目]下朱书行遣因依报台。小使臣以亲民、监当二色,选人以职官、令丞、录参、司理、司法、司户、簿尉、监当、帐司、检法官十色,各置定差簿二面。」并从之。

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诏:「京西、湖北、淮南州军应有立定到任、任满酬赏去处,如罢任在十三年终已前,并依旧格推赏。(君)[若]在十四年已后到罢,并依元格上减半推赏。」尚书省言:「州县(优)[扰]攘之后,权宜立定赏格,显属太优。」故有是诏。

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南郊赦:「勘会官员犯罪,先次放罢,后来结断,止系杖笞公罪,(为)有再得指挥,仍旧放罢,吏部见理后来年月,降罚名次,可特与理先降指挥年月施行。」

二十六年正月二十六日,诏除去

吏部民事一条,百官注拟及公私赃罪并依旧制。先是,臣僚建言增置民事之科,应缘民事被罪并不得注拟。枢密院编修(宫)[官]吴隶言其不便,故有是诏。

闰十月十二日,御史中丞汤鹏举言:「恭 今年正月诏书节文,如已得差遣而屡求换易,不量资序而超躐干请,寖以成俗,恬不知愧,理(两)惩革两:疑误。。今后如有似此之人,当议降黜。圣诏初颁,数月以来,已闻有换易之请、超躐之求,必非孤寒 远之士,率皆恃权挟势之徒任意所择者也。望下有司,如降诏之后,已有差遣人曾经换易者,令吏部结朝典状,尽数具姓名,依元降诏书特赐降黜。」从之。

十一月,御史中丞汤鹏举言:「近日赃污之吏得旨放罢,未及半年之间已图堂除。乞自今若既参部,经郊恩一赦,方许与在部人混同注授。」从之。

二十七年四月十三日,诏行在局务(关)[阙]官,已有差遣之人不许差权,见权人并罢。及合辟差窠阙,如不经辟正,其权过月日并不理为正任。」

六月十六日,吏部言:「官员元旧有土著本贯之人,因祖父以来用别州军户贯者,并合依本贯不许差注条法。其西北流寓及东南人,虽无产业,见今于佗州县寄居已及七年以上,及虽未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虽非居住去处,并不许注授。内堂人亦合一体供具诣实,(力)[方]许陈乞差遣。所有定差、辟差,亦乞依此施行。」从之。以国子监丞朱倬言:「铨选条法虽号详密,然注拟之际,有关防所不及者,犹未能无弊也。往年四方士人用开方户贯应进士举,不可胜纪也。今其子孙假此,无所顾惮,乃于乡里守

官,而铨曹未有法禁也。又有久远寄居佗郡,丰殖财产,而户贯仍旧者。子孙遂敢于所寄居州县守官,而铨曹亦未有法禁也。使之就家供职,挟弄〔权〕势,逞其平日之私,若县令,若狱官,若仓官,其害尤甚。苟不惩革,则公私与受弊矣。望申饬有司,严立法禁。」故诏吏部看详,而有是请。

二十八年五月一日,三省言:「诸路节镇、通判并诸州教官窠阙旧系堂除,兼通判职在按察,教官教养士子,皆当遴选。近缘从官以上及监司荐举人才内京朝官知县合升通判差遣人、有出身合升教官,堂除无阙可(人)[入]。若止差干官,未应荐〔举〕之意。今措置,将堂除干官、准备差使对换吏部通判、教官阙。」从之。节镇、通判一十六处:婺州、湖州、严州、宣州、江州) ([赣]州、庐州、舒州、鄂州、(鼐)[鼎]州、建州、泉州、阆州、潼(州)[川]府、遂宁府、蜀州。诸州教官二十处:南康军、临(将)[江]军、兴国军、建昌军、邵武军、兴化军、衡州、永州、鼎州、嘉州、邛州、(属)[蜀]州、彭州、汉州、绵州、无为军、黄州、纯州、邵州、盱贻军,欲并堂除使阙。诸路安抚司干办公事一十六员:江西路、福建路、湖南北路、广西路各二员,广东路、淮东西路、京西路一员,欲备差(使)吏部注。曾历知县、通判资序及第二任知县资序人,诸路安抚司、淮路、广东一十九员,江东西路、福建路、湖南北路各二员,广西路二员,淮东路、广东路各一员,欲拨归吏部注。京官曾历监当满任、选人曾历判司、簿尉,(阙)[关]升令录资序以上,仍并作选阙。

二日,诏:「今后当除〔诸〕司属官,干办公事以上,并须曾任亲民第二任知县以上,准备差使京官,须曾经历监当,选人须曾任判司、簿尉、令录以上资序人。其见任并已差下人,如未历州县差遣,今任回令归吏部,依格差注。」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八 吏部二

吏部二

【宋会要】

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已即位未改元六月二十四日,吏部言:「该登极赦,文臣中大夫、武臣承宣使以上并其余止法人,并依条回授。选人校副尉、下班祗应、在职任(狱)[岳]庙人,并与循一资。已系承直郎,候改官了日,减二年磨勘。」

二十七日,吏部状:「该登极赦,数内文臣承务郎以上合转一官。今欲将应侍从、卿监、郎官、监察御史以上,本部照应三代职位并太中大夫以上,合申省命词给告。见任行在厘务以上并在部及应行在官,具状经部陈乞。在外官除太中大夫以上,亦行照应三代职位拟申。(余)[余]官召本色保官一员委保经赦日不系丁忧、身亡、事故之人,经所在陈乞,保明申部。候到具钞拟转,给降告命。」从之。

七月七日,吏部状:「准四川、二广定差文字到部,多有不依格式,是致取会。乞今(复)[后]定差文字事节不圆,行下所属,将当行人吏依条施行。」从之。

八月,吏部言:「昨承绍兴二十九年七月三日指挥,将四川因事到(任)行在之人,许本部〔将〕四川二年一季以上合入窠阙 刷应副。近来四川运司定差到人,往往却碍已注因事到行在之人,将四川运司定差人不该行下。缘元 刷年限相去一季太窄,致有相(防)[妨]。乞候今降指挥下部日为始,刷二年三季以上阙应副,亦权不引用碍注川人同任条法。始该指射,即排日行下本司照会,更不使阙,庶得不

误四川定差之人。」从之。

十二日,吏部言:「该登极赦,应文臣承务郎、武臣承信郎以上并内臣及致仕官并与转官。今措置,乞将在外并临安府承务郎以上,未经磨勘之人,(今)[令]召保官一员委保。其已经磨勘之人并行在见任官随侍子(第)[弟],虽未经磨勘,并免召保。」从之。

二十二日,诏:「吏部主事、令史、承阙书令史各减一选出官。」该遇登极赦,故有是诏。

十月九日,吏部言:「勘会依赦转官,据诸州军申到文字,若拘以小节行下,待其回报,窃恐滞留。今措置,欲将似此之人于前项所要付身内但曾录白到内一件,并供写到朝典、家状,见得出身来历,即先次放行,具钞案后行下取会。」从之。

十二月十一日,吏部言:「该登极赦,应诸路帅臣、监司、郡守许依例进贡推恩。访闻诸处已奉表进贡,而有司拘以六月十一日不在任之人不该推恩,明行告示。乞付有司讨论施行。」诏六月十一日在任人许推恩。

隆兴元年二月三日,诏:「除在内职事官、在外元系堂除知通、将副以上外,其余堂阙,并令吏部差注。合行事件条具申尚书省取旨。」先是,中书门下省言:「近来吏部员多阙少,理宜措置。」既而臣僚上言:「吏部条具,惟当以赏格为先,若阙次之远近,则曰选各不同。乞诏吏部止定资格外,权将具到四选阙次不以阙之远近,揭榜差注一次。其无人愿就之阙,则誊入经使,又誊入破格。候差注一次毕日,即仍旧依见行四选阙次条法施行。」故有是命。

三月二十八日,诏:「应朝请大夫以上至中奉大夫,该遇去年六月十三日赦,未碍止法人,并特与转行。」先是,户部郎中、

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

李若川等状:「伏 登极赦恩内一项,应承务郎以上与转官。今来吏部只作减四年磨勘出给公据。欲望以该遇太上皇帝覃恩转行批送部,勘当申省。」本部言:「朝请大夫以上陈乞覃恩之人数多,未敢拟转。」故有是命。

四月十五日,臣僚言:「窃见李若川等乞转朝议大夫,援引建炎覃恩旧例,谓非止法,许其溢员。勘会建炎放行迁转,妨朝士之年劳寸进者逮三十年,若今用例,转行滋蔓,将来之沿袭迁阶者,何可胜计 检准绍兴赏令,诸朝请大夫以上,因赏转官者,以四年为法格,计所磨勘收使。修(今)[令]之日在靖康、建炎之后,详定已允,今日所宜遵守,则建炎覃恩转官,不当引援明矣。欲将川等陈乞迁转更不施行。」从之。

八月二十三日,诏:「六曹、寺监等处裁减员阙,见任人许满今任,已差下人依省罢法,许限两月陈乞前任一般待次窠阙。」

二年三月二日,臣僚言:「今入仕之数日以多,故注官之阙日以远。吏公然受赂,无所忌惮;人亦公然赇吏,无所吝惜。其弊有三:一曰隐匿阙次之弊。宜令诸州通判专一主管。内有非泛事故员,即日供具,明立字号,入急置申(癸)[发]。候到进奏院,并实时赍赴本部长贰或郎官面拆,径行晓示。二曰引例异同之弊。宜令七司吏人各将见用前后例尽底供出,委自(遂)[逐]司郎官,择公当可用者立为定格。仍令长贰参酌,将其余事同例异者尽行刊除,〔以〕(愚)[凭]照用,即不许更称别有他例。三曰捃摘小节之弊。宜令各司郎官遇到部官赍到文字及由外处申发,除显有罪犯

