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一代新文学作家中,许地山是一个另类。如果不是作品《落花生》被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许地山的名字大概早已为人遗忘,作为小说家的许地山就更不为大众所熟知了。

许地山(1894—1941),20世纪上半叶作家、学者、基督徒,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落华生)。许地山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许地山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 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参与创办《小说月报》,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922年,许地山毕业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1923年—1926年,许地山前往海外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回国途中,许地山在印度研究了梵文及佛学。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1935年,许地山因与燕京大学教务长司徒雷登不和,去香港大学任教授,后因病过世。

在小说创作上,许地山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气质。作为首先将宗教与现实融合的现代文学作家,其作品洋溢着既沉郁又飞扬的浪漫主义风味。

对苦难的忍耐与悲悯、对宗教内在情感的体验、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男女情感的浪漫传奇是许地山小说独特气质的来源,这在他前期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1921年,许地山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其后发表了前期小说代表作《缀网劳蛛》。从《缀网劳蛛》中走出了一个叫尚洁的女子,她对命运感喟道“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人生如蜘蛛结网,难保网不破,但照结不误,破了再补”。与《命命鸟》中的敏明及其后《商人妇》中的惜官、《换巢鸾凤》中的和鸾等女性角色一样,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女性的善良坚忍,勇于承担,对生活从不失望,对苦难逆来顺受的特质,这其中包含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意义,更寄寓了作者对苦难的独特体认与对人的悲悯。

许地山 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艺术个性的同时,开始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渐褪,情境落到地面,探索人生意义,使他的笔触开始变得苍劲而坚实。《春桃》《铁鱼的鳃》《在费总理的客厅里》都是作者小说创作后期的代表作。《春桃》中,女主人公春桃历经磨难,面对残疾的丈夫和生活中的伙伴作出了勇敢惊人的抉择,作品在底层人们生活的窘境中凸显了民间的仁义与宗教的慈爱。

本书除了上述两部分作品,还收录了许地山两篇富有童话色彩的短篇《桃金娘》和《萤灯》。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此次我们将许地山小说集中结集出版,无论是其委婉细腻、纯真自然的文笔,还是对人的悲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希望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编者  

2011年 5月