会到刑寺,有碍差注、磨勘等事,方许告示不行,其它虽有不圆,不许妄有告示。及既行告示,阴使陈诉,却称合先次施行,续行勘会。臣谓凡今铨曹随事生弊,盖不止此。欲望睿明特赐详览,仍乞令本部长贰、郎官,如神前项所陈之弊神:疑误。,更行条具,务令详尽。」从之。于是吏部条具革弊便宜:「应文武官曾经到部,已曾录出身以来文字,在部任满,止令录白参部后所授付身、印纸批书,同真本参选注授。内(阙)[关]升人止录白差札、印纸。修武郎以上,令本选系籍书铺户各置簿。遇官员到部,并令书凿到铺月日,立定限三日,供写录白文字。须(今)[令]圆备,实时放行参选。四川因事到行在人,止依绍兴十七年元降指挥,将不该定差窠阙应副。仍令本部不候有官、无官指射,便出牓行下本司照会,并一面出牓,许因(字)[事]到行在人指射。如榜一季无官愿就,却行下本司,依旧定差。选人用恩例(便)[使]阙,若以私计不便,并与元用恩例同等者,方许对换。应选人参选文字,并限当日会问,亲事官限三日内缴到,次日具检呈长贰,限六日判成,关注拟案上名次榜示。文学任川广差遣已成二考,第三考有赏典,若无碍收使,即与先次施行。选人任县令,任满无过犯,合得占射,更不关司勋审覆,便行一就收使判成。宗室添差,遇逐州申发到合使窠阙,(今)[令]掌阙案籍记,关生事案依条榜阙,限五日召宗室小使臣陈乞差注。内添差酒税官窠阙遵依总制司申请(止)[正]额,与添差官通不得过三员之数。小使臣如付身岁远,印文晕淡不明,即追篆文官赴部(有)[照]验。余止令本部长贰或郎官照验给还。宗室小使臣陈乞岳庙,令众书铺各置阙(薄)[簿],到任并已差人逐旋入凿,仍押官用印。遇赴部陈乞,书铺将所置阙籍同官员亲自刷具合使窠阙。阙籍从本部每季取索点检。」(照)[诏]依,仍常切遵守。

干道元年三月二日,权吏部侍〔郎〕叶颙言:「官员大礼奏荐、致仕、遗表、身后恩泽及恩当升改之类,若于条法指挥实有相妨,或有可疑,长贰、郎官堂白申明。朝廷如批下,依条施行。或不从所请,已行告示者,当行下,不得隐匿已批下事理,妄(侍)[持]两端,致令本部官再行堂白申明。如有稍违犯,却重行断

罪。」从之。

十七日,诏(今)[令]文武官功赏转官合给告人并命词行下。

七月十四日,诏:「自今后应呈试出官大小使臣未经呈试不许堂除。虽系御笔内批特差,亦许执奏不行。仍令吏部官每季前去,同共监试一次,余依本部见行条法。内愿试七书义人听,仍附武学(臣)[呈]试月分,试七书义二道,依文臣铨试旧法,十人取七人,与免射弓。」

二十三日,诏:「今后添差官不得兼权州县正官及公库等职事,如有违戾,所请俸给并计赃坐罪。」

九月十二日,权吏部侍郎魏杞札子:「凡陈乞恩泽、恩例之类,如有经临安府陈乞之人,止用行在及浙西安抚司、两浙转运司、临安府见任官并已参堂、参部官作保。仍依去失法,年终通不得过五次。余官并不许作保。」从之。

二年七月十三日,吏部言:「乞将广南东西路转运司每季差过文武臣差遣文字从本司实封,随案分专差使臣或差军(一)员一人管押,赴省部投下。其该差所给付身,即从所属部分限一日发放敕札、告命去处,下都进奏院拘收类聚,当官对名件赍付元差来人收管,交付逐(私)[司],不得衷私发(故)[放]所有不该差注省符。其余给付身去处,并依此施行。」从之。

三年正月六日,吏部状:「应文武官及选人校副尉、下班祗应等人,该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三日登极赦,并与转一官资,到今陈乞,未见尽绝。若不申明,岁久别有冒滥。乞自今降指挥日立限半

年陈乞,如出违限,不许受理。」诏依。其四川限一年陈乞,从之。

三月二十一日,诏:「将四川不该定差碍注川人同任窠阙并令吏部出榜,召本贯内地而名籍见任四川差遣,因事到阙人注授,余依见行条法,今后准此。」

四月十六日,诏:「近来诸路州郡添差差遣并无员额,可措置立定员数,以为格法。令检正都司将朕即位以来创立格法并革弊指挥依枢密院编修成册,关送尚书省。」

八月五日,吏部侍郎李浩言:「先准干道三年正月六日旨挥,文武官依赦陈乞覃恩、转官,自今降旨挥日立限半年陈乞,合至今年七月初六日限满。缘限外尚有诸处申到,至今未得尽绝,乞更与量展日限施行。」诏更与展限半年,仍自今降指挥日为始。

十二月四日,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军府事汪应辰札子奏:「窃见祖宗时凡籍于铨曹者必欲其入远,所谓远者四川、二广是也。熙宁三年,始定八路差官法,昔之籍于铨曹者,委之各路转运司。如蜀中,则必以内地人参错其间,若州若县,各有员数。方天下全盛,仕进者众,虽不拘以入远之法,而内地之仕于蜀者尚不乏人,分注之法犹可行也。今蜀地僻远险阻,非人之所乐趋。至于或随牒、或避地而家于蜀者,类不下二十年,其实皆蜀人矣。乞行下川陕四路转运司合使窠阙,更不分川人、内地人,只(今)[令]以名次依格法差注,实为允

当。」从之。

四年二月八日,吏部言:「应四川因事到行在之人,许借四川转运司定差窠阙,依条指陈三处,从本部会问进奏院。如系三年以上合入窠阙,即出榜令参部,依本部格法注授。所贵可以发遣归川。」从之。

八月十七日,诏吏部将应监司郡守按发放罢止系公罪之人,今后到部,止与放行注授。先是,叙复右朝散郎张光状:「前任通判真州按罢,已奉圣旨改正。乞检照近降旨挥,先次注授差遣放行。」本部照得:「近降旨挥,应监司郡守按发所部官,先次放罢,后来勘得止系公罪,如系吏部差注,与先次注授。契勘官员前任堂除终满愿归部者,依条两任许先次注授一任占射差遣。切详前项旨挥盖为恤其当时枉被按发,许与先次放行注授,非谓与合得先次注授恩例。今来若与作恩例收使,即无过犯有恩例及资序在上人皆被升压。」故有是命。

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诏吏部将文武臣转官内有碍父祖名讳,合行寄理之人开具因依,出给公据,理作付身。

六年十月八日,吏部侍郎张津言:「契勘待阙应之官违一年,在旧法别差官。况今在部员多阙少,待次愈远。乞自今除程外,并以半年为限。如违,即许已注下次人赴部,给据前去交割。今检会绍兴六年五月十六日已降旨挥,淮南路已注授官应赴之(任)[人]违限半年,许报所属别行差官。」诏依,其淮南州县官限与减作一季。

十一月六日,南郊赦书:「应文武臣、校副尉、下班祗应昨来该遇覃恩,合该改转官资之人,窃虑四川、二广驻札诸军陈乞出违条限,并有限内申发到部,有司执文不与放行,甚非覃霈之意。可令吏部将限外已申发到部先次放行,其未曾

陈乞之人,自赦到日,与限一季,经所在州军自陈,依已降赦文改转。」

七年六月二十六日,诏:「访闻赴部注授或求堂除,在旅日久之人尚多,仰三省、枢密院疾速照应,依格差注。仍令吏部措置注拟,毋得留滞。」从都省检会干道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指挥,故有是命。

八年二月四日,诏吏部行下八路:「自今降指挥到日,并依旧法。其替阙不曾授到付身,自不合赴上。虽已成资,并不理任。如有在今降旨挥之前已成资之人,其所受差遣与资序一等,即与放行。如系越等,亦不理任。」从吏部侍郎汪大猷等请。

六月八日,诏令吏部长贰将尚右、侍左、侍右文武臣尽数括实置籍。先是,权尚书礼部侍郎李彦颖言:「天下文武官员数至多,其出身、履经、升改、功过等事,吏部合有名籍具载。惟尚左有籍,若侍左,固已不备,如尚右、侍右两选,自来不曾置籍,后省遇有词命,必批问吏部,多是无之。间有根检到日前脚色,率多断落,或有终不可以寻讨者。令本部长贰将各选文武官尽括实,如法置籍。遇有迁转差除、责罚、降黜等事件,专委逐曹郎官监督人吏,即特添注入籍。仍于月终检察遗漏,庶几若文若武,入仕本末有所稽考。」故有是命。

九年六月六日,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权吏部侍郎俞召虎言:「窃谓吏部之任号为铨衡,品目繁多,又不能取必于一定之法,而傍出为循习之例。其求于法而不得,则委曲引例以为据。今四方之来者或以注拟,或以磨勘,或陈乞恩赏,或理雪过愆。军功、死事、归正、归明,体尤不一,必由铨部,惟吏之听。至有某事不应得,则引其例以予之;某事所应得,则引某例以沮之,以为乞取之弊。当官者深思(孰)[熟]计,期有以革绝之。其如

前后申明续降,岁月深明明:疑误。,不可胜数。乞令吏部七司勒主令法司将前后申明续降应见引用指挥体例各尽行供具,如有漏落不实,勒罢,永不收叙。结罪以后,或复创有引据,依违其间、觊遂私意者,即以所结罪罪之。傥更有所犯,刑名重者,自合依本条科断。」从之。

九月四日,诏:「应文武官初参部及升改,并录白出身文字,同真本赴部呈验。」以本部言关防去失倚当之弊,故有是命。

同日,吏部言:「依法,之官违限一年除程不到者,报所属别差官,未报间亦听赴上。非次阙以得报日为始。又敕:淮南限一季,余路限半年,除(呈)[程]不到之人,并行使阙差人,见行遵守。缘目今选人并系三政窠阙,其间第一政满,第二政因事故不合赴上,第三政官合行之任,本部虽已得报,缘第三政官未曾知禀本部,便行使阙差人。其地理遥远去处稍涉半年,所差下人便论第三政官已是违年,词诉不已。盖缘法内止该讫非次阙以得报日为始,未曾别作措置。今措置,如有改替非次窠阙之人,照依今政替人待阙去处行下本州岛,取索本人知禀文状申部,并誊上待报文簿,分明批凿行下月日、书押郎官、其本处始选程限。三经举催不报到文状,即符本路近监司究治,将当行人断罢。庶几如期报应,不致虚闲阙次。」从之。

十七日,吏、兵部言:「殿前司诸军已改正代名官兵,如已给吏理任差帖印纸人,将受敦减付身

日起理关升。其已经升带外任人,如敦减作大使臣,合依旧带外任差遣外任差遣:原作「外差仕遣」,据上下文意改正。。如敦减作小使臣,合行除落。修武郎以上在军及三年,系亲民资序,即许经本军陈乞升带。」诏磨勘特与通理未改正以前历过在职年月,放行磨勘,其(阙)[关]升带等并依。

【续宋会要】

淳熙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敕令所言:「改修《干道重修杂令》,诸弃毁亡失付身、补授文书,系命官将校付身、印纸,所在州军保奏,余报元给官司给公凭。过限添召保官一员。如二十日外陈乞者,不得受理。因事毁而改正者准此给之。」先是,臣僚上言:「绍兴令,去失在内限三日,在外限五日,经所属陈乞,出限者不许受理。今来《干道新书》限十日经所在官司自陈。又云『如三十日外陈乞者官司不得受理』,其文自相抵牾。」敕令所看详:「欲将上条内『三十日』外陈乞者官司不得受理改作『二十日』,余依旧文修立外,其前项绍兴令条,缘本内限三日,在外限五日自陈日限,今照得系绍兴参附吏部四选令条。缘本所见修吏部法,候修至本(系)〔条〕,即照应今来所立『三十日外陈乞不得受理』令条别行修入。」至是修立成法来上,从之。

六月三日,诏:「累降指挥,已有差遣人不得干求(唤)[换]易。比来约束更弛,日益奔兢。自今似此之人依已降指挥,三省具名闻奏,当议降黜。其已授差遣人朝辞讫,限半月出门。仍令临安府出榜晓谕,御史台弹劾。」

二十九日,吏部侍郎韩彦直言:「旧法,之官违年,不以有无疾故,三十日内报所属别差官。未报间至者亦听上。缘有失于分别,即于一年外不拘年月远近,但州郡未报别差官间,并许赴上。其州

郡未申到阙状,本部不敢作阙收使,愈见积压在部人。乞自今遇有除程违之官条限更过三十日,不以已未报所属,并不许放上,本部一面照限使阙。」从之。

十月十六日,诏:「四川添置岳庙,专差曾经十三处立功之人,不以将佐,并(兴)[与]差注,减半请受。四路州军分上、中、下三等添置员数,仍下逐路转运司定差使阙。」

二年五月五日,吏部侍郎蔡洸言:「诸处阙状多不〔依〕限申到,每有事故,欲得其阙者往往计会本处,匿而不闻,俟其参选,方令申部。及阙出,幸人不知,便行指射,期于必得。今之在选者,以侍右言之,亡虑千百计,每患无阙可处。自今诸州及转运等司所具阙状不依条限申发,计程违限千里以下一月、千里以上两月,及诸州非泛事故阙,因人陈请,见得不曾申部,并许从本选具当职官职位、姓名,申尚书省取旨。」从之。既而淳熙三年三月十四日,吏部侍郎司马伋言:「乞下诸路转运司,州委通判,县委县丞,无通判、县丞处委以次官,监司委属官,专一申发阙状。遇有到罢事故人,于当日内县申通判,申本部此句疑有脱字。。监司属官从本部径申。如有稽迟流落,依法科罪。仍令四选掌阙案置籍,常切检举程限。」从之。

十一月二十七日,吏部尚书蔡洸言:「本部自来所有未得中者,合明行申明。一、本部见使四川诸司属官窠阙,日经使晓示此句疑有误。,候及一年,如无官指射,并乞行下四川转运司,依本部(是)[实]行格法差注一次。若本司两经集注,无应选人愿就,更不作选阙。候该差人给降付身讫,却依旧本部使阙。一、官员陈乞磨勘、转官,

乞并行根检,案证互照。如有隐减年甲,即从实声说因依,写入告身。曾经磨勘之人,告内已行书写年甲,若有减落,仍从改正批凿。一、官员录白付身,乞并不许添注贴改。州军委官对读,责所委官吏结罪保明无差漏状申州,州缴连申部。将来或有异同,具所委官吏姓名,申取朝廷旨挥。一、应陈乞遗表、致仕、恩泽等,如限内经州军陈乞日,除程外限半年,须管申发到部,限外更不施行。一、臣僚日前合得恩例已给公据,后来责降,除见责授散官并安置居住人外,如缴到本部已给公据,并与依条收使施行。选人酬赏不即循转,乞不许于改官后作减年收使。」并从之。

三年八月四日,诏:「应命官参部而年甲不实,欲冒注授者,与展名次半年,若磨勘而年甲不实,欲冒转官者,与展磨勘一年。限一月许自首改正。」

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吏部言:「欲自今命官到部,会到刑寺有公罪流以下过犯未结绝者,令吏部告示本人,如愿就刑寺结绝者,即(今)[令]开具三代、年甲、乡贯、脚色所供诣实因依,甘伏朝典状申吏部,经备所供,关刑寺,参照元犯,具事因申省结绝。如不愿就刑寺供具,即听候本处结绝施行。」从之。

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吏部尚书韩元吉言:「铨量之法最为近古,乞自今应知州军、知县、县令合铨量者,于癃老疾病之外取其履历。若有过犯,虽不曾推鞫,已经赦宥,并令长贰酌其情理轻重。若

难付以(川)[州]县之寄者,详具别次等差遣。仍具事因申都省及关牒御史台照会。」从之。

三月二十七日,吏部言:「十三处立战功已离军人,已降指挥,创置破格岳庙,每州差二员,减半请给。今乞改作添差,许修武郎以上指射。如亲民资序人,与添差诸州军兵马都监,监当资序人,与添差监当场务,并不厘务,仍许添差两任小使臣校尉每州亦差两员,亲民资序人与添差诸州军兵马监押,监当资序人与添差监当场务,校尉添差指使,并不厘务。大小使臣内有愿作岳庙者听。」从之。其后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吏部又言:「四川(载)〔战〕功破格岳庙,亦乞改为添差,下四川转运司刷阙,出榜差注。」亦从之。

五月二十一日,敕令所重修《吏部四选通用令》:「诸犯赃罪若私罪情重,拜未历任,承直郎以上未成考。或无举主及停替未成资,并不在选限。即成资后,因前任过犯该停替,听与选。」从之。以吏部侍郎司马伋言,旧令不曾开注,故重别修定。

闰六月十三日,吏部言:「六部郎官就理关升条:诸郎官任内该关升者,并通实历年限,听理合入资序。本部契勘,郎官昨任外官日,虽已关升,其间于常格合用任数外,多有余剩月日「若止」至「月日」句重复,已删。,若止自曾经关升之后别理考任,不与收使,则与外官无异,而郎官就理关升专条遂为虚设矣。」诏吏部依郎官见行条法施行。

十二月十五日,诏:「自今吏部窠阙并令铨曹(过)[遵]守见行条法,不得以堂除为名。」先是,殿中侍御史江溥言:「

朝廷近发堂除通判干官窠阙尽付铨部,堂中无阙可以差降。近来有资格不应差注之人,又复巧计经营取旨,径作堂除,令注授吏部窠阙,致有部中以资格授下而复为堂除所夺者。」故有是命。

六年正月十六日,吏部侍郎、兼权尚书程大昌言:「乞将已射阙该铨量人如实病不能赴铨,且于阙榜之侧注说系某人射下,见病候铨量。不以是何假故,通过十日,许他人射注。」从之。先是,大昌言:「在法,大、小使臣注应铨量差遣人许留一月外,方(今)[令]他人改射。缘此有三弊:凡注阙三员外不许别换,今既占定此阙,妄请病假,旋询好弱虚一月此句疑有误。,又却别授,是为暗坏不许改换之法,一弊也。其人身实在远,凭人代射,旋来赴铨,尚无大害。如不及赴,遂成虚占一月,方碍在部,二弊也。假如甲、乙、丙三人皆该此阙,甲不愿射而丙实欲之,丙(知)[资]次恩例皆在乙下,遂已赂甲,令且占下,旋以病状拖过月日。乙不知其为幸也,遇阙即已别授,甲方退出,则丙遂得之,三弊也。」故有是命。

十六日,诏:「归正官自今须要亲身到部,有召保官二员,内须要今任满罢日非归正人而同在本州岛军,在内知识官一员。即虽同在一州军,而任诸县官者非。其初离军人,亦于保官二员内召未离军时同营官一员,并后所属,结罪委保正身不系承代诈冒。到部须经长贰亲加引问照验,方得放行添差。」

九月十六日,明堂赦:「应官员任满批书并四川、二广升改考第、举主、定差使阙恩例名状有小节不圆,取会留滞,并许就行在召本色官二员委保,先次放行。案后取会,如有违碍,依条改正。」自后郊赦同。

十二月五日,吏部侍郎芮辉言:「川广拟官,以道路回远,径赴本路转运司,参司注授,各不逐季申发,于是有积压之弊。今乞令逐路应有参司官每月先具所理恩例名次申部,本部以所申置

籍抄转,仍每岁参司官脚色置籍申部,庶几定差文字到日,本部得以稽考。至于差注不公者,许集注官先经各路本司、次提刑、制置、经略司陈诉,令各司受理互察。」从之。

十一日,诏:「自今诸路州军非泛申发京官、选人、大小使臣身亡事故之类,并以每月所申阙状实封,差人赴长贰厅投下,即付逐选施行。」先是,监察御史余端(理)[礼]言:「以诸路州军非泛申到京官、选人、大、小使臣身亡事故,谓之非次阙,吏取货赂隐匿,从当得者已有差遣,方行榜示。缘其申状止是付开拆司,不即赴长贰厅投下。」故有是诏。

七年二月五日,吏部侍郎阎苍舒言:「乞令诸路漕臣将所部州军每州专委通判一员,三衙并驻札诸军令主帅各委将佐一员,将诸军及外路州、军、县、镇、乡村使臣、校尉如遇身亡事故人当日专状供申本部讫,仍取索付身,关报本州岛,批凿身亡月日,给还本家。」上曰:「如此关防,则可绝伪冒承代之弊。」于是诏依所请。如有违戾,其所委通判并将佐取旨施行。

十四日,诏:「吏部四选各于岁首刷四川定差二年以下及见阙差遣共一百阙,以待因事到阙之人注授。」先是,利州路转运司言:「近承淳熙三年指挥,吏部四选措置,将四川定差窠阙内每月刷三年、二年以下并见阙去处,许令因事到阙人注授。榜及一季,无人愿就,即行下使阙定差。本司每遇集注,有名次该注某阙,其下名自知不可得,却急赴部先注。缘本司系代铨曹参选注授,兼照得淳熙吏部四选通用令,止将四川不该定差窠阙听本部出一次,其前项指挥冲改上条,于四川漕司集注未便,乞参修条制。」本部言:「已降指挥,难以遽改。昨来措置,每季(遂)[逐]路各刷五阙(岁)[截]留,以待到阙之人。今乞改每季作每年,令四川各于岁首刷本路二年以下及见阙各十员,许因事到阙人注授。分明具阙次下逐路,权不定差上件窠阙。」故

有是诏。

八月十一日,臣僚言:「乞自今见任执政、台谏子孙并与祠庙差遣,特许理为考任者,即日并罢,应历过月日,仍许他日通理。」诏吏部条具以闻。既而本部条具于后:「一、见任宰执、台谏子孙,京官、监当并知县资序并选人,并差岳庙。一、见任宰执、台谏子孙,京官、知县资序或通直郎以上,并宫观一任。见宰执、台谏子孙,元授内外厘务差遣,已到任人,即日许父祖陈乞改差,仍许通理前任月日。一、见任宰执、台谏子孙,铨试中,入官年久及并任满得替及并:疑衍一字。,或已注授而未赴上者,并许父祖陈乞。一、宰执罢政,台谏改除,其子孙已任岳庙,愿终满者听;或不愿终满而别授合入差遣者,亦许通理。一、见任宰执、台谏子孙,见系知县资序人,所得宫观虽许理考任,(郎)[即]不得当实历知县。一、如遇陈乞祠庙,先关会吏部,于法不碍注授者方差。」从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诏:「四川属官令吏部通差京朝官、选人。内选人须注关升有举主人。」先是,权吏部尚书王希吕言:「欲将四川属官二十九阙复归朝廷,其主管官以上则用京朝官,主管官以下则用选人。」故有是诏。

八年闰三月六日,诏:「吏部目今差注两淮州军差遣,令长贰精加铨量。」

八月一日,诏:「吏部陈乞阵亡恩泽及委保宗室女夫,不许离军拣汰使臣作保。」

九年二月五日,诏诸注官不厘务非。不注本贯州。因父祖改用别州户贯者同,应注帅司、监司属官于置司州系于本贯者皆准此。不系本贯而寄居及三年,或未及三年而有田产物力,虽非居住处,亦不注。宗室同。即本贯开封,惟不注本县。先是,吏部条具宗室寄居及庶官流寓州县不许注授差遣。上曰:「寄居不必及七十,有田产不必及三等。凡有田产及寄居州县,并不可注授差遣。可令敕令所参照旧法修立。」至是敕令所增修来上,故有是诏。

十一月二日,吏部言:「乞将利州路转运司合刷窠阙自今每岁首止 刷一年以上阙,因事到阙人指射,其见阙去处更不 刷。」从之。

十二月三日,诏自今应不

厘务并不许荐举作厘务,从臣僚请也。

十年正月十九日,臣僚言:「乞下二广转运司,所有定拟窠阙,须候省(剖)[部]给到差札,方许赴上,不得先令就权。如有不可阙官去处,即于州县见任官内选委,时暂兼权。」从之。

二月八日,诏:「自今吏部注授沿边职官县令、兵官、巡尉,并令照应格法,铨量人材。」先是,臣僚言:「朝廷除授,既重内地,远塞穷边,人所不乐,至吏部注授昏耄庸缪过犯之人,不得已而就焉,故州县官吏多不称职。」故有是命。

十一年九月二日,臣僚言:「添差之员,宗室、戚里、诸军拣汰与夫近时十三处立战功人、归明、离军、忠顺官,非泛恩例,其类不一,宜痛加裁抑,纵未能尽削冗滥「冗滥」下恐有脱句。。迩来添差中有元降指挥带任满更不差人者,及其任满,仍再差人;有令再任,有差待阙,源源不绝。乞重行相度,今后遵依元降指挥不差,仍不创置。」从之。

十二年十月八日,臣僚言:「今年冬祀大礼,制敕所差朝士尚有余者,而吏部所差官亦已备足,舍此之外,了无所用。而吏部自八月间即牒合门,不许放京朝官朝辞,其见在部者,皆拘縻不使去。且以九月论之,至于暮冬,无虑百日,当此盛寒,大可旅桂玉之地,劳费无益。乞下吏部,将见今到堂并在部人除已差官数足外,其不系被差行事者,并听辞谢而去。仍乞自(令)[今]如系大礼年分,并前期两月尽数差定,仿此施行。」从之。

十一月二十二日,南郊(散)[赦]:「勘会官员任满批书印纸多有小节不圆,见(拟)[碍]注授升改,并四川、二广升改考

第、举(王)[主]定差使阙恩例名次应得格法。缘本路转运司行遣或州军批书不依条式及小节不圆,致取会留滞,有碍参选,并许令就行在召本色官二员委保,先次放行。案后取会,如有违碍,依条改正。」十五年九月明堂赦(司)[同]。

淳熙十六年二月四日,登极赦:「应文臣承务郎、武臣承信郎以上并内臣及致仕官,依绍兴三十二年赦文,并与转官,不隔磨勘。仍依当月二十四日续降指挥,文臣中大夫、武臣承宣使以上,并其余碍止法人,并依条回授。选人、校副尉、下班祗应在职任并岳庙(入)[人],并特与循一资。已系承直郎,候改官了日减二年磨勘。仰所属曹部更切检照当年已行体例,毋得增损漏落。应命官因臣僚论列,或监司守倅按发,不曾经取勘,一时约作过犯,可并与除落,依无过人例施行。」

八月九日,吏部尚书颜师鲁言:「尚左见榜四百余阙,而参选者纔二十五员;尚右见榜人百余阙,而参选者三十六员。因而考究得县令五十余处,元系侍左窠阙,中间关借,因循未还。欲乞将尚左元借县令阙悉归侍左及尚右出阙。经及一年以上无人愿就,即关侍右从条通差。庶几四选通融,无不均之患。」从之。

二十四日,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张枸言:「切见小使臣添差之阙,州郡皆有定员,总为阙四千八百七十有九。今赴部注授者纔千余人,尚左等处可以类推矣。若添差之人止令照阙注授,则于州郡未

为甚害。今乃有特添差之说,投牒朝廷,径指阙次,初非定员,亦无替官,惟(怿)[择]近地州郡,源源而来,至于本府,尤所争趁。欲乞应添差官员亦并令赴吏部照(关)[阙]差注「亦」下原衍「无」字,已删。。」诏:「诸州军添差官除依条法指挥差注人外,今后不许创阙特差。见任人令终满(令)[今]任,任满更不差人。」

绍熙元年十月十七日,吏部尚书(言)郑侨言:「庆寿赦至今已及五年,尚有陈乞理当公据者;登极赦至今将及二年,尚有未曾陈乞转官者。欲乞将庆寿赦截日终续有陈乞理当公据之人并不许给。其登极赦与转官资,乞自赦降日除程,以二年满日为限。过限陈乞,并不放行。」从之。

十二月一日,中书舍人倪思言:「吏部四选有名籍簿,凡文武臣僚乡贯、三代出身、历任劳(续)[绩]过犯莫不具载,每朝廷除授,吏部注拟,台谏论列,给舍缴驳,皆于此有考。臣近者尝取而参照,乃是数年前所定者。后来升降与夫合书功过,咸不(许)[详]备。欲乞再令吏部委各曹郎官重加编类,自后或有升降功过,以时注凿,月为点检,庶几不至差误。」从之。

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吏部侍郎罗点言:「铨量之法,尚有古人遗意。欲乞今后应合铨量官并于三日内赴部,不许循习,归乡铨量,庶几法意不至尽废。」

十一月二十七日,南郊赦:「官员任满批书印纸多有小节不圆印纸:原作「纸印」,今改正。,见碍注授升改并四川、二广升改考第、举主定差使阙恩例名次应得格法。缘本路转运司

行遣或州军批书不依式及小节不圆,致取会留滞,有碍参选。并许令就行在召本色官二员委保,先次放行。案后取会,如有违碍,依条改正。」

同日,赦:「应承务郎以上使臣,不因赃罪降充监当人,如后来别无赃私过犯,并与牵复差遣。或不因罪犯,乞折资注授,若无规避,理元资序者听。」

同日,赦:「承务郎以下,已授差遣,未赴任间丁忧、服阕,并州府依条保明到选人陈乞祖父母、父母老疾,合得家便恩例,其间有不曾连到保明正身并勘验公据,致碍参选注授之人,可令吏部特与放行。」

同日,赦:「承直郎以下犯公罪杖笞,赴部注授,会到寺,见有公案未结绝,合取旨之人,且与放行参选。后有特旨,即依特旨改正。」

三年六月七日,臣僚言:「京官、选人所注差遣许以私计不便,听从两易。其间有名次稍高者,得指射近地(住)[注]阙。待次之间,或以废疾,或贫乏,规图厚利,便欲与人对换。又有名次稍低,无阙可入,遂不问地之远近,阙之高下,注拟而归,恃其富厚,寻人两易,有此奸欺。欲乞戒饬吏部,今后有两易差遣人,须管亲身赴部陈状,长吏审验诣实,方许对换。」吏部看详:「欲从所乞外,仍须阙期相去一年之内,方得对换差遣。」从之。

十二月十日,吏部言:「看详(当)[福]建安抚赵汝愚等乞减罢汀州冗官事,今乞将武平、清流两县(承)[丞]阙特从省罢。其上杭县系有坑冶去处,既减罢检踏官,就差县丞兼检踏官

职事,却减罢主簿一员。仍将添差福建路安抚司准备将领、汀州驻札不厘务一员,并添差监押不厘务一员、添差监在城商税不厘务一员并行省罢。所是本州岛申乞将添差在城商税大使臣一员改注汀州训练禁军;小使臣二员,一员改注汀州宁化县苦竹寨巡检,一员改注汀州捉杀盗贼官阙,并从所申,与差注年未及六(年)[十],曾立战功人。内训练禁军一阙,先注曾立十三处战功人,次注曾经随军被赏立功人。并须亲民资序、年未六十。如榜及半年,无上件人指射,注亲民资序应材武人。」从之。

绍熙五年七月七日,登极赦:「应命官犯公私杖以下罪,元(元)[非]赃滥者,可免理年举主,并与依无过人例施行。」

九月十四日,明堂赦:「文〔武〕官员犯罪先次放罢,后来结断,止是笞公罪,为有再得指挥,仍旧放罢,吏部见理后来年月降罢名次,可特与理先降指挥年月施行。」庆元三年南郊赦,嘉定八年、十一年、十四年明堂赦并如之。

同日,赦:「应命官酬赏,因犯公罪,须候一任回,方合推赏者,若经今赦,合依无过人例,便许收使。」庆元三年南郊赦亦如之。

同日,赦:「文武官陈乞奏荐,各有发奏期限,其间有未入限前发奏并不填实日,却系在应发奏月分,或保官满行声说作保次数,并特与放行。」庆元三年南郊亦如之。

同日,赦:「应官员任满批书印纸多有小节不圆,见碍注授、升改,并四川、二广升改、考第、举主定差使阙恩例名次应得格法。缘本路转运司行

遣或军州批书不依条式及小节不圆,致取会留滞,有碍参选,并令就行在召本色官二员委保,先次放行。案后取会,如有违碍,依条改正。」嘉泰三年南郊赦亦如之。

同日,赦:「应命官犯私罪徒经今十二年、赃罪杖以下经今二十年,有五人奏举,公罪徒、私罪杖以下经今七年、或元因注误,或法重情轻,并有三人奏举者,许今后不碍选举差注。其犯公罪徒、私罪杖以下经今十二年、公罪杖以下经今六年,有二人奏举者,今后与依无过人例施行。若公、私罪不至勒停,特旨勒停,加举主人一员;公罪徒合该勒停之人,与增展二年,并加举主二员,亦许依无过人例施行。以上并须情理稍轻及(被)[备]坐后来各不曾犯赃、私罪,并听于所属自陈。内承直郎以下犯私罪徒、赃罪杖,不碍选举差注。若举主考第比无过人例合磨勘者奏裁。其犯公罪流,非用刑惨酷及拷掠无罪人致死及失入死罪之人,如及二十年,不曾犯赃、私,更加举主一员,在内于刑部、在外于所在州军自陈,保明申奏,亦与依无过人例施行。」嘉泰三年南郊赦亦如之。

闰十月二日,中书门下省言:「三省堂除选人阙不及百数,而选人之在吏籍者一万三千四百余(贯)[员],顾何以能尽满其欲 徒长奔竞之俗,兴留滞之孍。今措置,欲将建康府转般仓等五十阙并发下吏部,审定资格差注外,余左藏东库等四十五阙,其间多是与京官使臣通差,合依旧存留,三省使阙。仍

须公共遴选贤能,依条例差注。如不知其人,则临时取旨委官荐。」从之。开其阙次:建康府转般仓、镇江转般仓、建康户部大军仓门、鄂州户部大军仓、鄂州户部大军库、行在草料、提领建康酒库所、糯米籴场、南、北面惠民三药局、排岸司、两浙转运司催买官、建康大(挺)[榷]场、铸钱司检踏官、钱冶司干官、淮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左藏封桩库门、左藏封桩下库门,婺州、明州、台州、温州、衢州、镇江、平江府、常州、湖州、秀州、建康、宁国府、徽州、隆兴府、福州、泉州、建宁府、通州、漳州、高邮、武冈军、濠州、严州、江州、扬州、潭州、绍兴府教授。

庆元元年二月十日,吏部言:「侍郎左选承直郎以下陈乞参选注授,会到刑部、大理寺有过犯,刑、寺引用干道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干道二年十月九日指挥,命官因州按发,不曾经推勘体究之人,并免约法。及引用绍熙五年七月七日登极赦文,应命官因臣僚论列,或监司、守倅按发,不曾经取勘,一时约作过犯,可并除落,依无过人例施行。应命官犯公、私杖以下罪,元非赃滥者,可免理年举主,并依无过人例施行。本部照得官员虽该前项赦恩除落及免约法,其间却按章内赃数项目明白,或曾差官体究,却不曾取责本官伏辨文状,及有曾追合干人供出贯伯,却无的确赃数,亦无交付何人收领,不显缘公、缘私等,见行下大理寺约罪,及行下本处取会。未报到间,准刑部关该遇赦恩除落及免约法。缘似此在部之人,本部若不与放行参选注授,缘已该大赦,曾经刑寺陈乞除落及免约法,若便与放行注授,窃虑收使恩例及理名次在上,升压无过犯人,无以分别。今措置,欲自今后令本部照应

似此罪犯之人,并与注降等合入差遣。如同日指射差注,在无过犯人之下。若有赃罪明白之人,亦不许注授掌财赋及收趁课利去处。」从之。

六月二十一日,臣僚言:「窃见宗子压在部选人,仍有占射恩例。凡在部窠阙,例为所占,至有一阙连三两任,但是宗子,故在部孤寒选人虽欲指拟一阙,厥为难哉!欲令吏部注官之际,有宗子主拟窠阙之处,须得外姓一任间之。傥其中间以外姓,而外姓适有事故者,亦听其同姓为代。」下吏部看详:「欲从所请。今后如已隔政差下宗室,却中间外官一政或有非泛丁忧、事故,仍听所差下宗室连并赴上。」从之。

十二月三日,刑部、吏部言:「(诏)[绍]熙五年七月七日登极赦:应命官因监司、守倅按发,不曾经取勘,一时约作过犯,并与除落,依无过人例施行。照得大赦前有命官在任犯赃,因监司、守倅按发,曾经体究,直降指挥降官放罢之人,例因大赦,经部陈乞除落过名。本部欲将似此不曾经取勘之人照赦与之除落,即系与无过人事体一同,终是曾经体究。兼准今年三月二十六日从臣僚申请指挥,曾犯赃罪被劾降官罢任之人只许宫观岳庙,以此未敢照赦除落。乞明赐施行。」诏:「命官因臣僚论列,或监司、守倅按发,身不曾亲被取勘,止泛言赃数,委无实迹,一时约作过犯之人,并令(曾)[遵]依大赦施行。如身不经勘,而曾约体究干连赃证,有实迹者,后来得旨

降官放罢,照应只许受宫观岳庙指挥施行。如命官犯赃,身经勘鞫招伏,事状明白,并照见行条法。」

三年四月三日,诏:「复州、荆门军系里州军,今后不作边郡使阙。」

八月二十九日,中书门下省言:「已降指挥,诸路属官今后并不作差注本贯及居止在本路者,见任人令终满,已差人听两易。添差不厘务者非诏已授未赴上人「非」后疑有脱文。「诏」字以下,应是诏语。,如无人两易者,许于吏部退阙,先注授本等差遣。其坑冶司属官止避本贯及居止处。」

十一月五日,南郊赦:「文臣带职朝奉郎以上,该遇大礼奏荐,合(斋)[赍]印纸,经保明州军批凿几次。缘其间有漏行批书,若候行下批书讫具钞,委是迂枉。如失于批书,本部见得不过次数,与先放行。」

四年二月三日,臣僚言:「国家铨选之法关防严密,载在令(申)[甲],昭若日星。往往有司失于奉行,遂致奸〔弊〕百出,外而监司、州县,沉轧阙帐,不即申发。而胥史邸吏(赏)[卖]弄阙次,专务隐藏,铨法之害莫此为甚。在外州县官有到罢事故,寄居待阙官有非泛事故,或阙到,合行之官而违限不赴,或见任去替半年,未曾注授替人之类,一时官吏隐而不闻,至有下政指论前官事实,而陈乞改替者。或有丁忧人,直至服(阙)[阕]参选而自告言者。或有见任官事故而监司、守臣差人权摄,利于兼局所得而不许入阙状者。或有亲戚待阙他州,知其事故,计嘱不申,径用占射恩例,作远阙指射,而卒得近见之次。(沉)[况]在

法,不依限申部杖一百,吏人三犯勒停,当职官奏裁。诸州令转运司从本部并申尚书省,如有情弊,根勘具奏。法非不严,而外之监司、州县视为文具,使选部无由得知,此所谓沉轧阙帐,不即申发之弊也。诸路有日申,有三日再申,有月五类聚别申,千里以上限一季申,多是无图罢役书铺或火下及代名守阙亲事官此句疑有误。,公然与在选吏贴并顾书人,就前路或诸门接见承局,厚致赂遗,取买阙状,收藏在家,作暗阙出卖。间有(斋)[赍]赴进奏院者,被院吏擅行开拆,以抄录照用为名,或有州县经阙,进奏院或报进奏官,亦与书铺、选吏通同(赏)[卖]阙,候其当次,一射可得。况在法应出阙,而吏人漏落藏匿,各杖一百,仍降一资。又藏匿见行文书有情弊者,以盗论。诸盗文书徒二年,不以赦降原减。法非不严,而内之胥史邸吏故为弊幸,使差注不行。此所谓卖弄阙次、专务隐藏之弊也。乞备坐条法,申严镂板行下,务在遵守。外而监司、州县,须管依条限申发阙帐;内而胥(吏)[史]邸吏,不得复行卖弄阙次。稍有违戾,依法断遣。赃重者以枉法论,当职官依条从本部具奏取旨,庶得阙次流通,士夫免留滞之孍。」从之。

五年三月十一日,臣僚言:「乞初任通判人不许径与州郡,京官注属官人不许(唤)[换]选人阙,合该堂除人不许送部越次注授,六部架合人不许冗流得以充数,已降永不得与亲民差遣指挥人不许复任监司、

郡守,已经除授远地不肯赴上之人不许别与近地差遣。」从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诏:「今后以恩例添差之人,每历两任,方许升一等差遣,着〔为成〕法。」以臣僚缴奏浙西兵马都监傅昌世历分未满,而侥求骤升路(铨)[钤],故有是命。

六年五月十四日,诏:「吏部长贰严行约束本部人吏,将应干见行及日后承受到文字须管先次疾速行遣,不得注滞。如有小节未圆,续行取会改正。其余曹部依此施行。」(原本空□□字)虑恐当行人吏〔非〕理阻难,及将小节不圆一例不与放行,致使官员留滞等(侍)[待],故有是命。

六月二十四日,臣僚言:「川广定差之法,盖为地远窠阙少人愿就,故行下各路漕司就近差注,所以便远方之人也。今在部注授之人见川广窠阙内有见次,俸禄差厚,赏典又优,即求关节指射,行下攘夺,使已定差之官狼(狠)[狈]而去。其间亦有内地急禄之人万里经营,卒至失所者。乞(使)[吏]部将已发下川广漕司定差窠阙,今后不许在部及干堂人指射攘夺,庶使定差格法不致废坏。」从之。

庆元六年七月十三日,臣僚言:「寄居官或待阙丁忧、事故者,所有州县自合按月具申吏部,以凭用阙。今丁忧、从吉、事故已久,吏部尚不及知,人皆惧其远次,故多不敢注授。见任官或有丁忧、事故者,所任州县自合催促以次官,如〔期〕之任。今有占留正任之阙,应副亲故之权摄,坐阅岁时之久,始迓受代之人。官吏到罢,自有定期,秩满当去。今日京秩以上指日终

更,数多先期迎迓。若夫选调,则又不然。贪求举削,既满之后,复踰数月,远涉岁时,始获交承。若废疾之人不堪赴上,自宜退阙,其到部,别与□□「与」下原阙,据文意当为「注授」二字。。今限踰年之法,故前官欲解罢而不能,后政欲趣上而未及。夫是四弊,皆壅底铨曹之法。乞令吏部严行约束诸路州县,如寄居丁忧、事故者,仰本州岛须管于当月申部。在任有丁忧、事故者,不得差人权摄。亦仰实时移文催促以次人赴官。如或违戾,监司觉察按劾,重寘于法。如在任既已终满,不得巧计妄作补填,即仰催促后官赴上。至如疾病,有妨之官,乞行遵守条限,不得逗遛月日。若妄(系)[称]笃废疾「笃」下疑脱一「重」字。,不能举动者,阙到,不拘踰年之限,止限一季,许后官陈乞,勘会保明,申部赴上。」从之。

二十三日,吏部言:「选人初官注授差遣,未赴任间丁忧,服(阙)[阕]到部,在法仍许理元参部月日、名次并恩例别行注授,委实允当。今来契勘初官有元赴部注授差遣,待次六七年,已曾赴上,而未及一考丁忧罢任,服(阙)[阕]到部之人,既缘未及一年考,不许注破格经任窠阙,却又以其非未赴任之人,不许理元参部月日、名次、恩例,其在部注授尽在众人之下,反不及未赴任之〔人〕,实为可悯。今相度,欲将初官已到任未及一考丁忧,服(阙)[阕]到部之人□□折未赴任人「之人」下原阙,据文意当为「与比」二字。,仍理元参部月日、名次、恩例注授,庶得均平。」从之。

嘉泰元年九月二十三日,臣僚言:「孝宗皇帝裁抑添差,载诸《圣

政》,永为成宪,今日之所当遵守。比岁以来,私情幸进,不顾格法,干求添差,以希见次,夤缘竞趋,尸禄者有滥授之嫌,厘务者有侵官之患。为庶〔官〕者则不照条法之当否,为戚里者则不问服属之亲 ,一 攀援,委是冒滥。乞今后除授添差等官,如宗室、随龙、归正、离〔军〕及朝士补外从条合行注授外,其余越法踰制悉行杜绝。如戚里等有特旨及自经朝廷陈乞添差之人,并送太常寺契勘服属。如服属已远,即从大臣执奏,给舍缴驳,不得轻授。其它无添差恩例之人并不得辄与添差。」从之。

三年五月六日,秘书丞、兼权尚右郎官锺必万言:「伏见诸州陈乞大礼奏荐与致仕、遗表恩泽,其弊莫甚于右选,而临安为多。且人之有无子孙弟侄,孰详于邻里乡党,今不保奏于本贯,而保奏于临安,以为寓居之久,其为诈冒必矣,铨曹何从而察哉 所以据者保官也,核实也。保官不以为诈,核实不以为伪,铨曹虽欲不信,可乎 所谓核实者,不过行下厢邻,缪为勘尔。若夫保任之人,又有不然者。凡武臣参选,印纸多留书铺。一遇召保,书铺径将印纸批上,而保官初未必知也。欲望申严核实保任之罚,犯者官则镌斥,吏则决配,若书铺擅将保官印纸批上者罪亦如之,庶几革冒滥之〔弊〕。」吏部勘当:「今后陈乞大礼奏荐、致仕、遗表恩泽,须行下陈乞之家所居厢邻,官司责立罪状,保明具申。仍召保官二员,并(给)[结]立降官

罢任之罪批书保官印纸,本州岛官吏再行勘验,方许申奏。所有武臣参选,从条合赍真本付身、印纸赴部呈验,实时给还。书铺更敢收留,擅将印纸、批书作保,乞行决配。」从之。

二十六日,监察御史陆(浚)[峻]言:「尚书六曹皆号法守之地,条格品目,吏铨尤为详密。比年以来,铨法滋弊,人有幸心。臣尝推原其故,其始盖起于废法而创例也。夫法不足而例兴焉,不知例一立而吏奸秉之,异时比附并缘,(寝)[寖]失本意,于是例用而法始废矣。欲望申饬吏部,自今后一切遵用淳熙重修《七司 令格式》申明,及当时臣僚所进表文后所乞事件外,所有前后循袭成例者,非有申请画降圣旨,并不许承用,违者重寘典宪。」从之。

九月二十八日,吏部言:「臣僚奏请,乞将川广漕司定差之阙不许在部及干堂人指射攘(等)[夺]。本部见遵从前项指挥,照得四川所榜选人窠阙止是教授、监当及四路运司主管帐司,其合得在外指射恩例之人,似恐入阙稍艰,无以应副。今欲照指挥内止该载在部之人不许指射定差窠阙外,乞将四川合得在外指射恩例之人亦许指射运司定差员阙,庶得四川在外指射人入阙稍宽。」从之。

十一月十一日,南(部)[郊]赦文:「应官员昨该遇覃恩转官循资之人,立限已满,窃虑其间偶缘事故出限,若在今赦已前申陈到部者,并与放行。」

二十六日,臣僚言:「诸军机幕、参赞、干办等官专待右科

前名,此干道之制也。比来纳粟出官,或务、场终满,冒授计议,乞行厘正。」诏:「计议官、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依指挥差武举人,其余窠阙并照旧例施行。」

十二月十七日,考功郎官王闻礼言:「窃见近者臣僚陈请,选人历四任十考而实历监当、狱官、县令各三考者,与改入官。见蒙朝廷行下本部,遵守施行。兹固足以振拔滞淹,收拾遗材。然而应格者终少,且县令、狱官诚为繁重,而监当盖有优轻者。今有或为县令两任、狱官两任,以不曾经历监当之故,四任十二考虽足,不敢放行。区区愚见,以为有不任监当而曾任县令或狱官两任者,许理为监当之数;如阙县令、狱官一任,虽有监当两任,不与通理,庶几寔历重(虽)[难]之人应得上件资格。伏乞详酌施行。又近日陈乞四任十二考之人,任考虽足,其间县令、狱官、监当任内偶因丁忧、事故,以理去官,一任之内,所少或一两月,或十数日,便以不满三考告示,不该放行,以故应格者尤艰。欲乞将曾历过上项三任之人,每任实历三十个月,便许理为一任。但须监当、县令、岳官通满九考,方理为实历。如此则绝长补短,人被宽恩,天下无遗才之叹。」从之。

开禧元年闰八月六日,臣僚言:「六曹之设,皆为法守之司,而吏铨为尤详,条格品目,炳若日星。比年以来,创例废法,循习滋久,流弊有不可胜言。试以一二言之。诸文学遇赦许注官,法也。今乃以公私

试曾中及已用覃恩幸学恩例升甲推恩,后又欲用为免待郊参部,果法乎 诸黄甲已授差遣,丁忧、事故人服阕到部,许同在部人注授差遣,法也。今必欲占射未便阙,果法乎 诸初注权官任内不许循资,虽奉特旨收使者执奏不行,法也。今乃却于未赴任间多方图谋酬赏资,径欲作正官,理为考任,果法乎 初官不许差辟,法也。今乃却于部中注授差遣,后径欲作经任人,以图辟差遣遣:疑衍。,果法乎 在法,应得循资以上酬赏不许留后收使。今有选人未转至承直郎,改官后却欲将选人时所得酬赏作京官磨勘收使,果法乎 在法,诸已授阙,不许退换,拟定三日内,许换经使阙一次。今有已授差遣,出三日限,虽一两月后,亦别作缘故退阙,仍欲占射非次阙,果法乎 凡若是者,得之者不以为恩,不得者适以为怨,吏奸乘之,比附并缘,请嘱公行,祖宗成法荡然无有。欲望申饬吏部,自今以往,凡有成法者,不得援例引用,庶几幸门杜绝。」从之。

二年九月十三日,明堂赦文:「应命官管押纲运,偶缘元差官司失于照应,致有年及六十以上或无举主,未曾到部,及课利场务监官并有进纳杂流与夫特奏名,并差别路官管押,或陈乞厘革之人,但所押钱物别无少欠,见碍推赏,可特与放行一次。」

三年九月十一日,诏:「应任极边差遣人不愿循三(次)[资],与减常员举主两员,次边与减一员。恩科出官人一任理一考

者,极边差遣与理两考,次边与理一考半。并及三考,方许引用。自今降指挥之后,如有赴部注授见阙之人,即欲与就部出给理当减员增年公据。如京朝官、选人、大小使臣应赴边任,出边一季不之任人,日后参堂到部,并不得与授差遣。」

嘉定元年正月九日,臣僚言:「改官必班见,旧制也。或(经)[径]得差遣,不妨趁班。改官必作邑,旧制也。或别得差遣,遂免作邑。至如升改之员已定,特许附班;荐举之章有碍,委曲收使;或阙已授,而留钞未上,别图改注;或阙未出,而先乞当阙,阻遏后来;或不合奏荐,而特与放行,既开方来之门,复令已往者援例,或不许收叙而特与改正,既已脱去罪籍,仍还积下磨勘;辟差者不问实历之有无,换阙者不问阙次之远近;甚至出身定于补官之初,或扳援亲属而改换进士;限以科举之制,或未尝中选而出官。已往之事,诚难尽行追改,更化之后,岂容一切因仍 欲乞明诏中外,自今一遵祖宗成法,凡后来所行与成法相戾者,并不许放行。」从之。

三月七日,臣僚言:「欲节财用,当先汰冗滥之员;欲汰冗员,当先革添差之弊。数年以来,凡添差者皆寅缘而得之,尤为冗滥。欲乞自今以始,除铨曹添差自有立定正条法差注外,所有堂除及特旨,应文武臣添差厘务、不厘务并行住罢。」诏各令所属条具,取旨施行。

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吏部言:「臣僚检会,凡弹劾放罢之人,率

以二年为限,方许授祠禄。祠禄任满,然后取旨除授。乞下部,照累降指挥遵守。本部照得京官按劾之人以二年为限,方授祠禄。其选人止有县令限年参选指挥,余官并无限年条法。今措置,欲将选人县令任内经臣僚或监司郡守按罢,如曾经推勘体究之人,罪状显著者,昨降指挥,放罢满一年参选,今欲展作二年后,方许陈乞参选。内有虽不曾经取勘体究,(两)[而]按章内声说赃滥明白,自放罢后并合满一年半,方许陈乞参选。其县令为监司、郡守一时按罢,按章内无赃滥等实迹,只是职事旷弛者,满半年后参选。其余选人任职官、县丞、判司、簿尉、教授、属官、监当等,内监司、郡守按罢,其赃滥明白者,虽不经〔取〕勘体究,欲自放罢后亦满一年方许参选。除县令外,余官犯公罪,照差替元法降两月名次,今展作一季名次,方许注授。」从之。

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南郊赦文:「应文武臣年七十以上,遇大礼合该奏荐之人,若从来未经荫补者,可特与放行一次。」八年十一月明堂赦亦如之。

又赦文:「嘉定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指挥,承务郎以上,在任经臣僚或监司郡守按罢之人,比类侍左措置。如曾经推勘体究之人,罪状显著者,昨降指挥放罢满一年参选,今欲展作满二年方许参选。内有虽不曾经推勘体究,却缘按章内声说赃滥证据明白,放罢后并满一年半方许参选。按章内无赃滥等实迹,只是职事旷弛,

满半年参选。今来既该郊恩,应犯在今赦以前,令吏部四选将上项展年参选人特与减年,许行参注一次。内元合候满二年参选人,令减作一年。合候满一年半参选人,减作半年。合候满半年参选人,即与放行参选。其赦后有犯人,自照应元降指挥施行。」

又赦文:「使臣常程短使,旧法参部三月收入住程,被差之人三月一替。昨缘开禧修书将合该短使人止满一月收入住程,纔遇住程,月日既满,虽不曾差充短使,亦得自便。其已被差充短使人缘尚照旧法,却须候满三月,方得交替,委有抵牾,遂使外方之人久成留滞,理宜优恤。可自今赦到日,令吏部将常程短使已满一月,(既)[即]听交替。」八年、十一年、十四年明堂赦亦如之。

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臣僚言:「初官不许占经任之阙,选人宗室许连授两政;年及三十,经任有举主人方许注选阙;年及六十,不许为狱官;曾经改官年及人,止许补外郎签判;或曾铨试不中年及人,止许注川广残零阙;捕盗改秩,必须先注县丞、令录,打归破格,方许集注;非阙期相近一年,不得互易差遣;按罢曾经鞫勘一年,方许参选;大使臣转武翼郎,经郊方许奏荐;小使臣非曾关升,难以亲民。是岂立法之不善哉!自夫不能权之以人,部吏与书铺相为表里,遇一暗阙,如获宝货,百端邀求。稍厌其欲,名曰榜示,其实未曾。及其出阙,不问前后资历有无分数,密以为地,俾之注拟而去。夫

铨选之法,以历任浅深为资序之高下,以分数多寡为注拟之后先,可谓至公,了无欺弊。今也私意一萌,所当入者匿而不示其阙,所不当入者乃窃取而冒得。试诘其故,则曰此人某官(人)[之]亲若故也,此人某官之兄若弟也。是岂立铨法之本意哉 乞下臣此章于吏部,俾确守成法,检柅奸弊。如部吏与书铺仍旧扶合欺谩,必重寘典宪。其或以(而)亲族而(桡)[挠]法,以故旧而坏法,许御史台弹劾以闻。」从之。

八月三日,臣僚言:「检准嘉泰四年八月二十三日集议指挥,应文武官除磨勘转官外,应以恩赏转者,每年不得过两官。注文:谓如今年八月二日已转过两官者,须候来年八月一日以后,别遇恩赏,方许转官。如更有合转官恩赏,并作磨勘收使。窃详当来集议之意,正以谨重赏典,用革泛滥之弊,其欲永久施行,亦贵于法意与人情相合。今观元来集议之文诚有窒碍,至于赏功之意,颇为亏失,不容不加订正。今照注文:谓如今年八月二日已转两官,须候来年八月以后,别遇恩赏,方许转官,其所以明立一年条限,固为严切,但失于照应初转第一官月日,未免有碍一年不得过两官之制。假如嘉定元年正月十五日转第一官,八月二十〔日〕转第二官,若直至来年八月二日方许转第三官,即是一年七个月方得转第三官,此犹是日月差近。又如嘉定元年正月十五日转一官,当年十二月转二

官,若依集议指挥,直至来年十二月满一期,方转第三官,却是始终两年,止许转两官。其实每年止得转一官,乃于一年不得过两官元制委有抵牾。今乞朝廷详酌,立为定制。应文武官每岁自正月一日以后止十二月终以前,除磨勘转官外,如有恩赏,止许转两官。其更有合转官恩赏,并作磨勘收使。如此则限制截然,了无抵碍,庶可永久施行。乞下吏部、 令所公共审详,修立成法,实为利便。」吏部、 令所看详:「嘉泰四年八月指挥其每年不许过两官注文委有未便。今欲从所乞,自正月一日至十二月终,除磨勘转官外,许转两官,委是顺便。所有元降指挥:如更有合转官恩赏,并作磨勘收使,其注文欲只仍旧施行。」诏依吏部、 令所看详到事理,令吏部常切遵守施行。

八年二月十八日,吏部尚书李大性言:「吏部见行条令,诸福建路知通、录事、司理参军、令佐不得差本路一州人。照得川峡路差注不许同任,向来亦有此法。其后干道三年指挥已行冲破。盖缘承平之日,在京去川峡、福建地里甚遥,遂一时如此措置。(目)今福建与昨来事体不同,兼相避之法引用不一,委是未便。照得在法,诸川峡知通、职官判司、兵官、令佐不并差川峡人,又令诸福建路知通、录事参军、令佐不得差本路一州人。除川峡路不并差本路人条法已有绍兴十七年十二月三日并干道三年十二月四日指挥冲改,

权不引用上条外,所有前项福建路知通、录事、司理、令佐不得差本路一州人之法,未有承准指挥冲改。今欲将福建路知通、录事、司理、令佐不得差本路一州人条法照川峡路已得指挥,权不引用上件条法施行。」从之。

二十四日,吏部尚书李大性言:「铨法旧来作县罢黜人,不过两三月再行到部,复注县邑。至淳熙十三年七月,吏部遂行措置,画降指挥,知县、县令为监司、郡守及臣僚按罢,不曾经取勘及体究者,放罢后到部,不许注繁难大县及选阙知县、县令,止(法)[注]其它小县。惟是当来措置不曾分别,岁月滋久,奸弊甚多。如所谓繁难大县,除四川外,不过有四十阙。此外又有望县,有紧县,有畿、赤县,有选阙县;又有上县,有中县,有中下县,有下县,皆出于邸吏供具,以为《九域志》所载如此。采之(郡)[ ]议,稽之案祖,近年以来,作县罢黜人有力者或行宛转,或行计嘱,间得复注紧县与望县者,与四十大县无异。其贫困无力者,不过得穷僻下邑,以应复注小县之文。兼邸吏所具下县,除川广之外,不及二十处,而侍左与侍右堪作县人通差注,其尚左京官、尚右大使臣可注之小县不过三数阙而已。以此差注不行,多是攀援前来不当之例,除四十大县与选阙外,却于其余见榜县阙陈乞差注。窃谓作县罢黜人既是一体,岂应有不均之弊。乞将大县并望县、紧县、上县、畿赤县、选阙县其放罢人不

许差注外,有中县、下县,许令作县放罢人差注施行,庶几免致壅滞。目今县分间有难易与旧来事体不同去处,今将紧县内道州宁远县、营道县、复州景陵县并降作中县;其上县内赣州安远降作下县,随州随县、汀州上杭县、蕲州黄梅县并降作中县。其中县内有可升去处,太平州芜湖县、福州宁德县、无为军巢县并升作上县外,有进奏院供到十一县,《九域志》内不曾该载望、紧、上、中、下县去处。数内欲将抚州临川县作望县,处州庆元县、建昌军广昌县、抚州崇仁县、乐安县、建昌军新城县并作上县,武冈军武冈县、靖州永平县、德安府云梦县、复州玉沙县、蕲州罗田县并作中县。乞下吏部,照上件分定县分高下,置籍遵守,差注施行。」从之。

同日,臣僚言:「选人举主及格,避亲离任之法,必限以一年,方得离任,犹之可也。未(畿)[几]必欲二年成资,方听离任,此令一行,士大夫求速化者始倚法以为欺矣。至有初无男女而点缀为姻,公肆谩诞,恬不为怪。士夫明知其欺,铨曹明受其欺,初未尝有成资离任者,是限以成资之法,不几虚文乎!今欲凡举主考第及格,如无绾系,听令本州岛保明,批书离任。诸司属官,随所隶保明一体施行。其间如有部运、和籴、赈济等差委,自合候竣事日方许放行。如此则人自不欺,法亦无弊。或止乞坚守一年离任之法,不许妄乱避亲,亦足以杜绝欺伪。」诏:「今后选人如考

第举主及格之后,在任须满一年,听令离任参部,不得更以回避亲嫌陈乞解罢。」

九月十五日,明堂赦文:「诸军拣汰离军、曾经立功、重残废之人,朝廷优恤,不以付身圆与不圆,干道八年、淳熙元年、庆元三年、开禧二年、嘉定八年五次各与添差,自后别无再行恩数,窃虑狼狈。可将似此添差五任已满之人更与添差一次。」十一年明堂赦亦如之。

又赦文:「昨因臣僚奏请,不许离军拣汰使臣作保参选,专为冒名承代之人。其离军拣汰使臣校尉到部,尚虑一例阻节,各许召本色保参选注授。」十一年明堂赦亦如之。

又赦文:「知县、县令放罢后到部,从已降指挥,不许注繁难大县及选阙知县、县令,止许注小县并中县、下县知县、县令。似此之人如该今赦,令吏部开具元犯申尚书省,酌量事理(经)[轻]重。除不许注授繁难大县及选阙外,特许注授见榜上县并未应出阙中县、下县知县、县令一次。」十一年明堂赦亦如之。

又赦文:「应冲替命官,系事理重者,与减作稍重,稍重者减作轻,轻者与差遣,差替放罢者依无过人例,使臣比类施行。其缘公犯罪冲替,重降作轻,稍重者与本等差遣。」十一年明堂赦亦如之。

十一年九月十二日,明堂赦文:「(劝)[勘]会命官所得酬赏,在任公罪降官,不因本职或得替后被罢行下,约得刑名系是公罪杖以下,该遇令赦,合依无过人例,特与照数放行一次。」十四年明堂赦如之。

又赦文:「在法,命官陈乞磨勘服色年限内,曾因罪编、羁

管、勒停、责授、赦官、追官或居住,若除名后虽已改正过名,而无理元断月日之文,其以前被罪年月并不许收使外,节次官司引用不明,自今后命官被罪以后至改正之前年月,并不许收使。其未被罪以前历过年月,系是未有罪犯,合与放行。」

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德音赦文:「勘会蕲、黄州并管下县镇近以虏寇惊扰,其间有官之家或致因而失去付身、告 之属,自德音到日,限半年内许经(准)[淮]西制置司陈乞,召文武升朝官两员结罪保明,备申所属省部,即与出给公据,放行参注。」

九月十日,明堂赦文:「(酌)[勘]会见在部待次、不得与亲民差遣人该遇今赦,令吏部开具元犯申尚书,酌量事理轻重,特与注授小军州签判及远小县县丞一次。如犯在赦后,依已降指挥施行。」

十五年八月十六日,臣僚言:「窃惟入仕之途杂于弊幸之多端,而诈冒同姓,则其尤甚者也。军功阵亡之泽,无子则许奏 ,所以示优恤之意。其无女者,乃售于多货,而冒为 以补官。乃者陛下因廷臣之请,亦既严其禁矣。若诈冒同姓之弊,则未之革也。今军功杂流有延赏而无嗣续者固多矣,奸民罔利,往往为富室地道,恐之以离革之说,啖之以养赡之利,公为契券,以赀鬻官,伪为亲子,奏补入仕,因得以不碍格,经营漕举,侥幸换过,即经铨曹陈乞归宗。更易〔再〕三,以伪为(员)[真],人不复可瑕疵之矣,名曰脱胎换骨。若此之比,实

繁有徒。然则奸法禁,乱选举、冒官爵,敢谓是无忌惮者,盖亦奸胥猾吏相为表里,舞法而慢令耳。厥今员多阙少,率一阙而待者数人,未免有贤愚同滞之叹。属(曰)[日]庆宝告成,霈恩旷荡,内焉三学之士暨于京庠,皆得以免举,外焉麾轺捧表、特奏末名,悉得推恩入官,占阙有增无损。如臣所陈,是亦澄源汰冗之一端也。欲望明诏有司,凡文武官已登仕版者,并不许陈乞归宗,永着为令,俾知遵守。革伪冒之弊,绝觊幸之心,诚非小补。」从之。

十六年八月十一日,吏部郎中汪立中言:「朝廷公论在铨曹,公道在法令。守法则人无幸心,破法则人得援例。盖幸法之立,乃幸心之所由起。士大夫未尝无幸心,以吾有公法制之尔。法既有幸,人心乌得而不幸耶 是知幸门不可开,幸例不可立也明矣。臣有愚见,冒昧数陈。窃惟本曹掌选人酬赏、循资,具有成法,不容紊乱。但迩来因该遇宝赏,如无资可循及举员足于宝赏之前者,合与给据,候磨勘日久使。今乃有资可转,却不实时陈乞,改秩后方行申给;或先以别赏犹至承直郎,或进赏而举员才及格者,部吏通同计较作弊,亦欲出据。盖其它赏典用于改秩之后者比折收使,宝赏得许全用改秩耳。凡有此等,若不申明,窃恐异日其弊如初,公朝名器,岂容轻畀,欲乞亟赐施行,庶几铨部以为遵守,则士大夫幸心亦可少革,是亦圣朝保全臣子之一端。」从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九 司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